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例6篇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1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经营,低碳营销

 

一、低碳经济时代与企业低碳营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高增长,但同时又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负担。“生态极限”、“地球赤字”、环境污染这样一个全球性问题,这样一个涉及人与环境、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现实问题,给人类生存发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企业经营,在前述这些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背后,也有着人类与之斗争的过程: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被提出并实践。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战略抉择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将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又一新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人类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在企业众多战略抉择中,企业营销战略如何适应低碳经济要求,是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慎重考虑和实践的一个问题。低碳营销模式将是企业营销模式的新趋向,同时也是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低碳化”

如果从营销学角度来定义“低碳营销”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话,那么在这过程执行之前,观念是先导,观念须先行。因此,企业提倡低碳营销,必先倡导营销理念“低碳化”。低碳发展观,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这是以“世界整体”为单元的发展理念。低碳营销观念,也即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是从大的营销哲学角度来谈营销理念“低碳化”,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营销理念“低碳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低碳意识”。从我国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实际出发,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2、引导顾客低碳消费。消费者需求受到消费者行为、认知、学习、态度、文化、个人特征、生活方式、所处情景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复杂的消费者购买“黑箱”背后企业经营,消费者购买行为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也就很正常,但营销的本质是创造需求,满足需求。消费者需求是需要引导和挖掘的,是需要创造的,在引导、挖掘和创造的过程中,企业低碳营销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从笼统的“客户需求”中鉴别出来,着重鼓励、挖掘和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顾客的“合理需求”主要就是要引导消费者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逐渐杜绝对环境产生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企业经营,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3、进行绿色宣传。“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绿色,宣传“低碳”,展示安详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观,绿色的生活风情和纯净的心理感觉,激发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欲望。营销的实质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增强了,企业倡导的“低碳”营销也才有了实质的意义。

(二)技术创新是低碳营销的基础和关键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瓶颈,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行低碳营销,生产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关键,企业要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来实现低碳目标;企业要科学规划,不能依靠能源消耗来促进生产;企业要通过新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企业经营,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绿色营销策略

笔者基于“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而谈如下企业营销策略。

1、绿色产品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重视商品物质价值的传统消费观向强调以非物质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观转变,即在购物时,更加注重企业及其商品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有益性,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绿色产品备受青睐。绿色产品的开发策略有别于传统产品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标志。

绿色设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技术、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产品在使用消费过程中,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制开发绿色产品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用环保的观念进行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明,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包装商品的过程中,既要努力降低其包装费用,又要考虑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如纸包装或一些与桔子皮、鸡蛋皮、香蕉皮等有类似功能的“天然包装物”仿制品,探索一条“绿色包装”的新路子,也有利于突破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包装为我国设置的技术性壁垒。

绿色标志是指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国家政府部门或某个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印在商品或其他包装上的图形,其样式因国而异。世界上主要的环保绿色标志是德国的“绿色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及中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等。从各国情况来看,产品一旦被贴上“绿色产品”的标签后,身价大增且有供不应求之势,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绿色价格策略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

3、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4、绿色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在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中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

5、绿色公关策略

绿色公关是树立企业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途径。它能帮助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20世纪80年代,麦当劳因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废弃的包装物,逐渐成为环保人士攻击的对象。在环保危机的威胁下, 90年代初麦当劳推出了“种植一棵树”的绿色公关宣传活动,并着手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减少包装;二是减少使用有损坏环境的材料;三是使用较易处置、能物化成肥料的材料,这样使环境污染物减少了60%,在社会公众面前成功地塑造了“绿色麦当劳”的新形象。

6、“绿色政府”策略

绿色营销,要靠整个社会成员的参与才行。社会大众应明白绿色营销不仅仅是企业的事。绿色营销理念的执行当中,由于政府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涉及到整个国家、民族发展前途和未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依靠政府力量,可以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来解决,否则很难迅速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7、绿色服务

在商品雷同化、同质化和品牌普及化的条件下,服务更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当然,这种服务并不是一般的笑脸相迎所能概括的,而是指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需求。现今商品多了,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和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功能利益,更看重在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在产品和服务相同的情况下,体验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关键因素。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低碳营销、绿色营销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但同时,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变还需要从大到环境经济政策小到企业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金涛.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2]赵杨.低碳营销——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新模式[J].经济与管理,2010,(7)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2

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提出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城市;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S422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含义及其特征

绿色建筑,最早是在 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的。由于绿色建筑的出现,人们对建筑有了新的要求:更加健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同时能够高效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的逐步深入,我国于 2006 年 3 月,由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指出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一理念亦被国人日益接受。当代语境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传统高消耗型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还是刚刚起步,好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去探讨,需要设定对应的部门,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我认为低碳的概念其实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正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它本身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将能源的消耗、环境等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的一个概念。低碳主要是指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环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实现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说,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总体上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普及性差,多数建筑仅仅停留在样板状态; 建筑开发商对于绿色建筑供应动力不足; 绿色建筑消费市场缺乏活力等。

导致以上不足的原因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与发展绿色建筑相关的激励政策缺乏。绿色建筑在我国之所以发展缓慢,与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绿色建筑标准认证体系有密切的关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构建新的成本一价值体系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绿色建筑对未来人口承担了道义上的责任,而市场机制是以当前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显然缺乏承担道义责任的能力,因此,在构建新的成本一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其次,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由于政策不重视,使得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的宣传收到局限,各方对其市场的关注度不大,这使开发商的积极性不高,绿色建筑不能得以快速发展。

最后,环境评估体系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绿色建筑要求以新的价值观审视和评价建筑项目,环境评估与绿色标签制度有助于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建立环境评估体系是推行环境评估和绿色标签制度的前提。而我国的体系需要标准化与全球化。

3、绿色建筑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

所谓的“低碳城市”,简单来讲就是指以“低碳”理念指导发展的城市。在具体涵义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其应包括“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两个大的方面,在强调低碳生产的同时也强调低碳消费。认为应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构建“低碳城市”。由此,绿色建筑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上的作用可以分为“发展低碳经济”和“营造低碳生活”两个方面。

在2010的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公众也耍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减排的目的。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作息中要尽力减少所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进程。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完善,就全面的诠释了低碳城市中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理念。

建筑作为能源使用的主要载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除了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方面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以及后期使用维护等方面,绿色建筑均考虑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力求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从而为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首先,绿色建筑是价值观,是幸福生活的体现,他不仅仅是技术整合,也不仅仅是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观,他的核心目标是要打造幸福人居生活,节能减排是他的结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更加应该注重城市与人的生活品质。他的核心是人,资源,环境的三者平衡。一个好的绿色建筑,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幸福观。

其次,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共生共享,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他是城市有生命力的活体构成单元。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涉及的经济链条很长,其设计、建设和使用等会涉及交通、土木、建材、化工、轻工等 20 多个上下游产业。因此,绿色建筑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与绿色建筑理念一致的低碳意识,从而在相关的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开发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鼓励低碳行为等等。

4、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针对前述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其发展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源头。这方面要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上入手。中国低碳的发展要在吸取别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标准,从而探索出一条自身的低碳化道路。提高设计标准利用当前推动低碳化发展的契机,以及各方对于实现城市低碳化所需指标的深层研究,加快完善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相关指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注重房地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及环境成本之间的综合平衡; 另一方面要按绿色建筑标准改造既有住宅。要遵循“适用经济”原则针对高、中、低档价位大的住宅,制定中国低碳住宅标准,对建筑进行节能评级与认证并保持认证标准的差异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应该在对建筑的测评过程中构建第三方测评体系,由其对建筑物的能耗或能效进行客观的测试、评估并给予完善。

其次,结合低碳政策的创新激励各方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包含了当代人对后人在道德上的责任与承诺,然而,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使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的政策必不可少。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工具应该全面覆盖到:

1)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

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

3)低碳产业政策,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

4)低碳消费政策,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社区等政策。”

这些政策工具的创新在推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与绿色建筑产业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激励相关企业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调整整个产业结构,引导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使整个社会在政策引导下共同为发展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最后,一方面结合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增强对于绿色建筑的宣传。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绿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绿色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建筑领域内需要加强专业教育。目前,节能服务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应在高校建筑、土木、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低碳建筑技术课程,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术的专业人才。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和方式。低碳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明进步。推广、实施绿色建筑不仅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筑经济增长、建造技术、建造方式等带来革命性变革。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当前发展“低碳”城市的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建筑在更高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6) : 1.

[2]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 1) : 44.

[3]宋德勇,卢忠宝.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23( 9) : 87.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政策引导;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更是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力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为突出,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能源与环境的危机,节能环保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事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201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将节能环保工作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一直占了极大的比重,打造绿色低碳建筑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在对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引导和发展趋势发表一些浅要的看法。

2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最初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所提出的,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绿色低碳开始成为国际建筑体系的重要理念,并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而真正进全面发展阶段,则是以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以后。在近年来的探索与发展中,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始走向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如厦门、深圳、大连、成都、天津、昆明等地的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据统计,深圳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即建成节能建筑面积约5315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量的9.5%,民用建筑用电量也占全社会用电量37%,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建科大楼、华侨体育中心、万科中心、南海意库等绿色低碳建筑项目达到了国家三星级标准,光明新区、深圳大学新校区、桃源绿色新城、欢乐海岸等六个绿色建筑园区也形成了庞大的辐射延升态势。大连市针对绿色低碳建筑给予了奖励措施,目前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建筑面积即达三十余万平方米,涌现了一批已经兴建完成或正在兴建的项目,如大连万科魅力之城、亿达生态科技城、沿海集团住宅项目、星海湾等等,其中大连万科魅力之城即整合了生态环保系统,包括外遮阳体系、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自然通风采光系统、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生态绿化系统、可再生材料应用等等,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

不过总体看来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贵族化”气息还极为严重,目前大多停留于高端项目上,还未能赢得占有率最高的普通建筑市场,实用性还有待提升,使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处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此外,资金来源不足和相关政策效力有限,以及绿色低碳激励措施的缺乏,也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薄弱环节。

3 绿色低碳建筑的政府引导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政府引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更好的发展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打破“贵族化”的误区,政府应当加大引导力度。

3.1 从宏观目标与建设原则上加强调控力度

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能在宏观上对低碳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调控作用,政府应当在建设规划上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在新建筑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建筑建筑过程和使用过程所消耗的能源资料。在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时,不能盲目发展机械模仿,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条件、建筑特点等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技术措施。

3.2 从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上加强规范力度

当前我国关于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而针对地区特点的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更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缺少规范化力度。当前,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等,并根据不同气候地区、不同建筑类型设立评价标准,并加强绿色低碳建筑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快培养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估、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3.3 从财政奖励和相关政策上加强推动力度

财政奖励和政策支持,能更好的推动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财政和建设部门,都加强了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奖励力度,如对二星级绿色建筑给予45元/平方米的奖励,三星级绿色建筑给予80元/平方米的奖励,但这些奖励还主要由中央财政部门支持,地方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财政奖励措施。此外,当前对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所不足,政府部门还应当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给予绿色低碳建筑以更多的发展空间。

3.4 从城区建设和公益建设上提升规模效应

整体看来,我国很多城市绿色低碳建筑发展规模都较小,处于局部或零星状态,政府部门应当在城区建设规划时,充分渗透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进行建筑、市政、能源等规划,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尤其是政府投资性项目,包括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更应当率先执行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形成规模集群效应,起到示范作用和凝聚作用。

4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节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而绿色低碳建筑理念的推行,也有了十余年的时间,不过发展却极为缓慢,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的加强,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呈现了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发展趋势。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针,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住建部也表示将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拟在全国40座城市每年推广节能改造和新建发色节能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有数以百计的绿色低碳建筑项目正在兴建或正处于立项筹备阶段,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政府引导有力,节能建筑有可能在3-5年内即获得较大范围的推广。在节能减排已经成全球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一场规模化、产业化、系统化的绿色低碳革命正开始在我国建筑行业勃然兴起,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价值,引领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调整。

参考文献:

[1] 谢辉茂.浅谈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2)

[2] 杨凯.浅析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5)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人类在进入城市化生活以来,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各种灾害也频繁不断,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2008年的特大雪灾、2010年特大旱灾、2011年阴霾天气、2013年台风“菲特”的侵袭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环境,就要建设绿色城市,开展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才可创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1.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涵义

绿色城市是指充满绿色空间、赋予生机的开放性城市,绿色城市是指生活环境、具备特色的文化风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城市[1]。绿色城市的构建意味着物污染、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低碳环境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涵盖着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各方面。将构建绿色城市和低碳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还可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环境的发展。

2.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构建在绿色低碳建设中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们只是为了追求一己私欲,产生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思想。首先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结构上污染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产业比较少,工业基础上以化工为主,投入高、效益低、污染大。然后是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热岛效应明显,大气污染严重。最后是由于环保投入不足,我国的工业、城市建设都没达到标准,资金来源不足,科学技术上欠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一味的认为环保只是造成污染者的事,与自我无关,另外认为治理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太淡薄,从而导致了我国能源的大量损耗、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城市的建设是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有力执行,低碳环境的构建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趁势,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将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融入其中。

3.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的有效措施

3.1建设绿色城市

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城市建设情况,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和构建低碳环境应该要符合其趁势[2]。首先园林绿色应该要高度发达,绿色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所以主要关键是把握城市的园林设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提高生态经济发展。

其次将绿色城市建设设立一个有章可依,管理有效并进行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城市合理可行的管理。才可改变城市的运作和面貌。将城市的物质构造比作硬件设施,那么城市化管理就是软件实施。那么我们会很快意识到城市管理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构建。所有必须要保证城市建设有章可依,采用高效率的管理、带动绿色城市的建设与地坛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最后绿色城市的建设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倡导以人为本,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绿色城市建设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摒弃人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摒弃不良的享乐主义。绿色城市建设要注意营造绿色空间的发展,绿色生活,从而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和低碳环境的构建。城市绿色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具备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控制污染,达到环境质量优良状态,选择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合理的规划好绿色覆盖率,促进居民强烈的环保意思。

3.2构筑低碳环境

加强低碳政策的指导,政府的政策法规时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3]。制定低碳政策的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使用比例,采用较高的高新技术,引进高新产业,减少高排放传统型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带动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校节能的利用率。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对新能源和新技术要提供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意识,积极做好低碳城市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引导公民自觉的倡导低碳环境构筑,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促进节约和谐型发展。

4.建设绿色城市 构建低碳环境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人口在不断的上升、人类的欲望又是无节制性的,导致了城市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的危害气体排放量不断的加大,地球臭氧层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人口不断密集、随着经济发展的扩大、活动的频繁,交通的拥挤,造成了能源的损耗在不断的扩大化。所以要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回收可利用资源,倡导建设绿色城市,就必须倡导低碳发展。所以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还可促进人们健康的发展状态。

5.结语

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是顺应时代的步伐,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和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合理的建设好城市,结合自身情况,按照绿色城市、低碳环境构造的标准去建设。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还可保障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袁瑛.低碳城市该怎么建?[J].重庆建筑.2010(12)

[2]宋焕青.“绿”出希望——绿色城市新梦想[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分析

纵观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虽然我国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提出,今后我国金融行业要以“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为主线,进行经济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却看到:国内仍然有很多金融企业,在以破坏环境,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着企业的经济发展。这种无视我国基本国情,不响应我国号召的“碳金融”政策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我国,在金融方面坚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方针,而且破坏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并行合作关系。可见,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顾名思义,低碳经济主要是在借助创新性新能源、创新性减排技术、金融机制创新等手段,将金融活动耗能、排放、污染三方面,都尽量降到最低的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明确了这一定义后,如果纵观国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自1997年,国外就将响应低碳经济的气候变化,纳入金融企业发展的环境责任里面,成功的通过推出“自然灾害债券与保险最优组合”,分散并控制了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经营风险;到了2002年,国外还出现了比之前还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推出了绿色金融衍生品这一新型金融概念,并在此之后,经过几年对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心研究,于2007年成功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机制结构比较全面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将欧盟的碳排放作为样板进行全球性宣传。如果我们借鉴国外低碳经济的事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全球施加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利于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产值”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而且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可以帮助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让我国走出高耗能低效能的经济发展误区;除此之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也可以帮助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进行调整。综上所述,可见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相比,我国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在我国碳融资方面得不到金融企业的认可;

2.国内碳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多明显不足;

3.在国家政府对待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方面,不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普及宣传力度方面,都存在扶持力度偏弱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我国碳排放能源,在国际市场中只能处于低端地位,造成拥有较多碳排放资源的我国,在资源的定价方面陷入被动;还让我国在全球大力培育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由于金融产品陈旧,得不到有效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探究

为了平衡经济建设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为了响应国际提出的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号召,为了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为了让我国金融行业得到创新性发展,也为了解决笔者在上面列举的诸多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清醒对待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明确对低碳经济下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探究。

内部环境方面:国外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比我国要提前很多年,作为刚刚进入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我国,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笔者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的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为读者朋友总结这样几条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内部环境策略:

(1)加强对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这不仅需要那些响应低碳经济号召,进行绿色金融的企业,积极研究生产治理污水污染等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要各大企业能够调转生产发展,向着“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生产,低碳少耗能高能效进行绿色制造”等方向进行转型。

(2)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自觉遵守低碳经济发展下绿色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自律规范,加强企业自身对在低碳经济指导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笔者认为:可以加入管理制度的“绿色优化配置”,适当减免对企业生成经营活动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污染等影响项目的资金配比。同时号召那些进行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在机制管理上,杜绝过分信赖环保部门给出的责任认定等,企业生产鉴定信息的传统行为习惯,建立一个环保责任监督调查体系,对那些申请绿色贷款的企业进行绿色认定,避免由于机制管理简化,出现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漏洞问题。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人民对旅游活动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如不量力而行,则可能带来旅游的负面影响。本文是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我国绿色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了解我国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建立一种主要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的低碳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及国际国内研究动态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概念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当今社会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对各类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需求与消耗,从而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使温室气体排放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简而言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结构问题,然后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建立,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当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对低碳经济发展也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2.低碳视角下的绿色旅游

绿色旅游一词源于国外。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了环境与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人类在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明”,20世纪80年代,“绿色旅游”的相关概念开始传入我国。对于绿色旅游的解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具有亲近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特征的各类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狭义的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亲近大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它与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体验和参与式的旅游。本文关于绿色旅游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以广义的绿色旅游为论点。绿色旅游要求旅游活动中的参与者,即旅游消费者、旅行社以及相关行业人员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降低碳排放。

低碳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是指开发有利于人类健康,让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同时还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并在旅游过程中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的。简而言之:运用低碳理念,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绿色环保旅游的核心内容。

(二)国际相关研究动态

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一词首次被提出。该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但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概念介绍。而后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做出的《斯恩特报告》中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现今我们所广泛引用的概念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对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研究,David A. King& William P. Stewart(1996)认为,旅游景区的残留废物主要来自飞机、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较高碳排放量的尾气。如果对旅游活动管理不当,就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土壤冲蚀、土壤紧缩和植被破坏;Geoff McBoyle(1996)认为,绿色旅游应遵循几项规则:应建立在不影响当地人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原则之上,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必须能给予贫穷者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工具,必须适应当地的承受力并可在美学及生态学意义上进行度量等。Susanne Beckena,David G.Simmonsb,Chris Frampton (2003)研究发现,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旅游者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旅游者选择不同的出游方式、不同的住宿设施甚至是饮食方式等,都影响着旅游过程的能源消耗。其中,旅游交通占据了能源消耗的65%一73%,是降低旅游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

(三)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我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相对国外要晚一些,对低碳经济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鲍健强(2008)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介绍各有不同,但是最终表述的内涵却是相似的,即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其实质是调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冯之浚等(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缓解当前高碳排放量所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关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施惟仑、张维瑛(2000)认为,绿色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全面超越了传统旅游,丰富、深化和完善了旅游,使其上升到高级形态。因而,绿色旅游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种最佳定位模式;李伟、黄远水(2003)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充分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循环可持续地利用资源,从而保护有限的旅游资源;廖晓义(2004)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绿色旅游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概念或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社区建设和旅游服务四位一体的内容;杨建华(2009)从绿色饭店的视角出发,认为建设绿色旅游饭店有赖于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即统筹配套的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制度保障;马驰(2009)认为绿色旅游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业的综合性、开放性、粗放式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足,说明低碳绿色旅游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认为应该合理确定生态承载量、统筹选择低碳运营模式来发展绿色旅游。

二、我国发展绿色旅游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绿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绿色旅游的发展则是其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发展绿色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绿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壮大发展,同时对平衡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省市的重视。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发展绿色旅游,它提倡提供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能会对旅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问题。绿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及管理质量,而低碳视角下的的绿色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较小,节能减排等技术的使用能降低旅游成本,从而提高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2.促进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原则。发展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这一基础之上。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待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旅游资源要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并限制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容量。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当代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后代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旅游产品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情况下,旅游业将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发展绿色旅游,要提供绿色的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绿色旅游产品本身就具有环保的特点。运用低碳技术,相对传统旅游而言,它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会改善。在资源的利用方面,要采用新型能源,如水电、太阳能、自然能源等,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旅游商品方面,采用易于回收且可以循环利用的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如今,我国旅游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奠定了我国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绿色旅游也开始得到了发展。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绿色旅游依然停留在亲近自然的浅显的一面,对其自然的保护存在遗漏,绿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排碳量高

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在这几项旅游要素中,碳排放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这两个方面。 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运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不断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国内游客出行人数由2004年的11.02亿人次逐年递增到2014年37.6亿人次。国内游客周转量在数据上逐年递增,在公路、水运、航空三者之间游客周转最多的依次是公路、航空、水运,这三者之间碳排放的高低顺序则是航空、公路、水运。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游客出行人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出行人数的增加,同时也使得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由此便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员来往众多资源密集的公共性场所。旅游饭店主要是满足游客最基本的住宿与饮食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旅游饭店虽然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目前,我国一些饭店已经开始注意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饭店的高能耗,以达到绿色饭店的标准,但是这一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一些星级酒店方面,普通饭店在低碳绿色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我国绿色饭店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并不高,旅游饭店的碳排放量依然很高。

2.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污染大、破坏性较大

虽然绿色旅游得到的广泛的重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各种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对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在发展绿色旅游的过程中,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为迎合绿色旅游发展的热潮,过度开发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现阶段,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处在一种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阶段。旅游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在景区接待上不顾景区的实际接待量,使得大量的游客进入,造成景区拥堵及大量垃圾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虽然保护区得到建立,但是在保护区外面或保护区内修建各类服务设施和道路交通,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破坏了保护区内的资源特色,造成景区的生态环境失衡。大量游客的涌入,还对景区内原住民的文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当地传统文化的丢失,我国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地方因为过度开发使得当地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使得原有的文化特色流于形式。

3.低碳技术的含量比较低,运用少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一部分,至今能耗和排放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旅游饭店也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低碳技术的运用也不广泛,依然存在很多商家只在乎眼前利益,而不愿采用低碳技术对饭店进行改造,使得旅游饭店的碳排放依然很大。

4.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在旅游活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存在浪费严重这一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还是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不足,绿色旅游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并没有被广大旅游消费者所接受,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景区的文物或者服务设施进行胡乱刻画和踩踏绿地,损坏了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对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对景区内的服务设施造成了浪费。在饭店的吃饭住宿方面等各项消费方面,大吃大喝,造成食物浪费,这一些行为对绿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引导教育与改善。

三、对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群体三者共同的配合,相互协作得以开展和顺利实施的。我国现阶段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绿色旅游,它的发展起步晚,不成熟,因此更应该发挥各方的力量促进该模式的健康发展。首先,我们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为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便利和建立发展目标;同时市场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社会群体应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使其顺利实施。

(一)国家政策支持

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必然离不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依然落后于许多国家,故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条刻不容缓的任务。发展低碳经济,要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以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在法律上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和保障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企业对污染物、温室气体的排放,将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内。其次,对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等制定严格的低碳标准 , 并将其纳入星级酒店和 A 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中 , 加强旅游相关企业低碳的考核制度。对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污染破坏资源环境的程度征收排污税、碳税和污染产品税等环境资源税 , 从而加快整个旅游产业抢先进入低碳旅游的步伐。

2.制定有利于绿色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决策

绿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方式。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让地区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及规划应该依法禁止或者取缔。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一些高污染、破坏环境的旅游开发项目要提高银行借贷门槛。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以保证绿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3.建立监督体制

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有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有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和旅游者。为了使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完善和良好的发展,设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监督体制的存在,可以协调各利益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得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使该模式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二)市场积极配合

1.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和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旅游企业真正可以做到提供绿色服务。因此,科技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旅游业要充分利用低碳技术,努力做到低排放、低污染,提供绿色服务。

旅游饭店作为消耗较大的产业,在住宿和餐饮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低碳技术必须要引入到旅游饭店中。同时,旅游饭店也应积极使用相关的创新技术,以保证旅游饭店做到绿色环保。比如,酒店的空调和洗衣机等电器上要使用具有智能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降低碳排放,饭店在建筑布局、水资源循环利用、温度控制、湿度保持和垃圾处理等方面也应采用低碳智能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2.旅行社制定低碳绿色旅游线路

旅行社作为绿色旅游发展的一个主体,直接接近消费者,是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部分旅游者的旅游线路是依据旅行社制定来进行的,为了发展绿色旅游,旅行社应制定更多亲近自然、贴近历史,可以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

享受和受到教育的旅游线路,多开发一些生态旅游等相关产品。比如,自行车旅游、森林漫游、观鸟旅游、滑雪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要积极发展“线上旅游”,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信息传送等功能全覆盖的旅游项目。这些产品不仅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丰富人们的科普文化知识,还为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爱护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旅游交通,坚持“低碳”出行。

“低碳”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旅游者要不断地学习低碳旅游知识,掌握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在旅游的全过程中积极践行低碳理念。在行的方面,尽量减少小型汽车自驾游的次数,采用低碳或无碳的交通工具,这种环保的旅游方式既可以让人接近自然、放松心情,又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为低碳旅游创造了更多机会。

(三)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1.低碳意识教育

发展绿色旅游,必须要提高社会群体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意识。社会群体并不单单指旅游消费者,它还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要同时对他们进行低碳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影响力。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要宣讲低碳绿色环保的观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对旅游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宣传绿色旅游环保观念,提高从业人员、政府工作部门有关人员以及旅游地居民的绿色旅游的意识。社会群体意识的提高,将会大大促进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目标的顺利实施。

2.社会媒体和舆论宣传的引导和监督

提高社会意识,不仅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时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相对于教育针对的部分人来说,社会舆论具有更广阔的受众群体,使得更多的人员了解到绿色旅游。要想充分地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向群众宣传绿色旅游,提倡低碳生活。比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社会媒体,使绿色旅游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同时,通过社会媒体对一些有悖于绿色旅游的行为进行适时曝光,可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3.提高旅游消费者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意识

要想提高旅游消费者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意识,需要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引导。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做到低碳环保,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引导游客养成正确的旅游行为,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降低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做到低碳出行。通过对绿色旅游的宣传,使旅游者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若不好好保护,再多的资源也将被破坏殆尽,因此,必须大力宣传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观念,促进我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合理规划生态承载能力

我国研究者高吉喜将生态承载能力定义为: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主要侧重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每一个旅游景区都有着一定的旅游人数的数量承受范围,当旅游者的人数超过这个范围后,必将会对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在旅游景区,必须要科学准确的计算出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要了解到景区的日承载能力和年承载能力。通过了解生态承受能力,合理规划旅游出行时间,在公共假期将旅游者进行分流,从而方便旅游者的出行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五)选择低碳运营模式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必须要选择低碳的运营模式。旅行社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旅行社内部的人员教育上推广低碳理念,树立旅游企业低碳的企业形象。同时,要设计低碳绿色旅游线路和提供低碳的配套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使低碳理念可以被广泛了解。此外,旅行社还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宣传低碳旅游的信息,承担起低碳旅游的社会责任。在旅行社的内部运营方面,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以及互联网,降低资源的消耗。

结论

低碳经济是时展及需求的产物。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它有利于促进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旅游,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魏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11(2).

[2] 毛星芝.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2(9).

[3] 张春慧,许小红,谭立新.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及其测量初探[J].绿色科技,2013(1).

[4] 马悦.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