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例6篇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1

关键词:教育变革;海淀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005-07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别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海淀区是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新近又被列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辖区面积4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48.4万人,相对首都其他核心城区,地广人多的特点比较突出。同时,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的教育文化与科技优势。但另一方面,海淀区人员结构复杂,山前山后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借助教育信息技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使海淀丰富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区域内常住人口、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所共享,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围绕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目标,海淀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乃至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由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教育变革之路。

二、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海淀教育公平、均衡、高质发展的需求与教育信息化尚未能确保教育满足以上需求的矛盾,而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遵循“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海淀教育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及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为此,要实现一系列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转换。

1.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

通过调研,我们对海淀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校园教育信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从而提出了智慧教育成熟度模型,见图1。

如上图所示,校园教育信息化有一个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逐步过渡的过程,而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呈现一种质的飞跃。数字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进行了各种交互性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校校通”;(2)初步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3)在管理方式上是按照计划机制进行建设并开展相关技能性培训;(4)教学方式以授导式教学为主;(5)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初级培训与考核;(6)学生仅具有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加工的技能。智慧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各种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2)不仅高标准实现了“班班通”还高标准实现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3)在管理方式上以恰当的评价与适当的监控为主;(4)教学方式采取移动学习、社区内学习、大规模协同学习等形式;(5)制订智慧教育教师标准,对教师进行国际高质量认证等;(6)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创造等技能以及信息道德与伦理的培养。通过调研发现,海淀区学校大多正处在上图中的第二、第三个层次上,亟须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与发展。

2.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同时也昭示了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所谓数字教育,即数字化的教育,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用于教育领域,力图使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及某一运行环节数字化的教育形态。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某一运行环节进行了数字化,就可以称之为数字教育。基于这个层面的认识,即使教育的整个组成部分或全部运行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从本质上来讲仍是将传统教育改头换面而己。因此,数字教育属于较低层次的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需要转型和升级。所谓智慧教育,即智慧化的教育,就是主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旨在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按照这一全新认识,智慧教育强调最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适当而全面的应用,强调整个教育组成部分或全部教育环节有机化、智慧化的内在协调与统一。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形态,是数字教育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必将对传统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改变。

结合海淀区教育实践,将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相比较,可以看出,智慧教育呈现出一些更为突出的新特征,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面向未来教育的主要理念,是新世纪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境界,是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作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海淀区的教育管理者、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及广大市民需要实现一系列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1)在教育理念上,主要是确立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思路。要通过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建设促进实现教育均衡、高质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使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从而促进学习型社区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实现。

(2)在智慧教育建设理念上,主要是实现从传统办学思想到现代办学思想的转变。要把智慧教育建设放到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进行统筹、谋划、布局和落实,以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整体提升;要致力于全面实现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与教育的智能无缝连接,以促生未来新型学习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树立全社会办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激发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教育建设中来。

(3)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智慧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学习模式上,主要是实现学习模式“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在数字教育阶段,学习者通过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而在智慧教育阶段,位于“云”和“端”等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会通过学习分析技术自动智能地推送给学习者,实现信息找人。海淀区未来的学习将是开放的、泛在的、协作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协作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探究发现学习、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基于云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三、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技术路径的选择

在全面把握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海淀区对全区智慧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统筹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落实,这主要体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及其实施上。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可以概括为: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如图2所示:

1.建设三类智慧环境

为打造适应信息时展、适合2l世纪数字原著民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环境,海淀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语义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结果的三类智慧教育环境,分别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如图3所示。

智慧云(教研)中心主要是整合现有各类软件系统,促进应用系统贯通与集成,建成基于统一数据环境的集成化、智能化的海淀区智慧教育公共云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人人通”空间等基础支持服务,实现全区通用教育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按需分配。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主要是研制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如图1所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设备,体现教学硬件资源的均衡配置,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师师通”。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主要是积极推进支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建设,为海淀区师生及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进而创建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的学习型城区。

2.提升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

为体现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对象服务的理念,海淀区智慧教育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全力做好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与公众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如图4所示),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推进智慧学习主要是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推进智慧教研主要是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优质学校教师的智慧能够向薄弱学校、社区、社会辐射,形成具有海淀鲜明特色的区域性网络教育体系。智慧管理主要是在“教育管理基础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决策”方面推动深层次应用,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以及构建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等。推进智慧服务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即时教育信息服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意见建议反馈服务等。

3.实施六大板块任务

为实现打造三类环境的宏伟目标,切实做好面向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结合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初步规划并逐步完成六个板块的任务,分别是: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板块、智慧校园建设板块、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板块、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板块、智慧学习应用推进板块、一体化智能运维板块等。这六大板块的总体逻辑架构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六大工程板块的任务完成,结合探索教育云平台与智能终端在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场所的无处不在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最终为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最需要、最适合、最准确、最便捷的智慧教育服务。

4.建立五个保障体系

为确保以上各大工程板块的顺利实施以及智慧教育总体目标的达成,海淀区智慧教育着重持续加强理念、组织、资金、制度、标准等五个方面的保障体系。

(1)理念保障。主要是从智慧教育建设的高度,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及时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不断破解海淀区教育所面临的教育难题,不断提升海淀区教育质量水平。

(2)组织保障。主要是在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完善并充实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成员库,完善学校等教育机构智慧教育小组及其运行机制,贯彻“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做到职能明晰、责任落实、协调统一,从而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合力。

(3)资金保障。主要是本着“财政驱动、社会参与、多方开源”的原则,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为主要投入来源,在妥善利用并主动争取国家、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项转移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的杠杆与导向作用,引导并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促使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多方投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有利局面。

(4)制度保障。主要是以国家、北京市相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制定《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智慧教育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同时以创新的精神科学设定、不断完善各方工作机制,为技术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添动力。

(5)标准保障。主要是加强智慧教育标准采纳、建设与应用,在积极采纳教育部、北京市制订的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同时,建立海淀与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相衔接的区域性智慧教育技术类、管理类标准、环境配置规范和应用绩效评估规范。

四、结论与展望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2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3

一、“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施背景

“智慧教育”是学校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而提出的个性化发展主题。纵观当今国内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已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所谓“特色学校”,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学校, 而“个性化发展”又是其根本。

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创建特色学校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学校在梳理办学传统脉络的基础上,将“智慧”作为发展的主题,意在创办“智慧”的校园,培养“智慧教师”和“智慧家长”,共同携手培育个性化发展的“智慧学生”。

另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众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教育发展由数量发展转向内涵提高的新阶段,学校要加大个性化、优质化的特色建设力度。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昌岗中路小学才选择通过“智慧教育”培育“智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内涵诠释

1.“智慧教育”的解读

说文解字中对“智”做如此解释:从白从亏从知,即追求光明,不满不盈,识者觉也;而“慧”字从心,是智慧在心的体现。田慧生教授在其“智慧”理论研究中指出:“智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R、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付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系统的综合能力。”这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带来了启发。学校开展的“智慧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广泛、丰富的学习、体验、感悟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内省和改善心智结构,在学习和生活中采取“适时、适地”的方式获得“个性化”发展,并能帮助他人及社会进步的教育。

2.办学理念: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所谓“智慧育人,育智慧人”,即学校运用智慧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培养智慧的学生。其中,“智慧育人”是育人手段和方法,“育智慧人”是育人目标和方向。学校通过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家长的教育智慧,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智慧的学生。

3.育人特色:慧心、慧眼、慧行

培养学生的“慧心、慧眼、慧行”,是学校围绕“智慧教育”而提出的育人特色。其中,“慧心”表现为“用心感受真善美”,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情感的健全;“慧眼”表现为“善于观察天地人”,是指向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发展;“慧行”表现为“走好人生每一步”,是指向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慧心、慧眼、慧行”是培养“智慧”之才的重要元素,三者间由内至外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三、“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践和探索

1.管理追求“睿智”

“智慧教育”的实施,首先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有深入思考。学校确定了“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了“创建智慧校园,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倡导“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围绕“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秉承“睿智管理”的理念,整体谋划学校发展。

学校构建开放办学的格局,充分挖掘地缘优势,与周边十多个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成为学生们“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与附近的海珠棋院、海珠区少年宫等单位合作,让高水平的师资“走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同时,学校和社区、家长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为“智慧教育”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班子善于把握发展契机,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为了让两个校区的师生和家长在文化上有一个逐步认同和融合的过程,学校通过多元校本培训,制订了分层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完善师德建设和科研培训制度,从师德、师能两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了教师在工作、文化上的快速融合。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要思路。为了培养“智慧家长”,学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组建家长义工会,不断创新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使家长们逐步成为“智慧型家长”,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德育重在“慧心”

一是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将德育工作作为培养智慧学生的重要内容。学校提出“慧心德育”理念,对“智慧学生”实行“慧心、慧眼、慧行”的评价标准。“慧心德育”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体验感悟为途径,以智慧之星争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悟性,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学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立足善心培养。先后与省内外的四所小学开展长期的 “手拉手”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和山区学生开展捐献压岁钱活动;逢年过节都去慰问周边社区特困家庭的学生,到敬老院探访老人,用爱心和善良温暖他人。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体育、艺术、科技节,成为学生学习才干、展现才艺的舞台;不断创新读书活动、廉洁修身活动、走进社区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编写的《“智慧之星”雏鹰争章手册》,设计有“慧心”“慧眼”和“慧行”三大类别的雏鹰奖章各11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德育组开发了《智慧城寻宝之旅》读书手册,《廉洁修身》校本教材和《走进社区教师指导手册》,使德育活动生动有趣,效果良好。

二是不断拓展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把社区变为学生体验教育的社会大课堂。每年聘请几十名校外辅导员,还有五百多名家长报名加入义工队伍。这些辅导员和家长义工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校内重大活动和手拉手活动,为特色小社团担任辅导工作,参与编辑育儿心得“哺育集”,参与学校办学规划的论证和后勤服务单位的招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坚强后盾。

3.构建“智慧课程”

特色课程的体系建设是学校打造“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智慧课程”的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慧心、慧眼、慧行”的培养目标。

“慧心”是要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社会,用心感受自然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同情心、敬畏心和友爱心,与自我、自然和社会友好共处。“慧心”课程主要包括以校本教材《廉洁修身》为主的修身教育、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立志教育和以心灵成长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教育。

“慧眼”是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天、地、人,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慧眼”课程包括以校外考察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认知的课程;以科技、艺术体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课程;以环境熏陶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

“慧行”是要教会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培养他们把握好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慧行”课程包括指向培养学生智慧学习的内容、指向智慧生活的内容和智慧交往的内容。

4.实施“巧智教学”

在“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在教学中推行“巧智教学”理念,开展“‘巧智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促使学生巧学、会学,善于探索和发现,提升学习智慧。

学校提出的“巧智教学”包含人文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四性”教学是教师们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人文性”要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体验,用“育智慧人”的高度设计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品格、德性及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慧心”。“开放性”要求教学走出课堂,把生活中鲜活的材料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添“慧眼”。“生成性”要求教师亦师亦友,其教学时机与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实现“慧行”。“发展性”要求教师着眼未来,把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5.建设“慧美校园”

“慧美校园”是指学校智慧地为师生创造的美好环境,它构建了一整套智慧校园系统,即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等,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保障,成为“慧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小区短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24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目前共有三类: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2)技工学校(简称“技校”);3)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

中等职业学校从传统校园到建设并建成数字化校园,已经经过了多个阶段及多个层面的研究,在代替了传统校园的纸笔和电教后,数字化校园也完成了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建设。随着传感技术、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掀起一股浪潮,改变以往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善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1 数字化校园的缘起

数字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90年,美国的格林发起了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在此之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申出“数字城市”、“ 数字校园”等概念。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 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西南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都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吴颖骏,2010)。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沈洁等在2011年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设备、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简单说,就是更智能更智慧的学校;黄荣怀等在2012年认为,智慧校园能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智慧校园的发展及应用如图1如示:

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也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来说物力有限,要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切合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既能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财力物力构建一定规模的智慧校园实践项目,又能将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市级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高地,因此本文准备以本校数字化校园中已部分建成的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采用小区短信技术,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之路。

3 小区短信技术

3.1 小区短信概念

利用手机用户进出特定范围需与交换机交换位置信息的特性,结合目前短消息平台,实现在特定区域范围、特定时间对特定客户群,发送特定服务短信。其原理利用移动信号的信令监测系统监测信令过程,获得手机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小区短信系统主要由信令采集、信令分析、短信业务应用三部分组成。用户从进入小区到收到短信所经历的流程如图2所示:

3.2 小区短信系统流程

1)用户手机进入热点范围,向基站发送信令消息,产生信令过程;2)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交互用户信令消息;3)基站控制器与移动服务中心交互用户信令消息;4)小区短信系统的信令采集部分从基站控制器与移动服务中心之间采集到原始信令消息,进行信令分析;5)小区短信系统将预先准备的短信写入短信网关;6)短信网关为手机用户下发短信。

3.3 系统功能

在同一个热区同一用户,可控制对其每天发送的信息条数;同一条信息只发给同一个用户一次;系统可控制发送短信频次(如每天或者第月或每周),可控制发送短信时段(如每日早9晚5之间发送);过滤热区常驻人员屏蔽黑名单发送;系统提供用户拒绝接收功能。应用场景:小区短信从业务使用者来看,主要包括政府公益类、行业信息类。

4 中等职业学校内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也属于传统校园的一种,在传统校园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经历了从电教到数字化的过程,在当前社会都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也走到了将要建设智慧校园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落伍将会落后一个时代。只有跟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积极构建“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建设智慧校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发展的最高阶段。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

2)智慧校园建设时应遵循顶层设计,既可以先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再扩展成为智慧校园,也可以直接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只要作好长期规划,分步实施都能实现建设目标。

3)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智慧校园的实践建设,实施跨越校园地理范围、空间范围层面上的智慧校园项目。

4)智慧校园建设依赖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生产商家的积极参与也是建设中的关键。

以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在智慧校园的实践中,可以逐步建成以下智能网络平台:

1)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网络);2)科研支撑平台(教学科研网络);3)校务管理平台(智能办公网络);4)校园服务平台(高效接入网络);5)教学管理平台(远程及在线教学网络)。利用数字化校园中已部分建成的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平台,后期在校园内局部建成物联网络,有效获取人、财、物及产、学、研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服务集成,逐渐实现智慧校园中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决策。

实践项目里的智慧图书馆,有信息采集及信息推送两个过程,采用小区短信技术,通过采集手机信息的范围精准控制,建成一个智慧型的图书馆,能够实现手机短信的无目标推送,让每一个走进校园图书馆的读者,接收到最新一期图书简报、新书信息、会议厅、报告厅讲座信息等。具体流程如下:读者进入图书馆这个小区短信范围,产生信令过程,小区短信系统会从这个信令过程中采集到需要的资料进行信令分析,再将它与短信应用部分进行比对,最后由短信网关向用户发出信息。在此过程中,产生三个层面的数据,全面感知层相当于物理层、可靠传递层相当于网络层、智能处理层想当于应用层。读者进行图书馆的范围,就如同进入一个智慧网络,实时采集信息,推送有关数据,再与图书馆里的物联网相联,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如资金容许,可以试点建设智慧实训工厂,采集走进实训工厂的师生手机信号,推送与实训相关的课程及实训场所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智慧化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推而广之,也就可以建设智慧宿舍、智慧餐厅,进而实现智慧校园,智慧信息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 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51.

[2] 严大虎,陈明选.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3] 冀翠萍.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4] 沈洁,黄宇星. 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6] 任斌. 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J]. 福建电脑,2012(9):57-58.

[7] 汪志宏.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55-56.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5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在此阶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苏春海: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超过6: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学建成了数字校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77.1%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省所有高校、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以上中心校,并和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

2.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和网络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已实现全省所有教育机构、学生和教师数据的全面入库及与教育部相关数据库的有序对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学生信息已全部入库,学生资助系统、高考巡考系统运行正常。教育卡项目试点地区不断扩大,将于2015年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中小学生教育卡的注册工作。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已覆盖所有阶段和全部主干学科, 截至目前,平台教育资源数量380万节课、资源访问量2.2亿人次、下载达4767万次,平台总访问量3.8亿人次。平台的特色应用书香江苏读书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达3184多万册,访问人次达1.59亿。网络空间建设有序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已依托江苏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学校空间147个,领军人才空间139个,教师空间5091个,学生空间17184个。

3.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网络管理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上培训,每年通过网络注册培训教师超过10万人次。网络备课、授课、教研、学生和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常态。我省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表现优异,中职组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实现五连冠。2015年5月,我省以“智慧教育 点亮未来”为主题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展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的好评,并获得展会四项大奖中的三项,两项排名第一。

4.教育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持续加大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厅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成立江苏教育信息化产教联盟和江苏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优质资源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必然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对传统教育的重生而非颠覆。首先需要厘清教育领域哪些工作是互联网的专长,哪些工作是传统教育要承载的,明确工作认知,才能让传统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迎来新的腾飞。其次顶层设计仍需完善,虽然我省已印发了《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但具体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明朗,省市县三级职责不明晰,工作任务不具体,经费保障、体制机制等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记者: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江苏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请您就此解读下智慧教育内涵以及其重点建设内容。

苏春海: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路径。智慧教育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应用系统,集成推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城乡社区远程教育,推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我省智慧教育重点任务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建设工程:

1.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

(1)建设智慧校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

(2)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服务性能,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3)打造省级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省、市、县、校平台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保证运行安全、服务及时、应用有效。

2.实施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

整合推送苏派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江苏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制定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办法。

3.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

(1)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加快建设学生管理类信息系统、教师管理类信息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信息系统及其他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

4.实施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等。

(2)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让每一名学习者都能够便捷获取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为何将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目前取得哪些建设成果?

苏春海: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演进、迭代进一步建设的平台,通过中小学教育卡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统一管理,注重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应用融合及服务推送,打造“统一、开放、高效”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条件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能够实施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建设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全省智慧化高性能高可靠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二是以“建立省级公共软件统一数据服务平台”为重点,提供智慧化聚合式共享型数据服务;三是以“建成云+端应用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满足用户“随需而变”的各类应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融合。

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量化幼儿园评估与建设规划:通过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省各地各级别(省优、市优、普通)幼儿园的学生就读、办学力量、师资情况、收费情况,各类统计数据直接作为幼儿园评估的参考。同时根据系统中采集到的幼儿园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地图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幼儿园的分布,为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通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生“一人一生一号”和省教育厅“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管理要求,从而控制学生的无序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三是规范化中小学招生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导出功能,各市可以导出和本地中招系统结合对中考报名进行有效性验证,高中学籍系统直接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以及高考报名系统进行实时对接,以学籍系统数据作为判断学生是否有学籍的依据,保证了招生考试报名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通过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各级学校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资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已为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乡村教师情况等重大师资决策或行动计划提供关键性的数据支撑。

五是精确化事业统计:在每年进行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的时候,各业务处室参考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对相关统计报表进行审校,并可通过数据库间联合交叉查询,生成特定需求的数据分析报表。

记者: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国内前沿,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苏春海: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认为其关键要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省级教育网群,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建设智慧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资源省级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三是加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四是加强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创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师生教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此,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是如何进行整体布局的?有哪些重点建设任务?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范文6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这一理念。次年12月,该公司又在“智慧地球”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手段,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类似人类智慧的新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引领经济发展转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新路径和发展战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智慧城市”代表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纷纷启动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2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廊坊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两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河北省起步较早。作为沟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领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过程中备受重视,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和智慧交警项目,包括电子眼、绿波带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环境。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建设也是重点建设项目。此外,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廊坊电信启动大规模百兆光纤宽带建设。据悉,百兆宽带可同时满足多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网页浏览、视频观看等需求,让“智慧家庭”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建设的复杂性和诸多困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将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深入长远发展。

3.1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理念变革

智慧城市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诸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是一项城市综合系统工程!高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系统。智慧校园面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业务需求,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以人为本,旨在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务的智慧化。而高校智慧校园中英语教学变革在智慧城市建设大环境的新浪潮下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图书中获取,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教育内容增加,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加先进。原有的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正逐步让位于广泛的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拓展人类学习手段的过程。2012年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0C)在全球高校的爆发式崛起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信号———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语)。很难想象如此发展下去,世界名牌大学和名牌教授们会否很快带来可怕的兼并垄断浪潮,所以从现在起,不能走向卓越就可能意味着不远的将来走向消亡。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技术和机器的引入过程,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3.2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模式变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