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例6篇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1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

学校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课程,还可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向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卫生教学健康教育应是整个学校系统教育的一部分。

1)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训练可在幼儿时期或更早年龄阶段就开始,但系统医学科学知识及保健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他们获得此类知识的主要途径。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接受能力及思维方式均不同,因此在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时,目的要求、教育内容、形式、教学模具及教材选编等均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因人施教。应尽量使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设置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有关健康知识、信息,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因此培训称职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应不断地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2)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卫生保健信念的改变和正确信念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一旦形成不易更改并可影响全部生活。习惯的好坏可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学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许多优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学校既是有计划的教育机构,也是培养健康公民的场所,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学校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最适当也是最有效的。

健康行为指导的方式一般有2种:集体活动和个别咨询。前者是针对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行为问题;后者是对出现特殊卫生保健问题的学生逐个进行帮助。

行为指导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学校尚需与家庭之间保持经常联系。

2.学校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活动,是整个学校卫生规划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学生生长发育监测、健康检查、牙齿检查、视听检查、免疫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纠正、突发性疾病紧急服务、意外事故应急措施、心理咨询以及为伤残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3.学校卫生环境学校卫生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包括人际、事物和物质环境。

人际环境主要指校内师生、同学和其他人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密切协调、互尊互敬、尊师爱生,形成一种和谐健康的气氛。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2

一、指导思想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市青少年实际的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学校和基层,为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人群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1.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适宜的情绪、较好的反应能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为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2.坚持预防为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3.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育环境,使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工作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工作要求1.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体制和保障体系,降低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就医率和就学率,减轻精神疾病造成的家庭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2.高度重视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使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妥善的处理。组织力量针对我市青少年厌学、早恋、网络成瘾、自杀等问题进行多学科研究,逐步建立危机干预网络和危机救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3.搞好青少年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学龄青少年就学率。卫生、教育、文广新、公安、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综合对策,切实扩大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获得医疗和康复服务的覆盖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基本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康复措施;对社会上“三无”人员和农村贫困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医疗救助,彻底杜绝歧视、虐待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等思想与行为,使这些患者早日得到医治,并早日返回校园。享受良好的教育,从而降低其危害家庭、社会的风险。4、各部门要落实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问责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对工作中,造成后果的,参照《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浙人大常〔2002〕16号)追究相关责任。

(二)职责分工1.卫生部门:负责将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承担全市青少年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来保障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市第三人民医院要主动开展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对部分不能或不愿来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应提供到学校或家庭等上门服务。在各乡镇(街道)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的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定期的摸底调查,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青少年精神(心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技术。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创造条件,在我市成立数字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以减少或杜绝自杀、肇事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教育部门:负责制定相应政策,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性教育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第一,要明确定位,营造氛围。一是明确学校心理辅导定位,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并注重城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发展;二是通过倡导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在广大师生、家长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精神病患者,做好向专科医院的转介工作;三是关注失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降低青少年失学率,不得推诿或拒绝已康复的精神病学生就学。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与配备。一是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班主任、校医等人群的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以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专业化,提高学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配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1:1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同时推进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初高中学校要专门聘请副主任及以上精神科医生或富有专业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学校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顾问;三是培训课程按照国家相关专业部门的要求设置,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3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的目的。1990年6月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这是国家首次将健康教育以法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进入人们生活的,要增强学生健康意识、身体素质就必须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而且要从小抓起。怎样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作如下探讨:

1 健康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健康教育又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可增进学生的卫生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1)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觉地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学工作日程,指派专职健康教育授课教师,如安排课时,培养师资,准备教材和教具等。学校要按要求和标准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同时,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做好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科学课中渗透环境卫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要通过健康教师的培训、对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发挥体育教师和校医室人员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和校医室人员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除承担健康教育宣传外,还应将健康教育任务与医疗保健工作结合起来,如对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进行卫生宣传等。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课

针对小学1、2、3年级开发课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心理生理特点来选编教材。有关生理卫生、青春期教育、体育锻炼卫生的内容可纳入健康教育课之中,教学内容要做到四个结合: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季节性特点,结合常见病和多发病原因。

(4)做好课外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尚有较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策略地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板报每月一期、宣传栏每个季度更换一期,同时采用健康教育画廊、主题队会、学生手抄报、知识竞赛、小广播、心理咨询、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卫生宣传日、纪念日等开展特色专题活动。采用“讲、看、问、演、联、听、编”七字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讲:使用准确、规范、明确、有逻辑性的语言讲课,会使学生心悦诚服。

看:观看实物、挂图、电影、录像和健康教育展览。

问: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演:把所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快板、诗歌等,以黑板报或演唱的形式进行宣传。

联:联系学生实际或不良行为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听:通过网络、广播可使全校师生都能受到教育,广播可采用多种形式:讲话、对话、广播剧等。

编:把卫生知识编成内容明确、精悍、针对性强的标语、小册子、报刊、黑板报等。

(5)多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对家庭健康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学生在参加戒毒、戒烟、戒赌、开展社会卫生监督等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相互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使一些有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得到纠正和消除。第三方面,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有增无减,学校应重视与社会各组织(如居委会、社区、派出所等)的配合,运用社会各组织的力量,来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效。

(6)做好体检工作,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做好一年1次的体检工作。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它是全面、系统、连续、准确了解学生体质状况、体质变化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7)以自我保健、人人健康为宗旨。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民族的健康行为,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蚀,达到自我保健的能力。

(8)健全制度,促进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使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制度、教室、寝室管理制度、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就餐管理制度等,每月评选卫生、体育、纪律等流动红旗先进班级,它不但促使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而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逐年增强,达到了减少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3 小结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1;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05-07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point of view of "health in all slip", based on related national and regional health policy text analysis, under the premise of unique stage in determining teenagers, the author defines youth physical health policy system as the all the essentials that can improv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enagers’ physical health of, promote health equity and accessibility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sports, health, nutrition and rest.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y content is mainly embodied in 5 areas: education, sports, health, nutrition and rest. By analyz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gress of typical national youth physical health policy, the paper presents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y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physique health promotion and improving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health policy.

Key words: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policy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文科学术新人项目资助(xsxr201300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研究”(13BTY013),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TY15-012)。

作者简介:郇昌店(1980- ),男,山东临沭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作者单位:1.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2.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管理系,天津 300381

1.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China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全球性和严峻性,长期以来引发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政府针对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关联的肥胖、运动能力不足、压力过大等问题,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治理,如美国政府出台的《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技术框架》、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和我国《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上述政策均指向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个别层面,通过对独特要素的改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通过政策实践与研究进展梳理发现,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认识存在片面化、局部化的问题,尚未明确把握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内涵,大多数政策属于部门政策,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综观此类问题的出现,一是源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过于关注某个层面的社会影响因素,而没有意识到全面的健康社会决定要素。

鉴于此,在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下,本研究从国际上逐渐开展“健康寓于万策(Healthy in All Policies,HiAP)”实践框架出发,论证和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决定要素,并据此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1 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理论框架

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健康寓于万策(HiAP)”为提高人口健康和卫生公平,构建跨部门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系统地考虑了健康和卫生系统的影响决策,寻求协同效应,并避免有害健康影响。尽管直到2006年,“健康寓于万策”才在芬兰总统健康主题论坛(Finnish Presidency Health Theme)上正式提出,但世界卫生组织长期以来的健康实践为该政策的提出奠定了良好基础,见表1所示。

“健康寓于万策”的提出源于对健康影响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及健康的多维影响因素。2003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应国家也在探索健康的其他影响因素,较为关注健康政策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等,了《National Public Health Policy, Sweden,2003》《California Health in All Policies Task Force, United States,2010》。2010年,阿德莱德世卫会议再次《所有政策中的健康问题:走向共同治理健康和福祉》的会议声明,由表2即可见健康涉及到多个领域,表明了政策领域与健康的交叉关系。

“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提出更与国际社会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密切相关。“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即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外,由居住和生活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条件不同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导致疾病出现的“原因的原因”[1]。这也是西方社会关注健康服务公平性的重要着力点。源于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致力于通过公共政策对社会因素的改造,在推进健康公平的前提下提升健康的福利水平。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了《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的报告,对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及其政策实质就是通过政策设置,改变健康的不公平状况,推进全球范围内健康目标的实现(图1)。

由图1可见,针对健康的相关影响要素,健康社会决定委员会的政策框架强化整体性的治理思路。该治理框架的构建强化宏观政治制度、中观社会地位改造、微观卫生保健系统的构建的思路,致力于健康与福利的协同分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者Dahlgren就提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按照关联层次分为五个类型:年龄、性别和体质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和社区网络;教育、工作环境等因素;最后是一般性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等。由此可见,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是超越了卫生领域,且融合了诸多领域和部门的认识突破,对提升健康致因的认识具有重要影响,如图2。

综合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HiAP理论框架不仅与相应的政策实践关联,也与健康的社会因素认知相关,属于对健康改进的全新理念。该理论框架包含五个层面的内容:促进健康、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部门间协同;借助多元主体的利益;吸引利益相关者;实现结构性或程序性的改变等。“健康寓于万策”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私人部门和民间团体开展协同合作以解决复杂的卫生问题[2]。为了推进国家的实践,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出台了“‘健康寓于万策’的国家行动框架”,针对国家或地方政府提出包含确定HiAP的需要和优先活动、构建行动计划、确定支持性框架和过程、促进评价和参与、确保监测、评价和报告、构建行动能力等六个部分的国家行动计划,并建议相关政策主体可以借助该框架进行调整。

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厘定

2.1 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的背景

当前的诸多研究成果,展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青少年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健康状况更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质健康差距的决定因素包括贫困、机会不平等、医疗保健、环境条件差、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个案层面而言,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与 HIV 患者联系在一起,其未来生活质量和体质健康状况均受到一定负面的影响[3]。学者以洛杉矶周边的公园为案例,研究发现环境(公园的距离和布局)和社会因素与促进青少年参与体力活动强度水平相关,建议决策者需要强化这种认识。

就我国而言,因公民健康不公平问题较为突出,健康政策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鉴于我国日渐严重的国民健康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及“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世界国家健康排名,中国在145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55位[4]。我国民众与世界发展国家的健康状况相比,差距依旧较大。

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不佳的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更为突出。青少年群体中,肥胖症、近视和传染病等健康问题极为严重[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7~18岁城市男生、女生和农村男生、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3.23%、13.76%、13.76%和8.56%。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0.31、0.61、0.23和0.27。同时,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同样是2010年的调研结果,7~9岁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为30.07%,10~12岁的近视检出率为47.58%,13~15岁的检出率为65.59%。16~18岁的检出率为76.99%,与2005年相比,各年龄阶段的近视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6]。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略有改善,但情况依旧较为严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与青少年未来的社会担当产生了尖锐的矛盾。201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联合题为“青少年期:充满机遇的年代”的报告指出:青少年绝对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28亿(18%)下降至2009年的1.8亿左右(13%)。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极为严重,未来必然将降低有效劳动力供给,影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造成深远影响[7]。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青少年数量降低,且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必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未来可借助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一定程度可摆脱人力资源短缺的制约,但未来我国社会建设,将更加仰仗数量逐渐减少的青少年群体。鉴于此,国家通过公共政策投资发展青少年事业,必然能展示长远的战略价值。

与其他年龄阶段比较而言,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具有独特性。首先,效果影响的长期性。青少年时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状况对其一生都有长期影响,是成年人疾病干预的敏感期和窗口期[8]。其次,健康行为的可塑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塑造可有效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国家或地区视青少年时期为个体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个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再次,病患表现的隐蔽性。除一些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青少年群体罹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很小;最后,投资主体的国家福利性。青少年群体缺少自主生活能力和必要资源,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因此青少年健康需求需要在国家福利责任框架下予以满足。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投资对其后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界高度关注。当前,各国政府倾向于利用公共政策推进健康福利实现,多部门鉴于部门职责实施了多项公共政策。

2.2 基于HiAP确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根据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理论观点,其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注重跨部门的联合管理,明确健康的多维度影响等对认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这对促进政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就当前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及其政策实践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关联至少体现在教育、体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因此,本研究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界定为多领域内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健康公平和可及之政策要素的总称。

结合我国学术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领域的认知,发现目前的观点集中在几个领域。党权(2014)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与运动、卫生领域相关联[9],而(2014)对日本[10]、杨成伟(2015)对美国[11]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进行讨论时,将论域局限在体育运动方面。根据国外相关实践,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行为包含了体育和营养、卫生等方面[12]。为探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系,我国学者对0~16岁的1 118名调查者的社区、家庭、母亲和个人4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调查人群在健康水平和保健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而母亲和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不公平程度的贡献较大[13]。同时基于我国部分地方性法规,如《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并根据专家访谈的结果,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领域。

2.2.1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要素政策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体质健康促进的主阵地,教育政策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键措施。教育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推进,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教育、健康理念教育和校园健康环境建设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政策的直观体现。

国际社会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对体质健康的促进意义。1974年,加拿大政府《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将健康政策的重点从“疾病诊治”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出在青少年时期的疾病预防。同年,美国国会通过《健康信息和健康促进法》《国家健康教育规划和资源发展法案》等政策,成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局,致力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推进。在英国,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更宽泛的生命教育实施。1988年,政府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 Reform Act),要求学校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的均衡性。1990年,倡导建设包含健康教育在内的跨领域国家课程。1997年,成立“文凭与课程局”,开始增订社会与健康教育新课程。在很多发达国家颁布健康教育法案中,很多将校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领域,通过内容多样、方式多元的教育形式,使得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14]。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非常重视校园健康环境塑造,促进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我国健康教育政策开始较早、内容较为宽泛。早在196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 讲卫生的指示》,要求在国内开展卫生教育,校园和学生就是政策重点关注领域。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卫生部、爱卫会联合《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具体指导,在后续健康教育实践中,基于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控烟”和“校园环境”等教育行动。在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健康教育与体育、卫生等结合,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成“体育与健康”,期望借此推进学生体质健康。

2.2.2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要素政策

青少年体质健康通过体育促进形成共识。由于青少年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每天大量的时间处于静坐状态,长时间静坐影响了体质健康。针对静坐时间过长的状况,很多国家和组织建议通过体力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运动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包含职业性、交通性、日常体力活动及闲暇体育锻炼[15]。

国际上青少年体力活动政策极具启示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青少年每天不能少于6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强壮骨骼和肌肉的身体活动。加拿大政府建议青少年通过体力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每天静坐的推荐时间不超过6小时,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2014年美国体力活动协会了全美第一个儿童和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该报告描述了美国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和影响要素的指标体系,并阐明了交通、学校、家庭和休闲娱乐的政策[16]。体力活动政策已成为“健康美国2010”的首要措施,通过科学的指标设计和量化措施呈现,促进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17]。

在体力活动政策中,体育活动是重点领域。美国青少年体育国家联盟(Nation Alliance for Youth Sport ,NAYS)颁布了《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提供体育活动指导。英国体育理事会颁布了《为认识培育体育习惯:青少年体育新战略》(Creating a sporting habit for life-A new youth sport strategy ),为培育青少年群体养成体育习惯提供政策建议和健身指导。澳大利亚的《国家体育运动与久坐行为指南》,为5~12岁儿童和13~17岁青少年制定了健身标准: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体育运动。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应包含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并包括一些剧烈运动。每星期至少有3天,儿童、青少年应进行一些有助于强壮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我国长期的政策选择。加强课堂体育教学、完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教学、训练设施与环境的建设,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重点工作。2001年,国家体育课程改革将“健康第一”确定为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核心指导思想,国家通过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完善了课程标准、师资配备、监督考核、体质监测等环节,而“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等在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探索成效突出。但我国体育健康促进亦存在政策设计过度依赖体育部门,呈现体育部门专业治理的局限性,应建立教育、卫生和体育多部门参与的协同机制,避免权责不清和重复浪费等问题[18]。

2.3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卫生要素政策

校园卫生政策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保障校园卫生环境、饮用水安全和流行病预防等措施,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日本在1896年就通过制度建设设置了“学校校医”,并赋予其公务员身份。二战后,日本政府陆续通过了《学校保健法》《学校保健法施行令》《学校保健法试行规则》等。文部科学省更是将散见于不同部门的学校卫生保健的法规文件进行汇编为《新学校保健实务必携》,以推动校园卫生保健工作[13]。美国国会通过《协作性学校健康计划 》,整合健康教育、校园环境、体质健康等内容。美国国家教育协会颁布的《校园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指导》中包含健康与安全教育、体育教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校园环境与交通、健康环境和社会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等部分。

我国校园卫生政策不完善,学校卫生体系建设缓慢。建国后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校园卫生。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学校卫生,扬州会议后卫生部、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和《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等政策,为学校卫生管理提供了政策参考。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学校卫生管理条例》,2012年卫生部下发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为学生公共卫生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国家针对校园生活设施、流行病预防和突发卫生事件等方面颁布了系列文件,较为全面对危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健康的多个层面要素进行针对性治理[19]。

2.4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营养要素政策

充足的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亟待关注的政策领域。青少年阶段是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国际上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营养问题。日本在学生营养立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二战结束,日本在国内经济条件极差的条件下,启动了学生营养餐供给,并通过逐渐制度化保障营养餐发展。1954年,日本政府制定颁布了《学校营养午餐法》(历经1956、1957、1974、1978年多次修改、完善),从立法角度对学校营养餐提出要求。2005年在实施《饮食教育基本法》的基础上,启动了《“饮食教育”推进基本计划》,其中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计划是其重点。美国在学生营养政策方面的探索也较为出色。一战期间,美国无法招募到充足的兵员,国内对青少年健康关注较高。恰逢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大量经济物资被浪费。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农业部利用关税收入的30%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大量过剩的产品供给学生,这成为美国学生营养餐的起源。194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国家学生午餐法》,1966年颁布了《美国学校早餐法》,1997年出台了《特殊牛奶项目规划》和《学生奶行动计划》等。2004年美国公法中《对1966年Richard B Russel 国家学校午餐法和儿童营养法的修订》,强化对儿童增加食物和营养援助,简化了计划的实施与改善的管理,重新制定了儿童营养计划。2011年美国通过的 “营养教育培养健康儿童的法案”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更有推动意义。美国实施的校园营养餐制度,在覆盖人群和投资方面发展较快,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从美国校园营养餐覆盖人群和投资总额来看,美国政府在营养餐的供应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青少年的营养问题较为复杂,纳入政策视角的时间较晚。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成为学生常见病之一。1992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全国爱卫会《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首次将“营养不良”列为六种学生常见病首位。1995年,《学校午餐营养与卫生要求》属于我国政府首次对校园营养问题的政策实践;随后,《国家大豆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颁布。针对贫困农村学生,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随后教育部联合发改委、卫计委等部门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了良好条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学生营养的政策建设较为滞后,学生营养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国家对青少年营养保障的责任承担不足。

2.5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休息要素政策

充足的休息时间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在里根总统期间,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青少年基层教育阶段压力过大,应该进行及时改革。基于此美国组织了4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4年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后,于1989年了《普及科学:2061计划》,政策旨在改变过去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简单化和应用化;提倡为青少年学习减负,大力增加青少年的休息时间。在英国,中小学生时间安排较为充足,课程安排主要以实用性知识为主,且高等院校招生对特殊能力学生具有特别关照,所以英国基层教育学生对减负的要求不高。

针对学生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被侵占的状况,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建国之初,就提倡“身体第一、学习第二”,倡导降低学习时间。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的紧急通知》《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等政策,关注处理青少年在校学习和休息间的关系。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将小学生的过重负担降下来。教育部200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后,于2009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2013,教育部门为彻底减轻学生负担,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征求意见阶段,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方面探索破解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有效方法。

3 结束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跨界性、跨域性,必然呈现治理的艰巨性。从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实践来看,呈现出过于依赖体育领域政策,对教育、卫生领域略有涉及,营养、休息领域提及较少的状况。借鉴发达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计划,未来的政策实践应更多关注跨部门政策制定与执行,通过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的制度协同建设,保障青少年群体健康权的实现,进而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岩,谢铮.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2):125-128.

[2]Commision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CSDH)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 health equity through action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 .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3]Skovdal, Morten and Belton, Sara.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s they relate to children and youth growing up with HIV infe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4(4,5):1-8.

[4]马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京大学:医学版,2013,45(3):337-342.

[5]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1(4):46-53.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蔡若愚.投资青少年,是时候了![N].中国经济导报,2011-05-26(B07).

[8]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术语汇编[M].郑伯承,薛建平,译.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9]党 权.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史变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曲 辉,张学政. 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对策研究――论日本“青少年体力提高实践事业”对我国的启示[J]. 辽宁体育科技,2010(6):10-12.

[11] 杨成伟.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演进及执行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12]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 饮食教育功劳大[EB/OL]. http:///20081126/n260858802.shtml.

[13]儿童健康公平性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52-257.

[14]王定功.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9).

[15]谵晓安,王人卫,白晋湘. 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4):363-372.

[16]吴薇,陈佩杰,何晓龙.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及其2014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工作报告解析与启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4):420-424.

[17]徐士韦,肖焕禹,谭小勇.体力活动: 美国国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国健康公民战略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25-30.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ZHOU Qiaohua, LU Jianping, XIAO Sumei, ZHOU Chen, CHEN Yangxia. Department of Child Psychology, Corning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Methods: 536 students who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urvey were selected in a middle school,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256) and control group (280) random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exu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for all stud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Only 41.1% adolescents of the 536 students had sex knowledge,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knowledge was reading books and watching TV; 70% of students were fear, shy and ha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in adolescence. ②70%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ully understood sex knowledge,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ain source of knowledge wa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78.0%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re pleases,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before the experiment, i.e. surprise, fear, stres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P

【Key words】Adolescent;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和心理充满好奇的阶段,是面临成长中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最为频繁的时期[1]。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体形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少年带来了神秘色彩[2,3]。随着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内心感受的日益敏锐,开始产生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困惑、矛盾和烦恼。但又不肯轻易向他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心理疙瘩[4]。因此整个青春期是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懂得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异性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人格。适时的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市某中学进行调查。整群选取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愿意接受青春期性健康调查的学生536名。将536名学生按照学生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的256名学生为实验组,双号的2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48人,女108人,平均年龄(15±346)岁;对照组中男116人,女164人,平均年龄(15±265)岁。两组学生中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调查统一采用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536名学生在分组前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即基线调查。分组后实验组进行一个学期的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性健康教育。一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问卷内容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专家各一名,自行设计和修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性知识获取途径、性心理、性道德等。其中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有20道单项选择题,包括生理发育知识4道题、青春期卫生知识4道题、遗精和月经知识3道题、避孕知识3道题、性病艾滋病防治3道题、其它知识3道题。正确回答16~20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了解;正确回答10~15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基本了解;正确回答10道题以下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不了解。

14性健康教育内容

本次性健康教育为时一个学期,每月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课堂上通过动画或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的了解男女性器官、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和预防等,也邀请资深性疾病专家和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同时利用网络和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问答。并且通过为期一个月共两期的墙报和展板,介绍危害性、拒绝的方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等。

15心理健康指导方式

首先让观察组的学生从生理上认识自己青春期发育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认识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为自己的正常发育而感到高兴。其次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些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精神紧张。

16统计学方法

经过统一编码和严格初审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后,统一使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两组之间或两组与基线调查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

基线调查中发放问卷调查536份,收回530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不合格的问卷后还剩525份。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256份和280份,分别收回了合格的问卷255份和275份。结果显示基线调查中对性知识了解的人数仅占99%,基本了解的人数占312%。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了解的人数分别占737%和67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基线调查中对各类性知识的知晓率最高达37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分别与基线调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

在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为阅读书籍(255%)和看电视(238%)。进行健康教育之后两组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上的学习,分别为780%和760%。见表3。表3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来源网络电视书籍健康教育课其他基线调查153(289)190(358) 205(387)16(31)11(21)实验组41(161) 73(286)78(306)199(780)10(39)对照组53(193)86(313)97(353)209(760)11(40)

23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出现,会使毫无准备的青少年感到惊奇、恐惧、羞涩、紧张等情绪,主要以羞涩和恐惧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后的实验组羞涩、恐惧、紧张等情绪明显减少,与基线调查相比,惊奇、恐惧、羞涩等情绪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羞涩、紧张和高兴情绪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青春期性心理情况情绪惊奇惊恐羞涩紧张高兴基线调查236(450)409(779)362(690)330(28) 63(120)实验组87(341)74(292)58(227)643讨论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素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5,6]。青春期各种发育水平突飞猛进,生理、心理变化多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7]。青少年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智力、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儿童时期不同的特点,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教育。在一个还没有完全重视青春期性教育的地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仅411%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有所了解,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这与国内学者袁丽丽等[8]的调查结果较一致。这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和书籍,对性知识无认知概念,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经性健康教育即将生理及卫生、性发育及卫生、性心理及卫生、性道德、性别角色、人际交往、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纳入学生常规学习课程中,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形式进行学习后,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率达70%,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等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也达80%。与基线调查相比,实验组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生巨变、性心理也随之不断变化的时期[11]。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要经历急剧的变化,不仅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拥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否则就会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形成,进而产生疑惑和困扰[12,13]。部分青少年对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疑问特别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对第二性征发育而产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例如遗精、月经、对异性感兴趣等感到紧张、害怕、恐惧、焦虑。这与本文基线调查结果中青春期学生情绪以恐惧、紧张等为主相符。随后对实验组以科学的性学知识解释性的困惑,并分析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树立健全人格。一个学期后,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不再感到惊奇、恐惧和紧张,相反感到高兴。

同时,性健康教育又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搞好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化与其所在环境对立统一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14]。此时的已经是道德意志支配的行为,是独立自主决定的产物。对青少年进行性、生殖教育,是现代人口领域不可回避的任务,是现代人口与计生工作中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培养健康的性道德,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自重自律,从而促进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青春期在进行性健康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性生理和性社会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全面、健康发展的性心理。因为良好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在中学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保证青少年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78-79.

[2]J.Mark Halstead and Micheal J, Reiss. Values in sex education: from priciples to practice,New York, 2009.

[3]张眉.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39(5): 565.

[4]范怡悦, 严玲悦, 孙煜. 青少年性知识及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2014(3): 108-110.

[5]龚丽萍. 同伴教育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3): 66.

[6]钱小华, 王进鑫. 中美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2): 24-27.

[7]Roger J.R. Levesque. Sexually education: What adolescents rights require,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9.

[8]袁丽丽,范雪莹.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分析. 今日科苑, 2010(8): 292.

[9]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等. 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中国学校卫生,2013, 25(6): 56-57.

[10]王洋, 徐晓阳, 曹红梅, 等. 四川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4(5): 721-724.

[11]蒋媛,张颖萍. 贵阳市云岩区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 559-661.

[12]李慧,韩丽晖,吴明辉.北京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4-118.

[13]Marcell AV,Allan E,Clay EA,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brief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ndom and health care use among out-of school youngmales. Perspect Sex Reprod Health, 2013, 45( 1): 33-40.

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范文6

一、加强领导,构建健康教育网络

今年我们将调整充实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街道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教活动

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网络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三、强化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群众“三率”

利用街道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应≥80%;健康行为形成率应≥70%;健康基本技能掌握率应≥70%。

一是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利用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大力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各社区全年健康教育专栏不得少于四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不得少于12期。

三是抓好社区健身队伍的健身活动。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