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基建会计 事业会计 预算管理 统一核算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对基建项目应独立设置账簿、独立编制会计报表,形成目前的基建账簿与事业类账簿分别设立、分别编报的局面。事业单位基建账簿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事业单位事业类账簿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一个单位两套账簿并存构成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框架。但是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操作经验发现,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及财政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两套账簿独立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其诸多弊端给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及以防范财务风险带来严重影响。

笔者所在的单位,担负着全市的大型环卫设施基本建设,每年都有市政府的重点建设任务落在我处,基建账项按照有关规定一直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编制会计报表。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工程量的增加,笔者发现,这种两套账的核算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 一个单位两套账簿并存与会计理论相违背。从会计理论来分析独立设置基建账簿,把它与事业单位事业类账簿人为分开,使得单位的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不能在一个会计主体内同时反映。两套账的相互分离,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貌,这不符合《会计法》第l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规定,对构建完善全面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系非常不利,影响了一个单位财务报表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二) 单独设置基建账簿也为事业单位规避政府监督,转移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漏洞。由于分开核算,使得一个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按不同的核算口径分别于两套账簿之中,容易鱼目混珠。因为基建项目的资金与单位的行政经费来源不一致,使得有些单位巧立名目,在行政账目和基建账目上作人为账务调整,影响账目真实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阅读分析时雾里看花。

(三) 独立管理基建财务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基建项目完工后,不能及时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单位财务部门也无法对基建项目完工与否、上账与否进行及时检查,经常造成基建投资支出长期挂账,既不转增固定资产,也不按财务制度作费用列支 ,这可能造成单位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导致账实不符。另外,由于长期挂账,基建投资档案资料未及时整理归档,为日后维修事项也带来诸多不便。其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相关的债权和债务,有时即使在资产交付使用后也无法及时结清相关债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结算完毕。单独核算可能造成财务管理和资金结算混乱,这也违背了独立管理基建财务的初衷。

(四) 两套账簿的存在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等改革起到了消极的作用。目前我市现行的部门预算中一般不编制基本建设项目,国库集中支付也仅限于部门预算中的行政拨款资金,而基本建设资金大多来自源于基建贷款,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缺少财政的监督,这就增加了资金使用的自由性。另外,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基本建设支出的核算主要归口于两个科目:基本建设支出及其他资本性支出。由于两套账簿对基建支出的核算内容重叠,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时,实务中已出现同一工程项目的资金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其支出要在基建账簿、事业支出账簿分开核算及管理的问题,违反了“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的规定,给会计核算和日后的统计等带来很多不便。

近年来,把基建账簿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中进行统一核算已成为专家及会计工作者的共识,已有很多人撰文建议合并。笔者也认为,把基建账簿并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范围进行统一核算已具备相应的基础。首先,企业已经在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并轨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其次,财政部颁发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已为基建账簿并入事业收支账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认为,目前情况下,把基建核算纳入事业单位会计还需要作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首先,从宏观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制度。建议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相互衔接,达到既要满足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满足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又

[1] [2] 

使开展基建项目的核算得以顺利完成。

其次,强化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单位根据当年工程项目建议书,将基本建设的用款计划并入当年的部门预算中,政府贷款的工程资金与单位行政经费一样经过财政资金网络下拨到工程建设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手段监管资金使用。这样,收支既适应了财政国库治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单位会计资料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单位加强经费收支和资产治理。

再次,统一核算后的基建业务会计处理,笔者也作了如下尝试性建议:

第一,资产类账户。增设“在建工程”一级会计科目,该科目核算单位基本建设实际发生但尚未完工项目的支出。单位可根据需要增设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该科目年末余额表示尚未完工的投入;第二,支出类账户。增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该科目核算年度内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并根据竣工决算等会计资料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同时分别等额记入“固定资产”、“固定基金”账户。第三,净资产类账户。在“结余”科目下增设“基建结余”二级科目,该科目核算已完工项目的资金余额,科目借方数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中已完工项目的贷方;第四,收入类账户。在 “拨入专款”科目下增设“拨入基建款”二级科目,该科目核算单位收到的财政性基建专款。年末该科目余额表示尚未完工工程对应的拨入基建款,已完工项目则转入“基建结余”贷方。在实际中,单位可根据需要,在上述科目下增设更下一级子科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年终时,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结转。这样,既规范了基建会计的核算工作,也使单位的财务核算更加全面完整,资产管理也更加方便集中。

另外,调整相关的基建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还需把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明细表列入事业单位报表的编报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单位完整、全面的会计报表。基建报表原有的资金平衡表、主要指标表予以取消。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2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科学的基建财务管理有利于高等院校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离开来的,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也不利于高校的经营。本文将从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现状谈谈将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建财务 事业财务 财务管理 核算

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1998年我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具体制度,因此高校根据《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基建财务核算,而进行事业财务核算时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准则。这种利用两种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同一会计主体的方式在最初开展高校财务管理时是卓有成效的。针对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专项专管,有助于高校庞大基建资金的妥善管理。但是这种会计核查方式已经不适用与我国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因为不仅高校对各项资金投入加大,同时高校的基建资金来源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到现在多种资金来源,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亟需将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

二、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财政体制上做出了重大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根据国家提出的“大收入大支出”财务管理要求,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管理高等院校的收入支出资金。因此当前高校已将基本建设资金计算在在部门预算之中,并命名为教育基本建设支出给予体现。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割开来,这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只能使基建支出在预算中体现,无法反映实际的基建支出。

(二)同一会计主体的要求

现行的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的会计核算分别是两个核算主体的,这是极不合理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需要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才能保障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完整了解财务信息的要求

由于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是将实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开进行核算,必将增加财务核算的复杂程度。同时因为涉及两个会计核算主体,因此两套财务报表针对的是不同会计主体。两份报表所放映的财务情况具有片面性,不足以使高校管理者充分了解学校财务运行的具体情况。这种财务核算方式使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财务情况进行反馈,导致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事业财务缺乏对基建财务的监管。

三、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在很多方面是比较相似的,如:科目设置、财务核算程序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财务电算得到普及,两种会计核查系统的融合完全可以利用财务电算得到实现,财务人员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就能实现基建财务和实业财务的合并。因此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其次,根据我国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基建支出是包含于教育支出的,这个高校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高校可以通过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全面地放映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最后,高校的财政拨款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学校以部门预算向财政部门申请,政府直接拨款给学校,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再将政府拨款的一部分划分各基建财务。所以根据政府拨款和高校会计主体角度出发,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政府工作效率。

四、高校财务核算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的能力

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是高校会计核算中不同的核算体系,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获得资金的渠道是有差别的。两者利用不同的资金实现学校基建和事业活动运转,有不同的主管部门对两者进行负责和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管理方式是不利于当下高等学校发展的,这两套会计核算体系都缺乏完整表现高校实际财务情况的能力,以此需要将两者有机整合起来。

(二)会计核查失实

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在贷款、资金结构、核算存在差异,造成会计核算失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大面积进行基本建设,导致高校的流动资金不足,因此靠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资金问题。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方式造成基建资金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资金组成结构的变化对高校财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银行贷款只在基建财务上体现,没有在事业财务上反映出来,造成会计核算结果失实的情况。同时失实的会计结果会误导学校的的管理,使学校无法正确真实地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造成决策上的的失误,造成财务风险。

五、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

(一)转变高校会计核算制度

高校的会计核算必须有法可依,才能保证高校会计核算的科学、准确、合法。因此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弊端,已不适用于当前高校会计核算。银行贷款是很多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帮助高校规避风险,也不能揭示财务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将基建会计核算融入到整个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把高校基本建设支出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从而拓展高校会计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会计核查内容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需要会计核查的内容的基础上,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更多的基建财务核算内容(基建拨款、基建借款、在建工程等),改变原有的核算方式。扩展事业财务会计核查的范围,改变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不能和合并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实业财务中增加基建财务的会计核查内容。目前高校在部门预算中体现了基建财务的内容,以“教育基本建设支出”予以反映,只是基本建设支出做出简单的概括,基建投资数据缺乏和其他数据的紧密联系,不能完整反映基建支出的实际情况。

例如: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实际基建支出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在建工程”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可以是按明细核算也可以按项目属性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物资成本的“工程物资”,按照物资类型进行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预付工程进度款“基建预付款”,对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进行核算。此外增添借贷记本,帮助学校财务部门记录具体的支出和收入(往往是财务部门缺少关于工程结算的原始单据和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当购买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在原有的项目上增设负债类科目“基建借款”帮助高校了解基建借款的利息。在原有项目上增加“基建收入”这一科目,帮助学校了解资金来源以及基建资金的组成,并对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还应添加支出科目“基建支出”,帮助学校对已竣工的工程项目进行成本会计核算。

(三)优化会计报表的结构

会计报表不仅能放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还能帮助企业找到经营中的问题并进行决策。因此会计报表是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的重要参考文件。它是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了解高校财政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上级部门根据学校的会计报表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这就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会计报表反映学校的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净资产等。会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教育费用支出表、基建支出表等。将《基建投资组成表》附于会计报表之之中可以有效地体现高校资金的来源等各种明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分析基建资金的构成进行合理投资建设,帮助学校减少财务风险。

结语:在各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扩招的今天,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高等院校规避风险,还有利于高等院校平稳、快速的发展。高等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两种会计核算有机整合才能真实放映高校的财务情况,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高等学校进行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工作刻不容缓,这既是现实对高校财务核算的要求,又是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必然结果。只有在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的前提下才能使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处理探讨.会计之友.2009(5).

[2]韦德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探讨.现代商业.2010(35).

[3]吴霏.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合并处理探讨.财经界.2011(12).

[4]柳青.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问题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3

[关键词]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问题与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财务软件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需要开发和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发展的需求。

一、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得到长足发展,财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财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财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这种软件只能称为财务核算软件。然而,财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财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财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地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财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财务软件名称的界定和特征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发与应用财务软件,是为了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财务软件仍被称作会计核算软件。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都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这个称呼。现在我们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的全面管理型的财务软件,为了与前述只有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有所区别,我们称其为管理型财务软件。经过几年来的使用,管理型财务软件已经为财务软件业界大多数人所接受。根据人们对财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笔者认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需具备如下特征:

1.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财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财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财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财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财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完善的问题

1.关于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完善程度。由于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管理与决策所需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核算型财务软件是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提供数据的基础。基于此,形成了以现有核算型财务软件为基础,对其功能与结构加以扩充与完善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思路。如:将应收应付账款处理扩展为从材料采购、产品定货的合同管理,到材料库存、产品销售的整个进销存系统管理。这就对核算型财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核算型财务软件要易于扩充和修改,能顺利实现二次开发;二是由于管理会计所需数据有许多要对财务核算的证、账、表进行分解,因此要求核算型财务软件要对有关数据进一步分类细化。

2.关于成本核算模块通用化。我国财务软件的商品化发展虽已日臻成熟,但成本核算模块的通用化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软件向管理型、决策型方向的发展。导致成本核算模块通用化困难的原因在于:成本核算方法因企业业务流程、企业规模、产品成本构成、管理要求及习惯做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使得成本模块设计难于统一。

3.关于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的联系。企业要开展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不仅需要财务数据,而且还需产量、质量、物质、劳资、设备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这就要求解决好现有软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递。最好是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规划与整体设计,实现系统高度集成、数据完全共享,建成一个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同步与统一,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及时,满足管理会计对非财务数据的需求。

四、如何加快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应用

由于核算型财务软件已发展较为完善,同时,企业对管理型财务软件有较大需求,因而,在今后的应用软件市场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将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大的实质性突破,有些所谓的管理型软件只是在原有的核算型基础上增加了有限的、简单的分析功能,与人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推动管理型财务软件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是很多学者与软件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尽快建立完善的财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财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2.以完善的核算型软件作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的基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过程,必须在事后的核算结果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在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展,应与核算型财务软件相兼容,从而减少软件开发的难度与成本。

3.会计软件行业的联合是行业整体发展的保证。这几年,国外企业已瞄准了我国财务软件这一巨大市场,纷纷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国内企业间缺少协作,则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财务软件行业要迅速发展,抵御国外管理软件对中国市场的侵占,不仅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支持,还需要在行业的内部实行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的矛盾,设定行业内部都应遵守的标准,成立财务软件行业协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4.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整合力度。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还应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财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财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财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5.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在我国财务软件发展的初期,财务软件的开发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财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地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

五、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建立自主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虽说借鉴国外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型财务软件设计的捷径,但并不是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而是要结合我国财务处理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同时,为了企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上的惯例,保留必要的数据接口,以便与国际业务相融合。

2.管理型财务软件的规范化。核算型财务软件之所以能实现通用化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实务,主要是因为通过指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会计由于是用于内部管理需要,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灵活多样,因而加大了编制通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难度。而且,管理会计有关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又大量应用了一些复杂公式和数学模型,手工操作难以胜任。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普及应用。对管理会计进行适度规范化,选择那些对管理会计实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必将有助于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3.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网上采购、电子货币交易已逐渐被企业所采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形式对财务软件的需求。

4.不应过分追求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软件的通用性。通用的财务软件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这使得一套财务核算软件可以在多个企业、不同行业中广泛地采用,但这种情况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可取的方法。首先,企业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所以它既包含大量的核算功能,同时又要对核算结果进一步的处理,而这些处理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分析之上的。所以,如果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设计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必然会造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内容过多,系统定义过于抽象,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于理解和控制,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管理型财务软件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庞大而复杂的分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用较高的价钱买回实际上很多内含功能长期闲置的会计软件,造成人力与财力的隐形浪费。其次,由于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财务处理程序只有几种,又因计算机的特点,所以核算型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以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作为核算的主要方法,这就使得通用型软件得以普遍采用。而对于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和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很难达到一致,这也是限制管理型财务软件通用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上述这些因素限制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通用性,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放弃通用,各自为政。在小的范围之内企业的管理需求还是存在规律可以遵循,我们可以把范围定义在相同规模上,或者是相同行业内,都可以设计本范围内使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中小规模居多,所以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应侧重于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各行业通用的财务软件。而对于管理较为先进,需求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采取“通用软件+定点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众多企业逐个来实施,而是不断完善成某一个行业的管理软件。

5.重视财务软件开发人才。财务软件开发水平直接制约着财务软件的质量。因此,财务软件开发队伍,急需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种人开发出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好助手。此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开发人员还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开发的软件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与理论构架之上。

6.财务软件实施的专业咨询。管理型财务软件最终将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出现,软件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管理的现状,又不能局限于把原有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移植,而应采用先进的实用性强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由于相应的软件系统结构复杂,软件实施就成为企业应用软件的关键环节。软件实施包括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及规范化编码,以及根据用户特殊业务需求对软件进行的客户化改造等。借助于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队伍,不仅可以承担软件实施的复杂工作,也符合管理软件国际发展经验和现代产业发展分工细化的原则,对推动国产管理软件的成功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程.中国财务与会计制度改革评述[J].财务与会计,2000,(12).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4

关键词: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问题与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财务软件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需要开发和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发展的需求。

一、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得到长足发展,财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财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财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这种软件只能称为财务核算软件。然而,财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财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财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地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财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财务软件名称的界定和特征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发与应用财务软件,是为了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财务软件仍被称作会计核算软件。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都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这个称呼。现在我们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的全面管理型的财务软件,为了与前述只有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有所区别,我们称其为管理型财务软件。经过几年来的使用,管理型财务软件已经为财务软件业界大多数人所接受。根据人们对财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笔者认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需具备如下特征:

1.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财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财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财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财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财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完善的问题

1.关于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完善程度。由于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管理与决策所需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核算型财务软件是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提供数据的基础。基于此,形成了以现有核算型财务软件为基础,对其功能与结构加以扩充与完善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思路。如:将应收应付账款处理扩展为从材料采购、产品定货的合同管理,到材料库存、产品销售的整个进销存系统管理。这就对核算型财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核算型财务软件要易于扩充和修改,能顺利实现二次开发;二是由于管理会计所需数据有许多要对财务核算的证、账、表进行分解,因此要求核算型财务软件要对有关数据进一步分类细化。

2.关于成本核算模块通用化。我国财务软件的商品化发展虽已日臻成熟,但成本核算模块的通用化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软件向管理型、决策型方向的发展。导致成本核算模块通用化困难的原因在于:成本核算方法因企业业务流程、企业规模、产品成本构成、管理要求及习惯做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使得成本模块设计难于统一。

3.关于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的联系。企业要开展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不仅需要财务数据,而且还需产量、质量、物质、劳资、设备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这就要求解决好现有软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递。最好是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规划与整体设计,实现系统高度集成、数据完全共享,建成一个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同步与统一,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及时,满足管理会计对非财务数据的需求。

四、如何加快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应用

由于核算型财务软件已发展较为完善,同时,企业对管理型财务软件有较大需求,因而,在今后的应用软件市场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将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大的实质性突破,有些所谓的管理型软件只是在原有的核算型基础上增加了有限的、简单的分析功能,与人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推动管理型财务软件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是很多学者与软件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尽快建立完善的财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财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2.以完善的核算型软件作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的基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过程,必须在事后的核算结果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在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展,应与核算型财务软件相兼容,从而减少软件开发的难度与成本。3.会计软件行业的联合是行业整体发展的保证。这几年,国外企业已瞄准了我国财务软件这一巨大市场,纷纷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国内企业间缺少协作,则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财务软件行业要迅速发展,抵御国外管理软件对中国市场的侵占,不仅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支持,还需要在行业的内部实行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的矛盾,设定行业内部都应遵守的标准,成立财务软件行业协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4.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整合力度。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还应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财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财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财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5.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在我国财务软件发展的初期,财务软件的开发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财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地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

五、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建立自主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虽说借鉴国外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型财务软件设计的捷径,但并不是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而是要结合我国财务处理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型财务软件。同时,为了企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上的惯例,保留必要的数据接口,以便与国际业务相融合。

2.管理型财务软件的规范化。核算型财务软件之所以能实现通用化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实务,主要是因为通过指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会计由于是用于内部管理需要,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灵活多样,因而加大了编制通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难度。而且,管理会计有关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又大量应用了一些复杂公式和数学模型,手工操作难以胜任。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普及应用。对管理会计进行适度规范化,选择那些对管理会计实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必将有助于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3.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网上采购、电子货币交易已逐渐被企业所采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形式对财务软件的需求。

4.不应过分追求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软件的通用性。通用的财务软件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这使得一套财务核算软件可以在多个企业、不同行业中广泛地采用,但这种情况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可取的方法。首先,企业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所以它既包含大量的核算功能,同时又要对核算结果进一步的处理,而这些处理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分析之上的。所以,如果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设计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必然会造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内容过多,系统定义过于抽象,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于理解和控制,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管理型财务软件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庞大而复杂的分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用较高的价钱买回实际上很多内含功能长期闲置的会计软件,造成人力与财力的隐形浪费。其次,由于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财务处理程序只有几种,又因计算机的特点,所以核算型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以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作为核算的主要方法,这就使得通用型软件得以普遍采用。而对于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和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很难达到一致,这也是限制管理型财务软件通用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上述这些因素限制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通用性,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放弃通用,各自为政。在小的范围之内企业的管理需求还是存在规律可以遵循,我们可以把范围定义在相同规模上,或者是相同行业内,都可以设计本范围内使用的管理型财务软件。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中小规模居多,所以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应侧重于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各行业通用的财务软件。而对于管理较为先进,需求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采取“通用软件+定点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众多企业逐个来实施,而是不断完善成某一个行业的管理软件。

5.重视财务软件开发人才。财务软件开发水平直接制约着财务软件的质量。因此,财务软件开发队伍,急需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种人开发出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好助手。此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开发人员还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开发的软件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与理论构架之上。

6.财务软件实施的专业咨询。管理型财务软件最终将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出现,软件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管理的现状,又不能局限于把原有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移植,而应采用先进的实用性强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由于相应的软件系统结构复杂,软件实施就成为企业应用软件的关键环节。软件实施包括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及规范化编码,以及根据用户特殊业务需求对软件进行的客户化改造等。借助于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队伍,不仅可以承担软件实施的复杂工作,也符合管理软件国际发展经验和现代产业发展分工细化的原则,对推动国产管理软件的成功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程.中国财务与会计制度改革评述[J].财务与会计,2000,(12).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5

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于近日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推出适应了如下的发展背景:

1.五项制度的同步推出是落实医改要求。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意见、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政府卫生投入、公立医院改革等配套文件都对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将医院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因此,出台实施五项制度是落实医改政策规定、规范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2.五项制度的同步推出是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越来越高,客观上也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调整其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3.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方面的管理。财会管理是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杠杆,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维护公益性提供决策依据,加强经济核算,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通过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及衔接处理,现就试点工作在我院的实施开展总结新制度的创新如下:

1.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通过适当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增强医疗机构业务活动和成本构成的透明度,从供给方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制约对患者的不合理收费和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缓解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3.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

4.新制度要求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5.设立特有的“待冲基金”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资产或购买药品材料。留待计提、摊销、领用时冲减“待冲基金”。对于在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调整待冲基金。对于难以追溯的资产,至少应按照以下范围追溯确认待冲基金:1999年1月1日以后以资产入账并且执行新制度前仍在账的资产。

6.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按新制度要求,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医院会计账。可以通过编制基建账科目汇总试算平衡表,月未编制凭证入医院大账实现基建并账,避免了旧制度下,在基建未完工决算情况下,有巨额资产在基建账上,完善医院总体资产核算。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推出有着如下的意义:

(1)有利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2)有利于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3)有利于政府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4)有利于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审计监督,保障医疗机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合法、科学、规范、透明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506号)

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范文6

高等学校预算与会计核算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会计核算是高校实现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前提基础。高校通过会计核算为预算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确保预算管理职能的实现。而预算作为学校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高效率的预算管理能有效的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高等学校只有将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才能全面提高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水平。从预算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来看,会计改革与预算改革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为公共财政改革的子系统,会计改革为财政预算改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政府预算改革也为会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以后我国陆续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等一系列公共财政预算改革,成为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推动力。政府会计改革从事业单位开始,自2012年起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就是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的需要,确保财政预算改革的成果。2013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以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计提,基建并账的处理,会计科目体系和报表体系的完善等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按照新预算法传递出的成本理念、绩效理念、全面预算理念,新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结合体,目前高校财务核算仍然不能全面核算教育成本、提供绩效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也不能直接反映预算执行状况,出具预算报告。

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特点

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架构及核算的内容看,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会计目标单一

会计核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会计目标追求,通常情况下,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其追求的会计目标主要是预算管理目标;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其追求的会计目标主要是财务管理目标。新制度规定,高校会计核算一般是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权责发生制。对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其用意是想兼顾其他目标如财务管理目标,但从整个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来看并不尽然。新制度依据收支类科目要求按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进行设置,核算不同的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不同的预算类别(基本付出和项目支出)。新制度新增一级会计科目16个,但能真正体现权责发生制的科目只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且未设置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科目,折旧与摊销也是“虚提”,只是对长期存量资产质量状况的反映。整个会计科目核算体系追求的是预算管理目标,即评价预算管理合规性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由于在科目设置上偏好于预算管理,其他目标也就难以兼顾,显得较为单一。

(二)会计功能单纯

新制度虽然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对支出也进行了粗放的分类。按“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设置支出科目核算,但并没有明确哪些是费用类科目,会计科目表中也没有区分,这些多是按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并要与收入的资金性质、年初预算内容相对应进行明细核算。即核算的功效就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审核各种支出报销,以上级批复的预算指标控制资金使用。这种核算模式主要是规范高校的“预算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反映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

(三)会计成果单薄

高校会计核算的成果就是高校财务报告,它是构成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新制度完善了财务报告结构和体系,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构成,年报增加了附注。同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按流动性排列。与旧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财务报告架构相比,它兼顾了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提供的财务成果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高校经济活动及财务状况。在实践中,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后,高校决算报表也是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填报。这种报告架构仍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是报告高校财政资金收支结果和资产负债状况,反映的是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和合规合法程度,既体现不了成本、绩效方面的信息,也体现不了现金流量状况,还不属于综合财务报告,因而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高校财务成果。

三、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议

在预算法修订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实施承担着推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与责任,必须加强完善。

(一)修正会计目标定位

新预算法第三十一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在这里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绩效目标管理”,今后“绩效目标管理”在各部门、各单位将被无条件强制执行。高校作为预算基层单位,其会计目标理所当然应与预算法趋同。在会计目标定位上,要从传统预算管理向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看齐,会计核算基础上也要实行“双确认基础”。因为,不同的会计确认反映不同的会计目标,高校会计核算基础除了实行收付实现制外,还要实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对预算收入与支出要素的确认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对财务收入与费用要素的确认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此,建议将现行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转设置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费用属于收入费用表要素。只有将“支出”要素改设为“费用”要素,才能核算和反映财务业绩,才能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

(二)拓展会计功能

修订的预算法首次将“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写入法律。编制权责发生制报告,不仅要求披露资产、负债、净资产信息,还要求披露收入、费用和运营余额信息。这里的费用不同于支出,它是指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对象化的费用即为成本,这就从法律的高度为高校拓展会计功能,进行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核算的功能主要是反映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以评价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为核心,没有真正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现行新制度虽然增加了“累积折旧”、“累积摊销”,对支出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分,但没有对应的成本费用会计科目,没有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方法,也未规定成本费用的核算内容,无法完成由支出管理向成本费用管理的转型。因此,要完善科目设置,增加“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核算成本费用的科目,并按照2012年12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增的“成本费用管理”一章的要求,对高等学校的“费用”进行明确界定,按照用途归集设置“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它费用”,完善科目体系,拓展高校会计成本核算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高校资产信息,全面核算学生教育成本,反映高校运行“绩效”,实现预算法提出的绩效管理要求。

(三)充实会计报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