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影响范例6篇

网络传播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网络直播;网红;企业营销;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26-02

一、网络直播传播现状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产物,是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网络直播存在的时间也不过10年而已。在近10年的网络直播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PC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直播,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直播。

PC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直播:在PC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直播平台当属欢聚时代旗下的YY语音等。此时的网络直播主要秀场为主,通过主播表演和唱歌于受众产生互动,不过在直播的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很多的局限性[1]。这一时期的网络直播受众主要是受教育层次较低的青少年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务工人员,以男性为主。以YY语音直播为例,最先在工厂的青少年之间流行,而且当时最火的网络直播也是女性秀场,比如唱歌、聊天等。因此这一时期网络直播内容形式也比较单一。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直播

2016年移动网络直播元年,一大批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直播平台诸如映客直播、花椒直播、斗鱼直播等,甚至淘宝也开设了自己的直播频道。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10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3.25 亿,占网民总体的 45.8% [3]。这一时期的网络直播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直播形式方面,从原来的秀场直播到如今多样化直播方式。诸如户外网络直播,新闻现场网络直播等,从原来的PC直播,到如今的手机直播、VR直播,以及各种专业摄像头(比如GoPro摄像头)、无人机直播等。在内容方面,从原来的唱歌、跳舞才艺展示。到如今吃饭、探险、教育、日常生活等,可以说直播已经深入的渗透很多人的生活中了。

2.网络直播繁荣与乱象

网络直播作为新时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催生了大量的相关利益群体。诸如网红的崛起就和直播离不开关系,例如游戏直播红人PDD以及美食直播大胃王密子君等。甚至凭借吐槽搞笑视频走红的Papi酱在后来的一场直播中,全网观看人数超过2000万,收入高达90万余元。之后网络直播更是成为了明星和受众互动新渠道,诸如在央视春晚后台期间,刘涛就在一直播平台上和网友互动,其网络直播互动性以及实时性的特征,让观众倍感亲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与此同时网络直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各种直播平台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例如斗鱼TV、映客直播、花椒直播、一直播等app。不过网络直播虽然带来了新行业的繁荣,却因为管理不规范引发了很多新问题,诸如“直播造人”等不文明的行为。这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2]。此外,由于门槛低,直播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而且低俗化的直播内容容易引发暧昧经济,直播中的暴力和辱骂行为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直播产业健康发展刻不容缓。而作为直播从业者,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低俗表演,不违法法律法规,引导受众积极向上。作为受众,我们更需要洁身自好,发现违规内容做到不观看、不传播,而且要及时举报。

同时,网络直播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在文化方面,网络直播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方式。直播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让观众对于娱乐节目多了一种选择。且主播呈现出多样化和媒体化,例如直播表演,直播教学,直播赛事等。最近由王思聪直播的综艺节目《小葱秀》就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而网络游戏直播红人PDD更是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很多游戏爱好者已经将观看PDD的直播成为日常消遣;其次,网络直播也创造出很多新的词汇,如今“谢谢、宝宝”“打赏”等。在经济方面,与直播相关的“网红产业”2016年接近580亿人民币。在线直播平台超过200家。其中直播购物的“边看边买”模式尤为出色。在一些直播平台上,通过打赏的方式让观众和主播互动,不仅促进了双方的交流,而且还实现了主播的收入,可谓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二、网络直播现状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网络直播具有着其它信息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在用户体验,交互性,可视性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在笔者看来,网络直播对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影响。

1.网络直播的实时性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网络视频直播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分享和陪伴的愿望,这种深入人性的特质也决定了网络直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诸如在直播平台上,主播每天和粉丝受众见面互动,这本身就是一种陪伴。而且因为是采用直播的方式,具有实时性,主播和粉丝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粉丝们产生亲切的感觉,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此外直播内容形式也丰富多样,有吃饭直播、游戏直播、美女直播等,满足了不同需求的观众。例如网络直播红人大胃王密子君的走红就离不开网络直播的优势。其实吃饭是很普遍的事情,不过密子君每天在吃饭的时候利用直播方式,和受众直接实时的互动具有亲切感。不过直播这种特性有利也有弊端。其中一点就是增加了内容审查的难度,导致一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在直播平台上被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点的例子就如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直播造人”。这一c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的,这是因为传统媒体先审核内容然后播出的特点决定的。不过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实时性虽然具有同步内容的优势,不过却也增加了内容审核的难度。这也是尽管已经出现了多次低俗直播案例,不过依旧层出不穷的原因。而对于解决这种弊端的方法,相关直播平台应该努力研发新技术,更加准确及时地识别内容画面,及时发现违规并迅速处理。

2.网络直播的互动性

在网络直播中,主播和粉丝之间能够实时互动。以映客直播为例,在主播直播的过程中,作为粉丝不仅可以和主播实时沟通,而且还能够用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诸如映客直播上就设置了充值功能,如果粉丝认可主播,就可以通过打赏的方式增加互动,这个时候主播和这位粉丝会建立一些情感上的认同。随着打赏的不断增加,双方之间的互动也是更加频繁。这种互动性是其他媒介所没有的特性,也是网络直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甚至有钱人会在某一个主播上花费大量的打赏费用。其实这就是一种受众的满足,对于受众来说这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需求[1]。

人人直播时代,迎来了网络直播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不过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例如在2016年6月,快手直播上ID为:吃货&凤姐的一位大妈吃灯泡、吃金鱼的视频引起很大的争议。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求关注、博眼球而已。在近期更有人利用直播方式做虚假公益。在2016年10月份,一群号称做公益的直播人到大凉山贫困地区现场发钱做公益,欺骗观众打赏,却在直播关闭后收回给贫困群众的钱财。这些事情显然已经触犯了法律法规。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该净化网络直播环境,作为政府需要加强对网络直播环境的监督和引导;作为企业和从业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自律性;作为普通观众,努力提高自己的公民素养,拒绝低俗,自觉维护网络良好文化。

三、网络直播的前景分析

尽管网络直播很火爆,却一直有着低俗的标签和印象。而且诸如“直播造人”“直播吸毒”等事件更是屡禁不止,因此也为网络直播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信网络直播行业会迎来自己的发展春天。而且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成本低廉、互动性高、部署便捷等优势。

其实网络直播所体现的价值已经日渐凸显。例如在2017年1月9号,王祖蓝和神舟买买车合作在淘宝上直播,期间作为合作伙伴的神舟一共卖出了2717辆科鲁兹汽车,订单额高达2.28亿人民币,平均每分钟卖出11台。而且这次直播也创下了网络卖车交易额历史记录。可见,网络直播对于企业营销推广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如今已经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品牌已经悄然利用直播来为自己的企业推广了。小到一些淘宝店铺的网络红人,利用直播让自己的销售额翻倍。例如淘宝红人张大奕,利用网络直播在顾客中建立良好的形象,然后借助塑造的良好形象顺便在淘宝推出自己的电商品牌,从网红转型成功商人。

直播也成为文化产品营销的新战场。2016年5月4日,王宝强在斗鱼网络直播平台上宣传电影《大闹天竺》在线观看人数突破500万,破斗鱼个人直播记录观看人数,所产生了互动效应引发大量媒体报道,是一次很成功的电影营销。

网络直播能够快速聚粉、沉淀和互动,然后进行二次营销。直播的另一大优点是它可以和售卖同时进行。增强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相比传统的营销手段转化率太低的问题,网络直播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性,因此网络直播也被很多企业堪称新的掘金之地。

四、总 结

今天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低俗事件,不过相信随着市场的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网络直播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其实,在2016年4月份,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引导下,相关企业出台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随后这方面的法律条款不断完善。在同年12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规定新闻直播需先审后播,加强了网络直播的管理和规范,促进了行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8).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网络舆论 网络传播 超女王贝

一、事件回放

王贝,湖北省仙桃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曾入围2005年超女成都赛区20强。2010年11月15日上午,王贝母女走进了武汉某整形医院,接受面部磨骨手术,结果简单的手术却出现了意外事故,经转院抢救无效死亡。超女王贝整形意外身亡事件,是继罗玉凤事件和“我爸是李刚”事件后,又一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

对于超女王贝的死因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网络媒体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公共舆论的主导阵地,数以百计的具有共同认同感的公众参与到了网络传播,成为网络媒体信息来源的参与者和接受者。网络舆论对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真相的揭露和解决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二、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一)网络舆论定义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网络这个拟态环境中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网络舆论有着形形的定义: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①

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②

网络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③

笔者认为:网络舆论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拟态环境下的中介,大量的网络公众基于对某一焦点或共同感兴趣的有影响力的话题,自发形成的网络群体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意见,以达到满足广大公众的心理需求和网络传播的目的。

(二)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上述网络传播的定义都揭示了网络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网络舆论形成的起点――焦点、热点、敏感性话题引起关注;然后,网络舆论形成的中间环节――焦点、热点、敏感性话题网上讨论扩散。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新闻组回帖、BBS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个人网站、微博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网络传播形式,各抒己见,进行评论和抨击。最后,网络舆论的最终达成――意见的整合。通过意见的交流与磋商、认同与融合,大多数网络群体达成了共同的认识,并对事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事件最早曝光于网络媒体,围绕其展开的舆论开始登上网络舞台。超女王贝因整容而不幸身亡的消息并非是在王贝身亡后迅速及时公开的报道给广大受众的,而是在一周后2010年11月23日晚,网上流传一则消息“24岁成都超女王贝武汉整形致死”,@DukeKO在网上写道:11月15日上午,王贝母女走进了武汉某整形医院,手术出现了意外事故,王贝经转院抢救无效死亡。拥有网络话语权的网民@DukeKO在网络上传播的一席话,吸引了网络公众的注意,为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拉开了序幕,使这一话题登上了网络舆论的舞台。随后,华西都市报记者先后采访了王贝的圈中好友,同为2005年成都超女20强的文瑶证实了王贝去世的消息。然而,当华西都市报记者拨通了武汉那家整容医院外线电话时,接线员声称:“关于我们医院的消息,我当然知道,这是谣传”。次日,在该整形医院的官网上并没有对此事做任何文字解释。在相关网站上看到,该整形医院曾成功打造了“武汉第一人造美女曹丹丹”、“中国第一整形女主播曾情”。基于该医院对王贝整容致死消息的封闭,以及对此事件该医院不负责任的态度,引起了大量网民强烈的不满,网络成了他们表达自己情感和发泄不满的一个舆论工具。网易论坛把此事件放在了热点话题里,且浏览量达到上万次、评论无数。围绕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而展开的讨论刹那间迅速占领了各个网站、网络社区、新浪微博、百度贴吧、个人网站的大块版面。至此,关于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的网络舆论态势初见端倪。

显而易见,一种新的网络舆论形成,必然会自发引起具有相同心理感受的网络群体对某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热议。同时也有可能会引起对某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观点相异的两个或多个网络群体互相进行博弈。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隐性传播后,各大具有代表性网络群体自发的、隐匿的对事件进行评议。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正处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加热状态。

2、事件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被热议,网络舆论迅速升温。超女王贝因整容而不幸身亡的消息得到初步证实后,并没有风平浪静,而是愈演愈烈。随着事件的进展,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群体继续探究此事件,同时提出了很多疑惑和焦虑,网络公众产生强烈的不满。具有网络公信力的所谓“意见领袖”对王贝死亡的内幕以及折射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舆论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百度贴吧共有相关此事件的主题达1520个,帖子数13158个。关于超女王贝事件相关的微博共计上万条。顷刻间,网络舆论居高不下,声势浩大。

网上讨论的扩散速度、扩散面以及讨论的复杂程度都是传统舆论所无法企及的,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信息的传播者。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导致网络舆论具有双向互动特点,而且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网络舆论意见多元,形成迅速。超女王贝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论,网民的意见在不断碰撞、摩擦、互动中走向一致,网络只充当了“公共媒介”的角色,博客、百度贴吧等虚拟网络社区只充当了网民传达多元意见的一个平台,网络舆论逐渐开始走向白热化。

3、事件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谢幕,退出网络舆论舞台,网络舆论逐渐降温。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所要遵循的逻辑规律:事件产生事件发展事件萎缩。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是社会事件的一个典型案例,网络舆论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还原事件的真相、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的产生,形成意见的整合,给网民一个最终交代。于是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开始降温,逐渐退出网络舆论舞台。

网络舆论除了具有超越了地域性、阶层性、文化性等特性外,还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隐匿性、互动性和影响力,使网络公众能够自由的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的网络舆论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的舆论范围,涉猎了道德底线、诚信底线、遵纪守法底线、人性底线等各个方面。通过以“整容门”为首的“各种门”事件,网络舆论充当了社会舆论的公器,使大多数网民充分了解了公共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同时通过这个舆论平台,网络群体发表自由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解决,达到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

三、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的正面影响

网络上曾风靡盛行的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已经渐渐平息,但网络舆论给网络传播带来的双面影响让人深思。网络舆论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充当着“双刃剑”角色的网络舆论既有推进社会进步的一面,又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的麻痹影响。

1、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受众的影响。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网络公众,网络公众就是传播过程中对某一焦点话题热议的传者和受众。当网络舆论形成后,网络传播的个体受众迫于对网络群体的某种压力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在知觉、态度、判断与行为上表现出与网络舆论中大多数群体的一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曝光后,受众的舆论导向一改以往的风采,由为了爱慕虚荣、取悦于他人而转化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网络传播受众的价值观念的深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形成网络舆论后,网络舆论的匿名和开放使具有共同心理感受的网络传播受众聚合到一起,形成集群化,对此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产生巨大的网络舆论社会效应,使该事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加速了事件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内容的影响。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场为网络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合理有效的网络舆论反馈互动得以进行。网络舆论的理性化,体现出更多的个人客观情绪,使网络传播内容更具客观化倾向,增加了网络传播内容的可信度。网络舆论的焦点争议意见多元化,导致了网络传播内容的多版本化。网络舆论的论持久战,澄清了网络传播内容重量不重质的观点,达到网络传播内容在质量互变理论上良性互动。

3、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效果的影响。网络传播效果是指在网络传播活动中,所引起的受众在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在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充当了“减压阀”的角色,缓解了社会压力,调和了社会矛盾;网络舆论充当“正义之神”,赞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网络舆论充当“社会公器”打开了传统媒体话语权垄断的大门,拓宽了网络公众表达民意之路。众所周知,互联网为网络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论、表达对某件不公平事件的情感和发泄不满的平台,网络的隐匿性、传播迅速、影响深远,可以使网民随心所欲发表言论。当前,当社会矛盾此起彼伏,贫富差距加大、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解决时,网民会通过网络媒体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无论是在网易论坛还是在百度贴吧都引起了数万条网络评论,这些评论表面上是对事件结果的议论,但实质上是对此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社会不公的议论。网络舆论在表达民意,揭露事件的内幕和批判现实的过程中,会释放网民对现实的不满和压力,疏导社会情绪,能使网络公众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达到网络传播的社会效果。

(二)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负面效应

1、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安全的影响。网络公众的多元化,网络传播内容的多版本化和网络传播形式的分散化,使得网络舆论在对网络传播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导致了负面的社会效应。网络舆论能够及时的疏导网络传播环节中社会民众的情绪,但在突发事件中也可能出现舆论引导错误,导致一部分行为过激的网民利用娴熟的互联网技术制作和传播病毒、传播垃圾邮件、宣扬暴力和“黑客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危害网络传播自身的安全,造成社会动荡和恐慌,背离社会的和谐发展。

2、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公信力的影响。1999年,黄晓芳在《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界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④黄晓芳的论文为我国“媒介公信力”的概念界定提供了初步的讨论平台,2004年前涉及到公信力的文章,多以黄晓芳最早提出的概念为基础进行修正和补充,目前,“媒介公信力”的定义为“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受众和社会中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⑤

当网民受到网络群体的某种压力时,就会导致网络受众的从众心理,不管舆论传播内容真实性和权威性如何,就紧跟其后大帮哄,促使网络舆论迅速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达到几何倍增效应。在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中,网络舆论内容失实和网民的跟风炒作就导致了王贝的死因出现了多种版本。网络舆论的负作用会使网民思想混乱,社会矛盾激化,网络传播公信力降低。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女王贝“整容门”事件已经落下帷幕。但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对网络社会传播的影响力不容我们忽视。对其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发挥其价值,但对于其负面的效应,则要采取相应的举措,将危害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①李兢兢,《网络舆论自由表达的限制》,《新闻前哨》,2004(7)

②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湖南社会科学》,2003(5)

③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探索》,2003(5)

④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1999年11月

⑤王晶、张国良:《中国传媒报告》,电视广播出版社 北京,2005:87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3

考虑一个具有N个节点和E条边的网络,节点代表个体,两个体之间有联系则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就有连边,用两个相连节点的共同邻居数表征两个体间的亲密程度。每一时步,网络中的个体处于以下4种状态之一:1)未知态(unknown),个体尚未接收过信息;2)已知态(known),个体接收信息后,因怀疑该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愿意转发;3)认可态(approved)。个体相信该信息,下一时步转发给他的邻居;4)疲惫态(exhausted),个体转发后,对传播该信息失去兴趣,不再转发[11-12]。开始时,随机从网络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传播种子,而其他的节点属于未知态。这个种子会将信息传给它的邻居而在同一时步自己变为疲惫态。而一个节点(未知态或已知态)接收到信息,它就会依据自己接收此信息的次数以及自己与传来此信息的邻居的亲密程度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决定接受与否。这种规则就意味着信息传播的两个特点-记忆性和社会强化,同时边权对信息的传播有影响。

2仿真及分析

用R表示接受信息的节点数目,那么在最后阶段R越大就代表信息的传播范围越广。图1描述了在不同的参数和不同的强化因子b下,网络结构对传播范围R的影响。

3结论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4

一、网络政治信息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政治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输和传播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和个人政治生活的各种内容,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广泛影响的媒介。”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但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并非具有经济性、娱乐性,在更大程度上它具有战略性和政治性,这个特性也决定了网络政治信息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网络政治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网络政治信息中有国家意志的表达,即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等规范人们的行为,传播着国家意志的导向;有个人政治意见的诉求,即表达个人对国家政治行为的意见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在这其中就包含着积极和消极、正确和错误的思想;还有别有用心的政治阴谋,即一些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借助网络散布歪曲和丑化共产党形象的言论,肢解党的伟大领导及模范人物的形象来误导社会人民大众,从而达到涣散人心、离散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主体的层次差异性。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主体中有官方性质的和非官方性质的,官方性质的指各级政府职能部分中的宣传部以及政府领导下处于半独立地位的官方媒体,比如新华网、人民网等;非官方性质的指各种团体、利益集团、组织及个人,如一些社区论坛、各种贴吧等。传播主体不同,其在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使命就不同,其传播的信息就有差别。一般官方性质的网站传播的信息政治性较强,力求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其信息有较强的政策性、政治性及导向性。非官方组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喜好政治信息,表达政治主张,其内容不受党派党性的限制。因此,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主体具有层次差异性。

二、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使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得异常复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政治制度建设还不太完善。而西方势力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借助网络大肆宣传本国的民族、宗教、人权,对我国实现西化的政治图谋;同时民族分裂分子借助网络的虚拟性,散布反对谣言,大搞民族分裂活动,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得异常的复杂。

2、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使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迷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主体的差异性,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个体或政治组织借助网络大肆宣扬中国现阶段暂时凸显的问题,散布与主流政治意识相反的政治言论。这使得还缺乏理性社会认知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从而使他们丧失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产生政治信仰的迷茫。

3、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使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弱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和获得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随着Web2.0时代信息传播手段从互联网、论坛、贴吧拓展至微博、微信等手机终端交流平台,大学生借助这便捷的信息交流工具,瞬间传达着自己的政治倾向和观念。尤其现在微博、微信平台常就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发起讨论,一些网民对信息断章取义而言辞过于轻浮,信息评论的无数次转载使其影响在无形中扩散。这一过程无论是作为信息的转播者还是受影响者的大学生都在无形中淡化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对自己的言行少了些道德制约,少了些责任承担。

三、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

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使网络政治信息传播有利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1、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价值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分化已成为事实,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很难完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我们要抢占网络阵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首先,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灌输的形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其次,官方网站的政治信息应该内容丰富一些,形式多样一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站。再次,学校的校园网络应该增强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关于热点政治话题的讨论,相关教育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

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队伍建设,统筹协调教师队伍的合力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主要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老师。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辅导员的工作繁杂,通常一个老师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忽视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而班主任和思政理论课老师由于科研压力和教学任务及自身素质,导致部分教师教学内容机械化、教学形式敷衍化、教学效果间歇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政治信息更替快捷,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对网络政治热点信息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对信息理解的片面性和肢解性。因此,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应减少辅导员日常工作量,使辅导员有精力真正地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和思想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提高其他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度,使能及时地对网络政治热点信息进行引导,保证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持续性。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5

一、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事件以其新闻事实的时效性及文章引导的事件舆情而受到各界的关注。只有对新闻事实报道得越快,其时效性越强,新闻的内容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新闻价值就越高。如果新闻报道时间晚于事件的发生时间过长,新闻内容新鲜度降低,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也会随之下降,新闻的相对价值就会越低。目前从中国现行的新闻传播方式来看,由于受到地域跨度、区域界线、新闻传媒底线等因素的影响,让传统新闻工作的影响力大幅降低。例如,同一则新闻在事件发生后在事发地进行即时报道,其在当地的影响范围势必会广,但如果把同一则新闻事件放到全国范围上来看,其影响力势必会随着地域、时空的不同造成受关注程度的不同,这种差异说明了时空的变化对新闻事件的传播造成的巨大影响。

2.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传统的新闻传播实现了对时空限制的重大突破。互联网因其灵活性及波及范围之广,为新闻的传播提供绝佳的便利。新闻事件未正式报道前后,对新闻的修改非常便利。新闻网站可以轻松实现周更、日更、时更,突破了时间对于新闻传播速度的重要阻碍,让新闻事件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有效提高了新闻的价值。另外,互联网技术是连接全世界范围的网络传播,实现了新闻事件的全球覆盖性,个人的新闻需求能够与世界各个媒体挂钩,从而实现了个人与外界社会信息的及时快速交流,真正做到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效弥补了传统新闻工作所受到的区域及时空限制,让新闻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新闻事件带来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大。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优点

1.互联网传播的多元化

曾几何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占据人们生活中获知信息渠道的主流途径,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可以实现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形式结合,人们在阅读新闻事件的同时,可以同时享受视觉、听觉相结合带来的新奇感。新闻事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时,即使内容只是单一的新闻事件文字叙述,也能够用不同文字形式来加以表现,例如滚动的文字、变体的文字等,能够有效吸引人们的关注度,网络传播也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多元化的新闻传播为社会各界人群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其信息覆盖之广、影响范围之大也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影响。

2.网络传播内容的信息量广泛

中国有句古话叫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当今社会,人们只需在互联网覆盖的地方浏览新闻,便可知晓全世界的动态。借助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以其具有的丰富性、隐私性、包容性的海量信息击败了传统媒体。读者可以在各大网站各大平台上自由搜索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不再被动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方式。

然而,当前消费过快的时代也令很多网络信息变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比如,各大網站新闻头条上经常出现女星不雅照曝光、女子深夜醉酒视频以及人肉等不雅新闻,目的是夺人眼球,赚取点击量。但是这种新闻多是造谣生事、不负责任、侵犯别人隐私权的,这样不但给新闻当事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而且会扭曲社会风气,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并且严重阻碍新闻传播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现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其实对新闻编辑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者能够在面对海量扑朔迷离的信息时,能够准确地分辨真伪,绝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昧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新闻编辑者在选择新闻信息时应始终把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热情,坚持去伪存真,坚持正确是非观,对社会负责,为广大群众送去最真实可靠的新闻。

3.群众与媒体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中,实际上群众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只能看到传媒选择让你看到的新闻消息;而现代,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的助手,甚至于成为新闻的主角。可以说,网络打破了大众与媒体交流方式的桎梏,新闻不再属于少数人垄断的事物,而是变成大多数人动动鼠标就能触摸得到的东西。此外,传统媒体数量有限,报道的新闻资讯自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网络传播可以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新闻信息,而不用被动接受传统传播者的灌输。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发展,给大众与媒体交流方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大路,传播者与受众处于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受众不但可以自由、方便地浏览新闻信息,还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反馈,二者达到共赢。这种交流方式的改变,不但形成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闻传播模式,而且改变了广大群众的思维模式。此外,借助于网络,还可以对更多领域进行拓展与深入,许多传媒无法做到的事都可以借助网络得到实现。

网络传播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网络文化

自媒体是个外来语,也是一个意译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自媒体(WeMedia)研究报告。认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一般认为自媒体是由用户产生内容,具有平民化、私人化、普及化、自主化的特点,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总称。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各种APP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我们将慢慢远离传统媒体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即互联网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结合物,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特征。在自媒体时代,现代大学生是自媒体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校园是自媒体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既是自媒体产生地,又是自媒体受众区。由此可见,自媒体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网络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1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丰富多样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已成为互联、电视、电信三网融合、互相渗透的传播环境高地之一。自媒体的融入使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大学生通过QQ空间、朋友圈、微博、自创平台传播自己喜爱的文化,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目前,许多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创办自媒体,观察视角更贴近大学生、内容更符合大学生需求,是大学生自创媒体与其他自媒体不一样的地方。高校也利用自媒体创建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进行自我宣传,高校教师更是通过公众号、微博发表观点、传播思想。大学生更是通过自媒体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可以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大学生通过“南师国学堂”鉴赏国学,通过“21天极速健身”“练瑜伽”学习健身,通过“思想聚焦”“罗辑思维”充实思想,通过“微在涨知识”提高生活技能。自媒体已成为高校网络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之一,丰富了高校师生群体的生活,也给了高校师生群体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高校网络文化丰富多样。自媒体已经深层次地融入校园网络文化中,已经是校园网络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媒体话题更是被高校师生群体津津乐道。

2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互动频繁

认为,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多。其中,自媒体的出现就增强了高校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校内和校外的互动、网上和网下的互动。微助教是应用于课堂中的微信公众号,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系统,为老师提供在线出题、看题和查看答题数据、课堂签到等服务,为学生提供课堂答题和签到等服务。这种类型的公众号增强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校、家长、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群体都基于高校网络平台进行广泛的互动和交流。近期“双鸭山大学”成为家长、学生、校友、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自媒体平台被广泛关注。“双鸭山大学”就是中山大学,英文名字是Sun…Yat-sen…University。“双鸭山大学”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本书,该书作者五年前在广州坐地铁路过“中大”站的时候,他听到报站的声音好似“双鸭山大学”,后来他把这个名字写进了书里,最近走红。中大团委公众号发文称,中山大学的升级版别名“双鸭山大学”除了亲切可爱,更给中大学子带来一种身份的认同感。中大自媒体对该称呼的回应让更多中大校友知道这个别称,纷纷表示非常喜欢“双鸭山大学”这个名字,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掀起热潮。

3自媒体的传播使高校网络文化安全受到挑战

自媒体带来了众多好处,但也挑战着高校网络文化的安全。一直被人们诟病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舆论导向”“账号冒充”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搞不清事件原委的情况下对失实信息推波助澜,快速分享,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捕鸟事件”就是迎合人们的喜好、博取眼球的失实报道,在自媒体平台上被疯狂转载,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污染了高校网络环境。自媒体蓬勃发展,但是相对应的自媒体监管机制并没有建立,纠错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高校网络文化有时出现无序状态。自媒体信息一旦,其影响是者本人无法控制的。一些人冒充、盗取高校师生自媒体平台账号虚假信息,获得不法利益,影响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安全。“信息时代对信息和时空的集聚与压缩,加剧了挑战的风险和难度。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交往层面,实际上是渗透到社会细胞的最深处。”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智钢.自媒体[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徐仲伟,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钟家全.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敬菊华,等.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