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例6篇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1

市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3个: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有1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5人。镇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共有7个,共设立6个畜牧兽医站和1个畜牧兽医组(河东区),隶属区镇政府管理,市畜牧兽医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现有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1人、技术员职称4人、无职称的1人。村级畜牧防疫员185人,市镇双重管理。

市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2个: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植物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共有员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1人。未设立镇级植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村级无植物疫病防疫员。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见图3。依托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项目建设,新设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市农业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三亚市冬季瓜菜种植生产与流通交易的分布情况,为保障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在崖城镇与海棠湾镇设立2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域站,隶属于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管理,镇政府配合。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

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和崖城镇、海棠湾镇区域检测站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项工作。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产品质量监管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2名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点。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和村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三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历经撤乡并镇、乡镇农技“七所八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变革,对当时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2

关键词:入境大豆;检疫;疫情

中图分类号:S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17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25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国内榨油产业、种用、工业用和畜牧产业的发展以及百姓饮食结构变化和肉类食品出口增加等因素,中国由大豆生产大国一越成为世界大豆最大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大豆量逐年攀升。近几年湖北港口的吞吐量不断增加,入境大豆约20万t。大批大豆的入境,大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大豆消费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有害生物、转基因等安全隐患。本研究对湖北口岸入境大豆的疫情进行分类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对策,对保障入境大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入境大豆疫情分析

1.1 入境大豆杂草疫情分析

从送检实验室的大豆样品中每批均可以检出杂草,巴西大豆携带的杂草种子数量相对较少,美国和阿根廷大豆携带杂草种子不仅种类多,且含量高,检疫性杂草的携带率为100%。近几年从入境的大豆中检出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表1),主要涉及20科、111种,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达到31种,其次是豆科14种、菊科11种、蓼科11种,其中检疫性有害杂草有苍耳(属)(非中国种)、假苍耳、假高粱、黑高粱、蒺藜草(属)(非中国种)、豚草(属)、美丽猪屎豆等[1,2]。此外还检出对人体、家禽家畜产生有毒有害的豚草、三裂叶豚草、锯齿大戟、曼陀罗、多刺曼陀罗、粗刺曼陀罗等,同时还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带来危害的恶性杂草牛筋草、假高粱、阿洛葵等[3-8]。

1.2 入境大豆昆虫疫情分析

入境大豆中检出昆虫种类和批次较少,仅检出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ae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和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6种昆虫,其中截获检疫性昆虫四纹豆象2批次,检出的昆虫均是仓储性害虫。

1.3 入境大豆病原真菌疫情分析

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主要有两种类型:大豆储粮病害和大豆生长期病害。实验室共检出11种病原真菌,主要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 ex Fr.)、青霉菌属(Peniciilinosis)、柄锈菌属(Puccinia Pers.)、根霉属(Rhizopus Ehrenberg)、曲霉菌属(Aspergillus)、德氏霉菌属(Drechslera S. Ito)、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黑粉菌属(Thecaphora Fingerh.)、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大豆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其中链格孢菌截获频次最高。病菌的检出率与送检样品有很大关系,实验室从送检的大豆样品中未发现土块、种子表面皱缩和白垩状,检疫性的病原真菌的检出率很低。

2 建议

2.1 根据风险分析报告加强检疫监管

湖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大豆的入境是大船转小船,再转货车运载到工厂。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检疫部门必须根据《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输华大豆的风险分析报告》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计划,并严格实施。检疫部门监督企业加强厂区防疫培训、下脚料处理、运输路线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对加工各环节的样品及时送实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防止疫情的传播。入境大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大豆的接卸、转运、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的防疫制度,并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9,10]。

2.2 与口岸局加强信息沟通,避免监管脱节

湖北入境大豆多数是经沿海口岸转口到湖北,增加了湖北检疫部门的监管难度,在监管中不仅考虑加工厂的监管,还需考虑运输途中撒、漏、调、卸等问题的监管,监管部门要及时加强与口岸局信息沟通,共享大豆的检验检疫结果,加强协作配合,有效跟踪每一批进口大豆流向,建立进口大豆台账管理制度,对进口大豆实行100%核销验证,避免监管脱节,认真排查疫情传播隐患,采取应对措施。

2.3 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培训,提高疫情的检出率

大豆疫情的检出率与现场抽样技术有关,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一线检验人员关于大豆病菌为害症状、传播途径等业务培训,实验室必须加强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对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鉴定必须做到高效、快速、准确,提高疫情的检出率,缩短检测周期,促进大豆快速通关。

2.4 对进口企业加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培训,做好疫情监测

检疫部门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使加工企业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疫情观念,建立健全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对收货人、承运人的监管,防止无标识转基因大豆或产品流入市场,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加强对企业人员的防疫培训,增强防疫专业技能,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运输途中撒漏的大豆和杂质必须清扫,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运输沿线、加工企业及其周边农田等重点区域开展杂草疫情调查,做好进口大豆的重点监测,确保消费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印丽萍,颜玉树.杂草种子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 郭琼霞.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李扬汉.田园杂草和草害-识别、防除与检疫[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 张则恭.杂草种籽检疫鉴定图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1986.

[5]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6]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7]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3

目前,仅有狂犬病的联防联控工作在甘肃的天水、陇南,陕西的宝鸡、汉中和四川I的广元五市间进行了开展。庆阳市地处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境内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地势南低北高,山、川I、塬兼有,沟、峁、梁相问,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目前我市的联防联检工作难以开展,致使动物疫情经常在我市传入、发生、流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免疫失败或免疫工作不彻底,直接造成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动物免疫接种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动物实行预防接种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有效途径。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以下几方面原因直接造成了动物的免疫失败:一是动物防疫网络不健全。防疫经费短缺,技术设备严重不足;二是基层防疫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是非专业人员,直接影响技术性极强的免疫工作的效果;三是防疫监督力度不够,免疫后监测工作不到位,免疫工作不彻底留有死角,有的甚至出现免疫造假现象,即对未实施免疫的动物直接佩戴耳标就出具检疫证明;四是群众防疫意识淡薄,由于他们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拒绝给动物打疫苗,偶然出现免疫应激死亡,各种补偿处理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群众的配合。

1.2动物疫情发生流行时,不相互通报,处理措施不到位。从近几年我市疫情发生现状来看,大多数都属于输入性病例所引发。例如2009年6月5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合水县西华池镇许某的5头发病猪为猪瘟,因其于5月l9日和24日从临县购回48头仔猪因5头带病而导致自养的89头猪也被一起扑杀,损失惨痛。我国对死亡动物发生死亡后的无害化处理法规尚未完善,尤其是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时,必须扑杀阳性及同群动物,而国家相应赔偿不能及时到位,导致群众将畜禽死尸随意乱丢,甚至将检出的染疫动物贩卖到其他地区,被不法分子加工上了餐桌。

1.3动物防疫监督力度不够,报检制度落实不到位。白2000年农业部颁发的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现改为《动物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14号令《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来,动物上市交易运输、屠宰都要求佩戴免疫标识(耳标)和检疫证明,这对动物的免疫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触动了广大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真正体现出“以检促防”的效果,“防检结合”力度不够,有的防检人员贪图小利,投机取巧,对毗邻接壤乡镇有意留有免疫死角和免疫空白点,甚至出现免疫造假的现象,即对未实施免疫的动物直接佩戴耳标,出具了检疫证明,这种违法行为显然有悖于动物免疫的真正动机,更谈不上免疫的成功。同时由于经费不足,县、乡级技术设备差,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基层对动物实行免疫后,监测力度不够,免疫效果监测跟踪不到位,有的甚至注射后就不闻不问。

2联防联检工作新模式

联防联检工作的重点是规范毗邻交界地区防疫检疫行为,核心是执行产地统一收费,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工作,关键是加强毗邻接壤乡镇防疫、检疫人员管理,不贪图小利,不越界操作,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协同搞好工作。切实杜绝疫情在我市八县辖区内传入、经过和发生、流行,确保我市八县辖区内动物及畜产品安全。

2.1建立联防联检防御网络。全市辖7县1区即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257个行政村,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我市在搞好本市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要积极与周边接壤邻省市县动物防监部门联系,即与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南与省内相连的平凉市的崆峒区、泾JIl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西接宁夏的同心、固原县;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甘泉等县。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互通动物流通信息,开展协作稽查,联合处理,充分发挥“外堵内灭”的防控作用。形成“提前、及时、有效”的防控网络机制。

2.2联防联检工作要遵守以下各项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坚持依法原则。八县(区)开展动物疫病联防联检工作,必须遵守“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遵守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共同取证、联合处理兽医卫生案件;二是遵守属地管理原则。以县为单位,对辖区内发生的防疫、检疫、消毒和监督、监测等事项,以属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主进行处理、处罚、收费和执行。共同采取警告、责令改正等违法行为纠正措施;三是实行“激励报检、重罚逃检”的原则。对于主动提前报检的动物及产品,按收费标准底线收费,并实行优惠待遇;对不主动报检或逃避检疫的,就高或加倍收费,并按规定处理处罚。四是采取相互协作原则。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相互促进;五是坚持经常交流原则。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取长补短;经常相互参观考察,激励促进;经常友好往来,建立友好站所。从而形成动物疫病防控合力,依法、有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联防联检工作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联防会。搞好动物联防联检工作,既是畜牧业生产的需要,也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我们要站在畜牧事业的战略高度,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切实履行政府抓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责,各地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定期召开联防会议,交流工作经验,互通信息、加强协作、增进友谊,共同讨论确定“流通环节动物疫病联合防检工作协议书”及其“实施办法”,研究探讨加强体制和长效机制等问题,分析重大动物疫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对业务技术干部的培训、考核,选拔出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的检疫(监督)员组成八支“动物疫情联合防控稽查队”,具体负责各县出入境运输监督报检点工作、公路运输稽查工作和执行联合防控任务。

3.3加强动物防检疫工作,积极发挥联防联检作用。各县在搞好本辖区内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和运输报检的同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联合防控措施,全面开展八县连片辖区内市场、运输等流通环节动物疫病联防联检工作。一是经常联系沟通。做到“六个互相”,即“互相随时联系、互相通报信息、互相配合处理、互相往来沟通、互相协作协助、互相激励促进”;二是及时通报信息。做到“五通报、五联合”,即“互相通报周边县疫情动态,联合普查疫情;互相通报动物流通趋势,联合无害化处理病害畜禽;互相通报常年动物贩运户,联合追查疫源;互相通报绕山窜梁赶运路线,联合监测疫情;互相通报立案查处案件结果,联合处理违法违章案件”;三是统一规范。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确定收费标准;统一抽样送检;统一确定免疫、签定间隔时间;统一实行报检从优和稽查从严”;四是越县境执行公务。做到“三个允许”,即“允许稽查队成员跨越异县辖区监督点开展工作,但必须要有当地检疫稽查人员参与;允许稽查队成员跨越异县进入市场对本县的贩运户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批评、警告,但不得擅自实施补检、补免、消毒和处罚、收费等事务;允许对进入异县的染疫动物进行遣返原地处理,但对临床检查健康的动物必须由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就地依法处理”。从而保证联合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形成强大的防控合力,形成主动提前报检和主动接受监测的良好的检疫风气。促进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各项检疫业务规范化顺利开展。为提前、快速、准确的发现疫情,为及时、有力、有效的依法打击偷检逃检和贩运病害动物的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

3.4要把消毒灭源工作作为联防联检工作的重点。开展消毒灭源工作,是消灭病源,消除疫情隐患,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有力措施。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要把消毒灭源工作作为联防联检工作的重点,制定好科学的联防联检消毒方案,与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切实解决经费和物资的落实,确保消毒灭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消毒灭源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将规模饲养场(户)、定点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等场所作为消毒灭源行动的重点,完善消毒制度和消毒措施。对散养户饲养的畜禽圈舍及环境,要组织消毒小分队,逐村逐户进行,消毒次数不少于两次,确保不留隐患,不留死角。二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规范实施消毒。消毒前必须清除污物、粪便及垫料等。屠宰场、苗猪市场等牲畜交易场所必须对运载牲畜的车辆及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屠宰场每日清洗消毒一次:活禽交易市场要严格执行休市消毒制度。三要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必须选用对重大动物疫病病源有良好灭杀效果的消毒药品,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制剂。同时要严格按比例配制,用足药量,确保消毒效果。四要做好消毒纪录工作。五要及时开展补免工作。在消毒灭源工作的同时,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要边消毒、边普查免疫情况,对已过免疫保护期的畜禽要及时开展补免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巩固防疫成果。

3.5实行防疫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辖区内畜禽进出关。各地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切实采取“部门包乡镇、乡镇包村委、村委包村组、村组包农户”的“四包”工作措施,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的领导责任。在调运高峰期,要实行准调证和风险金制度,在本辖区主要道路进出口设立畜禽报检点和观察栏,建立健全报检制度。对从外地运入的畜禽必须先进入观察栏饲养观察,待检疫合格后才可运入。严禁从疫区贩运相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我市,对违反规定的除没收风险金外,还要依法作出处理,严防疫情进入我市。

3.6染疫动物及染疫物品的无害化处理。对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是彻底根除疫源、防止留下疫病隐患和造成疫病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涉及动物生产、加工、防疫卫生、疫病诊断控制各个环节生物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动物疫情发生时,联防联检新模式要求必须立即就地无害化处理病害畜禽,并且造册登记清楚,向毗邻省市相关部门互通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性物品的散播,彻底掐断疫源。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4

今年3月份以来,重庆市多个区县因违规从市外调入活羊,活羊调入后,未采取规定的监管措施,致使重庆市首次受到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入侵,造成14个区县20个乡镇22个村发生24起疫情,在处置疫情中,暴露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疫情基本情况

3月27日,根据农业部通报线索,秀山县和丰都县向市重大办报告证实,近期确实从山东嘉祥县调入过活羊,已出现大量死亡,经市、县两级专家现场诊断和采样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即送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疫情。随后,经全市紧急排查,至4月14日(之后重庆市无新增疫情),全市共有14个区县20个乡镇22个村发现24起(户)小反刍兽疫疫情,涉及73个养殖场(户)的1?542只山羊(病死539只,扑杀1?003只)。其中,有20起属市外(山东14批、湖南3批、四川2批、陕西1批)调入山羊直接引发,占疫情总数的83.33%;有3起属衍生性疫情,由市外(湖南1批引发2起、四川1批)调入山羊再次贩卖引发,占疫情总数的12.5%;有1起属继发性疫情,因与陕西调入山羊共用牧场引发,占疫情总数的4.17%。?

二、疫情发生特点

深刻分析上述疫情,具有几个方面特点:一是疫情发生在山羊,且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大。二是疫情均系市外调运山羊引起。三是24户疫点中有17户为新增养殖场(户)贪图省外活羊价格低而上当购入病羊引发疫情。其中有13户是通过网路和电视广告途径购买的,有3户是在秀山高速路口直接在运输车上购买的。四是20起输入性疫情涉及的市外调入羊只,均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指定道口通行和落地隔离观察,故意逃避监管,系违规调入。从农业部通报和羊只运输车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通行记录看,这些羊只均应持有产地检疫证明,但调查时,仅发现长寿区的1批羊只持有产地检疫证明复印件(到达地四川平昌),另有18批的检疫证明均在卖方送达重庆后被刻意收回或销毁;从陕西调到忠县的1批羊,未经产地检疫并故意剪掉羊耳标销毁溯源证据;特别是,在农业部全国限制活羊调运通知(3月27日)后,仍有3批山东羊只进入重庆市引发疫情(3月28日山东嘉祥调入万州区、3月29日山东嘉祥调入永川区、4月6日山东梁山县调入涪陵区)。五是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乡镇兽医站、包片兽医、挂牌兽医对辖区内羊只引入不知情、防疫监管不到位。

三、疫情处置后的反思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小反刍兽疫疫情,迫使全市各区县、乡镇、村社在基层兽医工作最繁重的春防时节,紧急组织近万名兽医人员,调度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历时20?d,开展排查疫情、处置疫情、限制疫点易感动物移动、停止市外调入活羊、紧急免疫种羊及疫区羊等堵疫、除疫应急措施,至4月14日,全市虽然暂时没有新的疫情发生,但小反刍兽疫的入侵,给重庆市正在兴旺发展的养羊业已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给全市今后的兽医工作新增了更加沉重工作难度,重庆今后的养羊业将时刻面临小反刍兽疫的折磨。

重庆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省(市)之一,是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2013年1月市政府颁发了《重庆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2013年10月《重庆动物防疫条例》正式施行,2008年全市乡镇在编兽医人员全部转入国家事业单位人员,近几年来每年市、区县、乡镇财政直接投入动物防疫经费近5亿元,无论从法规、政策、措施等制度设计层面,还是从人、财、物等工作保障层面,重庆市都高于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探索总结施行的“兽医工作定点联系制”、“规模场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责任制”、“调入动物备案制、指定道口准入制、调运动物监测制、落地隔离检疫(观察)制”、“动物防疫全程监管”都成为全国其他省区市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内防外堵”的防疫措施已达到疏密有序,常自誉“固若金汤”。然而,面对“病破城门、多点开花”?小反刍兽疫疫情,市级震惊了、区县手脚无措了、乡镇不知所然了,深刻反思,暴露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深入,防控准备不充分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山羊和绵羊易感),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易感羊群发病率达60%以上,病死率超过50%。该病是OIE法定报告病种之一,在我国属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国家中长期规划要求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2007年,小反刍兽疫首次经东南亚传入我国西藏,并在西藏地区持续发生。2013年12月以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4省(区)相继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4年3月,在全国多个省区先后发生疫情。在这7年时期,重庆及周边省,都未见此疫情,重庆市兽医人员无论对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还是对小反刍兽疫的危害和后果都没有客观认识,加之重庆市多年来都在重点关注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对小反刍兽疫认知度和传入时间的预判,无论从行政措施层面,还是从知识技术层面都没有系统准备。今年3月24日重庆市邀请部级专家进行了小反刍兽疫防控专题培训,这也只是培训了市级和区县级的兽医骨干人员,在培训中所学到的东西也只是入门级的初浅知识,在还没有将这些常识传达到乡镇兽医人员、养羊业主之前“病已入门”,从而有个别兽医人员在出诊看羊病时也不能及早发现疫情,在发现疫情时更是无从应对。

(二)防控机制不清,疫情处置政策不明 2007年7月,在小反刍兽疫首次经东南亚传入我国西藏后,2007年8月3日农业部农医发〔2007〕16号印发了《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2010年6月西藏再次发生疫情;2011年—2013年11月,我国未发生疫情。2012年以来小反刍兽疫就在周边国家呈地方性流行。在2013年底新疆、内蒙等地发生发生疫情后,2014年1月10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医〔2014〕2号)、2月18日“农业部办公厅引发《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进入今年3月,在多个省区发生疫情后,3月27日,农业部兽医局电子邮件紧急通报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万家牧业有限公司的病羊已流入包括重庆市丰都、秀山等22个省份的140个市(县);3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医〔2014〕12号),4月1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医〔2014〕14号),由此看出,?7年来,国家对小反刍兽疫防控虽有部署、有规则、有要求,但一直都是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以“堵疫”为工作重心进行防控的,到今年3月在全国大面积流行此病时,农业部仍没有吸取2006年“蓝耳病疫情”的教训,没有把小反刍兽疫列为国家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情,未采取强制措施阻止疫区省(山东)活羊的调出,更没有责成疫区省动监机构应用法制手段严查严处违规出具检疫证明的人员和恶意出售病羊的人员,只是内容相似地发了几个“通知”,强调“强化动物调运监管、限制动物移动、紧急排查疫情、坚决处置疫情、扑杀同群羊只、紧急开展免疫”等,高估各级兽医部门的行政能力,不能促成各级政府重视该病的防控,致使各地的防控工作始终停留在兽医业务部门层面,并都抱有“不会传到我地”的侥幸心理,防控机制、防控政策、防控措施、扑杀补偿标准等都不健全,当疫情到来时不能通过政府调度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采取强制措施和手段,实现省与省、县与县的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群防群控,有效杜绝疫区动物流动,及时斩断传染链条,?防止疫情扩散。

(三)重视政策措施制定,疏于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 动物调运是市外疫情传入和市内区县间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重庆市早在2009年指挥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动物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渝动防部发〔2009〕6号),推行了动物调运备案管理制、隔离观察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的通告》(渝府发〔2009〕101号)进一步明确,调运动物实行检疫审批或备案管理、调运非屠宰用动物实行隔离检疫、从市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指定道口管理;?2013年10月施行《重庆动物防疫条例》将动物调运“备案制、指定道口准入制、落地隔离检疫(观察)制”上升为法规条文。从本次处置的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反映,这有力的“三项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没有就“三项制度”的在执行中涉及的机构、人员、责任、工作量等情况和执行力度及深度进行认真检查、评估,未能及时发现和补救在紧急情况下堵疫中的漏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更没有通过从提高执法力度和效能的途径来保障和促进“三项制度”的落实。

(四)基层兽医工作条件好了,兽医人员履职变懒了 10年前的基层兽医体系为“站垮人散”、“收费保站”、“找钱吃饭”、“社会地位底段”,如今的基层兽医体系在法律上已明确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之列,人员属国家事业编制,待遇实行政府财政供养,重庆市的基层兽医站这几年通过各级投入,其办公条件大都列为所在乡镇的亮点建筑,办公室内有电脑、传真,人员下村有摩托车,畜禽免疫、养殖环节消毒已逐步转为由乡镇政府雇佣的村级防疫人员执行。基层兽医工作条件的极大改善、兽医人员收入的相对稳定,加之缺乏对这支特殊体系完善、有效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致使在大多数兽医人员(在两翼地区更为普遍)身上滋生了懒惰思想、助长了“坐班制”工作方式,丢掉了日日深入农户的传统工作作风,忘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应在养殖生产第一线,挂牌兽医不履职、包片兽医不巡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办案,进而出现防疫监管缺位,不能及时发现动物调入情况和疫病发生情况,这是本次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五)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娇惯了养殖者对防疫工作的忽视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养猪、养羊都出台有养殖用地、资金补助、赠送疫苗、代行防疫、疫病死亡保险等各种扶持发展政策,养殖者认为只要修了圈、买了猪、购了羊,就可以向政府要补助了、就可以赚钱了,防疫有兽医站负责,死亡有保险公司赔偿,致使养殖者不在思考疫病风险了,甚至有的养殖者公然抵触免疫、消毒等基础防疫措施,对重庆市本是惠民的“调入动物备案制、指定道口准入制、调运动物监测制、落地隔离检疫(观察)制”认为是兽医部门给养殖者设的关卡、给从事养殖业添麻烦,从而出现“私下购买、偷偷调运”,造成疫病发生。?

四、今后的工作建议

(一)补漏法网,进一步健全动物防疫监管措施,完善是动物调入、调出管理制度,强化基层兽医人员对动物防疫的监管责任,严厉执法,重处违规调运动物、不履行防疫义务的责任人,防止“受害者再害人”行为的发生。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5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对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而我省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国务院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本着“挖掘资源、整合机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五级统筹、形成体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完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按照兽医工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和执行畜牧、兽医、兽药、饲料、草业、兽医医疗器械行业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工作;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畜牧业和草业的行业管理;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管理。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按照《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县(区)畜牧兽医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闽委编办〔2006〕120号)进行调整改革。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及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承担的兽医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为加强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保留福建省边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福鼎、诏安两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高速公路同三线)的工作仍由该站承担。其余的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点)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县政府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统筹研究,适当配备人员和解决经费问题。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培训、科普宣传、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参与起草有关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畜禽标识的组织供应。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的兽医技术支持资源,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四)整合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资源,组建(或更名)省、市、县(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畜牧业生产及经济运行分析;承担种畜禽监管、草地监理、畜禽新品种的评审工作;承担畜禽品种、畜产资源、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种畜禽质量监测及遗传评估分析工作;承担畜牧、饲料、牧草、奶业的新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工作;参与起草畜牧、饲料、草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上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对下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将“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更名为“福建省畜牧总站”,加挂“福建省草地监理所”牌子,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本着不削弱畜牧技术推广职能的原则,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站或育种站等机构和资源,参考省里做法,组建(或更名)畜牧站(加挂“草地监理所”牌子),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五)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可按照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经费由财政核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部署和日常行政事务由乡(镇)政府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兽药、饲料监督工作;承担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到人。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疫病诊疗服务、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畜禽饲养和销售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逐步使其走向市场。

(六)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村两委中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在每个行政村聘用至少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执业兽医人员中选聘,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由政府发放相应的津贴补助。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和动物疫情观察、上报工作;负责畜牧业统计工作;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做好编制核定、人员录用和分流安置工作

(一)编制核定

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含其管理的4个处)核定机关编制25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畜牧总站分别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32名和22名。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调整所需人员编制,由市、县(区)在现有机关总编制内调剂解决。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站的编制,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县(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参考省里做法,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并组织实施。所需事业编制由市、县(区)自行研究解决。

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的专业力量,所需人员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如畜牧业比重、畜牧业防疫现状、乡镇人口等因素)重新研究,配齐配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基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二)人员录用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原则上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中的在编公务员为基础,凡空编需补充公务员的均应通过考试录用途径解决。

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在编制内补充工作人员,原则上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分流人员安置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集体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兽医服务活动。

五、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将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要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兽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要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逐步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并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兽医事务,跟踪研究现代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相关政策。

六、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兽医工作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建立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与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认证、认可,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范文6

一、全州动物防疫工作基本情况

湘西自治州动物防疫机构设置基本完善,全州现有动物防疫人员794名,州本级25人,县级139人,乡镇631人,其中动物防疫监督员63人,动物检疫员413人。州家畜疫病防检站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定编20人,现有在职人员18人,与州饲料监测站和州畜禽水产品检测中心合署办工(有职工8人)。8县市防检站共有定编84人,有干部职工139人。我州的动物防疫工作主要是围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防治技术的普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畜禽水产品和养殖业投入品(饲料和兽药)的质量监管、乡镇动物防疫站的管理等开展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全州广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疫情不扩散,人员不感染”的防控目标,保障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诊断手段落后,化验室设备残缺不全。除州本级和吉首市外能够开展一些常规疫病的化验诊断外,其他县基本不能开展化验诊断工作;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大部分乡镇动物防疫站无站房,有站房的且多数是危房,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据统计,全州164个乡镇站,有站房的只有78个,占47.5%,而78个有站房的乡镇站有47个属危房,占60.2%;三是乡镇站设备落后且严重不足。1999年以前,乡镇站几乎没有任何设备,20__年州财政安排了100万元专项经费,给每个乡镇添置了一台冰箱,每个防疫员配备了一个保温盒,20__年省财政拨65.1万元,给每个乡镇更新冰箱、添置注射器、耳标钳消毒机等设备,除此之外,无任何设备,更谈不上交通、通讯、防疫监督等设备,乡镇动物防疫人员只能实施基本的免疫接种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二)动物防疫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畅。全州8个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有5个是防检监合设的,3个是分设的,虽然8个站均为独立法人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完全没有自,隶属于县畜牧水产局管理,人、财、物三权不能自主支配,乡镇站完全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每年只有春、秋两季参加防疫注射工作,其余时间则从事动物诊疗和饲料兽药经营活动,而乡镇动物防疫站无任何资产和积累,乡镇动物防疫员处于县里管不到,乡镇不想管的尴尬局面。

(三)防疫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据统计,全州共有794名动物防疫人员,其中州本级25人,县级139人,乡镇631人。从职称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6人,仅占0.76%,中级职称177人,初级职称327人,无职称的达257人,占总人数的32.4%;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39人,30-40岁之间254人,40-50岁之间138人,50岁以上254人;从学历情况看,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只有25人,仅占了3.14%。大中专学历432人,初高中及以下学历211人,占26.6%。老同志经验丰富,新知识少,年轻同志经验少,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群众防疫意识淡薄,强制免疫的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大多数养殖户包括部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认为山区自然屏障好,不容易发生畜禽疫病,认为防不防无所谓,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根本意识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危害性,加之目前动物疫病错综复杂,需要免疫的畜禽病种又多,没有一针包防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旦发生另外的疫病则认为防疫没有效果,从而不再愿意接种防疫,因此造成国家强制免疫的各项措施难以落实到基层。

(五)流通环节监管跟不上,产地检疫难度大。国道209、319和省道229、306线贯穿全州,交通十分便利,贵州、重庆、湖北的牲畜大多数途径我州销往外地,我州的四个省际动物边境检查站虽然在控制动物疫情传播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监管任务重,难度大,很容易通过流通环节引发动物疫情。我州农户养殖方式落后,居住分散,以一家一户的散养为主,并且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产地检疫难以到位。从统计数据看,20__年全州共出栏牲畜188万头(只),家禽575万羽,多数为自宰自食,上市交易的少,而产地检疫证使用还不到1000本,产地检疫率还达不到5%。

(六)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我州曾是口蹄疫、炭疽、牛出败、气肿疽、狂犬病的老疫区,虽然经多年的努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口蹄疫仍有零星发生,狂犬病明显抬头。据调查,从1994年开始连续11年狂犬病0死亡报告病例,到20__年被打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__年6例,20__年14例,20__年27例,20__年一季度7例,防疫形势严峻。疑似禽流感、高致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在我州时有发生,给本已任务繁重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挑战。

(七)动物防疫经费严重不足,制约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县、乡防疫站为全额事业单位,但由于县市财政困难,部分县市对州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纪要的经费保障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防疫物资储备、防疫工作经费难以足额保障;二是乡镇站的一些政策性待遇无法到位,只能享受基本工资;三是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没有得到落实。四是免疫副反应补偿机制不健全,群众和防疫人员矛盾突出。五是动物防疫人员个人防护、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仅20__年全州开展的动物狂犬病防疫注射,被咬伤的人数多达80余人,用去防疫治疗费用近5万元。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理顺兽医管理体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尽快将兽医体制改革到位。为此,建议州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将州、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改为兽医局,并相应升格,防疫、检疫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分设,同时将乡镇动物防疫站收归县兽医局主管。

(二)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能力建设。动物防疫能力建设是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长远工程。要从建立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入手,尽快研究制定动物防疫能力建设

规划,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目标。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县、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用足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一是要尽快启动部援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建成发挥作用。二是继续对县市实行站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建议州政府对站房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减免乡镇站房建设的税费,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乡镇站站房建设任务。

(三)要不断充实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鼓励在校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采用选调特困村支部书记的优惠政策。同时,对现有的非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要进一步健全法制体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目前,国家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条例》、《狂犬病防治条例》等,使之在实际工作中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养殖户和动物防疫人员学法、懂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