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例6篇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1

[关键词] 电算化;信息质量;控制

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在提高会计核算速度,简化会计工作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反映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完整性。企业在用浪潮、用友等会计软件核算后,对系统数据的依赖与信赖超过了手工账。因此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是怎样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后的信息质量。

1 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的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不同的意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多大程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符合会计准则或制度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用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满足的程度大小来度量会计的信息质量,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有用性等。

相关性要求企业做到会计信息要满足不同使用者比如股东、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等的需要。会计信息既要能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也要能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势。可靠性要求数据真实可靠,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要符合各自的定义。例如销售材料的收入按规定要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不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影响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反映。财务报表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编制,来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时性要求企业尽快编制、报送年度的财务报表。企业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审计后尽快报出各类财务报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管理者更需要及时获取财务信息,一年一度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企业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计人员编制的信息也需要实时变化。

会计的真实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能正确反映实时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的所有内容。若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的特性,就会损害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方面的准则制度、处理信息的程序方法也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具有不同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人员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证。财务人员根据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形成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对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信息是人们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对使用者有用的数据。它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或行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是潜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分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科目汇总、计算、解释和报告后产生的信息,会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或是影响声誉,严重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会计财经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将电算化引入会计工作后,会计账簿、报表等都是由固定的程序生成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录入会计凭证。

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做出了两方面的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与会计制度的规定相符,电脑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是由于软件技术、电脑设备、系统管理及财务人员的原因,尤其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过硬,所以最后自动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不太符合要求,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电算化数据不同于存储在纸质凭上的数据,对其更改(如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修改)一般不会留下痕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特点使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操作有了可乘之机。

3 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控制的手段与措施

(1)首先是财务办公系统。购买一套质量好的硬件系统和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硬件由电脑、网络环境及打印机等构成,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础。一套好的硬件及有安全保护措施的网络环境为产生、输出会计信息提供了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系统。企业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会计业务多或者业务复杂的公司尽量配置性价比高的电脑,可以和大型数据库链接的会计核算软件;经济内容比较少的企业可选择可链接小型数据库的会计核算软件。在为企业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还要注意软件是否可扩充、软件使用者是否比较多、售后服务质量如何等。企业可以让财务部门比较细致地分析软件的各个模块,并现场演示一套账的操作。企业也可咨询已使用这个软件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企业在综合考虑此核算软件可满足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经济业务需要后方可使用。古人言“凡事预则立”,对于会计软件而言,就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 。设置的方面有企业用到的各级会计科目、初始数据的录入、核算工资的程序、坏账的计提比例、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等。

(2)岗位的职责划分明确,相互牵制。电算化系统下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按照岗位不同分工合作共同操作完成。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会计主管、出纳、银行业务、档案的保管、审核等,所有的财务人员都要承担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电算化环境下,信息的更改、传输不易被发现,所以会计主管要做好授权工作。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主管只对每个岗位授予相应的职权。每个软件使用者都有自己的操作号,每个操作号只能在相应的权限范围内作业。比如出纳不能同时还做记账和审核的工作,做审核的财务人员只能审核,不能修改会计信息,若审核过程发现问题应让相应的财务人员做修改。主管在岗位划分时应尽量把关键的、核心的工作授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这样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程序。要想提高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所有相关的输入、输出会计资料(会计凭证、账表等)。因此审核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企业应当安排有会计工作阅历的、经济业务熟练的人员负责审核工作。审核工作可划分分为事前的、事中的和事后的审核3类。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审核,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高质量。还可以建立二级审核制度,由外聘的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主管分别进行初审和再审。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错误。审核人员不仅要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还要做好相关作业的监督和指导。如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应予以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提高信息审核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做好部门内的检查工作,如各个岗位的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解决问题是否彻底,即是否存在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各项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等。同时应及时做好会计工作的总结,堵塞漏洞。

(4)加强电脑的安全控制及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为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运行,要做好以下各个步骤的内控工作; 首先登录账套必须经授权人员明确同意,每台电脑应设置开机密码、操作员号及其登录账套的密码。每个上机人员都要设置个人的登录密码,并不定期更换 。离开电脑时应彻底退出会计核算系统,关闭电脑。严禁插入外来的U盘等插件和安装与会计工作无关的运行软件 。财务人员要不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系统查杀病毒。比较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在两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备份,若必要企业可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防止系统受到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 。此外,要对硬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为电算化会计系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硬件环境。

从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由手工做账进行数据的核算发展到电算化核算,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电脑基础常识。企业不仅要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关于会计软件的知识,而且培训软件日常维护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同时还可以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去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经常举办会计知识的比赛和技能拓展等,以此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以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防止为谋私利作假账的行为发生。对大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聘用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作为企业的顾问来解决。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信息的审计难度也相应加大,产生了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审计程序和手段也需发生改变。同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一样,审计也由原来的手工审计过渡到手工和电脑相结合的审计。在审计时不能仅对其结果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其过程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环境中,由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也演变成人和核算软件的系统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地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惠.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洛阳大学学报,2006(3):7-9.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2

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程序的全过程,企业应当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政治法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而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处理结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的定义及重要性

1.会计核算方法的界定

会计核算方法即是会计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持续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反射出经营活动状况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核算对象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多样化等特点,所以在对经济决策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中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核算方法,不能达到企业监督会计工作、反馈会计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应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更符合各个企业内部发展的会计核算模式。我国的会计核算主要有账户科目、记账方法、凭证填制、凭证审计、登记账簿、成本费用科目核算、财产盘点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各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只有将各个环节运用到会计核算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

2.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规范更加严格,对会计核算方法更是如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也特别规定了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范以及运用范围。会计核算方法关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质量信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会计核算方法决定的,所以选择适合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但统一的目的就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达到核算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确保会计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决策,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都属于自身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消耗的各种资源都应该计入企业经营的成本,并且通过销售行为得到足够的成本补偿,企业通过对外销售保障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并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会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和对象,会计核算以会计凭证和会计数据为基础。企业在确定会计信息生成时间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入账信息的时态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不同时态、不同物价的投入成本,会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计核算方法在保证不受企业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等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影响外,其对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恰当合理的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能增加会计数据及其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保障企业实施正确的经济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往往对于对于相同的会计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结算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做支撑,但是会计核算产生的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虽然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客观反映会计信息的性质、数量、时态和形态,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避免类似问题。一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使用的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的,需要根据主体的过去和现状对该主体的未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假设或者主观选择是很难界定哪种结果是更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各个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资源分配又必须借助于这种假设和主观选择,所以必然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时为了对经济事项进行计价,然而有效经济业务在需要计价是的金额难以确定,必须通过评估金额来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方式必然包含了不确定成分,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1.根据企业管理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要符合企业管理发展要求,选择与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为了更大的获取经营利润,必须要格控制成本,因此在选择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中,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状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状态的核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利。在控制成本方面,许多企业都特别重视控制采购成本,需结合多种企业发展因素及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计划成本,并对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采购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控制措施。针对在销售或者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营业利润额,所以,采用何种折扣比例或者折扣方式是企业控制成本研究的重要会计核算方法。对此,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项目、企业资金实力、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长期实施的管理方式等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盈利的目的,促进企业经济繁荣发展。

2.根据会计人员素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选拔考试制度不够完善,选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再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偏低,导致会计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某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总体较高且比较整齐,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就可以采用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反,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时就只能选择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而易见,这两种情况产生的会计核算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以上情况,举例说明,如果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在计算账面利润与税务机关确定的应税收益不等时,这就必须确认所得税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就可以选择负债法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计算方法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较高,计算的结果也比较符合要求,有利于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但是,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这样就只能采用简单的应付税款法来核算所得税费用,如果硬性要求他们采用难度较大的负债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无疑会使得核算结果失去准确性,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3.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各个企业经营项目是不尽相同的,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才能达到真正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因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会计核算都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核算中通常都采用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等三种常用方法,此三种方法适合不同经营业务范围的企业,加速折旧法一般更适合机器设备与技术更新程度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直线法则更适合于与年限相关的厂房及建筑的企业核算方法,工作量法则适合于交通运输的车辆以工时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企业的核算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缩小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能找到更加符合各类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4.根据受托责任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往往受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产权明断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完全分离,经营者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则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价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情况,经营者向委托者提供生产经营的经济信息,及会计信息,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过程中,经营者应该倾向于采用有利于资产保全、限制超前分配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规避的方法,采用比较科学、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5.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所有者,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者需要通过过去的会计核算结果、会计信息来对委托经营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进行考核。所以,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结果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保证企业所以者和委托经营者的双重利益,往往会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的会计核算结果就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束语

对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和经营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每一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每种因素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准则制订者了解企业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在准则中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会计披露的程度做出规定;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选用会计方法的动机,方便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经济决策。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不会完全一致,行业的经济特征会影响着会计方法的选择,只有找到最适宜、最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何巧涵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

[2]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3

一、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根本保障,但目前而言,会计核算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如会计核算主体没有明确,账本的建立不够规范,核算监督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明确界定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建账混乱或质量低,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按照领导者的个人意向做事,不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具备专业的职业素质和会计知识技能及会计实务经验,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会计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实际上,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职业素质不高,存在散漫,不遵章行事的现象。这样的工作人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给企业内部控制和核算造成混乱,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会计核算内控机制薄弱

在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中,虽然有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执行能力不够,严重约束了企业财务核算监督职能,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加之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落实力度也不够,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有效性差,不能直接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四)会计基本信息不准确

企业会计核算是整理加工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数据和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是基础要求。但由于企业经营活动非常繁杂,在会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信息不够准确、全面,不能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与机构设置不匹配

一些企业由于管理者不重视会计制度的实施,导致会计人员与机构设置不相匹配,任用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或身兼数职,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首先,要健全会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及各类经济事项的执行做出全面、明确、细致的要求,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控制对策,从而减少乃至杜绝会计信息虚假和经营活动中违法违规现象。其次,要全面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营造良好的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氛围。再次,加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规范问题并加以纠正。

(二)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要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制定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执行方法、相关问题的处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要强化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明确的会计核算工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激励企业会计人员自觉配合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有效的内控机制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与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对于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者的内部管理意识,重视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决策的支持。通过强化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四)加强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使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产生足够重视。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并渗透规范化核算理念,使企业会计人员了解规范化会计核算的内涵、必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财经工作的政策、准则及最新发展动态,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企业要加大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引进,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4

财务稽核的重点①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企业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及财务收支”有无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而进行重点审核;审核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准确及完整进行审核;对账账、账证以及账表有关数据相符于否进行审核。②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重点审核对资金使用问题上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重点审核,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以及结存状况进行审核,且和账面记录展开核对,审核账实是否相符。③确保预算与内部控制体制得以全方位的落实。对财务预算指标的完成状况进行重点审核,稽核监督各项内部控制体制的科学性、完善性、有效性以及其执行状况。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亦称之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质量标准”。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客观性。客观性原则也可以称作可查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于会计活动中,客观真实并非一定即为精确的。因为受经济业务复杂性与会计分期假设性影响,对某些会计工作事项便需要会计工作者做出主观的估测与判断。②相关性。相关性原则则要求企业所给予的会计信息务必和使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能够帮助使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者准确的评价及预测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状况。可是相关性,亦非要求会计报告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扩大信息量。③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原则则要求会计记录务必做到清晰简要以及透明度高等特点,利于使用者对其理解及应用。④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意指会计核算活动务必与国家的统一规定相符合,所给予的会计核算资料彼此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尽量采取统一的会计处理措施,亦要求同一企业于不同时期里尽量地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措施。

财务稽核在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影响

(一)财务稽核益于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重点是采用监控措施对财务收支展开管理,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直接影响,问题回馈及时与否,所采用的手段得力与否,经济效益流失与否。故此,会计监督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环节之一,而财务稽核可以让会计活动更好地充分发挥核算与监督职能,将事后控制转为全方位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二)财务稽核的及时可靠,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稽核活动的开展,能够对日常会计活动中的营私舞弊及错误行为得以及时发现,且能及时进行纠正,杜绝重大舞弊问题的发生,能够于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资产负债表的日后事项调整所带来的繁复会计处理问题,并且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及时性要求实现。

(三)严格的财务稽核体制,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严格的财务稽核体投影,能充分调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会计工作者积极投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者所特有的的主观能动性,会计工作者能够于稽核工作中,对每一笔的经济业务往来具有详实的了解,且依企业实际状况与部门预算执行状况给出好的建议,为其出谋划策,令资金使用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四)财务稽核可消除会计人员侥幸心理,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财务稽核工作,对会计核算活动中的会计体制应用不正确、账务处理有失规范、原始凭证有违规定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及处理,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彻底消除会计工作者存有的侥幸心理,益于会计从业者持有严谨的职业态度,增进会计从业者的高度责任感,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务稽核提升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

稽核为稽查与复核简称,财务稽核为会计机构自身对会计核算工作实施自我检查与审核的活动。“数据、载体以及传递”等相关要素组成会计信息。其中,数据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描述的序列,数字为其核心;载体为“传输与加工以及存储”会计信息而依附的对象及工具;传递即是把会计信息公示及披露给“投资者、政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也只有在使用者那里方显出其价值。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需由会计根本要素入手,而财务稽核即是能够充分提升会计信息处理要素层面关键要素之一。于新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会计信息需求持续变化拓展,会计信息需求的对象亦日趋个性化,会计信息实效性日趋快捷化,上述新的要求督促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的提升。

(一)原始凭证的稽核会计原始凭证,为企业于经济业务产生之时所填制获得的,用以对经济业务产生及完成的状况进行证明,并且作为会计凭证的原始依据。比如,于石油集团里,因为情况的需求,某项业务产生了分次,此时便需要展开累积凭证的制作。对于此类单据进行财务稽核,首先需确定单据完整及真实性,相关手续齐全与否。限额的领料单于核查之时需合理,且需对单据的正确性与及时性进行验证,如此方可最大化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账簿的稽核会计账簿,是由具专门格式且联结于一起的若干账页所构成,依会计科目进行账户开设,用来展开“序时、分类、记录及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于财务稽核活动中,需关注账簿格式以及登记方法的准确性。账簿的内容于核查过程中,需关注和会计凭证彼此结合,稽查其“账单、账证、账表”内容相符与否以及与记账规则是否相符等。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5

能源审计与CEAS

对一个公司而言,能源审计是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法规和相关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能源的物化消耗过程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加以反映,在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审计、诊断和分析的同时,对环境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从而寻求耗能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出,能源审计包括两个环节:节能监测与审计。能源审计依据的国家有关能源法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规定的有关条款:“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各级节能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除此,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节能法规也是能源审计得以展开的法律法规。公司环境核算系统(CEAS)提供公司日常商业活动的年度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系统,是控制经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一种工具,有助于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个核算系统正适合解决当今世界所争论的焦点问题: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这一国际性法律文件为公司环境核算系统(CEAS)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当今世界由于过多的能源消耗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这一不可再生资源而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势必对气候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影响。传统的核算系统由于是建立在经济利益上而没有考虑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显得公司不愿意承担由于自己的产出而不考虑由此造成的社会责任。“选择一个局部的、非货币的并且以产出为导向的方法,这个方法只处理公司的日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用非货币单位度量这些影响,通过将其自身局限于许多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问题中的一个,将这个方法选作公司核算系统(CEAS)是合适的。”公司传统的核算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是以市场环境下的交易为前提的,其核算动机及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外部不经济转嫁给社会,其社会成本的不计量不能体现为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表现出只是形式上的没有具体实质性的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没有成为人类的共识。通过公司环境核算系统(CEAS)的建立,公司责任和社会责任可以统一在同一系统下,货币与实物量同时计量反映,从而打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框架体系,成为更加有效地衡量公司经济活动以及在这一前提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国际趋同的核算系统。

能源审计的支撑:财务会计信息

在能源审计的内容中,涉及相关财务信息的项目包括:1.能源管理概况中的能源管理、采购、出入库制度等;2.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中的各种能源使用状况、管理使用流程等;3.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中的计量器具配备情况;4.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中分品种能源消耗、分摊指标计算等;5.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6.产品综合能耗和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7.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计算分析;8.节能量计算和评审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在上述能源审计内容中,每项内容几乎都涉及财务会计信息,如我们通常熟知的原材料出入库的核算与管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动力费用等的耗用情况、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等的购入及使用情况、消耗的各种直接及间接材料和动力费用等在各种产品中的分配、消耗的能源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能源消耗量的效率分析以及财务会计通常采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等。从表面层次上看能源审计与财务会计相差甚远,但两者之间有其本质的内在联系,链接两者之间的链条就是两者之间信息的供求关系,能源审计需要会计提供耗费能源的所有资料,财务会计为能源审计供给真实客观的信息。这里的供求关系也需要一个平衡,如果供不应求对能源审计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信息的失真是能源审计难以容忍和接受的。从能源审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关系可以看出,财务会计信息是能源审计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保证,而能源审计则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加工整理的必然结果。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能源审计的成败,能源审计的准确有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审计与财务会计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能源审计是目的,财务会计是基础。

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环境因素

纵观各国会计发展历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都对会计变革和发展产生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这一国际性法律文件预示着已经将低碳经济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这必将引起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应改变,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备受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项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相关应用指南,到2011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持续全面趋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与世界接轨,实现了国际化下的标准化。当今的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财务会计首当其冲,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只有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一特点要求企业不仅要提供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更要求企业提供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其他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来满足其需要,这必然产生计量手段的变化:货币计量手段向综合计量手段的转变。当今社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与融合,控制论、协同论、系统论和管理学等学科对会计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与影响,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必将发生显著变化,传统会计那种单纯依靠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不能提供前瞻性的信息,仅以提供历史信息作为主要账务处理、分析方法的一门单纯的学科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变迁,传统会计具有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充分体现现代会计应具有的特征,预测、计划、核算、控制、监督、分析和考核更能代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会计的本质要求,会计学科越来越凸显出来的综合性特征被现实所接纳而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随着环境问题的提出,联合国建立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系统(SEEA;1993a)“,它利用物质平衡的方法展示了经济与环境之间一整套的相互作用。”相应地在宏观层面上,欧洲、美国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类似的核算体系。在微观层面,一些国家提出并建立了公司环境核算系统(CEAS),该系统作为反映日常经济活动年度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系统,控制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它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在传统核算采用的货币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数量单位这一计量方法反映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是对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充实、完善和提高,这一适应环境因素的新兴的会计核算领域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更能体现会计发展的方向。

传统核算的愿景CEAS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立足于公司本身的经济利益,为社会公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按照信息需求者的不同偏好,按照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准则等的要求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这一信息只能反映出公司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经营成果。难以避免的是,币值是否稳定和市场周期的变化等客观因素将对会计信息的提供或多或少有所影响,波及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负债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货币层面上,但实物量不会受其影响,用货币反映出来的信息极容易被主客观因素所制约,用货币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虽然能使社会公众习惯地加以接受,但常容易被“粉饰”。“公司环境核算系统:对抗环境质量退化的一种管理工具”。这种核算系统体现了对传统的核算方法的一种演变,这种演变也像会计核算原则一样具有重要性。公司环境核算系统是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下,由只有货币表现的会计信息这一单一模式扩展到货币与实物(数量)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信息的综合模式。这种综合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即经营环境的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更能表现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耗用社会资源的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司环境核算系统为有效解决公司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一种有效方法。CEAS是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上,依据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对公司在生产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从其投入(如原材料等)到产出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污水、二氧化碳等对环境的消耗与影响,专门设置相应的用数量计量的账户加以计量和反映。尤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用这样一个账户加以计量和反映更能体现一个组织的盈利能力的强弱、经营期间的长短、经营效果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外部是否经济以及对外部不经济的社会责任。

基于CEAS的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即从投入到产出的产品生产过程无不体现能源审计的痕迹。但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产品生产是以能源消耗为前提的。能源审计的一些核定方法中,绝大部分所需信息都需要财会部门予以提供:如能源审计产品产量的核定所需信息与企业产品的完工入库以及未完工产品的完工程度紧密相连,也可以说能源耗费与企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密不可分的;能源消耗数据核定中要求既要考虑直接的能源消耗,还要考虑相关间接能源消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如不构成产品成本的管理、销售等非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耗以及委托加工产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中,所需要的价格按实际成本确定,如有不同的价格时以加权平均单价确定,完全依据的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在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平均分析方法中,不仅要计算产品总能耗,还要计算产品的单位能耗,与企业成本核算中产品总成本与产品单位成本的确定方法一致,其中包括产品直接和间接对能源的耗费;在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评价中,要对所耗的所有能源,包括热、电、水、油等分别根据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各种费用分配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环境效益评价,这一点正与公司环境核算系统中的环境核算紧密联系起来。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环境效益核算的紧密结合就是公司环境核算系统所要反映的内容,这无疑表现出能源审计所依赖的信息来源应该是这一通过在传统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拓展了的环境核算系统。能源审计包括三个层次,即耗能—耗能对象—产出效率,这同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十分相似:材料等费用的消耗—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成本的高低是效率的反映了)。从这一点上看能源审计贯穿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全过程。有所区别的是,企业发生的所有能耗都属于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生产耗用和非生产耗用的能源消耗;而会计核算则按费用的归属对象分别计入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但其相同点表现在:能源消耗在成本费用分配表中均得以反映,包括货币和实物量的信息,这一点反映了能源审计对成本核算信息的依存度。这些内容表现出能源审计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之上的特点。不论从投入到产出还是从购入到最终使用形成有效能源,生产对环境终将产生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排放和废弃物。排放和废弃物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存在,能源审计要评价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目前状况下需要依靠企业各个部门提供的有用信息。CEAS这一环境核算系统由于提供的是货币和实物量等综合性信息,用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用非货币即数量的形式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基本可以满足能源审计所需要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相对减少了能源审计的工作量,降低了能源审计成本。能源审计可以依据CEAS所提供的货币和实物量等综合性信息稍作加工整理,结合其他非财务会计信息就可以完成审计工作,对公司作出真实有效的能源审计结论。如果CEAS的建立可以改变能源审计目前信息搜集比较分散的缺陷的话,建立公司环境核算系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全球的趋同:反映企业的双重责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类日益关注环境保护追求生存质量的时候,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对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至关重要,达成共识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决心和措施。

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范文6

[关键词]会计 核算

1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全面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呈现出开放性、智能化、实时化等特点。

2 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血遵循以下原则:

2.1 规范化原则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2.1.1 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1.2 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2.1.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准确性原则

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2.3 及时性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2.4 开拓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3 现代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3.1 计量属性的新选择: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是当今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使资产按公允计价成为可能。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价,计量属性将向公允价值计价发展。

3.2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新选择:账龄分析法

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账龄分析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3.2.1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两种方法虽然简便、易于操作,但忽略了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长短与发生坏账可能性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被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风险就越大。

3.2.2 账龄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账龄分析法较为准确、合理,能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符合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要求。但对会计核算要求较细,工作量较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已不是考虑的重点,因此账龄分析法应是最佳的选择。

3.3 存货计价方法的新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手工会计下,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取消了此种方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3.3.1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先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网络的实时监控,企业组织的存货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趋向于零库存),导致传统会计中期末存货成本计量的先进先出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条件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价格时,在每次调用存货价格时,计算机都需要多次遍历整个数据库并不断作日期比较,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中这是相当耗费机时的,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

3.3.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缺陷在于:及时性较差,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实时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