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例6篇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1

【关键词】乡土教材

激活

历史教学

乡土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乡土教材作为初中《中国历史》的补充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乡土史补充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活跃课内外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地方史中所涉及的内容全和学生生长及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青少年对于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经典传奇、人物、风情习俗、甚至山水地名都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也都怀有好奇的心理。因此对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必然有着浓厚兴趣,并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穿插一些相关的地方史料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文物古迹,乡俗民风、山水草木都比较熟悉,甚至耳闻目睹,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很感兴趣。如讲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节时,可引用在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面对学生提问;谁知道莫高窟的藏经洞是怎样发现的?有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人到过敦煌掠夺过经书?当时的道士是谁等等。通过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适当的讲述精选的乡土史内容,抓住学生心灵的共鸣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事实证明,历史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乡土气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加强乡土史教学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把爱国之情与恋乡之情融为一体,从而使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具体、生动、直接。家乡是微型的祖国、祖国是巨大的家乡。而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乡土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有效的途径之一。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意,为他们长大后的建设家乡奠定知识和情感基础。正因为爱国是从爱家乡开始的,乡土史教育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三、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乡土史教学能增加讲课的直观性,利用乡土史文物、史迹作为直观教具,能增加历史教学的讲述的直观性,形成正确而牢固的历史形象,由感性知识发展到理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思想理论武器的能力。其次,运用乡土历史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通过这样的历史活动课,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四、广泛搜集名人事迹材料,让家乡名人走进历史课堂

(一)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

历史第二课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乡土教学在这个领域里可以办地方史兴趣小组,用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乡土史知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学生收集乡土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定西通渭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许多历史名人,如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工部尚书赵荣、巴蜀名臣牛树梅等等。因此,我们大力美化校园环境,处处充满“名人教育”的气息,使学校的教室、名人陈列室、黑板报、宣传窗等都能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首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名人,古代的、近现代的,按时间顺序,列出家乡名人目录。

其次,开展“走近家乡名人”读书活动,让学生讲家乡名人的故事,写“发现身边的历史”征文等等。我们每学期组织读书兴趣小组,为使读书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保证时间,除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优化图书室管理外,还让教室成为图书室,让每个班开放的书橱洋溢着书香,并利用发“告家长书”、编印相关材料、开家长会、家访等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从而引导家庭文化。

(二)访名人事迹,接受良好熏陶

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德育基地,举办乡土史讲座和重大乡土历史纪念活动的图片文字展览。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考察采访活动,让他们亲自了解名人的业绩和在祖国、在家乡的影响,感受人民群众尤其是自己的长辈对名人的崇敬之情;组织学生瞻仰名人陵园,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具体了解名人生平事迹。每学期,由历史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家乡名人”风采活动,把家乡名人的故居和纪念地作为课堂,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怀。追忆家乡名人的生平故事,感受家乡名人为学的刻苦与勤奋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收集乡土资料、实地调查,写乡土史小论文和自办历史小报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2

一。识字写字

1、(义乌卷)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世博会,见证了东方古国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huì)______、活力和进取心,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不(xiè)______努力,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都在世博会尽情挥(sǎ)______.――世博会让中国更加美好。

【解题导航】此题主要考查了常用字的字形。书写时应力求正确、规范、美观。参考答案:慧、懈、洒。

二。解说图标

2、(曲靖卷)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汉字“人”的卡通造型,也被视为一滴俏皮的水。请从这幅图中任选“海宝”的两个部位介绍其特点及寓意。

【解题导航】此题主要考查对图画的观察和解说能力。只要抓住形体特征,从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答题示例:(1)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可爱而俏皮。(2)拳头:翘起的大拇指,表示对举办世博会充满自信。也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3)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充满了对未来城市的期待(4)整体:“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和谐相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三。拟写对联

3、(临沂卷)上海世博山东馆开馆前夕,某同学在了解山东馆的诸多特点后,出于为山东馆“聚人气,增魅力”的目的,拟撰写一副对联。下面是该同学结合展示内容拟出的上联,请你据此写出下联。

上联:“智慧长廊”凝聚齐鲁圣贤智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导航】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要按照它的特征进行,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本题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展示内容。参考答案:示例一:““齐鲁家园”尽展山东好客情怀;示例二:“城市窗口”闪耀山东科技光芒。

四。口语交际

4、(金华卷)夏令营活动中,一些外国朋友对浙江馆情有独钟。被誉为“浙江之心”的金华,风景独好。活动结束时,请你用一段简明得体的话来介绍我们金华的名胜古迹,邀请外国朋友来观光旅游。(60字左右)

【解题导航】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撰写导游词的能力。撰写导游词要能紧扣主题,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地方特色概括出来,吸引游客的兴趣。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金华,素有“浙江之心”的美称。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我们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婺江,还有被称为“人间奇景”的方岩;不仅有名闻天下的双龙洞,还有历史遗迹八咏楼。千年古刹传承民族文化,现代建筑折射社会繁荣。如果要细细品味我们金华的风采,还是请您到我们这里来走一走吧!

五。提炼信息

5、(09北京卷)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解题导航】信息提取即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它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读此类题目,需要你在阅读时能抓住要点,提炼时言简意赅。示例:①世博会是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平台。②世博会可以起到推动主办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六。创意表达

6、(重庆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庆馆设计主题确定为“山地森林城市”,面积600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观众可欣赏刺绣、版画、川江号子、铜梁龙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高科技产品……

请为重庆馆写一句赞美的话,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解题导航】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既要围绕“重庆馆”这一主题,又要使用修辞。示例:比喻――重庆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世博园,熠熠生辉;对比、排比――上海夜景甲华夏,香港夜景甲亚洲,重庆夜景甲天下。

【模拟演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róng融合是世博会一如即往的使命。

亘 róng改为

2、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根据你的观察、理解和联想谈谈这个图案的创意。

3、阅读材料,对出下联。

在世博园的浙江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展区,那就是经过半年时间推选出的最能代表浙江30年发展与活力的6户“最浙江”家庭。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我们金华独占了两席。一个是义乌的周晓光家庭。30年来,周家人从小货铺起家,用双手创造出了一个拥有38亿产业的财富神话。另一个是武义俞源的俞凤法家庭。俞源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俞家祖上就是书香门第,年近八旬的俞凤法与子孙们仍住在世代相传的祖屋里。他经常采集中草药,勤劳乐善,他的家庭是浙江乡村传统耕读文化的缩影。

上联:小货铺中创神话

下联: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790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模式能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历史,增强情感认同,提高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可以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衔接。历史是由若干个时间节点、历史人物连贯而成的,与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推动历史教学生活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站在生活感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习理解效果。

第二,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教材。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感知,理解的难度会明显下降。

第三,可以有效开拓历史教学空间。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生活化信息,也非常重视在课外开拓生活化空间,这有助于将课外的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历史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以及思想教育效果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贯彻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原则的路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选择类似参照,加深学习理解。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在现当代都有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选取当代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案例进行对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变法的局限性,笔者选取了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让学生对比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处,包括两次变革的推动者、主导力量与出发点。学生很快可以发现,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力量是党中央,着力点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更加合理的经济与政治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普及大众的一项幸福工程。而戊戌变法推动力量受到了封建势力的极力阻挠,没有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合力。戊戌变法的内容触犯了部分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必定受到极力阻挠。通过两者的对照,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局限性以及必然失败的结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引导今昔比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中,爱国教育始终是重中之重,必须在教学中予以强化,让学生以史为鉴,热爱党、热爱国家。如在《抗日战争》教学中,笔者选取了抗日战争前夕中日两国在军事与经济等方面的对比资料,同时出示现在中日两国在这些方面的对比情况,让学生通过对比增强感知与感触,明白今日之中国已觉醒和发展壮大,不容小觑,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3.查找历史痕迹,增强切身体验。许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在现代的生活中仍然留下了一些痕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痕迹,让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的理解。如在《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之后,笔者和学生共同前往某农垦农场的“文革”遗迹去参观。这是一处当年上海等地下放知青的集中居住地,墙上“文革”的标语清晰可见,知青们生活所用的桌椅、书籍也都保持了原状,还配有图板图景、视频资料等。学生在这样的亲身游览中感受到了当年浓浓的“文革”气息,结合自己游览的感受,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一动乱的年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用心聆听经历,回顾重要历史事件。开展生活化历史教学,教师一定要注重选取一些现身说法类型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听一听经历过特定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人物的讲解,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如在《祖国统一大业》教学中,本人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位驻港军队退役士兵以他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向大家描述了回归之后的香港,包括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香港市民热烈欢迎驻港部队,社会管理井井有条等等。通过亲身经历的当事人讲解,学生了解了“一国两制”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效打破了当前一些怀有叵测用心的国家所制造的一系列谬论。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4

一、体验生活的快乐,践行传统的美德

1.亲情体验:幸福感加倍。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争当孝心小明星”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为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扫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教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不与父母长辈顶嘴,每天完成一个亲情行动,每个班级评选“孝心小明星”,开展“给妈妈送祝福”、“我跟妈妈学做事”、“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学会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了哪些事能为家人添欢乐,要坚持做,营造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到了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快乐。

2.友情体验:友谊情升温。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号召同学之间手牵手,互帮助,同学之间结成互助小组,有同学有难题了,我来讲一讲;有同学有心事了,我来听一听;有同学有困难了,我来帮一帮……前不久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号召学生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孩子们自发组织为亲家庭的闫世强同学送来衣物;为家庭困难的唐永胜同学带来学习用品;更有同学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压岁钱,为爸爸患重病的马成龙同学排解燃眉之急……

二、展示向上的风采,感悟成长的快乐

1.切合乡土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地方资源蕴含着浓厚的教育因素,是贴近少年儿儿童生活实际的鲜活教材,引导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挖掘身边文化资源,亲自了解体会家乡文化特色,不仅可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更让少年儿童对家乡社会的朴素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沙漠绿州敦煌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集神奇的沙漠奇观月牙泉、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于一身的旅游名城,有着丰富的乡土及区域资源。为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调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了解景物特点,开展“我来当导游”活动. 围绕敦煌历史传说、人物故事、壁画典故,开展“九色鹿故事”讲演活动。二是查调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名优特产,让把黄澄澄的李广杏,香味四溢的泡儿油糕,威风凛凛的舞长龙等作为研究对象,深化“我爱敦煌”教育活动内容。三是走访家乡名人,优秀的飞天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孩子的心,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为保护研究莫高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发了孩子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四是借大型影片《敦煌》在央视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敦煌热,我们开展了“争当敦煌旅游小使者”“欢迎您来敦煌”书信征集活动,号召全校师生观看介绍家乡的影片,收集介绍家乡的书籍,书写向远方朋友介绍敦煌的书信,向他们介绍敦煌、宣传敦煌,为“建设魅力敦煌,打造艺术之都”尽一份力。

2.搭建展示平台,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周三的兴趣小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舞蹈室内翩翩起舞,在阅读室内和伟人对话,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并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翰墨飘香,艺满校园”书画作品展,“金色童年,快乐成长”舞蹈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利用时尚、艺术的元素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公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给童年生活留下美好回忆。今年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上舞台用活泼的旋律,展示少年儿童的烂漫风采。一中队的小朋诗歌朗诵《美丽的六月》拉开了庆六一活动的帷幕;三中队的诗朗诵《感恩的心》带着师生进入爱心世界;四中队的音乐剧《守株待兔》让孩子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牢记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演出高潮迭起,笑语不绝,全校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5

市民排队“打小人”

3月6日,农历二月初六,24节气中的“惊蛰”。这一天,尽管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但时代广场旁的湾仔鹅颈桥烟火缭绕,水泄不通。数千人趁着一年一度“打小人”正日子,赶到这个据说“煞气够重”的“风水宝地”,宣泄内心不满。

“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珠三角民间的巫术,始于盛唐,人们希望借此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现在纯粹是一种民间习俗,用以舒缓压力。

“打小人”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那天来“打小人”的特别多。根据传统说法,惊蛰日万物被春雷惊醒,害虫益虫都出来了,身边的小人在此时便开始出现,这天便要去“祭白虎”和“打小人”,透过“白虎”来镇压“小人”,为自己带来好运。此为“打小人”的由来。

在香港,湾仔鹅颈桥桥底已经成为“打小人”之集中地。据说“打小人”最适宜选在煞气大的三叉路口,而鹅颈桥就位于三叉状地带。

“每年惊蛰生意最好,我会24小时开档,通常累得连饭也吃不下,而且不断地打,手腕和肩膊都觉得酸痛。”专司“打小人”的阿婆称。

一般来说,中年女人打“二奶”,男士就打同事、上司,不少人没有特定对象,多数打各方“小人”,祈求事业顺利、儿女幸福等。不过,一位多年靠“打小人”为生的赵婆认为,很多时候她们充当的,更类似于心理咨询师,缓解客人心中的焦虑不安。

曾经有一位男客工作中惹上麻烦,上庭前一天来到地摊,刚坐下就嚎啕大哭。赵婆婆除了替他“打小人”,还耐心安慰对方。后来,这名客人解决问题后,特意买了水果来感谢。

为何在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仍然能保留如“打小人”这种与科学规律相去甚远的习俗?

香港法定语文事务部招田辉认为,香港的民俗流传与其特殊的历史发展有关。香港以前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的岛屿,靠天吃饭的成分比较大,当人们遭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往往寄希望于想象中的诸类神。而这些古老的民俗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民俗并没有受到当局者的破坏,反而自由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人总有一些心灵上无法开解的结,寄诸这些仪式,也是一种寻求解脱的方式。

各种民俗原样保留

除了“打小人”在香港传承下来,其他民间习俗亦原样保留。如烧黄纸、“斩鸡头”,这是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种民间发毒誓的形式。仪式开始,双方跪在神案前,面对神像,点燃香烛顶礼膜拜。然后,双方各执一张黄纸,高声吟诵誓言。接着,庙内执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鸡一只,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洒在写有毒誓的黄纸上,再将黄纸焚烧,方为了结。

斩鸡头是水上人家最隆重的起誓取信的仪式,任何钱债纠葛、口舌是非及冤仇曲直等事,如果双方不想到官府解决,那么,便用斩鸡头的赌咒方法来解决。1918年曾有两个大商人打钱债官司,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法庭调解多次不能化解,于是只好让他们到文武庙去“斩鸡头”。师爷、律师同时前去“监斩”。到了庙中,原告不肯先跪下发誓,被告也不肯跪下发誓,于是斩鸡头没斩成。回到法庭,法官因原告不肯先下跪发誓,说明他心虚、理亏,遂判原告有罪,被告无罪。此案当时轰动了整个香港。于是,“斩鸡头”便流传开来。

我们常常在港剧看到“林村树挂”。这是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林村的许愿树。许愿树其实是两棵大榕树。相传50年前,一名水上居民久病不愈,唯有向这些树旁天后庙的土地公公祈福。不久,他的病奇迹般地好了。于是,村民们都相信这些树有灵性,便在年初三拜完天后庙后再向这些树许愿。此后,渐成风俗。

两树被当地村民视为神灵。后来,人们还制作宝牒,写上愿望,并将其系上重物,向树许愿后将其抛上树干。听说,一次就挂上的是最灵的,如果抛三次挂不上,要重新祈愿再抛。

“围村”的盆菜是最具民俗特色的。每逢喜庆及红白喜事需宴请宾客,主人家便要制作盆菜。盆菜象征来年生活“十全十美”、生意赚到“盆满钵满”,还要家人“团团圆圆”。“盆菜”选材十分讲究,例如,花菜就是取其粤语谐音“发财”的美好寓意。

香港大埔头“围村”的村民邓兴华今年65岁,是邓氏第23代传人。马年新年的第一天,大埔头围村共摆了300桌盆菜宴席,全村村民以及回乡团聚的子女共2000多人一起享受了这传统的盛宴。

据邓兴华介绍,盆菜的起源有好几个版本,都与香港及华南一带相关。一种说法是文天祥被元兵追杀,逃亡至现在的深圳一带。天色已晚,众将士饥肠辘辘,当地村民同情他是忠臣,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做饭。因为没有足够的碗碟,只好拿木盆盛菜,将士们围盆而食。这就是日后盆菜的雏形。

圆圆的大盆内,美食一层又一层叠放,有“盆满钵满”、“丰衣足食”之意。满满一盆菜肴,足有9至12层之多。以前村民就地取材,用料多为萝卜、芋头、豆皮、猪皮及猪肉;生活富足后,村民将墨鱼、鸡肉、虾等较为昂贵的食材,也加入“盆菜”中。

小学书香家庭事迹材料范文6

一、立足园本,深入挖掘直接的园内资源

1 在幼儿园多元环境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1)《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直接环境,院内所有的物质环境、设施设备都是可利用的。如园内的大型玩具既是体育活动器具,又可以成为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索的资源,孩子们在那里感受上下、前后不同的方位,在那里发现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又如幼儿园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春天,迎春花迎着春风吹喇叭;秋季,院内盛开的桂花、石榴花、白玉兰树等下,孩子们可以捡花、闻花、谈花,由此生成《香香的桂花》、《香香的白玉兰》《红红的石榴花》等主题活动;园内还有丰富的树木如白玉兰树、罗汉松、香樟树等,不同的树种也可成为孩子经常观察、比较、测量和游戏的对象;尤其是园里茂盛的种植园能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参加浇水、施肥等劳动,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乐此不彼。

2)深入师生共创的公共环境中挖掘课程资源。师生共同创设的多元、立体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幼儿园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我园根据两栋教学楼的自身特色,在家长和孩子们出入的教学楼的每条楼梯通道,分别布置了不同风格的楼道环境:东教学楼,朴素大方,因此,在布置上立足本土资源,以“三色之旅”为主要内容以图片、照片、幼儿作品等贯穿楼道两侧:红色即赣南红色老区的革命传统和时代变迁;古色浓缩了赣州做为宋代古城的沧桑和魅力;绿色凸显了赣南森林公园、绿色氧吧的天然奇观。西教学楼时尚、活泼,则结合我院的园本研究课题《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创设了音乐、美术长廊,二楼为音乐长廊,老师将音乐元素融入环境中,各种废旧材料竹子、酸奶瓶、牛奶罐及餐具等制成乐器让幼儿练习节奏、欣赏音乐、辨别音色等,使幼儿的音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楼为美术长廊,这里有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丰富的作画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进行尝试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还能支持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张扬个性、创造想象、从而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这将是艺术领域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活水源头。

3)深入多变的班级环境中挖掘课程资源。幼儿园各年龄班依据班级实际的主题教学特色,创设了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班级“主题墙”,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依靠环境深入具体地开展,使每个“墙面”,每份“材料”都能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正地对话,不仅凸现了教育性,参与性,变化性,趣味性的特点,使活动区、墙饰、课程融为一体。教师在其中就能时时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或兴趣盎然,或大胆创新,这些都是极好的课程资源,随时捕捉,及时梳理,能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2 在众多教师中挖掘动态的课程资源

人们常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我们教师的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幼儿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会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幼儿的发展。而当人们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因为“教师学习”或“教师主动学习”的状态,将决定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程度。各种课程资源的取舍,利用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如:在幼儿自发活动和自由兴趣中,教师的价值取向、敏锐性,灵活性都将直接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当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形成一种动态课程资源。为此,如果我们教师能有意识地做到扬长避短,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幼儿的成长锦上添花。

3 活泼可爱的幼儿自身就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幼儿本身就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性格、长相、爱好和兴趣特征以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大的资源空间,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中,同伴之间互相观察、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技能、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的独到见解,创新发现,又会带给同伴不同的信息,获得不同的教育。同时幼儿的生活事件、突发事件、热点话题、矛盾争执都可以成为教育契机,构成课程的资源,这些同伴互动的事件发生在幼儿直接的微观环境中,是最近距离的,最感性的,因而,这种课程资源往往有很大的活动生成空间。如:“小伙伴摔到了怎么办”,“同伴生病了”等活动课程都是利用同伴及同伴间互动所生成的。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丰富了幼儿与各种能力、水平的伙伴进行交往的经验,而且也赋予了课程更广阔更深远的内涵,能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经验。

二、家院联动,积极挖掘重要的家庭课程资源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挖掘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我们重点对班级中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孩子父母及祖父母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如医生、军人、交警等,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为此,我们把蛋糕师傅、缝纫师傅、建筑设计师、理发师、厨师、售票员等许多不同职业的家长请进了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她们)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自然地产生了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每个家庭中的学习资源更是丰富,藏书、音像资料等,应有尽有,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开展“快乐分享”活动,每周将家庭中的图书或者玩具带到班级中进行一个快乐分享,极大地发挥了玩具图书资源的有效价值,充分的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有效整合,挖掘不可忽视的社区资源

重视社区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生活的必然,也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首选途径。可以弥补我们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开阔孩子的眼界,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经过对幼儿园周边社区资源进行普查和分类挖掘出:好街坊面包店、主角沙宣理发店、人民巷社区服务站、文清路小学、下壕塘菜场、国光超市等,我们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生成主题活动:如为了让儿童初步理解和感受商品交易的过程,我们在大班主题活动《今天我当家》中,带孩子们到超市购物。孩子们通过自己购物的过程,认识了货币,了解了买卖,认识了各类菜名,同时与叔叔阿姨的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购物,又如在《绿色家园》主题中,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创作作品到社区展示、宣传等,为幼儿形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效整合社区课程资源,既使我们拓宽了教育的空间,极大地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更让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富有成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大力拓展,挖掘独具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