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职称论文范例6篇

德育职称论文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训教师人才培养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实验、实训、实训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是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力量,这要求实训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本文针对国内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现状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几点建议以及相应的措施或途径,以供参考。

一、加强实训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

“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师德是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根基,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何为师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体体现。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越来越为广大高职教师接受,使得高职教育教学在时间性、空间性和开放性上越来越不同于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教育教学。为此,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师德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不仅在课堂上做到为人师表,在课外和校园外也要做到为人师表。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不良社会风气,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对待奉献与索取、理想与实惠、奋斗与享受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高职实训教师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仍沿用实验师、工程师等中专或企业职称系列,而且职称系列偏低,没有正高级职称。这样,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仍然还是“教辅人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训教师的思想波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实训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加强实训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实训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对策如下:

1、领导深刻理会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转变高职院校实训教师“教辅人员”的身份,激发实训教师队伍的主动性。

2、结合目前高等院校定岗定编制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适度调整学校岗位聘任制度,延伸出实训教师“正高级职称”系列,并给与一定的校内津贴,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3、加大实训教师队伍教学评价力度,强化实训教师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意识。

二、加强实训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工作

一直以来,在高等院校实训教师的身份只是“教辅人员”,实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备维护与管理,从而使学校实训教师招聘条件,特别是学历条件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训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课程,实训教师逐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训教师队伍的“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但同时,其“专业理论水平相对较弱”的缺点也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教师队伍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首先高职院校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鼓励实训教师队伍通过不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体途径包括:

1、加强学历学位教育,提高实训教师学历学位。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是目前提高实训教师学历学位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接受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实训教师必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使得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任务相对较重的实训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实训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这需要高职院校制定相应政策,从时间上保证实训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质量。

2、鼓励实训教师形成一种学术讲座氛围,使实训教师在准备、进行学术讲座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术理论水平。

3、鼓励实训教师积极参与或主持各类科研课题,使实训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强化自身的专业学术理论,提高自身专业学术理论水平。

三、不断提升实训教师队伍职业技能

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而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是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主要指导者,为此,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职业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目前,实训教师大都直接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或本校留校,毕业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源单一,客观形成了多数实训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偏低的现实。而且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教学地需要进行重复性的指导工作,职业技能得不到充分地锻炼与提升。以数控加工实训指导教师为例,在数控加工实训过程中,学生加工的零件为有限的几种典型零件,没有严格的精度要求,而且为了降低教学成本,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加工材料为塑料或铝块。这样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在加工工艺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就更加不可能在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收获。为了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途径有:

1、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师。这一点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也有所强调。

2、根据需要,制定鼓励政策,选派一部分实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技能训练。

3、结合学校实训设备情况,与企业进行联系,争取企业订单,从而在订单完成过程中锻炼实训指导教师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燕晓燕,郭庆祥,王立,等.新时期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1):24-25.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2

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德育评估,把德育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2006年10月将对全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估,为了迎接评估,学校专门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现就迎评工作作如下部署:

一.指标要求:

评估工作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进行,共4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71个三级指标,满分为1000分。

指标分4大块

1.基本条件(占250分)

主要指德育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德育工作人员配备、职称、学历结构和待遇情况;德育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校园环境。

2.管理机制(150分)

主要指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评价机制是否健全。

3.方法途径(400分)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教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4.绩效评价(200分)

主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观测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意识、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状况。

学校德育工作经验被省或国家主管部门推广的加30分;涌现了有广大社会影响的学生模范人物加20分;学生模范团体加30分。

受刑事处罚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减20分)

学校发生有不良影响的重大政治事故(减50分)

除了以上4个大的方面以外,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学校为达标学校,就是评估积分不低于全省高校平均分数,德育经费不低于财政拨付的事业费和收缴学生培养费的2%,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不低于1:200,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符合国家规定,学校没有发生不良影响的重大政治性事件。

以上4大块指标主要涉及学校8个部门。

人事处:涉及德育工作人员的管理岗位津贴、职称评定、干部晋级有关材料

财务处:涉及德育经费的预算等

组织部:学生党员党组织情况

社科部:思想政治课有关情况

教务处:有关教学情况

学生处:学生管理情况

团委:团、学情况

宣传部:总体德育工作情况

这8个部门是主要涉及到的部门,有些材料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部门,如学报、保卫处、后勤处等。德育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完成。鉴于这样一个情况,学校调整充实了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成立了迎评工作小组,加强了对迎评工作的领导。

二.指标体系分解

佐证材料分15大项,现按15大项把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

(一)财务处

1.佐证材料4个

①财政拨付的事业费证明材料

②收缴学生的培养费证明材料

③德育专项经费预算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④德育专项经费科目财务报表

2.申报表:表一.德育经费(包括经费投入,经费使用)

(二)人事处

1.佐证材料8个

①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名单(样表1)

②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岗位津贴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③职称评定、干部晋级有关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需要说明的几点)

第一、专职德育人员的配备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专职德育工作人员职称结构与全校干部教师职称结构相当,高职不能低于全校干部教师平均水平

第三、专职德育人员学历结构与全校干部教师学历结构要相当,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不能低于全校干部教师平均水平

第四、学校有专职德育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规划,对专职人员每四年轮训一遍。(学校或人事处文件)

前3项需要统计出来,算出百分比例。

④德育专职人员,待遇情况:要有各类待遇及措施证明材料。

⑤专门设立有思想政治教育职称评审学科组。

⑥学校将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的经历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证明材料。

⑦学校有正式文件,对兼职德育工作人员各类待遇的文件及措施,兼职德育人员岗位津贴到位

⑧三育人表彰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2、申报表:表一.表三

专职队伍建设里的人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待遇、职员职业道德建设由人事处填报。

(三)党政办公室

1.负责申报表:表一基础设施、表三后勤服务设施生均面积

2.佐证材料

①党委研究全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记录05、06年(复印件)

②校长办公会研究德育工作会议记录(复印件)

3.学校德育工作总结(3000字)

主要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政策、主要经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四)教务处

1.佐证材料10个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系数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②本科生、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表(抽样复印5个班级)

③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或课程表(抽样复印5个班级)

④毕业生成绩表(抽样复印5名学生)

⑤开设素质教育选修课有关证明材料

⑥学生军训、国防教学符合国家规定证明材料

⑦理工类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课表、任课教师、考试成绩

⑧思想政治课教师课时酬金证明材料,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⑨形势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证明材料

⑩对教师教学纪律,师德方面的考核要求证明材料

2.申报表表三

形势政策教育前5项和素质教育3——5项需要填报

(五)组织部

1.佐证材料2个

①发展学生党员、党课、学生党支部生活会等证明材料

②成立党校证明材料

2.申报表:表三

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前4项填报

表四:绩效评价前2项填报

(六)社科部

1.申报表:表三.思想政治课建设

课时系数

课程设置

学时、学分

教材使用

日常经费

专用图书资料

要求:

①学校划给思政课教学单位的年度日常经费达到生均10元.每减少1元扣1分

②拥有图书达5万册,减少一万册扣1分

样表6.思政课专任教师名单填报

样表9.形势政策课教师名单填报

2.佐证材料5个

①承担各级德育科研课题的情况

②德育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③德育科研成果

④德育科研成果转化状况

⑤教师获各种奖励证书和各级表彰决定复印件

1.样表13学报工作人员名单

2.申报表:表三宣传阵地学报里的内容填报

(八)保卫处

1.保卫处在编在岗人数、保安人数

2、佐证材料2个:

①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复印件)

②门卫制度(复印件)

(九)发展总公司

校园管理中心提供数据

1.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数、公共设施完好率、校园绿化率、校园硬化率

2、佐证材料1个:

宿舍管理中心文明服务各项制度(复印件)

(十)计算机网络学院

1.佐证材料5个

①学校网站和网络用户归口管理部门

②校园网站登记、备案制度

③公用计算机上网登记制度

④有害信息监控、过滤、删除制度

⑤用户上网实名注册制度

(十一)招生就业处

1、提供5个方面的数据

①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名称

②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编制数

③是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系统

④年均就业率

⑤就业指导教育形式

2、佐证材料:

提供这几年学校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如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奖励措施等文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计划或实施意见等。

(十二)后勤处

佐证材料2个:

1.开展后勤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

2.搞好后勤保障,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有关证明材料

(十三)学生处

一.申报表:表一:

兼职队伍建设

申报表:表三:

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填报前6项)

表样2.3.5

兼职辅导员名单

班主任名单

二.佐证材料7个

1.校领导联系院系、联系学生制度,各职能部门和院系、骨干教师、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制度证明材料(学校正式文件)

2.贫困生资助工作:如奖、助、贷、减、免、缓(学校正式文件)

3.国家货款证明材料(包括资助学生的名单)、诚信签约等证明材料

4.国防教育、新生军训证明材料

5.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件

6.学生工作受上级表彰决定(复印件)

7.学校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有关文件(复印件)

另外教务处学工部负责

1.组织教师座谈会(教务处)

2.组织学生座谈会(学工部)

3.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测评(学工部)

(十四)团委:

一.申报表:表三:

①素质教育

②团组织建设

③校园文化建设

④宣传阵地(广播站)

⑤社会实践活动

⑥心理健康教育

申报表:表四(基本数据)从第3项开始后10项填报

表样10、11、14、15、16、17内容的填报

二.佐证材料19个

1.发展学生团员、团课、学生团支部生活会证明材料

2.成立团校(学校正式文件)

3.学生会名单

4.校园文化建设有关文件(学校正式文件)

5.开展校园科教文化艺术活动有关证明材料

6.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学校正式文件)

7.社会实践活动学时、学分证明材料(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学时、计入学分)

8.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9.社会实践活动受表彰证书或奖旗、奖杯照片(复印件)

10.重点加减分申请及证明材料

11.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12.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13.上级表彰和学校表彰社会实践先进人物文件

14.表彰团干和优秀团员文件

15.学校团委受上级表彰的表彰决定(复印件)

16.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学校正式文件)

17.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意见(学校正式文件)

18.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考评、鉴定制度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关证明材料

19.心理健康有专门机构

固定场所每项占4分

必要仪器设备、必要经费

每5000学生配1名专职心理专业人员(4分)

每5000学生配1名兼职心理专业人员(4分)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4分)

开设心理教育选修课或专家讲座(4分)

开展日常性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4分)

建立了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4分)

(十五)宣传部

一.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表:表二、表三

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评价机制、科学研究宣传阵地、校报、电视、宣传栏

2.样表4.7.8.9.12.14负责填报

二.佐证材料16个

1.学校有关思想或德育工作文件

2.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文件)

3.党政联系会议记录(复印件)

4.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及记录(复印件)

5.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工作表彰奖励文件

6.年度考评工作有关文件

7.素质教育有关证明材料

8.课堂、论坛、讲座、报告会管理有关文件审批制度(正式文件)

9.学校贯彻德育大纲、中央、省委关于德育工作精神的实施意见

10.校、院系中心组学习制度

11.师生学习制度

12.学校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及院系德育工作进行考评

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对本单位德育工作进行考评

13.校级德育或思政教育研究会

14.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

15.制定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正式文件)

16.教职员工职业道德考评制度

三.、方法、步骤与要求:

整个评估工作拟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6日——3月底):成立机构,学习文件,划分任务,明确责任。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组织学习《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等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搞好分工协作。

第二阶段(4月1日——4月底):自查总结阶段。在学校德育评估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德育实施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分工,逐条逐项检查、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各德育职能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我校德育条件、德育管理、德育途径、德育绩效等各个项目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自评,并写出自查自评总结。学校在各部门自评的基础上,写出我校德育工作总结报告。

全校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德育评估工作,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评估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

一、引言

从“5.12”汶川大地震中丢下学生先跑的“范跑跑”到6月12日只知上课不管学生打斗最后造成一名学生死亡的“杨不管”,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又需要再次展开。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即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据不完全估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经占据了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且比例还在增长。他们初为人师,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青年教师代表着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其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暴露出一些不良现象,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

从总体而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他们始终坚守着精神的家园和道德的圣地,为莘莘学子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明灯。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开始变得浮躁与不安起来,导致道德缺失现象的产生。其主要表现如下:

1.教书没有注意方法,育人没有尽到责任。

高职院校的一些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公办本科院校,没有注意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满足于课堂教学,没有把教书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又不愿意花气力去研究和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讲不清楚,不能有的放矢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从以下几个表格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能把学生的课堂管理当作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表1)。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既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调查中学生评价教师师德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表2)。由于理念滞后(表3),难免有部分教师上课时“满堂灌或随心所欲”。

表1 当课堂上某个同学上课违反纪律,老师通常的做法

项 目 耐心劝导 置之不理 批评一下算了 对其进行处罚

百分比% 28.8 12.0 48.9 3.4

表2 学生对师德决定因素的理解

项 目 学术水平 教学方法与技巧 对同学的态度 个人魅力 其他

百分比% 9.4 30.9 40.8 6.4 5.6

表3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项 目 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是知识的传递者 有效果,但不清楚

百分比% 54.6 35.6 6.5

2.学术诚信缺失,腐败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一些青年教师缺少严谨治学的精神,缺少求真务实的学风。尤其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出成果,利用“剪刀加浆糊”的方式,粗制滥造出一些所谓的“学术论文”、“论著”。这些抄袭剽窃,请他人文章,署名不实,弄虚作假等是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与学术腐败的现象,是新时期教师师德缺失的典型表现之一。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0日报道: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刊发社论,承认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决定撤销。29日,井冈山大学召开新闻会,宣布了相关处理决定。本科高校的教师都如此,作为学术资力尚浅的高职青年教师又该如何做学术呢?这值得我们深思。部分高职青年教师追求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申报、而不注重教书育人,职业道德问题严重。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不良的原因

1.教师个人因素

大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都是80年代后期出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力薄弱。他们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未接受过教育教学培训,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入职初期的职业压力和“票子”、“房子”、“孩子”等生活压力使他们备感疲惫,慢慢地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追求淡化了,对名、利、权的追求却强化了。再加上他们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职称晋升、学历提高以及家务等多方面压力,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较易出现思想矛盾与困惑。虽然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但相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对社会的贡献而言,教育职业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教师的经济收入和待遇仍然和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多年来存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年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外部因素

由于社会转型,我们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上黑恶势力的影响,官方和黑社会的勾结等等,这些问题使整个社会风气出现了不健康的状态。社会风气的不良对高职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一部分教师无心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对教育感到悲观,对育人觉得无所谓,甚至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等思想,导致师德观念的淡化,职业行为失范,客观上大大强化了这种倾斜的人生价值的选择。

3.学校机制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评,基本采用科学量化标准,而师德是最难以被量化的一项。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一般只注重科研、学历,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时,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教师职称涉及教师工资、津贴、住房等切身利益,而职称的评聘又和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挂钩,学术成果成为教师获得名利双收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利益趋动下,一些教师不惜放弃或降低教学质量去追求学术成果,甚至在科研中造假和出现了“学术腐败”。

四、新时期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1.加强师德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提高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工会教代会的促进作用。青年教师也必须改变只围着科研、职称、收入转的工作态度,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上来,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达到慎独的崇高精神境界,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塑造“新的自我”的飞跃。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的功能,引导青年教师投入到一种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环境中来。

2.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走向一线,所以对教师教学水平有着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即更需要加强个人的学习和修养。高职教师要经常跟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知识、开发新课程;把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性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才能。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不与教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是贫血的教学,不与教学相结合的教科研是缺氧的。”教学和科研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和更好地教学,不应厚此薄彼。不能因为科研而荒废教学,更不能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而应该用科研去促进教学。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能够教书育人,而且还应当是出色的研究者。

3.健全师德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立足新形势下教师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坚持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在教师师德运行评价工作上真抓实干,建立责权分明的领导管理机制,建立教师师德运行评价的目标管理细则,健全教师师德运行评价制度。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钻研教学、关爱学生;另一方面也促进科研走团队合作路线,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使高校教书、育人、科研取得“三赢”。为了实现量化,我们可以采取师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办法。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考虑教师的专业和岗位,根据教师群体师德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设立评价指标,将现有的量化指标(论文、专著、课题、教学时数等)和新设立的师德量化指标根据不同的权重比例进行综合计算,其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4.完善师德保障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从管理制度上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即要与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首先,青年教师求知热情较高,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进修、培训等机会,使他们在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方面得到更快地提高。其次,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评奖、津贴发放、职称评定、等政策规定中把个人工作态度、思想表现等师德师风师貌作为硬条杠强化凸显出来。第三,尽量满足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子女上学等生活需要方面给予基本保障,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量的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时期,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应该具有莲花般的品质,即使身处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也应坚守志存高远、不慕名利、品格高洁的情操,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就一定能有力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师德水平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传华,王立栋.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76.

[2]张智青,林增明,赵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8-70,82.

[3]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87-89.

[4]杨鑫.谈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08(2):124-126.

[5]刘海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4.

[6]呼艳芳.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138-141.

[7]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6):24-26.

[8]郑翘.浅淡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78.

刘秋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J].民营科技,2010(1):57.

[9]喻运斌.浅论新时期教师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185-187.

[10]朱雪宇,黄霞.浅析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的缺失现状及建设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9(20):54-55.

作者简介: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4

一、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师资培养:(1)对新教师上岗前的教育,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性、综合性大学来承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进行培训;(2)对在岗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教师未来发展培养、初任和试用期教师的考核、进修的再训练和再提高。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职业教育基础、理念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教育单位来承担教学培训任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某种特定的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可供教学单位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在职业教学活动中进行完整而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实施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模式、过程、考核、评估等体系。

二、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一元”在学校实施正常教育,另“一元”是在企业中实施教育的一种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指在企业中学习具体的实践操作和在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步进行,使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和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这样在职业教育体制下,学员既可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又可在企业中接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德国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必须接受一年的正规双元制培训,教师去企业进修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场所须发挥教师的双元制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理论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黑龙江省职教师资现状的思考

黑龙江省教师问题主要在于教学问题。目前专业技能型师资缺乏,主要是高等师范校所培养出的教学师资不足,会直接影响办学思想和理念的突出问题。根据现教师法规定:职业中学文化课、中专学校、技工校等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具备高校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需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对教师的学历资格已经有了法定的要求。据2012年统计,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87所,招生10.02万人,在校生29.3万人,专任教师1.79万人,职业高中151所,招生3.26万人,在校生10.85万人,毕业生4.49万人。教职工1.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394人,但是就眼下,我省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等专科院校在办高职过程中,教师授课基本上是由本校教师自行换岗,一般教师改行兼任专业课教师的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现在的教师大部分还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学生走向课堂,没接受过专业化的师范教育,又缺乏在企业工作实战经验、实践性差。对我省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仍然要有一批拿得起放得下办的人才,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摆脱陈旧思想就得靠创新。

四、借鉴德国式培养模式

德国培养目标,既擅专业又懂知识面、既懂理论又有技术、既会管理又善于协作的新型人才,而作这类教育的导师,更应具备集创新、实战、技能、为一体的超复合型人才。重点突出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特点是发挥其本国优势,关键点是教师。上课教师培养方式,德国主要推行"双元制"教育,曾对二战后的德国经济恢复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并被各国称为楷模。德国教师资格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采用的专业型与师范型教育的互补模式,被称它为"物理型"培养模式,二、在不同地区实行的专业型与师范型教育的混合模式,被称它为"化学型"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师培养模式的深化剖析,想要从事职教师资资质,必须通过严格可控制的质量保证。对整个教学环节来讲,教师既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和实习的提炼,为今后的从教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的教师资格鉴定,明确了教师地位,加上严肃的继续教育法规,使得德国从事职教师资的质量有了明确保证,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五、探索我国培养模式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称评定难题初探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2]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5.

德育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21

1 现阶段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1.1 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职教师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工作懈怠,不思进取。少数高职教师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高收入,甚至做起了“第二职业”。这些举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誉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2 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在社会急功近利不良风气的带动下,受金钱观的驱使,一些高职教师治学态度极其不严谨,不能踏踏实实埋头写作,心态浮躁,导致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高职教师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教师为评职称需要,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论文写作粗制滥造,不顾质量,学术泡沫化现象比较严重。

1.3 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

一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教书而不重育人,对自身应当承担的教师职责缺乏正确理解,没有认识到教师应当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还有部分高职教师错误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而育人是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非常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和信任感。

2 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客观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受到严重冲击,社会风气被严重玷污,人们的心灵受到不断侵蚀,教师群体也深受其害。部分高职教师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心态严重失衡,导致其职业道德观念淡化,出现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现象。

此外,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还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现今的高职教师待遇与职称评定密切相关,学校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量化赋分,按照分数进行排名,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标,使得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现象。

2.2 高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生代青年教师,一些高职院校还会外聘部分兼职教师;此外,为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新设置了一些专业课程,有经验的相关专业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只能无奈选择与之对应专业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来充实本校的教师队伍。

这些新生代年轻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没有经过系统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缺少现实的教学实践、实习的历练,导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

2.3 缺乏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导致高职教师一味地照抄照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极易产生认识误区,这也是导致当前高职教师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3 加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仅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已经对整个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净化社会的不良风气,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此外,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环境,也有助于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氛围浓厚、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严厉惩处学术腐败行为,使高职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埋头做学问,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和科研观,最终提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多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吸取他人学习、工作经验,多做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够撰写出高水准、有价值的教学、科研论文和著作。

3.2 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

第一,高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最终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第二,高职教师要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高职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储备,掌握精湛广博的知识,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素养,这是高职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第三,高职教师要严于律己,善于反思。高职教师要不断加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省察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向、改正错误,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3.3 出台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积极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出台一部统一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当包含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对高职教师应当如何做、不应当做哪些都做出明确规定。只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使高职教师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有针对、有目的地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来保障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新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