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例6篇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1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相关业务资料,在日常交际与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与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在《基本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反复强调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对于应用能力的理解,不应该将它局限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上,而应该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是各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反映,这些技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基本要求》提出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基本要求》把应用能力置于突出位置,理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就是要达到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因此,在教学中仅靠传授语言知识是不能保证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教学应成为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基本要求》中的高专英语教学目标。

一、教学大纲中应列入文化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效果和英语教学大纲的制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普通中学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对不同等级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作了具体的描述,但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只笼统的提到“一一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笔者建议应把英美文化教学作为一项要求写进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大纲中,使之成为一个规定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这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应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大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指导英语的教学实践。

二、改革现行教材

如果文化教学被列入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那么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的高专英语教材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目前高专英语教材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缺乏统一性、系统性。这对于不同的专业有一定益处和合理性,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是作为基础学科在学,基础英语并不是专业英语,它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材的内容上最好能把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作为一个有机体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把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作为课文学习内容,编排教材。应把衡量与评价教材的主要标准之一定为其文化视点是否突出,蕴涵的文化内容是否丰富,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是否有益。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英语教材,才能适应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三、改革考试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专英语考试试题内容还是以语法、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试题中语法、基础知识一般占80%以上的比重。这完全违背高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专的英语测试形式也主要以笔试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评定主要是学分制,依据期末的一纸试卷,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始终没有发挥出来,考核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脱节。为了达到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还可以加上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听力、口语考试等其他测试形式来测试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这些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修正和提高。令人欣慰的是,我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近两年来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二级考试,这样学生必须接受口语、听力测试。因此,调整高专院校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调整。一纸试卷一次统考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若不改革考试制度,就很难把教学目标调整到注重能力培养这个方向上来。

四、对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会通中西”的作用,即肩负着文化传播中介的重担。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双文化修养,培养双文化的理解能力、识别力、鉴赏力,在大脑内形成两套文化系统,不仅作好双语人,而且作好双文化人。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基础的双文化意识,预测文化学习可能出现的误区,通过文化对比及时引导学生的文化学习,让他们能够避免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文化休克及文化定势现象。同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文化心理,让学生知道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属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每个系统由于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宗教传统等渊源不同,从而导致其不同的文化内涵。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髓,有其对世界文明独特的贡献,有其引以为荣的文化传统,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糟粕。所以教师要做好两种文化的调节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分寸,要尽量客观、公正,切忌把自己不良的文化意识带到教学中去,从而产生负面影响。要让学生在热爱自己母语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尊重目的语优秀的文化传统。其次,高专院校外语教师遗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因而在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力度不够,迫切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否则在高专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2

一、目前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应逐渐淡化,且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由于语法教学的不断淡化,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与语法教学相关的问题。目前,初中生对语法知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现阶段,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逐渐增多,而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语法知识,因而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就是语法教学,因而初中生适量、合理的学习语法知识非常必要。总体来讲,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母语的认知程度,促使其更加热爱母语,以此激发学生正确运用、健康维护母语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语法教学还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规范使用和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听、读以及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虽然初中语文新课标未将语法知识内容归纳在考试范围内,也未对语法教学进行全面否定,且新课标对语法要求进行了规定。由于语言组织结构主要依据语法规律进行,因而学好语法知识非常重要。因此,不考语法知识并非代表着学生不需要学习,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活动。

2、语法教学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虽然汉语语法主要针对现代文,但汉语语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认为,初中语文文言文非常简单,但很多语法现象都被涉及到,例如,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及倒装句等词类与句式的灵活运用等。若想理解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首先就要了解相关词句的现代汉语意思,并分析比较其在古代语法和现代语法中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将文句翻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醉翁亭记》中的“乐其乐”,若学生未掌握动宾短语等相关语法知识,很难理解乐的不同意思,乐其乐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第一个乐具有以……为乐的意思,是动词;第二个乐指乐趣,是名词。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融入现代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语法教学有助于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每个学段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均不相同,并对学生提出了正确理解词句意思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积累语法知识,以便学生有效、快速理解课文语言难点内容。例如,《春》一文中,分析“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知,其中闹字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热闹,二是作为动词意思是闹腾,若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无法从这一个字中体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两个意境。因此,学生学好语法知识不仅能准确分析语句结构,还能进一步理解语义,从而有效、正确理解文本,所以说,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语法教学有助于作文教学

由于语言运用的基本法规和规律是语法,因而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产品,必定存在一些语法知识,且其又为言语生产服务。因为语法存在的主要方式是作文,所以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初中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意思,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顺序不合理、生造词语、句子成分残缺或用词不当等错字及病句问题,以致学生无法明确表达文章意思,甚至无法达到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此外,虽然教师经常训练学生修改病句,但若想让病句达到根本性消除,还需学好语法做铺垫,因为学生熟练掌握组合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有效修改病句的基础,也是避免出现病句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是正确使用语言。

结语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3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第一是超出课标进行语法教学。例如“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教学,八年级下册讲到其概念,并对主谓句的谓语构成分四类作了具体介绍。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颇费了一些心思,也花了不少精力去讲解,去练习。学生课业增加了,教师负担加重了,本人认为这就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就初中阶段而言,学生只需把握什么是主谓句,并了解其谓语构成有四种分法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纠缠于这个句子是动词谓语句,抑或是主谓谓语句等。

第二是过于强调语法教学,与课标背道而驰。少数教师采用传统方法,过于强调语法教学,这些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淡化语法教学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语文不教语法,特别是现在义务教育只局限于几年制,如果初中还不强调语法的话,学生毕业后,不是连最起码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吗?他们又怎么能写出符合基本语法要求的书信和符合基本语法要求的语言来呢?在教学中,有的强调动词与介词的区别,如“在”、“到”等的用法;有的强调谓语部分中,谓语中心语与宾语中心语的关系;有的强调多重复句的辨析与运用,甚至把《孔乙己》中多重复句的划分引人初中课堂中作为重点来讲解。这些是与新的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

二、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的建议

1.系统讲练,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材将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分散编排在几乎六册教材中,均以“附录”形式出现,没有系统讲解,更没有设计相关的练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先学后教,让学生系统学习,培育语法基本素质。先学后教,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宜由浅入深的特点,先由教师将语法知识分阶段系统编写成语法知识文本材料发放给学生,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某个语法知识进行阅读、学习、探究。待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再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等方式来“扶一把”,并辅之以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分析,掌握技能,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又切实有效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为以后提高能力夯实基础。

2.随“文”而教,夯实语法知识的基础

随文点拨就是把语法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在语言中学语法。课堂教学毕竟有限,随文点拨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课文词汇丰富,文采飞扬,便引导学生进行短语归类;课文长句较多时,可引导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遇到典型的复句,可引导学生分析复句。

如,“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在教学这段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辨别每一分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并划分每一分句的主干,理清四个“难道”引领的四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纲举目张,学生便能深入理解作者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火热、赤诚的礼赞之情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丰富内涵。

3.语法教学要适度

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在实践中已经不自觉地使用基本的汉语知识,而初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规范运用母语的能力。由于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博大精深,过偏、过难、繁琐,确实会使教师难以操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我们需要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能删就删,不能删的基础部分、精华部分,则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以通俗、严密、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如常见的基本短语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构成方式、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等等,是不宜删除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密不可分。所以,中学语法教学应该选取教学语法体系中一小部分内容,即学生最实用、最基本而又能够学习、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根据“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4.课堂渗透,学以致用

语法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如果想只靠短时间的集中学习和演练就让学生掌握并融会贯通,这根本无法实现,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些知识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灵活运用,要想让学生记牢并活学活用,必须举一反三,将语法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将语法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刚入初中,许多学生在日记、作文中,常常分不清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正确用法,张冠李戴、乱用误用现象非常普遍。为此,在学过“词类知识”后,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误用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明白,“的”字一般用在名词前,“地”字一般用在动词前,“得”字一般用在形容词前,教给学生用汉语词类知识来区分三者的用法,既有的放矢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又将学过的语法知识有机地融入日常学习,起到了巩固提高、活学活用的效果。

三、结束语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 技巧 重要性

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用以前学过的题目、题材或者一些热门话题进行模仿写作;能够利用教师或者考试题所给的例子写出一些简单的书信、假条、便条或者是通知等;能够按照考试题中的要求将图片信息或者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在纸上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英文知识并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家教育委员会明确地规定了对于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重视初中学生自身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1]然而,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负面影响和中考升学率的压力,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看成应付考试的有效方法,摆在不重要的位置。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比较缓慢,试卷反映出来的成效甚微,使得学生厌烦英语写作,久而久之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消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遵循语言中关于英语写作的学习规律。

英语语言中关于英语写作的基本学习原则是:第一点,让学生先掌握词汇,也就是学生需要对自己所学的单词有所了解。“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点,在词的基础上,按照英语语法知识,形成一个完美的英语句子。第三点,在词、句的基础上,将句子组织起来形成段落,段落组成短文。整个基础阶段的英语写作训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基本训练过程。学生通过这三个阶段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后,逐渐学会运用词句和形成书面英语文章。例如,like(喜欢,动词),English(英语,名词),I(我,代词)——I like English.(我喜欢英语。);I like English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英语。);I like English better than any other subjects.(相比其他任何科目,我更喜欢英语。)

二、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发挥。

教师应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有效的指导性训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就只是时间的问题。[2]同时,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模仿,“模仿”是英语写作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在实践当中,学生仿照课本、考试题中的题目或者文章锻炼写作。例如,题目My Family,介绍自己的家庭(字数100字左右),这是一个中等难度的题目。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列出以下问题做引导:家庭成员都是谁(who)?家庭成员的工作(what)或者学校在哪儿(where)?你们常常在一起组织哪些活动(what and which)?然后由学生自由地发挥。

三、截取优美文句,鼓励性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挑选学生写的文章作为例文,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阐述写作方法,其他学生学习;教师在批改学生文章时,将文章中的一些好词好句标注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鼓励。同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在以后写作过程中进行积极地创新、借鉴别人文章中优美的单词或者句子和注意取长补短;教师在批改学生文章后,写下鼓励性评语、注意点及建议。[3]

四、开展课外阅读,注意佳句摘录。

教师应该在平时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或者英语著作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易读、评价较好的英语文章或者推荐几部经典的英语著作(《雾都孤儿》、《双城记》、《飘》等)让学生开展阅读。同时,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的习惯,即,学生在读到文章中一些优美的单词、句子的时候,自觉地摘录在笔记本上,以供以后写作时用。

此外,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能够反映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它既能体现学生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又能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熟练度。[4]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听、说、读三种技能进行适当的基础训练;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注重日常写作技能的锻炼。教师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将基本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和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聪,牛振.新标准、新理念、新写作——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11).

[2]裘春妍.从输入输出假设角度谈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6).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5

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看其编辑思想。初、高中教材总的编辑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和贯彻“三个方向”的精神。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力求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力求较好地体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以及严整有序与灵活多样的关系。3力求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面向大多数,力求难易适度,线索简明,梯度合理,易教易学。

该社新编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 化统一的道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2.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缩短学程;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与训练已经初步“过关”。4.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5.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

英国是属于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国家,“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行以后,出现了标有“国家课程”字样的教材,《牛津英语教程》、《英语》、《新阶梯》三套教材体现了以下编辑指导思想:

1.突出英语基础知识,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3.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和日常生活。

通过对以上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的陈述,我们尝试着作以下的比较。

一、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各国语文教材的编辑均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影响,它是一定民族、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最基本、最集中、最系统的反映,具体体现该时期对人才诸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课程计划的物化形态,也是社会化的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三个面向”的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编辑的总思想,它能给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过程方向性的指导,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相比之下,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总的课程标准,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教材,但由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识形态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也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干预的加强,这方面也有加强的趋势。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我国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编辑的灵活性,另外意识形态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它在具体的语文教育中的成功,如何在教材编辑中更好地体现这方面的指导思想,以更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的语文教材的编辑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重视教材编辑的可操作性,而英国的教材编辑则具有效高的灵活性。我国的教材编辑思想是基于编辑和教学的实际的可行性,从知识、能力到智力和习惯,从学习规律到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方法到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阶段目标到长期目标,从教材改革到教学改革,都有比较细化的规定,这种规定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英国的编辑思想则显得空泛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言和思维,言语实践活动,现实和日常生活等等,更注重宏观的把握,它往往不易操作,这正是其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影响所在。这种可操作与不可操作,导致了两个国家在教材编辑中,一个较为拘泥于框框,一个则较为灵活,这同样给实际的语文教学以相类似的影响。

三、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有序”、“梯度合理”、“在初中的基础上”等随时在强调构建一个语文教材的体系,可以说,这个体系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统一的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的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思想密不可分。英国的教科书自由制度使得其在教材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颁布的今天,也缺乏类似的体系,使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以及发展缺乏相应的循序渐进性。即使在教科书建设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也应继承这一传统,使得我们的教材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在重视教材编辑的同时,也重视在教材的实践方面给教学改革以支持。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型的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灵活现的,死的东西很难适应活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变化要求教材作相应的变化。在教材的层面上重视改革,不仅是对教材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给教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即要重视实际的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反过来也会给教材的改革提供实践的支持。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则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

五、两国在教材上都重视对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无论哪一个民族,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语言的共同的东西都是其基础教育阶段 所必须重视的,因为这是本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技能,在教材的编辑中给予这方面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所不同的是,我国的编辑思想在教材中重视的同时,对实际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及现实和日常生活重视不够,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和实际的语言环境有了一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步深入,我国英语教学也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新教材得以广泛使用,而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在高考指挥棒下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倡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但教师基本上还是以知识的主动者和掌握者而存在,教师满堂灌,课堂还是教师的天下;教师还是重知识,轻技能。尽管教师反复教,精讲细讲,唱足了独角戏,含莘茹苦,却收效甚微。认识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的诞生都会引起语言教学的一次革命,认识语言学也是如此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引进外语教学,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动研索,自求解决”的理想境界。因此,要让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在词汇教学中,运用认识语言学原理;必将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认识意识和共性意识,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学习,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多为在教师教授单词读音、意义和用法基础上的单词记忆,辅以教师为帮助学生记忆根据词汇的某些特征而总结出的一些规律。然而,由于英语词汇众多,单词义项和搭配复杂,学生在实际语言输出时并不能准确地选择和使用。传统的词汇教学也不能对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一物多词和词义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认识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成和规律,以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于是,语言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尝试将语言研究的新成果与实际的外语教学相结合。本文将主要考察当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对实际英语词汇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认知语言学原理的运用

(一)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运用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原理之一。范畴指的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围事例的重要手段。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都是以原型为中心的。原型(prototype)是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范畴的其他成员由于跟典型成员的可以被感知到的相似性而成该范畴的成员,即原型理论。基本范畴词汇是人类最早对外界具体事物的指称,词汇的扩展都是在基本范畴词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基于以上的思想,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首位。在词汇教学中,要贯彻这些基本思想,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3 Unit 3的内容为例。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单一枯燥,如教师读单词,学生跟着读,再教授词的意形、义,忽视了英语思维;没有创造特定的语境,且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因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单词,只有索然无味地机械记忆,从而不能调动学生的长时记忆。

Unit 3“Back to the Past”这一单元主要讲解了过去的文明,Reading主要讲的是作者探索失落文明遗址的日记,里面涉及到两个失落的文明遗址,一个是意大利的Pompeii遗址,另一个是中国的Loulan遗址。而课文里的新单词都是与介绍这些遗址的历史有关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即知识体系(an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多个范畴系统、区分不同范畴的规则和使各个范畴间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各个范畴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每个范畴系统至少有一套规则来规定一个事物或事件是否可归入该范畴。心理学家Sir Frederic Barlett把这些由不同范畴的知识构成的系统称为“图式”。Barlett在他的《记忆》一书中指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因此,对新单词的理解,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了解单词的意、形、义,而应顾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篇reading中的新单词为36个,其中20个新单词是描述关于Pompeii这个文明遗址的,16个单词是描述关于Loulan这个文明遗址的,如按传统的词汇教学法,老师带读,学生跟读,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因为大脑里没有贮存图式,也就是没有对这些新知识的即时认知。那么,作为老师应该首先综观全单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与这些新单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用多媒体放映有关Pompeii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一般是上阅读理解课时之前的文化导入。但笔者认为,在了解新单词时就应让学生提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以构成认知图式,加深对新单词的理解,更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在放映Pompeii的文化背景知识时,我们可集中对前面16个单词的认识,在放映Pompeii文化背景知识时,老师可先简单介绍Pompeii是2000多年前的一个文明城市。在介绍过程中,画面中就会出现相关的单词所指事物或事件映象,如:volcano,erupt,lava,ash,rock,bury,stone,mosaic,body,destory。先掌握这些基本范畴词汇,在牢固的词汇基础上扩充词汇量才能真正掌握大量词汇。

学生有了这些文化背景图式后,剩下的部分单词可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其中的含义,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思维模式。语言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而不是遇上新单词就止步不前而求助于字典。根据认知语言的经验主义语义观,我们认为解释文本意义时,两类图式在起作用:语言知识图式和文化背景图式。语言知识图式系统由语音、语法和语义知识构成,遇上新单词时,有时无法解码文本语言的意义;文化背景知识图式化系统则由读者的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它为读者提供文本语言表面所没有的信息。根据文化背景知识图式,对事件脉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推测新单词的意义,对于新单词“director”的意义;老师可挑出其在课文中的句子,例如:“So in 1860,the Italian archaeologist Giuseppe Fiorelli was made director of the Pompeii dig.”前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提到了Pompeii是2000多年前的一个文明城市,从“volcano,erupt,lava,destroy,body”这些单词的联想中了解到Pompeii是失落的不复存在的文明城市遗址。“Pompeii dig”会激活学生的贮存于大脑的图式立即想到其意义“Pompeii文明古城的挖掘”,从主语Giuseppe Fiorelli是一个专有名词――人名,从而推断出director应理解为修饰人的名词。而Giuseppe Fiorelli是the Italian archaeologist的同位语,“archaeologist”中的后缀“-ist”可推断出为“什么家”,与“scientist, artist等”有相似性。既然Giuseppe Fiorelli为“什么家”的话,那么此人与挖掘任务有什么关系呢?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什么家”在一般的经验看来,应是一项任务的“头儿”“负责人”等。因此就推断出了“director”在句中的意义。后面的16个新单词的教学也可以用同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输入相关文化背景图式,加深对基本范畴词汇的理解和加强学生利用文化背景图式养成猜测词义的认知思维模式。

(二)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运用

传统的词汇教学只重视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或其常用意义,而很少涉及词语的隐喻意义,造成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不能对词义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概念认知方式和概念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事物,以一个概念为基础认知和理解另一个概念,人的“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类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赵艳芳,2001∶102)。学者们通过观察大量的语料后发现日常语言中70%以上的词语表达源自概念隐喻所体现的隐喻思维过程。因此,隐喻思维直接影响着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及其相互作用。每一个事物都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每一个词语都可能拥有隐喻意义,将之运用到词汇教学中,定会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隐喻意义丰富的词语通常是基本范畴词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常被赋予各种隐喻意义,如人的身体部位、常见动物名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颜色等所蕴涵的隐喻意义非常丰富。如“head”的基本词义是“人,动物的头部”,后发展为“(物体)顶部,上部,源头”;还通过隐喻和转喻作为指“智力,能力”和“首脑、首领”等义项;进而又可作动词表示“向……前进;为……首脑”以及形容词意义“头部的;首要的”。“head”的隐喻意义是以其基本意义为基础发展过来的,学生无须记忆单词的所有含义,而应从其基本含义出发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思考单词的基本含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较为深刻地掌握单词的多项意义。

我们还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快三Unit 3的单词为例,老师可选择基本范畴词汇“house”为例,因为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丰富。“house”作为名词时的基本含义“房子”学生们都清楚。作为动词时的含义为“收藏、储藏”,因为“house”在最早的认知概念中所指的就是人们居住的有房顶可遮风避雨的房子。当人们发展一定的生产能力时,有了可储备的东西时,就有“储藏”物品这一概念的形成。渐渐凸显出了房子作储藏的功能,即而引申出“house”的动词含义“收藏、储藏”。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适时从认知的角度来讲解词汇语义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摆脱机械的、孤立的记忆词汇的传统模式,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词汇的各种意义,促使学生更准确灵活地运用词汇。

四、结语

总之,运用认知语言学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一次全新的尝试,特别对于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状态依然存在,虽然传统方法在词汇教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要有一种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引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变被动记忆词汇为主动习得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池州学院学院,2008,(4).

[3]陈桦.简析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4]孟宏.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科技资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