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例6篇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1

第一部:生活――语感培养的摇篮

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善于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还要设法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培养语感、感悟文本。如教学《观潮》一文中“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是难点。农村的孩子见过大海,见过涨潮,也见过退潮,但他们却感受不出潮来时的气势。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潮来时的磅礴气势,我让家长再次带孩子到海边,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声音,课堂上,我再次让孩子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边听边想象,这时学生仿佛再次身临其境,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体会潮来时的气势。这样使得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与学生生活中自我真情的流露融为了一炉。

第二部:朗读――语感培养的动脉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朗读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动脉,使语感生生不息。要学好语文,务必把握好朗读的方法。

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中是独具特色的。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试想,如果没有由外而内的吸收,何以谈得上内化后的感受呢?当然也谈不上语感能力的培养了。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范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诗人在瀑布前为瀑布磅礴的气势所惊叹的意境。这是客观事物及其主观感受,是获得语感的前提。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瀑布的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道出心中的一道道美景。在学生渐入意境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的心情会是怎样?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诗歌。”学生生情并茂地朗读着。这样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深入探索,在读中体悟语感。

第三部:理解――语感培养的基石

叶老又指出:“要把握好吟咏,必须先了解文意,无论是白话文或文言文都需要吟咏。”意思是说在吟咏作品的时候,必须依据文章的了解与体会。

看来,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

如我在教学《祖国在我心间》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的眼睛尖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

另一个学生说:“我第二眼就找到了北京,第三眼就找到了福建。”

教师请学生们到台上从地球仪上找到福建,可是学生们找了很久才找到,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课文中的我能一眼就找到中国?”学生们笑着说:“因为我的眼力好。”

师:“我的眼力为什么这么好?”

生:“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

师:“你们知道‘心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心上、心里。”

师:“作者的心里时时想着祖国,想着家乡。”

生:“作者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家乡啊。”

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要读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抓住几个重点的词语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部:想象――语感培养的翅膀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找准“活”的发散思维点。所谓的“活”是指因“点”找得准,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活跃的发散思维,使语感美达到升华,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带来多幅动物及其脚印画)

师:下雪啦!小动物们来到了雪地上快乐地玩耍,现在雪地上又来了许多小动物,有(可见出示带来的动物图及动物脚印图)

师:谁知道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小组讨论并书中的句式作诗。

生: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画――。

――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

咦,――为什么没参加?

哦,她在洞里睡觉哪。

通过几分钟的想象说话,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所谓语感的培养,正是在想象中边把握边进行的。

第五部:表达――语感培养的提升

语感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一个人凭借自己已形成的语感,可以鉴别自己的语言所表达得是否准确畅通。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完美。恰当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现手法的选择,使自己思想感情表达自如而又得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目的是要学生能有最优化的表达,用表达来激活自己的语感,提升自身的语感水平。

如在教学《秋天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小朋友,我们去秋游了!(铜号声响起)集合了!(随着轻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小朋友来到了山上,课件出示:山上风景图。图上有大雁、田野、树、花。)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田野。

师:是呀!你要是能说出看到了怎样的田野,就更有水平!(教师耐心地说。)

生1:我看到了金黄色的田野。(学生特别强调了“金黄色”。)

师:金黄色,颜色真漂亮!(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

生2:我看到了田野里的麦子弯下了腰。

师 :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生3:花儿正在欣赏这美丽的秋景。(入情地说着。)

生4:枫树长满了火红的叶子,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师:你的眼睛真亮。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5:我看到了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自由自在,这个词说得多好,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生5:课外书上。

师:你真会学习!课外书上有好多词语,只要留心学习,词汇会越来越丰富。

……

学生越说越兴奋,越说越生动,一个个好词语,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从学生口中迸出。喜欢秋天,喜欢大自然的情感顿显无疑。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似乎已经身临其境了!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环境渲染 活动 文化差异

小学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课程标准实施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过去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这一现象,目前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是我们对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做得还不够。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

一、通过渲染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课堂上尽量采用全英教学,大家都知道,一个不怎么懂英语的人在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呆上一、两年,那么英语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就是语言环境的作用。在新学期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就用英语作自我介绍,“Nice to meet you, boys and girls.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Ji Xiaolin. You can call me‘Miss Ji’” 那么在孩子心中立刻就能把英语老师和语、数老师区别开来并且记住我。另外,除了新授内容之外,其它课堂用语也用英语表达。也许起始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不能适应,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帮助他们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们都能理解这些课堂用语。

在班级张贴一些单词、句子、短文的卡片,起先老师可以示范,然后以学生为主体,动员他们自己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日常用语。

二、通过参与活动,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活动”具有这样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对于学习语言的人而言,交流是最终目的,怎样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去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的活动。

在课外,举办“英语角”,给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和地点。英语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引导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而不是用英语去翻译。还可以一人一句编故事,学生们能编出很有趣的故事,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表达的欲望。

“英语歌曲比赛”和“经典英语故事表演”也是很好的途径。英语歌曲比赛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典英语故事表演适合高年级学生。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会把“学英语”、“用英语”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参加这些活动不是在刻意学习,不需要看书做题,只是在用嘴巴,用心交流,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熟知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交际时思维习惯也会不一样。

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还有在书写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地址从大到小,如: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如:Hua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ai’an Jiangsu

可以看出,思维习惯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习惯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

结束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带好头,抛弃过去“英语汉语英语”的思维模式,不走弯路,培养学生“英语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两点之间永远是线段最短。

参考文献:

[1]魏怀芳.浅谈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英语素质 英语文化素质 人文素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不仅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懂规则的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了适应我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教学应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作为当代学生,应提高自身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使自己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对于他们来说,英语将来不仅仅是运用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必备的素质。通过学习,他们不仅可以获得语言能力,而且可以通过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笔者认为,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协同合作能力、认知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在传授文化知识,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兴趣、信心、毅力等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语言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兴趣、信心、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基础较差,到了大学,又不得不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功利性学英语的思想成了有效学英语的最大障碍。在他们还未把英语当成兴趣来学之前,学好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可想而知,最后学英语的结果自然不会很理想。为了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动力和兴趣,笔者认为,首先要创建自然、轻松、有趣的自然环境,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整体语言示范,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为主的原则,利用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英语课程,如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机械专业的机械英语,电子通讯专业的电子通讯英语等等,把英语融入到专业的教学中去。当英语和专业融合在一起后,学生学习起来也更积极,更有兴趣了,信心,勇气也加强了。中国学生都是以在汉语为母语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的,汉语时常干扰着英语的学习。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母语的干扰,激发他们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兴趣,培养交际信心和胆量,形成良好的不怕挫折、敢于尝试、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英语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和高度民主的宽容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发挥心理优势,克服心理障碍,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对内向、腼腆、上课不敢发言、讨论不敢参与的学生,鼓励及引导他们动口、动脑、积极参与,锻炼胆量。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复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应变能力都能得以培养和提高,从而奠定了他们日后走向社会的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认知能力的培养

提高认知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它是教育学关于知识和认知能力关系的原理的充分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通过阅读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找出规则、进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分析中介语使学生独立、快速地过渡到目的语,通过这种方法也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中介语所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理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有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让学生把中介语与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认知能力。例如:There are two reasons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go out tonight. (今晚不想外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是There are two reasons why/that I do not want to go out tonight.的中介语,通过中介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在定语从句中,如果先行词是reason,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应用why/that。总之,让学生对自己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进行分析,既遵循了语言认知的规律,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认知能力。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觉、主动独立探索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获取者;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能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负责能力;独立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专题讨论或其他一些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对老师依赖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然后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学生就会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个合理有效的目标应当是适合于自己的实力,是自己相信能够达到的。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实力的目标,克服浮躁情绪与急功近利的思想。

语言学习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并持之以恒。教学活动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人自主或自我决定的需要,激发其固有的对自己学习等负责的心理潜能。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负责即学生在学习中能承担责任。它包括:自主决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自主决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自我测试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日学习计划,确定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课外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场所,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满足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是检测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成绩的评定的反馈信息可以激起自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动机,起到鞭策、鼓励学习者的作用,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起指导作用。可以采用含有“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自评分”、“改进措施”等项目的自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自主学习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本质的内容。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良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的发散性。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在分析、理解问题时,产生多向的思维路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疑引思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设疑引思,就是根据学生所学材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疑是手段,引思是目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多样化,归纳、推理、判断、分析、理解、总结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不要只局限于设计机械回答的判断题或选择题。学生对问题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教师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此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必要的语言环境,打破以课堂作为“固定”教学轴心的格局,通过中外教师合作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认真、精心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既可达到学习的目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五、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

协同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极为有利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一个资源共享的氛围,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单纯的给予,而是与学生同步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式”游戏,教师在竭尽与他们合作。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一对一或小组对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可使传统的老师对学生模式转化为学生对学生的模式。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Pros and Cons of “Chat room”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把学生按十人为一组,把全班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分别讨论网络聊天室的利与弊,并分析利与弊产生的原因。讨论完毕,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讲解他们的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意见,不随意干扰他人的发言;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鼓励发言较少的同学发表意见,并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通过这种团队合作方式,不但使学生不依赖教师弄懂了文章的主题,也使他们在共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

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能力,更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但要求语言的正确性、流畅性,还要求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是否得体常因文化差异而不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同样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如果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势必会在沟通、交流中遇到障碍。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亦即对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感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加文化知识。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培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掌握语言的得体性,避免在涉外场所犯一些“文化错误”,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汉语与目的语这两种文化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民族心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相互传通的途径。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中国人是有差异的。例如:许多学生在读《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The 21st Century)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而在看外刊的时候,即使是在中文报刊中也有同一件事的报道,读起来都会觉得很吃力,这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浅入深,到最后再说重点。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画龙点睛”。而外国尤其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直接的,开门见山,点明主题。这就是中国学生在读《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时感到很轻松的原因:尽管它们也是用英文写的,但是阅读时经常能让人感觉到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血和肉是英语,但是骨架子是中文。”这种“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自如。

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文化的感知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也与我们中国人是有差异的。如:一位美国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演讲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演讲结束以后,一位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自己的付出有来自学生的问候和关心作为回报。但是,对于一位美国教授来说,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是在讽刺他、侮辱他、打击他。在英语中这种问候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Did you enjoy your class?”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由此可见,文化上的错误比语言上的错误更厉害,语言上的错误只要不影响表达,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文化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情感”,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综上所述,面对21世纪更为激烈的人才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合作性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而且还要有善于分析英汉之间的差异,归纳、分析、找出规则、进行推理等英语认知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敏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英语文化素质。只有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才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实力,才能为21世纪培养出知识+能力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高江玲.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4):77-78.

[2]丁旭.谈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与探索,2006,(1):31-32.

[3]郭晓铮,孙智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5):673-674.

[4]朱小玲.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文化教育,2005,(1):147-148.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育 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师资 培训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47-02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融合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参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深的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做到与世界真正的接轨。这预示更多的中国人会参与国际活动,外语特别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外语课的开设和学习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达、开放、走向世界的表现。

青海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的重任。青海省位于高原,又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因此该地区的英语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将分析青海省(以省会西宁市为主)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并试图以此提出符合本省省情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

1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历史回顾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满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下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终于将在中国大门外等待了近两百年之久的西方各国传教士带进了国门,获得了在中国传教、办学的权利。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期间,一些传教士在上海开办教会学校,讲授基督教教义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常识,教师授课语言主要用汉语和英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关注。由于前苏联在国家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对我国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育中强调突出俄语,而小学英语课程便暂时停止了。

196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中,把外国语列入正式的课程(部分学校)。但是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小学英语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材料,只是提前学习初中的教材。

“”期间,外国语学校受到严重破坏。其中4所停办,其余10所改变了性质。

1978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拟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外语教育的方针,其中一条是切实抓好中小学外语教育这个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外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各界对于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程表现出了较高关注程度。 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小学开设了英语。小学学英语的人数已愈百万。1994年已近14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原通用小学英语教材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有些城市和地区直接使用外国教材。

从2001年秋季起,教育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同时,国家、各省市都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备师资与培训教师、建设教材。

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

青海省自然资源富饶,但仍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比较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青海省的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历史较短。而且,青海省是多民族聚集地,玉树、果洛等藏族自治地区,许多小学生因为没有师资,在小学阶段不开设英语课。有的小学开设藏英课,即英语教师只会说藏语和英语。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受到一些国际组织的资助,英语课是由外教来上,课本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中国教师大相径庭。因此,本文讨论的焦点将是西宁市小学英语教育及其教师培训。

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学正式始于1999年。当时采用的课本是人教版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后,一大批小学英语教材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或引进改编,并通过了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分批向全国推荐。西宁市各小学统一开始采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

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历史的综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开始很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全国形成气候。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英语教育在当今社会从国家教育制度,到群众观念得到了保障。2002年教育部推行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小学英语教育又负载着许多新的内容。作为教育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但是实际工作当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笔者曾对来自西宁市四区三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班级数量多;各班级人数多(通常为60-70名学生);英语教师数量少(一般不足20人);英语教师课时量大(每周15节-20节);英语教师普遍为大专学历;有1/3的英语教师在校学习专业并非英语专业;部分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关;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的职业培训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在外地某些机构进行,限制了大部分教师的继续学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西宁市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西宁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设想

首先,让受培训的小学英语教师对《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有透彻的认识。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是现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指南针。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因此,要想很好的把握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正确方向,必须对新课标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并不十分一致。各学校虽然已经组织本校英语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学习,但是学习深度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这项内容的培训是很重要的。

其次,进行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训以及有效课堂活动组织的培训

西宁市现在统一使用由外研社主编的《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是外研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与英国著名的教育出版机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推出的我国第一套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材。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现在使用的教材并未经过很好的分析,在上课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教材编著者提出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培训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本上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其指向,并不是无意义的任意组合。

再次,进行对《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培训

小学儿童有其生理、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学生(7-12岁)的生理发育比较平稳,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宜过分兴奋和抑制。小学生脑的重量己接近成年人,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也逐步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加强。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2)、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3)、意志品质不断增强。但小学生的果断性、坚持性还比较差。(4)、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5)、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林崇德:2009)

小学生生理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以及心理各方而的发展为他们学习语言学习英语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为他们学习英语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外语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学习外语的优势和潜力。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有60%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胜了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优势帮助他们学习。有时,教师还可能违反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中应该将对《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列入其中。

最后,进行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

笔者前面提到部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过硬,有部分英语教师甚至是非英语专业人员。所以,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该从语音语调、语法知识、跨文化交际三方面进行。这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当中笔者认为语音语调的培训尤为重要。

4 结语

本文首先回顾从我国早期小学英语教学到现代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英语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占位置。其次梳理了青海省小学英语教学历史和现状。由于青海省各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历史不长,并且情况很不一致,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谈论西宁市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因为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所以本文随后简单地介绍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最后结合青海省西宁市小学英语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一套对本地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希望能为西宁市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锋.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7期.

[2] 何锋.认真学习深化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江苏教育.2002年,8B.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4] 欧阳胜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子英.“延吉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及对策”[D].延边大学,2003年.

[6]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7] 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该怎么开?.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5期.

[8]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教育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

一、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一件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相对陈旧,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力逐渐加重,进而导致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英语厌倦等现象,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丧失信心。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创新是能够促使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进步的最初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创新型教育教学的基本英语教学模式是促进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以及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基础性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抓起。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加入到WTO的行列,英语的学习以及应用前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情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一名小学生都不例外。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最终效果。只有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情感体验才能够进一步促使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

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英语的课堂当中上创设出一种极为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要保证尊重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赏识每一名学生,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怕产生错误,敢于激发小学生求异的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进一步的迸发出来。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nose,ears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走到小学生的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们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的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感,并让小学生置身于一种相对轻松的、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2、创造语言情景,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善于模仿的。小学生在进行模仿英语课文的语言时候,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这其实就是小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萌芽。教职员工应该进一步的努力的为小学生创造以及建设出一种可以进行英语实践的现实情景,进一步的抓住课堂中以及英语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一步精心设计以及进行相对应的英语练习,进而引发出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运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把英语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

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对英语的思想认识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加速,英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国际交往过程中都成为了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一门十分必要的外语,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住了参与社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必要因素。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工作,应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式教育并且不失时机地促进和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达到小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交际自如的目的。总而言之,进一步实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培养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小学生成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职员工作为创新型英语学习的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应该进一步的主动的开拓进取。在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职员工应成为小学生所尊敬的师长,学生过程中合作的伙伴,英语讨论过程中的对手,生活中交心的朋友,教职员工还应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密切关注我国英语课堂方面的动态生成,进一步发展我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使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董奇,孙燕青.多媒体条件下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小语种 培训机构 教学方法

一、时代背景

互联网将世界连接,每个人的观点,语言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 交通工具让人们不受地域限制;各国的来往贸易,文化沟通是国家政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清晰可见。在英语教育基本普及和白热化后,其他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学习小语种逐渐被人认可并成为潮流,它不仅体现了国人迎合时代需要,提高自身素养的自觉感,也体现了国人对于新鲜事物,陌生事物积极开放的心态。除大学设立外语专业外,一些初中,高中纷纷开设小语种选修课程,例如:韩语、日语、德语、法语等,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为学生日后的留学做准备。小语种培训机构作为对国家体制教育的补充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要对语言有这样一个认知,在《世界的语言》一书里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有人说过,生活在世上而只会讲一种语言,这有点像生活在一座巨大无比的建筑物中而只待在一个房间里。”认识一门新的语言就像进入一间新的房间,新的房间有不同的装饰,看见的风景也不同。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不仅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体会另一种文化学会用另一种角度看世界。

外语不仅使人向外看,也让人自发向内观。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发现外语与母语的不同,并让人思考,为何母语是这样的。正如歌德所说,不懂外语的人对自己的语言一无所知: WerkeineFremdsprachekennt,wei?nichts von seiner eigenen.

二、小语种培训机构现状――以德语培训机构为例

小语种培训市场在不断扩大,国内的一项网络教育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最看重培训效果,其次教师实力和名气,价格是否能够接受排在第三位。法语以17.96%位居“最想学的小语种”排行榜第一,紧接是日语、韩语、西语和德语。法日韩西德是目前较受欢迎小语种。以德语为例,小语种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直属培训部即同济留德预备部或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化学院歌德学院提供的语言中心;第二类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正规培训学校如品德德语;第三类是私人语言机构如上海同济欧洲语言基地。

这三类学校在规模、师资、教学重点、课程形式及学费方面等方面都有不同。

从规模来看,第一类最少,同济留德预备部仅有一处,国内歌德学院共有12所。第二类第三类相对较多,其主要聚集在市中心,但分布较广,涉及二三线城市。

从师资来看,第一类相对来说最好,同济留德预备部由从事多年德语教学的教授任课,歌德学院教师基本为母语者。第二类相对第三类稍好,大多有德语专业毕业生及带有留学背景的外语专业人士任教。第三类由于其私立性,无法保证师资,缺乏专业性。相应的,学费与师资成正比关系。

从教学重点来看,第一类以应用型为主,留德预备部开设以传授德语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强化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采用预备部自编的《新求精德语》系列教材。歌德学院注重交际,教学语言为德语。第二类以应试型为主,品德德语致力于学员在国际性考试TestDAF(此为德语语言考试,类似雅思托福)中的通过率,除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和需求的人群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第三类与第二类相似。

培训机构一般设于商圈,人流量大的地方,各类培训机构也很集中。在上海,小语种培训机构大多分布于徐汇区、静安区、杨浦区。小语种培训班通常以小班为主,按时间分类主要有全日制强化班、周末班、半日班、晚班和寒暑假班。因为培训班的学生以在校学生为主,寒暑假班和周末班较受欢迎,迎合了学生的放假时间。按年龄分类则有少儿班、青少年班和成人班。年龄分布群相对广,针对幼龄儿童开设少儿班,他们使用简单易懂有趣的少儿教材。青少年班适合12-15岁的中学生,以有趣的方式教学,让学生不觉得枯燥。成人班覆盖的人群相对广,特色不鲜明。

三、小语种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选择小语种培训机构时,人们通常会觉得很困难,因为市面上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往往不知道哪家最适合自己。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在选择外语培训机构时最看重的是培训效果,其次是师资,第三是费用,课堂氛围紧随其后,品牌和外教课数量则相对不受重视。小语种培训班的培训目的与高校教学目的基本一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培训班不同于高校教育,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学习内容有连贯性,全面并且学时较多,以德语为例,学习教材有:《当代大学德语》系列,高级德语等。学生有整整两年时间学习德语基础知识,并于第二年下学期参加基础阶段测试: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德语培训机构常用的教材为《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系列》,《柏林广场》等。《新求精》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的教学内容以语法为重点,中高级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所以教材的配比存在一定问题。基础阶段的语法比重过重,相对轻视口语和听力能力,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不均衡。《柏林广场》为引进的原版教材,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强,注重口语交际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教材的缺陷,但不适合想在短时期内提高语言能力的学生。

培训班一般以基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标准”划分的三个语言水平等级即:A(基础水平),B(独立运用),C(熟练运用)来设立班级,每个等级再分1、2级别。下面我们以上海锦创歌德德语培训的课程设置为例,探讨国内小语种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的特点。

从以上上海锦创歌德德语培训网站显示的课程安排可以看出,该培训机构的课程两个月一期,以A1.1周末班为例,总课时为80课时,课程进度相对较慢,与A1周一到周五的强化班相比,两个月只能读完半本书即半个级别。 根据选择的班的性质不同,学完一个等级的课时也不同, 超级强化快班比超级强化班少近50课时。就小语种培训市场整体而言,完成一个初级课程(A1/A2)需约200课程,一个中级课程要(B1/B2)320-400课时,一个高级课程(C1/C2)n时总计340-400。全日制班一天需上6小时,晚班,周末班为4小时。

总的来说,小语种培训班课程设置显得紧凑。由于培训时间短,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上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也相对较少。

四、由现象追究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小语种培训机构存在除其本身的师资结构,教材选用,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外,还面临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普遍困扰外语教师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不高,三分热劲过后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语种培训机构对于班级纪律普遍不设规定,只要求70%的出勤率便给予课时证明。一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觉得知识应该由老师传授,坐着听讲就行。还有的学生则因年龄小的问题显现出W习效率低下,年龄小的学生由于在成长期,注意力和思维都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注意点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一节课45分钟,一天4-6小时,让孩子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的要求委实过高。

在中国,普遍存在“填鸭式”教育,在短时间内由教师教授大量知识。小语种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小语种全日制班来说,每天需要接受大量的语法规则,并进行多项书面练习以掌握语法,但往往间隔一段时间就忘,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就忘的现象。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停滞。我们一如既往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翻译法,其注重语法规则的掌握,而不掌握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机械且具有片面性,但却是提高成绩显著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不经提问,学语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考试吗?为什么学了那么久还是不会说?因为在平时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法了,学生开口前得先想语言规则,而忽视了口语的自然性。

对于正处于渴求知识的学生来说传统教学法更是压抑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在实践调研中,根据课堂观察和课后采访,我们发现,相比起成年人要花许多时间来消化知识,年龄小的孩子学习语言时反应快,可塑性更强。对于他们来说上课方式和上课内容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法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孩子的好奇心很可能因为枯燥的学习而磨损。

五、探讨可行的教学方法

从上述对小语种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的探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语种培训机构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法,缺乏创新与与时俱进性。此外,缺失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学法。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这虽然是一个哲学命题,却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语言和环境是同源的。一个语言环境会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这也是我们如何习得母语的方法。所以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学外语最好的途径最好就是去外国生活”。

一项语言研究报告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保证富有成效的学习,竭力教授会话技能的目标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马湘明,2001)。美国在一个小语种教学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国家,在培训班里广泛使用的是沉浸式教学法。其要求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不使用母语,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目标语言,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适应用目标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相较于传统学习法,沉浸式向前迈了一大步,它要求学生会用外语收集信息,思考并运用。学习语言就是要说,去应用。一些参加纯外语授课的学生抱怨,上课听不懂,一段时间上下来,感觉无所收获。其实纯外语授课比中文授课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教师是母语者,他提供的是纯正地道的语言环境,遗憾的是一些学员没有参与进去。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在做和运用的过程中强化学习。

综上所述,目前小语种培训机构存在追求短期时间内效益最大化而忽视学生全面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侧重性强,课时安排紧凑及教学法陈旧等方面。教育者其实是一个启迪者,他不光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得关注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始终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要认识到语言学习不能光靠老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外语时是至关重要的,如俗语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语种培训机构来说,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如设置外教,提供丰富多彩的外语资料举办文化活动等,配合形式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如以游戏代替讲授等,可以帮助改善整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肯尼思・卡兹纳.黄长,著.林书武,译.世界的语言[M].北京出版社,1980.

[2] 马湘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