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例6篇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1

1.1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钢铁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考虑到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有效应用和推广,应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对于众多钢铁企业资源、本企资源、互联网资源等不同资源的有效统一整合;并实现本企电子文献、纸质文献、互联网资源的加工整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整合和部署。(2)实现多种资源的统一检索利用,实现信息分析和知识获取管理;实现统一资源搜索入口,实现所有整合资源的快速搜索;实现知识脉络的分析,相关知识的信息智能汇集。(3)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情报分析服务的提供。

1.2科技信息资源的搜集

钢铁类科技信息资源搜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外购,这种方式不存在数据加工问题,但是外购资源涉及到不同的厂商和资源类型,平台需要提供整合功能,以实现外购数据库以及其他自建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功能。(2)互联网信息采集,平台需要提供互联网信息采集工具,保证数据采集人员能够利用工具批量地获取数据,在短时间内积累一定量的对专业有帮助的数据。(3)内部采集加工,平台需要提供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纸质电子化加工工具、数据导入工具和数据录入与审核模块,帮助文献加工人员快速将本地积累的专业数据形成数据库。

2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方案设计原则

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技术先进性:技术先进并不是本项目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但数字资源的加工、管理和服务,必须达到当前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较高水平,并符合IT技术发展进步的方向。(2)开放和标准:遵循文献情报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技术和服务标准,实现资源内容导入导出规范、资源加工功能易扩充等。(3)安全性:要求系统安全性设计全面。包括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和应用管理系统等。从各个环节保障系统安全、数字资源访问安全、数据存储安全等。(4)稳定性:在硬件故障除外的情况下,系统应该支持24小时×7天的运行模式。软件系统支持硬件设备(服务器),减少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止。(5)高性能:高性能主要体现在系统承受设计的多并发用户访问情况下的访问效率,特别是文献情报信息化服务的核心服务功能:数字资源检索。(6)可扩展性:从软件系统架构到数据管理、检索等各项应用的设计和软件模块,都支持开放性的结构,支持在规模和复杂程度上的扩展需求,包括对硬件和网络的扩展升级、对应用功能的扩展等。

3钢铁企业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3.1统一资源整合

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整合,应用上实现资源统一检索和用户管理。(1)根据以元数据整合的策略,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实现统一资源检索的功能,统一检索功能包括:①简单检索,即提供类似搜索引擎似的的“一框式检索”;②高级检索,提供更多的字段项选择,选择特定的资源库进行检索;二次检索,通过在一次检索结果中缩小范围搜索;③原文定位,提供对资源的原文调度能力,可以对于本地元数据仓储进行基于规则的原文调度;④原文传递;⑤资源导航等。(2)用户管理:包括管理模式设计和权限管理的实现,权限管理是用来设定用户及系统管理员对基本系统功能操作和资源访问的权限。

3.2实现整合平台数据库系统功能

(1)信息规划:信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信息资源组织范围和内容的设置,确定专题数据库的分类体系,完成数据库管理、新建特色数据库、加载已有特色数据库、设定特色数据库字段、检索数据库存储与管理等工作内容。(2)科技信息资源的采、编、发:实现对资源加工处理过程的流程定制和裁减,支持不同类型资源按照不同流程,由不同角色用户参与的信息编辑、标引、分类、审核、签发的加工处理全业务过程支持。(3)流程定制:流程定制与裁减主要提供对于信息加工处理流程的可定制支持。(4)实现专题库检索、自建库导航浏览和自建库跨库检索功能。(5)系统管理:实现元数据管理、访问统计分析和数据加工统计分析。(6)数据处理工具: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要集成用于实现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化加工、互联网科技信息资源采集、文档信息采集、关系型数据库转换等的数据处理工具软件。

4钢铁企业实施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2

一、会计信息披露保证完整性的对策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信息披露的流程如下: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与整理,并由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批,其中如果涉及的信息十分重要,则要发挥公司股东大会的作用对其进行审议,此后,证券市场中的相关部门将对披露信息展开审核,具体的部门有审计部门、律师事务所等。

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普遍偏低,为了保证其完整性,要采取以下的对策,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会计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披露的质量,因此,上市公司要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其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要拥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素养。目前,上市公司雇用的会计人员,仅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负责,而与投资者、债权人与供应商等其他方面的联系较少,未形成明确的受托责任关系,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根据高管人员的要求,对财务信息与其他披露信息等进行再加工,此时的披露信息质量完全取决于高管人员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过程中,要格外关注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培养,最为重要的为诚信素质,与此同时,还要为会计人员提供相应的保护,使其有能力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自觉的抵制,进而披露中的虚假会计信息数量才能够有所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另一方面,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证券市场中的中介结构主要负责审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基础上,才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中介机构的工作是重要的。目前,我国关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其中涉及的委托关系主要体现在委托人、被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三方面,但在委托人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具有分离性、分散性与流动性,此时的委托人未能对公司展开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建设均存在不足,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此情况,要不断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进而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高质量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况

(一)影响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普遍与高度关注,它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可靠依据。但会计信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此时的决策难以保证高效性,进而企业的经营生产将受到不利的影响。在会计信息中,盈余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作为关键性的会计信息,其披露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投资的成效与政府的监管等。因此,上市公司为了提高盈余信息的质量,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二)类型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及其资源配置的方式均影响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高效的配置,在此基础上,资源浪费、闲置等情况才能够得到避免。同时对于非货币资源来说,它主要是指存货、人力资源、知识性资产等,此类资源极易出现损耗与贬值,为了降低资源的损耗,要将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生产中。

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类型有:第一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源的配置,前者具有较长的价值转移周期,同时其价值损耗的影响因素众多,进而变现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此类资源要进行高效的运用,以此避免企业出现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企业报表中,固定资产有着较高的生产成本,但其资产利润率相对较低。第二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配置,对于不同行业来说,两种资产所占比重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在高科技行业中其无形资源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无形资产的配置是重要的,它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保证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获取。第三种,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的配置,二者的比例要保持合理性,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性,同时企业的效益也将更加显著。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3

关键词:物流 信息化 信息资源整合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遇到瓶颈

诸如无线射频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国外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很小。通过对比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发现,国内企业能够广泛应用并快速推广的技术大都局限于企业内部系统优化方面,这些技术的实施由单个物流企业来完成,目的在于整合企业能够整合的有限资源,使其达到优化配置;而对于类似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优化社会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的推广则遇到了瓶颈。

通常我们把原因归咎于该类技术应用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较低。如果在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中仅有少数企业采用无线射频技术,确实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但是当全部企业都采用该类技术的时候,应用成本就会降低,不仅每个物流企业会从中受益,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物流系统得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所以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整个物流行业企业共同推动。

(二)企业间资源共享无法突破供应链范畴

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所以,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马士华,2011)。

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受很多因素制约,例如组织结构、信息渠道、地域分布、行业特征等。但是,其中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素当属“牛鞭效应”。“牛鞭效应”其实是在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信息的过程中发生信息失真,而这种失真被逐级放大的结果,从而波及到企业的营销、物流、生产等领域。

所以为了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供应链中的企业要进行资源共享尤其是信息的共享;以达到消除“牛鞭效应”实现双赢的目的。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强调供应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供应链物流企业内部优化”并不等于“社会物流系统整体优化”。例如:在供应链物流企业内部优化的情况下,企业根据当前时期运输货物的属性采用了适宜的配货方案、适宜的运输工具、适宜的配送路线、适宜的交货方式;所有的“适宜”都是建立在供应链企业当前所能调配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内部资源的利用率、工作效率不一定是最高的。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中转方式,如图1所示。

当前大多数从事公路短途运输的物流企业在进行配送方案的设计时,都不可避免的经常采用中转式的货运形式。众所周知,直达运输是最理想的运输配送方式。首先节约了中转装卸作业设备及劳动,节省了中转费用,有利于减少货损货差;其次有利于提高运送速度,减少货物的在途时间;最后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从社会物流的高度来看,各个目的地之间都存在着大批量的货物运输需求。这些目的地之间可以更多的采用直达运输,以较低的社会资源投入实现运输目标。但是现实是这些运输需求不均衡的分散在不同物流企业间,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导致每个企业都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完成运输任务,仅有少量货物能够实现直达运输。假设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能够进行信息共享的话,我们就能站在社会物流系统的高度对该批货物的配送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真正的优化。

由于企业间的竞争是必然长期存在的,所以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始终无法突破供应链的范畴。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对社会物流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物流信息整合的传统观点为:采用创新的服务模式与技术支撑手段,通过为区域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协同管理服务,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执行能力和市场响应力,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官绪明,2010)。

供应链企业间存在竞争,每个物流企业都在不断地追求发展壮大,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根本无法有效运行。信息资源如何分配、利润如何分配?因为现实中总是“狼多肉少”,狼群在不断壮大。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也只是完全理想化的一种状态,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所以,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应该是指为区域内物流企业构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通过该平台物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约束条件自由地买卖、交换物流信息;交互平台一方面考虑企业当前条件,另一方面考虑区域物流整体优化方案,为物流企业匹配适宜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易。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信息储存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信息库中主要包括两类信息:一是物流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生产运作能力、具备的各种资质、优势、劣势等。这些信息是整合平台对企业能够完成的业务进行匹配的基础。二是社会物流业务需求信息,如储存需求信息、运输需求信息、流通加工需求信息等。该类信息来源主要是由物流企业提供,也可以由货主直接提交的平台。

(二)价值评估

价值评估主要是针对资源平台所获得的社会物流业务需求信息进行评估,如某货主需要储存一批物资,某批货物需要由A城市运到B城市。评估主要包括:由获得该信息的物流企业自身完成需要的成本及预期的收益是多少?该类业务由社会资源整合平台中进行优化后完成的平均成本及预期的平均收益是多少?

经过评估后,掌握需求信息的物流企业可以补充信息转让价格。

(三)信息检索

主要是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的检索,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适宜信息,也包含为货主检索物流服务企业信息的功能。更重要是资源整合平台自动检索出相同、相似的物流信息,为信息匹配提供条件。

(四)信息匹配

主要是根据货主要求及货源信息进行匹配。例如,把储存能力、储存条件、储存地点与仓储企业的信息进行匹配;把货物运输条件、货物自身属性、运输起始地等信息与货运企业的信息进行匹配;为物流企业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找出最适宜的企业。

(五)方案推荐

资源整合平台会根据物流企业的条件给出不同的整合方案。如:

1.信息转让方案。企业按自身设定的转让价格将自己的物流信息转让给其他物流企业,由对方完成物流服务。主要适用于企业自身独立完成该物流服务的成本高于市场平均物流成本,尤其是无利可图或者亏损的情况下。

2.自己独立完成。主要适用于企业通过内部优化能够低于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有足够的利润。

3.购买相关信息,自己集中统一完成。例如某物流运输企业自己有一批货物需要由A城市运往B城市,同时通过平台购买相匹配的货运信息,将另一批货物与该批货物共同配货,用适宜的运输工具满载、直达运输,并按期交付货物。

(六)交易管理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交易管理功能,主要是对信息的交换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媒介工作。

(七)监督、评价、反馈

完成信息买卖交易并不是资源整合平台的最后任务,还要保证买卖双方以及货主的三方利益不被侵害。所以资源整合平台还要有监督、评价、反馈的功能,即监督物流、三方的资金流等是否符合规范;评价物流企业的完成效率、信誉度;并将该信息反馈存储至平台的信息库,为以后的方案推荐提供参考信息。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有效运行的条件

(一)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及政府的推动作用

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性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依靠企业间自主沟通协调来实现社会物流的优化并不现实。政府及物流行业协会应大力倡导并推进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提供经济、政策等方面保障与支持。

(二)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

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需要以第三方物流角色利用信息平台,采用虚拟经营方式等策略协同运作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即作为体现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系统化发展方向和水平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应承担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主导责任(董千里,200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经营水平直接影响了社会物流系统的物流成本水平。所以应大力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普及应用,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三)物流信息整合平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在为物流企业提供决策方案时,保证企业自身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例如,物流企业在录入其所获的市场有效信息时,可以选择信息的共享权限。

1.独享型。企业自己独享的、完全保密的信息,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物流服务并从中赢利。录入系统的目的是从社会物流的角度进行后台的匹配,检验是否有更好的优化方案,供企业进行抉择。

2.部分共享型。是指物流企业将自己的信息与部分特殊企业进行共享,该类特殊企业是指可能需要具备特殊的资质、具有特殊的优势条件或者具有良好的信誉水平,能够保障双方核心利益的企业。

3.完全共享型。信息平台中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共享。该类信息是指企业不愿或不能完成的业务,通过物流企业内部优化仍然具有较高的物流成本。通过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共享后,将该业务与其它物流企业的信息进行相匹配,找到适宜的外包商或者交换到对于自身更有价值的物流信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信息平台中共享的信息仅限于物流服务的具体需求描述,其中不包含物流服务需求者的信息,只有交易达成后才能获得需求者的相关信息。

(四)物流信息整合平台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

物流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交易获取到的需求信息,应该按照统一标准,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这些标准应该主要包括:如何以信息提供方的名义为客户通过物流服务;如何保障“客户—信息提供方—物流服务实施方”的资金流正常运转;如何及时监督、准确评价物流服务实施方的运作效果和水平;信息价值的评价准则等。只有这些标准全面、合理、规范,才能保障三方的利益,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才能持续有效的运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4

【关键词】知识资本;信息资本;价值增值;构建

一、关于价值管理及其核心领域的理论分析

(一)价值管理

1.价值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企业存在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实质上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唯有实现了价值的增值,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得到持续发展。因此价值增值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2.价值管理是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

价值管理是在确立企业价值取向的前提下,通过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等过程,运用价值均衡分析和价值结构调整等手段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管理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价值管理程序包括确立价值取向、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三个阶段。确立价值取向是要明确企业的价值目标及围绕该目标企业所要形成的核心能力;价值发现是企业发现能实现价值增值的项目的过程;价值创造是运用各种要素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在这三个阶段中,还要运用价值均衡分析、价值结构调整作为实现价值增值的基本手段。由此可见,价值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手段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

(二)知识资本管理与信息资本管理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素资本的内容将不断扩展。财务资本不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知识资本、信息资本和人力资本则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力。因而对知识资本、信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领域。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拥有丰富相关知识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而知识资本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均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方面。但由于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知识资本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知识资本的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含量,并使其内化为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资本。因而知识资本管理优于人力资本管理而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领域之一。

信息资本是企业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从外部和内部获取的,直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通过加工处理分析的过程,最终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信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充分的信息使其转化为企业的信息资本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才能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因而信息资本管理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另一核心领域。

二、知识资本管理与信息资本管理模式构建

(一)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1.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管理是以企业内部知识资本的积累和开发为基础,通过对外知识资本输出和投资,将外部知识资源输入企业并与企业现有知识资本进行整合,以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管理活动。知识资本既来自于企业内部自身的实践积累,又来自于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就是力求使企业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能够最快的获取和充实工作所需的知识并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2.知识资本管理系统的构建。如上所述,知识资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企业现有知识资源,结合外部的知识资源,经过整合实现知识资本的增值并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因而,知识资本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知识资本积累系统。是将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知识储备情况和企业文化、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知识资本以及企业外部相关知识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的信息进行集中详细的整理,形成专业的知识资本储备数据库,以便于在知识资本管理中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知识资本水平的现状,并寻求发现提高企业知识资本水平的发展方向。

(2)知识资源开发与整合系统。是根据知识资本积累系统的信息,结合企业自身知识资本的特点。利用自有资源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战略联盟、专业机构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投资开发对企业有价值的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知识资源开发与整合系统是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实现企业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

(3)知识资本转化系统。在对企业内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后,还需要将其转化为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知识资本。这就需要建立知识资本转化系统。知识资本转化系统是通过培训等方式将整合后的知识资源传达给员工,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水平,转化为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知识资本,同时转化后新的知识资本信息将进人知识资本积累系统中,从而重新开始企业新的知识资本管理循环。

(二)信息资本管理模式

信息是一种资源,经过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而得到精炼和分析,为人们所掌握。掌握了信息的人们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正确运用将其中蕴涵的能量转化为财富。在信息革命中,人们似乎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信息革命的主要动力,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最终还要为人们用于信息活动。信息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而不是收集信息的技术。从企业的角度看,首先要充分地了解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价值管理的目标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运用。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也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以便于其做出正确的分析、决策,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来实现。

1.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对各种信息通过收集、筛选、分类、对比、判断、联想、推想,整理合成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有效信息的一种活动。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以下特点:主动性、广泛性、动态性、整体性、多样性。

2.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分类,建立信息数据库,由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人员根据与企业相关的价值链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整合,以获取方案并用各种形式提供信息使用者,从而实现价值增值。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检索系统、信息整合输出系统。

(三)知识资本管理系统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管理;整合;分析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地位,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将信息资源自身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在企业信息管理当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切实有效落实,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所提升。将企业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保证信息资源、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

1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间接导致我国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当前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这种形势下,需要企业紧跟社会时展的脚步,将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信息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所提升,而且能够拉近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整合,不仅能够促使信息资源的大力利用,而且能够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依据。信息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提高其自身决策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现如今,全球信息化、我国社会信息化已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让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获取到更多有效的资源,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所提升,而且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能够保证信息质量的整体提高,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另外,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能够逐渐优化传统人工统计的方法,保证信息数据、信息资源的录入和整理更加有效率[1]。在当前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两者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而且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以及市场价值。

2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整合

2.1强化企业自身信息管理意识

对信息资源切实有效的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要不断强化企业自身对于信息管理的意识。信息资源能够对企业决策者的决策、经营策略、发展情况等提供有效的支持,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机技术自身的作用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保证企业信息管理质量和水平能够有所提升。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强化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信息管理意识,不仅能够保证信息资源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能够保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2]。

2.2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

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进行整合时,要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传统信息模式的影响,所以很多企业仍然利用人工采集、分析、整理信息模式,这样不仅增加了信息分析的错误率,而且从根本上降低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实现切实有效的管理,包括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分类、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等,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时,要注重其自身的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将其与之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力度,保证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

2.3提高信息综合质量

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综合质量越来越重要,不仅能够保证企业日后的发展,而且能够保证企业的各项决策。所以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进行整合时,要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综合质量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日后的发展战略制定规划达到一定标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数据库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将信息资源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保存,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日后收集过程中出现重复现象,而且能够有利于日后的搜索和利用。企业提高信息综合质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身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而且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不断大力发展的影响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进行有效整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而且能够保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质量,保证信息管理的整体效率随之提升,促进企业日后的长期稳定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文辉.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关键技术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7).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6

摘 要:ERP-HR系统是现行最为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其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有效改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系统化、人性化、长效化。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为例,分析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五大关键因素,并应用到实际建设活动中,最终建立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体系,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ERP-HR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应用

现如今,不论是什么行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合理化分配,使得人力管理更为高效性与人性化,更重要的是适应现有社会发展实际需求。ERP-HR系统以数据管理为主线,高效完成各项数据统计、共享、监控、评估、决策等工作,实现人力资源集约化。相关资料显示,ERP-HR各项实用化指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着领先地位,大大提升了企业人力信息化管理水平。下面将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为例展开相关探讨。

1.ERP-HR系统促使企业业务调整目标的描述

ERP-HR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组织、人事、薪酬等管理内容全部在同一系统中呈现出来,实现有机整合。应用这一系统后,将大大降低人力日常事务管理所用的时间,另外,还能确保人事数据的快速更新,及时实现统一性,帮助企业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决策。目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要全面完成信息集约化管理,为此必须使用ERP-HR系统,从而建设更具体系结构的组织架构、更为简洁方便的用工形式、更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而大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ERP-HR系统下人力资源业务调整的主要目标为:(1)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合理降低对应管理成本。以构建“三集五大”体系作为整体目标,通过ERP-HR系统能够更大地完成人力资源事务处理,解决了手工处理效率低问题,且不占用太多时间,同时出错率也大大降低。(2)业务流程得到优化,过程管控得到加强。调整人力资源业务管理过程中,以ERP-HR系统相关业务规范为标准原则,促进各业务部分的相互合作;遵循“专人专责”基本原则,各部门分工明确,充分理解各自部门的岗位职责,为避免重复工作,应做好交叉业务的调整。除了以上作用外,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人员工作进行实时管理监控。总之通过ERP-HR系统可以实现信息集成、报表整合,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当前人力资源状态情况做统一分析,并给出影响人力资源状况的关键性指标。(3)促进管理理念更新,提高管理能力。使用ERP-HR系统,能够逐步转变企业管理者传统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管理及高效工作模式。避免信息传递慢、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性的弊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各部门通力合作,岗位分工明确,协作性更强,整体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形成“以人为本、高效管理”运行模式。

2.基于ERP-HR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2.1基于ERP-HR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基于ERP-HR系统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组织结构管理、岗位职责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四方面进行有效调整,即构建完成四大模块。组织结构管理主要是指相关机构调整;岗位职责管理主要是指岗位、职务调整;人事管理主要是指人员信息调整、人员配置调整;薪酬管理主要是指薪酬相关数据维护、具体薪酬核算与过账。在ERP-HR系统帮助下,实现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数据为依托,以机构、岗位、员工的定量配置为目标,实现人员科学化管理,提高用工整体效率。

2.2基于ERP-HR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

基于ERP-HR系统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关键的五大要素包括:数据信息共享、源数据分析、关键指标监控、内部管理评估、领导决策辅助。五大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有切实有效的落实这五大因素,才能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它们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五大要素具体分管内容如下:(1)数据信息共享。基于ERP-HR系统完成人力资源内部的管理、其他各部门的管理、企业员工档案的管理等三位一体的整合管理。有效解决手工处理带来的弊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促进人员间业务交流、资源相互共享。通过ERP-HR系统完成各应用模块的数据共享,获得人力资源相关更新数据,使得整体管理保持统一性、完整性。另外,ERP-HR系统可以依据各部门业务不同,设置相关部门所能调用及查看信息的权限,降低企业信息泄露可能性,同时利于各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工作。ERP-HR系统可以实现系统数据c档案信息的同步。(2)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调整企业人力资源业务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基础数据备案,另一方面为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只有恰到好处的完成上述两项工作,才能制定出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ERP-HR系统中包括多维度的各类数据统计报表,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今后人力资源调整计划做出正确决断,同时及时改进用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3)关键指标监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要体现专业性、及时性与准确性,那么就需要监控一些关键性指标,主要包括事务处理的及时率、人事相关信息完整度、组织相关信息维护的精准性、人员配置合理度、工资核算度等数据指标,将其落实到实处,即定位定岗,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监管制度,确保人员调动及时性,促进不同权限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4)内部管理的评估。企业内部管理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基于ERP-HR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考核制度,对一些虚假申报、个人信息不实等情况采取针对性考核方案,将内部管理整体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及实用性。(5)领导决策的辅助作用。应用了ERP-HR系统后,企业领导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全面、最准确、最新、最权威的数据信息资源,从而过滤、整理、分析出最佳解决思路,可利用的数据一般有历史数据与汇总数据两种。基于确立问题解决思路基础上做出相关处理政策或办法,如对于学历较低人员,应为其制定针对技术提升方面的培训,而针对学历、技能较高人员,应为其制定针对性激励政策,挖掘其潜在能力,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总之,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应以ERP-HR为依托,建立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用工效率,为企业未来长足发展做出更好地贡献。在以后工作中,仍需坚持不断探索的道路,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制定计划,对当时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出合理化调整,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治琴.ERP-HR模块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14(24):67.

[2]裴蓓.ERP系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送信,2012,12(24):3-4.

[3]惠文博,高源.ERP系统的HR模块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8(10):76-77.

[4]刘剑.简析系统ERP在内蒙古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04,04(10):28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