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考点范例6篇

高中语文必考点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1

2018年西藏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预计将会在2018年10月中下旬进行,届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入口进行打印。

点击进入>>2018年西藏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考试时间2018年西藏成人高考时间安排表

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时间表

日期

时间

10月27日

10月28日

10月29日

9:00-11:00

语文

汉语文

外语

藏语文

14:30-16:30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时间表

日期

时间

10月27日

10月28日

9:00-11:30

政治

大学语文

艺术概论

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二)

民法

教育理论

生态学基础

医学综合

考生根据报考科类,对应选择一门专业基础课。

14:30-17:00

外语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均按教育部《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的要求命题,藏语文科目试卷由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考生必须严格按要求答题,客观题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1.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考试按文史类、理工类分别设置统考科目。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或汉语文+藏语文)、数学(文科)或数学(理科)、英语。每门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各科类考试科目如下:

(1)文史类、外语(文)类、体育(文)类:语文(或汉语文+藏语文)、数学(文科)、英语。

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需加试专业基础课历史、地理综合科目(简称史地)。

(2)理工类、外语(理)类、体育(理)类:语文(或汉语文+藏语文)、数学(理科)、英语。

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需加试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综合科目(简称理化)。

(3)成人高校艺术和体育类专业招生必须对考生进行专业加试,其它专业是否加试由各成人高校自行确定。成人高校专业加试必须在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中注明并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考生的专业加试成绩及成人高校确定的加试合格考生名单必须于10月27日前报送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备案。

(4)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语文或汉语文。考语文试卷的考生,语文成绩100%计入总分;考汉语文试卷的考生必须考藏语文,且汉语文成绩和藏语文成绩各按50%计入总分。报考藏医学专业的考生必须考汉语文+藏语文。各科类总分具体计算如下:

高中起点升本科总分=语文(或×50%)+数学+英语+史地(理化)

高中起点升专科总分=语文(或×50%)+数学+英语

2.专科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均为三门,即两门公共课和一门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各科类考试科目如下:

(1)文史中医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3)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4)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5)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6)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7)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专科起点升本科总分=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2

高考揭秘一 语言文字运用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必考考点: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辨析并修改病句;

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新课标高考四年以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只考查过6个考点,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

根据新课标高考的考查规律和命题专家的复习建议,笔者认为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将呈现如下三个基本走势:

1.分值:20分。

2.题量:共5道。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主观表达题2道,11分。

3.题型:

(1)词语题:正确使用。

这一考点涉及双音节实词、虚词、成语、熟语,是历年新课标高考必考内容。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查成语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为单选题。

(2)病句题:辨析。

这是一个高考的固定考点,新课标卷每年都考,其他自主命题卷中也考查得比较多。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病句类型一直是考查的重点。由此可预测,2012年新课标高考会就此设题,并且为单选题。

(3)衔接题。

此题型考查的考点是“语言表达连贯”,新课标高考卷自2008年以来都单独设置了题目考查此考点,近三年均为客观题。由此可预测,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会设置1道单项选择题来考查此考点。

(4)表述题。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四个考点,新课标卷多设置2道试题进行考查,常考题型是仿写句子(同时考查修辞)、修改语段、概括提炼、依据语境补写等。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1.语言基础知识题,考生必须对每一个必考考点细加切分,逐一过关;在训练策略上要坚持“长流水,不断线”――不需要划出成段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和训练,而要将它们穿插到每天的作业和阶段考试之中。

2.语言运用题,考生需着力从底蕴和能力上去濡养和打造。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开阔视野;

(2)夯实基础;

(3)积极实践。

高考揭秘二 文言文阅读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必考考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1.新课标高考以来,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相对稳定。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

(1)词汇:考查以l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为主。其中,实词如果超出范围到次常见,那么,它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小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出现。

(2)语法结构:考查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考查常见的词类活用,如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等。主要在翻译题中进行考查。

(3)选材:以人物传记为主。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卷中,正史的比重在减少,先秦诸子散文、宋明作品有所增加,选文体裁更加丰富,有人物传记、文言小说、序文、墓志铭等。但新课标卷依然是以正史为主,以人物传记为主。题材上,传记类文章的主人公往往不是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人物,但或孝友,或机智,呈现了儒家思想崇尚的价值观。内容方面,基本不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文化背景,典故较少。传记类材料涉及官职变化较多,但一般不影响阅读,也不会在这上面设题。

2008-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考查统计:

2.根据新课标卷往年高考命题规律,我们有理由预测,2012年高考将呈现如下考查态势:

(1)文本材料:源于以“二十四史”为主的史书;内容上涉及忠义、孝义、仁义、礼义、节气、智勇等,体现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主流价值。

(2)文本字数:650字左右。

(3)覆盖考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文句。

(4)题量、分值、题型:共4道,l9分,其中前3道为单选题,每道3分,共9分;第4道为主观翻译题,l0分。

(5)新课标卷文言文翻译题的三个考查细节:

①命题时,设定为2个句子。

②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两个考点融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之中,并将其列为“采分点”。

③十分注重对语气的考查,并有可能将其列为“采分点”。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1.文言实词要着力积淀。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l20个常见文言实词必须逐一过关,对有古今异义现象的文言实词要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要掌握形训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五种词义推断方法。

2.筛选信息要洞察误区。命题人设计误区主要有如下六种方法:对象错位、方式误导、内涵不清、主旨杂糅、就事论事、进程混乱。

3.分析概括要题文比对。比对文本信息和命题者设计的错误选项,可以发现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曲解词义、对象错位、时序倒置、事件杂糅、无中生有、表述失度。

4.翻译文句要熟习技法。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如下六种翻译技法: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不作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语,需将其拆成两个单音节词,然后分别进行翻译,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翻译。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5)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高考揭秘三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必考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新课标高考卷四年来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综观上表,结合新课标高考命题信息,我们可以知道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部分的考查将呈现如下四个基本走势:

1.考查材料:以非名家的作品为主,兼顾名家的非名篇;以诗词为主。

2.题量:2道。

3.分值:11分。

4.考查热点: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广大考生在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养成“五个必看”的鉴赏习惯,并掌握基本的表达程式:

1.五个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知晓风格。

(3)必看注释。有助于理解诗歌涉及的典故、思想、背景等,有时答案就隐含于其中。

(4)必看名句。诗眼常常在此。

(5)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2.表达程式

组织答案时,一般可用下面的表达程式(不求面面俱到,可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取舍):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类型)的诗(词或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的意象(景物或事情),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或事情的)_______________特征,组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画卷(或“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 的意境(氛围),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效果,带给读者_______________的联想,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高考揭秘四 名句名篇默写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必考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新课标高考卷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一直是相对稳定的,根据近年来的考查实际,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名句名篇默写部分的考查将呈现如下五个考查态势:

1.材料:主要选自初中和高中的课文,亦会涉及诸子名言或经典名篇。

2.热点:唐诗、宋词、先秦诸子散文。

3.分值:6分。

4.题量、题型:3小题,填空题。

5.所选用的句子会有三个考查细节:

(1)从必背的课内篇目中选用的句子不一定是名句,但从课外篇目中选用的句子一定是名句;

(2)从必背的课内篇目中选用的句子必含难写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

(3)课外的名句一般出自《诗经》、《庄子》、《周易》、《论语》、《孟子》、《荀子》等。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过关,句句过关,字字过关;以必修一至必修五为主,兼顾初中教材和高中选修教材中名篇目,对课外篇目要抓住“三名”――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前者的策略是“寸土必争”,后者的策略是“力争全分”。再就是对于高考曾经考过的名句必须重视,因为名句默写在高考中重现的情况较多,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过,而要重在写正确,从2011年高考阅卷情况看,好多学生写了六句,但很少有人能得满分,看似最容易的题,其实是最易失分的,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等情况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写了六句,一分也没得到,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默写要落到实处。

具体还要做到:

1.看清题干,明确要求。

看清题干要求是关键,如果考生此时不注意,没有斟酌,在两道题中各选一部分作答,那么考生势必会因为审题不清而丢分。

2.注意字形,避免丢分。

(1)要注意同音异义字。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也是命题人经常设题的“要点”,因为在高考名句名篇的评分标准中“每空错一字则不得分”,所以,做高考名句名篇题因错别字失分也是常例。考生在平时备考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词,如“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中的“勾”容易错写成“沟”。

(2)注意同义异形字。

意思相近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样对学生有较大的迷惑性,也是考试失分的原因之一,如“可以横绝峨眉颠”中的“颠”错写成“巅”。

3.留心语序,减少失误。

有很多名句,由于修辞的使用,有的句子容易产生记忆错误,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稍不留神,会写成“歌诗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或者“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或者干脆把“著”和“作”反过来,把“歌诗”写成“诗歌”,这也是要丢分的。

高考揭秘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必考考点: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根据新课标高考最新高考信息和命题专家的复习建议,我们可以总结出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四个基本走势:

1.文本的体裁: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的选文一直偏重于结构鲜明、逻辑性强的材料,因为材料的逻辑性会影响题目的设置。纵观2008-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的选材,可以预测,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将继续保持“文化性、历史性、时代性、人文性兼备”的风格。

2.覆盖的考点:词义理解、句意理解、信息筛选、文意理解。

3.题量、题型、分值:3道,客观题,9分。

4.命题思路: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将会从以下几个逻辑纬度设计选项:

(1)部分与整体。设计干扰项时,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2)已然与未然。设计干扰项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发生的情况”,或将“已经发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的情况”。

(3)或然与必然。“或然”,即“有可能发生”;“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设计干扰项时,可能会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

(4)先期与后期。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干扰,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或将“后期”表述为“先期”。

(5)主要与次要。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混同。

(6)言此与言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7)肯定与否定。设计干扰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8)客观与夸大。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或效用等。

(9)有据与凭空。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命题者却在干扰项中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建议考生加强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并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突破:

1.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每个选项都源自文本,选项与文本的不同体现在表述上,选项是命题者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筛选和整合。因此,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地找出与选项对应的文本信息。诸多优秀考生的临场经验告诉我们:谁找准了对应的文本信息,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

做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下一步,是对“对应的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进行比照。干扰项的设置角度有很多种,考生可通过练习2008-2011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四大考点九个设项角度的自主训练,不断提升自身思维的缜密度。

高考揭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必考考点:

1.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为了更好地把握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走势,现对新课标高考四年来新课标卷的具体考查情况作如下统计:

根据上表和命题专家的复习建议,我们可以总结出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考查的五个基本走势:

1.文本的体裁:虽然文学类文本的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但从命题的技术角度考虑,主打的体裁是散文和小说两种。自2008年以来,新课标卷一直考的都是小说,且都是名家作品,由此可推测,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考查小说的可能性更大。

2.文本的来源: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外国作品。

3.覆盖的考点: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一道必为探究题。

4.题量、题型、分值:共4道;其中1道为客观题(五选二),3道为主观题;共25分。

5.命题原则:

(1)涵盖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级。

(2)尽量使考生能够把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3)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4)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5)努力组成内容由浅人深的系列。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考生只有在科学的阅读理念的引领下,才能探寻出科学的阅读方法。考生在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整体感知的意义在于它与作家创作思维流程的“合拍”,作家的创作总是先萌发一种思想、观点或感情,然后构建其创作的提纲,再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为此,考生的阅读思路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极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误区。整体感知有以下两条思维路径:(1)整体感知文章的观点或作者的情感,它可以通过“跳读”的阅读方法来完成;(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路,它可以通过“抓大放小,扫视轮廓”的阅读方法来完成。

2.形象性。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感情倾向往往蕴含在对人、景、物、事的叙写之中。如:情景交融,在写景状物中有一条情感的线索;设喻取譬,在形象描述中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剪裁构思,在人物刻画中有作者的情感旨趣。所以,要从对形象的揣摩中去感悟形象的内蕴,体会作者的情思,揭示文章的主旨。

3.具体性。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主旨的分析,一定要披文入理,缘文生发,切忌妄加引申,随意拔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切忌大而化之,架空分析。

4.迁移性。考生要在文学欣赏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要有厚实的文体知识储备,对各种表现手法要悉心揣摩,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为由课内向课外、由练习向实战的迁移积蓄“底气”,准确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鉴赏评价题。

高考揭秘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2012年高考考什么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必考考点:

1.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进入新课标高考以来,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和命题专家的复习建议,我们可以总结出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考查的四个基本走势:

1.文本的体裁:新课标卷的主打体裁是传记。根据2008年以来的考查实际,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传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覆盖的考点: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一道必为探究题。

3.题量、题型、分值:共4道;其中1道为客观题(五选二),3道为主观题;共25分。

4.命题原则:

(1)涵盖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级。

(2)尽量使考生能够把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3)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4)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5)努力组成内容由浅人深的系列。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1.结合社会背景,知人论世解读。实用类文本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必须基于对相关的社会背景的了解。如传记类文本,就要求考生结合人物的生平,结合具体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文本。

2.了解文体特征,把握文本结构。实用类文本有一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这就决定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理解实用类文本,要在把握其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结构人手去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如从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个方面去把握新闻。

3.发掘文本特色,个性解读意蕴。尽管保持客观、用事实说话、秉持立场中立是实用类文本的共同追求,但是一方面作者可以在陈述事实、展示人物时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法;另一方面读者可以从文本出发,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背景,对文本呈现的事实作个性化解读。这就为作者的个性化创作和读者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考揭秘八 写作

一、2012年高考考什么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二、2012年高考怎样考

根据近年来新课标高考的考查走势和命题组专家的复习建议,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将呈现如下五个特点:

1.作文类型:材料作文的可能性较大,且为新材料作文。

2.命题形式:材料+命题要求。

3.文体要求:文体自选。

4.文题特点:

(1)材料的理解上不为难考生,但可立意的角度较多;

(2)体现高中生应有的思想、思维、思辨深度。

5.考查侧重:在审题的“精准”上拉开差距,在说(表达)得“好”上拉开差距。

三、我们需要做什么

1.总体备考技巧

(1)要强化文体意识。自主加强规范文体的训练力度,提高文体规范意识,这一点特别重要。建议考生自主加强对常规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三种文体的规范训练,以不变应多变。语文学习规律证明,写作必须先打好基础,掌握常用文体的特征,恰当而熟练地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基本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地写好各种文体的文章。

(2)要注意体现“体验”、“理性”和“人文”特征。

①“注重体验”,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和对生活生命的真实感受,这将是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和评分的基调。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注重体验”就是行文中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避免空洞无物,不能只是简单罗列古代名言、古代名人故事等,要少写或尽量不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少写或尽量不写童话、寓言。

②“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极端,就是善于从新的视角、用新的观念理解分析问题,就是虽然是在抒真情、说真话,但还要健康向上,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避开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敏感的政治人物和事件、颓废的爱情故事,不表达过分偏激的观点。

③“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悲悯情怀,从对生活、自然、社会、生命的关心、理解、尊重、同情等角度切题;二是信仰境界,对事物、古今中外的人物或抽象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抒发赞美、敬畏、感谢、感动之情;三是反思创新,审视历史,关注现实,思考未来,表达人生的主体价值观。

2.考场备考技巧

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过人之处,而这过人之处又非“硬功”不足以撼动高考阅卷老师。因为他们都是闯荡文海多年的“老江湖”了,可不是你玩一点小噱头、耍一点小把戏就能“忽悠”得住的。眼下,这过人的“硬功”怎么来练就呢?从笔者多年的阅卷感受来看,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练起:

(1)审题的精度。从数字的构成来说,“0”跟在“1”的后面才有意义。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数值越大;但如果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还是“0”。在写作中,这个“1”就是指文章的审题,“0”就是指文章的其他方面。无论你有多深的写作功底,文章有多么抢眼的亮色,离开了审题准确的这个“1”,一切都变成了“白云千载空悠悠”。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其实都存在一个审题的问题。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审题工作一般是这样部署的:

专家解读、审议文题,确定文题意旨(3天)阅卷老师集中学习,知晓文题意旨(1天)阅卷老师试批作文,熟悉文题意旨(1天)阅卷老师正式批改作文。

应该说,参加高考阅卷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是教师群体中的“顶级高手”,他们对作文的审题尚且如此审慎,更遑论广大考生了。广大考生一定要在下笔前把文题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每项要求看清楚、想明白、审透彻、理清晰。为什么要如此谨小慎微?因为只有深思于前,方能疾书于后。作文说到底,考的还是思维,“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想不清,就写不清”,舍不得花时间审题,写作时就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到一半,推倒重来”,或“中途卡壳,大脑真空”。所以考生拿过题目,一定要认真审读。

(2)思想的深度。有阅卷老师说:“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更有阅卷老师感言:“高中生作文存在着‘低幼化’的倾向,到了l8岁还停留在8岁左右的思想水平和情趣上,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怜。”其实,高考一类作文评判的首要标准不是文采,而是思想――深刻的思想。在评价文章的三个维度“义理”“考据”“辞章”之中,古人是把“义理”放在第一位的;在评价作文的三个维度“思想”“内容”“表达”之中,高考评分标准是把“思想”放在第一位的。

①立意的深度。记叙类文章的立意不能仅仅停留在以故事来演绎文题的浅层次上,而应该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这样,你才能“满载一船星辉”。有了深刻的立意,才能使文章的记叙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嚼头”;描写不仅能得其“形”,而且能得其“神”。

②立论的深度。议论类文章的立论不能仅靠戴一副“平光镜”去“走马观花”,而应该使用“X光”甚至“CT”,去入骨三分地透视事物的本质;使用“显微镜”,去见微知著地寻找事物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使用“望远镜”,去高瞻远瞩地追溯事物的“前因”,展望事物的“后果”。最终收到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之效。

(3)过程的厚度。百米冲刺固然激动人心,但生活是场马拉松。高考作文就是要把这42.195千米的漫漫征程呈现出来,而不是像玩魔术那样――“眼一眨,小鸡变小鸭”。写作的漫漫征程被元曲作家乔吉喻为“猪肚”,陶宗仪将之解释为“中要浩荡”甚为精当。这“浩荡”,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是打不下来的,它要靠“阵地战”来打,要在纵深的阵地・里,去稳住阵脚,逐层推进,去腾挪跌宕,纵横捭阖。文章只有具有了过程的厚度,才能丰满起来,厚重起来。

①情节发展的厚度。记叙类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有一个漫漫的征程,《大话西游》中佛祖的那句话说得很好:“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突然有一天……”,也没有那么多的“一下子……”,你不能跟阅卷老师玩“脑筋急转弯”――“不怕主人公做不到,就怕老师你想不到”。情节发展有了“厚度”,才有了事理逻辑上的“必然”,“必然”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否则就成了“变态”了。

②论证展开的厚度。很多考生都很喜欢谢霆锋的那首流行歌曲《因为爱,所以爱》,但如果用这种思维去写议论文,那就是最低级的踏步思维。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为了将议论引向深入,避免在一个平面上回旋,就需要设置“论层”,将中心论点加以“分解”,从而揭示其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论证展开的厚度就是靠论层的叠加(最好是“纵向叠加”)来实现的。

(4)视觉的亮度。高考作文的批阅,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3分钟/篇),老师在批阅高考作文时不可能像平时批阅作文那样从容。为此,考生的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只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才能博得他的青睐。对此,一位阅卷专家说得很精辟:

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①有一个夺人眼球的“凤头”。“凤头”固然美丽,但如何来雕琢呢?如下三招不妨一试。A.努力写好第一节和第二节。一开篇,就使出你的“看家本领”,使阅卷老师“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切忌在第一节中大量复述或引用题目中所给的“材料”。B.精心设计有个性的“亮点”。你的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开头就展示出来,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见”。C.不玩“深沉”,玩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阅卷老师。

②有一个鲜活厚实的素材。一个凄美的故事,不管什么人去讲,都能让人潸然泪下;但如果是一个平淡的故事,要把听众的眼泪讲出来,就要考验你的“讲功”了。高考作文素材的选择也是如此,它既要能让阅卷老师的心为之“咯噔”一下,也要能让你的行文“顺手”地铺展开来。选择素材时,如下三点要尤为关注。A.新鲜点――你要在想过“别人会写什么”之后,再考虑“我还可以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素材避免“撞车”。这是给阅卷老师留下“新鲜感”的前提。B.升华点――文章的主旨能由此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这是形成文章“深度”的前提。C.切割点――文章的内容能由此切割出鲜明的层次,这是形成文章“厚度”的前提。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3

序号 科类 统考科目 满分 录取控制线 备注 1 文史类 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450 237   2 艺术类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450 126 专业加试成绩必须合格 3 理工类 政治、外语、高数(一) 450 140   4 经济管理类 政治、外语、高数(二) 450 154   5 法学类 政治、外语、民法 450 141   6 教育学类 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450 149   7 农学类 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450 195   8 医学类 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450 212

二、高中起点升本科

序号 科类 统考科目 满分 录取控制线 备注 1 文史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600 246   3 艺术(文) 语文、外语、史地 450 130 专业加试成绩必须合格 2 理工类 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600 175

三、高中起点升专科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05-02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如平时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学在休息时间抽空讲四大名著,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可采取交流的形式,一个熟读《三国》的人开讲,围着甚众。这样我认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名著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一些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翻书,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语文啊,这样语文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还可利用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语文学习。比如一些同学琢磨现代文阅读,会自己做题然后来问老师,在课堂上借着表扬这些同学成绩的进步来告诉同学阅读分数提高在高三应该怎么做。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5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耍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高中语文必考点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文化价值;现实向度

一、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研究的必要性

(一)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古典诗词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烂的瑰宝。泱泱古国,历史悠久,拥有灿若星辰的诗人、词人。如椽巨笔,历史的盛衰变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得到印证;斗转星移,诗人、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洞悟穿越时空依然引发回响。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学习古典诗词从个人方面而言,可以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角度而言,可以增强社会的文化底蕴,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选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选文在语文教材编纂中的重要价值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它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这便是以选文为主体的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是按学期分册,以不同的文体为依据,划分出相应的单元,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组合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部分,语文教材的编纂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加入了导学、作业等环节,但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主体地位从未被撼动过,足以证明选文在语文教科书编纂中的重要价值,选文质量也成为决定语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2、选文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宋文翰在《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一文中说:“教材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其选择标准,应以儿童是否有兴趣与需要为定;因为兴趣与需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增加教学的效能。”一本好的教科书应该是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来确定选文。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趣味,而是强调要从成人立场走向学生立场,从学生的心理、趣味以及发展角度思考教材的选文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一般而言是以教科书为主要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语文教学的任务则主要通过对教科书中选文的教学来实现。高质量的教科书是以学生为立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古典诗词选文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古典诗词选文数量、时代、单元排列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部分,用以指导学生提高古典诗词欣赏水平,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继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分布情况

(一)古典诗词在各册中的分布状况

必修一共有12篇课文,没有安排古典诗词;必修二共有13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诗词;必修三共有14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诗词;必修四共有13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8首古典诗词;必修五共有13篇课文,没有安排古典诗词单元。我们可以看出袁行霈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主要集中于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这3本教材,以下将着重从这三本教材入手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分析。

(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三、四中古典诗词选文的时代分布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袁行霈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按时代先后来安排古典诗词在各册中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选入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必修三第二单元进行的是唐代诗歌的学习;必修四第二单元选入的皆是宋词。

三、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基本向度

(一)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

叶圣陶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有着七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他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建树。1962年叶圣陶先生在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书面指示中提到:“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至此“文质兼美”便成为了当代语文教材选文中一以贯之的标准。

叶圣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第一是要实现教材的“文质兼美,贴近对象”,好的教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实现“和谐互动,万物皆书”的教学理想,进而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变死教材为活教材,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二)古典诗词选文的基本特点

1、文学性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选文中“文学性”要求是指,语文教材选入的古典诗词应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具备文学美、人文美。

(1)文学美。古典诗词选文时注意选择“文质兼美”的经典诗词,让学生体会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具备了文学美的古典诗词选文教材才能够滋养学生的肌肉与骨骼,充盈学生的灵魂与血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环节的纽带。

(2)人文美。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语言教学的重任,更是学生获得人生观、价值观启示的载体。高中语文教材编纂者旨在通过所选的古典诗词让学生领略关怀民生、忧国思家的情怀,体会至真至情、至爱至美的人性,收获解读人生、品味生活的哲理顿悟,感受坚忍顽强、浩然坦荡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那一道道超越时空、沟通心灵的人文景观,为学生勾画出一道生命的底线。

2、典范性

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选文,可以看出所选诗词皆具有典范性。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古典诗词,或是在所处时代中具有恒久的示范性,亦或是知名诗人、词人作品中毋庸置疑的经典作品,无论是美学价值、审美意蕴,还是思想内核、文化内涵、情感精神都能历经时间检验依然熠熠生辉,具有共时性、恒常性和耐读性,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

3、渐进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选文的编排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古典诗词选文的难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慢慢从易过渡到难。顾黄初先生说:“教材教材,是用来教学生的材料,而‘教’的规律是离不开教学双方的心理规律的,就以课文的选择为例,课文不仅是‘范例’,而且还应该是‘适例’,也就是说适宜于某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选文的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关照了学生不同年级的理解程度,如此分布与编排可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热望和情感以及审美的期待,让学生减轻对教材的畏惧,产生出亲切感。

四、古典诗词部分教与考的联系

(一)古典诗词填空题

古典诗词填空题在高考试卷中表现为古典诗词中名篇名句默写,分析近年来的此类题型,高考对于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考查形式稳定,以填空题为主。考试大纲将其考核目标定位为“A.识记”。试题选句有以下的四种情况:第一:揭示人类社会或其他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第二:抒发爱国情怀、壮志理想的句子。第三:意境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第四:宣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2、试题内容涉及广泛,重点选句。考查兼顾初中、高中篇目,其中《诗经》、唐诗、宋词,为名篇名句考查的重中之重。

本题型难度较低,学生在备考时需注意:

1、记忆问题。(1)学生在记忆此类知识点时应回归课本,课本作为最权威的版本,可以避免错漏。(2)注意篇、段、层、句的关系,在前后联系中背诵,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诗词,避免死记硬背。(3)理解句意、文意,先理解后背诵。(4)化整为零,分散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古典诗词背诵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诗词经验。

2、书写问题。(1)注意生僻难写字。在备考时学生应加强对生僻难写字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2)注意同音异义和同义异形词。读音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同音异义,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幽”常常会被望文生义的写成“忧”;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即同义异性,《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容易误写成“常”。这两类词是高考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备考时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该类型的重视性。(3)注意通假字。(4)留意虚词等细微处。

(二)古典诗词鉴赏题

分析近年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表现出如下的特点:1.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多源于很少有争议且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多为名家诗歌。2.选材形式多为唐诗,间或少量宋词。3.设置的考点为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随着各地自主命题的增多,高考试题的命题也随之出现了新变化:1.考题的选材多样化的趋势,不再仅仅局限于唐诗,宋词、元曲也在各地的试题中出现。2.命题的角度翻样出新,诗歌的比较阅读也不断的出现。3.诗歌答题过程中,文学常识、历史典故往往被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