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例6篇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1

活了几十岁,也当了十几年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功大德,也没为孩子打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同龄人中,我们夫妻多少也算学有所长,在抚养教育孩子上,也算是尽心竭力。

孩子小的时候,礼貌聪明,同事朋友无不羡慕我们家庭的文化氛围,称赞我们教子有方。那时候,我们不仅快乐过,自信过,还有一些沾沾自喜。可现在呢?一切全变了!刚上初二的儿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倒不是说他道德品质有多么不好,也不是说他学习成绩有多么不行,关键是他变得和我们越来越生疏。开始表现在不服我们的说教,不愿接受我们的安排和建议,后来发展到凡是我们说的话,好话坏话他都不听,干脆不跟我们说话。原本和谐的家庭开始乱套了:当父亲的因和儿子交流不成功而认为儿子忤逆不道,一动肝火便抱怨:“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觉得委屈:“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冲突升级时,一个摔东西,撵儿子,一个扭头就走。我按下葫芦又起瓢,谁也拦不住。我埋怨丈夫的粗暴,丈夫反说儿子被我惯坏了。我试图跟儿子沟通,儿子却冷冷地说:“话都让你们大人说了,事也都是你们做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丈夫一直对儿子“怎么有你这么一个爸爸”耿耿于怀,觉得自己论知识,论经济,论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足以对得起孩子。

我知道孩子有心理断乳期,也相信孩子不会因父母的文化、经济原因而疏远我们,可面对我们家中的亲子冲突,却显得那么束手无策。我该如何是好?

儿子的心声

其实,我曾为我有这样的父母感到挺自豪的:因为他们的培养,我总能把美术比赛和“故事大王”的奖状捧回家。那时候,妈妈脾气不急躁,爸爸也不那么凶。谁知我一上了中学,家里对我的管教就多了起来。每天出门前,妈妈就“在学校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地唠叨不停,放学后爸爸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地说个没完,好像我一上了中学,就掉进了坏人堆。发现我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一起,他们就会阻止我,还多次当面假装客气地把别人轰回家。我和他们的冲突就从这儿开始的。我对爸妈讲那个同学人很好,只是学习成绩差,是我的朋友,但爸妈仍执意不许我和他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这样做很没水平,对我的朋友和我都不尊重。再以后,我发现爸爸越来越专制,不管我的想法是什么,只要是他喜欢和希望的,我就必须接受,如果我不愿意,就说我不懂道理,不知好歹,自以为是。我再争辩,就会听到“轮不到你来教育大人”之类的话。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当然不服气。冲突过后,爸爸有时也向我道歉,但却要加上“我是有错,但我是你爸爸,你应该……”我觉得这种道歉很没有诚意。时间长了,就不愿搭理他们了。

但是,我还想说一句:“爸爸,您好糊涂!我从来没羡慕过别人的爸爸,我知道您很愿意拿自己和贫困山区农民家庭的父母比,那么,为什么不从知识和金钱以外的方面去考虑呢?”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心理咨询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成人说,这孩子怎么了,刚刚十几岁,大人的话就不听了,凡事都要和你对着干;少年说,我们应该独立了,可父母真烦人,什么事都要管,越是这样,就越想对着干。

这便是所谓的叛逆。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叛逆”是少年期孩子心理断乳的表现。少年期最突出的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独立的地位,要求观念独立,行为自治。对少年期追求独立、确立自我的自我意识特点,有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所谓心理断乳,是指脱离成人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孩子要从依赖于成人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就必须进行心理上的断乳。以心理断乳为基础,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发展才能完成。“完全没有反抗,不经任何危机就循着父辈的足迹前进,大多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这样看来,心理断乳期孩子的“叛逆”就是成长的必然了。少年正值心理断乳的初期。这一时期是孩子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半成人半儿童的时期,心理上存在着成熟与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因而,这一时期是人心理发展历程中一个“多事的季节”,更容易表现出种种“叛逆”行为。再有,成人对孩子缺乏理解,彼此关系的不平等和价值观的冲突,往往又会加剧少年的“叛逆”,导致一些极端行为。

怎样帮少年朋友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2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1.青少年宫概述

1.1青少年宫教育的性质

青少年宫,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作为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种校外教育方式,青少年宫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青少年宫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是全体少年儿童,它所实施的教育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是为少年儿童将来成为各方面人才打牢基础。”

1.2青少年宫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宫教育以其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而突出,教育出发点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践体验进行各类校外体验教育。

作为独立、系统性、制度化的教育体系,青少年宫具有自身的特点:机构设置上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并形成自己的模式;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活动规则;形成了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活动内容;形成了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1.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宫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着独特的意义。重视趣味性、科学性的青少年宫的心理教育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既是中小学生寻找自信的去处,也是青少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好地方,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其社交能力,更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有利于培养其健康心理与完整人格。

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特点

2.1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过渡的青少年,在各方面都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其心理状态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青少年的心理一方面带有儿童期的依赖性、幼稚性;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自觉意识、集体意识以及道德意识都明显增强起来。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具有两重性。

心理上看,由于社会认识的丰富,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思维的结合性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情绪具有两极性,情感具有曲折性,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四种矛盾。

2.2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任务

青少年作为过渡期,其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教育任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青少年是一个心理动荡的时期,如果心理波动不好好掌握极容易走向极端,从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2、帮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青少年的叛逆是他们开始对学校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必须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内在克服学习的叛逆感。

3、帮助他们寻找到交流的真谛。青少年是一个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交流的时期,帮助青少年学会交流领悟交流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完整人格。

4、培养心理保健的意识。青少年是一个心理逐渐成形的时期,培养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自我开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5、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潜能的可持续发挥。

6、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青少年是一个待开发的时期,心理教育不仅要重视表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潜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3.青少年宫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

根据以上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和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任务的解读,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3.1适时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及趣味心理游戏

适当的聘请相关心理学或教育学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讲座,如“感恩的心”等,设置趣味的心理游戏,培养孩子们心理保健的意识。

3.2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辅导

青少年宫还可以增设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并鼓励青少年经常性的进行心理咨询。

3.3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在青少年宫的日常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专门课程进行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科学的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3.4建立一支专业素质的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

扩充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增加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教育的权威性,更能增加其科学性。

3.5其他特色工作

(1)组成心理辅导中心组,加强研讨的力度,认真参加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2)创建学校心理辅导网站。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3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性格

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方式

1.学习上

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表现为厌学,叛逆自卑。在学校违法违纪的同学中,留守儿童占了多数,他们一般上学迟到,早退,逃课,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他们也存在着较强的叛逆心理,一不如意就与老师顶撞。而且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个性大多又很自卑。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占28%,一般的占64.2%,差的占15%。所以说,留守儿童的的学习普遍平平,有些甚至沦为后进生。

2.生活上

在生活上,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心孤独。主要表现为:在生活中对人对事都冷漠任性,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爱心;性格孤僻不合群,凡事自我为中心,不注重集体和团结;对人没有礼貌,个性懒散没有上进心,有些喜欢搞破坏,道德品行方面的表现较差。

3.与人交往上

在与人交往方面,留守儿童们表现为内心自我封闭,人际交往敏感。一位哲人说,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一些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很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弱,内心长期的自我封闭,不爱与人交流不说,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充满警惕甚至敌意,把别人对他的赞扬当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无论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欺负奚落。因此,内心自卑且极不平衡,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所以往往人际交往很差。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

1.对个人的影响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由隔代亲属抚养,年龄不大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孩子们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往往会出现自卑内向,孤僻不合群,对人怀有敌对心理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而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不说,还很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想法偏激、心灵扭曲、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孩子后天性格的形成和家庭息息相关。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一般孩子在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更容易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但是留守儿童们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有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不闻不问是抛弃了自己,或者虽然有些孩子能理解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艰辛,但是却没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正确的认识观。这都导致了他们用片面的眼光看世界,心理倾向于愤恨世界,恨父母为什么抛弃自己,恨上天为什么让自己生活在这种家庭,这造成了孩子情绪波动、仇恨、嫉妒的消极情绪,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困扰。

2.对社会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留守儿童”心智还不是很成熟,是需要人教育引导的时期,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自己思想和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再加上内心缺少亲情的滋润,孩子们很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使得行动上也产生偏差。这种偏差作用到社会上,对社会经济安全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由于“留守孩子”缺乏家庭管护,过度的放任自由,再加上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的心理,往往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容易因为无人教导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者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引诱而去参与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扰乱社会的治安,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每学期,各地都会发生“留守孩子”违法乱纪或受到伤害的悲剧。所以说,“留守孩子”的道德法制教育已经就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普遍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心理问题违法犯罪的例子并不少见,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及建议

1.学校方面

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容纳留守儿童在就读和学校寄宿,让他们受到进一步的、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这样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他们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还可以组织一些既有意义,又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发展孩子们开朗、健康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样可以使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可以使在外打工的父母们更加放心。

2.家庭方面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益。所以,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亲情联系,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给孩子写信,也可以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与孩子多多交流,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要为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让他们知道父母还是时刻在关心着他们的。在增进彼此感情的同时,父母还要加强对孩子精神、道德方面的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有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外地打工,应该给孩子找到适合的临时监护人,不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还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社会方面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关爱,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对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的效管理,严厉打击黄色暴力书刊和电影,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最后,还应该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社会的温暖,让留守儿童们拥有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社会,都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让他们的身心在良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4

上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已经是一家外企在安徽市场的区域经理了,拿着每月几千元的收入着实羡煞了身边人。可她并不满足,看着有人在商海中赚的盆满钵满,她动心了。没有太多思前顾后,她果断辞了职。那时创业还远不像现在这样流行,放弃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是需要勇气的,可她,从不缺乏勇气。

她先是做胎毛笔,遇上淡季基本没生意,一家的生活全靠老公一人支撑;她还学过理发,一次给客户的宝宝上门理发,结果因为下大雨去得太早,硬是被人家挡在门外苦等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客户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为什么不把原来的业务扩大做儿童摄影呢?有需求肯定有市场,既然客户都主动要求了,哪有不做的道理呢?事实证明,早吃螃蟹的人肯定都有得赚,2004年,当时整个合肥市场做儿童摄影的也不过五六家,考察完市场后,迅速筹集了10万元钱,用两个月的时间火速将小红帽儿童摄影工作室开了起来。

工作室在的经营下,员工渐渐由当初的四五个人变成了现在将近一百人的庞大队伍,场地也由原来的60个平方扩大到如今的3000多平米。现在的小红帽,拥有8个摄影棚,7个选片室,月盈利达150万元。这个女子有何能量,能把当初那么个小生意做得如此之大呢?偷偷一笑:“关键在经营管理上。我们家的卫生标准、消毒设施、人员配置都是数一数二的,宝宝在这里拍过后再换到其他家会很不适应,别看他们小,他们可会挑呢!”

难怪宝宝会挑这里,这里除了舒适的环境外,摄影师、门市影导都是持有育婴师资格证的,他们更了解孩子的需求,更懂得与孩子沟通。除此之外,在大厅里,还有一名保健院退休的资深医师,长期给宝宝提供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特别咨询。“现在的家长,多是80后,他们不懂怎么料理孩子,到我们这里,除了拍照,他们还能学到更多的照顾孩子的方法、注意事项,何乐而不为呢?”说,她自己还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除了给宝宝提供服务外,来店里的家长也能享受到服务。“这个时候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是最容易发生争执的阶段,孩子小、双方家庭的参与,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相信,作为一家企业,销售的基本技能每家都有,企业到最后的竞争是软竞争,员工的素质、沟通能力、处理关系的能力、情商等都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因为此,她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与管理。就拿摄影师来说吧,你光摄影技术好还不行,你还得懂如何哄孩子,即使是男摄影师,也鼓励他们多学习,去拿证。“你学不学习,工资不一样啊,我就用这种办法来激励他们。”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5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1.心理偏差。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性格缺陷。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稍不顺心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导致学习自信心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学,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4.耐挫力差。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二是要协调好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般说来,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因此,在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父母迫于生计,需双双外出务工时,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监护人。三是要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首先是父母与学校经常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其次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着重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父母可以通过书信、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或者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其三是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最好做到每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视频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一是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监护人、托管人联系制度。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托管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记录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个人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 教师三者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三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教师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帮助解决教育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四是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制度,在农村学校要配备专业心理教育教师,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咨询室;或聘请心理专家,开心理专题讲座;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以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并引导他们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五是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 即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学校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和管理,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负责人,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代管到人。“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职能缺位的孩子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六是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吸引他们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七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八是真情关爱,三个优先。首先,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学校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留守儿童要继续激励他们,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一部分习惯不好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更需要老师付出耐心和爱心。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地争取家庭教育气力,督促好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其次,生活上优先照顾。老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留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3.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儿童叛逆心理咨询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Talking about the causes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 Jiejun Li Dezh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gradually thorough,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campus safety accidents happen frequently, showing you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state nots allow hopeful. So th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not only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udent healthy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Key words】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countermeasure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都正在发生急剧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应对这些变化。对于中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正是正是他们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期,也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期。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多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 造成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

几个主要原因:

1.1 学习负担太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的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每年两会,代表委员都一再呼吁“减负”,很多地方也出台了很多相关规定,要求“减负”。例如,从2012年春季开学后,辽宁省严格规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校学习时间,分别是6小时、7小时和8小时。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对没有认真执行该规定的学校,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类似的“减负令”还有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十分严重,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承受着各方面的过高压力。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减负”与学生、家长、学校的意愿相违背,而农村的中学生,因为教育资源不均,城乡差距大,起点低等原因,较之城镇的学生更加处于劣势,压力更加大。这种高压力,让正在发育的中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1.2 留守以及寄宿制学生的问题: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的中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缺乏亲情,在心理健康和性格方面都出现偏差,常常是自卑懦弱、行为孤僻、冲动易怒。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偏差,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虽然近几年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但是社会所作的还是难以根本性解决这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有很大的监护和情感抚慰的作用,但是难以解决亲情淡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许多学校附属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到位,寄宿制学生的营养和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根据对2000名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样本学校有57%的寄宿制学生在调查表中反映,由于没吃早饭或早饭和中饭未吃饱,有时上课会有明显的饥饿感。非寄宿学生仅有34%的学生感觉自己上课时偶有饿意。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得分平均为42分,明显高于非寄宿学生的40分。本标准心理测试总分为9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然而现在许多农村的中学,为了便于管理,都已经办成了全寄宿的学校,即所有的学生都得寄宿于学校,这也样不是留守的学生一样减少了和父母、家庭的交流。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弊端让我们得重新审视这种办学模式,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更利于学生成长的模式推出。

1.3 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首先,是现在农村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中学时期,学生的课程相对较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往往把这些与升学无关的课程压缩乃至取消,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必考的科目,这让农村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非常匮乏。其次,农村的中学缺少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授这些课程的老师并非专业的老师,而是一些叫其他课程的老师兼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使得该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遇到更大的困难。而中学时期,特别是初三、高三是中学生心理压力最大的时期,学生容易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挤压在心理的压力不能通过有效的教育疏导和排解,心理咨询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就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1.4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正值这些学生们青春发育时期,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其中逆反心理就是非常突出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虽说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状态,但是如果学校和家庭不处理好,就会对孩子身心产生负面影响。逆反心理就是学生他们对某些人和事表现出“对着干”、“不受教“等心理状态。比如,对班级规定的排斥,对班主任的教育逆反,对家长的教育逆反,和对科学教育的逆反等无以名状的心理。一些事情他们一说就反感,一讲就回避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青春期正在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和束缚。

虽然逆反心理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也要求学校和家庭正确对待,不能太强硬地对待学生的叛逆,要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学生,避免与学生起太大的冲突,并且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还有很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影响都让我们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担忧,以下列举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使这些问题得到改观。

2 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正确疏导学生学习压力:既然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根本性变化,那么在学生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时,就要求学校和家长都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来为孩子着想,不要再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学校要给中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太强调升学率和排名,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学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而家长们更应主动多和学校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多跟子女交流,并且不要老拿他们跟别人比较,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应以鼓励为主,不要过多的责备,正确的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子女健康成长。学校也应帮助家长们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2 学校要对心理健康更多的投入: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并且指出2012年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央对教育经费的加大投入以及要求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和出台相应的异地高考的法规都对那些留守和寄宿以及异地高考的学生一定益处。但是要真正地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还需要学校对这方面加大投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首先,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开设心理教育课,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并且开设心理咨询室,以及开通多条心理咨询的途径。其次,其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应对心理学进行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位心理辅导员。这有利于老师在上课或者和学生相处时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避免不当的语言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且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也让老师更容易懂得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励学生能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学习成果更好。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2.2 重视社会教育功能。社会的支持是学校与家庭做好良性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上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另外,积极营造社会、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医生来校开辅导课或是请公安干警来上法制课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