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例6篇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1

[关键词] 医生;技师;患者;医患纠纷;医技争议;沟通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152-02

近些年,随着口腔医疗技术水平面的发展,患者对口腔临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单纯治疗牙病到现在治病的同时注重美容效果,如对牙齿的形态、颜色、排列都有了新的要求。近些年,由于医患沟通不良造成医患纠纷、医技关系障碍问题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服务医、技、患三者之间没有做好沟通有很大关系。因而做好医、技、患三者沟通尤其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2005~2009年门诊口腔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患纠纷88例,医技争议23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88例医患纠纷原因,按医患沟通、服务质量、医疗收费及其他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医技争议23例分析就其常见的四个方面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5~2009年我院医患纠纷及医技争议原因见表1、2。

表1 88例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分析(例)

表2 23例医技争议原因分析(例)

从表1可知,2005~2009年,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医患沟通原因40例,占45.45%;服务质量原因32例,占36.36%;医疗收费9例,占10.22%。从中可以看出,医患沟通和服务质量是导致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从表2可知,2005~2009年,医技沟通及患者满意度是医技争议的主要原因,两者共占69.57%,由于医生和技师沟通不良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成为医患纠纷的诱因。

3 对策

3.1 注重医患沟通,换位思考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患者首先接触的是医生,医生首先要为患者着想,主动热情地询问病情,态度要和蔼,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1]。医生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的处置方法要交代清楚,对病情的分析要实事求是,对患者的愈后及修复能达到的效果应如实表达,不能擅自夸大治疗效果而导致患者对修复后不满意发生纠纷[2]。医生对医疗收费问题对患者一定要交代清楚,医生收费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执行,公开透明,使患者清楚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明明白白消费。

3.2 注重医技沟通,确保修复体质量

医患关系的沟通当然必须通过义齿加工中心出来的修复体,修复体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医患之间的关系。医生在定制各种修复体委托加工时,医生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技师的操作。要认真填写技工单,准确表达患者对治疗的要求及各项信息。

技师对技工单内容有疑问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以免由于医技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失真或无法传递等原因导致的医技双方互贬,工作质量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义齿加工生产和临床医疗服务。

3.3 提高医生及医技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医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及自身修养。医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边缘预备技术和印模技术水平,为技师提供一个标准、清晰、准确的模型。口腔技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把小事做好,把细节做细,除了按照规定严格操作外,还应多学习临床知识,以作出更人性,更符合生物学、美学原则的修复体[3-4]。同时要不断完善自身,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服务好医生和患者。

3.4 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

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执业活动中切实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各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工作,以良好的服务让患者满意[5]。

4 讨论

医生、技师、患者三者之间以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好患者。医生在临床操作时,要首先为患者着想,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尽量减少负损及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医技间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主动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医、技、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患者提供社会满意的医疗服务[6],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及医技争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英云,王艳萍,施.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64.

[2]郑大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多维视角[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6):337-340.

[3]曾桂琼.口腔医院门诊医患纠纷的成因及防范[J].现代医院,2007,7(5):98-99.

[4]马清璇.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口腔高职技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3-14.

[5]赵英利,杨学文.口腔门诊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3):327.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发展迅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过硬、沟通能力良好的应用型口腔医学全能型人才匮乏,为适应21世纪口腔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出能适应各个口腔卫生医疗机构需求的全能型人才阐述几点意见。

一、强理论 专业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根据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口腔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口腔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口腔医学教育也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肩负着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赴国内顶尖学府或国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国内顶尖学校或国际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其次施行情境教学、仿真等新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两种角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体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逐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培养具有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能熟练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仅是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证的简单相加,而是既具备专业的教师教学素质、又具备丰富的临床操作知识、能力和态度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重实践 指导学生注重医患沟通方式

现如今高专院校教学模式基本上仍为第一年学基础,第二年上专业课,第三年外出实习,这种传统模式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对临床实验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直接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够扎实、稳定。可借鉴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模式,采用一边教学一边在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前期让学生临床见习,让学生对口腔医生有一个更加感官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见习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学中用、用中学,让学生将学习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动手技能的同时增强理论知识。

当然,见习期和实习期都将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医患关系沟通。医患沟通是医学生进行医学实践最基本的行医准则,在临床实践中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医患沟通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而大部分医学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甚至根本就没想过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医术,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导致沟通不畅,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国外的医学院校很早已经非常重视在校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甚至有些国家还设置了医患沟通的课程,形成了多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如专题研究、经验交流、模拟病人、信息反馈等,具有实际的评估模式和考核办法,均可以借鉴过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育综合型人才。

三、得实效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3

【关键词】 四手操作;口腔护理;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口腔治疗的安全、舒适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四手操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自从四手操作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由于我国受口腔专业护理人员紧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普及度还不是很广,但国内规格较高的口腔医院和诊所的诊疗方式都趋于四手操作治疗。从目前的市场情景来看,对能够熟练四手操作的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要求口腔专业护士能够尽快的进入工作岗位。如何增加口腔专业护士培养数量和培养合格的能完成好四手操作的口腔护士是教学工作中重点。

1 四手操作技术的优点

四手操作技术的优点体现在医疗实践中,四手操作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有调查显示,四手操作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30%-78%,并使经济收益提高了35-74%。在四手操作中在助手的协助下,医生和护士共同在口腔内进行各种操作。护士能协助医生牵拉患者的口角,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和调拌材料,使治疗过程有序衔接;及时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内的水、唾液、血液,缩短了治疗时间,保持治疗区域视野清晰。②有利于医患、护患及医护关系的改善。在四手操作过程中,护士能帮忙吸净口腔内的水、唾液,患者起身漱口次数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提高。在就诊过程中,护士还能起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作用,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安全感增强,让患者在舒适、亲切的服务环境中接受治疗。③降低交叉感染机率。四手操作技术中规范化了治疗器械、物品的摆放位置及器械的传递方法,护士能够合理有序地放置物品传递器械,从而减少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保护了患者和口腔医护人员,减少了交叉感染发生的机率。

2 我国现阶段的口腔护士情况

首先,由于受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口腔专业护士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临床上现有的口腔护士也大多来自一般护士,真正经过专业培养的口腔护士较少,她们不能很好的胜任临床工作,医院需要发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她们。其次,口腔专业护士的教育培训机构比较不足,只有极少数院校近年才逐渐开展口腔护士专业。再次,护士学校没有为口腔专业设置专门的课程,没有权威的口腔护理教材。很多口腔护士都是在进入口腔医疗领域之后才接受所在单位的专业培训,在工作实践中自己摸索学习。对口腔医院来说,能够物色到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当然是最理想的。

3 培养口腔专业护士的前景

培养口腔专业护士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前景,能为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国各类医院的口腔科、尤其是个体口腔医疗诊所,数量多,分布广,再加上四手操作正在逐渐成为口腔医疗操作的主要模式,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口腔护士的工作内容相对于一般护士来说较为简单,主要负责口腔治疗械的传递、清洗、保管,常用药物的调拌,口腔治疗的配合、为患者讲解病情等。工作中的危险系数不高,经过良好的训练,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乐于为口腔患者及口腔医生服务的护士都可以胜任口腔护士工作。以上因素都决定了对口腔护士的学历的要求不会太高。如中、高职护士培养周期短、培养成本相对较低,基层医院易于接受。综上所述,培养大量优秀的口腔专业护士势在必行。

4 如何培养出又多又好的口腔专业护士

4.1 对现有护理人才进行规范化培训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普通护理人员已趋于饱和。我们可以从大量不同层次的普通护理人才中挑选一部分人员进行为期不长的岗前培训。如开办四手操作培训班,聘请熟练掌握四手的口腔医护人员为他们讲授知识,并现场模拟四手操作的基本内容、程序。口腔医院还可自己开设培训班对自己现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①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程序;②口腔科常用器械的识别、使用及大型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③口腔各科室基本操作的护理配合;④口腔科感染管理的规范化培训;⑤口腔卫生宣教知识的培训;⑥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训;⑦四手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应取得相关权威机构颁发的上岗合格证后方允许参加工作。

4.2 从教学方面入手,大力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 合格的口腔护士,既要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如各种常见病操作步骤,又要掌握口腔专业护理常规,包括各种治疗过程的器械准备、配合规范,同时还应该遵守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制度要求,避免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4.3 不断提升口腔护士的综合素质 口腔护理人员是口腔医生很好的“助手”,为口腔医生减轻一些操作之外的工作量也是口腔护理人员的职责,如对患者进行口腔知识宣教、跟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等,可以大大减轻口腔医生的工作量。想要很好的完成这一工作就要求口腔护理人员不仅严格的专业知识与培训技能而且还要求较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培养大量优秀的口腔护理人才对于打造口腔医疗品牌形象、四手操作技术推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国内口腔事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口腔专业护士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前景。作为口腔护理工作者我希望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我们。

参考文献

[1] 迟颜波.口腔四手操作模式在基层口腔工作中的几点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35):237.

[2] 黄清秀,邓佳林,陈卫国.氟康唑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5(19):369.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4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部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5

关键词:口腔设备学;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学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大量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口腔科的日常临床工作主要以诊断与治疗为主,口腔科诊疗工作与口腔仪器设备密不可分,然而,口腔仪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一名口腔大夫对就诊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必不可少的法宝,因而,口腔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常识和日常维护保养常识,对于每一位口腔大夫来说是应该掌握的;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医疗仪器的设备,已经大量地引用了激光、超声波、微电子仪器等等高端医疗信息科技技术[1],使临床口腔大夫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同时,也对临床大夫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所以,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在目前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是十分必要。

1口腔设备学概述

1.1口腔设备学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口腔医学新兴学科,是在总结口腔医学设备的产生、发展、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管理等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口腔医疗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如管理学、材料学和口腔医学等。口腔设备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口腔仪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等规律;口腔仪器设备的常用有仪器的基本功能、仪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的基本操作、日常的维护保养、一般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还有口腔仪器设备的管理,比如仪器装备的电子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维修保养管理等等[2];此外,口腔医疗仪器安装的布局设计与实施、对整体标准环境的要求、口腔临床治疗要求的与临床操作标准姿势等也是归纳到其研究内容之一。

1.2口腔设备学的发展 口腔设备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口腔医学当中具有自身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的一门新兴的基础医学学科。其发展除与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的发展相关外,还有其他学科如理工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技工工艺学、社会学、经济学、口腔生物工程学、医院管理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具有理、工、医学相互交叉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已有相当数量具有口腔医学、理工学和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3]。

2口腔设备学课程的作用

2.1口腔设备学课程在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中开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仪器设备,其设备规范性使用方法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寿命和门诊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着临床的医疗效果,因而口腔医生在设备维护保养及使用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4]。未来的口腔医生都来自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是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口腔本科教育的课程计化中,缺少口腔设备操作的教学内容,因而,口腔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期间由于缺乏设备的基本相关知识,亦不了解操作常规,使用设备时容易引起医疗事故或者设备事故。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本科教育当中,只有系统地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口腔设备的使用知识、正确使用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才能顺利开展临床工作,为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掌握口腔设备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科新型先进设备越来越多,医疗系统部门所购置的设备一般要由口腔医生来做选择,因而,口腔医生需要具有口腔设备学的基本知识,才能不负众望,挑选到适合本院的使用、性能优良的设备,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医疗质量[3], 减少患者的负担。医疗设备用于诊治患者,其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3],决定口腔设备性能的因素除了设备的质量以外, 还与日常的保养及规范性操作等有着密切关系。若在治疗过程中,口腔设备出现小故障, 这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如果在本科教育中,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对口腔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以后进入临床的诊疗工作过程中遇到常见的小故障,就能够自己动手维修保养,排除故障,提高诊疗效果。另外,我们培养的医学口腔本科生当中,有大部分学生是面向基层医院, 那里缺乏专职、专业的维修工作人员, 所以,针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来讲,口腔设备学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让学生再本科阶段,及已基本掌握维修保养的方法,是临床的诊疗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口腔设备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口腔设备学后,了解口腔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常规、维护保养知识和简单的维修, 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顺利开展诊疗工作。我校从2005年就开始对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口腔设备学》课程,自从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以来,普遍得到了学生、教师一致赞同以及相关教学部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杨俊玉,徐德平.在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的探讨[J].职业教育,2007,25(17):131.

[2]口腔设备学等新兴学科及其文献归类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

[3]成宏.个体口腔诊所的管理体会[J].口腔医学.2003,23(05): 320.

口腔医学技术就业趋势范文6

关键词:肝胆外科;微创技术;研究

1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

微创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MIT)是指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用介入超声学、放射学、内镜、胆道镜和腹腔镜等技术手段,以使在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技术。1901年Kelling发表了应用膀胱镜检查狗腹腔的相关报道,1910年Jaco-baeu首次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1928年Kalk用腹腔镜来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并作为肝活检查的手段 。1983年显微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首次由Wickham提出[1]。1987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Mouret成功完成,从此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革命星火开始燃起。我国的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1991年由苟祖武完成[2]。

微创技术成功运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并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是因为它的手术创口小、患者痛苦少,手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当前,在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应用中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迄今至少有70%以上的胆道结石手术是在微创技术下成功完成的。微创外科手术的实质就是通过腹腔镜的可视条件下,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在特殊手术器械或联合应用射频、微波、激光、超声等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通过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切除病变的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不破坏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最小的治疗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医生要注重手术中每一个环节,使得微创观念贯穿手术全过程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次的钳夹、切开、分离、剪断、结扎和缝扎等都要渗透微创观念[3]。

2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发展现状

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对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应用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创外科的概念于1983年由泌尿外科医Wickham,首次提出。1987年,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由Mouret完成,从此在肝胆外科领域中由腹腔镜引发了一场外科技术革命,这项技术也被外科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1991年,Delaitre首先报道一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993年,Fatkhouda进行了第一例腹腔镜下肝囊肿切除术;Kaneko等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脏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已经进入电视腹腔镜水平,创口仅需3~5 mm即可完成手术操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腹腔镜手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且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方。目前我国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胆囊外科微创技术,②胰腺外科微创技术,③肝脏外科微创技术。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①经皮的药物注射治疗,②经皮的物理方法治疗,③经皮肝囊肿或肝脓肿穿刺吸引技术。据有关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的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已超50万例,传统的开腹手术已成为一种辅助手段。与此同时,内镜微创外科技术也已经取代了许多过去被认为是高难度的肝胆外科手术,例如:胆管梗阻的置管术、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内结石的清除手术,甚至在有些地方通过微创技术的应用已经部分取代了肝切除手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等。在有条件的医院,微创外科技术可完成70%~90%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治疗成功率达97.79%[4]。

3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存在的缺点

虽然在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肝胆外科的手术都适合用微创手术来处理,肝胆外科的微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小视。笔者通过走访所在城市的几所医院发现,部分医院因技术和患者特异性特质的原因,在微创手术中不得不转为传统开腹手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微创手术中外科医生失去了三维立体的视野和手部接触患者的第一触感,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手眼配合的习惯难以一时间改变。其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有:①手术中易引发出血且止血困难;②不能手触肝脏,难以正确评估病变边缘;③恶性肿瘤样本留存困难。④治疗费用增加。总而言之,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治理中的应用方兴未艾,未来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如何合理选择适应证;②发展适合肝脏微创治疗的特殊器械,例如腹腔探头的改进;③深入研究肝脏微创治疗所产生的病理生理效应,最大可能的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治疗的成本。

4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发展思考

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引用和发展,肝胆外科手的技术革命已然到来,与此同时,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和医院的配套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来的肝胆外科治疗过程中,要想更加科学、合理、适时、适宜地运用好微创治疗技术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术者对微创技术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而医院的医疗环境也应进行配套升级改造,不断引进新型的微创技术器械。和传统开腹治疗相比吗,微创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必须严格遵守外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不能以小创口治疗作为手术方式选择唯一标准,要在设计治疗方案时考虑到微创技术治疗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给患者带来的更多经济费用。

5结论

总之,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运用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生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今后越来越多的肝胆外科手术会在更加精良的腔镜下完成。只要我们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推陈出新,优化操作,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领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Rosen M,PonskyJ.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Endoscopy,2001,33(4):358-366.

[2]耿静明.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的运用前景[J].中外医学研究,2010,5(8):2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