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医疗卫生是事关民生大计的重要方面,我国城市医疗水平几年来快速提高,但是就农村地区来看,其整体医疗水平和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痘和城市地区存在很大的断层,难以满足农村人民就医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整体、系统的医学教育,并且建立完整的农村医疗培养体系。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需要以医学院为基点,采用在职学历教育活着在岗培训等方式来帮助乡村医生学习最新的医疗手段。笔者通过对乡村医疗的长时间研究,针对我国农村医疗人员的现状寻求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尽可能的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

【关键词】乡村医生;继续教学;知识结构;医疗水平

乡村医疗院是我国三级诊疗制度的基础环节,要提高乡村医疗院的救治水平就必须提高乡村医生的诊治能力,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管理。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对进一步推进新农合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求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现如今我国乡村医生的培养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通过医学院的教学模式来对医生进行培养,但是从医生本身和外部条件来看,其培养模式都不适用于乡村医生。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到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弥补乡村医生的缺陷。本文就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乡村医生教育体系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完善、健全的培养模式来有针对、有目的的提高乡村医生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农民人民的就业体验。能够进入医学院进行继续培养的乡村医生必须要有中专学历,这类医生有基础的医学常识,在系统的学习后能够在乡村卫生院从事卫生保健工作,对常见病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提高乡村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农村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乡村医疗队伍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院进行走访调查,总结出我国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1学历层次低、平均年龄大

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低,并且这样的现象在我国乡村卫生院是普遍现象。农村的从业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脱节,并且相对来说待遇较差,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这样就导致高校毕业的医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不考虑乡村医院。尽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有上级医院低帮扶,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医生是由赤脚医生经培训转变而来,有一些地区的乡村卫生院的医生是卫校毕业,这样就导致了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低,并且年轻人不愿来,平均年龄大。

1.2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体系更新慢

由于大部分的乡村医生是由赤脚医生经培训转化而来,因此他们所接受的上个世纪的医学知识,并且缺少后续进修的机会。现代医学在近20年快速进步,因此这些乡村医生的医疗知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而且大部分的乡村医生在当医生的同时还进行农活劳作,这就导致其不能一心进行医学的专研,更不要说乡村医学院配有检验、影像等医学工作者。

1.3乡村医生角色不清

根据上文所说,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医生还是半医半农的身份,因此其没有完整的时间在医学方面提高自己。这一身份现实导致了乡村医生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时出现角色不清的西安站,其工作性质和农民有着明显区别,但是又不能和城市工作者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水平难以提高,农村地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难以实现。

二、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等意义

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确保我国农村医生卫生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上来,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农村医疗卫生院的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乡村医生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点最基本的环节,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广大农村人民提供最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得以有效构建。(2)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做好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器,乡村医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广大农村群众对医疗保障、健康教育的宣传、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推动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最后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中缺乏高精尖人才,高端的医疗人才都集聚在城市地区,并且就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东中西部的乡村医生的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村医疗卫生人才严重缺乏。因此构建健全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是基于我国国情所做出的正确决定,只有大力推动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就诊服务,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的境况。

三、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的主要措施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繁重的为农民提高医疗服务的任务,因此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其医疗水平广受社会关注。对乡村医生的进行教育提高其医疗卫生水平与欧现实意义,是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笔者通过实地的调研,为完善我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3.1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培养

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农村医疗能力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成人脱产教育、业余培训等方式结合进行。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医生是半医半农的身份,其收入以医疗为主、务农为辅,因此对这类医生的培训时间不能多长,不能耽误家中农活,培训时间应该避免农忙和疾病高发期。对在职的农村医生进行继续培训要帮助他们顺利取得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认定,有效提高其医疗水平。为了给乡村卫生院注入新鲜血液,可以进行定向招生等方式,要求医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到农村医疗院工作一定的年数。其次,在对农村医生的培训课程设计时,要以全科医学为主,教学内容重视预防性医疗工作,将治疗性工作作为辅助,转变原有模式,转向以保障人群健康为重心。乡村医生虽然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全科医生,但是其为群众提供的是全科医疗服务,所以培训内容应设设计多学科,加强乡村医生在心理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以及专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提高救治能力。

3.2加强网络培训模式

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要求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学习,但是由于我国乡村医生地理分布广、学习时间难以统一,传统的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开发远程教育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政府出资来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全国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让乡村医生进行注册,并且在网上完成继续教育,线上还应城市医生和乡村医生的沟通平台,城市医生应对乡村医生进行帮扶。为了检验学习成果,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并且颁发学分。

3.3同医学院进行合作、构建继续教育平台

医学院具有高端的医学人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应该以医学院为一定,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医学院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医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因此相关部门应进行协调,使医学院成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将医学院的优质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

3.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意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教师中希望进行线上继续教育的人数较少,仅有15%左右。这样的数据和如今这一信息社会背道而驰,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大部分的乡村医生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信息网络上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信号差、信息设备少;其次,大部分的乡村医生的年龄段高,对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缺乏热情。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为乡村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在硬件方面,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信号好,并且配备能够正常办公的电脑;在软件方面,城乡医院需要做好信息共享,互帮互助,打造友好合作平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软件,并且在乡村医疗院的电脑进行安装,确保乡村医生能够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乡村医生的网络意识,从而有效保障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成果。如何对乡村医生进行有效的继续培养是推动乡村医疗水平进行的重要课题,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能够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为农村群众提高更好的诊疗服务,缓解农村就医难的问题。

四、总结语

确保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有效提供,就必须要对乡村医生的医疗能力进行提高,让乡村医生进行医学生进行定期的学习,能够培养其基本医疗技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生平,因此优化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胡嘉晋,李鸿鹤,王子薇,等.辽宁省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48-50.

[2]王宇,梅继文,王宏伟,等.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4):381-383.

[3]张琼,张凌琳,郑巧,等.儿童口腔科继续教育医生临床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12.

[4]曾学清.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应用型人才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76-179.

[5]赵慧.三位一体乡村医生“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3):252-255.

[6]丁建生.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

[7]方兰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深度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0).

作者:马赫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