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业分析范例6篇

煤矿行业分析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煤田 勘探 金属矿产 勘查

[中图分类号]P641.4+61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17-1

0 前言

从以往煤田勘查工作上来看,很多勘查人虽然对煤层和煤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对其内有的金属矿产勘查工作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都较低,但是很多埋藏于煤田中的金属矿产内掩埋。有些勘查项目虽然对煤田中含有的金属矿产进行了勘查,但是勘查方法及其工作部署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金属矿产难以被发现和采掘。本文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对煤田中金属矿产特点、勘查方法及工作部署进行研究,以保证煤田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1 煤田共伴矿产类型

煤田共伴矿产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可燃性有机矿产。(1)金属矿产。现阶段,我国从工业矿床中发现可利用金属元素共有20多种,主要包括铝、铁、钒、铂、银、铀、镓、锗等。(2)非金属矿产。常见的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石墨、高岭土、膨胀粘土、耐火粘土、硅藻土、高铝粘土、硫铁矿等。(3)可燃性有机矿产。常见的可燃性有机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石煤、煤层气、碳沥青及油页岩等。但是由于煤田中含有的金属矿产,尤其是稀有且昂贵的金属矿产,光用肉眼观察是很难辨别的,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勘查方法,并做好工作部署。

2 煤田共伴金属矿产特点分析

2.1 金属铀矿产特点

煤田中富含的铀矿,是我国铀矿床工业的一种常见类型。煤田中含有的金属铀在铀矿床工业上的品位通常为0.02%。我国含有铀的煤层主要分布于无烟煤、褐煤及早古生时代的石煤中,且每吨煤的铀品位均达到300克。现阶段,很多在工业上有所应用的含铀煤层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地区中,其中褐煤层占了较大比例。铀在煤层中主要通过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并在集中于煤层顶板和底板周围,越靠近煤层中心,铀含量越少。

2.2 金属锗矿产特点

金属锗主要通过腐殖酸盐的形态,埋藏于煤田有机质内,在中低劣质烟煤、中新褐煤中的存储量较多。每吨煤中有20克的锗,可从煤或者烟尘加工过程中将其提取并回收。今年来,我国多省在煤田勘探中发现了富含有锗矿产煤层,一些煤层中锗矿产平均品位达到了每吨228克,单样锗矿产品位最高可达到每吨3500克。锗主要以共伴形式存储于煤层内,而煤层内锗主要分布在顶板或者底板周围。最后,透镜体及薄煤层中的锗矿产含量较为丰富且密集。

2.3 金属镓矿产特点

金属镓主要与煤层或者煤系内粘土层形成伴生关系。通常情况下,煤层围岩和粘土层内镓含量较为丰富且密集。每吨煤镓品位可达到30克,能够综合利用。我国镓矿产含量丰富且密集的煤层主要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中生时代煤岩系或者晚古生时代,每吨煤内的镓含量为20至40克,最高可达到每吨345克。

3 煤田共伴金属矿产勘查方法

3.1 煤田普查阶段的勘查工作

在煤田普查阶段,金属矿产勘查目的主要是对金属矿产进行查找,并掌握煤层中金属矿产类型、品位、厚度和规模,同时明确是否需要对其工业价值进行深入评估。煤田普查过程中,金属矿产勘查方法及其工作部署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煤田地表基岩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查和填图时,需对金属矿产蚀化带进行正确辨别和勘查,同时对蚀化带分布范围、形状进行。(2)对煤层、黑岩层、炭质泥岩层分布区域进行勘查,并在垂直地层上设置化学剖析面,以明确金属矿产的特点及分布范围。(3)在煤田地层浅区设置化学剖析面,并通过钻孔岩心,勘查金属矿产,要求钻孔为3至4个,然后对全部岩层进行光谱分析,以明确金属矿产工业价值。(4)光谱分析主要是在地质编录前提下,对每个煤层进行取样和检测,检测范围主要包括煤层夹矸、煤层底板及煤层顶板等。采样煤层厚度应大于5cm,点距则为5m。在明确点距后,即可在每段点距内取出5至8块煤块,且直径在20mm以下,重量在300g以上。通过取样分析,可以大致明确金属矿产类型、位置、品位及分布范围。

3.2 煤田详查阶段的勘查工作

在煤田详查阶段,金属矿产勘查目的主要是对煤田工程进行勘探,然后对富含有金属矿产煤层进行取样,并进行化学分析,以明确煤层中金属矿产位置、规模、形状、品位及厚度等。同时对金属矿产工业价值进行评估。在煤田露头地区,依据煤田勘探形成线距,并利用布设探槽对其进行有效的揭露,然后再刻槽取样,同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比明确金属矿产的化学特性。在勘查金属矿产深部时,可通过探煤钻孔方式,并在选择数量适宜钻孔情况下。对富含金属矿产煤块进行有效的取样和分析。

3.3 煤田勘探阶段的勘查工作

在煤田勘探阶段,金属矿产勘查目的主要是取样系统及分析检测系统,对金属矿产位置、范围、形状、厚度及品位进行有效查明,并对金属矿产存储量进行准确的估算。我国《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明确提出在煤田勘探阶段中,对具有一定工业价值金属矿产进行勘查时,需按照探矿责权人需求,对富含有金属矿产煤块进行取样和分析,并将厚度适宜、品位合格金属矿产范围进行圈定。然后按照金属矿产实际勘探情况,对其存储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开发和利用路径进行有效的评估。如果需开展专门性金属矿产勘查工作,则要求勘查人员必须按照金属矿产种类及勘查规范,对金属矿产存储量进行单独估算和记录。

4 结语

煤田中富含有很多金属矿产资源,对我国金属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勘查人员在对煤田进行勘探时,必须注重煤层中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通过在煤田不同勘探阶段,做好金属矿产勘查,并进行有效的工作部署,以提高金属矿产勘查率,为金属矿产查找与采掘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志坚,鄂阿强.金属矿产深部产出特征及勘查技术方法[J].科技传播,2011,12(03):76-78.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矿井;地质特征;分析

前言

在现阶段煤矿矿井工作中,影响其煤层质量的因素诸多,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煤矿矿井工作方案的分析,针对矿井的地质状况,做好煤层质量的控制工作,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益。

1 关于煤矿矿井地质状况的分析

(1)为了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转,必须要进行矿井地质特征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行煤矿实例的结合,落实好矿井的普查工作,针对矿区的地质构造状况、含煤地层的分布状况、矿井形态状况进行分析,做好煤层不同指标的细化工作,实现对煤矿整体运作环境的综合性评价,实现煤矿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全面性分析。

某煤矿位于某市区的东北方向,距离市区大概有40公里,该煤矿位于矿区的深部区域,它的整体面积在9.2平方千米。在煤矿的地质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条件的整体特点分析,做好煤矿的地质构造状况、煤质指标状况、含煤层数等的分析,针对这些因素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工作。通过对相关的煤层地质信息的分析,可以得知其主要分布于三叠系组,具备海陆交界的沉积状况,其以海陆为主。在三叠系组的分布过程中,形成了山前平原型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含煤地质状况。

(2)在煤矿地质构造的分析过程中,北部区域属于隐伏区域。在其地质构造形态中,二叠系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等,它的下伏地层岩性主要变现为灰岩。在三叠系的地质构造过程中,它的碎屑层出现了红层状况,它的下伏地层主要是茅口组灰岩形态。在该区域的地质整体构造状况中,可以发现它含有一系列的钻孔揭露状况。

在矿区的地质构造状态中,煤矿煤带主要出于西部的凹陷地带。在矿井区域的整体构造中,褶皱地形是其主要的地质构造形态。在整个地形构造的方向状态中,南北方向是其综合性的体现。在矿区的构造过程中,它的地形特点是出口倾斜,它的区域环境中的地质构造层存在一系列的错位叠加状况,其中出现断裂构造状况,它的延伸距离的落差比较大,影响到地质构造及煤质的形成发展。

在其整体构造形态中,向斜构造是其一个重要代表,它的整体走向起伏比较大,在其两端出现了不同规则的形态状况。这区域的原始形态深刻影响到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含煤层沉积状况。在整个煤层环境的勘探过程中,该区域的发育存在断裂状况。

(3)在其整个地质构造状况中,沉积盆地是最重要的地质形态,它存在较大的煤层赋存,主要出现在煤层系组中的紫家冲组及乐平组。这是两个重要的含煤层系。第一组是一种海陆交替沉积的煤层,它的岩相比较稳定,具备比较稳定的旋回,该煤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粉砂质泥岩,有利于煤质的形成。在该地质构造中,山前盆地沉积环境是其主要的构造状况。

在煤矿的整体地质构造状况中,泥岩、砂岩等是其主要的地貌构成,具备比较明显的垂向上旋回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旋回的沉积速度不断降低,对于煤质的形成具备很大的影响。从成煤地质的整体状况来看,其存在较大的优越性,对于煤矿的成矿特质能够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对地质状况的了解,可以满足矿井地质工作的具体要求。

2 关于煤矿矿井的煤层质量状况的分析

(1)在该煤矿的煤层分布分析中,它存在两个主要的煤系层,主要分为安源煤系及乐平煤系。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煤系整体分布及煤层走向状况的分析。该煤层在倾向上存在较大的宽缓状况,存在小规模的褶皱向斜状况。为了满足实际地质勘察工作的需要,需要进行重要煤层的深入分析,针对那些发育状况较好的煤层进行深入分析,满足煤层工作的具体要求。

在该区域的煤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煤层区位于平原地带的沉积区域,属于半亮型煤矿。这种煤矿的煤种含硫成分比较低,煤质的整体状况比较好。乐平煤系区域属于近海的沉积环境,它属于一种海陆交替相岩系,主要是针对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煤层进行了解。在老山下亚段的中上部,它的赋存含量比较多,它的煤层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在夹矸的构造环境中,碳质泥岩是其主要的地貌构成成分。

该煤层的整体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平均厚度达到4.7米。它的煤层的顶底主要是泥岩地形,亮煤是其煤层中的主要成分,该煤层除了具备这种成分,也包括一些镜煤及其暗煤,煤层整体具备比较高的质量,这与煤层的整体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密切相关。

在该矿区的地形状况整体分析中,该煤矿区域位于凹陷地带,处于重要沉积盆地的位置。从矿区的沉积区地形分析中,它与剥蚀区存在比较大的高差,它的整体地形状况比较复杂,具备比较明显的岩性表现性,它的主要地形是一种中组粒碎屑模式。该煤层的底部存在一系列的砾岩层。在该砾岩层的地质表现中,其存在一系列的粒度变化状况,它的泥岩比例不断的增加。

(2)在其沉积相组合的地形构造中,存在一系列的海相、陆相、过渡相等状况。在沉积地质煤质的系统形成过程中,陆相模式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它的上部存在一系列的过渡性海相。通过对该矿区的岩性分析,可以得知其岩相具备比较大的横向变化,具备比较清楚的旋回结构。该煤层具备比较多的层数,局部出现了厚煤层,它的煤层整体稳定性比较低。在靠近海洋的聚集区域中,它存在不同区域的煤质表现状况,对于该区域的开采状况、煤系构造状况等都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通过对煤矿实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进行煤矿地质特征的深入了解,进行地质构造状况的分析,从而满足煤矿不同方向的深入了解工作的要求,通过对现代化检测模式等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矿区地质构造状况、煤层分布状况等的数据化分析,从而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煤矿矿井地质条件的综合性分析,满足煤矿地质工作的勘探要求,从而满足不同角度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满足现阶段煤矿开采工作的要求,实现煤矿整体安全系数的提升,深入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各个要素,进行其煤矿开采性能的深入了解,实现对煤层分布状况等的全面掌握。

3 结束语

通过对煤矿矿井地质及煤层质量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影响煤层质量的多个要素,从而解决煤矿矿井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的效益,满足现阶段煤层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增学,李江涛,韩美莲,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聚煤规律及对多能源共存富集的贡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3-34.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3

一、煤矿地质测量的内容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城市化进程得到不断的加快,煤炭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其需求量得到不断的增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需要提高煤炭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在一般情况下是需要不断提高煤炭地质测量与煤炭开采的管理工作,这在整体的发展中显得格外的重要。主要是由于若是盲目的进行开采,是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严重的情况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保证煤矿开采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是需要不断的发挥地质检测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煤矿地质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分为多种的方式。首先,是需要对于煤矿区中的地质自资料进行全面的获取,在进行煤矿地质测量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运用现代化的工具与技术手段来进行测量煤矿地下的地质情况的,通过对于数据的整合与分析等来准确的描述煤炭测量区的整体情况。其次,是需要对煤矿的地质进行数据的测量,为煤矿生产运行提供科学的指导,煤矿开采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作,煤矿地下开采的环境是比较恶劣,若是通过煤矿的测量是可以比较详细就了解煤矿地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开采煤矿提供一定合理的建议,同时也是比较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煤矿地质检测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证煤矿安全的资料准确

煤矿开采的选址对于后期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说矿井在施工之前,是需要对于周围的地质环境与特貌进行一定的了解与分析的,一般情况下是需要避免周围的复杂的地质,通过数据形式来为相关的设计人员提供一定重要性的数据支持,这样才会保证数据施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煤矿在开采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是需要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的,及时的了解煤矿资源的分布情况等。由于煤矿生产煤矿企业的整体结构与类型都是有着不同的,在开采之前就应该要相关的地质环境与构造特点等进行一定的掌握,制定相关的图纸资料,为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开采提供准确的测量图纸,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有效的避免相关的安全事故的出现。

(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煤矿的地质厚度与开采程度上规模都是不同的,若是测量水平比较低下的话,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煤矿的安全生产的。第一,煤矿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相?P的工作人员是可以测量地质来获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信息,第二,煤矿矿井在进行回采工作面设计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基础地质测量来对地质结构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煤矿的地质来构造相关的移动位置与倾向等,矿井在回采中,是需要通过相关分析煤矿工作的地质变化情况,有效的预防回采工作会出现的问题,科学的判断出来进行建构地质走向,利用陷阱的地质的测量技术实时检测情况来分析煤层的整体的厚度。最后,通过测量地质来分析煤层的刷区域,煤层的变质程度等。这样就会得出不同区域内煤炭厚度,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确定煤矿的开采区,保障煤矿的安全性。企业是分析煤矿采区的积水等问题,并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降低煤炭的安全生产。

(三)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煤矿的地质结构

地质测量在运用过程中,其中有一种就是建立在水文条件基础上的文件,是需要对于水文进行全面性的分析。通过钻探等方式对煤矿中的地质构造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及时的排除隐患。另外,还是需要针对煤层的变质程度等进行一定的测量,这样从某种角度上是可以保证数据在策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三、煤矿地质测量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对地质检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地质检测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也就要求相关的地质检测工作人员应该要具备比较强的地质检测工作的技能。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地质检测图案段,是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传授新的知识。煤矿企业是需要定期的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可以不断的丰富知识,提高地质检测工作的技能。比如说培养策略人员对地质测量基础信息的查找与管理等方面的意识的培养。在煤矿地质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可以提高煤矿地质测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煤矿开采的质量与安全性。

(二)地质测量管理需加强

为了可以保证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整体准确性,是需要加强地质测量的管理。企业是需要严格的按照煤矿的地质测量标准来进行测量,准确的衡量矿区水文与地质等环境,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措施。为了,充分的发挥煤矿地质测量的重要作用,应该要妥善的保管地质测量的数据,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对于一些不准确的数据要及时的删除,适当的调整施工的作业,降低煤炭事故发生的频率。

(三)做好地质策略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对地质工作进行测量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是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的书籍,编制合理的测量方案,绘制地质结构平面图等,这样是可以给矿区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最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是可以编制相关的设计手册,对测量的每一步骤与方法都提供完整性的阐述,最终保证地质测量工作是可以顺利的进行。

(四)提高煤矿开采信息化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可以使得我国的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朝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行业发展的效率。在煤矿测量中不断地推广科学技术,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煤矿测量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使得煤矿地质测量工作过程中会有着一定的变化。在传统人工对于煤矿地质测量的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当时煤矿的测量。因此,在当时的煤矿行业发展中是需要采用科学技术的测量,使得煤矿地质测量可以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提高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信息化,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我国的煤矿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及活力,但是同时也给煤矿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

一、煤矿安全管理典型问题分析

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的进行。煤矿产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行业的事故具有社会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点,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达到生产任务要求,把安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有的甚至直接将其撤销。大幅度的精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或者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模糊不清,引起安全监督执行力不够,也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的煤矿安监部门与煤矿安检部门合并,依附与企业,在履行自身职责方面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等原因也普遍存在,导致安全管理部门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管理人员。部分的煤矿企业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中,虽然有分配过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仅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的工作管理经验。同时,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过程中,以前的工作费用均从煤矿管理费中进行开支,近年来上级部门已经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用。另一方面煤矿管理财政部门资金紧张,工资待遇较低,导致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不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引起了煤矿安全管理存在死角。

(三)煤矿企业主体安全管理意识较低。当前,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如操作安全思想麻痹、重视生产轻视安全、机械设备违规操作以及指挥失误等。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矿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部分的个体煤矿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的下达生产任务,员工也是为了多赚钱不断的进行加班生产,这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煤矿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进行根本的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另一个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煤矿事故违规后对其的法律责任追究过去轻,不论煤矿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多少,煤矿业主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多为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部分的煤矿业主在服刑期间被保外就医,具有比较大的自由权力。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出现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的局面,导致了生产与安全相互对立。部分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检查,导致了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风险意识更加淡薄,同时滋生了安全管理的侥幸心理,对煤矿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二、煤矿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严格执行煤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必须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各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既要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又要放眼于未来觉察到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完善煤矿安全采掘作业规程制度,并且按照制度要求切实的落实好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将按规程办事真正执行起来。2、煤矿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测、报告、分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已经制定出台,煤矿企业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具体内容在该通知中都做了重点解答,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而起到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作用。同时做好每天工作的记录及报告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抓好煤矿日常安全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县级相关部门尤其是煤炭局片区的责任人要加强对煤矿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的重点要放在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方面。一旦在排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重要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出专人预案,确保隐患的及时整改,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要将科技兴矿作为煤矿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充分的利用发挥国内煤矿科研机构以及煤矿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以及煤矿产业的优势,设立瓦斯防治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同面向安全生产第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起科技服务型体系,为煤矿的瓦斯监测监控、采煤操作以及支护方法等进行联网服务。

(四)做好煤矿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煤矿管理及生产人员的培训方面,国家要尽快的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并完善一整套适合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等机制,为培养、选拨以及使用安全管理才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平台服务。煤矿企业也要建立起人才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及优厚的待遇来留住人才。同时,煤矿管理部门也要制定并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5

1.1计算机识别技术的概念解析。对于计算机识别技术而言,其技术的概念相对比较广泛。要理解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分析:第一,计算机通过远程控制的模式,利用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进行人脸识别。单片机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人脸识别技术中,单片机就属于摄像头。而在探测技术中,其单片机就是探测设备。因此,在不同的领域中,对于识别技术的理解就会存在差异。类似于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的技术方式的识别技术,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识别技术之一。第二,计算机的内部数据识别技术,内部识别技术一般情况下应用比较少。狭义理解内部识别,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对内部数据的识别和对比。广义上对计算机的内部识别技术进行理解,实际上可以将外部识别技术进行归纳。因为外部识别技术,实际上也是将信息进行收录,然后再进行内部的对比分析。因此,识别技术的广义和狭义分析,都是一种相对实际应用而进行的分类解析。真正理解识别技术,还需要从其应用的领域进行实际分析。

1.2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计算机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如下:首先,计算机的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防护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为了进行安全防护,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分析软件通过摄像头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再进行信息存储。当再次进行信息验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原有的存储信息进行类比。与之相似的还有计算机的指纹识别技术,两者是相同的道理。其次,计算机的探测识别技术;如果说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备份式的技术,那么探测技术就属于实时性的识别技术。该类识别技术的实效性非常强,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探测设备以及通信方式进行非常严格的把控,否则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后,空间设计类的计算机识别技术;空间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CAD制图或者是三维仿真设计等等。而计算机识别技术是此项设计中的最为初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计算机的识别技术,将设计元素进行分析与设计,从而将空间设计的仿真效果进行仿真呈现。在实际应用中,多应用在工业建筑和空间设计等领域。

2煤矿内部的设计要求与分析

煤矿生产以及煤矿再加工,煤矿行业是能源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业和能源产业相对比,其安全生产更为重要。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煤矿的内部设计具体如下:

2.1煤矿内部设计的安全要求。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模式,煤矿生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煤矿生产还必须采用人工施工和开采的模式。因此,人员生产就会涉及安全问题。在煤矿进行开采和生产之前,就需要对煤矿的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必要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建筑都必须齐全,才能保证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将人员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为了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煤矿的开采途径以及内部的建筑设施,允许的开采力度和机械设备的规模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够保证煤矿生产的具体要求。

2.2煤矿内部设计的生产效率要求。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效率的要求非常高。高效生产是目前诸多工业和能源产业的主要要求,也是煤矿生产企业的必要要求。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其内部的设计而言,需要满足几点要求:第一,煤矿的生产空间要合理。应该是先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效率的提高。当然,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煤矿的矿井空间和建筑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良好的空间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在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合理的空间设计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生产的效率。第二,煤矿内的设计要科学。其中体现在开采路径和设备的开采程度分析等,此外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开采空间和运输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3计算机识别技术在煤矿内部设计的应用

通过对计算机识别技术和煤矿的内部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明确为了能够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需要进行一定的前期设计分析。计算机识别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分析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通过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设备对煤矿的内部空间进行数据收集。此外,可以通过对地质和地形的合理分析,将煤矿内部的空间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将所有的信息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通过3DMAX或者是CAD等设计软件,进行对煤矿空间的仿真设计。实际煤矿生产中,都需要对煤矿的空间以及生产模式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此来保证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证。例如,煤矿的开采方向和运输渠道的设计。因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到传输设备的安置位置。开采渠道的设计能够保证开采的方向正确性,运输的位置设计则可以将运输履带以及运输的设备角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提高运输的效率,保证运输的安全。总之,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煤矿的内部进行规划和分析。而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的方式,将煤矿内部的信息进行收录,从而进行计算机智能分析,通过仿真空间设计软件,对煤矿的内部进行仿真设计。不仅仅能够提高煤矿生产工程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安全。

4结束语

煤矿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 原因分析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076-01

煤矿机电事故是影响煤炭工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有效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煤矿机电事故表现为以下几点特征:一是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同一事故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三是煤矿机电事故大多由于设备维修和处理没有达到安全技术标准所致;四是煤矿机电事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在对煤矿机电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电荷带电检测,动力传动系统存在错误操作,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比如设备存在漏电,保护装置失灵,相关零部件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更换等问题。整体分析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导致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机电设备使用不合理

机电设备能够保障煤矿的正常生产,机电设备是影响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炭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煤矿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煤矿机械设备得到不断更新,机电设备市场扩张导致一些劣质产品进入市场,造成机电设备质量存在一定缺陷,虽然一些新设备被引进,但是实际操作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机电设备被闲置,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另外,随着煤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电气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和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素质低,大多数人缺乏对设备进行安全保护的意识,尤其一些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操作技术不好,再加上一些岗位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化,岗位调整,所以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缺乏安全意识,加之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不及时,容易致使操作不当而导致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1.2 机电设备出现老化现象

机电设备老化引起电气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难度加大,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对于大多数煤矿而言,由于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用于煤矿生产的技术设备等机械部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导致机电设备落后不利于煤矿的安全发展。实际使用的机电设备远远落后于煤矿发展的需求,这是导致机电设备落后、老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受到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许多煤矿机电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加剧设备功能衰退的风险,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技术缺陷等缺陷或管理力度不够,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及时更新设备,而一些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容易存在保护装置失灵的隐患,而导致机电事故的发生。

2 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措施

2.1 建立机电设备安全系统

防止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机电设备管理,规范的所有方面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合理确定机电设备的检验项目和检查程序,在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中,严格按照机械和电气操作使用范围的规定,比如机电设备的电压要进行合理的安装,绝缘等级要严格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同时,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加强机电安全责任,增加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针对设备老化的问题,要进一步改进设备,提供机械和电气安全的硬件支持,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和部件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修补处理。针对煤矿机电设备老化阶段存在安全系数低的状况,需要进行重复检查,定期检查系统电源保护,将风险降到最低。

2.2 提高设备操作人员能力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接受机电设备知识,促进他们了解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及岗位标准。并定期检查,测试和调整机电设备工作状况。尤其要加强对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确保身体状况好,心理素质优的员工胜任这些岗位,避免操作人员因为身体心理等原因而造成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加强员工机电设备专业技能训练,针对机械和电气知识展开专题学习,促进他们对机械和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机电设备操作能力。

2.3 合理使用机电设备

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条件,煤矿机电设备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严格的防震要求。地下潮湿的空气对电气设备容易造成触电,漏电、短路等故障,以及泄漏事故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雷管引爆;而长期负荷的电气设备则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维修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煤矿电气设备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这就需要正确选择和安装电气设备和电线,并加强日常维护,防止短路和过载发生,及时安装和使用必要的保护装置,同时采取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可以确保机电设备处于全方位的维护中,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机电事故不仅造成人员和设备损坏,也可能引起煤尘、瓦斯爆炸,对矿区造成严重破坏。安全是煤矿的基本条件,而机电事故是煤矿安全的重大隐患,这就要求煤矿必须严格树立安全理念,对机电事故原因进行正确分析,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全面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必须从特殊工作条件出发,重点对操作人员素质,合理使用设备方面着手,为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传播,2013(2):135,144.

[2] 侯瑞.论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行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196-198.

[3] 张恩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6):71.

[4] 俞佳.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煤炭,2004(08):53,54.

[5] 刘鑫.煤矿机电事故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