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1

2017年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我区各基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用系列关怀关爱活动多形式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签约的家庭医生用心为签约居民送去优质服务。

一是宣传、义诊齐头并进。xx镇港口卫生院开展“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活动,在卫生院门口人群集中处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同时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吸引了大批居民前来咨询相关政策并现场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xx镇下溪村村民夏玉明血脂高、左心室稍肥厚,乡村医生为其量身定制了治疗保健方案;另有一名残障村民行动不便,乡村医生上门为其办理签约服务。他们高兴地说,国家政策好,不仅为他们送来了健康,更节省了看病的钱。

二是选择重点区域,多形式开展宣传。娄庄卫生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尤其是让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重点人群享受到更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立了以全科医生为首,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在马赛村进行了一次宣传活动。活动中,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分别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宣传、现场咨询、测血压、现场签约、随访、心肺听诊、糖尿病、高血压筛查及B超、心电图检查等,播放“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片”,利用显示屏投放宣传标语、为残疾人提供上门签约服务等。淤溪卫生院在武庄村卫生室开展为期半天的宣传日活动,在全镇7个村多媒体播放室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片。沈高卫生院利用健康团队下村体检机会,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在辖区内双星村开展“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系列宣传活动。顾高卫生院临床医生及防保人员19日上午在夏庄村卫生室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播放公益广告,发放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同时家庭医生为居民进行了现场签约服务工作。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2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卫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夏县实际,有序推进夏县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逐步落实改革措施。目前,一体化改革框架已基本形成,改革效果初步显现。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实行“六统一”管理,加快“新医改”进程

2017年10月17日夏县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医疗集团下属12个乡镇卫生院统一变更法人资格,实行行政管理、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模式。

行政统一管理方面:集团现已成立综合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疗质量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药械管理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科教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健康管理中心10个管理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放射影像中心、信息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120急救中心等6个业务中心并开始运行。

人员统一管理方面:全面落实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依岗聘用,合同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县医疗集团自主招聘,报县人社局备案。医疗集团对所辖乡镇卫生院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

资金统一管理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疗集团经济管理,确保财务收支真实、安全、完整,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财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为确保资产盘点移交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集团制定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资产盘点移交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资产、账目、设备、物资等进行了全面、详实清查。

业务统一管理方面:集团定期开展医疗质控、临床路径、病历书写规范、临床业务知识和技能等专项培训,抽调各管理和业务中心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院感等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现场指导,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行为,提升业务能力,推进医疗业务一体化管理。

绩效统一管理方面:为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突出职责履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效率、财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的考核,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调整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激励机制。

    药械统一管理方面: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根据《山西省医改办关于做好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药品采购“五统一”的通知》和运城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促进药品“两票制”和“五统一”政策的尽快实行,集团制定和下发了《夏县医疗集团关于落实药品“两票制”和“五统一”政策的具体措施》,并对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患者,提供两个月慢病用药长处方服务,进一步方便慢性病患者。

(二)打造“医联医共”新模式,建立分级诊疗新秩序

为致力打造“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的运城模式,稳步实现“县强,乡活,村稳”的医改目标,医疗集团在上级医院的支持下,不断做大做强医联体建设,做细做实分级诊疗工作。一是通过医联体模式,结合“同心共铸中国心”义诊活动,与北京、省、市三级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二是与山西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3所三级医院签订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具体的医联体帮扶协议,疑难重病人上转更加高效;三是与各上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自2018年1月至10月,来自山西省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共累计有18名专科专家到我院轮流开展对口支援,现有13名专家正在我集团长期带教坐诊,参加科室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帮扶期间,每周二至周四开设内科、外科专家门诊,让夏县百姓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经统计,2018年以来各位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授课21次,科内各专业培训400余次,参加培训2000余人次,帮助各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10余项,集团各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四是邀请上级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培训,选派4名年轻医师前往西京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组织骨干医师外出短期培训102人次,不断强化县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五是由山西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夏县人民医院组成的义诊专家组开展联合下乡义诊活动30余次,参与专业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骨科、五官科等临床学科,参加医务人员120余人次,累计诊疗患者1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700余份,前往水头镇、裴介镇、泗交镇、禹王乡、祁家河乡等乡镇卫生院业务查房7次,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群众授课10余次。

在分级诊疗方面,我县医疗集团已经建立健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和运行机制。当前,医疗集团十三个成员单位都已经设立分级诊疗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分级诊疗工作,分级诊疗新秩序基本建立。

(三)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一体化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集团已经着手建立人、财、物向基层下沉相关制度,对集团成员机构帮扶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一是集团组织10余名各科专家成立巡回医疗队,下乡入村深入到瑶峰、庙前、水头、裴介、禹王等10个乡镇开展了义诊和健康体检巡回医疗活动,受益群众1800余人;二是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指导,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医疗从业人员医疗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组织开展为期14天的专项技能培训,为78名村卫生室医生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为3名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为期一年的长期培训进修;三是集团从县人民医院抽调6名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的精英医护人员到裴介、尉郭、水头三所乡镇卫生院定点定位帮扶一年,集团制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制度》,确保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

(四)落实医保打包付费政策,助力集团医疗机构发展

集团与医保中心签订了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协议,采取“总额预算、按月拨付、年终结算”的方式,将核定的医保基金统一每月预拨给医疗集团,集团医保中心每月对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医保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由专门人员与县医保部门对接,做到医保资金每月报账,确保医保资金及时拨付。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织密县、乡、村信息化网络

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县乡一体化改革中的薄弱环节,为尽快架构县域内医疗信息化网络,加快完成集团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入山西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并完成了与健康山西平台的对接,实现了区域内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享;二是投入200万元与夏县农商行和山西惠盈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启动患者自助服务系统工程,建设患者自主服务平台,提供预约挂号、自助挂号、在线支付、诊间支付等业务,实现检查结果查询、推送与互认,开展移动支付、出院患者床旁结算、门诊患者诊间结算等服务,实现个人健康档案手机查阅查看,提升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三是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信息化联通。一期计划对各乡镇卫生院实现信息化网络联通,实现远程会诊时时互动,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为县中医院、妇幼院、骨科医院、疾控中心增设信息连接端口。二期计划对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细化公卫网络模块分工,延伸公卫网络模块功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均等化、人性化、智能化。三期计划深入覆盖全县257所村级卫生室信息化网络,实现县域信息化网络全覆盖。

(六)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集团结合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行村、乡、县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1+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组建46个家庭专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参与签约医生349人。其中县医院参与签约医师48人,签约团队优先与辖区内的贫困户、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并根据协议书内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医疗集团对经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提供免挂号费、免健康管理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两免三优先)服务,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提升群众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截至目前,夏县辖区内常住居民362619人,家庭医生签约186830人,签约率51.52%,各类重点人群签约90104人,签约率81%;建档立卡贫困户3951户,全部双签约,签约率100%;计划生育特困家庭5户,签约5户,签约率100%。

(七)实现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充分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品质,更好发挥中医、疾控、妇幼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经县委组织部提名和考察,由县公立医院管理任命县中医院、县骨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院负责人分别任医疗集团副院长和院委,发挥各自机构专业优势,为我县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等14项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减少疾病发生。

(八)加大医疗人才招聘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针对我县医疗系统人才短缺现状,聚焦人才流失、编制空缺、人员退休等问题,坚持引育并重、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医疗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是通过建立医疗科研平台,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大人员招聘力度,扩大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适度放宽招聘条件,力争两年之内将集团空编岗位全部招聘到位;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建立人才结对包联机制,选派临床技术骨干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开展技术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九)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含金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卫计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服务能力及发展状况、基本医疗保障承担能力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集团抽调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积极调研,经申报批准现已完成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

(十)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各项民生实事工程

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措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实施“136住院报销政策”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密切关注和跟进健康扶贫网上信息录入和核查核准工作完成情况和慢病手机APP随访管理情况,组织人员定期对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专项督导考核,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不走形式、不打折扣;二是与县残联合作为全县200名精神残疾人和40名重度智力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康复知识宣传、残疾人用药指导等多种支持性服务;三是扎实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完成数量及完成质量每月进行追踪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2961例免费产前筛查,圆满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二、下步打算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3

启动会上,诸宏明指出:乡村医生是基本医疗、基本公众卫生的保障,通过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能够帮助乡村医生提高自身专业诊疗能力,迅速加入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的队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推进分级诊疗,更好地

综合新闻

我国将设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7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决定在全国遴选设置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原则上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区域各遴选1所儿童医院或儿科实力突出的综合医院作为主体,牵头整合区域内儿科资源,设置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为村民服务。

杨民在会上说:“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素质优良的乡村医生队伍,对于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助力国家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蔡忠军表示,乡村医生分会是中国乡村医生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社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提升卫生服务质量的需要。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将通过组建“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工程”专家委员会及各地培训中心,切实为中国乡村医生“建乡医之家,圆执业之梦”。

此次启动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向首批“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授牌,并成立专家委员会。杨民和蔡忠军为乡村医生代表捐赠了200台菩提医疗智能医生工作站,希望智能医生工作站能够为乡村医生的工作带来高效和便捷,助力乡村医生实现自我价值,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推动乡村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

《规划》明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以国内一流的儿童医院为主体,应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功能定位是我国儿科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心、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具有儿科临床研究转化职能,承担全国儿童主要疾病登记、相关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信息监测工作。

地方采风

西安

诊所看病能刷医保卡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出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指出,凡有合法经营资质的诊所等医药机构,遵守医疗保险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具备联网条件并愿意联网的,均可承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办法》出台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条件不再有经营面积、经营年限、医疗机构等级等限制性条件,申报资料也较以往的9项减少到三四项。定点医药机构若违反协议约定,要追究违约责任。

山西

分三类推进卫生院建设

近日,山西省召开全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分三类推进卫生院建设,每个县重点建设2~5家一类卫生院,着力提高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距离县城较远的二类卫生院,实行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并重。一类、二类卫生院应具备开展一级、二级手术的能力。距离县城较近的三类卫生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服务。《意见》强调,县级有关部门可在编制总量内,对辖区内卫生院人员、床位编制进行动态调整,优先满足一类、二类卫生院需求。

安徽

推出洪灾中医防治手册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4

县卫生计生局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1个,其中县直4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个,村卫生室431个,民营医院2个,诊所4个,门诊部2个,惠民医院1个。共开放床位数2035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20张,执业护士980人,每千人口执业护士1.47人,执业医师1008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54人,村医506人。我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抓重点、促难点,抓协作、形合力,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助力深化医改,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9日,英山县卫计局局长胡安仁一行34人来我县考察交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医改工作。

一、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保障群众基层首诊

实现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是关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抓卫生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医改实施来,共争取县级医院、县卫生监督机构、急救中心建设、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和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转房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各类卫生建设项目27个,共争取资金2.9亿元,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60个。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布局渐趋合理,已形成15分钟就医圈,医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聚焦规范诊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已按要求建设三医监管平台,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实时网上监控,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成功创建3家卫生院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9个乡镇卫生院为“四化”乡镇卫生院,406个村卫生室为“五化”村卫生室。自去年1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到龄离岗乡村医生463人按240元、270元和300元/人/月的标准予以补助,进一步筑牢了全县医疗卫生“网底”。全面推广医疗废物回收集中处置措施,全县17个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辖区内医疗废物和污水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县、乡、村医疗责任险全覆盖。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国药堂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命名。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工作。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执业资格人员45人进编,充实到各单位医疗一线工作。有计划地委托培养28名一批农村紧缺专业全科医生和42名新型乡村医生,毕业后统一调配至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每年到省内医学院校参加招聘会,引进15名以上本地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创业。坚持继续教育制度,突出骨干人才的培养。实施全员轮训和免费进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不。每年组织开展巡回授课80余次,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开展专家咨询30余次,提高临床急救处置能力,实施岗位练兵比武2-4次,增长临床操作技能。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向优秀人才、重点岗位、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资激励机制。

四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卫计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强力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参与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并建立专家指导团队14支56人。400家村卫生室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覆盖率100%。截止到10月底,全县签约服务总人数41.5万人,签约服务率69.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74.5%,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74.8%。

二、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县把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办印发《**县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选入重点改革项目,并制定改革督察工作计划。县医改办下发《2018年**县深化医改工作要点》,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改革工作要点。在分管县长的带领下,我县组织考察团到安微天长、江苏无锡学习当地组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等先进医改工作经验。县卫计局组织人员到我省枝江、勋西两地学习当地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县政府召开医联体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出台《**县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县卫计局下发《推进**县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县卫计局率先在全市联合县物价、人社、财政等部门印发《关于委托县内医联体各医院增设相关辅助检查收费项目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9大项350多个医疗服务小项目可在当地卫生院计费,在牵头医院实施,并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目前,我县以县一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内医共体,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专科联盟,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妇幼保健专科联盟已组建完成。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医院成立了工作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医共体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建设及运行相关工作。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

二是加强对上联系。县一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积极争取省梨园医院、市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儿童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省新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长期对县一医院开展技术协作支持。县一医院与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肺科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三是加强对下支援。县卫计局下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印发关于扶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通知》,明确由县级医疗机构对各乡镇卫生院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三家县级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卫生院,同时每年下派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年。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实行执业资质县域内通制,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师到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多点执业。牵头医院组织12支共50人的医疗专家团队每周定期到成员单位医院开展带教和坐诊,成员单位医技人员免费到牵头医院进修培训学习。县级公立医院对上接受上级医院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和技术协作关系,对下建立医共体内管理微信群、双向转诊微信群和专科联盟专业交流群等,不断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合理就医。县医共体运行以来,县级专家团队累计下乡帮扶263人次,查房1300余人次,诊疗门诊病人1600人次,开展手术60余人次,教学讲座35次,上转病人165人次,下转病人67人次,委托检查收费项目CT1102人次,核磁共振221人次,其他项目187人次,患者双向转诊通道得以打通,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

四是探索专科对接。为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9月12日,副县长张丽萍一行到花园镇卫生院调研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与花园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逐步实施实现“六统一”(统一运行模式、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工资、统一后勤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信息管理),为最终建设县域内大医疗集团打好基础。县第一人民医院根据花园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选派两名善管理、懂业务的科主任挂职该院任副院长,参与医院的集体决策、运行管理。选派一名护理专业人员任该院血液透析室任护士长,指导协助开展血液透析。花园镇卫生院与县一医院签订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协议书,成立县一医院花园分院,投资300万元改建完成面积达320㎡的全市乡镇卫生院一流的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每周可为36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有效缓解了我县血液透析供求严重不足问题。

通过医联体建设,参保城乡居民县域内住院率达86%,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较去年分别提高14%、8%。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达到56.7%,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达到规定要求,城乡居民住院例均费用425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强化三医联动,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建立合理有序的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叠加作用是关键。

一是发挥医保政策杠杆撬动作用。对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实行差别化支付,按医院等级逐级降低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同时,实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100个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合理就诊。出台城乡居民住院双向技术转诊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就诊,转诊审批制度。患者因病就诊应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初诊,依病情、病种等情形逐级转诊,未经转诊审批到上一级医疗机构住院就诊,补偿比例下降10%,下转到基层住院康复治疗的,出院结算不扣除起付线,且在规定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目前,患者在基层就诊首诊率达65%以上。

二是建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定**县补充药物目录和低价药目录,增补了110个品规,对12645种常用低价药进行了精减。探索成立直接挂网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小组,制定直接挂网药品目录,开展直接挂网药品联合议价统一配送。通过建立和巩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得到优化和保障,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是持续推进公立综合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先后都实施综合改革。县卫计局下发《**县公立医院2018年度控费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控费目标任务,并对改革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定期公示监测,将公立医院控费目标实现情况与改革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使用的耗材100%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医院严格按照改革工作方案要求,100种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开展,100个单病种付费正式实施,实现电子病历管理和远程会诊,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科室全部实行,医院信息化系统全面改造升级,医疗服务收费智能监管系统正式启用,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不断加强。重新聘任中层干部185人,继续引进和招聘人才36名,自主招聘的编外50名护理人员也正在进行中。民营医院更一步发展。在前期兴办2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2家民营医院落户我县,预计年底投入运营。通过各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医院业务增长、能力提升、职工积极性提高,群众看病方便、社会满意度上升的良好效果。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人才不足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缺少全科医生,缺乏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是医保资金困难问题。受健康扶贫医保政策影响,精准扶贫对象报销占资金比例较大,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导致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不敢大胆收治病人,给基层首诊造成了困扰。

三是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导致人员引进难、留住难,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给基层首诊带来了困难。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5

无论发端于1994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还是肇始于2009年的公立医院改革,镇江两轮医改的“魂”一以贯之――从百姓健康需求出发,整体设计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方案。

镇江医改“眼睛向下”,给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有些地方医改进入误区,一门心思新建扩建大医院,结果,患者更加留恋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更严重了。而镇江眼光长远,从一开始就集中财力物力,做优基层医卫机构,做实大医院和基层的分工协作机制,强基固本,提升能力,吸引患者分级医疗。

近几年,镇江各级政府拿出10多个亿,用于318个村卫生室和3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2009年,镇江成立了两大医疗集团,成为全国医联体的摹本――以市一院为核心,整合市二院、四院和新区医院,吸纳10家社区卫生机构,成立康复医疗集团;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整合市三院、中医院、359医院,吸纳5家社区卫生机构,成立江滨医疗集团。

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江一院神经内科康复病房”牌子很醒目。中心主任栾立敏说,神经内科长期“一床难求”,科里便下派3名专家和护士长同我们联办病房,分流康复患者。目前,36张康复病床供不应求。患者方开翔告诉记者,这里护理水平和病房硬件不比市一院差,“但因为是社区,报销比例却高出40%,达到90%,划算!”

患者和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和大医院双赢。全市社区门诊量每年以10%速度递增,大医院就医结构和医疗成本也随之优化。而大医院每派一名医生坐诊社区,还能拿到8万元财政补贴,下派医生也获得优先晋升职称的条件。

在农村,则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构建与46个镇医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诊疗的健康服务体系。“以前农民拍片子都到市里。去年我们成立了覆盖全市的‘3个中心’,即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和消毒供应中心。现在,镇医院拍好片子,几秒钟就传输到市影像中心,让农民一步跨进网络医疗时代。”扬中市人民医院院长朱春阳说。

此外,今年扬中市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去年4月份以来,扬中市选择14个基础较好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签约3231人次,免除居民一般诊疗费自付部分2142元,在已享受门诊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再次累计报销慢病药品费用56632元。该市的具体做法是:

卫生、财政、物价、医保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扬中市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各镇街区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将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到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市卫生局党委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每位局领导联系1-2个签约试点村卫生室。

出台了《扬中市乡村医生“务实进修”培训方案(试行)》,依托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乡村医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地带教培训。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签约服务:一是通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妇女病筛查、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等进行集中签约;二是通过村卫生室门诊点对点签约;三是通过上门服务入户签约。签约重点人群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婴幼儿、精神病患者等。

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每两个月一次的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村卫生室日常管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签约对象满意度等,考核结果直接与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机构评先、负责人任期考核挂钩。

三明医改:基层

医疗机构告别“大锅饭”

福建省三明市虽然不是医改试点城市,但它却走在了医改的前列,犹如一匹脱缰的黑马。

该市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积极推行院长年薪制、三保经办合一、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措施。2014年出台了19份医改相关文件,分别对考评机制、分配机制等政策进行调整。三明市在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院长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并对院长年薪制进行核定试行、调整、兑现及修订等,更加突出体现公益性办院方向的指标。

梁仕勤是第一批拿院长年薪的人。“去年年薪拿到了21万多元,县委书记一年才挣7万多元,我们的工资比当地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好几倍。”

院长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是三明医改的“明星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三明市提出医生收入要达到当地社会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引发业内极大关注。

去年5月20日,三明市政府《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第二轮改革的通知》,参照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定岗定编不定人和工资总额控制、人事自主、分配自主、管理自主的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护居民健康的网底。但这个网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配机制不合理,奖励绩效工资每月差异仅一两百元,不足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技人员缺编40%左右,一些乡镇卫生院只有2名全科医生,医技人员基本为零,个别卫生院2007年配发的200毫安X线机、B超机等设备,因没人会用都没有拆封。

此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三明市把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作为切入点,大幅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典型的做法之一就是将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扩展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乡镇卫生院院长也开始拿年薪――考核合格的,按全院平均年薪的3倍发放年薪;考核不合格的,按全员平均年薪兑现年薪。连续两年考核低于60分的,予以免职。院长(主任)年薪从医院工资总额中发放,不再由财政另外核拨。

新规定还赋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院长(主任)更多的收入分配权,除院长本人的年薪外,其他人员的薪酬在工资总额范围内由院长自主分配,实行同工同酬制度,所有入编和不入编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以岗定薪、按劳取酬。

乡村医生签约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工作 远郊农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6-0014-03

Discussion and thinking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in the suburban rural areas

LU Xinjian, HOU Jin, CAI Liqiang

(Dat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1, China)

ABSTRACT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is an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ode 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new medical health reform situ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work in Dat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service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mand-orientation of the residents who have signed the contracts explores to further do really make the superior of the family doctor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corresponding to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amily doctor work; suburban rural areas

2011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健全以全科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逐步实施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1]。2010年10月,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6家试点中唯一一家农村地区单位,试点探索针对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制工作。经过4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健康守门人作用不断凸显,但在探索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 大团社区概况

1.1 区域面积大、村民居住散、存在一定“就医难”现象

大团地处浦东南部,是典型的农村地区,镇域面积50.7 km2,辖区内有1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2万(户籍人口6.6万),居民居住分散,镇政府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区域边缘,村民就医不便。

1.2 村民文化程度较低,卫生保健意识较差

作为社区卫生的主要服务对象,本地区60岁以上村民占18.5%,60岁以上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卫生保健意识较差、主动就诊意识差、慢性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3]。

2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认识到农村地域的现状与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经过4年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组织-中心主推-村居发动-村医网底”四方联动,以“3+X”全科团队为核心,以“4+X”全科服务为重点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主要做法包括一个工作思路、两项服务方式、三层网络体系、四项服务内容。

2.1 一个工作思路

针对远郊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偏低、保健意识较差,村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不够、卫生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够、社区卫生网底不强等现状,确立了适应远郊农村地区的“强化宣传,集中签约为主、门诊签约为辅,上门服务,网格化管理,与农民交朋友”的工作思路[4]。

2.2 两项服务方式

根据远郊农村地区的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实行以村为单位,划片包干和网格化管理,逐步形成了“三站式”平台服务与“3+2”工作时间分配的服务模式[5]。

“三站式”平台以家庭医生服务就近、解决问题成本最低为原则,建立了中心预约门诊、村卫生室及居民代表家中的“三站式”服务平台。中心预约门诊平台满足了签约对象相关医疗诊断的需求;村卫生室有利于患者获得社区诊疗;到居民代表家中上门服务让家庭医生可以深入了解居民家庭背景,拉近医患距离。

“3+2”工作时间分配通过时间上的合理搭配,实行病区医疗与门诊医疗、中心预约门诊与卫生室、坐诊服务与上门走访的联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医生的医疗潜能。全科医师每周五个工作日中,3 d在中心从事临床医疗活动,2 d参与家庭医生制工作。其中全科医疗工作2 d时间细化为0.5 d到村卫生室开展社区诊疗,0.5 d在中心接待预约门诊患者,1 d开展健康教育、社区走访及必要的上门服务等医疗保健服务。

2.3 三层网络体系

建立由“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考核小组”等组成的领导与推进“三层”组织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为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全面统筹推进家庭医生制工作。工作小组由中心副主任为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具体实施家庭医生制工作。考核小组由医务科负责人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按月对全科团队进行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建立由“中心―全科团队―全科医师―乡村医生”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制工作服务网络,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网络体系的技术及支撑,全科团队是网络工作单元,一个全科团队负责一个村,在团队长的统筹协调下,承担责任区域内居民签约及签约对象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每个全科团队组成“3+X”人员结构,“3”包括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乡村医生,其中全科医师是主力,社区护士为辅助,乡村医生为协调;“X”包括非固定配置的中医、儿保、妇保、妇科等若干专科服务人员,根据需要协助全科团队做好儿童、孕、产妇的签约及服务工作。

2.4 四项服务内容

围绕“六位一体”功能,构建“4+X”全科医师服务功能体系。“4”是四项核心业务,包括慢性病管理、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X”是延伸业务,针对签约对象不同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对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服务或建立家庭病床等;或对某一疾病、某一健康需求,提供热线咨询、健康评估、双向转诊、康复指导等。

3 工作成效

3.1 服务成效

自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家庭医生制工作至2014年底,累计签约人数58 661人,对所有签约居民进行了初始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签约人数占常住人口的70.36%,为家庭医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签约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关怀等各项服务功能日益拓展,4年来累计开展慢性病管理205 663人次、预约门诊28 537人次、上门服务13 292人次、热线咨询14 357人次、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1 361次。其中预约门诊、上门服务、热线咨询诊疗服务项目是实施家庭医生制工作之后新开展的服务项目。在2015年上半年对20个村居委1 033个调查对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85%的调查对象对上述服务内容非常满意。慢性病管理年服务量比未开展家庭医生制前服务人次数上升了5%以上,年开展健康教育场次比未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前上升了50%以上。

3.2 资源利用成效

通过4年多的实践,提高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使用成效。通过家庭医生制进一步提升镇村卫生资源一体化,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卫生室各自优势的有效叠加,产生了乘数效应。推动乡村医生由常见病诊治为主,向协助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综合功能转型,发挥着社区卫生“部分守门人”或“守门人”人的作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村卫生室平台,借助乡村医生的人缘、地缘优势,实现了家庭医生工作的快速渗入,提高了服务成效。

3.3 观念转型成效

家庭医生制工作的推动从上到下、从政府到社会,社区卫生服务观念的形成及认识转型已成为深化家庭医生服务的软实力。家庭医生制的试点及成效初现,让政府认识到医疗下沉,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衡优质、高效便捷的最“经济”的抓手,具有投入小、成效大的优势,从而加大了家庭医生制工作的推进力度,覆盖范围也逐步拓展。从行业来看,家庭医生制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六位一体”社区卫生功能的定位更加明确,健康“守门人”角色认同不断提高。

4 讨论

4.1 存在问题

4.1.1 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固定诊疗关系尚未确立

家庭医生制是建立在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并建立固定诊疗关系的基础之上[6],中心截止到2014年签约数达到58 661人,但签约后,居民就诊仍然以传统排队侯诊为主,与家庭医生没有形成固定、连续、综合诊疗的服务关系,距离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的家庭医生有效服务利用率达到60%以上相差甚远。从各方调研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①居民固有的就诊思维模式没有根本改变,没有充分意愿进行预约门诊服务;②中心大部分家庭医生在病区工作,每周只有一个半天在预约门诊,居民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不方便;③家庭医生对固定、连续、综合诊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家庭医生“守健康、守费用”的双重守门人机制尚未建立,家庭医生“守费用”机制尚未与家庭医生的利益有所挂钩。

4.1.2 家庭医生对新农合基金费用管理模式需改进

2012年8月,浦东新区率先开展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探索,中心采取控制均次费、床日费、医药比等举措综合控制费用,但效果不佳。目前未能探索出更加优化的基金控制模式,也未能让全科医生主动参与到基金管理工作中去,弱化了全科医生既管健康、又管费用的“双重守门人”角色定位。

4.1.3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知晓率、满意度不高

2013―2014年间,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社会第三方对中心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对象进行电话随访,其知晓率、满意度均为75%左右,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5年上半年我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辖区内20个村居委1 033个签约服务对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涉及到“全科医生能否解决社区基本医疗问题”这一项目,结果显示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签约全科医生不能解决或只能部分解决社区基本医疗问题。

4.2 建议

4.2.1 建立和探索固定诊疗服务模式

完善全科团队成员,由门诊医疗、住院医疗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团队的重要成员,按照“固定、连续、综合诊疗关系”的服务要求,以全科标准化诊室建设为契机,建立片区全科医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为2~3个固定村居的签约居民服务,使签约居民能在任何时间、固定地点(门诊、住院)找到自己的签约医生及团队,使团队全程负责签约居民的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建立起固定、连续、综合诊疗关系,提高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

4.2.2 探索优化的医疗支付改革模式

将家庭医生制和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工作有机结合,以片区全科工作室为单位,将每个工作室所管辖村居的新农合基金“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给片区全科工作室,实行“超支问责、结余奖励”政策。让家庭医生依托全科团队主动管理基金,成为兼管健康和费用的双重守门人,通过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双向转诊等工作,建立有效的医疗秩序、从而有效控制医药费用、提高疾病控制率。

4.2.3 提升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

全科医学是目前最能体现新医学模式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7]。提高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综合服务能力,关键在于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对现有全科医生的培养,提高其医疗服务技能、敬业和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服务技巧,改进全科医生的工作习惯[8],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全科医生在患者、家庭及社区扮演重要角色[9],满足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

4.2.4 确立基本服务项目、配套技术规范、完善绩效考核

结合调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确定家庭医生基本服务项目、完善配套技术服务规范,并在基本服务项目量化和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全科团队为单元,以制度建设(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要求)、服务数量(签约人数、首诊人次数、预约门诊人次数、慢性病管理人次数、健康教育场次等都要有详实的原始资料)、服务质量(知晓率、满意度)、社会成效(慢性病控制成效、基金使用管理情况)等4大类X项指标为重点,以例行检查与飞行检查结合,抽查访谈与电话访问兼顾为主要方式,考核结果与团队成员奖励挂钩为绩效评价激励机制,激励家庭医生主动、积极的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一步完善保障和评价机制[10]。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 10(9): 609-612.

[2] 唐锦辉, 王正平, 林慧. 上海市某郊区老年农民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6): 46-48.

[3] 唐锦辉, 王正平, 林慧. 上海市某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 18(4): 34-36.

[4] 王正平, 唐锦辉, 周成武, 等. 上海某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模式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 20(10): 19-21.

[5] 潘雪君, 王正平. 远郊农村地区家庭责任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美学美容, 2014, 23(12): 568.

[6] 侯进, 陆军, 乔玲. 农村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建立固定诊疗关系的探索[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3): 7-9.

[7] 彭艳英. 朱泾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上海医药, 2012, 33(22): 25-26.

[8] 李井泉(译). 家庭医生与全球健康[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4):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