医学检验专业分子医学实验学探讨

医学检验专业分子医学实验学探讨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中心将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三门课程的实验,通过学科整合构建了一门新型的独立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验项目重新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及课程考核评估体系的实施等主要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子医学实验学;实验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是具备熟练的医学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分子医学是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它涵盖了分子生物学主要的理论和技术体系[1]。为了实现我校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内涵的专业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模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院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开设一门跨学科、全新的独立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该课程是将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等三门课程的实验课重新构建起来,它打破了基础医学原有学科之间设置的壁垒,使相对割裂的学科知识串通起来,尤其对加强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

1.1构建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

多年来,大多数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一般是以每门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开展,每一门课程的实验都是由教研室负责独立设置并完成带教,学生只是从中学到了某一实验内容和某种实验方法,很难将它与其他学科知识及科学研究联系起来,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之间的界限特别明显,教师间也缺乏互动沟通交流,导致实验内容难免出现重复或衔接不当。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必须通过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来实现。构建以跨学科、多交叉和综合性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平台,让各学科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2]。分子医学实验学是一门涵盖了分子医学相关实验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掌握分子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如层析法、电泳法、分光光度法和生物大分子制备等常用的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二是通过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2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分子医学实验学综合了三门学科的实验,实验课程的改革牵涉到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配套实验指导的编写、考核方式评价体系的制定等,需要相关教研室教师之间配合及实验资源的整合。在实验内容设计上,去除部分纯验证性实验,重点是要体现三门课程的实质性融合,设计部分跨越各学科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在制定出新的实验大纲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教师分工合作,精心编写《分子医学实验学》的实验指导书。该课程实验内容包括三大部分:(1)分子医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等;(2)学科基础实验,实验项目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及成分鉴定、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质粒DNA提取与纯化等;(3)跨学科开设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血浆清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抗原抗体测定系列实验、DNA重组质粒的设计与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与测定、糖尿病生化指标的联合诊断等。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演示式”、“填鸭式”、“传授式”,即教师先重点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仪器的使用或演示操作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被动机械性地完成该实验,实验过程单调乏味。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思想过于单一、僵化,养成了被动接受、疏于思考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开拓进取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技术的融会贯通。作为一门以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为主体的课程,分子医学实验学的开设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及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理论技术和实践技能的讲授上,采用多层面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或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相关操作技能进行应用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血浆清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是将以往三个独立实验即“蛋白质的盐析”、“凝胶过滤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内容与操作环节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综合性实验步骤的环环相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增强责任心,使学生成为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思考、及时解决,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问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运用多层面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验操作演示、模拟动画、录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将分子层面、微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教学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建立分子医学教学网站,教师预先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将实验项目相关的信息如关键步骤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解释分析等内容以讨论思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师生在网络上同步互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从而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对于目前无法开展或难以开展的实验,2017年学校建立分子医学实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虚拟的动画操作实验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扩展相关知识面。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大鼠肝脏总RNA的提取、蛋白质的纯化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亲和层析实验、SDS-PAGE电泳等十几项。

3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模式

与理论课程考试不同,实验教学考核更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考察,着重强调实验结果分析、计算与表述规范[3]。但分子医学实验学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较较大,仅凭一份实验报告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实验水平的考核体系。按100分制进行评分,实验报告成绩(占40%)、实验操作成绩(占30%)和科研创新成绩(占30%)。实验报告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格式规范、数据真实准确,实事求是,尤其不能随便涂改或捏造数据。对结果或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要有理有据,即使实验失败或未达预期,也要求解释实验出现的原因,阐明自己的观点。实验操作成绩反映的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仪器使用的规范熟练程度。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设计性实验项目、参与科研或其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或比赛来进行考核和评价。综合评价体系虽然考研项目多、操作比较烦琐,但相对以往的单一评价更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

4改革后的实验效果和体会

分子医学实验学这种以实验教学为中心、以实验技能培训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它最大的特色是学科融合、科研探索为特点。经过在2013-2016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设分子医学实验学的实践证明,实施基础医学课程间的实验内容整合与构建,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对该新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的极大热忱和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整体性、系统性掌握[4],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实用性。设计课题的提出,必须经过讨论、构思、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拟定实验步骤(仪器、试剂)、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分析解释实验结果,最后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等过程,特别能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创造思维及探索精神。因此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具有传统实验项目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经过连续4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显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三门实验课程融合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节省了不少教学时数,为后续的学科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术,结合本专业特点,以2~5个学生为实验小组的形式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积极申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实验室重点课题、学生学术基金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正式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或申报相应专利,参加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大赛获得较好名次。这些成绩表明,分子医学实验学的开设和改革探索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和从事科研活动热情,同时全面提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5结语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的关键[5]。如何进一步深化分子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值得思考。笔者在2017年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大纲中,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另外,还考虑加大与分子医学相关的医学基础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的整合力度,在加大开设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得以体现多门课程的实质性融合。总之,为培养具有精深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开放知识结构的优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加大基础医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力度和加快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步伐仍然是今后教学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乐燕萍,郭俊明,沈其君,等.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分子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2):110-112.

[2]张建良,卢慧芬,赵建勇,等.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平台的探索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94-197.

[3]杨泽宏,刘戟,杨鲁川,等.高校医学基础生物分子实验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6):156-159.

[4]高媛,韩梅,李芳芳,等.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31(1):103-105.

[5]冯金梅,宋文剑,胡松,等.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实验(MIMP)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5):438-443.

作者:郭冬招 曾玲莉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检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