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例6篇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 教学 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7-02

作为三甲教学医院超声科,医院每年都要安排本科室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超声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一年。超声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涉及学科包括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又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尤其对平时较少接触的声学等物理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其内容广泛,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帮扶的定点医院是乡镇卫生院,针对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及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及诊疗条件

(一)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超声诊断专业人员

目前,乡镇卫生院多数无超声诊断专业人员,从事超声诊断人员多数兼职心电图诊断、脑电图诊断或放射诊断,甚至兼职卫生院其他行政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专业或护理专业转行而来的,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超声理论学习,且多数人员学历偏低,毕业参加工作后多数无上级医生带教,超声操作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对于部分曾到上级医院进修过超声诊断的超声医生,多数都是边操作边学习,重操作,轻理论学习,超声诊断的综合能力偏低,超声报告书写不规范。

(三)超声仪器设备差

超声仪器设备较差,成像图像不佳,乡镇卫生院无上级医院所使用的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给典型病例图像复习及讲解带来不便。

(四)缺乏可供学习的专业资源

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一般乡镇无专门医学书店,无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订阅的相关期刊、杂志较少,对本专业的新进展及动向了解较少。

以上具体情况给我们的帮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提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及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成为我们帮扶教学的重点。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教学的关键

每周一次多媒体课件讲座,系统讲授超声波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以及与超声诊断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图像分析的基本原则、各系统脏器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超声影像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解剖形态是超声图像的基础,不同的疾病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因此,在讲解各论时,要对其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复习,将这些知识与声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接受者在大脑中对器官立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及组织学、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便达到真正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注重超声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超声影像学不同于CT/MRl等其他影像医学,CT/MRI扫查只需按固定的条件设置进行扫查即可,而超声诊断却更多的依赖超声医师的扫查技巧,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见,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卫生院患者不多,因此一般的培训多为“一对一、手把手”的带教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

2.详细讲解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并实践操作:包括探头型号的选择,准确手持探头的方法,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在保证准确扫查切面的基础上获得清晰的图像。

3.对于不同脏器的扫查均存在一定盲区,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扫查并强调扫查盲区的重要性。总之,超声检查强调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连续扫查以及全面细致观察习惯,尽可能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也减少漏误诊的几率。

4.对特殊、典型病例,一般由老师演示完整诊断过程,从安置患者,询问病史,操作示教,声像图解析,出具诊断报告,并详细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后由帮扶点医院的超声医师自己独立操作并提问,相互探讨,扩宽诊断的思路。对操作技能的考核采取每月一次上机操作考核。

(三)辅以PBL教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PBL教学的运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我们在乡镇卫生院帮扶教学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乡镇卫生院因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较少、病种单一、病人量较少等因素,PBL教学方法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超声报告是超声医生对患者检查完后对病变做出的可能性提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作用,具有法律效力,更是患者的法律文书。乡镇卫生院多数超声医生出具的超声报告单不规范,因此,乡镇卫生院超声报告规范化十分必要。

(五)及时讲授超声新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超声新技术,如超声造影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鉴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知识资源相对较少等现状,我们还讲解了相关专业的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使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及时更新超声知识。

总的来说,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及具体的诊断现状与诊疗条件,教学相对费力,但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和多次考核,当地医生的超声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逐渐规范化,并且拓宽了知识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金修才,章建全,陈佳彬,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16-18.

[2]杨汇娟,魏玮,孙海燕,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成人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3,11(6):73-74.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2

自我国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各培训基地都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引导学员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本文旨在探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PBL教学法;比较影像学;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制度自1993年我国卫生部制定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行,该制度对引导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以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超声医学是由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2],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医学也不断发展变化,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且由以往单纯的形态学检查到功能代谢成像,从单纯的超声诊断到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并重发展,这就对现代超声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超声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检查手法,而且具有缜密的临床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超声专业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层次不同,有五年制本科医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等不同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因此对这些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学员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的目标,故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以问题为基础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定义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被国内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969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首次提出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引导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3]。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知识应用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沉淀,而是以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主,因此调动规培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是我们应用PBL所期待的效果。

2比较影像学的定义

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是指依据医学影像学成像方法的原理、价值与限度,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方法[4]。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诊断、数字血管造影、CT诊断、超声诊断、核磁共振(MRl)和核素显像等[5],它们在形态学检查和功能性成像方面已非常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各个学科之间存在交叉。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由单一的诊断向诊断、治疗并重发展,这种改变必然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和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全新的诊断和实践模式———在比较基础上进行的复合或综合影像诊断和治疗[6]。掌握了比较影像学相关知识就能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分析比较,使病人就诊费用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损害,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3PBL结合CI教学方法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实施

规培学员主要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已具有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基础,故在设计问题时应与理论授课侧重点不同,提出的问题要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并且对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和实践。此外,我们实行的教学方法结合了比较影像学,故设计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广度,兼顾各种影像学知识。我们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重点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员根据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发展纵向思维,回顾既往理论课学习的知识点,即疾病概念→病因与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2)设计的问题应能拓宽思维的广度,鼓励学员在思考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横向思维,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探索相关知识领域,例如由某种疾病的超声表现延伸至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3)提出的问题涉及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学员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新;(4)可引入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例如:给出简要病史及超声图像,启发学员横向思维,分析出现相同影像学特征的其他疾病以及该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找出它们间的异同,从而发现疾病发展的规律和特征;(5)学习小组成员就查阅文献、书籍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总结该疾病各种影像学的相应表现及产生该征象的原理,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及不足;(6)提出的问题需要有实践性、贴近临床,既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员积累临床经验,为胜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7)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后,由指导教师总结,补充讨论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相关疾病的试教病人进行超声扫查示范,然后由学员相互进行实践。

4教学效果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PBL结合CI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调查包括以下几方面:(1)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对既往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有更深刻的印象、对重点知识掌握的程度;(2)对该教学方法的参与兴趣和态度;(3)查阅文献及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提高;(4)对各种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的认识加深;(5)对超声操作实践能力的提高;(6)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帮助。

5PBL结合CI教学体会

5.1存在的问题

现代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包括临床知识、超声专业知识、影像物理基础知识,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依赖性,对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师需要有较强的图像判读能力、规范的操作手法及缜密的思维。在本科超声医学理论教学中,超声诊断学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对超声知识认识不深刻;而在实习中,由于医院超声科工作量大,学生在超声科实习时间短,这样走马观花式的实习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5.2优势

PBL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本科教育面对学生多、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施和师资不足的国情,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7]。规培学员数量相对较少,实行PBL教学较容易,且培训大部分在医院内完成,具有以下优势:(1)接触病人机会多,学员可以从询问病史、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各环节了解整个诊治过程,训练逻辑思维;(2)操作机会多,有利于培养学员规范的超声操作手法;(3)提高学习主动性,学员通过实际工作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PBL运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对训练临床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有极大益处,而且有助于学员以后更快进入医师角色。比较影像学运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帮助学员建立立体思维,拓宽视野,有利于学员在理解各种设备成像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临床实际工作中为不同病人选择更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今后独立工作时,能够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给出更准确的超声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在我院进行PBL结合CI教学法的初步尝试中,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益于培养高素质的超声医师,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广泛开展。

作者:杨凌菲 宋涛 董建 范雪 侯雪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秦小明.我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0,18(3):31-32.

[2]杨希,吴盛正,孙思,等.浅谈超声见习生带教工作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5):347-348.

[4]赵蕾,马晓海,范占明.比较影像学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37-38.

[5]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3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心脏超声 诊断思维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69-02

心脏超声集诊断思维和实践操作于一体,是一门口、手、眼及脑并用的影像学科,以心脏解剖为基础、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通过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M型超声、连续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实时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如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假性室壁瘤、室壁瘤等)、心脏肿瘤、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心包积液、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等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对心脏、心包及大血管疾病的术后随访也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但作为一种影像辅助检查手段,即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个体差异或就诊时期不同,二维超声及其血流动力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影像专业学生的心脏超声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以下为心脏超声诊断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心脏超声领域尚有许多需要开发、 探索、 研究的未知领域,只有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对患者持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吃苦耐劳,对每一个病人的检查都做到认真、细致、周密,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如果我们在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骄傲自满,缺乏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出现怕麻烦、图省事、投机取巧、对患者缺乏耐心等不良医德表现,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超声诊断的漏诊和误诊,给患者造成终生的痛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给自己留下难以磨灭心里阴影,为医患纠纷埋下伏笔。例如:对于一个心腔血栓急性期的病人,由于血栓急性期超声回声较低,超声医师若缺乏救死扶伤、认真负责的态度,检查时敷衍了事就很容易漏诊,一旦漏诊延误治疗,若血栓脱落将导致重要脏器和(或)肢体动脉的栓塞,其后果十分严重。

二、培养学生详细采集病史、认真阅读临床资料的习惯

详细采集病史、认真阅读临床资料,对病变部位、症状及病因做到相应的了解,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医师在检查病人过程中和患者接触较多,为我们的病史采集提供了方便,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超声检查的这一个优势。在病史采集过程中我们应该诚恳耐心、重点突出、逻辑清楚、层次分明。例如,超声检查时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注意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发热病史,超声检查时怀疑肺心病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超声检查时怀疑缩窄性心包炎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结核病史,突发的跛行及下肢疼痛患者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左心腔血栓可能,突发呼吸困难及胸痛患者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右侧心腔血栓可能,临床资料提示D-二聚体增高的患者也应注意心腔血栓形成可能。目前,大多数患者对心脏超声知之甚少,把心脏超声当成一种单纯的辅助检查,拒绝向超声医师提供相关的病史和临床资料,甚至错误地认为超声检查时一声不吭可以检验超声医师的水平。所有,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让学生学会通过人文关怀减少病人对超声医师的抵触情绪,例如一个简单的尊称、亲切的问候、和蔼的交谈等都能拉近病人与超声医师的感情,让病人在M行心脏超声检查时不隐瞒病史,并乐意向我们及时提供临床相关资料。

三、培养学生科学、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

思维是大脑将感知的客观事物与人的自身经验相结合的整体过程,引导人们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最终获得相应结论并指导个人行为,反映人脑的具体活动。[1]心脏超声诊断即为超声医师的大脑对心脏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并做出相应判断的一个过程,并且这一个过程贯穿着整个心脏超声诊断,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与方法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因此科学、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是心脏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保障。相反,缺乏科学性的经验思维和分割局限性的局部思维方式是导致心脏超声诊断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经验性思维是人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常规来说,我们积累的经验越多 ,大脑对疾病的诊断模式也越丰富,并且选择性更大。但这种经验性思维有的时候也会让超声诊断医生面对特殊病例时,将自己的诊断思维局限在以往认知的狭隘经验范围内,限制其诊断思维的扩充,从而轻易地重复以前的诊断经验,面对某些有别于经验思维的心脏超声改变

视若无睹,从而导致心脏超声诊断的漏诊或误诊发生。 例如: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肿瘤,单凭经验思维就容易误诊为左房血栓,造成误诊的原因是经验认为左房血栓本身就是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并发症,这样的误诊将导致病人抗凝治疗的不必要加强。目前,心脏超声诊断逐步向专科性发展,有利于超声医师对心脏疾病的集中性研究,不断增强超声医师对心脏疾病的本质认识。但是,这种专科性的发展同时容易将超声医师的诊断思维分割局限,形成单一的局部思维方式,从而忽视心脏疾病及人体其他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右心房、右心室的增大除了房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等心脏本身的疾病外,还有肺部疾病、静脉输液过多等也可能造成。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科学、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1,不能忽视临床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尽可能多的相关临床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2];2,重视心脏超声基本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具备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新版本的超声文献及书籍,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最新进展,开拓学生的思维,避免超声诊断思维的狭小,让学生对心脏超声领域的了解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3];3,实验课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按照规范操

作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超声扫查时的连贯性,避免出现人为盲区或扫查漏项。[4]

总之,对影像专业学生的心脏超声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以医德医风教育、病史采集习惯培养和临床资料阅读习惯培养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科学、完整的心脏超声诊断思维,为国家和人民输送更多的优秀心脏超声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陈智毅,王琨,刘金炳.超声诊断思维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63-64.

[2]华燕萍.正确运用超声诊断思维方法避免漏诊误诊[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5):796-802.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5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体位、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医学超声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视频直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医用物理学;实践

医用物理学是关于物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医学本科教育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医用物理学知识是医学各专业学生认识、理解、研究生命现象本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也是医、工、理结合的桥梁学科之一。基于课程的重要地位,在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开始探索在课堂上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视频直播手段的发展成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3]。本文探讨了在医用物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中使用视频直播技术的方法,通过远程直播手段把教室里的学生与实验室、检查室或者手术室的特定场景连接,将课堂理论知识场景化、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远程交互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直观的形式感知世界、领悟知识、提升能力。

1医用物理学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用物理学由于课程难度大,教学要求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情投入,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医用物理学理论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板书、图片、动画等教学手段[4]。虽然教师很用心,但这种单向、被动、静态的知识传播方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5-6]。目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物理概念和现象过于抽象,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内容上,虽然整合、精选了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但是还是存在较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物理现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枯燥的内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但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作用还不够显著。(2)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率低[7]。大多数理论课堂上,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互动,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有时就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并没有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3)教室作为开展理论教学的唯一场所,空间的局限性限制了一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复杂笨重的教学仪器不便在理论课堂进行演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表面现象。(4)物理学教研室丰富的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包括可演示多种物理现象的实验仪器,以及X射线、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等医学设备,还有以“教学标兵”“优秀教师”为中心的团结、成熟的师资队伍。但是没有形成很好的资源共享。(5)理论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程度不足[2]。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用于教学的数字资源和智能设备层出不穷,然而多数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选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8],学生的视野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使用视频直播手段的思路及目标

2.1在理论教学中使用视频直播手段的思路。针对医用物理学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力学、声学、电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物理现象。通过远程视频直播连接到物理实验室或者医院的教学中心,充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资源,把相应的医学物理仪器和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对话、交流和探讨。以医用物理学中超声波及其医学应用的理论课堂为例(未开设与这部分理论相关的实验课)。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看一张B型超声波诊断仪的图片,然后讲解超声波的理论、B超的结构组成、工作的原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耳听、做笔记的方式来记忆这部分内容,可是当学生走上临床的时候,还是不会使用仪器也不清楚为什么B超可以“看到”人体的内部信息。在给2018级护理专业讲授这部分理论知识的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者使用了视频直播技术。通过视频直播连接把课堂转换到物理学教研室,那里有另一位教师负责在超声波仪器前模拟给患者检查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检查之前要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为什么超声波是一种声波,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却听不见?超声波进入人体之后又是怎么出来并被大家观察到的?检查结果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与学生在检查过程中交流讨论超声波的理论、B超的结构、使用方法、原理、最后成像的分析。课后学生反映视频直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不便提供实践机会的理论知识讲授中,这种远程直播场景中的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感觉,学习热情更高,掌握的知识更牢固。2.2在理论教学中使用视频直播手段的目标。(1)聚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把复杂枯燥的物理知识场景化、感性化,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6]。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大医精诚的职业素养。(2)打破课堂的沉默,让课堂“热闹”起来[9]。通过远程视频直播连接,调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汇聚一切优质条件支持教学[10],仅仅抓住医教协同发展的医学教育事业的重大机遇。(4)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便捷、优质的学习资源。

3建立视频直播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案

3.1建立远程互动教室。通过使用高校建立的智慧教室或是网络视频通信软件,就可以轻松实现与单个或多个远程终端的视频通信。实现视频直播简单易行,成本低。而且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为获得快速高质量的视频、音频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质量保证。3.2建立多位教师合作授课的机制。视频直播手段的使用使授课教师发生了角色上的转变,课堂上更像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11-12]。从传统的“一人讲”课堂变成了多人分工明确的讲授和演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至少两位甚至更多的教师跨越空间障碍的协同授课。3.3建立多个科室长期合作关系。视频直播手段的使用,把教室从局限的空间转换到物理学教研室,为了提供给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知识场景,可能还需要借助其他教研室或医院的人员、仪器设备,因此需要建立与其他教研室、医院教学中心长期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把学校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