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例6篇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4―02

1引言

近时期,医药行业越来越拥挤,一方面归因于患病的几率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医院配资的不协调导致。对于患者的大量出现,对于医药的需求量当然会骤然大增,当然对于该地方的医药的配资需要合理的加大力度,对于患者的数量增加,考虑到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大量的患者经常选择去有名气、有实力的医院,也给某些大型医院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因此对于各地区医院的医药的合理配资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医院的医药的配备不均衡主要和医药物流成本相关,医药对于患者显得重要,然而医药的价格也成为患者的致命杀手,医药物流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的医药的价格也相应的上升,因此研究医药物流配送成本,优化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对于遏制医药价格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2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良性的医药产业能为人们治病防病带来好处,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指数,特别是老龄化的今天,人们对医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月强,没有健康发展的医药产业,不可能有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

2009年,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发了《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药品流通资源上面,提升医药行业组织化程度,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机制,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确保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全面的保证药品的供应的安全、长期、有效、及时。2010年,商务部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流通网络资源平台,完善药品流通网络体系,不断的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药品的供应能力。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医药企业的优胜劣汰、整合兼并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主题,医药总体发展趋势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医药行业集中化,新医改政策要求医药行业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医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现行的医药行业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药企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药企之间的合作和配送不协调导致医药行业出现不同的病态反应,大城市的医药供大于需,而偏远地区的医药却得不到补给,因此医药行业集中化管理显得很关键。

(2)医药企业规模化与规范化,新医药改革,政府重点支持具有战略规模发展的医药企业,并且要求现在的药企规范化企业发展,学习国外先进医药流通规范化流程以及医药的质量标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支持,可有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医药的生产供应有着强大的后盾,因此医药企业规模化与规范化进程对于医药行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3)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现行的医药物流配送极不平衡,对医药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由于药品的种类较多,物流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单单的某一家企业的医药物流是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近年来,政府也从宏观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的许多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仍以单一企业为主题,缺乏企业的相互合作,从而导致医药物流的需要不足,无法实现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医药的成本,而又闲置了物流资源和医药资源。

3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分析

对医药物流网络优化分析,是近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医药物流行业弊端,整合物流行业资源,提高医药行业服务质量,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物流设施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可以进一步降低医药价格,从而一定程度降低医药总成本,将进一步的舒缓人们“看病难”等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医药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医药物流网络优化分析,还可实现不同药企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实现“双赢”,一方面医药生产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医药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药企发挥自身的企业规模效应,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力,更加全面的覆盖全国各地区,实现偏远地区有药可用,有病可医等。

通过分析我国医药物流整合不够、医药成本过高等缺陷,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以生产企业为导向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以“筹备-组建-运行”这条主线进行国内医药行业改革,从而实现全面的医药物流网络优化。首先分析当前医药物流及其联盟的组织理论,然后进行市场机制研究,针对全国医药背景,确定物流模式,从而实现医药物流配送物流中的筹备,对于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的组建阶段,考虑到不同的企业之间缺少合作,因此合作伙伴的选择很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确保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基本设施齐全,针对医药企业的组建,也应该注意利益的分配,从而规范化医药企业物流配送章程,确保医药配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最后一个阶段――运行阶段,则可从信任管理和绩效评价两个层面进行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分析,信任管理有助于真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健康的发展和规模化建设,而绩效评价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对我国境外生产的医药产品在境内流通的渠道模式,主要流程可简化为,境外医药生产企业生产医药,通过医药商进行医药药品,商将药品通过医药批发企业和连锁药店配送中心分发给医疗机构、单体药店和连锁药店,最后送达给患者,这个模式也较好的实现企业高效运作,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境内很多店也省去了许多境外的物流运输,因此有助于降低医药运输成本,在这个配送路线上,医药商可直接将药品送往医疗机构和单体药店、连锁药店,甚至是患者,而省去中间的医药批发企业和连锁药店配送中心,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应急要求,因此这样的一种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也是较合理的。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吉林;医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吉林省医药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医药企业轻视物流的作用

新药特药,尤其是疑难病特效药的推出可以让医药企业快速引领医药市场。所以多数的企业重点是研发新药,或者投大量资金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药特药的推出需要广告的宣传,一些企业认为广告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主要途径。医药物流被一些企业认为是一项投入大,回收效益慢的事情,因此多数企业只是处在传统运输和仓储物流发展基础上,没有真正意识到打造现代化物流系统的重要性。现代化物流是医药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医药物流企业小规模发展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相对其他省份缓慢。现有医药物流企业数量很多,相互竞争激烈,但是多数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物流设施技术条件落后,缺乏领军型的医药物流企业,企业要想按照国家物流发展标准,建立规模庞大的医药物流系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医药企业数目多,小规模各自为政发展,不利于吉林省打造医药物流网络。

(三)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不全面

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衡量的标志之一是第一方企业和第二方企业与第三方企业程度在50%以上,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企业与第三方合作达到了70%-80%左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影响下,我国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多数的医药生产企业还以以自营物流为主,其重要原因是医药企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地区式或跨区式的规模经济,导致医药企业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医药企业必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打造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企业外部物流一体化,发展规模经营,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增加企业效益。

(四)物流人才不足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它的重要性已经被企业所知,发展物流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和物流网络,最重要是依靠专业物流人才。作为新型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缺乏专业性,熟悉医药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稀少。目前吉林省对物流人员培养机构不多,物流人才多是在高校设立专业,毕业人数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要,医药物流人才的缺失限制了医药物流的发展。

二、吉林省医药发展物流的策略与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

首先,物流行业发展需要有政策法制法规来规范,一方面是法制法规的制定应与物流行业发展同步,规范物流发展避免行业混乱,另一方面法制法规也是物流企业建设设施设备的依据,完善的法制法规是我国发展物流进步的标志。医药行业发展关乎国家民生,医药的特殊性与其他一般普通商品不同,物流每个环节要求严格,对医药品质量的保障必须符合国家对药品的管理条例。目前医药流通领域相关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应尽快根据医药企业特点,完善药品物流业的法律法规,与国际医药物流行业接轨,扶持并推进医药企业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让我国医药业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产业。其次,政府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是在近几年开始走市场竞争自由经济,企业发展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很深,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求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同类企业有序竞争。医药物流体制改革是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确定改革重点,促进医药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通过体制改革增强加医药企业发展能力。

(二)全面打造现代化医药物流系统

物流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吉林省发展医药物流产业,必须积极打造“一体化”、现代化物流系统。一体化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一体化――从企业内部原材料采购,到医药生产环节,再到营销;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一体化――从医药源头企业开始到消费者终端、再到医药品的回收企业结束,真正实现信息化科学管理,并拥有高尖端专业医药物流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对药品物流全程质量保障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现代化物流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根据地区优势,为医药行业合理规划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推动吉林省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医药企业根据医药行业自身的特点及要求,引入专业医药物流人才,定期开展人员的专业物流培训,并实施物流信息系统工程。吉林省最终形成在政府支持下的现代化医药物流系统。

(三)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物流网络

医药物流发展过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组织,这个组织是有供应链网络组成,它不仅包括医药企业,还包括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一起构成,这个组织由物流链接起来,最终形成物流网络。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医药企业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发展第三方物流,对医药产品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信息等七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功能齐全、规模庞大、设施设备先进、科学管理、低成本投入,技术领先、服务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网络。

(四)增加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建设

吉林省医药物流的发展,不能只靠政府干预,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还要有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操作管理,专业人才引进专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医药企业及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物流人才,医药企业物流发展需要一批精通医药行业知识又善于物流管理的人才,发展校企联合,与吉林省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一起创办物流专业,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培训企业现有员工,让企业人员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时为高等院校的物流相关专业提供实训基地,让物流专业人员及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医药物流专业人才,解决吉林省医药物流发展中的人才缺乏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畅.探析医药物流产业利弊与对策[J].海峡药学,2012,(8).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3

西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符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向

在国家明确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优势将取决于资源优势或者科技优势。西部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得天独厚。西部地区地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0%以上,地貌复杂,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明显,孕育了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巨大资源。根据有关资料,四川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三大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能源植物、农业资源,素有“中国植物缩影”、“物种富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其中,中药材蕴藏量100万吨以上,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50余种。陕西省的秦巴山区素有“天然药库”、“生物基因库”的美称,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药物共达4700多味,其中植物药3291味,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优质地产药材有32种,大宗药材超过了1000种,拥有中药资源3291味,占全国药用资源总数的26%。甘肃中藏药种类多、产量大,共有中草药资源1527种,其中植物类1270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家种药材已有350余种,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的有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板兰根、大黄、甘草、柴胡等品种。事实上,西部地区的动植物都依赖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像雪莲、冬虫夏草、藏红花等资源,在西部以外是难以寻觅的,甚至有些资源脱离西部特有的自然环境后难以生存,其珍贵性和独特性为其他地区难以比拟。

特色优势产业多是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促进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能力与水平,决定了未来西部内生发展能力是否得到充分释放。需要强调的是,动植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如果不加利用,这些资源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但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可以促使资源增值和转化。反过来,一旦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发掘,也会促使资源的利用者注意保护、繁衍和扩大资源覆盖范围,以便为未来的永续利用创造条件,有助于形成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方向应突出高度化与实用化

应该说,近年来西部不少地区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实现明显突破,不少省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较高。比如,2008年,四川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第9位,医药工业产值居于全国第6位;贵州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第26位,医药工业产值居于第21位;陕西省经济总量居于全国第18位,医药工业产值居于全国第16位;重庆市经济总量居于全国第24位,但是医药工业产值居于全国第18位。可见,西部地区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绩效。

与其自然资源禀赋相比,西部地区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还有相当太的潜力。也正是因为认识到现实产出与发展潜力之间的巨大差距,西部地区不少省区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陕西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思路,将培育10大龙头企业,实施10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企业群和知名品牌,建设6大产业园区和30个创新平台,形成若干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生物产业集群,实现年均增速22%四川省提出,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培育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到201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新增45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集团3-5个,过20亿元企业10个,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50项;培育20-30个国内外市场知名度高、单品种销售过亿元的优势产品,10-1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云南规划到2015年完成50个原研新药申报并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其中Ⅰ类新药不少于3个,Ⅱ至Ⅲ类化学药8至10个,生物制品10个;到2015年规模以上制药企业达140户,重点培育50户制药大企业、100个大品种;到2015年单品种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品种达200个,在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日化产品系列中,打造一批知名大品牌。

不过,也应该看到西部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突出问题。陕西算是西部地区的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大省,医药综合科技力量在全国地域评价中名列第三。其中从事医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5000多人,医药专业研究机构40多家,通过GMP认证的医药企业多达150多家,拥有10个中药研发基地、7个部级临床药理基地,承担国家“1035”工程新药研究项目32项,获国家新药研究基金45项,以四医大生物技术中心为龙头的专业科研开发机构每年大约有数十项新成果诞生。但是研发投入仍严重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投入比例为年销售收入的15%-20%之间,即使是以仿制非专利药为主的印度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接近销售收入的10%。根据陕西权威专家披露的信息,“陕西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业没有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中小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没有能力在研发上投入资金。个别企业即使有投入,也很少”。这使得陕西省医药产品出现“普药产品多、名牌药品少,传统药品多、创新药品少,仿制药品多、独家品牌少”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不独陕西具有,在西部地区其它省区都普遍存在。另外,在西部地区,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数量不足,中试手段不完备,缺乏权威性的分析测试中心,资源分散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影响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有鉴于此,促进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把高度化与实用化结合起来。在高度化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西安、成都、重庆、杨凌与其余各省区市省会城市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的科技资源,把创新优势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把主要城市建设成区域性或者全国有影响的生物医药研

发中心。国务院的文件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西部地区虽然总体科技实力落后,但是不妨其中少数省区在科研资源分布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在生物医药研发方面捷足先登,处于西部第一梯队,具有承担国家生物医药研发重要项目的基础。加大这些省市中心城市、中心城区、西部其它省会城市和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在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力度,突出发展生物检测试剂、创新药物、生物医学、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加强生物制药领域与计算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跨学科合作,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应着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模式,积极促进产学研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接触、合作与联盟,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生物医药产学研工程中心,重点抓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并购发达国家研发的技术诀窍和专利,支持西部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的合作开发,促进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好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医药专业孵化器,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信息网络等多个平台,加快培育和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的实用化发展方面,要注重发掘西部地区的传统医药精华,把历史遗产优势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抢救性挖掘藏药、苗药、壮药、回药等民族医药和蕴藏在民间的中草药的科学内涵,广泛搜集散布在社会各领域的单方偏方,加强对传统民族医药的研究力度,使在西北各民族长期积聚的医学历史积淀能够焕发活力,并进行规模化的产业化转化,在更大范围更有效地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

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

按照国务院的权威解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在西部不少省份选定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主导方向时,我们还是应该提醒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确含义,更好地把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实现西部生物医药产业的飞跃性发展。

应鼓励西部地区有条件的城市、企业和研发机构用好国家的支持性政策,同时,加强各相关省市对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在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实施科技计划、高技术产业计划等方面,争取中央政府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生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对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西部新药的批准时限。要加强省市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引导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及支持区域性发展资金等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

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目前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低水平仿制药物一时主导潮流。尤其是化学仿制药的流行,不仅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这是在西部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应该加以防范的。宁肯慢也要对,这是西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理性选择。为此,应鼓励西部地区各类创新主体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充分提升西部地区在生物医药方面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加强对研发方面的投入,引导企业参与创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更好地利用好知识产权法庭,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为更有效地保护、鼓励发明与创新,可在生物医药产业范围积极推动专利权激励政策试点。

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鼓励形成能够集成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研发团队,设立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开展面向生物医药前沿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到西部创办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聘请国内外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工作者到西部工作,进行创新方面的传帮带;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重大专项,鼓励海外回国优秀人才按规定申请和承担政府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人才的使用上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有创造力的人才脱颖而出。除了在股权激励、年薪制、持股经营等方面鼓励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外,还应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奖励中引入对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层面上,也可将生物医药领域的创造发明等同于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对能够带来明显的产业化转化效益的发明者按其贡献大小给予教学与科研机构职称系列以同等程度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科研奖励。积极创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专业,培养高级蓝领人才。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4

广东省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产值、产量和利税均名列全国前i名,中药、化学药制剂、生物制药更是全国领先。2008年《珠i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产业”,重点发展物流业。当前我围正深化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东省政府为加快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正在推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统一配送的制度,药品流通领域的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现代医药流通为基础的医药物流的发展将为我国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的医药物流服务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1.6万多家,医药流通业规模比较庞大,市场竞争激烈。广东省医药物流企业绝大多数从原来的医药批发企业转型而来,规模小,医药物流市场的竞争还仅仅从药品的运输或仓储开始,广东省暂时还没有出现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的优势发展企业,而以资本为推动力的专业医药物流第三方企业的并购重组却越演越烈。作为我困重要的医药大省,广东省医药流通发展较为迅速。统计显示,截至2008铜腓省药品批发企业多达3091家,药品零售企业3604家,由于药晶本身具有特殊性,药品物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广东省医药物流业还没有在全省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企业,也没有物流网络特别发达的医药物流企业。到目前为止,获得广东省药监局批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致仅有:九州通、广州医药、国药控股(广州)、清平和创美等几家企、Ik。

2广东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1)药晶编码和药品监管码不兼容,并且受传统医药物流模式的影响,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编码系统。药6&编码具有申请方便,数字少,制作成本低的优点,在药品流通企业广泛应用,但由于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药品的生产、分销、物流、医疗单位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相互之间并不能兼容,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物流效率低,不能做到药品跟踪。自2006年一2010年,国家药监局就陆续对品和第一类、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第二类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品种电子监管,电子监管网将覆盖70%一80%的上市药物。通过药品监管码,每一个药晶都要强制要求赋予一个惟一的数字条形码,保证一物一码,对药品的生产、运输、流通直到进入医疗机构进行全程监控。药品监管码和商品编码到时将会同时出现在不同类型的药品包装上,由于药品编码和药品监管码不兼容,企业同时要申报两个编码,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尤其监管码的实施将使企业面临更多的信息成本。

(2)专业医药物流服务需求剧增,急需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新的医药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并加强业务监管。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引导,药66流通以政府为主导,实现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新医改要求3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2010年8月广东省物价局出台的《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又规定了医院和药店的加价率,这螳政策的目的都是缩短医药的流通环节,抑制层层加价,降低药品价格。而目前许多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实施多级分销,从事分销的二、三级分销批发企业也提供物流服务,由于配送的规模和覆盖范嗣有限,在市场竞争中1处于弱势,只能改变市场策略,寻找尚未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的市场或者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将被迫投入资金改善物流业务,或走向物流服务外包。医院通过和专业医药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大量降低库存,也不需要建很大的仓库,甚至m现零库存,从而为医院降低了管理成本。因此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将激增。医药物流服务市场的需求增加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意味着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自热化,大量的医药行业外物流企业和专业的医药物流企业同时展开医药配送权的争夺,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项目也不尽相同,如何健康发展广东省医药物流体系,规范广东省医药流通物流氽业的管理,急需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医药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医药物流业务监管。

(3)尚未建立全省医药流通信息平台和物流监管平台,医药产业链信息断裂,无法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连接。目前,广东省多家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已投入巨额资金建成多个现代物流中心,这螳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多数拥有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独直的信息系统,但这并不代表企业拥有先进的现代物流能力。传统的药品分销因为分销级数的增加而导致牛鞭效应,信息失真,现在许多医药企业都要进行在线销售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造成大量重复投资,业务分散、低效率,药品流通供应链无法全面有效整合。一72一因为广东省还没有统一的医药公共平台,没有真正从医药供应链管理出发,将医药制造企业、医药分销企业、物流企业、医院、药店、政府监管部门、银行金融等单位在线整合,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实现现代医药电子商务物流的无缝链接。目前第三方医药物流中心的业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企业内部进货、存储、分销配送等单一服务项目,急切需要整合成大规模的业务,提高企业的运作利润。现有80%的药物都是通过医院作为终端销售点,由于缺失第=三方医药结算平台,医院和药品分销企业的合作常因货款结算期限而导致离析,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缺失,使药品的流通安全溯源管理也有较大困难,不利于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

(4)医药物流标准还未建立。很多中小流通企业都把第三方物流当作新的发展方向,以期利用自身与一些医院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配送业务。然而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运输和保存等环节都有特定的要求,但直到现在医药流通领域的行业标准迟迟还未定出,国家新修订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只是首次规定‘r医药流通行业硬件、软件的标准,对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规范、具体的物流服务操作标准、药品的包装标准等方而则没有统一,一些中小型第i方物流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限制,同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单纯提供运储技术服务,药品的分销物流安全不能充分保证,从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健康安全隐患,近两年频频出现的疫苗安全问题就是典型案例。

(5)我国现有的第二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促进市场集中度,培育大型医药统一配送企业,现有的国家政策是通过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硬件条件、一次配送政策等方面来严格限制,企图淘汰一批竞争力弱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大流通配送企业为主导的寡头垄断。这种产业政策导致以资本为推动力的大型医药物流第i方企业在伞国大力建设物流中心,并购重组越演越烈,在短暂时期内,可能形成了所需要的寡头型市场结构的模式,但因为前期市场竞争不充分,大、中、小型医药物流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使中小型物流企业失去继续扩大市场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而寡头型企业借助现有政策和资本优势不断圈地,但服务能力并没有通过竞争而提升,其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能力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3广东医药物流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以资本为推动力的专业医药物流第i方企业的并购重组将越演越烈。新医改要求大力整顿医药生产流通秩序,发展药晶现代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集约化、规范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将引起医药生产和流通市场集中度的改变,跨地区联合、兼并市(县)级医药批发企业越演越烈。建立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为重心的区域性批发连锁网络,以资本为推动力的专业医药物流第三方企业的并购重组将是未来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广东省药品流通领域提高产业集中度。(2)寡头垄断将成为广东医药流通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2008年全国医药商业额近4700亿元,广东省占近1/4。前三强的国药控股、广州医药、九州通销售额接近360亿元,大约占到30%市场份额,规模小、管理差的药品流通企业必将被淘汰。市场将逐步形成以大流通配送企业为主导的寡头垄断。按照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并进而决定市场运行绩效。在寡头型市场上,少数几个大企业之间易于采取策略性博弈行为,协调各自的行动,从而达到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动态平衡状态。同时,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较高的规模水平和沉淀成本,使企业退出市场时面临巨大的退出成本压力。再者,大企业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在广大客户心目中形成的较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以及广泛而高效的经销网络和较多的先进技术支配权等优势,都使寡头垄断市场成为一种具有现实可能性且呈现出稳定性的市场结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4广东医药流通物流发展的建议(1)为加强对药品的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在全国或全省推广统一的药品代码的应用,既能提高物流效率,又兼顾药品监管。在全国或全省推广统一的药品代码,避免了药品信息的重复处理,将极大地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监管码一物一码,但由于监管码要求企业及时对药品信息进行处理上报,企业面临信息成本的增加,同时监管码要印在药品的最小包装上,药晶拆零业务的信息处理量将大增,为促进监管码的应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初始阶段,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企业监管码的应用和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套等方面采取适当鼓励措施,降低企业新编码的使用成本,从而推动其使用。

(2)加快推进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标准认定和物流操作标准的推出。鉴于广东省第三方医药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建议商务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联手加快推进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标准认定、物流服务操作标准的推出,既使已有的全省医药物流第三方企业有法可依,又为潜在的医药行业外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服务业进行规范,使全省医药物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5

除了物质上的财富,健康是这个世界上人们更加依赖的保证。

人的健康,包含的层面也往往具有多重属性,除了肉体上的健康,精神、态度都决定了我们目前的健康状态。而人类的生老病死过程又会因为人的出生条件、生活经历、生活水平而改变,人类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逐渐发现一些物质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等效果,这些物质就是医药。

八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医药知识和科学逐渐积累的历史。目前,医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备的用品,而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则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

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细胞、基因、染色体等生物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始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生物技术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球生物经济总量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为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医药则得到了各国的重视。

从全球视角来看,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传统医药领域,都因为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成熟和更新。

如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在酝酿一场蓄势待发的大变革。

战略新兴产业之局

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之所以具有“战略性”,主要是由于其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生物产业的核心是生物医药。为了扶持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从2010年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划来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指导。

2011年7月15日,《“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蛋白质的修饰、识别与调控,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组织器官发育的调控,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生物多样性及维持机制等16个研究方向作为生命科学部的重点,将获得优先发展。

2011年10月28日,科技部、卫生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了中国医药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

2011年11月14日,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规划》表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投放市场,200个以上药品制剂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同时在2012年6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首次得到公布。根据这次规划,未来国内生物产业将围绕七大产业发展方向展开,呈现出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行业及服务的多元化业态。《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预计在2013年初颁布。

专家表示,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这七大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预计,到2020年,中国广义的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其中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4万亿元、生物制造1万亿元、生物农业5000亿元、生物能源3000亿元、生物环保1000亿元左右。

但是业内专家也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提醒。目前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在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发展等很多方面都面临着不少的压力。

全球生物技术专利当中,美、欧、日分别占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了5%。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要求难度大、研发时间长,因此需要较长的资金链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专家李志能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虽然目前发展迅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中国与生物技术强国仍有较大差距,生物产业的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的差距在15年以上。但根据目前的数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总体上运转良好,行业年均增长23.9%;生物技术药物的产值在2010年达到1380亿美元,工信部估计生物医药2015年产值将突破3万亿。

目前,生物医药在医药总产值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9.2%升至16.1%;现有900多个生物制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治疗领域与产品类别大大拓展;而且生物医药产业已引起众多投资方兴趣,中兴通讯投资公司、招商银行、联想集团等都纷纷对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投资。

中国疾病谱之变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同样生物医药产业也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中国人口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而这正在引导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急性传染病是影响国人健康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当时中国重点防治的对象是霍乱、鼠疫、天花、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等急性传染性疾病。

而随着人口逐渐向城市进行转移,中国产业生态环境中就业竞争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生态破坏引起的环境污染加重,目前中国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类疾病患病人群快速增加。其中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而传染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的发/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早在200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高树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就显示,退休干部的死因疾病谱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阻肺。

2011年烟台市监测数据显示,烟台市常住人口死亡排名前10位的“杀手榜”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呼吸道感染疾病。

宁波市2011年常住人口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8.60/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9.15/10万)、呼吸系疾病(死亡率为98.63/10万)、损伤中毒(也称伤害,死亡率为55.59/10万)、心脏病(死亡率为53.09/10万),共占总死亡的85.30%。

2011年,湖北省统计显示10年来,湖北省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的前三大疾病。

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2011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7.06%。

即使在中国的农村和城镇地区,近些年疾病谱的变化也非常明显。2012年第5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刊登了谢秀峰等人的文章《2008~2010年宜黄县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文章显示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比例在农村不断增加。

2012年第9期《大众健康:理论版》发表的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卫生院王思恩等人的文章《2009年~2011年武义县桐琴镇居民主要疾病死因分析》显示,桐琴镇居民前5位主要疾病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与中毒。

综合来看,目前中国的疾病谱正在快速变化。针对目前所呈现出来的趋势,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在集中力量进行相关技术和药物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生物药物都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研发和生产。

比如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目前惟一一家能提供较为完整的肿瘤综合治疗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过介入热化疗灌注系统、免疫治疗系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方法等来进行肿瘤的治疗,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珠海丽珠集团针对最近几年中国脑血管病特别是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亟需要神经损伤修复类药物的市场特点,正在强力临床推广新产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目前该产品已经上市。

天津红日药业则重点推广其治疗脑血管病用药的西药注射剂-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血液系统药物中的抗血栓药-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该公司的血必净注射液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均是国内独家品种。

此外,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重组胰岛素上市至今,基因工程药物在整个生物医药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发病率逐步升高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基因工程药物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anti-CD20抗体Rituxan,治疗乳腺癌的anti-EGFRII抗体Herceptin,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的anti-VEGF抗体Avastin。

中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创新药物”。其中的”重大疾病”指的就是前文提到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10类疾病。

生物医药崛起之势

得益于技术的涌现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新世纪发展迅速。在本世纪过去的12年中,医药产业年增长率约10%,而其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年增长率则超过20%,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在成为美国、德国、丹麦、法国、印度等国家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生物医药产业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比发达国家晚了约20年。一直以来产品多集中在低端,行业内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企业占比偏低。近几年来,经过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日渐合理,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制药企业已逐渐有能力生产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到2012年末中国涉及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10家。

而在利润率方面,相关数据显示在钢铁、港口航运、零售、饮料、房地产、银行等各行业中,生物医药行业的毛利率仅次于饮料和房地产,其中有半数以上销售毛利率超过50%,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而且最近四年平均利润率基本稳定在30%左右。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品线已经涵盖从基因工程诊断试剂、治疗疫苗、单克隆抗体到长效蛋白、干细胞治疗产业化的全系列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重要产品如重组人干扰素(α-1b、α-2a和α-2b、γ四种类型)、重组人白介素2、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链激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某些领域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一系列“世界第一”的技术和产品。

比如,凯美纳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其研发经历了10年时间,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全部在国内完成,得到国际临床肿瘤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范文6

该规范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药品现代物流标准化工作,针对规划中提出的“制定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任务。从国家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服务等13个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任务,旨在推动物流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和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医药物流标准严重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药品流通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实行的“以药补医”体制性弊端,以及准入门槛较低、行业规划管理欠缺、市场竞争不充分等因素,导致药品流通行业存在流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等问题。

而药品物流作为商品流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在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下,将服务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尽管国家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良好作业规范(GMP)等相关强制性法律文件的不断健全,传统的药品物流作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便显露出来;再如各地药品招投标过程中,尤其是有关药品配送资格的招投标标准制定中,不仅将药品采购、分销等经营行为和仓储、配送等物流行为混为一谈,甚至在配送中明确规定不能转配送;但同时国家也在主张大力发展药品第三方物流,倡导提升药品流通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两者如何协调发展是个问题。

因此,不论是在药品纵向物流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是在政策法规层面出现的相互矛盾的现象,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药品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相关规定滞后的不协调,一个是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一个是含混不清的态度。在《规范》中有关标准的制定旨在对药品物流服务予以规范,为药品物流服务提供指导性的标准,从技术标准层面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的依据。更值得注意的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物流操作当中不得不关注许多方面,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成为推动《规范》的编制:

一是药品的特殊性需要对各个方面予以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涉及到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所有行为都应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要遵守消防、安全、环保、卫生等一般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药品物流相较于其他商品更具专业性。专业的医药物流不仅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具备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具备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实现对药品储存、配送、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满足药品物流服务的需求。

三是药品物流风险控制更加严格。为了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的风险控制应贯穿于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全过程,实现风险的识别、控制和规避。本标准在消防、防盗、交通安全管理等风险控制方面,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及员工培训制度,并具有药品防暑、防冻、冷库断电、冷链运输等应急预案。企业还必须具有存货保险、财产保险、运输保险,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面临一些现实性问题

目前,《规范》已经在广泛征求意见当中,离最终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使该《规范》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编制单位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分别在2010年12月、2011年4月和2011年9月邀请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制冷协会、北京市药监局等领域的专家,以及药品批发企业、从事医药物流的企业代表对“征求意见稿二稿”进行讨论;标准起草小组在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后,对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药品物流的运输与配送等重要技术内容,并将项目原名称《医药物流服务规范》变更为《药品物流服务规范》,形成“征求意见稿三稿”。

同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参与标准修改的单位和企业主要有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江苏省医药商业协会、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乐仁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新疆新特药业有限公司等,共35家。

然而,《规范》出台的效果有多大,目前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基于目前的行业发展,许多矛盾问题还比较突出。数据显示,中国医药物流产业正以每年5%的增长率前进。一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缓慢,医药物流也因此而遭遇发展瓶颈。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问题:

一是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现状问题多样化,包括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垄断化和区域龙头割据化并存、物流运作手段原始、费用成本较高,管理水平、流通效率较低、第三方医药物流仍然有待完善和发展;监管和惩罚的体制不完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