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例6篇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01-03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列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开始招生,各高校因其就业市场广阔而纷纷开设此专业。经历十多年培养实践,很多高校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在社会需求旺盛的同时,高校却普遍存在“供应过剩”现象。很多非财经类的普通高校所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财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滑坡,导致进一步扩大投资信心不足,专业建设滞步不前。所以,分析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状况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的对策,是破解目前困扰全国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困扰的重要课题。

一、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现状

1.财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绝大多数高校在财管专业办学经验、专业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就业市场培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会计学专业。目前,全国共有400多所院校开设财管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达600万人左右,并仍保持增长趋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4年首批招生财管专业,仅有百余名学生,分两个行政班教学。近年来招生计划都在100人左右,但实际招收(含专业调整)规模会大有突破。可以说,对承担本科大众化教育重要任务的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始终是其创收的“重点专业”。从培养状况看,抛开普通高校教学投入不足、办学软硬件条件落后、市场知名度低等客观情况,高校财管专业普遍面临三大主观困扰:(1)财务管理同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分问题;(2)财管专业课程结构同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相互冲突;(3)人才培养志向高远同培养人才力量薄弱的矛盾。首先,很多高校开设财管专业都是借助会计学专业的办学力量特别是教师资源,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主导方向不清;其次,高校试图将财务管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并具备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内部独立地从事会计、投资分析、证券市场、金融理财等岗位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更加注重投融资、财务评价、资产管理与评估、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的专业培养,但社会需求的不是刚刚毕业的财务经理人,而是直接胜任会计岗位的人才;最后,高校旨在培养未来的国内“理财家”甚至走向世界的国际“财务大师”,但普通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办学能力决定其很难拥有高端教育人才,只能望“洋”兴叹。

2.财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截至2013年,我国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其中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占全部毕业生的14.56%,仅财务管理一个专业每年就对社会输出7.14万本科应届毕业生,但中国的高级财务管理市场人才缺口仍在30万以上。由此反映出目前我们面临的状况是:传统会计人才“供大于求”,财务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那么,现阶段社会对财管专业各层次的需求状况如何,在接受调查的黑龙江省12家用人单位中提供的75个财会类职位中,对本科学历的要求有29个职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9%;大专学历21个,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8%;大专以下占33%。这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针对高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权威报告反映的趋势一致,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3%的用人单位表示招聘经济、工商管理类人才主要面向本科层次,25.4%的用人单位表示面对硕士研究生层次,博士研究生层次和专科层次仅占3.7%和2.4%。其中部分对学历要求差异是受地区发展程度影响。另外,对拟招聘财管专业本科学历人才的企事业单位调查发现,工作经验也成为用人单位在甄选应聘者时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居多,不限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不足50%。在全部调查对象中,要求2年以内工作经验的占19%,要求达到3~5年工作经验的占全部岗位的23%,要求具备8~10年工作经验的为14%,合计占全部招聘岗位的56%。这意味着社会单位招聘本科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大部分岗位被社会经验要求堵死。资产评估与纳税筹划筹划方向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要把这一部分社会需要却专业人才上缺少的部分作为开发重点来建设。

3.财管专业人才就业状况。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与最初专业成立时设置的目标发展不一致,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对高校来说,招生计划是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甚至很多学校安排招生计划都考虑到了办学资源和能量的上限。而实际招收规模的膨胀,势必打乱教学资源和教师力量等在新老生之间分配的均衡性,出现办学资源短缺,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就业市场日趋拥挤,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滑坡。调查资料显示,社会每年可向财管专业提供约3万多个岗位,但由于毕业生经验与管理能力的缺乏,初次就业岗位集中在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目前高校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85%,但从事财管专业工作的凤毛麟角。

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及其症因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就目前全国设立财管专业的各普通高校而言,普遍存在着毕业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就业竞争力弱等现象。

1.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症因。(1)对社会需求估计不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近年来不断攀升,使得财会类专业成为近年来的十大热门专业,报考时受到更多考生的青睐,高校只考虑增加学校收入,不断扩大招生比例,忽略自身实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差。(2)教师资源、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资源的不足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把心中所想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也存在教师固守传统知识理论和教学方法,从教以来只注重理论研究,忽略了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课堂内容枯燥老旧、不贴合实际,既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又没有实践指导意义。(3)专业课教学内容安排本末倒置。财管专业是从会计学分离出来的新设学科,没有成熟的经验来借鉴,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模仿了会计专业的同时加入了体现财管专业的特色学科,如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投资学、风险管理等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把课堂上的重点集中在解决以上问题,而忽略了实际中对财管工作的要求是利用专业知识、财务信息来分析问题制定决策能力培养这一事实。(4)培养方式程式化,培养层次单一。高校财务管理大部分采取入校前进行专业划分,之后对所有学生四年一套培养方式、一个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还遵循以往的模式,“单方面的讲与听”,不能激发学生潜力;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广,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掌握一项社会需要的专长。制订培养计划时,没有考虑社会财会岗位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2.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症因。(1)毕业生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职位的要求。财会行业处于低端人才泛滥,高级人才短缺,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但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不能融会贯通又欠缺实践经验,并不能做到一进入企业就立即投入工作,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短期培训。(2)财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同相邻专业竞争压力大。比如会计学专业始终处于就业旺势,财管专业因与社会工作岗位在名词、培养方向上都“不对口”甚至脱节,使之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会计的“边缘地带”;二是与社会财会工作者的竞争压力。财会行业从业门槛低,对学历要求不高但都对工作阅历和经验要求却很普遍。企业招聘财会人员更看重工作经验,这恰恰给应届毕业生设置了就业障碍。(3)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择业过于挑剔。受到学校所在行政区域的影响,面临的就业机会少,学生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获得的信息有限且不及时,就业的情况不如意。另外,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于工作过于挑剔,要明确的是,工作初级阶段主要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

三、高校财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策略

1.优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上,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减少学生的课时压力,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适度减少通识必修课,增加专业必修课比重;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训课,减少课堂教学比重;专业选修课要紧密围绕社会实践需求,选设一定数量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课程如《财务风险管理》、《公司理财规划》和《纳税风险》等,切实保证所开课程同学生毕业年份的社会需求衔接;同时,将《会计心理学》、《纳税检查》、《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等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当中。

2.强化师资力量培养。教师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破除教师“照本宣科”、“照版宣科”的授课习惯;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恢复年轻教员“助教制”,要求其参加优秀教师观摩教学;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注会、注税等实战专家进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接触到当代最新的企业管理思维与财务分析方法。

3.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保障。财管专业的培养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学校要提供硬件保证,改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与审计模拟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的条件,定期投入资金更新软件系统,还应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有更多机会亲手进行操作。学校图书馆要补充财管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所需的工具书和期刊杂志,为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适应,对网络图书馆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学院的资料室也要对学生开放,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提高了资料室的利用价值。

4.实施分方向培养策略。大学本科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为实现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及考虑到学生个人发展意向提出了分方向培养策略,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实用人才,将财管专业依照社会岗位需求热点,划分成财务成本管理、纳税筹划、财务风险管理、金融理财和资产评估等方向,使培养方案更有针对性,符合社会对经济活动中某一环节“专才”的渴求。

5.丰富校内实验的内容,改变实验方法。学生校内实验的多以工业企业为例,实际工作中,学生从业涉及领域不固定,对实验材料的编制过程,也要加入如房地产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内容,防止学生就业后,面对工作不知从何入手的问题发生。以往的实验采用罗列某企业近几个月的业务发生事项,要求学生进行处理,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以票据的形式展现,在对学生训练时,应将习题式实验内容变为票据式,让学生根据票据自己分析业务,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

6.落实本科生培养和就业的“导师制”。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下,与现阶段实行的导员制相比,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的机会增多,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提出指导性建议。拉近教师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取得的成果在就业竞争中形成优势。在就业时,导师也可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7.学校保证就业信息的流通。就业信息的不畅通,使学生错失更好的就业机会。学校应拓展合作企业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择业平台。还可联合企业,形成一套用人育人的链条,定向培养人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外实践的范围。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主动到学校来引进人才。

总之,要解决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状,就要从专业建设抓起,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特别是财管专业,作为在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基础上成立的一门独立学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学科和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只做集大成者,“广积粮,不如深挖洞”,要形成自己专业的独特竞争力;在培养的环节,加大实践的比例,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致力向社会、企业培养实用型应用人才。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3

就业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纷纷成立了产学研研究中心。实践证明,“订单式”培养模式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展示了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和用人标准相协调,从而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使用人单位和学校达到了互惠双赢。何谓“订单式”培养?它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规格的“适销对路”,其核心目标是达到理想就业。财务信息化人才是当今社会每个企事业单位必备的工作人员,但不是每年都需要招聘,因此签订稳定的订单式培养计划不现实。为达到理想就业的目标,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应另辟蹊径。如一般单位的财务与业务部门大多需要既懂得业务又懂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人才,根据这一特点,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应与以经营财务软件为主的软件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合同,并建立以人才需求单位的名字命名的“虚拟论文格式”班,进行系统培训,建立普遍培养、重点选拔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可先到软件公司“顶岗”实习,几经磨炼,条件成熟后即使日后不被用友软件公司录用,也可很快转入到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其他需求方。该校与珠海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的合作经验证明,由于软件公司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全面培养,使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了不同单位的需求,也受到市场的广泛“追捧”。

一、“订单式培养”有的放矢

学校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让企业参与定人才、定评估标准。一方面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避免了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具体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其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实操训练场地。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很早就建立了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给予了大量的建议和指导。经过专项的、全面的财务信息化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计划。用友公司还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提供了“顶岗”学习和免费培训的机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性人才,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即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使学生熟悉各项会计电算化制度。软件公司的ERP管理系统开发和社会的广泛应用,相对于“学科式”的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学计划、统一评价标准、学模式而言,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效果。符合人才“订购”方按需所求。

二、“订单式培养”注重岗位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众所周知。用友软件公司的“销售部”和“售后服务部”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因人员流动快,故每年都需要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人才的补充,通过大二在校学生到用友公司的暑假实习反馈和带队教师对ERP人才能力的实地了解,该校重点加强了财务信息化“订单式”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校不断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特别在“用友班”的校内实践教育课上,注意在校学生的沟通能力、市场策划和开拓能力、销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在课后让学生们通过“企业管理学社”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纷繁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出色的ERP管理人才,根据ERP管理系统的要求,学校在专业辅修课内容上增加了物流管理基础课和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课程。“订单式培养”信息化人才更加注重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超级秘书网

三、“订单式培养”注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财务信息化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必须走开放式办学之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克服社会力量办学,“学科式”人才培养的体制单一,投资渠道单一的弊病。订单教育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互动。学校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珠海用友软件公司考察。然后,与该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用友班”教材的联合编论文格式写与背课的有关事宜的讨论。“用友班”用联编教材对照ERP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教学及实训的操作,每周用友软件公司会派专职培训教师为“用友班”的学生讲课一次,既讲专业、讲技能,又讲企业文化,讲员工素质要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的是开放式办学之路,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 F275

一、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管理会计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做出指导和建议。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更为多样复杂的贸易环境,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与巨大的需求相对的,却是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匮乏。截至2015年底,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2 000万人左右,但管理会计人才比例极低,人社部指出,我国管理会计的人才缺口将达560万。财政部指出,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榇耍国家不断推动管理会计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促进各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2016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纲要表明,管理会计的建设工作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提上日程。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但中国鲜有高校开设了管理会计方向的本科专业。从现有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来看,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占比也较少。高校没有形成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尚未成形,是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储备不足的重要原因。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需要,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管理会计培养机制是高校现阶段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俊勇认为,在20年后,我国现有的2 000万会计从业者中的80%将会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对于大多数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管理会计将会是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管理会计培养机制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本科阶段利用好高校资源,锻炼职业能力;同时也是管理会计从理论研究走向实务使用的重要途径,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促进管理会计制度在中国的长足发展。

二、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

(一)管理会计发展及能力要求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以及商业模式的复杂化,中国企业步入了由追求外部扩展向优化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会计功能早已超越传统的核算领域,转向分析和管理会计,为企业组织管理和价值创造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据IMA①与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的调研显示,领导力、预测能力、战略思维、成本管理和财务报告是企业财会工作最需要的五项能力,而这恰恰是在职财务人员最欠缺的(华尔街日报,2015)。

为提升财务人才的能力素质,2014年,CIMA②和AICPA③联合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全面构建了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中文版)正式,2016年)。2016年11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进一步《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从规划及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5个模块诠释管理会计的具体能力素质要求(刘海玲, 2016)。

就当前大学会计教育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与实务需求的匹配。因此,我们将借助BAG法分析管理会计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探索高校对会计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基于BAG法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

BAG法是一种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模式。

他依赖于职业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倡导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多个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职业群及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教学内容。

鉴于此,基于BAG模式探讨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理解为: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提炼管理会计人才的相关能力要求,继而转化为高校教学内容,以工作实践标准来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素质。

1.职业群及岗位确定

针对财会人员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分析,可以得到公司财务流程操作如下:财务人员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后,结合内外部环境对市场和产品做出预测,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统筹协同能力以实现人、事、物有机配合和高效运转,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以上工作可划分为出纳与会计、财务总管、财务总监以及首席财务官这四个职等模块,每个职等都有相匹配的能力要求,各司其职。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企业招聘要求和工作职责,尽管不同岗位对业务工作有不同的要求,但都离不开预算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以及财务管理体系这四个职能板块,在此进一步对这四大职能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表1)。

3.职业相关学习范围

基于对管理会计的工作分析,现将来自实践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课程,分析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课程构建。

我国目前设置管理会计专业的大多数高校选择的是与英国特许管理会计人才协会合作,设立CIMA方向班。为进一步探究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培养体系,我们以国内多所开设CIMA方向班高校的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结合IMA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和表1各职能典型工作任务,本文对相关能力的课程培养体系如下表2所示。

一方面,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型工作。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管理人员需有一定的领导力,具备基本的管理学知识,以便有效率、有目的地管理所在的部门或者整个公司。其次,随着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全面普及,管理会计人员需懂得相关的信息技术,配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如日常工作中ERP、Excel等财务与办公软件的应用。再者,为了能准确地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决策,管理人T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学、法律基础以及统计分析技能。因此,结合管理会计人员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高校设置了管理学、计算机基础和ERP实训课程,在此基础上嵌入统计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课程以加强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同时以经济法、金融学等知识深化学生对经济活动的了解。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联系紧密,其工作的开展,也必须具备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对业务的判断,探究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形成分析报告,为业务部门动态经营管理及战略决策提供建议。因此,高校配备了财务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和税收等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财务分析能力。

三、结论

自“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以来,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在增强,然而,管理会计岗位的缺口逐渐增大,在职培训显然满足不了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时代需求。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主要重任。高校应紧密结合管理会计人员所需的各种能力,配备相关联的一系列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EB/OL].

[2]财政部会计司.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人才规划,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之四.

[3]朱莲美,丁日佳.“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财会通讯综合.2010(5).

[4]赵鸣骥.服务改革发展,积极主动作为共同描绘会计事业宏伟蓝图,2016.

[5]贺颖奇.国际管理会计最新发展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政部国家会计学院骨干教师赴英管理会计培训团.财政研究,2014-12-05.

[6]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梁淑屏.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09).

[7]Ahadiat, N. In Search of Practice-Based Topics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J].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 2008 (4):42-54.

[8]Clinton, B Douglas; White, Larry R. The Role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ant: 2003-2012.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14.1 (Fall 2012)

[9]谭菲.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5.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5

专业能力。①专业技能能力。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如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②计算机技术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财务工作的条件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财务工作中已经逐步实现电算化,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包括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商务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财务软件的使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取舍、信息存储、财务分析和报表编制。

综合能力。①社交沟通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与外界发生密切的交往与合作,企业管理型会计人才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愈来愈多,必须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财务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②创新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职业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本科阶段的学习不可能满足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创新学习打下基础,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变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等方面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创新性、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中坚奠定了基础。

1.专业培养计划的完善。会计学专业培养计划是管理型创新人才教育的关键,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传统的“核算型”人才培养计划,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动态的“管理型”人才培养计划[4]。在设置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会计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的同时,注重管理学、会计报表分析、网络技术与应用、会计师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行为规则与责任、会计制度设计、企业风险管理等能力拓展与锻炼类的课程,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的会计专业学习计划需要科学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应当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积极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有机地融为一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理解与认识,从而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职业兴趣、专业爱好,现代教学手段也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校内实践环节上进行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纳税等多模块模拟、案例分析和情境设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环节,采取顶岗实践、参观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方式,以多方位的实践形式培养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成为具有创新性、多元性和独立性思维的人才。

3.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化。传统的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评价,基本离不开闭卷或笔试,笔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节省教师的考核时间,但是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试卷成绩,出现在校时“学得好”,工作以后不一定“做得好”的现象,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课程考核方式应当多样化,例如在考核内容方面,不能仅仅考核书本上死背硬记的理论知识,应该增加案例分析这类题目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有附加题(选做题),鼓励学生扩展知识层面,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5]。还可以采用口试方式,口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身素质可以表现出来,也可以考察动手能力,专业口试考核更可以考核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可以提升学生以表达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考试分数应当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实验成绩三者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都占一定比例。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6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导向,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广东白云学院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掀起了转型热潮,针对《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现存的问题,特将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四大模块,各模块下设具体实验项目,整个课程突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针对性、岗位性等特征,旨在加快我校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并不是一个大学名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所以其本质属性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与企业、课程群与岗位群紧密对接。

应用技术大学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德国、瑞士、荷兰、芬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具有适应性、实践性、针对性、岗位性等鲜明特征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国家、企业、学生的高度青睐,为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因拥有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能自如应对。

我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需要,转型成为国家教育战略,2010 年国家出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便拉开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序幕。教育部于2013年4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试办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并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紧接着2013 年6 月,在教育部推动下,国内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立,拉开了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大幕。广东白云学院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盟主,在转型的道路上如何才能让应用技术大学更快、更好、更准的适合我校,并创建散发我校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需要从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始。《财务管理实验》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为发挥应用技术大学特征,应合理设计其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一、《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教材通常是选择通用型,教材内的实验资料并不是以南方城市的企业为主,选择企业一般在西方国家或是遥远的北方城市。学生很难将这些资料业务与自己现在周围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适应区域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学校应从学生未来企业就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出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接近企业实际需要,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课程的实验内容应搜集学校附近区域企业的资料,明确岗位职责及任务,培养学生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能力,这样能让学生更快的适应未来岗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教学素材缺乏真实性

目前市场上关于《财务管理实验》的教材较少,并且从现在的实验教材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性,实验的内容主要以Excel 软件为中心的实验操作,基本上是将在理论课上的作业本上的计算问题转为实验课上的Excel 软件计算问题罢了,想要培养学生实际情境中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利于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搜集和加工企业财务信息,让学生站在理财者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投入实验课堂的激情,另一方面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侧重点与时代脱节

《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忽略管理会计、税务筹划、财务网络等实验的结合。学生在实验中通常以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为资料,进行从凭证到报表的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并对经济业务从成本的归集、分配、到汇总的一系列成本核算程序,学生在整个实验中被动的对历史数据进行一次又一次演算,这不利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革新,随着电商时代的兴起,《财务管理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借用网络系统将专业学科体系的综合知识灵活运用于企业实践中,并要求学生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精神,站在当下生活环境思考财务管理,所以教学内容有必要重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等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将财务管理网络化推向一定高度。

二、《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出适应区域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的人才,这就表明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紧跟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各实验项目应从学生未来企业就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出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接近企业实际的需要,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强调面向实际、企业、未来、应用的共同需要。使学生进企业上岗便能借助《财务管理实验》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解决岗位中的实际问题。

(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纲领,是对课程的各模块教学实验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通过对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都确定实验合理、全面的设计思路,结合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明确各项目实验的教学目标;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明确各项目实验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结合岗位财务管理实际明确各项目实验的教学要求和任务。学生在实验中将知识、技术、方法有机地结合,正确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未来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理财岗位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具有可应用的技术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习为主教学理念,这就对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丰富理论知识,还要有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决策管理能力。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一方面可以安排实验课程教师去企业财务部门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一些实际工作,或者参加某些专业财务软件的培训, 以提高财务管理教师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使其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聘请一些企业财务经理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课教师,外聘教师具有的专业管理技能和实验管理经验不仅能指导学生实践学习还是校内全职任课教师学习的机会,可以提高教学整体队伍的实践水平。

三、《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设计

《财务管理实验》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培养适应未来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理财规划师等岗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具有财务管理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求学生具有发现、分析、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的意识、精神、思维、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文字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为让培养出的学生满足企业岗位需要,尽快适合企业岗位工作,可将《财务管理实验》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四大模块。

(一)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教学中设计基本财务分析图、财务管理常用函数两个项目。此模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与操作基础能力。学生通过此类项目学习不但熟练掌握Excel 的操作还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灵活结合,为财务管理的单项实验奠定基础。在实验中采用学校周边地区的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资料进行具体操作,一方面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周边区域企业经营信息及相关财务信息、财务岗位、财务工作等。

(二)单项实验

单项实验教学中设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四个项目。这也是财务管理四大财务活动,其中筹资管理项目下设资金需求量的预测、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投资管理项目下设项目投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项目下设最佳现金现金持有量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决策;收益分配项目下设销售收入预测、利润预测与本量利分析、资金需求与股利政策决策。此模块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此类项目学习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了财务管理活动的决策实践操作,掌握了理财软件的应用,为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奠定了基础。在实验中,以小组为单位,6-8 位同学为一小组深入学校周边地区的企业搜集相关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等。并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后用到实验中,从四大财务活动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结合企业特征、专业岗位进行具体实验。

(三)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教学中设计企业财务预算、企业财务控制、企业财务分析、纳税筹划四个项目。企业财务预算主要是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核心,以销定产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预算;企业财务控制是结合企业事先的预算及计划,对资金运营是否支持达到企业预期目标做出产品成本、财务预算、财务成果等的控制及分析;企业财务分析项目下设企业基本财务状况分析、企业杜邦财务分析模型,其中基本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财务各要素变动情况及基本财务状况具体分析,企业杜邦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效益、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综合全面的做出分析后最终通过股本收益评价企业综合能力;纳税筹划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项业务站在税负成本的角度进行合理合法的筹划。此模块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验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6-8 个同学分不同岗位,分别明确不同的责任共同完成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同学站在具体的企业岗位实践,为今年后更快胜任企业岗位工作打基础;另一方面让同学在团队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往沟通能力。

(四)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教学中设计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设计、企业综合评价模式构建、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财务管理网络系统设计四个项目,创新实验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为特定企业设计出有效的系统或模型,此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学生结合当今的网络时代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搜集企业信息、国家或地区相关政策法规,并有效的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目前实验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性都与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目标要求存在差距。因此,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律性和特性的研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操作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实践;结合财务管理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岗位性的设计。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和完善,探索出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推动我校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3JK308)的阶段性成果;广东白云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研项目“财务管理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阙明坤,张韦韦.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高校“升级版”?[J].教育与职业,2014(3):22-27.

[2]曹健.关于财务管理实验项目开发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12):64-65.

[3]袁春生.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及质量控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9):46-49.

[4]邢文妍,续淑敏.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通迅,2009(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