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例6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目 录第1章 总则第2章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第3章 固定资产的计价第4章 固定资产折旧第5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第6章 固定资产的购建和修理第7章 固定资产处置第8章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及报废第9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团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保全国有固定资产、股份制固定资产正确核算,不流失。并配合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根据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体制改革,并考虑到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第三条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是对股份制资产监督管理,保全不受侵占。同时,也为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提高经营,增加产品产量,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第四条 所属企业(事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要基本做到:保护好固定资产,是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基础。是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因此要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配置合理。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公司,控股公司及其所属单位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第六条 固定资产的标准原则上按财政部颁发的规定执行。结合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具体状况和财政部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列为固定资产管理:(一)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电、机械、运输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但企业购买单位价值在50000元以下的计算机,可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二)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但企业购买的手机电话,不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可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第七条 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为:(一)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二)非生产经营有固定资产。(三)租出固定资产。(四)不需用固定资产。(五)未使用固定资产。(六)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七)企业筹建期间已经作价单独入帐或清产核资时确定已入帐的土地。第八条 固定资产按照用途分为:(一)机械设备。(二)动力设备。(三)传导设备。(四)起重运输设备。(五)自动化控制设备及仪器仪表。(六)工业炉窑。(七)其它生产设备及用具。(八)非生产用设备及用具。(九)房屋及建筑物。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计价第九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应根据取得固定资产的不同来源,按照下列原则确定:(一)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运杂费、包装费、安装成本、保险费和缴纳的税金等作为原价;国外购入的还应包括购入过程中发生的关税、手续费、佣金等。(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净支出。或施工建设单位转来的竣工决算计价。(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以评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或重置价值记帐。(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减去融资租金后的余额确定。(五)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捐赠者提供的发票或有关凭证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捐赠方无发票和有关凭据的,按照同类设备的市场价确定。(六)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原有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扩建发生的实际费用计价。(七)盘盈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确定。(八)清产核资或股份改造固定资产价值的重估和评估按有关规定计算确定价值。待实际价值确定后,再行调整。(九)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值入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行调整。第十条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计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前或办理竣工手续前的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及外币汇兑差额),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应计入当期费用。(二)企业有偿调入旧的固定资产仍应按其原价,而不应按其净值入账。(三)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缴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耕地占用税以及交付使用前的贷款利息,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因征用土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如因建设工程需要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用土地上的房屋、树木等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以及土地征收管理费等计入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不单独作为土地的价值。(五)企业已经入帐的固定资产价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能任意变动:1.根据国家规定固定资产重新评估价值。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第四章 固定资产折旧第十一条 企业下列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一)房屋和建筑物峻工后不管是否使用都应提取折旧。(二)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三)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以及由于生产任务不足处于半停产企业的设备。(四)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五)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六)通过局部轮番大修实现整体更新的固定资产。第十二条 企业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含房屋、建筑物)。(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三)已提足折旧尚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四)提前报废清理固定资产。(五)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六)已经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七)对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八)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九)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第十三条 企业应按月计提折旧。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第十五条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确定,上市公司按照固定资产的5%确定。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分类一般企业折旧年限上市公司折旧年限(一)机械设备  1、金切机床12 年10年2、锻压设备12 年10年3、铸造设备12 年10年4、数控设备10 年8年(二)动力设备  1、锅炉及附属设备11年11年2、发电机组11年11年3、空压设备11年11年4、大型中央空调设备11年11年5、煤气生产设备11年11年6、其他动力设备11年11年(三)传导设备  1、电气设备(包括电焊、电镀等)15年15年2、输电设备15年15年3、输电线路(包括地下电缆)15年15年4、电讯线设备15年15年5、其他传导设备15年15年(四)起重运输设备  1、起重设备10年10年2、运输车辆10年10年3、其他运输设备6年6年(五)自动化控制设备及仪器仪表  1、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10年8年2、电子计算机(价值在5万元以上)5年5年3、通用测试仪器及设备7年7年(六)工业炉窑  1、烧铸炉7年7年2、加热炉7年7年<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5.25pt;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5.25pt; PADDING-BOTTOM: 5.25pt; BORDER-LEFT: #d4d0c8; WIDTH: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1固定资产的定义以及规定细则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运行的物质保障。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配备及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且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一政策、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2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及职责

首先,各中小企业或公司应命令行政管理部来统一管理公司所有固定资产,同时任命财务部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应每月配合财务部定期检查各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核查,保证公司部门固定资产合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并根据固定资产规模配备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职资产管理员,确保所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3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

3.1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如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购置、自行建造、更新改造等多种方式。

固定资产一般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繁多,相应涉及的科目也很多,核算较复杂,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3.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固定资产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折旧。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折旧年限折。

4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近年来,各大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都出台有相应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有诸多问题:固定资产转移时价值的确定、盘点的标准和规范、帐实不相符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4.1.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偏差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关联企业间不当转移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通过利用股份控制和人事上的关系对下级企业施加影响,将固定资产在关联企业间以低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进行转移。

4.2.固定资产体系崩弱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企业由于产权结构过于复杂,资产盘点责任不清晰,基本上只在年终审计时才盘点。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和金额大小认定处理过于轻率,即使盘点确认也仅流于形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4.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企业一般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没有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的购置固定资产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4.4.固定资产设置良莠不齐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

4.5.企业固定资产浪费严重造成资产闲置

主要表现一是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二是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5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问题的解决对策与方法

5.1.对固定资产实行规范化管理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一方面是归口管理,一般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另一方面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地点,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5.2.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分流化

对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在资产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各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集团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公司各自为政,各行其道。

5.3.完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5.4.领导层加强企业管理意识

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不在竞争中被淘汰都在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提升固定资产装备水平,争取使其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投资的收回情况,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滞后会致使先进的固定资产装备无法充分利用。很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或利用率不高、设备提前磨损报废、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等问题。固定资产投资与处置都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管理责任界定不清,处罚不到位。企业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时,一项业务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层层审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都具有一定的资产管理权限,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规定不明确,导致管理责任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处罚机制形同虚设。(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与财务核算不同步,账实存在差异。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有些单位在购置资产后未安排专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台账,固定资产发生领用、调拨、转移等增减变动时没有详细记录,实物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收集整理相关单据报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财务账面与实物管理不相符;固定资产的标签管理不到位,在现场查找某项固定资产难度大,造成盘点困难,企业无法摸清资产使用状况。(三)资产核算不规范,减值不处理。一些企业建造的工程项目已交付使用,由于没有及时办理工程决算,仍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列支,未转入固定资产;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企业对拆迁、报废的资产未核销;单位分离划出资产不调账;固定资产改扩建增加的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未能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造成利润和资产的虚增。(四)企业闲置、废旧资产管理不到位,处置不规范。企业由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或企业合并重组等原因,形成大量的闲置或废旧资产,但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并没有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使用与处置环节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缺乏应有的牵制制度,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和历史遗留等问题的积累。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做到“分工明确、管理高效、过程公开、监督到位”。具体对策应从以下以点入手:(一)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学习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将固定资产的相关效益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为相关人员由其是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人员树立资产管理的理念,加强责任心,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合作,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各部门可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及时进行业务处理。(三)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务账面应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做到账、实、卡核对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报经批准后,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同时管理部门对台帐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对转让和捐赠的资产,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资产评估上报审批,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充分估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认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该项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实际价值。(四)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制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必须要相互的牵制和监督。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时,要考虑发挥资产的长远效益,优化各部门之间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闲置率。闲置固定资产应通过租赁、拍卖或改造等方式及时处置盘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及时回收资金。

三、结语。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又是一项需要多部门配合,协调管理的复杂工作,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钢铁企业应积极吸收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思想,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减少日常管理中的漏洞,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方平.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J].山东冶金,2010,05:59-60.

[2]张伟.浅析钢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6,04:68.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构不健全,无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有的还违反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账物分离”的基本原则,思想上的疏忽导致手续不全、管理混乱等现象严重。同时,还有些企业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没有制定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是有规章制度却存在某些缺陷,不具备可操作性,或是执行上只是流于形式,管理松散。(2)审批手续不全,职责划分不全面。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此外,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企业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如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而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等,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3)账实不符。企业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造成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固定资产购入或建成后,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领导易人、财务纠纷等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财务人员出错造成,已经报废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或是会计人员错记、漏记会计科目,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配发或捐赠的固定资产不经财务登记入账,有些企业领导利用便利条件在物品下放时不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只列费用支出,财务人员没见到固定资产移交清单也不做固定资产登记,造成出入;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如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造成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4)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更新技术工艺、减少制造成本需要不断购置固定资产。但是有些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及论证,想买就买,缺乏计划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部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只从自己的利益和使用方便出发,而忽视了资产效益的发挥,导致重复购置。有的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顾原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可持续使用,一味追求性能好、功能全、款式新的设备,致使原有的设备被闲置,造成企业资金浪费。(5)固定资产闲置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首先它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闲置资产造成生产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其次,加大企业维护保养难度,费用支出增高;最后,加大了无形损耗,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技术性越来越低,企业只好将其降价出让或报废,从而造成资产贬值。(6)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近些年,国家先后几次对一些行业采取特别优惠折旧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折旧水平,增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能力和实力,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且法定拆旧年限偏长,没有充分考虑无形损耗的做法;二是按原值计提折旧,末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使固定资产现值与帐面原值有较大偏离;三是计提折旧完成后更新缓慢,设备老化,浪费能源与资金;四是折旧管理制度松散混乱,体制不健全,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必要麻烦;五是不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由于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折旧方法不同,使我国在对外交流中处于不利地位,少提折旧使产品成本人为降低,出口价格低,外汇收入减少。

二、解决企业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以制度形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理顺资产管理流程,有效的实现资产从预算、购买、调拨、调剂、报废、处置的全程管理,对资产的日常操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2.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通过科学、明细、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运用一系列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评价,如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3.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保证账物相符。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每年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当进行全面盘点,平时也可以进行抽盘,盘点时必须有财务人员、实物管理人员参加,最终形成盘点表,有效防止、纠正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多重入账等现象。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

4.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力度。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不仅可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谋取更大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接受上级领导和公司员工的监督,以保障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与效益。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杜绝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促进单位强化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纪、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问题,属于单位内部管理不严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属于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要根据性质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5.提高企业闲置资产利用率。对于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资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并制定一套奖励政策激励各单位、各部门搞好闲置资产的盘活工作,为企业带来一定现金收益;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有偿租赁的经营形式,让有经营头脑、有条件的经营者承租,签订租赁合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花较少的资金对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增加新的功能以满足生产需要,减少因资产闲置带来的损失。

6.改进固定资产折旧。一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计提折旧,有重点地提高折旧率,缩短折旧年限,实行差别折旧率。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如使用年限法适用于凡是在使用期限内无论使用与否,都要发生损耗及常年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房屋等,工作小时法适用于损耗同工作小时联系密切的固定资产如大型专用设备等;二是明确折旧范围,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用、养、惨、报废等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规定不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化、具体化,使企业有章可循。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经常核查固定资产,了解其使用情况,对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都入帐,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要坚决淘汰,已提完折旧的设备,原则上应停止使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企业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入,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将日益严格。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以往较好的管理经验,克服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权责运行机制,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增强清查和监控力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摘要】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较以往更加完备,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但通过对新准则的分析,企业仍可从中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前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会经常采用盈余管理,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但能帮助企业克服眼前暂时性的困难,维护公司形象,保持公司股价稳定,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平滑利润,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同时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但无论新旧会计准则,企业都能从中找到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为各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政府不可能包揽企业会计处理全部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只能就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将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主选择。

另外,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时滞,企业所涉及的全部经济事项或交易,在会计准则中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就可以利用会计准则的通用性和不完全性,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实施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一些新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进行了限制

(一)新资产减值准备的颁布

《资产减值》中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则的这次修订在较大程度上堵住了企业通过冲回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通道。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修订

新的《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使企业无法继续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减少了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相应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第二章第十条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的这些规定改变了过去以股权作为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衡量标准,而是根据控制原则,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使企业无法采用以股权比例分离子公司的手段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中剔除来掩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

(四)企业合并准则的颁布

新《企业合并》准则中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以账面价值计量。新准则放弃公允价值而使用账面价值,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的利润操纵。

三、新准则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采用的手段

(一)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

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并且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的,将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在此规定下,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或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企业都将会获得利润,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可能会显著提升公司每股收益的水平,以维持公司业绩,维护公司稳定发展形象;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来人为实现利润,从而避免退市风险。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配股的需要,通过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且公允价值的评估体制还不缜密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得较为困难,所以会存在较大的盈余调节空间。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只能来源于双方协商,虽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公允的程度也会有很大的人为性,企业可通过公允价值的确认来调节利润。

(二)利用固定资产准则进行盈余管理

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企业只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的,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预计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采用追溯调整。因此,企业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

(三)利用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调节利润

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将企业无形资产支出划分成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这将增加开发企业的利润,但操作的关键是正确划分两个阶段。虽然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很难准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企业可以借此调节盈余。

在无形资产摊销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再固定,其摊销方法也不再限于直线摊销法。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判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或无限来确定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从而调整管理费用的金额,最终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基于这一发展态势下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规模也越来越大。就目前现状而论,对国企固定资产采取科学化管理,不仅能为其自身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还能使之全局管理更为规范,发展更为稳定,从而使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得以更为充分的发挥是出实质作用。

一、国企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究其特质,主要可归为下述几类: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数额标准;固定资产是非流动资产,可供长期使用;固定资产的获得方式有多种,可以由社会捐赠、单位自身制造和购买,也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获得。一般而论,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一是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固定资产表;二是相关固定资产的转让需要对接单位核对批准;三是设备报废也需要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之后再行销毁,并同期记录;四是要制定计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点。

二、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常见问题

(一)资产监管制度不健全

监督管理制度是约束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制度不健全使管理工作杂乱无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点盘查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部分国企固定资产在盘查过后,漏洞百出,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账务记录等现象频现;二是管理人员相关责任制度不健全,由于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作为等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且无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惩处制度约束;三是内部没有必要的控制制度,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二)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烈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及资产流失现象。由于受以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只是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而轻视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的财务登记不规范;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因日常资产登记中的不规范操作,从而导致总资产金额与固定资产明细不符,影响固定资产的监控管理实效。

(三)固定资产分类不清晰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准确的分类明细,然而,现在由于固定资产构成复杂、分类不清晰,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比如,部分国企购置大量的设备工具,由于种类多、类型多、功能不一,故应进行分类管理,而在分类的时,则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参考财务、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仍无可供参考的依据和标准,由此使得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变得更加繁琐。

(四)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

比如,部分国企虽然购买了设备和工具,但对其使用配置计划却不尽合理,相应执行措施难以到位;又如,部分国企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存在偏差,不考虑企业实际需求,认为固定资产是炫耀、攀比的资本,从而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导致购置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并未参与日常运营发挥其作用;长此以往,显不利于国企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监管体系

国企资产始终处于变动的状态,因此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清查体系。即各个部门要及时的将剩余物资进行清点登记,按月份、季度对所需物资、剩余物资进行备案,加强固定资产清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之步入正规化;同时制定抽查监督制度,不定时对各单位物资进行抽查监督,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闲置的资产进行有效的利用,预防资产过量挤压,确保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规范清查内容和清查程序,确定清查结果的有效性,同步完善资产核算、审计工作,对固定资产审查的全过程予以严格监督管理。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高度要求化

即首要提高国企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培训,以实现实际管理效果为目标,改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登记和管理,记录好固定资产的转让、报废以及其他变动情况,不能随意更改其经济价值属性,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的范畴和分类标准,制定详尽计划并给予定期检查与核对。

(三)提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计算机中形成固定资产数据库,可以将固定资产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登记。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编辑、打印,并且有助于资产信息的更改和查询,有助于国有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使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过程得到高效科学的管理。

四、结语

基于上述可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涉及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促其有效配置,亟需不断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加强财务核算制度,完善监察管理制度和资产清查管理体系以及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国企固定资产的最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郝东林,王旭安.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J].成功(教育),2012(10).

[2]梁剑冰.有线电视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13(07).

[3]赵亮.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