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时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交通时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交通时代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1

大数据时代智能交通发展的需求与机遇

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数据分析需求

一方面,交通数据采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急剧增加,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正在形成以微波、线圈、GPS、车牌等交通流检测数据,交通监控视频数据,以及系统数据和服务数据等为主体的海量交通数据。

另一方面,对动静态海量交通数据的挖掘分析成为智能化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的核心内容,交通数据的深层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根据调查,韩国3G手机上的服务中,有50%以上的服务与交通有关,包括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地铁和公交信息、火车和飞机班次动态信息、换乘信息、与汽车服务有关的信息等。以智能终端为服务窗口的、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大数据分析为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一是大数据技术的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计算能力,将实现交通管理系统跨区域、跨部门的集成和组合,将会更加有效地配置交通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交通大数据分析将为交通管理、决策、规划和运营、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带来更加有效的支持。三是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分析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提供新的理念、模式和手段。

大数据时代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2

【关键词】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无线通信技术

引言

城市交通是否畅通是考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解决好公路交通智能化问题是保障交通安全、有序、快捷运行的重要环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脉络,脉络通,则发展畅。然而交通拥堵作为城市脉络的一个瘀结,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症结之一。智能交通系统(ITS)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一、现代交通的智能化概述

(1)智能交通系统, 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ITS), 指通过高科技开发,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在智能化的情况下,整个交通系统都显得“聪明”起来,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大系统的智能,驾驶员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则对车辆的行踪一清二楚。ITS 体现了 “人―车―路―环境”的密切结合,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系统的工作效率、环境质量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2)“城市智能交通”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治堵方案,完全的照搬到国内并非是良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2000 年后,我国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 技术研究水平,正式开启了现代交通的智能化之路。根据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13 年总体市场规模达 459.5 亿元。

二、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1)城市化与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会随之不断扩大,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的特大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居民的交通出行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当根据时代的变换做出相应改变,以便与满足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需要。

(2)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和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道路管理系统这一智能交通系统。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实质上指的就是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不断向新型智能化的模式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模式。

三、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

(1)设置发展目标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下,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保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这就需要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 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2)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地先进的智能交通诱导技术以及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优点,以GIS电子地图为基础导航平台,结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优化方法、交通工程理论等先进理论和技术,实现前端多源交通流数据采集、信息融合,在中心管控平台、路网情报板、全文字情报板、电台广播、网站、车载导航设备等媒介进行诱导信息,为出行者提供了交通状况及行车线路选择的信息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集中综合管理的平台。

四、城市交通智能化中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1)优化资源的集中管理调度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业众多,产品鱼龙混杂。虽然很多产品价格便宜,但普遍存在性能不稳定、后期运维费用居高不下等缺陷。而且很多前端产品与后端平台难以兼容,专业化生产程度低,这些都让智能交通的集成管理调度成为了难题,也影响了智能交通进一步的发展。

(2)基于这些考虑,通过技术研究

发动智能交通向“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端到端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前端产品,如免维护卡口、微光电警、四合一电警、道路监控云台摄像机等,还有着丰富的后端产品,很好的解决了智能交通中难以集中管理调度的难题。不过,对于有些城市的前端产品和后端平台并不属于同一厂家的情况,其兼容性的要求就更为凸显了。而凭借着新一代平台的高兼容性,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与第三方商产品实现很好的融合。

(3)快速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可以快速实现基于拼音首字母的检索,输入即可检索相关资源和切换,实现交通资源的一键调度,提供丰富的交通资源调度快捷方式。如要了解一条道路上的所有的卡口、电警等监控资源,不需要经过繁琐的逐个选定操作,只需要选取该道路,即可查看该条路上的所有视频资源,非常方便快捷。

(4)、最为全面的交通管理

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分析道路的拥堵状况,有效保障交通秩序,还可提供交通拥堵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海量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保存,作为交通组织措施的评估、反馈以及后期的交通信息研判分析,形成交通管理知识库,对于后期的交通管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本文之中,笔者通过对城市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简要的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岷竹. 大连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所谓智能交通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共同产物,其融入了大量高端科技,如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将这些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运用于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的交通体系优势明显,实现了全方位、精准、有效、即时的管理。不但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意识,尽量避免了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便捷了出行,间接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内在需求与动力

智慧城市概念首先由IBM公司提出,引入中国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目前,住建部已经推出两批试点城市,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

1、提高城镇化质量,治疗“城市病”

我国目前还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过去我国城镇化所走的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冲击的发展道路,与之而来的是结构性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快速城镇化客观上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对于我国而言,如何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来妥善解决交通、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2、 聚集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能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很多城市都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名片和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武汉等多个省市已相继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3、 均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保障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为导向,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以技术革新倒推政府职能转变。而智慧城市时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新思路。

二、智能交通在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中的作用

1、智能交通的发展目标与智慧城市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

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无疑是城市病里面最突出的表象之一。智能交通正是起源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迫切要求。我国数十年的智能交通发展历程,也正是交通治理与再拥堵的历程。而今,智能交通日益成为化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的突破口。

由于智能交通突出的现实压力和需求,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已经自发的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来。而以这两大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所在,从这个意义来说,智能交通早已成为智慧城市的先行系统,智能交通对新一代移动互联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智慧城市框架之外早已显现。

2、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作为智慧城市先行者出现

近几年来,智能交通的建设思路逐步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先前大规模投资所建的基础设施获取的大量数据,整合成对市民出行有用的一系列数据,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智能诱导等服务。智能交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慢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交通不仅对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更是已经以先行者的身份在整个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中出现。

三、智慧城市视角下智能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智慧城市这个更高的视角来看,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期投入使用和后期投入使用的城市,其系统功能差异不大,少有创新型的应用成果展现,一般后期建设的城市大都是照搬先期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和做法,很少有针对本城市特点的应用或有更有效的功能扩展,因而很难真正做到智能交通本地化。

(2)总体来看,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化应用程度较低,应用相对单一,系统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智能交通涉及面很广,单就信息采集而言,既有通过线圈的信息采集,也有通过视频等技术手段的信息采集,更有通过手机、浮动车、GPS等获取的信息。从各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情况看,一般都是按条线投入资金分开建设。

(3)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大量获取的文字、图片和图像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分析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欠缺。智能交通所采集到的数据与相应的数据应用研究都还集中在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面,而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乃至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挖掘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更少见应用成果。有了充足的基础数据,还需要有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只有这样,智能交通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化”。

(4)受现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限制,在深度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发挥出智能交通的全部功效。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交通管理,静态交通管理和动态交通管理等归属多个部门,各部门均按自己的需求和标准建设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和系统关联远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科学与和谐。

(5)交通信息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还缺乏多样化,尤其在如何应用位置信息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比较有限,在实现多样化的同时较少考虑实用、好用和方便。

(6)智能交通技术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还很不够,公共交通并没有达到舒适、便捷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被人们认知和谈论,并一直期待,却至今未能够得到解决。而公共交通领域正是均化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智能交通理应在这方面更有突破。

四、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关注重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概念的兴起,城市智能交通作为这些概念的落地者,未来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个方面将是后续市场的热点。以下从4个方面对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进行展望。

1、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持续火热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线城市在继续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外,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上线的轨道线路越来越多。相信随着轨道系统的发展,系统包括的综合监控、综合安防、乘客资讯、自动售票、通信及信号等系统产品,都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2、公共交通的发展迫在眉睫

智能公交概念的提出,让民众对公共交通又多了几份期待。公交智能化系统除了要解决公交数量、公交到站时间可查询等日常要求外,公交的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行业监管与服务都是隐藏在后面的深层次需求,如何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将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服务做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是值得企业去尝试的地方。

3、更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可期待的热点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系统会立即反馈,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较稚嫩,面对炙手可热的大数据,路走得并不顺畅:震惊全国的长春市两岁婴儿被盗事件,案件发生26小时之后,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警方也未能明确车辆行驶动向线索。无论是何种原因,未能及时查到车辆轨迹,显然说明了我们对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来的原始视频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利用。当然,大数据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除了关注居民的安全感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给居民提示出安全风险比较高的路段或区域,甚至可以根据路况分析帮助居民调整出行的时间段或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等。随着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再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在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4、针对行业市场,开发简单、实用的功能

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因素还是占据较多份量,客户很关心智能化的前端和中心平台会不会给使用、维护带来麻烦。确实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前端的使用,目前基本上只能交给厂家的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原因就是很多的功能在使用方面还是不易于理解和操作。有鉴于此如果针对行业市场能开发出更加简单、实用的功能,相信会受到客户的欢迎。

结束语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也带来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交通运输高安全、高效能、高品质服务的挑战,使得交通系统智能化、综合化、协同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斌.解析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M].北京出版社,2013.

[2]徐天琪.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M].北京出版社,2013.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4

关键词 道路交通 信息管理 开发研究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我们的经济水平日新月异,但随之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交通运输难已经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解决交通运输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呢?

一、当前我国现代交通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西方的发达国家高2倍~3倍。这样高的增长速度必然要求机动车辆的发展速度也与之同步发展,同样是他们的2倍~3倍。可是,我们也知道,我国的道路建设却远远跟不上机动车辆的飞速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设施不仅相当少且相当滞后,保证交通安全的管理设施也明显不足。

面对着这些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在硬件方面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以外,还应当在软件方面加快研发速度。只有从这方面着手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才可以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然而,要做到这两点,尤其是后者,都离不开对现代交通系统的信息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虽然有了这样的认识,但要具体实施起来也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毕竟现代道路交通信息远不像只规划几辆车、几条道路那么简单,它包括的是方方面面的诸多信息,比如:道路车流量信息、道路拥堵信息、车队长度、车道占有率信息、单车道平均车速等大量交通参数和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搜集与处理都相当的繁琐,这是一项繁杂且精确度要求相当高的工作。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是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开发出一整套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现代化交通系统的智能管理系统。

二、国内外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

相比我国来说,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开发的时间较早。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地面交通效率法”(ISTEA)的研究,从那时开始,美国的智能车路系统(IVHS)就进入了宏观运作。1994年,美国将IVHS更名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后来没多久,西方的其他一些国家也都能相继加入了开发研究的行列,并且发展规模和速度都相当惊人,很快取得了新的进展。

而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不仅起步较晚,并且早期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因此,研究水平也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我国主要进行的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试验研究。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引进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部分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路边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才开始将ITS作为战略性问题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通信息网络建设,公路桥梁管理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进行道路交通量以及气象数据采集。并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

(EDI)应用到交通系统的管理中。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现代交通系统的信息管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就目前来说,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三、现代交通系统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行业要想想得长足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要想更好地使用智能管理系统,就需要通过各项现代化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来讲,要想在使用智能化管理过程中能顺利实施,交通系统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对于交通系统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必须完整和实时;二是出行者、交通管理者、道路管理设施必须实时高效地完成信息交换;三是交通信息管理中心必须具备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信息管理及系统。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智能交通系统必须具备信息实时采集、及时处理,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快速应用的能力。

可是,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对于信息实时采集、及时处理,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快速应用却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如下:

1.交通系统信息采集所需的硬件设备数量不足,对于数据采集的覆盖率较低,采集来的信息也缺乏实时性。

2.对于采集过来的信息缺乏实时处理的优化定量研究,对信息的挖掘也缺乏深度研究。

3.道路交通实时信息不能及时到各交通参与者中间,对于实时管理难以进行。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对其进行合理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是:我们必须加大车载GPS的安装与使用力度,对各道路网中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然后汇总到交通数据库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只有如此才能解决数据采集的硬件不足、数据采集覆盖率低、滞后性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信息数据的采集上得到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有效地实时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快捷、有效挖掘出典型样本,并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创建模板的关键数据--统计周期。统计周期是处理交通信息得到优化处理的最重要的数据,它表示的是计算车流均速的周期。对于统计周期来讲,由于其长短值不同,对于挖掘采集过来的信息的准确度也不同,对于道路使用者服务的实时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设计的统计周期的值过短,在交通流量随机性很大的情况下,车流均速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我们设计的统计周期值过长,在实时性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针对第三个问题,如果GPS的安装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将收到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将实时信息传递到道路交通使用者的手中,从而指导他们完成对于道路交通系统数据的判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道路交通系统信息管理方面也会得到快速地发展,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也会越来越便捷。对于信息的处理也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具有实时性,对于道路网的利用效率也就越来越高,交通拥堵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地缓解。当然,只是解决了智能管理系统来解决路况问题还不够,还需要广大的道路使用者认真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道路使用意识,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来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1]美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现状――北京交管局赴美智能交通管理培训组技术总结报告,2008.

[2]马寿峰,贺国光.智能交通系统中短时交通预测系统的研究[J].预测,2009,23(2):28-30.

[3]林勇,李建新.实时交通信息估计与预测系统的发展概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6(3):34-40.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5

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从简单的电子号码、电子号牌,ETC等应用向以平台建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转变。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也最为敏感,北京的交通拥堵成本世界著名。北京为了全面提高对北京全市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计划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按照规划, 方面,北京市将研究实行电子智能车牌的可行性;另方面,北京市将建立一批智能交通运营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新一代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和停车泊位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这个重点建设思路是基于物联网的传感网RFlD的快速发展而设计的,我们知道RFID的发展目前已经从第一展到目前的第五代,也就是从单纯的感应,抗碰撞、可重写、外天线和识别功能到监控、网络通信、功率管理、本地化一定位、与用户交互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因而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来治理交通问题定是未来交通行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而在平台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趋势转变中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运营商的视频监控业务在此大有可为,如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中国移动的千里眼和中国联通的鹰眼等,在推广使用传统视频业务采集信息的同时,运营商还可以利用公交系统车辆实现对信息的采集。例如,此前,北京的 些公交车已经在车身上安装了摄像头,采集其他车辆的违章信息。在采集信息之外,智能公交建设是物联网运营商另一个大市场,智能公交将实现3G规模商用,公交已成为运营商拓展3G行业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是物联网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厂商合作发展智能汽车。例如,中国联通目前已与国内主要的汽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规模推出3G智能轿车。这些加载了3G模块和大量传感器的汽车均可作为智能交通的控制手段,汽车传感网络的规模使用将大大改善交通现状。

信息滞后为物联网应用带来巨大的空间

信息滞后带来的不便,就目前大多数交通拥堵来看不在于交通路况的路少或车多,而在于对路况的信息传递不畅所致,另一方面即便有的地方信息传递流畅但信息的处理不及时缺乏相应的智能化应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例如目前北京目前汽车保有量大约在500万左右,目前北京生活状况实际上汽车保有量达到千万辆才能配上首都的称号。根据调查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车多或是路少,最根本原因是管理系统对路况信息传递不畅。

为此运营商也早已参与了交通信息系统的运行。在北京移动北京无线城市建设中,城市交通领域隶属于其九大城市信息化应用范畴。此前,北京移动与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合作推出了“掌上交通指南”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短信、手机上网和拨打12580三种方式掌握路况信息。据了解,目前12580路况查询业务累计发展用户已近200万。但目前结合物联网应用的案例智能化程度还是很不够,做好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运营商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细化,关键是实现便捷、有效。一方面在新的系统,运营商应按细分区域对拥堵信息进行分级再将这些信息进行传送;另一方面,物联网运营商应将发送对象具体化,先收集某一区域的拥堵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区域内的出行者,增加快速通过的处理能力这给物联网应用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目前海外这类应用已比较成熟。例如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分布于城区出入口的1 8个路边控制站能够自动连贯地对车辆进行探测、识别和收费,并根据不同时刻收费不同。收费最高的是上午7点半到8点半和下午4点到5点半的高峰时段。该系统效果显著,使得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了25%。车联网的发展也是交通行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趋势。车联网是综合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以物联网发展为基础将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进而实现对全国范围内车辆的统管理,实现以汽车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人、车、路、网协调发展的车联网格局。近几年由于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RFID技术的传感网发展迅猛,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可以把任何物品与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解决了汽车如何联入公众网的问题:在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更新的年代,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科技赋予汽车更多功能,汽车还可以有娱乐,学习,工作,完成紧急救援等功能。车载DVD、车载电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O广州国际车展各大厂商争相新车型,其中很多汽车配置了智能系统。中国联通与吉利合作展示了3G“智能汽车”,只要打开3G车载互联网信息服务,车主就可知道行车路线是否在堵车,及时规避拥堵风险:如果汽车丢失,3G防盗追踪服务就可定位车子的方位;车子发生故障,还可利用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紧急救援,由此可以看出,交通行业的信息化随着物联网、传感网发展必然带来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必然带来交通行业的最终应用智能化,这为把传感网的技术应用到交通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机会。

目前交通行业物联网主要应用

电子智能车牌

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可全面提高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这其中包括了电子智能牌照的建设。目前重庆市正在开展与电子智能牌照相结合的绿色电子识别证,让重庆的车主告别一年一撕多种检测贴标。这种“电子绿标”不仅不再让汽车挡风玻璃处花花绿绿,每年至少少印制数百万张“绿标”,实现了低碳,其还有强大的信息功能。从去年1月份开始,本市车主在检测场检测尾气合格后,每辆汽车上都贴装可远距离识别的电子身份证――汽车电子标签(又称环保信息卡)。这项名为RFlD的技术让每辆车都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该“电子绿标”内包含着丰富的车辆环保信息。其中包括车主姓名、车辆牌号、检测时间、排放达标情况等,电子标签就是车辆的电子车牌,其还有防伪功能,每一个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并利用写保护进行信息加密保护,防止非法修改、克隆。这不仅解决了困扰车主们多年的小麻烦,还能完善本市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及时地准确收集和掌握各种车型、各个车辆的排放状况,最大程度地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这不仅能杜绝过去尾气检测中的“调包”现象,还能大大提高环保部门的路检速度。过去,路检时都要由交警拦车检查“绿标”,而有了“电子绿标”,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信息交换,通讯距离最远达十余米,可以在不影响汽车行驶的条件下,瞬间完成读取,准确性还非常高。另外,“电子环保绿

标”能在严寒、潮湿地带、热带地区和粉尘大的场所正常工作,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还能进行多次改写,所以,车主使用“电子环保绿标”的使用年限能达到6年。

车行无忧产品

为了让广大车主能够及时掌握车辆所处的位置和信息,增强车辆的安全性,例如广州本田携手中国移动推出了“车行无忧”新服务。

这种服务充分利用移动定位技术,结合GPSZ星精确定位与LBS基站定位技术,为车主提供无缝的定位服务,从而能大大提高车主对汽车安全的信心。而“车行无忧”提供的实时道路信息、驾驶违章提醒、汽车保养知识等增值服务,更能够给广大车主带来汽车移动生活的便利和享受。

目前在车行无忧产品研讨会上,物联网的运用被提及最多的莫过于车辆管理。例如厦门的公交车也因为GPS和GPRS等技术的运用,变得“智慧”起来。厦门公交以前司机都是手动报站,每到一个站要按两次按钮,一趟下来要按七八十次,误报、漏报时有发生。采取智能报站后,由于采用的是GPS定位技术,根据环境来决定报站,就不存在报站纰漏,同时也保证了驾驶人员安全驾驶。报站仅是物联网技术在公车身上运用的一小块。例如在没有红路灯的斑马线前100米,公车会提前提示司机减速慢行,遇到雾天、雨天,这一系统的优点明显凸显。同时,车辆限速问题也得到解决,临近限速点,公车就会自动提醒,减少司机急刹车的行为。同时智能运行系统的运用也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例如通过车行无忧产品的定位技术应用也直接降低了油耗、配件成本;系统形成的电子行车路单对后续结算、考核起到很大帮助,也对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从而促进公司由传统服务型企业向现代管理型企业转变。

3G智能汽车

3G智能汽车的主要应用在车联网上,目前车联网的发展将获重金支持,此外,南京、广州、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都提出要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其重点应用在智能汽车方面,2011年中国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100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至少能达到30%左右。智能交通可以实现道路出行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对拉动整个产业链,如上游的传感器、汽车电子等相关的软、硬件企业以及下游的信息内容供应商,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智能交通重点来讲以推进车联网产业为主导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联网的大力支持,目前智能化成未来汽车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同时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

出租车安防

有效的利用物联网为出租车服务是大有可为。例如大连市出租车行业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改变了出租车无客空驶的‘扫街’现象,可降低30%空驶率,总计节省7.5万公升汽油,每天可节约33.7万元,全年可节省油料支出1.23亿元人民币,为每位司机每天节省10元~20元。这表明和传统行业工作的内容结合起来,这就是物联网应用的热点。

交通行业物联应用存在巨大推力

交通治理是物联网在交通行业大有可为的外部条件。

交通拥堵治理倾向多与物联网建设相联系,特别是目前提出的车联网,这为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例如目前为了全面提高对北京全市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北京市现计划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按照规划,一方面,北京市将研究实行电子智能车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北京市将建立一批智能交通运营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新一代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和停车泊位管理信息系统等物联网应用。

移动支付的发展也为交通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了机会

智能交通时代范文6

[关键词]智能化设计;多角度设计;公交站台;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2-01

一、研究背景

城市公交的发达水平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它的建筑设计水平是城市品味的直接体现。公交站台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智能化,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兼顾的原则,并且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天,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站台好比一座城市的名片,它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科技文化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公交站台则是市民短暂聚集的一个小型公共场所。传统的公交站台服务功能单一,外观平庸,缺乏设计感。“智慧城市”理念提出后,很多设计师对发达城市的公交站台进行设计改造,比如说:重庆专门为等车的乘客降温而建造水雾公交站台等等。但是进度很缓慢,成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实现公交站台的智能化。

二、设计原则

我们除了遵循传统的公交站台设计原则如:同一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等以外。我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控制系y的设置原则:

针对现代智能化公交站台在智能化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的功能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系统设置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系统配置设计:

(1)车辆自动识别与引导系统,多媒体信息显示与人流引导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

(2)实现集中监视、控制与综合管理等多种功能;

(3)智能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4)系统设置应能适应公交站台使用要求,创造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力的目的;

(5)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系统的设计应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2、实用性系统应具备完成工程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系统应符合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

3、先进性系统应是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前提下最先进的系统,特别是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的系统。

4、开放性系统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系统应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四、设计功能及实现方法

公交站台智能化的植入,使市民在换乘时,不但能享受到舒适的候车环境,还有便捷的附加服务。多功能智能化公交站台上建设有调度室、候车亭及“隐形”便民凳,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咨询投诉服务点,并安装了多媒体触摸屏电子站牌及查询系统、智能风扇及中央送风系统、自动伸缩挡板、自动雨伞借还机、手机快速充电器等便民智能装置。

按照推进“智慧城市”的要求,秉承“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建设造型简洁大方、整体通透安全、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的城市多角度智能化公交站台。

智能化公交站台的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和普通供电相结合的模式,节能达到60%。第一,站台首次配置安装中央送风系统,当温度传感器到达一定值时,风扇自动打开,给夏日候车的乘客送来丝丝凉爽;第二,智能化公交站台装有自动伸缩挡板,当湿度传感器达到雨水湿度值,站台上的挡板会自动伸出,为候车的人们更好的挡雨;第三,在智能化公交站台,还设置了多媒体触摸屏查询机,可自助查询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附近的公共自行车以及城市景点介绍等信息。第四,智能化公交站台还有“隐形”可折叠便民凳,当市民需要的时候可以放下坐,不需要则折叠收起来,不占任何空间。

五、设计优点

(1)互联网WiFi覆盖公交站台:当下市民越来越对网络产生依赖,很多人苦恼没有WiFi,公交站台实现网络覆盖后,市民能更好地用好等车时间;

(2)LED公交站台智能报站:很多人都是低头族,往往错过来往的公交车,这样智能报站提醒市民,防止市民错过公交班车;

(3)便民资源综合体:USB手机智能充电、温度传感器控制风扇降温、自动雨伞借还机等等,方便解决市民外出产生的不便;

(4)景点查询导航一体:市民可以使用多媒体触摸屏进行公交车信息查询,改路公交车来往班次时间、沿途站台以及附近景点等相关信息都显现出来;

(5)节能减排:本智能化公交站台采用太阳能发电和普通供电相结合,减少能源损耗,环保高效。

六、设计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设计人流量不能太大,适用于交通量不繁忙的公交站台;

(2)实时信息显示需要计算当时的交通状况,计算量大;

(3)多辆公交同时到站时需一辆一辆进入,候车时间延长;

七、总结

智能公交站台利用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通过科学的管理,智能公交的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关键的还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便民出行。

1、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以致公交运输管理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智能公交站台对实现城市公交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了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网传递和统一的调度管理,为车辆运营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从而降低公共交通压力,提高公交车辆整体运行速度,使公交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2、为公交企业降本增效

公交运行受天气、客流量、车流量影响很大,在天气恶劣、客流量和车流量大影响下公交运行延时、误时情况严重,因此公交公司接到投诉增多、口碑下降;同时在此影响下,公交运行成本增加,进而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而智能公交的出现,则通过公交运行管理智能化提高了公交服务准时性和预见性,增强了换乘方案的可预见性,公交企业从而增强了公交服务灵活性,使用IC卡支付方式使公交企业方便结算管理和节省时间,为公交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3、便民出行

智能公交站台使信息维护更新的及时性增强。由信息互通建立车队、场站、公交工具、司乘人员、交通线路、搭载人员等之间的纵向信息交换服务体系,在安全性上信息互通对事故等紧急信息反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方便乘客出行。

参考文献

[1] 张国伍.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协调与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01).

[2]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州市公交站场布局规划修编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