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例6篇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1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强化知识认知的连贯性和目的性

教学内容顺序上的互换作为一种衔接,使得知识更具连贯性.这在三角函数部分的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下面是“同角三角函数”课题引入部分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

[案例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与诱导公式

复习诱导公式,并化简.

1.sin2(π+α)-cos(π+α)cos(-α)+1.

原式=(-sinα)2+cosα・cosα+1

=sin2α+cos2α+1 .(此时引导学生思考sin2α与cos2α“和”之间的关系,能否继续将这一步骤简化?)

如图所示,请在A、B、C中任意选一个点作为分点,区分其余两个点组成的向量,并计算λ的值.(学生自由选择分点,并讨论每一种定比分点分有向线段所得的比值问题.)

评析:这两个教学设计对学生接受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及思维的开拓颇有意义.其中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入手相对容易,学生的选择点多,形成一个开放式的题组.这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相切合,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空间较大而且很活跃.这样不仅可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触手可及”的成功感,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多元的创造性和思维的独创性.

三、引入趣味智益竞猜,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逻辑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对逻辑概念及相关知识点的认识非常抽象.对学生而言这一概念不直观、不具体、不好理解.故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设计智益竞猜,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思维的本质.

[案例4]逻辑推理问题(选修1―1§1.3逻辑联结词)

有A、B、C三个盒子,其中一个内放有两个猕猴桃,在三个盒子上各有一张字条:

A.猕猴桃在此盒子内;

B.猕猴桃不在此盒子内;

C.猕猴桃不在A盒内.

如果三张字条中只有一张写的是真的,猕猴桃究竟在哪个盒子里?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改理念;教学案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24-01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理念,不断探索、尝试寻求一些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将教学难点化整为零、逐一击破、精讲精练,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

一、观念转变是前提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彻底地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每一节教学内容都吃透,注重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以及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衔接;其次,教师要尽量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再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基本上与教师备课的充分性、课堂魅力、吸引力成正比。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得有多精彩,学生做了多少题,而是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

(2)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课改不仅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然而,许多学生习惯了“拿来主义”,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发挥想象力、课下复习巩固,从多方面将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慢慢消化掉。

二、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起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和生活分离开来,而是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指导生活的目的。如果单纯地教数学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提不起兴趣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用数学指导和服务生活。下面以人教版数学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集合”为案例,提出问题并予以说明。

问题一:你能说出自己与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的关系吗?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刚开始很不解,觉得没有任何难度,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还是有同学回答。生1:我在小组里、小组在班级里、班级包括在年级内、年级归学校管。生2:我是小组里的一员、我是班级里的一员、我是年级里的一员,我是学校里的一员。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第一个同学的回答有问题,他没有说明自己与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的关系。这引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原来简单的问题也是可能回答错误的。

问题二:刚才第一个同学回答的问题错在哪儿了?生3:忽略了研究对象的主体地位。师:我们不能忽略研究对象的主体地位,可以给要研究的对象起一个名称叫“元素”。这样,就自然地引进了元素的概念。

问题三:如果把每一个同学都当作元素的话,那么我们的班级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生4:把我们放在一起就组成了班级。师:我们发现班级是由元素构成的,我们可以给班级起一个名称叫“集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师:元素一般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来表示,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那么元素和集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5:元素属于集合。师:我们引M表示属于的符号“∈”,如果把某个同学记作a,把小组集合记作A的话,就可以表示为a∈A。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属于符号。师:在问题一中我们把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分别记作A、B、C、D的话,同学a与A、B、C、D的关系你能表示吗?生6:a∈A、a∈B、a∈C、a∈D。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的左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6:左边的元素属于右边的集合,集合中不止一个元素。在探究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后,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问题引导探究。问题一:我们班大个子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教师通过问题一说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问题二:一个同学能否在班级这个集合中出现两次?教师通过问题二说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问题三:班级这个集合中的几个同学换一下座位,构成的集合与换座位前一样吗?教师通过问题三说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

此案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自身融入到问题中去,问题与学生本身非常贴近,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像抛绣球一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比直接灌输的方法获取知识要容易得多,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学生真正参与了,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结束语

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看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是否都是有效问题。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则体现在学生参与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美术课堂 剪纸教学 案例说明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24-01

以下就美术课堂中剪纸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分析。

1、提高美术课堂中剪纸教学的认识

1.1 加强培养学生的剪纸语言

所谓剪纸语言也就是人们通过常用的剪纸符号,采用各种比拟手法创作出的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剪纸素材,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审美能力的表现形式。它是剪纸造型的基本要素。在剪纸作品中,它具有对称性、多样性、均衡性的特点。将剪纸艺术引入到美术课堂中,并将其基本知识运用在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审美能力。

关于剪纸教学的美术课堂中,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知识与技巧:1)需要熟知剪纸的所有工具与材料,并且对材料的性能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非常了解;2)需要学会较为简单的剪纸技术,可以创作出简易的兼职图形;3)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单色材料剪纸学起;4)对画面初步的安排,合理的剪纸;5)将各种剪纸手法充分运用起来,具有创新能力;6)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对同伴的剪纸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价。

1.2 加以重视学生的剪纸表现

所谓剪纸表现也就是学生通过剪纸作品来传递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的过程。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剪纸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剪纸语言,更加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各种事物的特点观察出来,然后通过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将其转变为一种剪纸艺术品。事实上,剪纸艺术属于一门民间传统艺术,通过剪纸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神内能力。因此在剪纸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新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掘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学习、成长。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剪纸艺术实质是展示了学生的内心状态。通过他们的剪纸作品,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表现能力。另外,通过剪纸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才能。

2、案例说明

例如,由于剪纸的步骤图与折纸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剪纸的重点在于:剪。于是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把剪纸的步骤图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折的方法,一部分是剪出的图形。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折纸的步骤图,然后在对其他们进行剪纸的步骤图的教学。然后在课程中不断投放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投放当时,让学生去猜测与理解各种图形,以此引起孩子的兴趣。认识完各种图形之后,教师可以阻止集体活动,由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将自己想象当中的事物通过剪纸剪出来,教师可以在旁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学生进行提示与指导。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好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大家,然后由学生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价,再邀请该学生讲出他的想法与剪纸技巧,让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下次的课堂中可以融合自己的想法剪出更好的作品,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该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我们看出:首先,教师选择的授课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其次,适当的赞扬对于学生更有帮助,更愿意去剪纸,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发现乐趣,使他们快乐的成长。

3、完善剪纸教学的策略

3.1 继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

3.2 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既要考虑剪纸自身的规律、特点,又要考虑小学生的可接受性,这是实施现代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我在上剪纸课时,始终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剪纸的探索性,注重剪纸教学与小学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教师和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一起提高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学生一同探索,才能不断从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创造更美的作品。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4

第一、

十几减9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教学之前要一个得数不是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喜欢在老师面前大肆炫耀。那怎么样让这些个别学生在知道计算结果、已形成初步计算技能的同时,对计算过程感兴趣,对课堂教学本身感兴趣呢?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点。

第二、

操作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必定要展示其过程,那么操作的材料是选择传统的小棒还是其他?操作的形式是个别示范还是合作交流?

第三、

在既没有教学挂图又没有投影片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那么别人是怎样来创设本节课的情境和设计新知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现部分摘抄如下:

案例一:教学情景的创设部分

1、(出示宠物皮卡丘)你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10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成。(同桌边说边对拍)

(1)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数不马虎。

(2)“十的组成”对口令游戏。(略)

3、复习十几的组成。

同学们干的真棒。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快,

17可以分成10和几?

12可以分成10和几?

15可以分成10和几?

4、创设情境。

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

反思: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和巩固十和十几数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的准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是很有兴趣,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建构吗?

案例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部分。

1、(出示主题图引入,提出数学问题,列式12-9)

师:你们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

数一数

一个一个的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2)

摆一摆

把12根小棒分成2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从10根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把12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把2根拿走,再从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想加法算减法

以为9+3=12,所以12-9=3。

……

反思:

这是一节全国性的公开课,这位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我所不能比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尝试,不断地发现与别人有所不同的算法,再通过交流,使头脑中那些初步的计算思路得以清晰、明确起来,或者在倾听同学的陈述中获得启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而我的学生能吗?他们能主动探索,能把自己的发现同别人、一起分享吗?

在上述两篇教例的启示下,我开始设计了《十几减9》,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情境,提问题

课前在讲台上放上13瓶墨水(10瓶的一盒和零散的3瓶)

师:刚才下课前,小朋友围着这个盒子非常好奇,纷纷问我,这盒子里是什么呀?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呀?

生:是墨水

师:(故作惊讶状)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盒子外面写着“高级碳素墨水“

师:太厉害了,那你猜猜里面有几瓶墨水呢?

生:10瓶。

师:又怎么知道的?

生:外面不是写着“10瓶装”嘛。

师: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老师准备拿走9瓶(板书:拿走9瓶),你想老师会怎样来考你们呢?

生:我知道老师要问我们的是:还剩几瓶墨水?

师:跟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那还剩下几瓶墨水呢?(板书:还剩几瓶?)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生:13-9=4

师:这个“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4”表示剩下的瓶数。

师:(演示:指着外面的3瓶)要拿走9瓶不够,怎么办?你能帮助李老师吗?(故作为难状)

生:从盒子里拿呀

二、引导交流,探求新知。

师:你们能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代替墨水瓶试着拿一拿。(学生独立操作)

师:把你的拿法能展示给这么多小朋友看吗?

(生上台操作)

生1:我先从外面拿走3瓶,不够,再从里面拿6瓶,盒子里还剩下4瓶。(板书:9-3=6,10-6=4)

生2:我与他的拿法不一样,我直接从盒子里拿走9瓶,在把剩下的1瓶与外面的3瓶合起来是4瓶。(板书:10-9=1,1=3=4)

师:我9瓶墨水拿不过,怎么办?

生:用一只塑料袋装呀

师:可我今天没带。

生:老师我知道了,你只要取出一瓶,连盒子一起带走不就得了。

师:(教师学着示范)这个注意不错。

生:老师我不拿,也能算。

师:你有这么大本事,那是怎么算的呢?

生:我是想加法的,我们不是学过4+9=13,那13-9=4(板书:想加法 算减法)

师:很不错。你们太了不起了,想了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算起来最快?(生答略)

转贴于 三,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计算方法

师:你们喜欢游园活动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书中的小朋友去参加游园活动吧,请把书本翻到第10页,看小朋友们玩的多开心呀,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1:他们有的在套圈,有的在买气球。

生2:还有,他们有的在猜字谜,有的在买风车。

师:玩着玩着他们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吗?(愿意)看看谁遇到困难了?

生:套圈的和买气球的

师:我们去看看卖气球的阿姨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有12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师:能列式解决吗

生:12-9=3

师:“3”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3”表示剩下的气球

师:那“3”是怎样得到的?

生1:我是从图中数出来的

师:对,这也是一种方法

生2:10-9=1,1=2=3

生3:我是想加法的,因为3+9=12,所以12-9=3

……

师:那套圈的小朋友碰到什么问题了?

生:我投了14个圈,套中了9个。有几个没套中?

师:你会帮助他解决吗?

生:14-9=3

师: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

师:观察板书:13-9=4 15-9=6 14-9=5

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它们的减数都是9

生2:我还知道被减数都是十几

师:对,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板书:十几减9),十几减9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生:有

师:你还知道哪些算式呢?

生1:11-9 12-9 16-9 17-9 18-9 19-9 20-9(学生回答,教师有意的随意板书:11-9 12-9 16-9 17-9 18-9 19-9 20-9)

生2:20-9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老师的要求是“十几减9”,被减数必须是十几,不能是20。

师:你觉得有道理吗,我能否擦掉?(学生点头,教师擦掉20-9)

师:现在没有了图画,也不能摆小棒,你能算这些题吗?(学生点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算一算。

(学生自己算)

师: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算的很快,你能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生1:我算的是18-9,先算10-9=1,再算1=8=9

生2:我算的是11-9,我是想加法算的,因为2+9=11,所以11-9=2

……

师:(指着板书)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意见吗?(学生摇头)老师却对自己的板书有意见。

生:老师我也有意见(很多学生纷纷在下面说)

师:说说看

生:老师你的板书太乱了。

师: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

生:应该按顺序排。

师:你们能帮助李老师吗?动笔把算式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是这样排的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2:老师我还有,我是这样排的18-9=9 17-9=8 16-9=7 15-9=6 14-9=5 13-9=4 12-9=3 11-9=2

师:我发现在这些算式里有一个算式很特别,你们发现了吗?(学生齐说,他们也发现了)那么你们说是哪一道呢?

生:我找的是19-9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因为这里有2个9,而其他算式没有。

生2:我也认为是19-9,因为只有19-9得数是10,是2位数,其他的得数都是只有1 位数。

师:你们跟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理由不一样,(指着板书)只有19-9,个位9-9够减了,而其他算式不够减,都要向十位去借。(学生观察板书,也非常赞同)

师:小鸟们看见我们小朋友学得这么好,也想请我们帮帮忙,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学生打开书,完成第13页第3题)

生:老师,这里有一只鸟找不到家。

师:是哪一只小鸟呢?

生:是12-9的小鸟

师:你们认为它应该找几号家呢?

生:3号。

四、课堂小结

师:马上要下课了,这节课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开心的是会算了使几减9的算式。

生2:能帮助别人,是我最开心的。

师:是呀,能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应该开心,我们更高兴的是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老师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增加,我们能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教后反思:

1、注重关注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不是一节、两节课所能达成的,而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更想关注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探求的过程,更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如在本节课情境的创设部分,我在课前有意识地把13瓶墨水(一盒加3瓶)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在课前不自觉地产生好奇: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呀?用来干什么呀?然后上课一开始我就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从外包装“10瓶装墨水”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猜测、观察能力,并且也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如当板书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后,提问:老师发现这里有一个算式很特殊,你发现了是哪道吗?

2、对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再思考。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5

1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

1.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运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2教学重难点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回顾梳理形成网络

师: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4人一组进行回顾梳理知识。

教师反馈并把学生整理的知识用展示仪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生交流并完成教师提前设计的表格,见表1。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有关圆柱和圆锥有哪些计算公式呢?

生边说师边完成板书,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复习并非只是重复昨天的知识。本环节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已学过的知识之后,再通过交流、对比、补充,异中求同,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实现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内化理解拓展应用

师:刚才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那么大家掌握得怎么样?现在小博士出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现在我们来闯第一关。

3.1基本练习

3.1.1复习知识

出示表1,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并填在表格里。学生口述结果,教师板书填写。

3.1.2应用题(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 cm2,底面积半径是2 cm,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m3?

(2)把一个底面周长为80 m的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圆柱体增加112 m2。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 dm,把它截成4段相等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18.84 dm2。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综合应用本单元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2判断题

(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并且有无数条。()

(2)如果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体积不变。()

(4)一个圆柱体直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5)圆柱体的体积和它的容积一样大。()

(6)圆柱的高是3 cm,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体高是9 cm。()

(7)圆锥体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小。()

(8)一个圆柱体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大。()

(9)圆柱的高是6 cm,和它体积相等,底面半径相等的圆锥的高是18 cm。()

(10)圆锥体的体积总是比圆柱体的体积小。()

3.3选择题

(1)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容积()体积。

A.相等B.大于

C.小于D.无法确定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2 cm,高是3 cm,则体积是()dm3。

A.37.68B.0.03768

C.12.56D.0.01256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37.68 cm,高是2 cm,它的体积是()。

A.74.36 cm3B.226.08 cm3

C.76.36 cm3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 dm,表面积为()dm2。

A.36B.216

C.72D.108

(5)一个圆锥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和体积相等,圆锥体的高是9 dm,圆柱体的高是()。

A.3 dmB.27 dm

C.9 dmD.34 dm

(6)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比是1∶4,已知圆柱的高是8 cm,那么圆锥的高是()。

A.2 cmB.6 cm

C.18 cmD.5 cm

(7)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可以装水多少L?就是求它的()。

A.表面积B.体积

C.容积D.既可以说体积也可以说容积

(8)把一个圆柱形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原圆柱形木棒体积的()。

A.1/3B.1/2

C.2/3D.3/4

(9)两个圆锥体的高相等,甲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乙圆锥体底面半径的2倍。那么甲圆锥体的体积是乙圆锥体体积的()。

A.2倍 B.4倍

C.6倍D.8倍

(10)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A.2B.3

C.4D.8

师: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学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请看最后一关。

4实践与拓展

(1)某工厂买来一块长3 m,宽2 m的铁皮准备做一个烟囱,(接头处忽略不计),①请你设计一下烟囱的形状,你能设计几种款式?②需要的铁皮相等吗?③它们一次排烟的体积各是多少?④如果你是厂长,你会选择哪种款式的烟囱?为什么?

(2)用这块铁皮做成水桶,你会选择哪种款式?为什么?给这个水桶配个底,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3)一个养鱼专业户用这个圆柱形水桶存了一些鱼,你能算出这些鱼的体积吗?如果是放入布做的玩具鱼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理念。

5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你认为该给自己的学习表现打多少分?

(3)这节课你对哪位同学的表现感到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和梳理,不仅要让学生回故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还要给学生提出质疑和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及时自我反思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评价他人发言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6课后反思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ESBP教学 中国 商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7- ),女,河北承德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ESP及商务英语教学。(北京 10114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59-02

作为一种重要的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正逐渐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法最初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被普遍认为是非母语商务英语课堂上颇具价值的有效教学方式。随着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也被逐步引入课堂,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比较有效的运用。受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在我国商务英语课堂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相关研究与大量实践的不断跟进。

一、案例分析法与ESBP教学

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的第一语言,全世界诸多的专家学者,如芬兰的Charles 和 Marschan-Piekkari、土耳其的Akar、香港的Bilbow等,都指出英语是国际商业往来沟通中最基本的工具和组成部分。ESBP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殊语境下使用的包括书面和口头的英语语言。二十多年来,ESBP逐步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ESBP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在ESBP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案例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务教学,尤其是ESBP教学。

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是案例,案例是指“对一个真实场景的描述,一般涉及组织内部当事人所面对的决策、挑战、机遇、问题或者事件”。案例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源于对问题事件的分析、讨论及决策。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它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交际、分析、决策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践。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语言顾问、小组讨论协调者、辩论的仲裁者等,时刻关注作为主体者的学生的需求。作为主体参与人,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具体的情况,给出可行性方案,最终做出建议和决策,从而延伸至其他的公司或相关情境。在真实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式的商务案例情境,学生要去思考、探讨、担当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英语,所以语言技能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大考验。案例分析教学就是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如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商务实践中去,因此被认为是ESBP课堂上最具价值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运用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从根本上讲,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讨论与“头脑风暴”,而这种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他们首先要熟悉案例背景,掌握具体细节,然后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最终调动一切语言资源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预设的问题可以作为讨论的线索、提供讨论的思路。在案例分析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始终是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教师只是管理者和协调者。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路与模式。

案例分析法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案例分析的介入,商务英语课堂片面传授商务理论以及语言规则,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了解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实际,使得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案例分析教学则将真实的商业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主动地运用到模拟的商务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强化语言能力、掌握沟通及团队合作技巧、提升理解分析及决策各方面的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学生真正进入到现实的商务世界中时,他们才会更有信心和能力。

2.劣势分析。案例分析法是ESBP课堂上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在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商业案例一般篇幅较长并具有一定的语言难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理解及驾驭能力,这对非母语英语学习者是一个考验。正如Westerfield和Boyd所指出的,ESBP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长篇阅读,其中夹杂艰涩的专业词汇和行业习语,还要进行书面分析整理、小组辩论,需要了解商业文化背景、规避语言表述错误等,这些都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专家,而是以组织者、协调者或顾问的角色出现,有时会感觉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同时,为保证案例分析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业务素质以及大量的课前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合适有效的商业案例并不容易,很多ESBP案例都是商业机密性的,这就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负担。课堂上的一些突况,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当然,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判断和评价,也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受传统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仍然强调严格的考试制度,教师习惯了主动地传输,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指望老师给出标准答案,但事实上案例分析并没有唯一的准确答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知道如何分析,而案例分析本身却在于过程。

2.我国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模式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学生不同,我国学生大部分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被动、很内敛,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传输型”教学模式,更愿意安静地听讲和记笔记,而不愿意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学思想推崇谦逊和内敛有关。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即使表达观点,也总是过多地考虑别人的看法。案例分析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表现,我国学生内敛的性格和被动的学习模式成为一大障碍。

3.商务英语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学素养及技能不足。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协调者和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公司面临的问题,指导其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教师案例分析教学的素养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不具备应有的教学技能,而且缺乏相关的培训。一些案例教学培训没有切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将中国特殊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特征考虑进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在中国商务英语课堂上的开展效果。

4.案例分析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不足。作为一种问题探究式、实际能力应用型的ESBP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需要相应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然而,受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软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学环境相对保守和封闭,教师经常通过一些硬性规则对课堂进行控制。在硬环境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生主动发表观点的机会很少,这对于有效地组织案例讨论是个障碍。另外,中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布置是按照讲座式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以排和列的形式坐在下面。而对于案例教学来讲,理想的教室布置应该是会议室,课堂就是一场“会议”,而学生就是“参会者”。Welty认为,最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应布置成U型,U型开口处应设有指导者(教师)位置,案例讨论者(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交流。

四、提升我国商务英语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对策建议

1.教师的充分准备。为了案例分析教学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大量的学习和相应的培训是必要的。考虑到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案例给学生,有些案例甚至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改和丰富。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参考资料和线索性的问题加以支持。学生在回答或解决问题之前习惯于一些提示和参考,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提纲和资料。在多数情况下,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议支持和具体操作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室布置和课堂安排上多下功夫,如时间分配、后备方案、辅助设备、桌椅摆放等。

2.学生的有效激励。如何有效启发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一直是我国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在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冷场”,教师可以改进提问技巧,激发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老师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跟进式的提问。通过老师的这种敦促和指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实现有效的激励。另外,分组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学生被划分为几个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面向全班进行演示或探讨。对于某些不愿表现的学生来说,其所在的小组是一个“避风港”或者是通向全班的“过渡站”。在讨论组这样的一个小环境里,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身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他们将能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大范围的案例分析讨论,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对于大容量的班级教学来讲,分组讨论无疑能够使学生个体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身的表达、交际、谈判、领导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这正是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的目的所在。

3.评价措施的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我们需要有一套有效、全面的测评体系。传统的测评体系不主张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竞争性互动,不符合案例分析教学的特点,非传统的质量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则是商务英语案例分析教学不错的选择。在整个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通过实时观察、跟踪提问、评价笔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判。一些书面的作业,如课堂日志、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互评笔记、自评档案等,也都会成为教师对学生做出最终评价的有力参考资料。值得强调的是,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评价方式是倾听和观察。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改革和完善测评体系和方法,使案例分析法在中国的商务英语课堂上得到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高晓东,吕林.案例教学在高师成人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

[2]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