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例6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静态定额一直是在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采用的,但是由于一部分建筑企业仅仅把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结果,而忽视了信息化的过程.即企业单方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各种工程造价的相关软件,来提升整个信息管理的效率,从而忽视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技术人员不能深刻认识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完成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的重视也有很大缺失。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仅仅把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面子工程”来建设,大力的建设只是因为一些规范要求或舆论压力,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各个建筑企业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

2.建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较为统一和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类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储存与管理。虽然说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都有了较为丰富的造价信息数据,但是因为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这些信息数据只能封闭的进行储存与使用,失去了其必要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此外,目前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数据基本上都单单掌握在少数群体的手中,并且随着项目工程的变化其变动也较快。信息缺乏沟通与共享将直接带来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建筑企业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动一般都较快,没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就会使得企业难以掌握最新的工程造价信息,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计算出现失误;第二是建筑企业之间信息堵塞将会直接影响到各个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各个部分的价格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有序发展。

3.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素质低下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大工程,所以也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信息人才进行综合的管理工作。但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人才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即企业内部资格较老人才的技能与理论一般都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大部分的新人才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将信息管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技巧,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缺乏。此外,建筑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都单单依靠定期的各种会议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教育,这对于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二、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意识

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来说,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整个造价管理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是充分认识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信息化建设不但要管理好管理中各个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等问题,并且其身为建筑企业的重要部分对管理任务的完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需要信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相应理论知识,还要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联动部门相关职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信息管理:第三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与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与整合,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完善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

就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库。但是因为这些资源库的质量不一,并且数量上也不够,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所以说,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把其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些信息的整合和联系上,从而进一步的完善信息资源库,从而给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提供资源基础。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系统对信息的抽取和管理效率,从而满足各个层次的工程造价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3.构建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

由于我国各项经济正处速发展时期,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因为其独特的效率性和全面性,己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中。但是因为目前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表针,从而其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共享也存在着阻碍。所以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应该先针对电子软件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把各个部分有效的联动起来,最后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

4.增强企业之间信息的相互联系

目前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大部分混乱基本上都是因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共享,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基于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建立一种企业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共享交流体系。在这之中,主要应以建筑企业的建造方与供应方为主要基准,把各个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联系在一起。在这之中,因为建筑企业的供应方拥有各种建筑材料的造价信息,而建造方承担着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所以供应方和建造方的深度融合能够大大增强工程造价信息的透明程度。此外,在这个信息共享交流体系中,对于供应方和建造方的监督等各类工作,应该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独立的监督工作。这样以后就能够大大的降低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内部的资源分配,从而增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性。

5.加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培养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是一个交叉性较强并且过程繁琐的一项工作,所以其直接的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应对信息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培养高复合型和素质性的人才,就成了目前建筑企业各项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人员的数据库,并把各类人员按照其自身的素质进行必要的排名;其次是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引导内部人员组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分析各类造价信息人员的流动情况及原因,从而对本地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预测,进而基于此对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最后建筑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和网上授课等等,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造价信息人员在日程生活中都能得到技能和经验提升,进而增强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后必将有更宽广的研究前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积极借鉴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紫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21期

[2]沈天文.让工程造价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企业服务福建建筑,2008年4期.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引言

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者开始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能够提供有助于预测、评估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云计算作为一种能够减少企业成本和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灵活性的有效途径,最近得到了更多企业的关注和长足发展的动力。

2.云计算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2007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Google率先提出了云计算。虽然在此之前Google、Amazon、Salesforce、Zoho等就已经在技术和服务上进行了很多实践,但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在整个信息通信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本来只是“星星之火”的云计算一下子开始“燎原”了。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到“十二五”末,产值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为主要的应用重点。现阶段,我国云计算产业已走过市场准备期,正进入市场导入期和增长期,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因而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开展云计算相关研究和项目建设。北京市的“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预计2015年形成20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上海市的“云海计划”三年方案,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1000亿元;广州市部署的“天云计划”,预期到2015年,将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达到国内云计算应用领先水平。陕西、福建、天津、黑龙江、重庆、宁波、深圳、武汉、杭州、无锡、廊坊等省市均加强了对云计算产业的研究与部署,并联合大型信息技术企业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搭建商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和政务云平台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

3.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其实质是利用云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内容。这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服务采用外包的模式,对会计工作的向前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涉及网络存储基础设施、提供计算能力的服务器、管理平台、数据资源以及开展各种会计服务的应用软件等,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需要三个层面的云化服务。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中应用模型见图1所示:

3.1 软件及服务(SaaS)应用模式

软件及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指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财务软件部署在自己的云基础设施之上,负责所有前期运行投入和实施以及后期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服务。用户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向服务提供商购买或者租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用户根据订购的软件服务种类、用户数量、使用时间等要素向服务提供商支付费用,通过互联网使用浏览器来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在SaaS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再购买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而是租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基于Web的会计软件应用服务,并且不需要对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样,会计信息化软件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从功效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从而给会计信息化软件供应商和用户企业都带来了新的商机。

3.2 平台及服务(PaaS)应用模式

平台及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指向用户提供云计算的开发环境和运行服务平台,是SaaS的延伸。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和财务系统开发环境等服务,用户使用PaaS服务提供商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开发出应用财务软件程序,到云基础架构上,然后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其他用户。

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用PaaS平台进行自主开发会计信息化系统,用户利用PaaS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平台、开发工具、测试环境和其他硬件资源进行自主开发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项目投资少、开发成本低、实施效率高的优势。

3.3 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应用模式

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指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把由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存储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提供给客户使用,用户按照设备的实际使用量支付费用。用户可在云端基础设施上运行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程序。服务供应商拥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这是一种托管硬件型服务方式,即用户付费使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硬件设备。传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需要昂贵、复杂的工作环境,要依托使用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大容量存储、数据中心和其他基础计算资源,企业投入成本较大。在IaaS应用模式下,用户只要按需租用相应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不需要购买相关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硬件资源上的投入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4.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分析

对服务器、存储设备或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以及通过对这些设施的整合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运行信息管理业务加快了云计算的发展步伐。企业将云计算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实质上是把工作重心聚焦到了经营管理,从而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服务外包。这种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本、效率和竞争优势。

4.1 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成本

云会计,即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的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它可以提供软件服务,需要购买的用户按使用资源多少或时间长短付费。企业只需缴纳相对低廉的月租费,不需要为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和机房等基础设施。投资不用一次性到位,避免占用过多的营运费用,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不必考虑设施的成本折旧,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硬件平台、稳固的软件平台和业务运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4.2 减少会计信息系统维护方面的开支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化解决方案需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要考虑机房、办公室、电源、空调、网络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问题,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产品从安装、使用到维护过于复杂,且价格昂贵。企业需要将大量的人力、实践、金钱耗费在硬件维修、软件的安装、升级等机器繁琐事务上,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软件、硬件、网络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后,企业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不需要专门的维护管理人员,节约了支付给维护和管理人员不必要的额外费用。企业不用在本地安装和维护会计信息系统上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尽可能减少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开支。

4.3 增强了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可靠性

基于云计算的云会计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包括由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器集群,这些服务器可集中一处或分布于不同地方,用于存放会计信息化软件和数据;还包括虚拟化、管理、数据库、用户接口、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同其它用户通信的基础设施和收费机制。由专业团队管理的数据中心比传统的书中心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4.4 可以及时扩展会计信息系统规模

云会计是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实现,它拥有云计算在技术上的特点,包括设备上的硬件冗余、故障的自动切换、设备的升级不会导致会计信息服务的终端,存储容量不受物理硬盘的限制,及时提供数据容量的扩充、负载均衡等,确保了企业以云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模可以动态调整,满足会计信息化应用和企业规模增长的需要。

5.推进云计算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议

5.1 建立云计算的安全体系

云计算的可靠性、安全性对企业是否采用基于云计算处理的会计核心运用模式至关重要。基于此,云计算服务商要为云计算建立多层、严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云计算财务平台应通过身份对信息及操作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及权限的组合,形成全方位的查看和操作的防控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在线财务在云计算模式应用的安全。其次,需要充分结合密钥管理、数据库安全性、域安全性等技术,对企业存放于云中的数据进行高度加密处理,并由企业掌管密钥,防止泄露数据。最后,利用虚拟机进行防护,构建虚拟化安全网关,保证网络传输时系统的应用和数据存储、传输高度的安全性。

5.2 开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渠道

针对目前我国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云计算建设、软硬件开发、云计算服务的融资支持,支持担保机构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

5.3 与4A、ERP等系统有效融合,向更深入、更广泛的层次发展

1995年国际网安界最早提出4A(认证Authentication、账号Account、授权Authorization、审计Audit)统一安全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概念。4A系统接管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登录和用户权限/角色/职责管理功能。登录应用系统将首先登录4A系统,由4A系统完成用户权限认证后,点击登录到已授权的各个应用系统。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协调统一,相互拉动和支撑。没有及时的信息流,就没有顺畅的物流和资金流。要实现“三流”的良性循环,必须打破过去会计系统只能为企业提供在线记账、代帐、现金管理等功能的局限,以财务会计工作为核心,将ERP其他部分与财务部分集成,最终成为基于云计算的ERP,实现整体企业信息一体化。

5.4 提供在线定制化的个和灵活的自定义功能

对中小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大量冗余的功能模块;对大型集团企业而言,由于不同区域的自身特点不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又缺乏灵活性。因此,基于云计算的云会计应当根据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动需要,为企业提供在线可定制化的个,对可以个性化的要素、流程以及格式提供必要的自定义功能。

5.5 完善相关法律及规定,强化对云计算服务的监管

2011年10月14日,中国云计算安全政策和法律工作组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上,了《中国云计算安全政策和法律蓝皮书》,为企业发展云计算服务树立法律遵从模式,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云计算法律保护的困境,使其能够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云计算的相关标准和法规,提高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认同度与支持度。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资信评估,并定期对已经获得资质的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全面审查。

总而言之,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可以用更少的成本运用到更专业、更可靠、更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替代过去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进一步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韩光强.云计算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169-173.

[2]赵婧.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1(8):87-88.

[3]刘爽,谢武.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2(5):62-64.

[4]丁璐.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1(3).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

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大型企业海尔集团于1992年就开始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电子商务,进行集中采购和控制,使海尔仓库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资金周转次数提高50%~150%,库存资金降低15%~40%。2000年,海尔原材料网上采购达100%,通过网络手段销售达170亿元。海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累计为3500万元,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5亿元。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快速的反应能力。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的方法就在于坚持长期的投入,同时逐渐优化企业管理。但是在中小企业队伍中,还没有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还为数不少,这也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中的绊脚石。

(1)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计划制定、执行与控制

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包括制定年度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以及费用支出的计划,各个计划间都存在相互联系。由于缺少信息系统,企业在编制计划及调整计划时,工作量大,时间长,误差大,执行与控制环节效率不高,主要依据人的因素决定,更没有进行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2)信息不畅通

信息除了包括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不畅通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的比价系统缺失,销售环节缺乏市场预测与分析等方面;而它们的内部信息也往往存在沟通问题,如采购部门因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而无法全面掌握和预测产品的存货信息、生产信息。总之,信息流通缓慢、信息处理手段原始、反应速度慢,没有形成对工作流的有效处理和控制机制,都是中小企业信息普遍存在的问题。

(3)对各职能业务部门的影响

由于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往往会造成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的效率低下。举例说,库存管理方面由于库存材料、备品种类多数量大,盘点也很困难,而传统的手工方式并不能做到定期的金额核对和数量核对;财务方面由于缺乏监督职而无法做到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使得降低成本也不能切实可行,也不能有效的减少坏帐的发生;而销售管理方面,公司对销售点的销售情况、存货情况、收货情况也不能全面了解。

(4)企业缺少电子商务系统

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客户和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没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手段单调、缺乏创意,没能很好地扩大企业知名度。

二、信息化实施对策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往往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怎样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地预测市场,已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下面我们就如何信息化进行三方面的介绍:

(1)ERP系统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它在整合并优化整个企业上下游业务流程的时候发挥了理论和工具两个方面的作用。理论上它包含生产控制、采购、生产、财务管理、预测、销售订单处理、销货分析、本地和全球的配销、质量控制、报导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在管理企业整个供需链的工作中充当了有力的管理工具。

ERP计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功能模块:应用供应链管理,严格供应商的管理,以提高采购透明度,采用比价系统和严格的采购价格管理、审批系统,严把采购关;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信誉度、诚信度的评价,对客户的采购价格进行统计管理,并通过报价管理,严格控制销售利润;应用销售管理模块,实时反馈外地销售部门的销售状况和市场情况,为实现“以销定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供原始数据;应用库存管理模块、存货核算管理模块,实现财务和库存的账实相符,从简单的金额管理升级到金额、数量、实物的一一对应管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严把用人关,清晰人员调动、升迁、工资、职称等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管理,以明确绩效考核、公平公正的用人宗旨;应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严把计划关并进行实时调整,以高效率体现生产管理思想。

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应该逐步扩展到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怎样科学的制定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缩短采购提前期、交货期,组织安排生产、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审批和监督工作,是每个企业必须提上日程的重要思路。

(2)无纸化办公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资源管理、公告板、电子公文、人事薪资、公司制度、业务资料、公用信息、个人办公室、系统管理等大部分;涵盖了日常办公中各主要的环节,主要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和相关办公事务的管理。

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无纸”办公。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平台,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效率。如建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邮件通讯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市场动态信息的及时反馈、收集、指导生产活动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资料的有效管理等。无纸化办公系统既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事业的凝聚力,也让企业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为企业增加效益奠定了基础。

(3)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仅适合于大企业使用,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非常有利。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中小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用途具有四种类型:信息访问、个人通信、购物服务、虚拟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Internet的到来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市场

中小企业使用网络可以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发展趋势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得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得到加强;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2.市场供应链使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对供应商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要求将增加;厂商将外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客户将需要更多的电子通信以用于下订单、记账等业务,当大的客户有这种要求时,这将对供应链产生大的影响;客户将要求他们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存货管理服务;制造商将继续减少供应商的总数量;供应链中各公司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3.内部操作和过程控制

随着更多地使用联网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公司内的通信和协作将改进;将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为集成外部数据和内部操作提供更大的机会;企业雇员的数量将减少,但每个雇员的工作量将增加;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减少。

4.客户服务

制造商将试图缩短它们的新产品和服务面世的时间;制造商将试图将价格降到最低;产品质量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供应商将会发现有必要更好更快地提供有关订单状态的信息(如产品的生产日期等);商家将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和电信服务之间的竞争将加剧;提供给制造商的信息和电信服务的种类将增加;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将出现;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要更上台阶,必须摈弃传统管理上的浮躁与短视,合理实施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能使企业领导及所有管理层人员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快速地作出决策;使企业查遗补漏,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达到无纸化办公;使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合理调配资金、降低工耗、办公费用等等。相信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在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国法.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2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现在的很多工作还延续着初期的技术和方法,由于初期对发展的预期不足、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大大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企业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改革。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由于电力行业存在专业复杂的现象,部分电力企业现有的系统开发一般是由各部门单独进行的,系统规模小、功能分散、孤岛效应明显、缺乏深入的分析功能,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

1.2 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电力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体制,阻碍改革进程,这也是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困境。目前电力企业存在系统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制度体系、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薄弱、高精尖人才储备不足、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安全形势严峻、缺乏良性有效的激励措施、在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缺乏新思路等问题,要想在未来的信息化浪潮中开拓创新,占领更好的市场,就要打破现有的不良局面。

2 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2.1 转变固有观念,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水平体现着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在既有体制下推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强力的推手,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从实际行动上推行强而有力的信息化改革,同时企业员工也要转变固有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地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2 做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方向和原则,描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蓝图框架、核心内容和建设目标,并提出了信息化蓝图实施的路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因此,只有提前做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集合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优势资源,重点突破信息化建设瓶颈,才能在建设中少走弯路,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 着力开展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电力企业的业务贯穿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针对部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规模较小、功能分散、信息互通性弱等缺点,系统建设应重点向一体化目标迈进,通过一体化建设,打破业务间原有的壁垒,加强应用集成系统,建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统一应用系统。同时,加强业务数据的整合工作,为企业智能分析、高级展现提供支持,从而实现业务的深度融合和转变。

2.4 积极开展数据中心及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数据中心是面向企业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满足企业决策分析、运营管控等对数据的需求,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持续强化技术平台支撑能力,为一体化系统应用提供最优的运行环境。

2.5 重视信息系统实用化、运维及安全水平

实用化程度是系统建设成效及业务应用水平的重要体现,信息化运维及安全保障能力是保障电力企业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水平,着力构建具有主动防御、协同防御、纵深防御特点的全方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引入领先实践,提高运维质量,实现运维服务从被动故障应答向主动故障监测的转变,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2.6 建设一体化信息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努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企业的标准制度就是企业的法,要大力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一体化建设实际,全面梳理并整合企业各项信息的标准制度,建设形成规范一体化的信息制度体系。同时开展制度流程梳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流程表单固化,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2.7 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据统计,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专职信息化人员占比仅为1%左右,信息化队伍不足,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大力开展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大全员信息化培训,通过竞赛和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在培养信息化专才的同时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8 搭建完善的信息化考评体系

在国家、电力行业等现有的考评指标基础上,结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及建设需求搭建完善的信息化考评体系,如: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信息化项目服务商评价考评指标体系等,定期开展信息化考评,促进企业内部单位、项目、服务商等的良性竞争,持续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世翔.电力企业信息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5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畅有序组织开展,是确保我国企业顺利实现最优化生产经营发展状态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化 现存问题 改良对策

引言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事业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计算机学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引入运用,使得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中长期维持稳定有序的经营发展状态,必须借由采取和实施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有效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企业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水平的显著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1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原来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管理平台发展。依靠网络技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各个部门,领域的共享。同时根据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进行决策。它在整合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也形成一个开放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多变的企业形势下,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应用可以通过对财务信息精准的分析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效益。会计信息化是现今信息社会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依托,旨在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传输空间不断拓展等。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2.1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2.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3.1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

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

3.2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3.3健全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以及评价系统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行,为会计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必须健全信息系统内部的管理以及评价系统。会计信息化中的数据集中化使信息系统被破坏时造成的损失往往不可估量。信息技术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容易被攻击崩溃。所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控制,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且需要管理层的参与与重视。同时必须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标准以及规范等提出一套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帮助各层次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评价。同时也促进会计信息系统更加科学有序发展。

结束语: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思雨.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文献[1]可以看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想衡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衡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何种水平,找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瓶颈以及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等,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中提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AHP)是一种系统工程的方法,可将非定量的事物定量分析,用层次分析法识别问题的系统性强,可靠性相对较高,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在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这就需要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

从文献中可以看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加以准确描述。模糊评价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隶属度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的性。整个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被评价问题被展开,与问题不相关或者影响很小的指标不予考虑,间接相关的指标应进行科学的数学处理,以确保最后的评价结论能正确的反应该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

2.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被评价问题的各个方面,在建立过程中,必须探究被评价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力求全面实际地反映问题。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被评价客体的完整性,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被评价客体的全部信息。

3.科学性。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从每一个指标计算内容到计算方法都必须科学、合理、准确,以保证指标量化的过程是正确的。科学性原则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证评价结果的前提保障。

4.动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5.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在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指标含义明确,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能与企业现有的数据衔接,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者代价太大。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文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引用《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将以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从上面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判断矩阵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两两比较进行重要程度赋值时,受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影响很大。为了尽量避免主观性过强的缺点,本文设计了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调查问卷及信息化效益调查问卷,将对2008~2010年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总体评价,问卷调查选择了本企业该领域专家、信息工作者以及企业职工代表等专家对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评估。

发放评估表,评估者按照量化表内各项指标检查企业实际情况,并与同行业中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各指标的得分,在评估等级得分栏中相应的位置划上符号“√”。收回评估者的评估量化表,统计各栏中的“√”数,计算频率,即用评估人数除各栏中的符号“√”数。如有10人参加评估,在“信息化重视度”与评估等级得分“较高”的交叉处有4人划了符号“√”,则“√”频率为4/10=0.4,即10人中有40%的人认为该企业的信息化重视度属于较高水平。本次调查中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份,经过计算,该企业的二级指标的原始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各种指标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和度量单位,无法在综合评价时进行直接计算。因此,需要对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基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属于正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因而我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处理,见公式1。

(1)

EI′ij-无量纲处理后的指标值,即第j个企业所对应的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值;EIij-指标的原始值,即第j个企业所对应的第i个指标的计算结果;maxEIi-第i项指标所对应的最大值;minEIi-第i项指标所对应的最小值;将信息化水平指标和信息化效益指标原始值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3所示。

(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为了能够反映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政策倾向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用该方法求得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三)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

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一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过程如下:(1)按照上面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评价因素集:U=[U1,U2…Un]。(2)建立评价等级集,V=[V1,V2…Vl],l为评价等级个数。U分别对V做映射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R=■ ,其中,rij为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3)利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W1,W2…Wn]。(4)计算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

B=R・W=■ ×[W1,W2…Wn]

合取运算取M(・,+),这种合取方式对所有因素权重大小均衡兼顾,比较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根据B的计算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等级。

2.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估。(1)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在首先进行的三轮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证性评估论证后由评定小组的专家对影响企业信息化的19项指标进行评分(以十进制评分,共有6名专家),根据两两比较法可以确定信息化水平的权重以及各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5所列:

从上表可得出矩阵:

WF =0.15,0.008,0.051,0.022,0.005,0.042,0.021,0.08,0.0

51,0.035,0.08,0.073,0.0,0.03,0.051,0.021,0.041,0.025,0.035)。

其中,WF为二级指标综合权数矩阵,由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积构成。(2)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进行计算。应用模糊等级综合评估法进行评估前,首先设计一份企业信息化评估量化表。量化评估表设计成纵横表,其中纵向两列分别表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而横向可分为 5个量化等级,即很好(90~100分)、较好(75~89分)、中(60~74分)、较差(45~59 分)以及很差(0~44分)。并发给本企业该领域专家、信息工作者以及企业职工代表等评估者,让他们就指标内容进行评估。通过对调查问卷收回的指标原始值进行评估,得到了甘肃条山集团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矩阵,如表6所示:

假设以上矩阵为R,用R左乘矩阵E得一个19×1阶矩阵R′即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矩阵;再用矩阵R右乘矩阵WF,即得到该企业信息化效果的综合分数。据此就可以评定该企业在同行业中信息化水平实施的程度[10-11]。再确定等级得分组中值矩阵E,E由考核评定级中的评定等级确定,评定等级设置如下:很好为90~100分,较好为75~89分,中为60~74分,较差为45~59分,很差为0~44分。所以E=(90,80,72. 5,52.5,25. 5)T,R′= R・E=[64.5,60.5,73,44.4,86,30.9,

36.3,64.5,64.5,44.6,33.6,36.3,33.6,66,56.5,60.5,60.5,64.5,60.5],综合S=WF・R′=45.0398分。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S为45.0398,对照评定等级可知甘肃条山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较差。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研究理论,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化理论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对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和模糊综合评估法的计算得出甘肃条山集团公司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

2. 通过全面分析总结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七点,分别是:认识层面的问题、管理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资金层面的问题、人才层面的问题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中充满艰辛。

3.通过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即营造企业信息化推进的宏观环境、领导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深化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各部门的共同支持、选择外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合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之,甘肃条山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走适合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二)展望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数据来源主要是调查问卷和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取的,覆盖面不是很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建立指标体系时使用的是主观赋值中的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虽然目前应用较多,有能够反映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政策倾向性的优点,而且确定权重的计算方法相对简便易行;但存在的问题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致使权重设定的结果会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评价专家的不同而改变,同时,无法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即使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加以考虑,也难以准确地反映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如果能将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相结合,评价结果会更加准确,实用。

参 考 文 献

[1]朱海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向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21

[2]李荣,周春林,周其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行社信息化评价研究[J].经济论坛.2009,2(3):61~64

[3]Elliot Rabinovich and Philip T.Evers.Enterprise-wide adoption patterns of inventory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2,13(6):32~41

[4]牛秀敏等.几种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21(3):142~143

[5]Editiorial.In search of European model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J].Telematics andInformatics.2000,11(17):1~7

[6]Anders Henten,Thomas Myrup Kristensen.Information society visions in the Nordiccountries[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0,14(17):77~103

[7]王其荣等.综合评价方法之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4(6):137~138

[8]王少卫等.数字化车间布局模糊层次评价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22(7):290~293

[9]徐绪堪.基于模糊理论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24(6):117~ 119

[10]马莉,孙延明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22(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