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例6篇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1

关键词:兽医;动物疫病;防治能力;提升策略

兽医在疫病防治工作中,需要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以此来进一步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目前动物疫病防治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对策,使兽医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 动物疫病产生原因

1 .1 外在因素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导致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在人为因素。具体而言,由于相关养殖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较低,没有对养殖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而且缺乏动物疫病预防意识,在疫病防治药理方面的认识也不够健全,进而导致在开展防治工作时出现相关失误,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动物由于不良药性反应而出现死亡。除此之外,在实际养殖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排污设施和通风设施,这都会导致相关病菌滋生和繁殖,进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使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大。

1 .2 内在因素

动物疫病产生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动物自身的原因,在具体养殖过程中,一旦母体携带相关病菌,将会对腹中胎儿产生感染,并在生长发育阶段得到显现。对此,兽医人员需要全面强化针对母体病菌的防疫工作,从而使动物先天性疾病的产生概率得到有效降低[1 ]。

2 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1 专业技能缺乏

部分兽医人员在实际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时,由于自身没有充足掌握相关防治专业技能,在诊断时所采取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也未严格按照具体要求进行用药,这使动物疾病防治出现失误的概率有所提高。相关兽医人员未对动物疫病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关注,也未对动物养殖和疫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加大学习力度,部分兽医人员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在实际诊断时也未结合动物的疫病症状来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进而使自身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 .2 用药不够科学合理

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兽医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计量标准,合理和科学地配置药品,同时还需要结合动物的实际疫病状况对药品使用方法进行选择,控制使用剂量,以此来最大化地发挥出药物功效。但结合目前兽医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相关兽医人员的执行能力比较缺乏,没有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调配机制,进而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出现随意用药的现象[2 ]。

2 .3 动物疫病变异速度快

兽医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存在治疗失误现象,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与病原变异有关。由于受到区域、水源、气候以及饲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动物容易感染不同类型的疫病,同时也导致相关疫病的传染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养殖场为了使自身的养殖规模得到扩大,往往会从外引进一些动物品种,这使动物疫病的发病概率有所增大。当动物感染相关疫病后容易出现变异情况,这导致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难度有所增大。

3 提升兽医防治动物疫病能力的有效策略

如今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已得到了显著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更大,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对此,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力度,有效提升相关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能力,以此来保证肉类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 .1 提高兽医专业技能

相关兽医人员需要针对动物疾病的最新发展情况加大关注度,具体可利用网络等渠道对动物养殖和相关防治知识进行学习,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时,相关兽医需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科学专业知识,使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与此同时,兽医人员要不断积累经验,有效提升自身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而相关部门也应针对兽医加大培训力度,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举办讲座等活动来有效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治技能[3 ]。

3 .2 提升兽医用药水平

相关兽医人员需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进行科学诊断和用药。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兽医需要对相关疾病的防治专业技能进行有效掌握,从而科学诊断动物疾病,按照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用药,使动物疾病防治出现失误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具体来说,在发生动物疫病后,兽医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动物的具体病症情况开展诊断工作,而在用药方面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用药标准和要求对用药方案进行科学制定,明确用药时间、药剂使用量以及给药方式等,使动物疫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和防控。兽医人员在实际用药时,一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药物的使用标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动物疫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调配药物,确保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有效作用。除此之外,兽医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对以往的经验进行盲目参考,而需要结合病情所出现的新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保用药的准确性,提升治疗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相关动物疫病给畜牧业发展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 .3 及时更新动物疫病防治手段

动物疾病变异是导致兽医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出现失误的一项主要原因。对此,兽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结合动物疫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是否存在变异现象。具体来说,在兽医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需要合理规范防治流程。首先,在养殖环境方面需要对阳光、湿度、温度、通风等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要做好消毒和灭菌工作。其次,兽医人员需要针对养殖户加强指导,传授其相应的养殖方式,如饲料管理、圈舍管理等。最后,兽医人员需要针对动物疾病变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按照最新的动物疫病更新数据来开展诊断工作,避免出现误诊和用药错误等问题[4 ]。

4 结语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动物的健康问题与人们自身的生命安全有重要联系。对此,需要全面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而兽医是防治工作的主要人员。因此,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培训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兽医人员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设.关于提升兽医防治动物疾病能力的思考[J].兽医导刊,2020 ,24(17):69 .

[2 ]张少安.兽医防治动物疫病能力提升[J].中国畜禽种业,2019 ,15(9):58 .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主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和工作责任,保证重大动物防疫工作有序、有效、有力进行,确保我旗不发生疫情,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场)要认真组织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消毒等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旗农牧业局要积极组织动物防疫站、嘎查村级防疫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村逐户逐畜进行防疫,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做到“不漏嘎查村、嘎查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禽不漏针”,坚持做到“一畜、一针、一证、一标、一档”,建立免疫档案,为产地检疫工作奠定基础。全面落实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的免疫密度和建档率全部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群众防控自觉性,提高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和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养殖户为防疫工作的主体作用。

(二)确保疫苗安全。采取向上争取项目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基层动物防疫站建设,配齐防疫的相关设备,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

(三)杀灭病菌隐患。组织养殖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圈舍周围易滋生病菌的垫草、垫料污物。同时加强消毒灭菌、通风和清粪工作,为畜禽创造一个洁净良好的环境,保障畜体健康,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做好疫情普查和疫病监测。各(场)要对每个行政嘎查村派驻疫情监测员,对养殖大户派驻疫情联络员,及时发现并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五)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即对病死畜禽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在动物防疫人员的指导下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旗工商、商务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顿,规范牲畜交易行为,使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市场检疫,严禁患病牲畜和染疫牲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要防止外疫传入。从当前全旗疫情发生的特点看,疫情大多是外地进入,购买牲畜不加隔离措施而引起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购进的动物必须隔离观察15天后方可混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控责任。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政府负责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基层动物防疫站人员包嘎查村、防疫员包户制度。在搞好宣传动员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普查登记和动物免疫协调工作,确保防疫密度,确保当地不发生疫情。制订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3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农村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牧民增收、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几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推行双轨目标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密切配合,科学防治,群防群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基层防疫队伍,虽然由各所在街、镇政府组织,街、镇畜牧兽医站技术指导。但街、镇兽医站以下没有建立村级兽医室,村级防疫员力量薄弱,一般由各村动物诊疗员兼职组成。  

(二)农村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有两种,一是专业大户的动物防疫功能工作由各街、镇兽医站技术员每月二至三次直接到各村专业大户监督指导动物防疫消毒工作;二是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 ( 一般在 3~4月和 9~11月)对农村散养动物疫病防疫,由各街、镇兽医站所辖村的村级防疫员与畜牧站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各村的散养动物实施免疫消毒工作。  

        二、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基层防疫队伍体系不健全,基层防疫队伍中的街、镇畜牧兽医站是基层动物防疫的主体,然而多数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出现断层,且大部分的村级防疫人员承担了基础免疫的主要工作,其报酬较低,工作较重,以致于组织形式松散,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就业机会增多,很多年轻的防疫员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呈减少趋势,人员老龄化严重,个别乡村出现有畜 (禽)无人防,有病无人治的局面,导致动物疫病频频发生。不按规定保存、发放、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后果。  

        2、防疫经费投入不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然而目前大部分街镇财政困难,很难保证防疫经费的投入,尤其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偏低,以至于达不到较高的防疫密度利较好的防疫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疫苗种类不足,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常常发生。另外,对农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往往只集中在春秋二季进行免疫,由于经费和人力多方面的原因,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补免,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3、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防疫意识低。长期以来,社会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处于较为低下的层面,尤其农村的广大养殖户对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许多畜禽散养农户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是个人的事,他人无权干涉。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养殖户防疫观念落后、法治观念缺乏,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现象严重,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执法困难。  

        三、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掌握疫情动态 

       在实施动物防疫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掌握疫病动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保证防疫效果。

  (二)严格疫苗管理与使用 

      1、疫苗的贮藏 

       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必须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贮藏于冰箱、冰柜等适当的设备中。冻干疫苗多数在-15℃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如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贮藏有效期

为12个月,-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 -15℃贮藏,有效期为 2年,在-4℃贮藏有效期则为 8个月 等) ;灭活苗一般2 -8℃贮藏而不低o℃,更不能冻结。特别是在疫苗贮藏的全过程,必须始终达到冷藏温度要求,坚决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尤其要避免反复冻结及溶解。所有疫苗都必须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和防止受潮。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否则会降低或失去效力。  

        2、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 保存方法等。凡疫苗瓶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每个批号疫苗要留两瓶备查。  

        3、疫苗配制 

        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疫苗使用前必须将疫苗取出预温,充分摇匀,使疫苗温度达到常温或接近畜体温度时再进行接种,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激反应。  

        4、疫苗使用 

        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一次用完, 隔夜剩余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环境,不要使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对当天未用完的疫苗,废弃物进行消毒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器械用具清洗干净,消毒灭菌准备下次再用。

  (三)防疫器械严格消毒 

        1、将注射器、针头、镊子等用清水冲洗干净,玻璃注射器将针管与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金属注射器,拧松调节螺丝,抽出活塞,取出玻璃管用纱布包好。  

        2、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镊子、剪刀洗净,用纱布包好将清洗干净包装好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煮沸消毒灭菌,灭菌后放入无菌容器内备用。  

        3、煮沸消毒的器械当天使用。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使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4、所有注射器和针头严禁用化学药品浸泡消毒。  

        5、注射用具在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免疫注射时做到一个动物一个针头,以防交叉感染。  

        6、耳号钳要严格消毒,避免佩戴畜禽标识感染。

        (四) 动物防疫技术要领 

        1、肌肉注射 

猪瘟、猪蓝耳病 、猪口蹄疫, 牛羊口蹄疫疫苗都适用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畜禽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活动少,易于注射的部位, 大家畜宜选在臀部或颈部;猪宜选在耳根后或臀部颈部;羊、犬宜选在股内侧或颈部。根据被接种动物的大小、肥瘦、疫苗的剂量,适当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针头。用75%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后,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 刺入肌肉注入药液。随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每注射一畜必须更换一个针头;给农户散养家禽注射,每注射一户必须更换一个针头。  

        2、皮下注射 

鸡禽流感

、鸡新城疫都适用皮下注射。 部位应选在皮薄、被毛少、 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禽类常选在胸肌、翅膀附近的肌肉或选在颈侧中三分之一处。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人皮下,左手放开皮肤,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若无回血,即将疫苗缓慢注入。注射完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  

        3、严格控制剂量 

注射疫苗时,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动物反应加剧,剂量过小则达不到免疫效果。  

        4、减少应激反应  

     注射动物必须健康,病畜、瘦弱畜和临产母畜不宜注射。注射疫苗前,要仔细观察畜禽健康状况,询问畜主采食情况。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要及时救治。  

        5、配挂耳标。做好免疫记录免疫挂标率100%, 认真填写防疫逐户登记表,对不宜防疫的畜禽做好记录, 随时补针。  

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年8月30日通过,自*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制度做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增加了疫情预警、疫情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执业兽医管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动物防疫法》的修订实施,是我国动物防疫体制制度的创新,开创了防控工作的新局面。我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落到实处。现在,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动物防疫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现行《动物防疫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亚洲Ⅰ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给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现行《动物防疫法》由于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控动物疫病的要求。因此需要尽快修订《动物防疫法》。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基本解决了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符合当前防控工作的需要,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构建了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规范,增强了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做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动物防疫法》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深刻领会《动物防疫法》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动物防疫法》的基本内容,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要求,确保《动物防疫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二、准确把握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的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完善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为依托,以构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相互配套、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要以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为契机,依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建设。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二是要抓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工作环境;三是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强化动物免疫、动物标识、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动物诊疗等制度,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切实做好《动物防疫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带头学习,认真领会这部法律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动物防疫法》的各项制度,牢固树立依法防疫的意识。切实做到一般同志要了解《动物防疫法》、负责同志要熟悉《动物防疫法》、主管领导和直接从事防疫检疫工作的同志要精通《动物防疫法》。

二要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各乡镇办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抓紧做出具体安排,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力争宣传不留死角,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防疫意识,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5

关键词:免疫;动物;安全;准备;注射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84-02

目前,养殖行业的最大风险仍然是疫病的风险,预防疫病的首要措施仍然是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由于环境中病原的种类多样,并且其毒力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确保动物免疫防疫安全,笔者就在免疫防疫过程中的细节提出以下建议。

1 免疫准备阶段

做好免疫准备工作,准备好必须的药品和器械。在动物免疫过程中,离不开药品和器械,准备好必须的药品(包括疫苗等生物制品)和器械是做好免疫的首要工作。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1 准备好药品

免疫过程中需要准备的药品有疫苗、肾上腺素、苯海拉明、酒精、碘酊等。首先要熟悉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说注射的方法和剂量,对于各种不同的疫苗,操作者要熟记在心以防错用;其次需要准备肾上腺素和苯海拉明,防止注射疫苗时个体发生过敏;另外需要准备的药品是消毒药70%~75%的酒精和5%碘酊,主要进行注射局部消毒使用。

1.2 准备好器械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器械有注射器、注射针头、体温表、听诊器等。注射器和注射针是必须的,注射针头应按照1针/头的数量准备,同时应检查针尖是否光滑平整,尤其是针尖斜面和背面,应无针刺出现,以防注射时对动物损伤过大,引起不必要的应激。体温表和听诊器备用,主要是在防疫过程中遇到身体不适者以便进行检查时使用。

1.3 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

首先注射器要清洗干净。在清洗过程中,尤其是金属注射器,应把注射器的零部件拆开,彻底的刷洗干净,尽可能减少细菌等污物的残留。清洗干净后,把注射器的零部件装好,然后注射器、注射针、镊子等用纱布包裹好后放入消毒锅中煮沸消毒或灭菌高压锅蒸汽消毒。

2 免疫注射阶段

注意兽医卫生基本规范,确保注射剂量到位。在免疫注射过程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2.1 保定好动物,忌打飞针

对被免疫的动物尤其是中小动物切实保定好后再进行注射,禁忌打飞针,保证注射剂量到位,以免注射剂量漏出而导致剂量不够引起免疫效果不佳。

2.2 注射局部要消毒

在免疫过程中,注射局部需用酒精和碘酊消毒后再进行注射。通过局部消毒后可减少通过注射部位带入的微生物,减少微生物对疫苗的干扰,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2.3 方法要正确

有的疫苗行皮下注射,有的疫苗行肌肉注射,不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肌肉注射,一定要按要求注射到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2.4 免疫后要观察

免疫后要注意观察,观察是否有异常的现象出现,若是出现了在注射前没有的症状即可考虑是疫苗过敏引起,应立即用肾上腺素(猪、羊0.2~1.0 mL,牛2.0~51.0 mL肌注)与苯海拉明(猪、羊40~60 mg,牛100~500 mg肌注)进行抗过敏处理。

3 免疫结束阶段

动物防疫实行的方针范文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 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 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

1.3 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本文由收集整理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 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 针对上述遇到的困难的对策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2 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 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

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