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例6篇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历史层面;古建筑;定位;复原

“建筑”是生命的化石,是被记录的历史。在古代,艺术的萌芽是以建筑为载体的。在现代,许多艺术学科的体系结构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建筑。历史、艺术和民族特色是古代建筑的代名词,古代建筑本身拥有着很高的文化和审美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变革,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对古建筑的破坏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腐蚀等,让古建筑的文化价值逐渐被人们淡化。古代建筑作为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者人类的文明,是我们当代重要的财产,我们必须树立保护意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始,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是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更直观生动的显示给人一种与现实世界中视觉,听觉,触觉结合的感受。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真实世界的对象,风景进行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再现真实的环境,使人们有一个真正的体验和感受。近年来,虚拟技术在考古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修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通过数字转换的历史遗产和古代建筑的重建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一、古建筑复原定位

中国古建筑是指中国古代文明在现代西方文明融合前建造的古代建筑、在中国主导文化建筑和结构下产生的,施工方法及相关系统。与西方建筑文明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木材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以四角的吊顶和翘翘的支架为标志。;与此同时,沿着400毫米和其他降水线连贯数千公里,在战国时代开始修建长城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古代建筑除了小部分的石头建筑外,大部分的土、木、砖和瓦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易损坏的特点,尤其是结构的木质材料,易腐烂、易燃等缺陷。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木结构构件具有7000年榫前,反映了中国木结构的历史悠久。从建筑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古建筑除了保护功能和其他材料属性,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空间,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我们保护继承古代建筑,是因为它的基本象征意义是一种特殊文化,而且也可以通过古代建筑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认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也是由于各种建筑的空间组织起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运作和人类的存在,形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建筑几乎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生活空间。一些学者也普遍认为:“一般来说,在1940年代,研究古代建筑分为两类:一是古代建筑形式的分析和分类,二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社会组织、居民的行为和文化方面。这两种研究似乎偏重于分析古代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文化理念。我认为:通过看世界各地的古代建筑,可以很容易地把建筑空间、区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社会实践分析出来,可以构建出相应的分析,形成逻辑思维方式。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和探查古代建筑关系是成正比的,行为越深入,古代建筑的细节也就被越详细的分析,为古建筑的修复提供一个平台。根据具体情况复原古建筑,在追求外观复原的情况下,要选择最典型的古建筑文化风格和整体的细节,和古代建筑的本体结合,用3d建模方法使古建筑呈现出来的效果更丰富,更全面地展示给世界。

二、古建筑价值

古代建筑在历史上往往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同时,通常与多层重叠,多层次的历史信息相结合,能更好地反映出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因此建筑复原时也需要多层次的去考虑,对古建筑复原时要遵循历史和科学。因为古代建筑的特点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并且经常可以及时维护,甚至可以代代相传。古建筑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必须包含丰富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文化信息记录在不同阶段的沧桑。在这种虚拟复原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而且还表示以后一代到以前的生活改进跟踪,以记录从更深的层次上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许多的复原过程中,不仅可以成为原始艺术内涵的深度挖掘过程,甚至成为一种失落的艺术是再生的过程。古代建筑,如果被全社会认可,这就说明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艺术作品。但同时,由于这些古建筑经过多年的传播和自然力的破坏后的缺陷是许多艺术也很难避免的,对此,进行及时的复原陈列展示,往往成为补偿性的艺术再生过程。古建筑的室内装饰应该考虑整体的协调问题,如果修复建筑物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室内场景恢复,整个艺术价值也可能会大大减少,原有的艺术价值恢复的也会相对不足。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与其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样,构成了社会建筑文化的精髓和中枢组成部分。各种地理因素、风水环境、建筑材料、资本规模、工艺水平、审美情趣等方面将发挥在建筑物相应的效果,自然引起了在价值主体不同地区古建筑的差异。在评价古建筑价值的不同个体中,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比重不同,因此结果往往相差很大。比如,广东的孙中山故居,历史价值远远高于其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复是:需要围绕着当时的名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的历史背景为中心,来进行复原展示。。而对于嵩山河南少林寺古建筑,寺庙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的价值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显示它不需要故意的恢复生活环境,然而,建筑需要的是实用性的永久性的追求,围绕古建筑和内容的许多社会和文化活动,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三大价值的划分,最终共同服务于古建筑的总体社会价值。

三、结语

古建筑改造复原与工程建设项目不同,它是古建筑修复的实施的实践活动。因此古建筑修复措施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过程中要保护古代建筑的安全性和价值。目前,导致古建筑修复效果不如预期的原因主要有:调查不到位,凭经验工作不细致,改变原有的状态照猫画虎的建设实践,为了提高施工水平,而改变文化现状。如何才能做好呢?首先,前提需要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强烈的文物保护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自觉承担一个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在传承古代文明方面。其次,搞好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努力在科学设计和使用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古建筑修复措施。最后一个是严谨和详细的现场施工管理,这样做有利于保护和展示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者单位:长春艺术设计学校)

参考文献

[1]孟国祥,喻德文.中国抗战损失与战后索赔始末[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6

[2]陈孟东.古建筑的管理与保护,2001:1[3]马炳坚.关于中国古建筑学科发展的几点看法,1999:3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力与美;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关系;发展;统一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结构工艺等诸多方面的技术,而建筑艺术则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建筑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化底蕴。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二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建筑学领域探讨的一个热点的话题。客观上来说,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二者均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产生,并被人们认识和运用的。

一、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分析

当前在建筑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密切。建筑技术是当前社会上各种新型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其表现也是极为活跃。而作为一门将建筑的造型以及艺术结合在一起的感性的学科,建筑艺术则是通过建筑技术来实现建筑的施工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合理化,将建筑物以一种美学的艺术形式呈献给大众。建筑物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只是其诸多属性中的两个重要的属性。艺术是精神层面的,而技术则是物质层面的。建筑技术是建筑艺术发展的基础,而建筑艺术则是建筑技术的物质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建筑的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此外,建筑艺术作为时代审美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其对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实际上就是力与美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发展中的相互促进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形式多样的现代建筑对于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实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学领域探讨和争论的一个热点。

(一)发展建筑技术、提升建筑艺术

建筑技术是建筑产品在建造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离开了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也就无从谈起。从建筑发展的历程来看,建筑技术经历了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头堆砌到后来的木结构体系,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石器时代的房屋建筑几乎毫无美学可言,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历史上建立起了庞大的古建筑群,到如今,各种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鸟巢、水立方等一些特殊结构体系和美感的建筑也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这都是建筑技术日臻完善的结果,同时也是建筑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发展完善的建筑技术在客观上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平台,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发展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建筑艺术必然也会得到有效地推动。

(二)深化建筑艺术、发展建筑技术

社会上的审美观念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人们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的文化和审美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建筑上得到有效地印证,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居住功能,在追求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对于建筑的艺术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现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对于建筑技术的管理和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建筑结构中的绝大多数已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不仅安全实用,同时,混凝土的表面比较平整光滑、色泽也比较均匀,外观大方,其施工的工艺也比较简单,此外,混凝土表面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处理就可以作为建筑物的装饰面。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因其实用性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而受到了当今人们的追捧,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作用于建筑技术,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三)推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标识。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蕴含着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一并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看待。在当前社会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等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之间的统一和促进的关系,不断改善建筑技术、引领建筑艺术向着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持续发展。

结语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二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在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二者之间是有机结合,完美统一的。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既不能因为建筑技术水平的不足而限制建筑艺术的发展,又不能够因为过度地追求建筑艺术而忽略了现有的建筑技术。只有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二者之间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刘玉惠. 力与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统一[J]. 建筑,2011,10:74-75+4.

[2]古霞.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27-28+32.

[3]李砚祖.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94-99.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特征;评价方法

Abstract: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must reflect the value to the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ake the cultural value as the basis,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value of the advan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value of the item 3 twen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to do useful explor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heritage;value characteristic;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5-66-(5)

1 工业遗产价值特征

1.1 价值综合评判

《下塔吉尔》中定义工业遗产为具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无锡建议》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但是,从历史、社会、技术、审美以及经济方面只评价了工业遗产的代表性,显然是不足的,根据国际有关对城市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样是关系遗产价值大小的关键指标,因此,本文认为工业遗产的综合评价应该从遗产价值的代表性(含历史、技术、社会、审美、经济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方面进行。历史价值见证工业革命的历程,技术价值见证科学的进步,社会价值见证文明的进步,美学价值体现现代的审美观,经济价值不可低估。真实性用来判断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否真实,显然,假古董是不能当作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遗产的完整度意味着遗产价值的大小,但是,对完整性还得辩证地看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由于客观原因或是人为因素遭到破坏,这种不完整性、濒危性使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现存的遗产。

工业遗产凝聚的是工业时代经济、社会、技术诸多方面的信息,构成完整的工业遗产价值,不仅强调其在历史、技术、社会或审美方面的代表性价值,而且,还要注重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濒危性。因此,工业遗产的价值要从这些方面综合全面地评价。

1.2 认定工业遗产本质特征

1.2.1 技术价值是本质特征

技术价值是工业化的核心,这也是工业遗产有别于其他类型文化遗产的关键。因为工业时代的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技术进步,技术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重点就应该是工业技术价值的真实体现,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评判、保护标准和保护方式等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例如:钢铁厂的工业遗产应该包含炼铁炼钢轧钢等技术特点,生产枪炮的工厂应将制造枪炮的技术流程保留作为工业遗产,与生产技术越密切,价值就越高,诸如此类,这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技术价值主要是工艺生产技术,当然还包括为生产工艺提供空间的建筑技术,高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形式首先被工业生产应用,所以工业建筑技术的保护也是技术价值保护的重要内容。

1.2.2 工业文化价值是综合特征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承载体,工业文化价值内涵包含历史、审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含义,我们常常区分工业遗产历史、审美、社会各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都与文化相关,因此,综合表现为文化价值。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与实物见证,工业文化价值主要反映工业时代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工业遗产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我们保护的基础。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工业遗产价值问卷调查。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在工业遗产的代表性中,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相对更重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但这三者的比例相差并不大。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重要的比例最低,且与前三项差距加大(图1),说明工业遗产价值主要为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在历史价值中,工业遗产见证近现代社会重大发展历程的历史价值更为重要。在技术价值中,以标志某项行业的开创为更为重要,在社会价值中,对地区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推动更为重要。这些特点与民用建筑偏重遗产历史远悠和建筑艺术具有很大不同。

综上所述,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其价值特征是以技术价值为本质,以文化价值为基础,兼顾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

2 价值评价方法

2.1 整体三层次评价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调查评价,从“工业城市―典型企业―建筑遗产”三个层次进行评选工业遗产。首先整体评价城市的工业发展价值及特征,从城市工业发展史中,对城市的工业历史地位和工业发展特征进行评价,而不是从某个具体工业遗存的评价入手。工业城市的行业门类众多,每个城市工业化的特点不同,工业遗产必须是能代表城市工业的历史地位和特色。整体价值评价法从宏观到微观评价,将工业遗产确定在具体的建筑实体上。遴选出的工业遗产要能较好地代表城市工业发展的地位和特点。

其次调查和评选能代表城市工业水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资源型工业城市,采矿业、矿产加工业是城市工业的特点,应该着重在这类行业中调查评选工业遗产;依托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工业城市的码头区、港区、船厂是城市工业的代表,是有遗产分布的重点区域;冶金型工业城市的冶炼行业相关的工厂是调查和评选的重点对象。典型行业有众多工厂,要评选有代表性的工厂,对申报工厂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价值进行评估比较,选择典型的工厂。

第三是建筑遗产评价。在典型的工厂中,占地数平方公里,不会将整个厂区都划为保护对象,而是对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遗存进行历史的、技术的、审美价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尤其是从工业技术和建筑技术角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业历史建筑或建筑群作为工业建筑遗产。例如,在钢铁生产企业中,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主要工艺环节的主要设施设备是钢铁工业的典型特征物,因此,主要工艺的关键设施、设备和建筑物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对象。

在这三个步骤里,前两个步骤主要是从文献资料中发现线索,为评价工业遗产作铺垫,工业遗产是具体的实体,而不是某个厂名。所以,遗产评价主要还在第三步骤,对具体发现的工业遗存进行综合价值评判。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工业遗产价值体系从代表性、真实性、完整性三个方面评价,再细化三个层次。代表性细化为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五个分项,真实性细化为生产技术和建筑历史的真实度两个分项,完整性细化为生产技术和建筑格局、结构完整度两个分项。代表性的五个价值分项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不尽相同。对于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价值评价侧重于生产技术价值,对于建筑技术价值评价主要是建筑工程的技术,而非工业生产的技术。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性方面。

历史价值主要从年代是否悠久和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历史人物相关度两个子项去评判。时间久远的工业遗产具有稀缺性,赋予工业遗产珍贵的历史价值,是认识地方早期工业文明的历史纪念物,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实物载体,时间越久远历史价值相对较高;重大历史事件是指近现代史中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伟大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著名建筑师、工程师、劳模、科学家等。

技术价值从行业的开创性、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以及名优产品两个方面评价。在世界、全国或地区(城市)范围内标志某一工业门类中开创,或者某项技术、设施设备的应用在同行业中具有开创性,在历史上的名优产品是技术先进性的表现。特殊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遗产价值,如其濒临消亡,就具有稀缺性价值。

建筑的技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建筑和构造物设计、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方面,应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使工业遗产在工程方面具有科学技术价值。如钢结构、薄壳结构、无粱楼盖等新型结构形式在工业建筑的应用,洁净车间、抗震技术、特殊材料和做法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

社会价值主要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以及企业文化、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工业化是乡村发展成城镇的直接动力,越大的工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越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越大,其社会价值相应也越大。企业文化是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劳动保护等方面,也包含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蕴含着务实创新、包容并蓄、励精图治、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精神。

审美价值主要是对建筑遗产从建筑空间、造型、风格、装饰的艺术性和工业设施景观特征两个子项评价。工业建筑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发展的风格、特征,其形式、体量、色彩、材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具有工程美学和工艺景观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感染力越突出的其价值越高。

经济价值主要从工业建设投资大小和所在区位发展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潜在价值以及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潜力等方面评判。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工厂的区位价值高,再利用为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潜在经济价值最大。

真实性主要从工厂的历史格局、环境、遗存真实可靠度以及建筑、设施结构、构件的真实程度来判断,历史和技术信息越真实的价值越高;完整性从生产流程、格局、建筑保存完整程度和从建筑、设备的完整程度评价,兼顾规模大小,越完整和规模越大的价值越高。

遗产的珍稀性是特别的评价指标,因为不具有普遍性,不作为评价体系的固定指标。如果是早期工业发展的遗存,具有唯一代表性,即使其他指标方面比较逊色,也必须作为遗产进行保护。

2.3 建立遗产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工业遗产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对工业遗产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评价内容,通过多方案比较、论证,建立评价指标层次框图。根据层次框图设计出个层级的问卷表格,对比较对象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归纳成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图2)。这个体系作为工业遗产评价的参考依据,建议评审组从这些方面综合定性评判工业遗存的价值大小。

在实践中,如需要进一步用数值来确定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以便能给每项参评的工业遗存打个参考分值,定量反映遗产价值的大小,使价值评价更加直观明了。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得出了每个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为了方便理解和操作,统一按百分制,将权重值换算为百分值,得出个层次指标的分值。例如: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统计计算出权重值分别为7.75、8.25、6.25,反映出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重要度大于完整性,换算为百分值为35%、37%、28%。其余的指标分值依此计算得出,从而建立了具有参考分值的评价指标参考表,如(表2)。从表中可以分析出工业遗产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权重高,反映人们对工业生产流程完整性的重视,对工业格局以及整体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视。因此,整体保护工业建筑及环境非常重要。

二是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的经济价值权重高,反映工业遗产不是静止的保护,而是应该“输血式”地再利用,利用其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的特点,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

三是工业个性景观突出相对权重高,反映工业设施和建筑的工业景观独特价值,工业标志性景观对工业城市的景观特色塑造十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评审组参考上表,对每个遗存进行评分,取专家评分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在评出各个遗存的参考分值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所有得分排序,再综合考虑遗存的珍稀性,确定工业遗产登录名单。

评价体系参考表的指标分值具有主观行和不确定性,这是为定量评价工业遗存价值提供参考,避免每个专家评分相差过大。评价毕竟是主观认识行为,在实践操作中,每个评委会根据自己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给出得分,不一定完全按照给出的分值评判。评价表提示评委在评判中要注意综合评价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从而得出评价的核心内容,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全面和客观

3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实践

3.1 重庆工业遗产价值综述

重庆工业遗产见证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它是城市的记忆。重庆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早,是中国西部地区近代最早兴起的工业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国统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建国后,经过国民经济的“三年恢复”、两次调整、“三线建设”和6个五年计划实施,成为轻重工业并举、产业门类齐全的中国战略大后方的综合工业基地。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重庆工业的历程最为完整,经历了洋务运动、抗战时期、建国初期和三线建设等连续的历史阶段,而沿海一些发达的工业城市欠缺了抗战时期和三线建设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从我国工业技术发展史看,重庆工业的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完整写照,代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全过程。

3.2 评价方法与实践

根据整体三层次评价方法,按照评价体系指标参考表,首先评价重庆工业发展史的特点。重庆历史上两次出于国防战略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造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抗战工业和三线建设工业,具体表现为以军事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冶金、加工、化工、造船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和重工业是重庆工业的代表。重庆也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是重庆的特点,所以,行业的选择面应尽量广泛,既要有能源、船泊、仪表、金属加工、核工业等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又要有纺织和食品业等轻工业,在这些主要行业中评价代表性企业。对企业申报和调查出的工业历史遗存,参照评价体系指标表,经重庆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进行了试评,探索了初步的做法和经验。根据专家打分的平均分,为该工业遗存的最后得分,根据所有工业遗存的最后得分排序,专家组合议确定重庆工业遗产建议名单。

经统计分析,重庆提出的工业遗产名录共涉及11个工业门类,60处工业遗产,重工业的有47处,轻工业的有13处,机械制造业的工业遗产有19处;主城区有36项,区县有24项;解放前创办的工业遗产有40处,三线建设时期创办的工业遗产有13处,解放前创办的工厂在三线建设时期基本上得到加强。从工业遗产分布特点分析,重工业、机器制造业的工业遗产保存较完整,数量众多,不少企业仍在生产。轻工业以及早期民营企业的遗产大多数在城市改造中消失。所评选出的工业遗产基本反映了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

[2] 左瑛.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辉,钱锋.上海近代优秀工业建筑保护价值分析[J].建筑学报,2006,(4).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4

一、充分认识历史建筑普查的目的

通过此次历史建筑普查,全面摸清和掌握我市历史建筑的数量、分布、特征、现状等基本情况,准确判断历史建筑保护形势,科学制定历史建筑保护政策。

二、普查范围和内容

对全域范围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建筑艺术价值或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相联系,能够反映我市城市发展及人文历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三、历史建筑参考标准

(一)重要建筑或代表作品。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二)特色建筑。在建筑类型、形式、技术工艺上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反映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三)纪念类建筑。主要指与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代表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革命活动旧址、文化名人活动旧址、纪念碑与纪念亭、名人故居、名人墓葬、烈士陵园等。

(四)在我市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五)其他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宗教建筑、商业老字号等。

四、普查工作安排

年11月5日至2012年1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年11月5日至20日,各区(市)县要成立历史建筑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此次历史建筑普查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全面普查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各区(市)县对本辖区内的历史建筑开展全面普查,完成普查资料信息的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为汇总阶段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三)汇总阶段。2012年1月1日至31日,各区(市)县按照《历史建筑调查表》、《历史建筑调查汇总表》要求,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复查、汇总,报送至市房管局(联系人:;电子邮箱:)。

五、工作要求

(一)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本次历史建筑普查的重要意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统筹协调,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5

一、古建筑的修复措施

(一)屋面渗漏及瓦件残损

对于屋面出现大范围的下陷或者是某些部位出现坍塌等问题,需要确定是否进行某些位置或者是全部再次进行揭墁,然后明确挑顶问题。如果大木结构的损坏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明确是否需要对局部的构建进行替换或者加固,不能轻易就落架,这些可以利用“偷梁换柱”进行解决[1]。补漏是屋面、大木等结构没有太多的问题,只是屋面的瓦件出现损坏,加之草木丛生而导致的危险。修缮过程中,只要对局部的揭瓦进行处理就可以。当前修缮工作中,全部挑顶和揭瓦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些古建筑并不需要大范围的翻修,这样会使得文物的价值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风化残损

当前的古建筑中,其石、砖等风化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汉白玉、砂岩类的石件。随着文物保护费用的不断增加,文物保护力度逐渐增强,并加强对化学保护方面的研究,在文物保护中,化学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效的保护方式。要保证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于不同石件、不同位置的残损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配比等,并且随时进行调整,避免全部由施工单位决定,导致失控。此外,不管保护石、还是砖,都需要先对病害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原因所在,再找到合适的办法进行解决,认真负责。

(三)大木结构糟朽变形

古建筑中,大木结构是主要的结构材料,维修工程的性质是由大木结构的损坏情况决定的。对于古建筑的险情而进行的一些临时的、增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进行的安全措施就是抢险加固工程。维护保养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保养型的维护处理,比如对屋面的草进行处理,室内的油饰、粉刷等[2]。工程的维修主要有一般性和重点维修之分,一般性的维修主要是对屋面的局部进行揭瓦、修补墙体、地面修补、化学保护以及大木的修补等。重点的维修工程主要有加附加梁、柱和挑顶打牮拨正等。大木维修就是要对加附加梁柱、柱子墩接等,需要严格按照木结构的加固标准以及要求进行,通过修缮的手段使古建筑文物的结构安全得以保证,同时需要注意到加固后的外观与整体建筑相适应,最大限度地维护古建筑的原有结构、样子,保证其完整性。

二、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城市规划

保护古建筑需要先做好城市的规划,如果城市规划出现问题将对古建筑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很多大型的古建筑遭到破坏,像上海、北京、南京以及洛阳等地的古建筑保护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古建筑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受到严重的损坏。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古建筑保护是当前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实例,市政府应努力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调整,政府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首要责任人,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将古建筑保护作为首要的任务。

(二)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古建筑的保护

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就是要对古建筑的原状进行保护,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中需要明确其特殊性,在修复以及保护过程中不能对古建筑的历史、特点等进行改变。古建筑保护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对于史料、考古研究、勘测、记录、分析,实现多学科间的合作与配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与保护,使保护措施更加科学。可以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对古建筑进行保护[3],虽然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技术手段,因此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古建筑进行科学、高效的保护。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必要性;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冲击,建筑施工企业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市场是否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及内外条件,合理配置企业生产要素,优化管理的流程。它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建筑施工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帮助企业逐渐实现工程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市场经济灵活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进了市场,充斥着市场经济不健康因素的滋生,建筑市场出现过度竞争等不良现象。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准确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建筑行业、地区间的壁垒,建筑施工企业之间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存在着很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等问题,以下总结出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一系列弊端。

一方面,机制问题。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历了历史的风雨磨砺,留下了一些历史问题,对建筑施工管理的范围有所误解,认为是施工合同中所明确的范围,所付相关责任在施工完成后结束,导致负责的施工部门责任不明确。当施工中出现问题后,由于只顾自身利益,无法考虑到集体的利益,问题难以得到相应解决,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运作。其次,建筑行业存在流动性大的特点,不可预见因素较多,资源需求繁杂,导致施工管理的组织难度大。再次,传统的施工管理职权由经理掌控,管理部门协调关系得不到很好的调整,管理机构力量薄弱,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技术和人才问题。首先,建筑行业的施工一线员工多来自农村,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缺少专门的技术知识,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其次,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分管安全的管理人员少且多为其他部门人员替代,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操作规范。最后,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多采用简单的登记、归档等书写形式,并未与信息技术相联系,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程。这些人才和技术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建筑市场要健康发展,创新施工管理才是关键。针对以上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以实现创新的管理思维。

(1)机构创新

企业要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遗留各种历史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机构管理的职权。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大部分由项目经理负责,削弱了管理部门的权利,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机构管理的能力,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化,重视集体的利益,从而企业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

(2)体制创新

在建筑企业施工实现机构创新之后,企业需要对体制进行创新。首先,确立工程责任制度。企业必须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按照法律规定确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其次,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企业需要划清财产的边界,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人责任。再次,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需要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工资和福利的待遇,激发建筑施工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热情,及时将良好的生产关系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保持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3)技术创新

建筑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建筑工程管理需要采用信息技术为辅助管理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管理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在新时期下,我国建筑行业在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上大力探索很多现代化管理方法,事实证明,计算机辅助的融入有效的提高工程进度和效益。其次,由于在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以及信息交换和分布管理上存在复杂的处理过程,建筑施工企业应不遗余力地引进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提升传统建筑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最后,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开发,综合利用各种创新技术,采用性能优越的机制,联合多方资源的平台,相互提高和协调发展。

(4)人才创新

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首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人。建筑工程施工依据新时代的要求,在全体施工人员中深入先进的管理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创新和变革职工的施工管理理念,以实际行动运用到工程建筑施工的管理当中。其次,广大建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建筑行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此外,企业需要根据内部发展相应人才制定培养计划,通过自学、外送以及岗位培训等形成有步骤、有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使人才培养的队伍更具有权威性,形成多层次的发展模式。

结语

我国建筑施工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磨练,形成了一定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管理理念,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解决和创新。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关注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逐渐探索出新时代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模式,解决现有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弊端,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池建新浅谈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J]. 建材与装饰, 2007(9)

[2] 陈骥业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J]. 华章, 2012(21)

[3] 胡品文对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 [J]. 四川建材,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