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例6篇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地位与作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5-01

文化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体现人类精神世界观、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环节。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不计个人报酬、利用自身在文艺方面的技能向基层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他们在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通过他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承担的主要职责、与基层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播、服务群众职能。

1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分析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传播承担的主要职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上级文化部门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的宣传,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志愿组织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二是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当地文化部门开展日常文化工作的重要助手;三是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维护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培养管理基层文艺骨干中发挥重要职能;四是组织群众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活动,动员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文化活动参与面中起着重要作用;五是负责将当地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向外面做宣传推广,提升当地文化知名度;五是基层文化志愿者在探索基层群众文化传播发展的新模式、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激活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探索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能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的局面,也能激活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第六,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构建基层和谐群众关系、促进基层社会和谐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作为一个重要载体能有效将不同的人群结合在一起,从而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是以消除偏见、为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良好、和谐的基层群众关心起到助推作用。

2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传播中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是基层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传播中,具有文艺特长或文艺专业的文化志愿者以社会文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训等工作,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研究工作,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对基层群众提供的文化之源服务能够有效满足群众喜闻乐见、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要求,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

再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来源广泛,都是从群众来,然后再将自身具备的文化特长应用到群众中去,志愿为群众服务。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既有来自退休的专业文艺骨干、有在岗教师、有的是具有文艺特长的群众。这些志愿者来源广泛,因此,在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过程中,更能了解群众之所需,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更能引起群众的支持。

最后,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间形成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都是来自基层,他们通过建立基层文化学习活动、开展培训群众学习文娱活动等形式,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通过营造这种氛围,一方面不仅能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形成以一种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还呢个使广大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支持、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有利于形成全民关心基层文化、支持基层文化的良好氛围。

3 大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推动基层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性。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要将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体系当成一项,重要任务,适应基层群众对文化发展逐步提高的要求,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高质量文化作品。开展对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要根据志愿者队伍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充电,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

二是要不断开拓基层群众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不断开拓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资源,在加大对志愿者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服务支持资源”和“服务对象资源”两个新问题。因此,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切实开拓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资源,加大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争取社会有影响力的任务、党务工作者、文艺知名人士扩充到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中,不断开多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新空间,形成让基层群众满意、让基层文化弘扬的志愿者服务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 蔡祖喜. 论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 (12):273

[2] 张冬丽. 30团开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J]. 兵团建设, 2011, (5): 51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群众文化 现状 基层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农村的建设,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农、惠农的政策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尽快改变城乡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搞好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用先进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对促进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仍比较落后,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下面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这导致了各级政府都会把“发展经济”作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造成了各级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一些领导甚至简单的认为,群众文化建设就是一年举办几场下乡演出、放几次电影,组织一下比赛就可以了。因此,忽视了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了解,阻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建设。由于文化活动的欠缺,文化设施的陈旧,使许多群众热衷于“打麻将、”等活动,造成“黄、赌、毒”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得到滋生,败坏了农村纯朴的社会风气。

2、农村文化需求在逐渐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如近几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文化活动在逐渐增多,而且非常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每次活动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同时,卡拉OK、广场舞等现代文化活动也在农村广受欢迎,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文化需求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3、民间文化力量已发展成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自主的民间表演队伍越来越多。现在,我国农村的文化演出市场基本都被民间表演团体所占领。这种现象对于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草台演出班子,没有经过文件部门的许可,为了吸引群众观看,往往表演一些低级、下流的节目,甚至表演“脱衣舞”。这显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

4、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内容匮乏

当前我国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许多地方的娱乐方式还停留在看电视、打麻将等比较简单的娱乐活动上。特别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些有文艺才能的年青人外流情况严重,导致了农村基层文化群体人员的散失。同时许多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也不端正、素质也良莠不齐。许多乡镇的文化站建设更是停滞不前,设备陈旧落后,经费投入也不够,这些无法适应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如“三下乡”等,次数偏少且无法保证覆盖到偏远乡镇,城市中流行的广场文化活动,由于条件限限制,也很难延伸到农村。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当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这就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与之相适合,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而群众文化活动恰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可以为新农村文化指引方向

通过农村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接触到、认识到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这对宣扬爱国主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倡导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3、可以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

可以这样比喻,文化活动就象群众精神上的粮食,没有这些活动,群众在精神上就会处于饥饿状态。所以说,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引导,规范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组织、引导,组织相关部分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避免一些群众因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吸引,粘染上“黄、赌、毒”等不良风气。同时,要引导群众自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并出台政策给予鼓励。如,可以让群众组织自己的演出队伍等,并进行一些补助,以促进自办的群众文化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文化设施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有益于大众的公益事业,政府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也不能全部依赖市场,要适当加强文化活动的经济投入,对基层的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等进行必要的建设。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条件、有场所的展开。同时,要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地域特点和经济条件,有计划的建设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或者对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3、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从事群众文化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热爱群众文化这项工作,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关部门也要组织必要的培训,尽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和服务于人民群众。

4、规范民间团体演出内容,创新文化活动方式

要对民间演出团队特别是一些草台班子的演出内容进行审查规范,避免一些不良的演出内容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要对一些优秀的民间演出团队进行鼓励和支持。鼓励他们创新文化活动内容,让多种文化方式能够并存,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总结

目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是需要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进行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并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最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开展方法;丰富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速发展的地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基层群众相比较过去而言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对文化品质的要求也更加高,对基层文化工作者所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面对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新常态下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对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基层文化的内涵解读

文化是党的“十”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提出以后,实现“中国梦”,被广大中国人民所给予厚望,“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中国梦”的实现既需要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硬实力”作为依托,也需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与哲学社会科学等“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基础。中国无论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国要实现在21世纪的复兴,就不能没有在文化实力

上的崛起。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一流世界大国,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有过硬的实力,还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文化,文化强国战略必须要坚持和认真实行。而基层文化是立足于基层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根据老百姓的需要而设计和开展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针对性,搞好基层文化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

二、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有效策略

在了解和分析了基层文化内涵以后,有针对性的结合基层群众的需要开展基层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效果,增强实效性。当前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新常态尽管主要是针对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但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指向性。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针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基层特性,各地方应该始终把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只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达到了基本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基层文化,力争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也只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配套达到了一定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做好基层文化;因此各基层单位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重视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每一年拿出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改建和新增,只有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提高隐性的建设;将基层文化的建设建立在当地实际情况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必然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

(二)与时俱进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当前各地经济发展形势不一,地方习俗也各具特色,如果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易于群众接受的符合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社区文化、村社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易于融入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娱乐中去,根据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并且注重文化的传承,根据当地传承的特色去开展针对性文化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业余爱好者的培训及辅导,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和创作,使其能够亲身体验到文化的愉,重视人们的创作,让人们体验到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独有的愉悦感受,从而使被动参与文化活动到积极主动参加,能够收到更好的文化效果。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性的活动,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须将文化建设的行为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因此各级政府和具体办事员应该充分调研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制定具体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文化建设也是一项人的战略活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提高和总结,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方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熊中荣.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6(02).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15-01

一、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发现了诸多制约性的因素,导致基层群众的发展呈现消极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缺乏文化建设的内涵

综合考虑基层群众的文化基础可发现,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基础水平比较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群众的文化水平有待进步,例如:受我国古代传统守旧思想的影响,我国存在大部分的群众,缺乏文化建设的思想,而且群众本身对文化建设比较抗拒,影响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只有转变基层群众的思想根本,才可保障文化建设内涵的传递。

(二)队伍管理的矛盾性

我国基层群众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是我国在队伍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社会在不断进步,队伍管理的方式却仍然原地不动,既没有创新性也没有实效性,或者是队伍管理的方式与实际的群众队伍不相适应,导致基层群众对管理出现厌倦的情绪,更加不利于队伍管理的进行。

(三)生活建设的不到位

虽然我国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基础的生活建设跟不上速度,导致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建设的依据,部分建设只是出于表面化,不具备实施的意义,一方面制约了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进步的程度;另一方面导致基层群众在队伍管理方面缺乏积极性。

二、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的内涵必须围绕基层群众展开,在为基层群众灌输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时,提升文化建设的力度,首先可在思想上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响应文化建设,例如: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文化建设知识的宣传,让基层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开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课堂,组织基层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利用课堂实践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基层群众在学生时,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最后组织相关人员在基层群众中进行文化建设的演讲,重点强调文化建设对群众的重要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让基层群众意识到自身是国家建设的一分子,必须进行自我学习。

(二)合理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

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必须以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主,只有保障全体基层群众,全部参与到队伍管理中,才可保障策略的有效性,首先正确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基层群众的力量非常大,管理者必须站在基层群众的角度,实施策略,才可保障基层群众自愿的接受管理,因而不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其次管理者在实施队伍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基层群众的表现呈现鼓励、肯定的态度,让群众意识到在队伍管理中,自己的参与具有价值和意义;最后以便捷的管理方式对基层群众进行管理,基层群众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如果在最初队伍管理上,采取复杂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实施;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群众的迷惑。因此必须合理的实施队伍管理的策略,保障管理的可行性。

(三)加大生活建设的力度

生活建设与群众的文化建设、队伍管理密不可分,加大生活建设的力度,发挥其在建设与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抓住建设、管理的方向,切实做好实际生活建设的工作,针对基层群众的各个结构,采取不同的生活建设,保障基层群众在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以健康、积极的方式进行,促进建设、管理实施力度的提升,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队伍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综合文化素质与实力,促使我国以高素质、高文化的姿态,实现与国际的同步发展,展示我国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成果,同时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三、结束语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不仅可提升我国的综合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具备和谐性,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提高整体的文化和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促使我国众多的群众群体朝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文化的提升是我国在精神方面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保障我国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5

一、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网络文化丰富多样,能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提高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1.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网络文化为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基层干部道德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下来的。同时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又是用以指导基层干部道德实践的准则,这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要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基层干部是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应紧跟时展步伐,制定更高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能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多行业、多领域的基层干部道德规范的共享,从而为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为基层干部道德机制建设提供了便利

网络文化具有发展迅速,覆盖面广地特点,对基层干部道德机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为了确保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网络文化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生机与活力,基层干部道德机制的形成有一定的自发性,但这种自发性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网络文化能迅速收集道德实践经验与理论,利用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从而节省成本。同时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利益能给人积极的驱动力,也能给人诱惑力,仅靠基层干部自身的抵抗力是不够的,应加强外在的道德监督,避免主观随意,而目前公众对其监督较弱。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透明性等特点,公众能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从而有助于推动基层干部道德监督机制建设。

3.为基层干部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

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道德实践受道德意识的直接影响,在道德意识的作用下,人们会基于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自觉选择某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构成道德实践。这是因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与他人,总会涉及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这种关系并内化为自身行动,才能构成道德实践。网络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实践活动超越了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树立自身形象,从而感染人、影响人。如通过网络投票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评述,纠正不良道德风气,从而树立基层干部高尚的道德风气。

二、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

1.对基层干部道德信仰的挑战

基层干部道德信仰是道德的精神实质,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动力,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吸引力最大、管理难度最高的新型传媒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舆论斗争新领域,任何一个人只要能上网就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发展速度快,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在民主、自由的旗号下渗透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网络电子书刊、游戏等精神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这必会对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形成强烈的冲击。个人主义是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要求他人、集体服从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由此可见,个人主义与基层干部信仰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不同,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2.对基层干部道德意识的挑战

道德行为既受外部力量的约束如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又受内部力量即内心信念的约束。网络文化环境下弱化了这种习以为常的道德约束机制。这是因为在网络文化环境下,社会舆论走向多样化,多元的价值观念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对同一种行为,不同的人基于自己的立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会弱化主流舆论的权威性,同时也弱化了道德的约束力。社会舆论的弱化必会影响基层干部的自我意识,即内心信念的弱化。网络文化中,思想交锋比较激烈,个比较随意。新形势下新的生活标准、新的生活方式,导致社会成员的评价标准趋向经济实力强弱方面,使得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的社会定位出现偏差。

3.对基层干部道德情操的挑战

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已广泛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交流、购物等,同时网络世界中人的身份、地位等都是作为符号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重身份,有的甚至用虚假身份。虽然用的是虚假身份,但在网络中得到的体验却是真实的。由于这种体验是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使得其也成为推动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因。但与网络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还不健全,因此舆论的真实性会受到质疑。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基层干部质疑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但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参与其中,这必会影响基层干部的道德情操。

4.对基层干部价值观念的挑战

现实社会有很多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约束着人的行为,但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少了道德约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行为,拥有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享受的自由,不需要承担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人性的弱点也不需掩饰。大部分基层干部对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持正确态度,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不自觉的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在网络世界中有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释放空间,基层干部如果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正确认识的话,必会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

5.对基层干部道德选择的挑战

基层干部道德建设中道德选择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道德行为的重要特征体现,即是说基层干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的正确决定,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凭借自己的意志在善与恶的对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基层干部在道德选择方面有着意志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是受某种必然性支配的。在道德选择方面,客观环境和个人决定是相互制约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主体动机占重要地位。网络环境下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这为基层干部道德选择可能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果基层干部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存在偏差,必会影响到道德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道德建设目标体系

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规定着基层道德建设的方向。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干部道德建设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因此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引导基层干部作出正确的决定。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产主义道德,这要求基层干部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同时要求基层干部有一定的道德能力,包括把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并作出正确决策。其具体目标是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量化。网络文化环境下,应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目标。

2.完善道德建设的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是硬性规定的,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法规后,不管社会成员是否承认这些法律规范,都会运用这些政策规定的程序,采用相应的奖惩手段,强制社会成员服从这些法规。因此可以说政策法规是一种秩序,对个体道德规范起校正作用。目前,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还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网络管理的规定不科学,虽然大多数单位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但有部分单位要求绝对拒绝网络,不仅不接触网络,而且不建设局域网,这是不合理的。同时网络监管技术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不力,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实行网络有效监管是非常难的,导致监管漏洞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另外应认识到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依法治网的思想。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基层干部拓展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不良信息又会影响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因此应把用网与治网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建设。

3.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基层干部道德信仰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基层干部道德的行为方式,影响基层干部的道德观念,不像行为规范直接对道德行为进行奖惩。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扬弃传统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影响力。网络文化环境下应创新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借助网络探索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的图片、音响、动画等,构建能调动多种感官的教育新模式,增强集中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还要改进经常性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由于基层干部受教育不同,在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过去经常性道德教育主要是采用谈心方式进行的。网络文化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更加凸显,采用谈心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采用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软件,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网络文化中,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同时,要建立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网站,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4.坚持道德建设舆论导向一体化

基层文化的重要性范文6

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基层文化建设步伐,推进全省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会前,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都听取了省文化厅的汇报。省政府向省委有关领导同志作了汇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7号)和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总结全省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研究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措施、对策。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省文化厅组织了调研组,分赴全省9个市(州、地)和8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广泛的基层文化调研工作,写出了实事求是的调研报告,为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基础。现在,我就贯彻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贵州基层文化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新世纪我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城乡文化设施有一定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一是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机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在中央的支持下,各地在文化设施建设,两馆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方面都加强了投入。基层“两馆建设”中已有56个馆舍投入使用,今年,2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10件实事,已开工建设;使用中央文明办补助资金和省配套资金新建了12个宣传文化中心,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很大进展;全省已通电的村基本实现“村村通”,使广播电视覆盖率有很大提高;农村文化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得以充实。省编委、省人事厅先后两次为乡镇文化站解决了700个专干指标,稳定了基层文化队伍。近年来,基层文化工作者经过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的人比“九五”期间有所增加;三是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各地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多种形式,争创文化品牌,扩大本地的影响,树立本地的文化形象,开展了“贵阳围棋节”、“凯里芦笙节”、“台江姊妹节”、“遵义杂技节”、“梵净山国际旅游节”、“马岭河国际漂流节”、“都匀国际摄影展览”等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文化旅游活动。全省各地利用“两馆一站”开展经常性信息交流、科技讲座、法制宣传,组织节假日活动,广场活动等等。四是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慰问重点工程,农村电影放映,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各地剧团常年送戏下乡进社区,“2131”工程的实施,并配合计划生育、法律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进行演出和放映,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从贵州实际出发,实施基层文化“三大工程”(文化带建设、文化先进县建设、蒲公英计划)取得显著成绩。我省是一个“三不沿”的内陆省,我省从贵州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基层文化建设路子。*年,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化厅提出的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以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大的集镇为依托的“文化带建设”工程的构想,采取与科技带、经济带、旅游带相结合方法,统一布局,以点为主,发挥其先进文化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以达到点线连动,逐步形成带、连成片的效应。经过几年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全省7条各具特色的文化带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批部级、省级文化先进县、艺术之乡和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去年全省人均看电影已从原来的01场上升到18场。

3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近年来,我省将精品战略落到实处,创作出了一批优秀剧(节)目,京剧《范仲淹》、大型民族歌舞《好花红》、京剧《吏治惊天》、儿童舞剧《夜郎新歌》、话剧《黑山汉子》以及杂技和一批群众文艺节目均在全国和全省频频获奖。这些作品获奖后又积极下乡下基层为群众演出,为人民服务。各地、各系统举办的文艺比赛和文艺活动,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4围绕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基层文化建设为贵州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建设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目标,我省基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增强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我省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使民间文化保护有法可依。在建立了雷山郎德露天博物馆之后,又在建设*等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大到20个独具贵州特色的民族村寨。这不仅与国际上不断升温的乡村旅游及时接轨,同时开辟了为贵州旅游业新的天地,为贵州文化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5社区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各地社区文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氛围,初步形成市、区、街三级文化工作网络。文化、法律、卫生、科技“四进社区”活动顺利推进,社区群众文体活动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各地建设了一批文化广场,成为社区传播精神文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

6依托基层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少儿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近年来,依托基层文化设施,我省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业余少儿艺术培训学校和业余少儿艺术团体,加强少儿艺术教育,为开展少儿艺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我省少儿艺术一直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至今年止,我省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少儿艺术节,举办了数十次少儿文化艺术活动,编创了不少优秀少儿节目,有的还代表国家出访国外,有的还被调到北京演出。

7基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文物对促进经济建设和开展旅游的作用。*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投入的文物维修经费和建设经费逐年增加。5年来,全省共维修和抢救了一大批部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省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已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9个。并用了两年的时间,划定了部级和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的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我省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省基层文化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通过总结各地各部门重视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我省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认识到位工作就到位,投入就到位。基层文化基本上是公益性文化,在设施建设、活动经费等方面,现阶段主要靠政府支持和投入。因此,领导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2阵地建设是重点。文化设施是基层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文化设施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

3队伍建设是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基层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必须依靠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队伍。同时,要大力发挥好基层文化业务队伍的作用。

4活动创新是根本。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基层文化工作的效果,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抵制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5共建联办是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不断完善,新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涌现,文化投入渠道、开办方式日趋多元化,社会文化社会办的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分布在全省各地的省级文化先进企业,不少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除了他们自己经常开展丰富的企业群众文化活动以外,还采取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让社会也能有效利用,同时,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也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协助企业开展文化艺术的创作、展演的辅导。这种文化资源互补,共建联办的作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我们在为我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而欣慰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建设特别是基层文化建设与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总量偏少、比例偏低;公益性文化设施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亟待建设;基层文化队伍人员数量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乡镇文化站专职人员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文化工作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市场执法缺乏一定的工作保障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认真解决。

二、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强我省基层文化建设

(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

当前,贵州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乘势而上,决不能错失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力气,抓出成效。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专列一章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再一次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三者之间是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发展经济与发展文化对立起来,绝不能再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必须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抓紧抓好。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用足用好中央给西部地区的各项政策,不失时机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应该说,缺少发展先进文化的西部大开发蓝图是一个不全面的蓝图,缺少发展先进文化的西部大开发也不是成功的大开发。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更需要用先进文化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团结凝聚全省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迫切的愿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将会得到逐步扭转,人民群众将逐步脱贫致富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就历史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于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的有效途径。一是它的群众性、参与性、广泛性、渗透性特点十分鲜明;二是它在宣传教育、审美娱乐、启迪心智、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比其他文化事业更加突出。我们要加强并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我省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省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贵州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要发展生产力,并高度重视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力量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发展我省经济,向小康社会迈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发展教育科技的同时,以文“化”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以人才兴省,以人才富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贵州实际,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农村乡镇和城镇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省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按照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我省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基本设施建设是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基本文化设施首先是指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以及文化体育设施,这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必要和重要的载体。今后三年,省地县将三级配套4400万元加上中央专项资金,在全省兴建88个县级图书馆或文化馆。省里每年划拨100万元支持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划拨50万元支持民族村镇建设。同时,文物、电影等有关经费也将逐年增加。这里提出的几点要求:

1“两馆”建设要保质保量,保配套资金到位,并按照工期要求如期完成,早日投入使用;

2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与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中心不能重复建设。经费投入要沟通,要尽可能用好,小钱办大事;各地也要加强配套资金的投入,使全省早日实现“乡乡有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

3民族村镇建设经费要经省民族村镇建设联席会议统筹考虑和使用。

基层文化建设尤其是基本设施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级政府,要整合好各种资源,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文化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文化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要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陈列馆)、图书馆、文化站、新华书店、影剧院列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体育等部门,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的位置和规模。城镇新建居民小区要加强相应的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小城镇建设必须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建设规划。城市建设中被挤占、挪用甚至变相出卖的文化设施要坚决收回。确须征用文化设施用地的,应先行建设新馆,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应高于原有的规划,要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或资产置换等方式加以完善,以满足当地文化发展需要。城市建设不能因为缺乏文化设施而成为无文化功能的城镇。

二要处理好新建文化设施和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的关系。为了满足城乡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要求,我们需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现阶段投入有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文化系统现有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新华书店、国画院等;二是各系统的工人俱乐部、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农村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农村广电收转站、各种体育场馆和城市公园等。这些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要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改变单一对象,单一功能的服务方式,加强各类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和综合服务,努力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全社会文化设施的资源共享。同时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使用的倾向,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扩大服务功能,创新文化服务,为不同对象、不同群体提供更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

第二,基本文化队伍培养和充实任务十分紧迫。基本文化队伍是指基层文化行政管理者、基层专业和业余文化艺术人才等等。各级政府、宣传文化部门要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现有队伍要加强培训,鼓励和吸收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在基本队伍建设中,一是要重点抓好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调动基层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工作在农村和社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大批业余文化爱好者成为群众业余文艺骨干,这两支队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各级政府、宣传文化部门要从创造工作条件、改善生活条件等各方面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为依托,建立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基地,针对当前经济和文化工作的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建立执政上岗制度,逐步解决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业务力量薄弱、人员老化等问题。要争取五年内把基层文化工作者都培训一遍,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基层文化爱好者包括文化自愿者、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等。我们的工作主要在于支持和引导他们提高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组织群众开展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二是要发挥好专业文艺团体的指导、引导作用。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繁荣为专业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专业文化则可以扶持、指导群众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各地经济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创作、演出、运作都需要较高水平的人才。要鼓励专业文艺团体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和社区,指导和辅导群众业余团体和文艺骨干,使我省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为基层培养“土生土长”的业余文艺队伍,以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社区。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具有贵州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基层文化建设立足于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我们要及时总结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不断创新活动内容,逐步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基层文化工作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群众增长的文化需求,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走出“小文化”,建设“大文化”。基层文化活动范围涉及宣传、文艺、体育、教育、科普、民政等各个方面,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少年儿童、少数民族、妇女、外来人口、残疾人、待业人口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服务形式包括节假日、工作之余、庆典活动、民族节日、旅游活动等等。各级政府、宣传文化部门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管理体制、工作内容等各方面跳出“就文化管文化”的“小文化”思想,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加强配合协作,使基层文化活动改变单一的活动内容和服务对象,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事业性和产业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广电、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都融入到基层文化活动之中,使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村。

二要抓好群众文化的总结创新和继承发展。当前群众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各地要认真总结一批好的群众文化典型,打造各地群众文化精品。如民族地区的民族节日活动,贵阳市的广场文艺活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读书活动等等。省文化厅要设立诸如“群星奖”、“蒲公英奖”先进文化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奖项,通过评优促进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认真总结“三下乡”活动,尤其是文化下乡的经验,要在深入和创新上下功夫,在服务基层上下功夫,在文化“扶贫扶志”、“帮困助富”上下功夫,使“三下乡”成为最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活动。民族民间文化是我省基层文化活动的亮点和特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发展创新,使它在内容形式上既保留民族古朴的风格,同时又具有时代的特点,为广大群众提供不断创新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第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需求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我省以旅游观光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教育、阅读、上网和广电的文化消费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农村文化市场如电影、图书等领域也亟待开拓。加强文化市场建设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既要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暴力、愚味、迷信、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更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和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扶持大众化、民族化的文化经营场所和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要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办好一年一度的“农民电影节”。各县市在实施“2131”工程的同时,积极培育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农村电影个体户,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收费的试行办法。文化行政执法队伍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综合执法的试点。各级政府要认真解决文化执法队伍的编制和经费问题,让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真正吃“皇粮”,解决后顾之忧。

要以改革为动力,继续发展文化产业,使我省文化产业走出规模小、实力差、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要立足于我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和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做到“五纳入”。

1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扶持力度。不能“说起经济讲一天,说起文化没时间”。要对基层文化工作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文化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文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他们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2002〕7号)文件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各地州市要将工作落实到县市区,落实到基层。

2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不懈地抓好。遵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凡没有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该计划的,应予及时补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基层文化建设任务。

3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阵地的建设,一定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统筹规划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位置和规模。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及旧城区改造,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县以上城市及重点乡镇,可根据当地实际有步骤地建设一些露天文化活动场所,供群众休闲娱乐。

4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增加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的来源。“十五”期间,一定要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对纳入国家补助的“两馆”建设,省地县各按三分之一配套,原则上中央资金用于土建,省地县配套经费主要用于购置设备器材和图书等,保证一建成就可使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鼓励社会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投资与捐赠,形成多元多渠道投资格局。

5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强化领导责任是关键。各地在进行工作考核时,要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各地要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的精神,关心支持基层文化建设,给予经费投入、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广大群众是基层文化的受益者,又是基层文化的建设者。因此,要立足于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相结合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机制。各级宣传、文化、计划、财政、建设、民委、民政、农办、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国土资源、编委、体育等部门要把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列入重要工作,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实现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同时,要不断研究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提出新的举措和对策。这次会议将讨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请同志们认真讨论,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修改好这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