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例6篇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1

【关键词】绘画艺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创新

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

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中西绘画艺术瑰宝璀璨争辉,引导世界人民对真、善、美的认知与理解,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艺术设计是用艺术的方法和洞察力对生产生活的产品和环境进行改良和创造,是造物过程。因为是造物,所以艺术设计是物质生产范畴的东西,是生产力的概念;因为艺术设计的生产过程始终以艺术的方法为指导,所以艺术设计同时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因此,可以讲,艺术设计即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取得很大成绩,但作为一个崭新的专业,其发展过程中必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1.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验的不足,脱胎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体制始终有着深刻的正统美术学院绘画教育体系的影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工科特征和知识背景考虑存在着一定历史程度的欠缺,对于崭新的专业来讲,最高学府的教育体系客观上对其他相关院校影响较大。

2.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的全面迅速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校呈几何数字增长,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本科院校730所,绝大多数都设有艺术设计专业。这些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匮乏,培养目标模糊,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学科与资源特点,盲目照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七八十年代的教学计划,加之专业师资力量与相关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无法保证艺术设计本科生的正常培养。

3.上世纪末,很多考生家长因为艺术类高考分数构成较为复杂等原因,利用新学科发展不完善和一定时期政策上的问题,挤破脑袋把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送到艺术设计类大学。这些考生一方面不具备艺术设计专业必需的美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这些很大程度上给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

4.20世纪90年代高校教育收费与市场并轨制度客观上导致部分高校盲目开设一些社会上热门、生源很好,看似不需要较大投入的专业,而这些专业恰恰是需要学生长期积累方能取得一定成绩的“软实力”专业。他们多数虽然开设门槛较低,但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角度来看,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后续投入的资金和交流等各方面费用非常之昂贵,缺乏深厚的积累很文化沉淀,很难培养出合格人才 。

5.而同一时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最高学府和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不断与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学院进行交流,不断改进教学体系、修订教学计划,逐渐摆脱纯粹美术教育的模式,发展成为一所真正意义的设计大学。并于世界之交与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联姻,完成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这些效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盲目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地方院校的陈旧的教学计划和严重不足的培养能力,自然滞后于市场需求,随着大批毕业生参加工作,凸现出绘画能力较强,结构、材料、技术性的知识与技能不足的普遍问题,更有部分院校的毕业生不但技术不过关,甚至连基本的绘画表现能力也不具备。这一切导致艺术设计毕业生与艺术设计生产的需求差距很大,直接体现为很多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或者根本找不到就业岗位。

6.就业市场反馈信息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面看似宽泛,但实际就业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专业培养目标尚需进一步推敲。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艺术(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专业侧重表现技能,能较快的画出具有一定审美要求的表现图;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侧重严谨的工艺和扎实的建筑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科基本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与科学交叉的学科特点在上述两类院校中各有所长,而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相关毕业生在同样的学制和学时内,很难两者兼顾,导致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就业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试论解决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新世纪专业”,是依靠智力创新的行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崭新的社会生产力形式。针对我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1.尽可能早的从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知识技能结构的角度制定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抛弃不合时宜和不和学科发展规律的陈旧体系。

2.严格审批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程序,从源头上限制不具备培养条件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

3.强化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机制,保证一线教师的知识和眼界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

4.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层次。

5.加大工程试验方面的课程,给学生提供材料实习和工程、工艺实习等实践机会,从艺术设计专业结构本身出发来制定课程体系。

6.综合性大学建立自身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目标和培养计划,依托自身良好的多学科优势发展复合学科的交叉特征,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注重设计高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始终要把握基础课的扎实基本功和设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基本功为根本,以创新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为工具,培养新时代合格艺术设计人才。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走进我们身边,我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即时捕捉时代信息,并迅速对历史遗留问题做出最大程度的改良和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块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国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评述》张柏萌郑曙 《装饰》2008 第二期

[2]《考察后的对比――关于艺术设计教育》郑曙 《美术观察》2001第九期

作者简介:

姜加宁(1954-)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3

何 勇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景德镇人,祖籍鄱阳,生于1981年9月30日。200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获得景德镇陶瓷学院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被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聘为院士;2008年获得重庆汶川爱心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加入江西省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11年加入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部级证书】:2008年作品《四君子大吉图》在“海艺会”期间举办的“海丝杯”美术陶瓷作品展评中获得银奖。2011年在“北方瓷都杯”第三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中,荣获陶瓷装饰组银奖。

【省级证书】:2008年作品《大吉图》获得“2008上海国际艺术品及古董博览会金奖。2010年作品《大富贵》在第五届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暨黑龙江省第二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010年作品《四君子雅集图》在江西省第五届师生陶艺大赛教师组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作品《竹林写趣》在2011年江西省首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2012年作品《国色天香》在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银奖等。作品入编《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百家》《江西省陶瓷艺术作品展珍藏版》北京、景德镇与大连电视台,作专题采访直播。《中国文化报》《北京周末外交版》《新民晚报》《大连日报》《厦门晚报》《景德镇陶瓷》《瓷都新生活》《昌南对话》《盛世收藏》等媒体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郑正发 1961年出生于景德镇,1979年开始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红旗瓷厂学习陶瓷艺术。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

其擅长青花,山水、花鸟,兼攻人物及青花斗彩。对陶瓷造型均有研究,尤善利用品型特征,材质特色、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作品构思注重生活情趣、寓情于画、以物抒情、充分挖掘瓷质之美。

作品曾参加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作品《牡丹富贵》在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牡丹图》在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中荣获铜奖;200件《花鸟》瓷瓶荣获第五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家居饰品博览会金奖。《景德镇陶瓷》杂志等画册曾发表其作品。2002年至2006年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展览作品,深受海内外陶艺家、收藏家及陶瓷爱好者青睐。

聂玉麟 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当今景德镇瓷画界具有实力的中年艺术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获“重建汶川爱心大使”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珠山书画院艺术中心主任、理事。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西分校。擅长陶瓷釉上、釉下人物、花鸟画。书画作品得到梁邦楚、邱振中、阮诚等名师的真传。

聂玉麟为人低调谦和,自称珠山良尚。聂玉麟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头,但他的艺术作品很具有冲击力,在国内外屡屡获奖。2000年作品《国色天香》获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展评金奖;2003年陶瓷作品《紫气东来》获首届“香江杯”精品陶瓷大奖赛优秀奖;2005年作品《猫葡萄》釉上彩瓷瓶获江西省第二届陶瓷美术评比优秀奖;2005年元月陶瓷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百年名人陶瓷精品展”;2007年12月作品《松鼠》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作品《达摩》获首届“海丝杯”陶瓷美术评比金奖,作品《苏武牧羊》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作品《垂钓》获广州“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工艺品大奖赛金奖,作品《昭君出塞》获江西省景德镇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熊国华 1978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97年创办工作室“华艺堂”。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常任理事。

熊国华擅长釉上粉彩,釉下青花、山水、花鸟翎毛,其创作的陶瓷山水画,独具风格,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借助陶瓷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2009年作品《绿树织春》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9年作品山水画《月令图》荣获第七届陶瓷艺术百花奖“唐英杯”优秀作品奖。2009年作品《世外桃园》荣获中国景德镇首届“陶瓷杯”艺术金奖。2010作品《峻岭雄风》荣获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银奖,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吴满华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71年生于九江市都昌县,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喻木华。

吴凌之 工艺美术师,1986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200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2011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2011最具投资潜力陶艺家”荣誉称号。

出生于陶瓷世家,祖父是著名陶瓷美术家吴康,父亲吴锦华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运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作品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广泛探索各种材料、艺术表现形式和题材,传达出作者对艺术变化、创新、发展的执着探索。曾多次获部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展奖项。2011年陶瓷设计《逸》青花玲珑吊灯组合作品入选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2012年玻璃艺术作品《正?负》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获奖情况:

2009年11月釉上陶瓷作品《醒》第十一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5月釉上瓷板组件《逍遥》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2011年9月《春时风采》“东方明珠杯”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宗美美 蒙古族,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现为“吴锦华工作室”陶瓷艺术设计师、广东省中级工艺美术师。曾获“2010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专攻花鸟、虫鱼及小动物的陶瓷绘画创作,其表现手法均能达到形态生动、神情兼备、主次呼应、构思巧妙。创作出的陶瓷作品风格新颖多变,生机盎然,色彩艳丽富有层次。曾多次获得部级、省级等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获奖情况:2012年《莺歌丽日》“80后岭南工艺美术师作品邀请展”银奖;2011年《和美》“第十三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春晓》“中国华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宗成武 1990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2010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现在“吴锦华工作室”从事现代陶瓷绘画和日用瓷设计的研究。作品以颜色釉花瓶结合釉上彩为主,多为山水,水乡等风景画。在传统中寻找突破,追求现代,新颖的艺术风格。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4

7月9日,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承办,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创意设计中心协办的“解读产业政策,共谋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召开。会议围绕中国第一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产业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以怎样的导向影响工业设计行业展开了研讨。市、区委领导、企业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程建新教授向与会者解读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稿);上海工业设计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创意设计中心秘书长沈榆教授介绍了上海近期工业设计发展情况及市政府对设计产业发展有关规划与政策的解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张善晋总经理介绍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运作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林艺处长介绍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与会代表在研讨中纷纷表示,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做出贡献。

意大利《无时序列》设计展即将开幕

由意大利家具协会、意大利经济发展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携手主办的大型设计展《无时序列 (Timeless Time)》将于2010年9月9日在外滩3号隆重开幕。

意大利的设计起源很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等都曾对意大利设计产生过影响。20世纪7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进入21世纪,意大利设计更加注重创意,其家具设计将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代先进技术手段融为一体,巧妙运用黄金分割,使作品呈现出尊贵的比例之美。

9月9日,99件意大利当代经典设计将与叶锦添大型艺术装置一起,共同呈现东西交融下的形、神之美。

沪港设计沙龙畅意设计生态

2010年6月19日,在上海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与香港设计中心联合举办了“沪港设计师沙龙”活动。

香港设计中心周婉美设计总监介绍了香港设计中心的发展以及由该中心主办的“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历年筹备及获奖情况。罗启妍设计师介绍了正在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展出的“香港:创意生态”设计展的总策展情况。“香港:创意生态”展阐述了香港创意发展的基因,展示了香港创意产业的力量。

应邀出席活动的百余位沪港两地设计师及相关设计产业协会秘书长就设计生态问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日华主持了会议。

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

世博会期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肩负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和“中国形象”文化窗口使命,要求以全新方式再塑个性形象。

上海证大文化、喜玛拉雅艺术馆承接了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项目确定以“归一的江南都市”主题系统改善空间环境;用“归去来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系列展览,全方位展示机场独特空间的文化艺术形象,力图打造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环境人文艺术植入的范本。最终有48位艺术家参与,共设置了雕塑29件、绘画220幅、景观20处、设施48件。项目中的艺术作品大都具有叙述和场所相关的故事、兼具功能性、能够与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的特点。

开在世博园的毕业典礼

7月5日晚,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举行,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的40名志愿者从姜鸣院长和顾抒航馆长手中接过了他们的毕业证书。

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做礼宾接待服务的75名学生志愿者,都是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中间有40名同学当天要在馆内提供志愿服务而不能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同学集会。为褒奖服务世博志愿者学生的奉献精神,学院决定在世博园里为他们举行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简单而隆重。典礼场地设在联合馆位置最好的二楼大厅,面对黄浦江对岸灯光璀璨的世博会议中心和主题园区,志愿者们心情激动。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学院院长姜鸣、党委副书记郭琴、副院长张天启、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馆长顾抒航、执行总经理刑普出席,常务副院长潘家俊主持了毕业典礼。

姜鸣院长在讲话中勉励毕业生们发扬志愿者精神,在新的人生征途上不断取得成绩。顾抒航馆长向志愿者们表示祝贺并赠送纪念品。

在为世博服务的过程中告别大学生活,给志愿者们留下人生的难忘、精彩和宝贵经历。

万芾工笔画工作室参展上海第六届扇博会

2010年7月10日,上海第六届扇艺术博览会在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开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万芾工笔绘画工作室携20件学生作品参展。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日本 中国 美术教育 差异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占有一席之地是毋庸置疑的。各国教育界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在日留学的经历与体会,对当代日本美术教育的一些现象与我国美术教育进行比较,意在抛砖引玉,与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完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一、日本的近现代美术教育

日本近现代美术教育是在明治时期开始,特别是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一方面是在欧美等国美术的强烈冲击下,探索日本民族美术的发展更新;另一方面是积极主动地吸取西方美术教育的建制和内容。随着大批法、意、德、英、美等国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登陆日本,他们的作品及西洋美术理论和技法促进了日本美术的长足发展,透视、解剖、体积、明暗等各种技法适应了军事、医学、生物、建筑等各门学科需要。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日本本土画家及画塾,1887年冈仓天心、狩野芳崖、桥本雅邦等画家设立了东京美术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这所学校成为日本现代美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中心。当时设有四年制本科的专业有日本画、油画、雕刻、工艺、建筑等五个系,共十几个专业。这所美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中诸如横山大观、菱田春草、下村观山等,后都成为优秀的日本现代美术教育家,亦是开创新日本画运动的先驱。他们在日本画的精神境界及样式与技法方面的探讨,最终成为日本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承前启后的奠基人。除东京美术学校之外,几十年中在日本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专门的美术学校。

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上都有美术造型、工艺美术、美术设计、艺术学等等几个大的学科。美术造型内分日本画、油画、雕塑、版画、构想、设计等专业;工艺美术内分陶瓷、漆器、染织等专业;美术设计内分视觉美术设计、环境美术(建筑)设计和商品美术设计等专业;艺术学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经营等专业。

笔者就读的大阪艺术大学于1945年创立,有绘画(油画、日本画、版画)、雕塑、图案设计、室内设计、产业美术设计、金属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织物设计、广告摄影、影视摄影、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视觉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美术、舞台美术、艺术计划学等学科和专业,特点是广泛涉猎造型艺术的各种关联艺术和边沿学科,培养密切结合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大阪艺术大学还设有短期大学和美术专门学校等附属学校,用以满足各层次类型的学习者需要。

前面列举的一系列高等美术院校都是实行以四年制本科为基础教育,并设有大学院可继续研究攻读硕士、博士课程的比较完备的美术教育体制。在日本还有数量不少的各类短期美术大学及美术专门学校。所谓短期美术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建制,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为两年制本科、两年制专攻科。美术专门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等专科学校的建制。无论是短期美术大学还是美术专门学校,专业设置一般都与正规的四年制本科美术大学相仿。一些颇有历史和规模的短期美术大学,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教授阵容,都可以和一般的四年制本科美术高等院校匹敌。

日本的教育大学都设有美术学科以培养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与我国的师范大学相同。这些美术学科除基础美术教育外,专业设置分得比较细。其中最著名的有京都教育大学、大阪教育大学、爱知教育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奈良教育大学、福冈教育大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综合大学也设立了旨在培养美术或艺术学研究专门人才的美术学科。比如,筑波大学的艺术学部,日本大学的艺术学部,文化女子大学的服装学科、生活造型学科等等。

对于美学、美术史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日本将它归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艺术学研究,一般都设置在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哲学学科或人文研究所。例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等。当然,有一部分高等美术院校也设有美学、美术史专业。

这些大学培养从纵深两个方面导向,具有相当的学术高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事实上指导和推动着日本现代美术的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最初是受到日本美术教育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渴望自强的国人自然把迅速崛起的日本作为竭力效法的榜样。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清末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教学章程中同样规定了图画和手工课程,甚至,当时连教材也多效仿日本。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前。1919年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传统文化的批判可谓无以复加,而把西方的科学及精神视为拯救中国民族灾难的利器和法宝。这种理念也波及到了美术教育领域。

在的感召下,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几位重要的人物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叔同、陈之佛、傅抱石等留学或出访人员纷纷归国,把法国和日本等西方的包括素描、透视、色彩、解剖四大基础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美术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科学化”的进程。代表人物徐悲鸿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其艺术思想深受康氏影响。他于1917年对西方影响下的日本美术进行了考察,又于1919年去欧洲留学,8年间他悉心钻研求真写实的科学主义绘画,他的“科学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确立了他“惟妙惟肖”的美学观念和“素描为一切造型之基础”的艺术思想。他十分重视吸收西方写实造型的透视、解剖、色彩、构图的技法,并以之改造中国画。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中明确地指出:“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科学无国界,而艺术犹为天下之公共语言。吾国现在凡受过教育之人,未有不学数学的,却未听说学西洋数学。学素描当然亦同样情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先生为国立美术学院(原北平艺专)题词,要求学院能够“牢牢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改变美的观念、美的步骤,以建立新民族新形式的美术,新民主主义的学风,万万不可拘泥于美院的美名,而走脱离人民的偏向”。为了贯彻这种教育思想,50年代初,新生的中央政府按照新的体制重新组合、调整院系,把各美术院校各画种并与绘画系,以基础课和创作课相结合,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创作为主课。调整后,全国当时有专业艺术院校20所左右,其中美术院校10所左右,加上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的设置,共有30家左右,基本奠定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规模。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教育家有徐悲鸿、胡一川、罗工柳、江丰、张仃、王朝闻等。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0年代,学习和效仿苏联也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195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派留学生赴苏学习。1955年,文化部决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油画、雕塑训练班,并聘请苏联专家执教。1955~1957年,由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1956~1958年,由苏联雕塑家H.H.克琳杜霍夫执教的雕塑训练班,在当时和以后的美术教育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是,徐悲鸿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为参照建立起的中国美术教学体系和主张,与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相辅相成,形成了涵盖造型艺术各个领域在内的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理论和教育体系。留苏归来的学生成为贯彻与完备此体系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后,政治主导艺术的革命现实主义教育体系受到质疑和批判。文艺界开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主导方针。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美术创作及美术教育逐渐多元化、个性化,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对艺术的导向作用日益明显,中国美术教育又一次呈现出新的景象。

二十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服务经济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多元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中普遍设立各种实用艺术专业,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最好诠释和反映。其中,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公共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美术、电脑美术、视觉传达、多媒体艺术、动画艺术等等在内的新学科纷纷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2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700多所高校设有艺术专业,其中又以实用艺术专业为主。目前,除原有的专业艺术院校外,综合性大学、理、工、农、经、商、体等各类院校争相设立艺术专业,艺术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比例达到1∶4.6。曾有专家形象地将我国艺术教育由培养大师到精英到普及化的发展进程比喻为金字塔—电线杆—沙尘暴。的确,中国艺术教育跳跃式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现代中日高等美术教育的思考

中日美术教育的发展如前所述,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笔者就现代中日高等美术教育的招生、学习、毕业三大方面简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1.招生方面:日本的国、公、私立美术院校的招生人数,都受在校师生比规定及教学设施条件的制约,不可随意扩招。而我国近些年来,学校为利益驱使盲目扩招,师生比及教学设施等都存在严重问题。从客观辩证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这种现象体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繁荣,以及文化的普及带来的艺术的普及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盲目扩大招生,一是对许多考生来说,报考艺术学科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轻松通过高考文化课考试。二是学校的班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环境明显恶化。这种结果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学习方面:日本的美术院校是以学分制设置课程,除规定必修的几门专业课分值外,多数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系部专业的所列课程,修够四年所要求分值即可毕业,更显合理化及人性化。我们的院校虽有学分制,但规定的必修课程占大多数,选修课所剩无几。而且必修课中有许多与专业无关的课程,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美术院校沿袭了苏联的教学体制和框架,专业基础课设置偏多,如素描、色彩的训练等,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写实主义绘画,而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艺术素养的课程却少得可怜,这使得原本文化基础就极薄弱的学生成为缺乏艺术创造思维、头脑僵化的“写生画匠”。

3.毕业方面:日本的美术院校一般都会在本科生的第四学年组织各种毕业说明会,包括就职、考研等。学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学生也没有毕业后必须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和想法。而我们的学校学生毕业、就业,是关系到学校和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是社会问题。近些年虽有所改善,但仍在追求就业率的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缺乏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面对社会茫然不知所措。诸如此类的弊端,使得艺术教育体制中的各环节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6

论文摘要: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当前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科学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学把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没有从自己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唯生源是图,国内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万人规模的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规模扩张,特别是新办专业的地方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情况导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办学层次浅,更趋向学科性。专业教育只限于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教学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进行。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当下的要求 

很多地方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欠缺程序性、规范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因人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无法说到良好的梯队建设了。 

此外,虽然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工业产品为主体的设计教育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让社会需求无法消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成为事实。而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尤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显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但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60%。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相当多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其中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人才比例很小;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明显与社会、市场、时代的要求相脱离;社会急需的一些新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师情况堪忧: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而后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很难说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五)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偏低 

囿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以文科生为主要生源。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功利心过重,片面地要求子女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一窝蜂式的艺考热。很多考生都是考前经过短期填鸭式的专业突击而后报考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源进入学校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此外,近年来大量理工科院校兴办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使得很多理科学生也能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并无兴趣,但从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因素考量,最终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工类学生整体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层次相对偏低。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出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避免重复专业的设立 

地方高校应避免以往大而全式的跟风浪潮,合理考量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一批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把在校生数量控制在自身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评估范畴之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建符合地方高校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视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应该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作良好的运作模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确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包括依靠和壮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抓紧教学梯队的组织建设;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等等。 

总之,尽管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立足自身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用以人为本科的理念应对具体教学,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和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09,(5).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 

[3]王果胜.大众化教育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