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钻石模型;竞争优势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五大报告概
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特征,认为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十五大报告通过引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将农业和服务业各自一分为二,进一步描述了工业化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此后,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又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主要包括增加值和就业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理论界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一、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朱晓青、林萍认为现代服业是传统服务业的对称,与传统服务相比。它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性三大基本属性。庞毅、宋冬英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刘志彪认为现代服务业是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教育培训与卫生保健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顾乃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当前那些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在世界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拓深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最本质功能不是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而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由以上定义可以归纳出: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性,即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达阶段的产物,和传统服务业相对,是新兴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高新技术性,尽管现代服务业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它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是依靠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而进行的;现代服务业的知识密集性,和传统服务业不同,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提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是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动态性,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作为服务业,既包括为企业等提供的中间服务的生产业,也包括为居民提供的最终服务,但是专业性的生产业无疑在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波特“钻石”模型及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一)钻石模型
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最直接相关的战略模型乃是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将产业竞争力置于企业、产业和国家这3个主体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分析,认为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如下4个因素:生产要素条件――要素条件涉及国家或地区在该行业发展中所投入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需求条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为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提供初始的动力,而且促使企业对投资和创新进行动态调整,包括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该产业的企业,而且同其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有密切关系;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经营的得失常常可追溯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在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中,竞争对手最为重要,竞争为产业的高级化和创新提供了推动力。竞争对手在地域上的集中又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适宜的组织环境。由上述4项关键要素形成的“钻石”模型,关系到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成功。而且“钻石”模型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拥有“钻石”模型的每一项因素并等于不必然拥有竞争优势,只有将这些因素形成自我强化、自我发展的系统,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四大影响因素发展状况
波特模型中的要素条件不仅包括传统的资源因素,还包括人才、资本、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依赖于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的高级要素。其竞争优势表现在将自然资源、教育、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当今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相反,对知识、人才、通讯手段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在人才、知识技术方面,我国服务业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较充裕,但整体来看,我国各服务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资本、管理、技术等高级资源要素。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具备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机制,构建起现代化的人才高地。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无论从人才总量上还是结构上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先进国家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想发展现代服务业,就需要有先进、发达的金融和物流业作基础,这样才能形成现代服务业必不可少的集群联动发展态势。就我国的运输、物流业的发展来看,其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费用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在很好满足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方面存在欠缺。
波特模型强调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获取所起的推动作用。对于服务业来说,需求不足就会抑制企业竞争,从而影响其规模经济的实现。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绝大部分仍处于幼稚期,其面临的国内市场是不成熟的,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服务提供价格也较高,影响了这些服务行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大大提高了其他行业获得信息的成本。同时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和流动中枢,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也使得需求不足。
服务业是一个大的关联行业群。服务业对其他行业以及各服务业间具有极强的相关作用,某一行业的发展或滞后会促进或制约其他行业的发展。各服务业之间也具有较强的相关作用。波特理论认为,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关产业间合作的紧密程度、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度、产业集群环境和产业服务环境。目前,我国服务业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要协调好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会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到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比重下降。因此,我国在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同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波特认为,决定每个行业的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创立和管理公司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整体而言,我国服务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高,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尤其是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际化的公司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市场竞争程度来看,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且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混乱,企业信用度差。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企业信用的缺失抑制了相当一部分消费需求,也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加之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中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这种垄断性质的市场结构导致了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抑制了需求,同时严格的进入限制使得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竞争能力差,经营效益不佳。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
波特认为,在钻石体系中,每个因素最终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因素的表现,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都会限制整个产业进步与升级的潜力。从波特的“钻石”模型来看,想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在详尽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特点的基础上,识别出最具有发展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二是创造条件弥补上述四方面因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四因素能协调地发挥功能。
要想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以政府为引导、需求为导向、产业为主体,通过模式创新带动服务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的升级;深入展开现代服务业理论体系与工程实验研究,支持自主的技术和产业创新,构建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自主创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现代服务业帮助第一、二产业的提升和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业人口的重大转移和社会物质能源的显著节约做出重大贡献。通过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技术与服务龙头企业,促进国家创新服务体系的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商务链的建立和传统服务业的提升。
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将为我国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机遇。我国应切实利用世界经济全面服务业化的趋势与机遇,促进现代服务业对传统要素的改造与更新,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措施,利用我国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以及在新经济中的“后发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形成和发展生产业、研究业与消费业,利用服务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促进我国早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形成并保持我国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青,林萍.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2、庞毅,宋冬英.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
3、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6).
4、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3).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2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4-0055-03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达到60%以上,进入了服务型经济时代。在各国服务业发展进入扩张期的同时,传统服务业因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崛起并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由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迈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辽宁服务业无论从速度、规模、结构,还是从服务质量和效率上来看,都存在着差距。为推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辽宁将打造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同时服务业集聚区也成为全省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区的研究和探讨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
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服务业集聚是从产业、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理解的概念。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上海率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上海市经委从政策集群的角度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按照现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功能集聚,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能力的区域,也称为微型CBD。这个概念侧重于从政府规划的要素角度给出较为具体的定义。如果结合最新的产业区理论,立足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将概念一般化,通常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企业及其相关机构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服务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为市场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
从有关产业集聚区的相关研究来看,多数研究最早是从研究制造业产业集聚开始的,服务业产业集聚研究少且起步较晚。近些年,随着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发展也成为被探讨颇多的问题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将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归纳起来典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美国学者马库森?穴1996?雪依照发达国家服务业集聚的案例提出将服务业集聚划分为马歇尔式、轮轴式、卫星平台式和国家力量依赖式,这是最为典型的划分方式之一。马歇尔式产业区又称之为意大利式产业区,该模式特点是集聚区内以小企业为主构成,企业间靠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相互依存,与集聚区外的企业联系不密切,集聚有着地方文化特征。轮轴式通常是指产业区中的大企业与围绕它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强调一家或几家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占主导地位。此模式集聚的典型案例为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卫星平台式指集聚区内企业以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主构成,该种模式主要是孤立式分支机构由于政府税收优惠和租金以及特殊区位的吸引而聚合在一起,企业间合作和地方性联系少,关键决策都由区外的企业总部作出。国家力量依赖式集聚区,简而言之主要是政府设立的公共机构和非赢利机构所引致的产业集聚。与其相类似的划分是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将服务业集聚区划分为:水平一体化(网络化)模式、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模式和垂直分离模式。Gordon和McCann又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三种模式分类即纯粹式集聚、产业综合体式集聚和社会网络式集聚。另外,还有学者按照本地市场网络的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等将现代服务业集聚模式分为原生型、嵌入型和外生型;按照形成机制可分为市场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外资主导模式和内资主导模式,等等。
依照不同的集聚特点和划分原则,服务业集聚模式有着多种划分方式。一个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可能兼具几种模式的特点,也可能单纯依靠一种方式形成,具体到实践中,一个地区到底应采用哪种发展模式应综合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环境、既有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与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没有简单套用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很多实践案例证明,一些地区将创新驱动效应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采取重点集聚区布局策略是成功的。
二、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2年初,财政部、商务部为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总结发展示范经验,批准了辽宁省作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并选取沈阳、鞍山、营口为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服务业发展一直相对薄弱,此次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无疑对辽宁服务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辽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能级的客观要求。
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全省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全省评审认定了6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并继续推进100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据辽宁省服务业委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省56个城区重点规划建设了70个服务业集聚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上缴税收分别为3250亿元和26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17.2%,13个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超百亿。6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中,沈阳12个、鞍山5个、营口6个,三个试点城市合计23个,占到省级服务区总数的38.3%。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前期辽宁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行为,还没有形成市场作用下企业内生的集聚力量,因此难免会造成政策的路径依赖和发展缺乏持久竞争力。尽管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集聚区建设结构不尽合理。集聚区规划是具有着现代服务理念和前瞻性的,但在实际运作和招商过程中,不免受各种条件制约和阻碍,因此,实际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内容通常与集聚区规划有较大差别,目前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集聚区居多,金融、商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偏少,而且即使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入驻的企业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服务企业。
2.偏重强调集聚区建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其形成的内在本质。受传统体制、观念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等因素影响,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往往重视集聚区硬件环境建设,偏重于强调企业地理上的邻近,惯于用工业发展的思维来思考服务业发展问题,过于注重项目建设带动集聚区发展,而忽视集聚区软环境建设,对服务业集聚区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特征认识不足,忽视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本质条件,入驻企业间真正的相互嵌入的网络格局还没有形成。
3.生产业基础薄弱,导致集聚区服务供给能力不强,需求不足。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多数需求来自于生产,而目前辽宁的生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导致现代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时常无法满足制造企业服务外包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同时受长期的体制环境影响,辽宁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有着“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的观念,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广告策划、市场调研等诸多关键环节的分工、分离和专业化还很不充分,导致集聚区服务需求不足。
4.服务业集聚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现代服务业具有着异质性、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性等特征,其发展对地区的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和后天人文因素等有着特殊的依赖性,但在集聚区规划和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和区域却形成了很多内部结构相似的集聚区,没有形成产业功能的空间差异。创意产业园、中央商务区、物流园区等拥有现代服务理念的项目纷纷在省内多个城市和地区上马,定位相似。由于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性和辐射性的产业,物理距离上的邻近势必造成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选择
结合辽宁实际,目前全省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高级生产要素存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以工业为依托,加强工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互动发展,采用相关产业支持的集聚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比较适宜。因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特点、相关产业的配套、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等不同,每个城市应该采取的发展策略也不同,集聚区建设应按照地区产业功能布局要求,结合发展实际,突出产业优势,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地区在发展服务业问题上应采取有所差别的发展策略,进而使全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呈现梯度层次变化,不要脱离自身发展水平而追求跨越式发展。本文以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为例,来探讨各地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沈阳市是中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制造业有着强大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为生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未来应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业。重点发展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业。从城市量级来看,沈阳市属于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领先地位,内在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和积累,同时对外具有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城市内各个区域也都固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并拥有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服务业基础,因此沈阳市应采取原生型+嵌入型的多核分散布局发展模式,可以发展多个点状集聚区,然后通过产业链条将彼此连接起来,重点发展建设生产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鞍山市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具有大量的潜在顾客,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具有发展生产业的市场需求,可以借鉴嘉兴南湖区特钢产业服务集聚区等地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与钢铁相关的服务业,这样在空间上避开了与沈阳等城市的强势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摩擦,形成产业错位发展。因对外开放程度与发达城市相比不是很高,对外吸引力不足,因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应以原生型重点集聚的发展模式为主,重点培育本土企业,将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企业汇聚于服务业集聚区内,形成集群优势。
营口市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发展服务业首要的应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和船舶相关服务业,包括提供供应链管理、国际采购、保函质押、船舶设计等服务。同时,营口市又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发展温泉海洋旅游服务业也是其可行选择之一。因城市量级不大,中央商务区应以单一集聚核心为主。总体来看,应以原生型服务业集聚模式为主,同时,可以考虑嵌入式发展模式的应用,引进先进的国际船舶服务公司,重点发展先进物流和船舶服务业。
参考文献:
[1]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以上海为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先庆,武亮.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模式与结构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11).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3
关键词:循环服务业;特征;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
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性、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它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是和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相类似的一个名词。在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概念,对于循环型现代服务业,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主要是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所创新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一、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新型现代服务业,能够立足未来、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因而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能协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各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在特殊情况下则促使当前与局部利益服从长远和整体利益。
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能全面衡量利弊得失,提高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现代服务业就能又好又快地向前健康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服务业生产与循环发展相结合的持续性现代服务业。
它是服务业自身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经济学、生态学、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的综合指导下的服务业实践,是一种充满内在活力的服务业生产模式。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使环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劳力流在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进行最优组合,得到最佳运用,实现服务业产值最高、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大、动态平衡最佳、生态环境最优美和社会效益最好。
(一)现代循环服务业的核心是生产业
现代循环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结构变化的结果,而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革命则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生产根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因而这种服务业的增长必然意味着生产领域内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二)现代循环服务业的关键所在是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
现代循环服务业的发展是由经济网络型服务带动,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网络的。因此,现代循环服务业的服务部门资本密集度高、技术优势更强;也更易形成世界市场的垄断局面,构成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优势。
(三)现代循环服务业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
当代经济中许多生产部门已经成为服务业的附属部分,它们的生产目标将围绕“服务”这一核心展开。
比如新兴的会计咨询、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部门,这是现代服务业的最终发展趋势。
二、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新型现代服务业,能够立足未来、从长计议、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因而能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能协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各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在特殊情况下则促使当前与局部利益服从长远和整体利益。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能全面衡量利弊得失,提高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现代服务业就能又好又快地向前健康发展。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服务业生产与循环发展相结合的持续性现代服务业。它是服务业自身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经济学、生态学、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的综合指导下的服务业实践,是一种充满内在活力的服务业生产模式。
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使循环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劳力流在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进行最优组合,得到最佳运用,实现服务业产值最高、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大、动态平衡最佳、生态环境最优美和社会效益最好。
把握好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的目标。
(一)将传统的服务业发展战略调整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树立建设生态化的、资源节约型、循环型服务业的思想,整个服务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优化利用资源,减少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环境影响;
(二)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以追求生态经济效益为产业激励机制和企业竞争的条件;
(三)正确确定现代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态位,建立和谐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关系,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循环服务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的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循环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最优活力的经济体,也主要得力于区域信息服务业、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循环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循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随着循环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品结构也呈现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产业组织在经历了工业时代跨国化后,在服务业经济时代正在出现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协作化的新趋势。
(四)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
国际大都市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个或多个重要有功能,其影响力和辐射功能超越地区、国界,波及全球。就产业发展而言,国际大都市在各个国家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世界不少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在20世纪70年代或以前就完成了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
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在这些区域制造业衰败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并且,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这些区域的辐射半径,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五)新技术与行业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提速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得以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不断向传统服务业渗透,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如商务服务、健康、咨询、教育、法律、创意等新兴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与新技术不断结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开发出更广阔的市场,如与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结合,实现了时空的拓展。
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基础计算环境、智能终端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技术的拓展方向和支撑平台。
(六)服务贸易、外包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热点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4
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健康服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WHO:“健康服务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康复的所有服务,包括针对个体和非个体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支撑产业”。(2013国务院40号文)
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相互关系
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域。
健康服务业具有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态。
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与需求
国家层面: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的产业布局与调整,是现阶段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
社会层面:依据国务院40号文件布局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
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自身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挑战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服务:一支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
健康管理:起步晚,发展快,服务单一,急需融合与提升;
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看好,政策支持是关键;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牵引;
国家目标和配套政策的保障;
科研与技术进步的支撑;
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导向。
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健康服务业发展规模及水平不平衡;
对发展健康服务业认识和行动不统一;
健康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服务业中惠及民生面最广、吸纳就业量最大、稳增长效益最持久的支柱体系,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主体。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为健康管理学科及其服务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统一了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健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创新;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健康管理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是在健康医学理论指导下,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健康测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检测与评估、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概念及要素: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是在健康创新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健康服务。服务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培训并取得资质者;服务的客体是健康、亚健康、慢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服务的重点是通过“零级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手段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检测、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适宜技术及产品的集成运用。
摘自:《健康管理概念和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09》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包括健康管理学科基础、健康管理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健康管理方法学、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健康管理职业技能等。
健康管理服务范围与服务提供
健康管理服务的范围
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从业人员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技术和资源,为健康人群和慢病早期以及疾病康复期人群提供旨在维护和增进其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按服务属性:可分为医学服务和非医学服务,其中医学服务,又可分为基本医学服务和非基本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提供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与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医学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据2013年估计,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已由2005年的约两千家增加至一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体检人次超过4亿。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非医学机构逾6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位;
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
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及集成应用明显不足;
规范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和路径尚未建立;
健康管理服务付费机制不健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促进我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真正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必须始终秉承“学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学术进步”方针;必须致力于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2020年健康管理“学科大发展,服务业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迈进。
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5
关键词:主导产业 现代服务业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虽有发展,却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现代服务业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结构不合理,而且发展缓慢,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未能起到应有的战略性支撑和保障作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在农业社会,服务业主要以个人和家庭为主;在工业社会,服务业主要围绕商品生产活动展开;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则以技术性、知识和公共服务为主。
关于现代服务业目前我国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在生产中间环节作为要素投入而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现代生产业。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定义是在十五规划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即“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部门”。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应该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这些现代服务部门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度专业性、高附加值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2008年,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0.5%。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阵地,其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总量增长缓慢与结构性缺陷制约服务业增长
服务业增长缓慢,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结构层次落后,缺乏明确的主导产业带动。总体而言,虽然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有一定的升级取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
表1中数据说明传统部门和一般产业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的仓储与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和邮电通信业等仍占服务业的很大比重,而且增加值较大。其中,批发零售业2005年增加值是13966.2亿元,2008年为26182.3亿元。同时,与现代产业相联系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服务业等专业服务发展明显不足,增速较慢,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较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结构性滞后与总量扩张缓慢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服务业发展。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沿海和内陆一些大城市借助优越地理环境和政策优惠使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西北、东北等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滞后,严重影响了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远远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2009年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最高的是北京9179.19亿元,上海次之8930.85亿元,而最低的宁夏仅有563.74亿元。不同地区间现代服务业发展失衡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设施差距大,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意识落后。这种状况亟待改善,政府应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三)体制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服务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导致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抑制了需求。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城镇化水平低下,抑制了对服务业的需求。我国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与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偏差不断扩大,使整体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更加突出,不仅影响了服务业产业素质的提升,而且也制约了工业效率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这种状况固然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服务业自身特点有较大关系,但特殊的体制和特殊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四)市场化程度低且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中除了批发、餐饮和交通运输业及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就业人员比例较大外,众多的现代化、新兴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当低,就业人员较少,如金融、房地产、信息、科技咨询等。
表2数据说明在一些高科技服务业领域从业人员较少,例如咨询及通讯传播业,从2005年到2009年从业人员仅占3.5%左右,比例很低,大部分人员集中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部门,约占40%左右。新兴服务业高科技人才缺乏现象值得重视,国家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应强调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现代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伴随信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我国现代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猛发展
人力资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在产业的投入要素中,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现代经济发展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将取代传统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聚集和培养高层次服务人才的任务将更为艰巨。由于我国的低工资制度和轻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再加上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新兴服务业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严重流失到外资企业,我国整个服务行业缺少人才的状况将更为严重。
图2显示,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等传统部门就业人数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而新兴现代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业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3年为183.5万人,到2009年激增到290.5万人,接近300万人,增速达到了50%以上。说明这些部门发展较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会是现代服务业长期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竞争压力将推动服务业分工细化和加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将继续重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独立出来,此时连结这些节点形成分工网络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这些中间需求是生产业的重要部分。竞争压力还会引导企业将原本内置于企业的服务活动进行外置,由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来提供服务,如各种商务服务、营销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将更加细化,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图3表明金融业、计算机软件业和租赁商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明显呈上升趋势,金融业增速最快,2008年达到14863.3亿元,仅次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16362.5亿元。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并在专业分工基础上日趋独立化,推动了诸如管理、咨询、广告、研发、会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步或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大臣,吕莹莹,王建冬.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回顾、反思与前瞻[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4)
现代服务业概念范文6
关键词: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52-03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月在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特别在2003年十六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对现代服务业明确的定义。
徐国祥、常宁(2004),王良杰、石丽丽(2010)指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业。尚永胜(2005)、汪琼良(2012)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的生产者服务业,也包含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行业,即生活服务业。潘海岚(2008)、钟云燕(2009)指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把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型的服务业,具有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同时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收集性,认为所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含以下九个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此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及保持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实际出发,重庆市统计年鉴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析》(GB/T4754-2002),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对2005—2011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重庆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
在分析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时,应该要同时了解重庆的经济实力基础及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由上页表1可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并一直保持向上的良好增长趋势。2005年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才620.75亿元,到2011年增加到了1 938.61亿元,增长了近2.1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年升高,由2005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53.5%,增加了7.5%;而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不是特别明显,由2005年的17.9%增加到2011年的19.4%,只增加了1.5%。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雄厚、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也很凶猛,在产业结构变革中,随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而现代服务业凭借自身的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柱,进而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2.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5—2011年间,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均为向上增长的趋势。其中,金融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大的,共增长了611.68亿元,增幅约为657.9%;而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以增长值和增幅分别为252.4亿元、175.4%,123.65亿元、377.9%,87.61亿元、102.2%,处于领先地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增长值和增幅都处于中等地位;而教育业可能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增长幅度偏低,只有5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低的,增长值仅为10.85亿元,增幅约为40.4%;以上说明,近几年来,重庆市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势强劲,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稳固了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
经济增长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模型,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表现形式为:
其中,Y—产量;A—技术水平;K—投入的资本量;L—投入的劳动量;α,β—K 和 L 的产出弹性。它表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7]。基于此理论,为了进一步分析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列出如下模型:
假定:Y表示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X1表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2表示服务业中其他服务业部门增加值;A为常数,表示其他政策及技术类带来的影响;α,β分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弹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上述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变换结果如下:
C为常数,加入随机误差项ε,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的特性,则方程(2)变换为所需回归方程:
2.模型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取重庆2005—2011年相关数据,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对方程(3)进行LS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式可知,可绝系数R2高达99.99%以上,表明方程拟合很好,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的99.99%以上;F值足够大,其伴随概率P为0.000000
3.结论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弹性约为0.49,即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49%。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约为51%,稍稍大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表明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不够成熟,应该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
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具有所需资料少、计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采取较为精确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重庆市接下来几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值进行预测。二次指数平滑就在一次平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不能直接进行二次指数平滑;由于指数平滑存在着滞后现象,因此,平滑值不宜直接作为预测值,而是通过它修匀时间序列,以获得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选取2005—2011年重庆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对重庆现代服务业未来四年的发展进行预测,经过筛选,在平滑系数α为0.9的情况下,标准误差最小,因此,选取α=0.9,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5年的现代服务业产值的预测值分别为2 581.95亿元、4 168.58亿元、5 755.22亿元、7 341.86亿元。从预测结果可知,到“十二五”末2015年重庆现代服务业产值将高达7 341.86亿元,高出2005年产值近11倍。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且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推动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即“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标准[8]。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并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以更高、更快的效率发展,在总量上有新的突破。但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部门发展不均衡等。为了让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年鉴(2006—2012)[K].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2] 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3] 尚永胜.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28.
[4]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5] 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6):168-169.
[6] 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7] 汪琼良.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区域经济,2012,(6):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