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例6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1

一、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中寻求一定的平衡。换句话说,中学语文既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知识学习的平台,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剂。然而,当下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多将语文局限于一门基础的学习课程,对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模式化、功利化的教学形式。大多数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传统的教授课文内容,从写作背景到写作意义,一一陈述;而对较为开放的写作教学,很多老师也为追求高分,不断总结作文的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内容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乏味单一,老师只是将知识一味塞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长此以往,中学的语文教学就陷入了窘境,教学质量不佳,效率低下,给学生自身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形式化的训练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变得排斥与厌倦,创造性思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也较为强烈,他们多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兴趣与爱好正是驱动他们前进的重要源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越来越成为新风尚。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老师可多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语文课堂本来就是大家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提出疑问或积极回答时,老师可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感和学习兴趣。研究表明,鼓励和激励都是增加自信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与激励,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让学生发掘自我,提高自我。当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己沟通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时,语文课堂就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也在多变的形式下给了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拓展课外知识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都是一位敬业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只有深入的研读教材,教师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意义所在,才能准确的抓住教材的精髓,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高效地让学生们把握教材内容和重难点。除此之外,学生仅仅对教材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语文教学和学生自身都十分有利。

(三)运用新型教学设备,多变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在学校里,很多新型的教学设备备受学生喜欢,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适当应用,这对于教学本身是十分有利的。如老师可运用电脑、投影仪为学生播放与教学有关的视频、音频等影像资料,老师也可以自己制作PPT等展示给学生。这些新型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思中学,从而培养学生听、读、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对学生自身也是极大的帮助。新型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增添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中学语文教师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立学习小组来增加学生的沟通交流外,也可以适时举办专题研讨会、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这样多变的创新教学无疑是给了学生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更多的自信。简言之,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们会越来越重视学生这一主体,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依靠学生和老师来共同实现的。而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正在被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舒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选择教法;处理教材

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激活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巧置悬念,以疑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趣。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高中语文课文历来就吸引学生,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更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作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国内,对话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应紧跟新课改的改革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寻对话教学的实施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推进新课改的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以平等为前提,实现以人为本的对话教学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实施对话教学的前提。而且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也符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平等的对话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下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架子。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的互动舞台,对话教学的核心观念是平等与民主,我们只有构建了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有效的开展对话教学。在对话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并循循善诱加以启发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心情,去体验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理解生活、世界及其自我。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课文里面的祥林嫂的所作所为很可笑很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想法随便加以批判,而是要引导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走进祥林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是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祥林嫂,那他又会选择如何去做?课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鲁迅的其他小说,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进一步去感受鲁迅文中的“残酷社会的封建主义”。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话愿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本身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对高中语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对话愿望,使学生产生浓烈求知欲望,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对话互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中生发出来的。如在学习《离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们观看屈原的记录片及电影,在观看后,教师有意提出几个问题:屈原为何要抱石沉江?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忧虑?并要求学生从电影和课文中去寻求答案。学生们置问题于其中,纷纷敞开心胸,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双向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要想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关键。 转贴于

三、“对话”内容简单化、生活化

美是一种教学感受,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感受,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才能趣盎然,津津乐道。然而,这里所说的美不是艺术抽象之美,而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平凡之美,构建最朴实的生活情境,用最朴实的生活“对话”,让学生有话可话,有感可言。这样“对话”的结果,学生理解容易,并且深刻、持久。因此,教师构建“对话”话题或内容一定要生活化,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场景和事务,使学生在生活实践发掘美,产生对美的渴望,从而有话可说,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基于此,教师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审美观的提升。这种“对话”与讨论的过程才是与情感体验相融和的。简言之,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内容的“对话”,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美感,养成高品质的审美素养。

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古人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任何人看待问题总会存在片面性,而学生更是缺乏人生经验,看待问题只会更加片面。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间的对话,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如《鸿门宴》一课,刘邦与项羽是其中的两个传奇人物,教师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探讨这两位大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学生讨论之中可能产生观点上的分歧,教师不需要特别斧正,而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根据。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阅读《史记》相关内容、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进一步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然后进一步探讨和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自我建构。

五、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之一,没有效率,证明本节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其内在规律,有章可循。笔者作为多年的中职语文基层一线教学工作者,试就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抛砖引玉,供同行借鉴参考。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忘却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职中生。经验和事实表明,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依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学习态度积极型;②学习态度消极型;③学习态度顽劣型。对后两者眼里,语文课堂似乎很枯燥;而对一个中职语文教师来说,能够使后两类学生学习有所转变,足以证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由于对中职生学习水平估计不足,教学难度习惯于一步到位,不注重因材施教;对学情需求重视不够,“穿新鞋,走老路”。

(2)课堂目标与学生需求不匹配。中职学校技能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就业重要大;语文属于文化课程,有的语文教师脱离学生实际需要,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改革,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经过努力仍达不到教学要求,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对语文课忘而怯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不注重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一个在课堂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方法。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谨科学不乏乐趣,有的书写和板书引人注目;等等。相反,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却学得一塌糊涂,究其因,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形成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与方法。

(4)不注意学生个体差异。中职学生的素质偏低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班就像一块长满玉米的田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有的语文教师指导不适当,没有有意识的给差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内在及就业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扮好四种角色。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大效率,教师要扮好以下角色:做哑巴――管好自己嘴巴少讲;做忍者――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发言;做懒汉――敢把问题踢给学生;做大忽悠――鼓励学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要有效。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每一节课应紧扣学生就业需要而定。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着手,结合学生今后的出路和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围绕“自我介绍”、“答辩”、“市场调查报告”、“文明礼仪听说”等实际需要来设计课堂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锻炼学生文明交际、胆量、语言表达等等。

(3)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法让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课堂参与度低。现代多媒体所构建的图、文、声、像等立体形象使学生产生共鸣,如笔者在教学课文《景泰蓝的制作》时,借助网上视频再现景泰蓝工艺制作过程,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冲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应用文知识时,笔者经常下载中国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经典节目《职来职往》相关视频录像,引导学生观看,学习成功人士答辩或自我介绍方法,使学生学到听、说就业技能。

(4)坚持因材施教,多层教学方法。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原因在于学生不同专业,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从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来看,会计、文秘专业语文基础属于上等级,商务越语与高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属于中等级,计算机、商务电子属于下等级,根据这种现实情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教学目标,使用不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求最佳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1)忌无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个性、特长,在不同教学环节给予学生相应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忌无反思。反思是一个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进行反思是很重要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自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又上升为新的理论。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情况、提问效果等,才能获得课堂教学新的灵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忌无交流。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有的中职教师上完课就算完成教学工作,缺乏与同事交流课堂教学经验进取心。一个教师只有开放交流,不断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新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手段。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方法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如果站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审视,就能够发现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文教育概念和性质认知的混乱,为了应付考试,追求短期教学效果导致人文教育淡化;学校为了急功近利,使语文教学僵化,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很美的文章被肢解变为僵化的试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材教学,也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调,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无法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被剥夺,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脱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开展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方式

探究性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灵活性,现阶段,一些应用较为成功的地区将其作为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开展专门的研究型课程,如在活动课程中,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长,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实施形式,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专题研究课程

这种形式是在语文课程的课时之内,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开始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本次专题研究课程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介绍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如高一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不容易吸引学生兴趣且教学内容较少,开展议论文专题研究课程,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很多事例表明人类在不断的追求真理,这说明真理是极具魅力的,而议论文作为真理的载体,其魅力表现在哪呢?”进而确定研究范围“议论文的魅力”。通常情况下,专题研究课程属于基本教材的拓展教学,选题方面可以相对自由一些。

第二,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方案。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兴趣,进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拟定研究计划与方案。

第三,设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将课题分解,将研究方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分组,通过选举产生组长并协调分工进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制定研究进度计划。

第四,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组织由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各小组的计划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课题内容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然后为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打分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教师指导各小组独立进行探究性学习。此阶段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在活动前将详细的计划及安排明确,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学生按小组填写活动报告表并上交,以便教师更好的指导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实时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并引导其灵活选择运用资料信息,并鼓励小组之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强化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和研究习惯,从而保证探究课程的质量。

第六,展示研究成果并交流。当专题研究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总结并作出报告。然后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与讨论,不断扩大课题研究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其他启示。

第七,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当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整体评价。首先,要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包括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研究成果的水平,并设定选题、方案,报告等不同项目的评分权重,采取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其次,对于学生参与研究的程度和质量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重点讲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改善,帮助学生进步。

二、将探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日常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路

要想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能力水平,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处理,通过教材内容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自学能力和研究意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思路如下:

第一,设立教材单元学习小组和单元学习目标,由小组之间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并确定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并向其他同学讲明单元学习的目标、方法和注意问题,引导学生在早读课或空闲时间进行课文的阅读思考,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记下,每个学习小组在下一单元开课前将问题设计与相关进度做成报告交与教师。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由问题设计者提出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讨论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深度和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并调整讨论方向。讨论之后,分小组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结果,进而由教师对此作出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教师的评价应该以批判性、全面性和鼓励性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推陈出新。

第三,在全面讨论主要问题之后解决遗留问题。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勇敢的提出自己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第四,在每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制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效果。并引导学生写出关于单元学习的笔记或心得,选取较为优秀的进行班级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探究性学习

笔者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对于教学而言,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其重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经常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会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探索。问题意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紧密相关。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存在这种情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题较多,而学习差的学生则没有问题。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吸收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质疑开路,在问题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良好成绩并不是全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思维构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情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作者单位:河曲县巡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田卫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范文6

(旺苍东城中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追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探究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新课标更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都离不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何让语文的教学过程变得更美丽,一直是语文教师所渴望和不懈追求的。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做过一些探究和尝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吃透文本内涵与教学预设紧密相关。教学生成是动态的可变过程,生成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

教师恰当的预设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个性化理解”,促进精彩的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教学过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效的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需要有效预设的引导。

二、力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是有机统一的,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一些方法。(1)以“最佳问题奖”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江西一教师在预习《木兰诗》时,有同学提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怎么可能呢?不说别的,一洗脚就会露馅,小脚怎么藏得住?”于是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妇女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缠脚的?”大家很感兴趣,一致推选此问题为本次预习的最佳问题。老师查阅了不少资料,由此导入新课,告诉大家据清代史学家赵冀考证: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五代,花木兰生活的时代,妇女尚不缠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从这一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最佳问题奖”的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快速进入语文课堂。课前演讲打破了一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课堂,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上课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钱梦龙为代表的教育家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内容方面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我在讲解《我与地坛》一课时,就采用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筛选、取舍,抓住两三个关键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再让小组代表发言。结果同学普遍反映这种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采用“先死后活”复习法。对于死,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里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的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的确如此,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诗歌、散文以及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所谓活,请看广东优秀教师陆影梅的“创意作业”,陆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分析、点滴感受等,形势不拘。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更有的用图示概括课文内容,有的续写课文,有的将课文内容改写成歌词,套用流行歌曲曲调,以便记忆。 这种复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调控课堂

幽默是一门艺术,幽默艺术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和钱老师贴近了。学生顿时觉得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而钱老师这堂课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四、给学生诗意的熏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无诗意,已经冷了不少学生的心;高考作文多少年来的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更是将诗歌教学降温至零下三十度,学生读写诗歌的兴趣多被扼杀。如何给学生诗意的熏陶?(1)追求诗意,用诗人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无论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还是“像一张小小的邮票” 的乡愁乡恋,无不给人以别样的美感。不论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韵。 (2)要有诗人般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进行“超级链接”,使诗歌的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诗的韵味,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利用文言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