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1

关键词:情境互动 对外汉语 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通常是针对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人为对象,主要是为了旅游、外交、教育等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因此,在整个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相应的语言要素、培养学生锻炼自身的言语技能、熟练运用汉语等的能力成为了对外汉语教育的重点,它将对培养整个熟悉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熟悉中国国情等的专业、全面应用汉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人在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过程,都是由感知到理性的过程。学习的感知主要包含了对语言的直觉和知觉。因此,在整个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大脑的事物来让人感知到语言所传达的内容,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教学的定义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一)情境及情境教学创设的定义

在语言学家的概念里,“情境”一般被定义为“情境语境和上下文的总称”。在一般状况下,情境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狭义上的情境意义,即“话语背景”;而另一种则是指的语言项目在广阔社会背景下所使用的所有条件的总和。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产生时就会注定发生,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人类的一切交集活动都需要依靠一定的语言情境,而语言情境也势必会反作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脱离情境的交际活动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

1940年到1960年间, 英国语言专家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做出了定义,即“在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采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语言运用功能来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类场景,并在这些场景下通过各项语言练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情境教学主要用来指的是依据现实生活,教师通过各类生活场景提炼出来的、用来进行安排、选择或者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

以“情境教学”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通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即被称之为“情境创设”。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认知水平以及认知结构等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认知规律,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情境,让本身抽象、死板的语言内容,创设贴切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常识的语言情境,让语言学习者们接触到更多的汉语学习和汉语运用的环境。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传递语言材料和汉语信息,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情境创设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认知能力的阶段性,情境创设与周围环境、语言学习等内容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的,这对于学生对中国外部环境的认识、语言知识框架的建立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创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语言才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物、绘画、语言等一系列辅助的教具,为学生创设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接受语言环境的情境,并将这种学习环境融合成自身语言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加强对汉语的运用和理解,在整个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情境教学创设对语言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在对外汉语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创设的方法有助于教学过程中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多媒体等内容,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汉语信息、帮助学生们主动地、积极地去体验中国文化背景以及汉语运用的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发展、交流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们的感官,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汉语知识了解汉语文化。

对于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在情境设定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们积极主动、活泼有效地对汉语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对外汉语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消除运用第二语言的生涩、紧张的感觉,而是在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合作,感受生动、直观、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内在因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处理汉语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习者们能够全心地投入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交际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三)当前我国对外汉语对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情境教学方法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比较晚,整个情境教学方法在改革开发以后才被逐广泛采用,其理论来源也多是出于国外的语言学派。由于建国初期,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室只是将情境再现视作一种课堂上的重现,并没有认识到情境再现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之后,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接受了更多情境教学的理论和信息,并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情境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更多的功能情境、结构情境以及交际情境,结合听说法、功能法、结构法、交际法等方法,让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优势逐渐突出出来。

至今,教师们更加认识到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升课堂语言运用新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当前,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直观的图片、游戏、角色扮演、教具等方式,实现了现实生活场所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避免了死板、生涩的教学灌输方式。但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对情境设定教学的内涵、方法等认识不足,就会导致课堂时间利用不得当,浪费时间,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把握重点,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如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但要准确把握情境设定教学的内涵和本质,还要更好地把握情境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外汉语情境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各式各样的措施和方法,为培养汉语学习者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置出更为有效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外汉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对于学生掌握更多实际性的生活交际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汉语运用于实践。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还要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这样会极大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语言输出和输入的机会,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受益。第三,交际性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情境设置的重要目的,这一特性与语言的特性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情境设置具备一定的交际性,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第四,兴趣性、互动性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内容,这样会极大地激起学生对情境的好奇心以及充分认同,最大限度地调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解放学习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情境设置的优势,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汉语语言知识。

(二)利用图片、插画等创设情境环境

培养学生说话及想象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利用生动形象的插画、图片、简笔画等,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十分快捷方便,成为了极为广泛运用的教学活动之一。例如,在对汉语初学者学习人的心情、表情等有关的词汇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组图片来对这组词汇进行展现,并配上插画、图片等,让学生对所学的词语有初步的感知认识,并逐渐将感性认识转化为概念认识。

(三)利用游戏等活动创设情境环境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等活动可以增加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信息,极大地推动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的学习过程。因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知识在游戏等活动中能够得到巩固和联系,并可以帮助学生对情境进行熟悉和了解,为培养第二外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也要尽量为特定的情境进行创设,尽量从学生们能够平时接触到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另外,游戏等活动要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将语言情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一直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创设情境环境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自身有着很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方面,建立起多方位的教学手段和平台,实现教学上的各类需求。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好奇心,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够形成一种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语言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各类感官,让学生们能够全方位地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

另外,通过实物展示、语言描述等方式都成为了对外汉语情境设置的重要方式,他们对新课程的导入、生词的讲解、语言点语法以及课文的讲解等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对外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语言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对学生的交际水平进行总体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设置,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交际能力,让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能够体会到对外汉语的乐趣和作用,使汉语初学者们能够从感性直观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地步。语

参考文献

[1]管燕红译.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爱华.运用情境于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验[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零起点班 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

“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遗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北京知识的教学”①。那么文化教学究竟会对语言教学起到怎么样的影响和帮助呢?

(一)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兴趣。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文化是复杂生活的整体,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西的其他各种能力与习惯。”②既然文化涵盖了如此广阔的领域,那么对于相对枯燥的汉语语法、词汇及复杂的汉字结构来说,“文化”涉及的趣味性要多得多。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加入些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益。

(二)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更透彻地学习汉语。

文化渗透于语言中并透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③,因此要透彻地理解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在词汇方面,如:“孙悟空、莫须有、科举”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是必须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一些固定词组(成语、俗语)往往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因此更是如此,例如:“岁寒三友”。在语法方面,由于中国人关注事件的结果,因此多补语,如:“你吃完了吗?”“我听不懂你的话。”等等。

(三)文化教学有利于减少学生本土文化对学习汉语的负迁移。

当本族的语言习惯与目的语不同时学习者会把本族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形成干扰,这种干扰就是负迁移。“由于汉民族重综合的思维习惯,汉语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断续离合、迂回间接的方式来阐述。英语本族语者看来,这样的文章没有清晰的论点,仅仅列举事例,逻辑不清甚至混乱”④。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使留学生了解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零起点班学生的文化教学

(一)零起点班学生的特点。

在零起点阶段,教师面对的多是初次来到中国、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一无所知的留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文化的蜜月期”。“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⑤吕玉兰在《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中列举了一些实例:

①哇,我的朋友都羡慕我,因为我每天都吃又好吃又便宜的中国菜。

②天气很热,达到摄氏38度,但是这儿勤劳的人们仍然在烈日下劳动。

③大街上的人们很友好,学校里卖花的人还免费送给我花。

④到现在为止和我搭过交道的人:老师、售货员、服务员、出租车司机都特别热情助人。

⑤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此阶段的学生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与神往,思想处于兴奋状态。

然而他们同样会在生活中遭遇一些无法理解的“中国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来自欧美的、或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国家的留学生,这一点尤其明显。以下是刚来中国的留学生常常问到的问题:

①这么冷的天气,你们怎么能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生存下去?!

②我去参观了中国学生的宿舍。天哪!那简直是监狱!你们的老师怎么可以检查你们的房间?在我们国家这是违法的!

③中国人竟然要吃动物的内脏、头、脚之类恶心的东西!我实在忍受不了。

④中国人很友好,但是在街上好多人都盯着我看,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⑤你们重庆人很喜欢吃火锅,可是那么多人的筷子在锅里捞来捞去卫生吗?在我们国家食物都是分到各人的盘子里的。

(二)零起点班文化教学模式。

在这一阶段,在留学生对中国的印象还没有真正成型的时候,文化教学就应该开始了。在此阶段,文化教学应该强调“先入为主”。

1.为学生客观大致地介绍中国文化的氛围,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面对一些在国内接受过对中国带有偏见、敌意宣传的学生,面对一些带有文化优越感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努力向学生展示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扫清对于中国的偏见,让他们以正确、平和的心态来学习汉语。

3.让留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记录。

4.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传说故事、风土人情,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满足学生渴望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学习一切语言的最初阶段,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愉悦地学习和憎恶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最初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就一些在汉语零起点、初级教学中可能遇见的实际问题进行说明。

学生在来到中国这样一个陌生国度,首先要解决的是与人交流的问题。与人交流、表达友善就要涉及问候语的问题。

在初级汉语课程的第一课一般都把内容安排为见面问好:“你好!――你好!你好吗?――我很好。”初次接触汉语的学生,面对汉字独特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隙的句子,往往不知道怎么断句,因此常常会询问单个汉字的意思。然而汉语的构词法并不是词根+词缀式的,而是意合的。刘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说道:“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不是用严格的形态变化来体现语法关系和语义信息,而是除了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外,只要在上下文中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可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语段。”因此,在教授“你好”的时候,大可以把中国人的称呼方式和问候方式概括成公式教给学生。称呼方式可以是“姓+职位”,那是因为“作为‘官位’思想的残留”⑥,如“王经理、李处长、马老板”等。西方人不会这要称呼他人,否则被认为是侵犯他人隐私(称呼教授、医生除外)。而问候方式可概括成“称谓+好”或“称谓,你好”,如“同学们好”、“张老师好”、“张老师,你好”。另外,中国人还喜欢用“你去哪儿?”“你吃饭了吗?”等句子作为打招呼的习惯用语。外国学生就很不理解,认为这是我私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告诉你呢?其实大可以告诉学生这只是随便一句问候,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要去哪儿,你吃饭了没有。如果你愿意可以如实回答,不愿意随便敷衍一下就行。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如:

①在中国,同性之间(尤其是女性)经常挽着手或勾肩搭背地走路。

困惑:他们是同性恋吗?

②中国人一起吃饭会用自己的餐具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

困惑:他们不怕相互传染疾病吗?

③当我在商店购物遇到语言问题无法沟通时,售货员总是喜欢写汉字给我看。

困惑:他们为什么总时喜欢给我看汉字呢?汉字对我来说太难了,我根本就看不懂,因此给我看汉字是毫无帮助的。

其实这时可以告诉学生“要弄懂中国人,就得先弄清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只有把握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才有可能看懂、看透、看清中国人”⑦。例如请客吃饭的席间,美国人各人点菜各人吃,各付各的钱,中国人不习惯,因为中国人习惯大家点菜大家吃,谁坐东谁付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所谓个体意识,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因为具有独立人格,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他人都不能强加干涉,大至总统选举,小至职业选择,都如此。所谓群体意识,就是认为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中国人长期受的就是群体意识教育,这就是①和②的答案。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直秉承着以象形为基础结构、以形声为主要造字的方向。所以与其他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意相结合的。所以,中国人遇到口头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总喜欢把汉字写出来,一来可避免同音不同意的误会,二来有时候根据字形可以猜测字义,帮助交流。因此,③的问题也解决了。

考虑到这些问题,汉字教学应循序渐进,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要经常巩固练习,别让学生在学习最初就对汉字产生恐惧感、排斥感。

通过文化的引入,零起点的留学生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进一步的汉语学习打下基础。

注释:

①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②泰勒.原始文化.

③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64.

④冯序颖.汉英中介于拙涩现象与母语迁移[J].考试周刊,2007,(37).

⑤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⑥易中天.闲话中国人.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8.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3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个部分在学科体系的地位和组成部分。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学科理论 教育实践

一、引言

每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将介绍刘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二、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

刘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在多种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形成和发展的。他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学科理论

学科理论包含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

1、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语言学(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

汉语习得理论(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和原理)

学科研究方法学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

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主要指的是教学的实践。设备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社会需要、国家政策、经济力量以及语言环境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教育实践和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实践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三、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总结

刘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充分地显示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更为全面些,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不同的学科和条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关于理论基础

刘把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横断学科、哲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们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理论,但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这几门学科都是独立的学科,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养料甚至是理论依据。例如,语言学在语言的本质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对对外汉语教

学学科产生影响;哲学为一切科学的科学,它为一切学科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学科理论分析

刘的学科理论包括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都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其中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处在基础理论的核心地位,其它三者都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者认为这四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促进的,例如汉语习得的理论对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属于“学”的方面。毫无疑问,“学”会对“怎么教”产生影响,即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影响教学方法的采用,幼儿园的教学采取形象教学,研究生教学就可以采取大量的抽象教学和理论教学;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习得理论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学当中讲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因为容易的教学内容不易让学习者产生厌学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总的来说,这四者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坚实基础。

应用研究指的是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是运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经过应用研究将基础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中,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是处于同一个地位的,笔者认为这样有不妥之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应归属于教学活动四大环节。教学活动四大环节研究应作为一个整体和教学管理研究、师资培养研究处于同一个地位,同时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教学活动四大环节中总体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宏观指导的地位,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教材编写指明方向。课堂教学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课堂教学的进行受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的影响,课堂教学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根据教授内容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测试评估是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检验,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达到的效果。通过测试评估体现出来的问题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的经验及改进依据。

(三)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主要指的是教学实践,它受学科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学科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学实践既包括学习者的教育实践也包括了教师的教育实践。在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学科理论体系中学习者和教师的教育实践受学生素质、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和社会需要、国家政策、经济实力的影响,把前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后三者也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学生素质、师资力量、外加学习目的应作为一个整体,它们都是教育实践中的内因,是根本原因;社会需要、国家政策、经济实力和设备条件作为一个整体,它们都是教育实践中的外因,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对学习者的教育还需要特别研究语言环境及如何利用的问题,促使语言学习向语言习得转化,实现语言能力的内化。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4

广对外汉语至关重要。

关键词:对话汉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一般人认为只要是中国话讲得好,就能教外国人汉语。这种看法也在一部分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中流行,认为教外国人学中文不需要多大学问

,不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作为一门学科来重视。1978年《中国语文》首次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当作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建设,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紧接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1979年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术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接着《世界汉语教学》、《学汉语》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又相继创刊。1992年北京语言学院更名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终于得到承认。

从首次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到现在不过30多年,在我国这是一门年轻而极具前途的学科,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但最迫切而又最需要解决的有

两个方面,第一是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和研发适用而又有深度的对外汉语教材。第二是解决如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2.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在科技和信息发展日益迅速的背景下,一些人就把世界称为“地球村”。在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科技日益发达、信息交流日益密切,地

球也如同一个村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似乎大大缩小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地球村”逐渐实现的进程,也必然加速各国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地球村”因而也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概

括。和平与发展一直是被世人公认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也必会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就是造就一体化和多元化并存的局面。

教学理念多元化。与教学效果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教学观念。如果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情势、教学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教学方法等等的发展变化,总是一成不变,那教学成效必定难彰,教学将陷入死胡

同,死的教学将彻底失去教学的意义!教学理念的多元化,意味着办学者应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思维去从事华语教学。应打破以前固守的华侨教学的模式,发展面对不同华语学习对象、不同层次的办

学路子;应以融合为主线,走本地化的道路,敞开校门,欢迎非华裔学生加入华语学习的阵营;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华语教学,并以发展的姿态去开拓华语教学的新局面。

针对汉语学习在全世界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师短缺,教学机构单一等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应该逐步实现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和要求。在加强国家投入,加快孔子学院建设的同时

,积极发展民间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将民间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纳入到国家汉语对外推广的体系中来,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和国家汉办对其进行宏观指导、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对口管理。开放

办学,以多元化为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并借此通过法律手段,向政府要法律保障,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有融合的基础,有多元的方针,有法律的保障,汉语教学才能得到健康而有利

的延续和发展。要实现办学模式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办固定的汉语学校,而且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议政府在高等院校,甚至全国的中小学开设华语课,以此来营造国家范围内大环境的汉语学习氛围。这

种氛围对刺激提高华族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大有裨益。

3.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推广

就对外汉语这门学科而言,我们与推广本国语言的先进国家相比,多媒体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开发尚属起步阶段。从文化资源占有上说,作为母语使用者我们有着广泛的、无法替代的、可资利用的各种媒

体素材,有着坚实的、长年积累建立起来的、可以作为支持的学术根基。正因如此,在对外汉语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方面,我们可能更多地需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有可能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多

媒体教材开发道路。多媒体教材与传统课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阅读方式等是由学习者自己操作并参与的。传统教材、图书只能由一人占用,而多媒体图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环境与他人

共享,并且它的使用操作也十分简便。因此互联网的应用与建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相当一部分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是零起点,也就是说,完全不懂汉语,这样一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一定要掌握留学生的母语。曾经有过这样一

件事:中文系的老师去教一位零起点的美国学生的汉语,这位老师不懂英语,美国学生不懂中文,教学进行不下去,只有去请翻译,可是这位翻译朋友不懂语言学专业,只要讲到语言学专业方面的问题,就翻译

不下去,这种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懂留学生母语的汉语教师仍然被安排去教留学生的情况仍有发生。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现在已开始对在职的

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师外语水平的测定,相信这项政策对提高教师的整体外语水平有促进作用。

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有许多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光盘教学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有学习汉语欲望或需要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网

上对外汉语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非常方便的学习途径:随时可以开始上课,随地可以进入课堂。一个出色的汉语教学网站,将是一个集中众多汉语教师智慧和经验的大课堂,一个既具有高度科学

性、系统性,又具有标准性、多样性的大课堂。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全球共享是任何一个汉语教学小课堂无法实现的。互联网教学具有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既可以使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相关内容,

也可以通过输入资料由网站为其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此外,互联网还可以使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在线对话、问题提交、现场评判、学术讨论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或教师之间大范围的交流

互动,这不仅会使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也会使教师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学与科研。

4.小结

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迅猛的阶段,中国的文化和语言都成为热门话题。因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建设不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如何满足世

界范围汉语学习的需求、传播和发扬中国文化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得国外汉语学习者更有效更全面更透彻更容易地掌握并且运用汉语,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中

国的语言和文化。

参考书目:

[1]李海鸥,情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三期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5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对外汉语如何教学范文6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的现状

1.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背景

1.1.1国外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语言理据的研究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国外,虽然对于语言词汇理据的研究是十分零碎的,但是却也还是在语言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国外各界对于语言学的研究还是相当的完整的。为了帮助读者可以很好的理解语言词汇力矩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探讨。

第一方面就是对于语言词汇理据是如何出现的。在国外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宗教文化。其实,在国外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很多是起源于这些神话故事和宗教文化的。在国外,对于词语理据最早的证明,可以从基督教的圣经当中得到有效的印证。在遥远的古罗马,以及古希腊的历史时期,当时很多的语言学家,以及哲学家对于语言词汇的探究,可以说是对语言词汇理据进行研究的最早时期。为了使得人类的语言结构可以很好的与世界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语言词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由此他的出了一个关键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在世界结构当中可以找出人类语言结构在其中间的理论依据。对于学习者能否有效地掌握,以及理解第二语言,语言学界的各个学者对于各类语言的词汇进行了有机的归纳,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词汇名词的演变过程,以及语言词汇动词的演变情况。无论是古希腊的狄奥尼休斯・特拉克斯,还是古罗马的瓦罗都对语言词汇理据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在很多的国家由于对于语言词汇的研究日益深入,使得人们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拉丁语言的地位在中世纪时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是由于在欧洲刮起了对拉丁语言研究的旋风,由此推动了拉丁语言的迅速发展。对于拉丁语言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对拉丁语言来源的研究,还包括了对拉丁语逻辑学,以及拉丁语的语义学和拉丁语句法的研究。在中世纪的时期,欧洲语言学者对于拉丁语的研究已经开始重视对拉丁语言理据的内部研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欧美各国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日益精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同派系的语言学研究结果。在哲学界的研究中,有很大的程度时候受到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总的来说,对于哲学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有两个方面,这其中对哲学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派系就是波尔・洛瓦雅尔所代表的唯理语法学派了。唯理语法学派对于语言学得研究重点就是在语言的句法理据上,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逻辑语言学的研究,这就是唯理语法学派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的新方向。推崇本质论的学者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苏格拉底、克里希普斯,以及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等等著名的学者。虽然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理论,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在这一时期语言词汇理据还是不够成熟。

语言内部形式这一概念是在十九世纪是我时候被提出来的,作为语言内部形式的先驱,德国的语言学家洪堡特具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对于语言内部形式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语法的形式,而忽略了对于词语语法结构的见解,以及词语的语义结构;所以,洪堡特对于语言内部形式的概念进行了修整,即语言内部形式忠实的重点应该是,对词语的语法结构,以及其对应的语义结构进行有机的统一,而不是仅仅重视词语的语法形式。与此同时,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这一概念也得到了魏斯格贝尔,以及波铁布尼亚和乔姆斯基的一致认同。词的内部形式,在一定的意义上指的是,词所具有的声音形式是与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的,简而言之,就是词音义结合起来的理据实际上指的就是语言的内部形式。这一概念是由前苏联的语言学家布达哥夫所提出的理论。这是布达哥夫提出了这一新的见解,最终使得词的理据,以及词的内部形式可以很好的联系起来,后来的众多语言学者也受到了布达哥夫这一观点的影响。

1.1.2国内研究

对于语言理据的研究,在国内也同样存在了一段很长的历史。在先秦时期,语言学家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已经开始产生,声训法的推广在先秦时期是非常盛行的,而所谓的声训法实际上指的就是语言与词语的理据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关系。在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语言文学,大多数是通过声训法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进行相应的解释,实际上指的就是语言上语音以及语义之间的联系,而对于词内理据,指的就是客观事物以及词语之间的联系。与古代探寻语言学不同,现代的语言学家把对语言学的研究推广到了很多的领域,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的词汇,以及语言的词典编撰,还有语言的语法和语言的词源等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当中,语言作为一门联系各国的重要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国人对于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为了可以适应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不断变化的汉语学习标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众多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当中,学习汉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汉语当中具有很多的词汇。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外国学习者对汉语词汇的掌握,是其学习的重点。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习汉语的学员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哪些难点的问题。如果授课者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汉语的词汇理据性有效地融合到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

1.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意义

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探讨具有双重的意义,即汉语语言研究的实践意义,以及汉语语言研究的理论意义。为了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两种意义,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究。首先,来说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意义。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当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实践意义,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实践意义来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这些后人理解前人造词的思维模式,以及造词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从另一方面来说,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造词的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的基本概况等等;另外,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词汇,便于学习者的学习;除此之外,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可以有效地帮助编写词典的人员进行高校的编写工作。

从以上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得出,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言学家们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即会加大对汉语词汇理据性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关注度的提高,也使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授课者来说,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今后学习者对于汉语词汇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效率。所以,这就要求授课者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重视对汉语词汇理据的分析,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向学习者解说汉语词汇产生的背景。而作为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本身来说,可以通过认识,以及理解汉语词汇的理据性,来进一步的增强自身学习汉语的热情,学习者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要了解词汇之外,还要认识到词汇本身较为深层次的含义,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学习者高效的学习汉语词汇。

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汉语教学者运用词汇理据性的优势

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一名汉语教学者来说,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将会使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更大的效益,以及优势。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得汉语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授课者如何在复杂的汉语体系当中,具有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以及明确的教学重点,是对授课者一个重大的考验。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时候,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研究,以及对于汉语词汇理据性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汉语授课者对于汉语本体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汉语授课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汉语的本质内容。

2.1对于汉语词汇理据的运用,有利于系统安排汉语词汇的教学

对于一个授课者来说,对于本门学科学习的突破口进行探究,这将会对其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时候,汉语的授课者对于汉语词汇理据知识的掌握,将会是他进行汉语教学工作当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步。汉语语言产生的原因,或者可以说是汉语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上的这两种说法都可以称作是汉语语言词汇的理据。汉语的授课者通过对于汉语词汇的理据性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及对汉语词汇的理据性进行相应的学习,有助于授课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的了解汉语词汇的理据性,以及较为灵活地使用这些汉语词汇的理据。

2.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推动语言学界对于汉语词汇理据的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当中,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以及汉语语法本体的研究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从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即它们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汉语语法的研究当中,一定要与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当中要学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于汉语词汇语法进行相应的语义分析。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则不相同,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则可以很好的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依据。

2.3有利于教授新词

语言是由系统的符号所构成的。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语言在其中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当中,新词汇的诞生也是日益迅速。对于这些新词汇,除了它的概念是新的之外,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当然,它所表现的对象也是新的。对于新词汇的产生,可以归纳为以下的两个特点,其中一个是能产性高,另一个就是理据性强。当一个新词产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构词的方面进行解析,同时,也可以从何文化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新词汇产生的速度特别的快,但是,新词汇还具有传播的速度也特别快,范围也特别的广。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授课者用的大多数是教材,以及汉语词典。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教材,以及词典的更新周期,相对于新词汇产生的速度来看具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让外国学习者足够了解中国,进而提高其汉语的水平,这主要还是要依靠汉语的授课者。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新词汇库,并且对于新产生的词汇可以具有一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