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含义范例6篇

会计核算的含义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1

“如果说,会计学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的发展,是会计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会计学由单位会计学向社会会计学的发展,是会计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鲁广信称。

会计服务职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催生社会会计。社会化的大生产,促进了经济组织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生,社会经济活动更加专业化、市场化,促进了跨国公司、跨地区公司、集团化公司的产生。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具体单位具体的经济活动,而且具有整体的“社会性”。会计学仅仅为具体经济单位提供会计服务的职能,与社会化的大生产、集团化的经济活动、跨国家、跨地区的经济管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很不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会计为社会整体提供会计服务,反映社会经济整体活动情况,为社会提供整体性经济活动信息。这种新经济形势的出现,必然要求会计扩大其服务职能,以社会整体作为会计主体,反映社会整体性经济活动情况,为社会整体提供整体性经济活动信息。

提供社会积累与分配信息

鲁广信从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会计和传统会计的区别。

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不同。社会会计以社会整体作为会计主体,以社会再生循环过程作为会计对象,为社会整体提供会计服务。传统会计以企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以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会计对象,为经营者或管理者提供会计服务。

理论依据不同。社会会计以价值运动簿记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传统会计以“平衡论”簿记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

账户结构原理、经济活动量变观、记账符号含义、会计记录含义、会计等式含义均有所不同。社会会计账户结构表现为所有账户左方均为增加,右方均为减少;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数量变化,均为此增彼减,即一增一减,决无同增同减现象;借贷记账符号均为单一含义,决无“双重含义”之说;会计记录均为一增一减的记录,决无“双增加”现象;会计等式是具有经济性质的等式,不能等同于数学等式。传统会计账户结构表现为所有账户分为“资产类”和“权益类”两类不同性质账户,前者为左增右减,后者为左减右增;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数量变化存在着“同增同减”现象;借贷记账符号为“双重含义”;会计记录存在“双增加”现象;会计等式同于数学等式。

记账规则不同。社会会计记账规则一律为有借有贷,有收有付,有增有减的双重记录;传统会计则为有借必有贷,同收同付,同增同减的双重记录。

会计报表的体系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当今社会要求收入分配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客观地反映收入分配情况,公开部分人员的财产占有情况,努力消除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社会会计报表体系主要由“社会资金平衡表”、“社会积累形成与分配表”和“人力资源收益价值实现与使用计算表”所组成,主要作用是为社会整体提供社会积累与分配情况的会计信息。传统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组成,主要作用是为经营者提供财务活动成果会计信息。

了解社会财富的转化和占有情况

鲁广信认为,社会会计从其核算的空间范围来说,包括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核算、财政预算收支过程核算和人力资源收益实现过程核算三部分。

财政预算收支过程核算是指关于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的核算。具体来说,是以整个社会作为核算空间范围,以国家财政机关作为会计主体,以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及其结余情况作为会计对象,反映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在各职能部门发生的收支、结余变化情况,为社会整体提供财政预算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核算。就其核算内容来说,包括预算资金的收支及其结余的增减变化情况。就其核算单位来说,包括国家财政总预算核算,各级地方二级财政预算核算和三级财政预算核算。

“社会会计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下,为强化国家管理职能提出来的,社会会计必然可以运用自身特有的基本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管理职能。”鲁广信称。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手工会计 不足 程序变化

一、传统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的缺陷分析

(一)信息来源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单一,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信息使用者更强调未来,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希望从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够。

(二)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经过“筛选”的会计数据,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处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该过程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 。

(三)信息输出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信息披露模式,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一的信息披露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在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行使缺乏妥善措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违纪常有,随着会计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同步跟上,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现阶段会计人员特别是主管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3.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比较零散,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造成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4.内外监督制约乏力对于内部监督而言,有的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这主要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信息化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变化

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初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全模仿手工业务操作流程,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通过快速计算来帮助人们降低劳动速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此后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发展,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记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账簿记录实际上就是将记账凭证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手工记账时必须将它们重新抄写到各有关的账簿上。但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将当月的输入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的记录转存到已记账凭证文件中,使经审核的输入凭证成为正式的会计档案;二是对科目的余额、本期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由于手工系统存在不同的记账程序,各企业要根据业务性质、管理方式规模大小以及经济业务的数量,相应地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而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是指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形式和相应的内部数据流程,显然一般只能固定采用一种账簿处理程序,而且其含义也不同于手工的账务处理流程。

(二)对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手工会计中,对账主要包括账证、账账、账实和对三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账簿是否相符,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辅助账、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与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通过对账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要求,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在计算机环境下,结账的功能主要用于结转各个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工作。在这里结账是一个批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内容是将本期所有的期末余额数据结转到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并清除本期的所有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数据,最后对本期业务执行封账。而在传统手工处理程序中为了使账簿达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会计人员需要做一系列对账的工作,相比较之下电算化系统的处理程序显得更加简便易操作。

(四)期末转账的的含义发生变化

自动转账业务是所有单位在月底结账之前都需要进行的固定业务处理,并且这类转账业务在企业管理体制或会计核算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重复进行。不论是哪一种转账业务,都要通过定义转账凭证,然后由系统自动完成期末自动转账处理。然而在传统手工会计中,转账业务处理是期末由会计人员根据某些账户的余额或本期发生额填制转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实现的。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3

一、借贷符号具有经济意义

1.记账符号的本质:由数学意义到经济意义。在借贷记账法之前,人们曾广泛使用过“入出”、“收付”等记账符号,这些记账符号的含义是很简单、直观、浅显的,无非就是增加和减少的意思。十多年前还盛行于我国的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些记账符号只有单纯的数学含义而没有经济意义。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借贷记账法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经济意义出现的。借贷的本义是:“借”,就是“借给他”的意思,反映债权增加;“贷”,就是“他借给我”的意思,即债务增加。

2.借贷符号:经济意义抽象化。早期的借贷符号,仅仅表示银行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等业务而已。但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越来越复杂和借贷记账法的推广,借贷记账法不仅要核算债权债务,而且要把现金、商品、产品、设备等纳入会计对象。为了使借贷记账法能有效地核算会计的全部对象,借贷的含义必须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这就需要对日益复杂的会计对象的各个特殊部分的共同本质进行抽象。这种抽象分为两个方面:①借贷,由表示债权的增减扩展到表示各种资产的增减。这是因为债权和各种货币、货物等资产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都具有价值,都作为经济资源而对企业有用,都属于企业的资产。②债权和债务这两个对象性质不同,但在中世纪意大利的商业银行里,并没有把他们分开核算。当时意大利商业银行一般是按人名设置账户。wwW.133229.cOm也就是说,他们把债权和债务记到了同一个账户中。这一做法意味着他们已经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债权和债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财富的组成部分。这一认识(或抽象)对借贷记账法的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

可见,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深刻的理论基础上的:不仅各种资产(包括债权)都有相同的本质,而且负债和资产一样也有相同的本质(负债是一种负资产)。也就是说,会计的全部对象包括资产和负债,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财富。借贷的含义就是指财富的增减。

资本账户出现以后,会计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借贷的含义也随之变化,更进一步抽象。但不管怎么变化,借贷二字总是有确定的经济含义,决不仅仅是一个记账符号。

二、借贷表示财富的增减

企业作为一个营利者,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财富,借贷表示企业财富的增减。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事实上,对财产情况进行核算,一直是会计的基本任务。在早期的会计里,财产情况简单,仅仅表现诸如金钱、粮食、货物和房屋而已。对于这些对象,借表示企业财产增加,贷表示企业财产减少。市场交易中信用关系产生后,产生了债权债务。债权债务自然应纳入会计核算的对象。

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资产和负债。把千差万别的财物和债务概括为资产和负债似乎已经是一种高度的抽象,但我们认为,这种抽象并没有完成。把资产和负债相并列会妨碍我们对资产和负债此同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似乎二者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东西。实际上,资产和负债有相同的本质,并且可以在一起加减运算。它们的共同本质那是财富。也可以说:资产是财富的加项,是正资产;负债则是财富的减项,是负资产。财富就是净资产。借表示财富的加项增加,财富的减项减少;贷表示财富的加项减少,财富的减项增加。可以把借贷的含义概括为:借表示企业财富(净资产)的增加,贷表示企业财富(净资产)的减少。

可是,如果再把视野扩大到另一类要素或账户(即扩大到会计对象的全部)——“资本”,则借和贷的意义又正好相反,因为“资本”是借“减”和贷“增”。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财富和资本其实是一回事,反映的都是同一个客体,数量也相等。资本是资产和负债相抵后的余额,不过是一个平衡项而已。财富和资本是我们从两个角度观察同一个会计对象所得到的两个不同印象。借贷含义之所以相反,主要是为了建立科学的记账规则的需要,以便借贷试算平衡,查错验证。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资本”是“财富”的“倒影”,其“方向”当然也应该是相反的。

三、借贷表示权利和责任的变化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交易中的民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借贷也可以表示权利和责任的变化。

经济关系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对会计对象的理解也不同。在股份制产生以前,企业是业主的附属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目标就是为业主谋求财富的最大化,因而会计的对象就是财富。两权分离后,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关系综合体,其目标已经不单纯是财富的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充分有效地利用掌握的资源(各种权利),向所有的资金提供者负责。会计的对象因而转化为权利和责任。

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对绝大部分资产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因而保护企业的资产权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企业也很少从外界取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保护投资人权益、切实承担受托责任也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这时的会计把核算的重点放在财富变化上,不重视对权利和义务的核算。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市场主体,企业要开展大量的经营交易和资本交易活动。在这些交易活动中,必然产生各种复杂的权利(主要是债权)、义务(主要是债务)关系。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实际上就是要维护和合法、有效地行使民事权利,恰当地承担民事责任,充分了解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在会计上就必须对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的核算。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是对等的,有多大的权利,就有多大的责任,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这种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性与会计等式(资产=权益)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资产即权利,包括所有权和债权;权益即责任,包括偿债责任(负债)和受托经营责任(资本)。

因为借表示资产增加和权益减少,贷表示资产减少和权益增加,因而有以下判断:借表示权利增加和责任减少,贷表示权利减少和责任增加。然而把权利和责任并列放在一起不利于对借贷本质意义的揭示。我们还要对权利和责任进行抽象:权利和责任的性质是完全相反的,二者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完全相反的,因而可以把责任称为“负权利”,权利责任之和就为“净权利”。这样,借贷的经济意义就可以简化为:借表示净权利的增加,贷表示净权利的减少。

四、借贷表示投入和产出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者,其工作就是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可以看做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如果将会计核算的对象视为投入和产出,那借就是产出,贷就是投入。借表示:①资产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增加了财富,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②负债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减少了负资产,卸脱了责任,增加了财富,同样也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③资本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如利润分配、退股甚至亏损等)卸脱了部分受托经营责任,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成果、产出。贷表示:①资产减少:通过交易活动减少了财富,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投入、耗费。②负债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增加了债务,加重了责任,增加了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投入、耗费。③资本增加:通过交易活动(如接受投资、提取基金等)增加了部分受托经营责任,增加了经营风险和机会成本,也是某种交易活动的投入、耗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凡借,都表示产出(财产的形成、增加或责任的消除),是一种收获,一种成果,一种愿望的实现;凡贷,则表示投入(财产的耗用或责任的产生和增加),是一种牺牲,一种代价,一种投资。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理论对比;优化

近年来出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虑,我国上市公司采取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虚构了会计信息、影响了会计质量。所以,如何能在实践中正确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并且持续将之健全,已作为目前会计领域里所探讨的重点话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实务存在的困难与分析

(一)资产组的划分标准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监管机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分析,资产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企业可能会因资产组的划分问题而带来各种新的经济状况。首先,资产组有着众多的划分方式,但却没有具体的划分指标,这会制约到资产减值转为实际的计提金额以及计提数量,极易引发利润操纵的行为。第二,当资产组进入运作阶段后,要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流量以及优秀的管理能力,这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诸多上市公司都尚未对长期现金流量表制定一个编制指标,管理员和会计从业者均不具备过硬的现金流量测算技术和知识。第三,我国中小企业基数大,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他们要顺利的实现资产组的编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尚未树立起电算化意识,若中小企业引入资产组概念必然会面临诸多麻烦。

(二)资产组的分配工作量问题

资产分配组织的工作负担一般都很重,特别是在分配资产时还要考虑商用信誉方面。中小型企业一般不能承担这么大的负担,尽管我国不要求中小型企业制定企业资金运营表,但资产组的分配又必须参考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表,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

(三)可变现净值与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问题

在企业实际的运营中,确定可收回资金里包含的流动资金的金额必须估计企业未来运营的流动现金金额以及变现率,然而变现率不是很好确定,这样使得企业不能很好地做出企业效益降低的准备。由于可收回金额和可变现净值是由会计确定的,不同会计确定的金额一般有很大的差距,不利于企业制定衡量企业效益的统一标准,并且有损企业效益降低准备的有效性。由于企业的其他职工不十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使用净值等情况,导致企业唯一凭借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审计人员的主观评估是缺乏说服力的。

(四)减值损失转回的信息质量问题

目前会计准则的做法,尽管规范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依然有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根本性质。从企业资产的含义来看,假设企业资产的定义是预计未来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这使得企业在核算企业总资产时,不能体现企业经营所耗的成本,而只是注重经营活动创造的效益。一般而言,没有真实反映企业成本的企业总资产是无效的。假设一个企业账面的价值远远高于企业实际的价值,那么这样的计量方式将会有损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必须扣除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差额,真正地显现企业实际的价值,这才是企业资产效益降低的根本性质。

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方法的对策

(一)完善资产减值确认方法的对策

我国企业进行资产亏损核算的主要依据是经济性原则,一旦企业发生亏损的情况就立刻确定下来,而且确定与核算所采取的原则是一样的。从资产的含义来看,资产是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所以确认企业资产的最佳方式也是经济原则。但是我国会计人员工作准则仅仅确定了企业单个资产、企业亏损准备以及企业资金核算的方式,并没有确定企业流动资金以及现有资产亏损的情况,这样增加了企业核算年终总资产的困难,使得企业不能确定企业各个资产的可回收资金,把不全面的资金核算结果作为企业的总效益,将各种各样的资产作为企业现金总收入,我国最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确定了企业现金总收入的含义,这一含义基本与英国财务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工作准则确定的含义一样,确定了企业核算资产的最小单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核算企业可收回的资金。

(二)完善资产减值确认方法的对策

我国相关法制规定企业必须要把减值测试工作置于会计期末实行,如此一来则能够让诸多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让国内会计准则逐渐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从最初模糊界定逐渐转变成为清晰且执行度强的会计准则,其实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甚大,并不仅限于对资产负债表强制性减值测试,当我们发现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或者是账面价值回收的可能性降低时那么需要针对资产减值与否进行核查,此种方式灵活度相对较高且所需成本低,但是整体看来不易操作且难以控制,对此我们需要完善构建会计准则体系从而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展开。

(三)完善资产减值披露方法的对策

首先,充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项目的会计政策。公司的会计政策中应当对资产减值的所有项目的减值测试、计提方法、核算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公司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中进行充分的披露。在年报中披露计提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时,应全面披露资产减值所有项目的计提比例、计提依据、计提方法等。

其次,充分披露资产减值计提具体操作方法。几乎所有公司年报中都没披露其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算确定方法,只是在披露中很笼统的说明。为了加强计提数据的可靠性,应该在资产减值披露中充分的披露实际的操作方法。公司是怎样结合本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计提,公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数据,折现率的确定根据什么标准为依据,如根据市场利率确定折现率,就应当说明选择市场利率的原因,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真实、客观的对资产减值进行反应。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税收会计 结说会计 税务会计 税收筹划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但是随着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快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三大会计体系的逐渐形成,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必将成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继而出现了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等不同提法。关于对这三个概念的界定,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税务会计就是企业纳税会计;有人认为税务会计就是国家税收会计;还有人将代表国家利益的会计称为税务会计,将代表企业利益的会计称为税收会计。鉴于诸多观点,笔者汰为有必要对三者的内涵予以界定,明确税务会计的内涵及其内容。

一、概念界定

顾名思义,税务会计是关于税务的会计。税收工作包括反映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方面的税收活动。若站在征税人角度(税务机关),税务会计称为“税收会计”(即国家税务会计);若站在纳税人角度,税务会计称为“纳税会计”(即企业税务会计)。由此可见,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两个方面,两者都归属于税务会计,分别为税务会计的一门专业会计。税收会计是国家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税务机关核算税收收人,反映和监督税款的征收、解缴、入库和提退情况的税务资金运动的专业会计,体现了税务机关和国家金库的关系,是属于国家政府会计范畴的一门专业会计。纳税会计是以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技术,并融会其他学科的方法以货币计价的形式,连续、系统、全面地综合反映、监督和筹划纳税人的税务活动,以便正确、及时、足额、经济地缴纳税金,井将这一信息提供给纳税人管理当局和税收机关的门专业会计。纳税会计具有直接受税法制约的特点,体现了依法征纳关系。税务会计概括的说就是以税法为准绳,运用专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税收或税务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划分为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通常意义上,将纳税会计称为税务会计。即税务会计从广义上,包括纳税会计和税收会计;从狭义上,税务会计即指纳税会计。下文中采用税务会计的狭义概念,对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作以比较、分析。

二、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两者几乎是同时产生,只要有税收,就有计算应纳税款的税务会计和核算征收税款的税收会计,这是税收活动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衔接点是税法。以税法为准绳,税务会计监督纳税人自身及时、足额并且经济地缴纳税金,而税收会计则要监督所有纳税人及时、足额并且正确地缴纳税金。所以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

三、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从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定义来看,两者的内涵存有较大差异,并非简单的概念之别。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经常混淆两者的区别,这将不利于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会计改革的实践,使之有失偏颇。本文拟从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具体职能、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依据、会计记账基础、会计核算范围、会计核算难易程度及会计体系诸方面分析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内涵区别。

(一)会计主体不同

税收会计的主体是直接负责组织税金征收与人库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基层税务所等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征收关税的海关。税务会计的主体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法人和自然人)。

(二)会计目标不同

纳税人一方面满足纳税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进行税务筹划,寻求经济纳税(即节税)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降低费用,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方面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核算税金的形成,保证及时、足额地缴纳税金。

(三)会计职能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核算与监督资金运动。然而其具体职能不尽相同。税收会计的具体职能受制于税收会计的目标,即参与税收管理的职能和保证税款安全的职能,从而为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并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

(四)会计核算对象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共同构成税收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税金的形成(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中分离出来),包括事前纳税的筹划,事中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核算,税后税款计算、缴纳正确性的检查等项内容。

(五)会计核算依据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有其一致之处,都遵从于税法的具体规定。

(六)会计记账基础不同

税收会计的主体是税务部门,它是属于非盈利性组织,一般执行改良的权责发生制,即对税款征集、解缴等的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需要划分期间的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七)会计核算范围不同

税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包括企业所有应纳的税款,如流转税、所得税、其他税及关税。而税收会计则要区分税种和征税机关。关税在我国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也就是说海关作为征集部门要征收关税,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消费税、增值税也由海关征收。

(八)会计核算难易程度不同

税收会计是在税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仅对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核算,并作税款的收入与付出的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较简单。税务会计则是核算税收资金与其经营资金相互交叉运动,其计税、纳税的程序和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增加了纳税会计核算的难度。

(九)会计体系不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归属于不同的会计体系。税收会计属于国家预算会计体系,国外称之为政府会计。

会计核算的含义范文6

32位与64位的区别?(1)测试计算机是否能使用64的步骤:“计算机”“属性”“Windows体验指数”“查看和打印详细的性能和系统信息”‘系统’“支持64位(是/否)”(2)32位系统最多能识别3G多一点的内存,64位系统最大能识别128G内存。(3)32位与大部分软件更容易兼容,64位兼容性差些,一些软件用不了。(4)32位没有64位速度快,64位主要用于大型机械或大型服务站。

2GBDDR2800MHz的含义?2GB指内存的容量,DDR2指内存的版本,800MHz是指内存的主频。(1)2GB(容量):内存容量越大越有利于系统的运行,但要看系统是否支持,32位最多支持3G多一点。系统中内存的容量等于插在主板内存插槽上所有内存条容量的总和。目前多数芯片组可以支持到2GB以上的内存,主流的可以支持到4GB,更高的可以到8GB、16GB。(2)DDR2(传输类型):内存条最好与电脑上原装内存主频品牌一样,兼容性好些。各版本内存条插槽不同,主板不可以同时互用EDO、FPM、SDRM、RDRAM、DDR、DDR2、DDR3。其中DDR、DDR2、DDR3内存是市场主流。(3)800MHz(主频):代表着内存频率,高主频内存需用好芯片组相配合。频率越高内存运算速度愉快,内存也就越好,价格也就越高。但关键还要看主板是否支持,若不支持,电脑会自动降低内存条的运行频率,也就是买贵的电脑性能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升。

核心数:1 的含义?核心数:1指单核,双核推荐32位,4核以上推荐64位。

Socket437(FCBGA8)的含义?Socket437(针脚):指CPU的针脚是437个,要插在437CPU接口的主板上才可以,其它兼容437接口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