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例6篇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1

关键词:政府会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类型及产生原因

新政府会计制度设置的创新亮点之一,就是基于“双基础”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对一笔业务进行同时核算并反映。政府会计制度在原来行政机关及各行业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上保留了收付实现制的特点,又汲取了权责发生制的优点,从而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的财务信息需求。

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收付实现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同一笔业务,如果核算基础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业务处理结果,政府会计中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的,而预算会计则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对业务进行反映的。两者的核算基础不同,从而导致差异的产生。而这种差异有些是暂时性的,会在后续核算中相互抵销;而有些却不能抵销。根据差异能否后续抵销,我们将它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二、差异处理方式

(一)时间性差异

所谓时间性差异是指因账务确认时间的先后不同,可以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也称为暂时性差异。政府会计中的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收支确认的时间有先有后;二是往来确认收入或支出的时点不同。在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以下三种业务场景会导致时间性差异。

1.公立医院日常的业务收入中属于医保费用挂账部分:财务会计确认为收入;而预算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在收到医保结算款时再确认收入(见表1)。

例1:某公立医院20X8年3月发生门诊医疗收入2000万元,其中代垫基本医疗保险费用400万元,现收1600万元。

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单位:万元):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1600

应收账款——应收医疗款——应收医保款400

贷:事业收入——医疗收入——门急诊收入2000

预算会计业务处理: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600

贷:事业预算收入——医疗预算收入——门急诊预算收入1600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对3月医疗收入的确认金额存在400万元的时间性差异,而这个差异会在以后收回医保款转回并最终消失。

2.对持有的长期投资的收益确认(见表2)。

例2:某医院20X8年2月购买2年的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半年计息2000元,于20X9年2月将该国债转让,其收到国债转让价格105000元。其中投资成本10万元,已计利息4000元。

购入时财务会计(单位:元):

借: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预算会计:

借:投资支出1000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0000

半年度计息时(共2期)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2000

贷:投资收益2000

转让时财务会计:

借:银行存款105000

贷:长期债券投资——成本100000

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投资收益1000

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5000

贷:其他结余100000

投资预算收益5000

以上案例显示,预算会计下的收益确认与财务会计存在时间差,在转销投资时预算会计的收益是指整个投资收益,包括财务会计下以前已确认的收益,但两者的差异最终会消失。

3.采用应收(预收)方式下在收到账款时:预算会计确认收入;财务会计不确认为收入,而是通过往来账户进行反映(见表3)。

《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中明确科教收入要按合同完成进度进行确认。财务会计下根据完工成本占比、完工工作量占比、完工时间占比、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等4种方式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而预算会计则在实际收到资金时确认收入,两者之间也会因收入确认的时点不同而产生时间性差异,而这个差异最终会在所有收入资金都到位及合同完成后消失。

(二)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同、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的口径不同,导致财务会计确认的收入费用与预算会计确认的收入支出的金额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期间发生,在以后期间还可能继续发生,但不能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转回。这种差异只影响当期,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政府会计主体的捐赠、负债、备抵等业务会因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导致差异,且这种差异是不可逆的(见表4)。

表4中涉及到的业务类型均为永久性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确认的金额不同以及是否确认收支会导致对盈余影响也不同,且不会在后续会计期间转回。

三、差异结果的编报

为了准确反映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医院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当期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预算收入)和费用(预算支出)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情况的说明,并编制调节表披露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整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的“本年盈余”信息。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2

【关键词】实务操作;高校;财务预算;会计核算

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是分别针对未发生的经济活动和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计划与事后结算行为。前者作为高校开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是高校下一经济周期中各项行为的规划且以货币进行体现,涵盖预算资金收与支两个范围且指明收与支的方向。后者则是本经济周期结束时进行的汇总、整理与结算、分析,虽同样以货币进行体现,然却是终期的归纳、核算。因此预算是核算的指导与前提,核算则为预算提供确切、客观、具体数据,使预算得以进行。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同属经济活动两个方面,二者本当彼此守望、互为依托且相互促进。但在实务操作上,长期以来相对陈旧的行为模式却使预算和核算在协调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距,甚至导致高校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两张皮”现象。比如在经济活动周期上,会计核算往往采取一个自然年即为一个会计周期的原则,而原本应当处于会计核算前沿的财务预算通常从编制到批复会从上一年度十月左右持续到当年的三、四月份,之后才开始具体施行。由此必然导致预算未曾完成,会计核算就已实际执行的状态。再如自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包括高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明细早已统一到了“目”位,然而众多高校财务预算却依然只到“项”而无法明细到“目”。预算项目的“粗”和核算项目的“细”之间出现的不对等情况自然会造成预算支出难以确定内容的问题,甚至是预算找不到核算对应科目的困境。这便给核算方调剂支出、串支项目或随意延伸支出项目内容提供了可能。而由于预算和核算项目缺乏统一性与关联性,则极易使预算在事实上被架空而影响执行效果。

二、实务操作下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策略

(一)统一口径、加强管理、优化制度。要使高校预算与核算更加协调一致以提高资金收入活动的成效性、安全性与科学性,就需要从源头加强管理。也就是在经济活动周期、科目设置等多方面统一口径、优化资金管理制度。比如现有的预算编制到批复持续时间过长,不仅缺乏工作效率,更直接影响预算与核算工作品质。因此需要压缩预算出台时间,应从编制到批复限定在上一年度末尾,也就是要在当年一月前或至少在一月内颁布当年的预算计划。同时,财务预算科目也必须和会计核算保持一致,同样需要明细到“目”,且需要在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反映预算收支的科目也必须在反映核算收支的科目中找到唯一对应的明细目。(二)加强沟通、深入交流、提高真实性。要建立起预算核算定期交流机制。无论是采取面对面交流还是以邮件或线上会谈等模式进行,预算与核算双方都需要保持定期深度沟通。预算方需要充分听取核算方在具体实践中遭遇的问题与情况,不断优化预算定额标准、指标额度、项目范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细致。核算方则需就具体核算操作中遇到的不确定内容、范围或来源等听取预算方的意见和建议,使核算科目、指标、内容等更加精确,不断提高准确率降低错误率。同时,保持定期清理帐目并建立起长效机制也必不可少。也就是无论预算方还是核算方都需要兼顾记录和清理,定期就本方已记录项目和内容等开展复核、审阅以查缺补漏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者也需要就各自的定期清理工作保持沟通交流,及时向对方通报已方清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合作开展修正工作等。(三)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平台化的预算、核算体系。过于依赖人力提升预算与核算的协调性比较缺乏科学性且也难以落实执行,而借助技术开展辅助则常常可以在提高人力工作标准化、科学性、统一性诸多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也就是说,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平台化的预算、核算体系。比如建立起集财务预算、会计核算于一体的高校经济活动系统平台。无论预算还是核算均需采取口径统一的单位名称、明细科目、经费来源等项目设置。而包括指标、额度、项目、走向等的内容则需依据新会计准则等条例规范的要求输入系统并予以锁定。只有当预算支出额度大于或等于实际支出时,才允许核算支出行为成立,反之则被系统拒绝。借助系统平台开展预算与核算可以尽量弱化甚至规避人为不当操作的情况,降低不规范资金运作活动潜藏的财务风险。这不仅有利于实务操作下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保持足够的协调性,更有助于高校以最经济、便捷、科学、合理的模式开展资金收支活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性。

三、结束语

要在实务操作下加强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必须加大优化创新力度,从包括业务周期、项目明细、沟通交流以及监督管控诸多环节着手,在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协调失灵的局面。这不仅是让高校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间建立起良好的协调性机制以更好开展资金运作活动,也是最大限度规避财务风险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举措,且是高校适应新会计准则要求、以改革提升自身管理工作品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珍芳.浅议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当代会计,2016(03):56-57.

[2]何文兵.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政监督,2016(01):74-77.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3

(一)学院内环境的改变

内环境发生的改变主要是教育、公共财政在体制上的改革以及筹资方式的改革。政府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完全控制着高校的办学体制,但是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驱使其倾向自主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已经在后勤全面开启,学费目前是全国各高校的重要经费,飞行学院由于扩招导致需要新校区的建设,贷款规模正在急剧的扩大着。部门预算近年来要求基本项目的收支以及后勤的预算都应独立的进行核算,零余额的账户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科目。政府的制度管理下的款项的采购及其预算要直接付给供应商,业务也有更改。

(二)学院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学院需要准确的核算出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过去飞行学院所用的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准确进行,有些尚未支付的债务需要承担,但是报表以及账簿却无法明确的体现,这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是十分不利的;应收的学费以及尚未收到的学费不能被提供信息,能提供的只是收入;有的收支是跨年度的,在实际首付现金时需要加以确认,但是无法分摊于不同的年度,这很容易导致结余不实或者是年中转事项的错误处理。

2.减值和折旧在现行的制度中不适用于固定资产,但这却许多信息失真、相关的教育成本无法如实的被核算,固定资产被补偿十分困难,无法被后勤使用。曾有关于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试行监审办法中提过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是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的,这与现制度大相径庭。

3.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导致飞行学院内部出现了两个会计主体,即事业经费的核算和基本建设会计,这十分不利于基建和自建的成本以及资产核算,期末时高校是需要编制两套报表的,每一套都无法反应资产、负债、收支的整体面貌。

4.会计的科目设置过于简单也十分影响工作进行。

5、财务报表的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如果信息量始终过于简单也是影响报表质量的,导致报表不能完全纰漏信息。

二、预算会计与高校财务会计结合的具体模式

(一)会计制度和报告的分离

适当的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更好地满足教育领域的要求,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两套,预算会计仍然是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是采用全责发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报告环节需要分别提供,使用者对这两者的报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学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设计一整套科目体系,其中包括预算科目和财务科目,当遇到两者有相同的业务需要处理时就按照财务会计进行核算,月末的汇总要结转到预算的账簿体系,当两者处理的业务有不同时就按各自的体系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月末编制预算报表。

三、预算会计和高校财会结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

政府管理的现行规定对学院预算会计的设置体系有明文规定。预算会计不需要在其体系下设置完整的账簿,只要按照现金制反应收支即可,因此,预算体系需要设置的总账科目有:收入、支出、结余、累计净结余。

1.预算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收入,确认口径可以和财务会计的一样,这样一来报表编制轻松了很多。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对于高校的收益影响不大,是非财政性的,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无须再做调整。在学院确认预算收入时借方可记“预算结余”,贷方可记“预算收入”。

2.两者在支出的确认中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支出、在建工程的确认支出、无形资产的确认支出等方面。在财务体系中不会将这些确认为费用,在预算中却不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前者确认为费用,后者不再确认为支出。如果飞行学院的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的,应该在支付时认定为预算支出。

3.无形资产所应用的实际情况不同摊销方式不同,用于事业的价值一次摊销,用于经营活动的价值分期摊销。制度的改革后,统一了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上与购置固定资产一致,无形资产的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确认,确认后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4.预算结余在预算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的,反应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在未来会计期间里可以使用的。

5.累计净结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计净结余的数额。在年末学院应该讲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收入贷记累计净结余,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贷记支出。结转后收入和支出无余额。

(二)财务会计体系的重构

1.当购置固定资产时并不确认支出,而是需要资本化的相应处理,使用期间必须提折旧,记在当期的费用中。无论是用于什么性质的活动,取得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支出,直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资产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借方应记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时,需要转到固定资产,记在建工程在贷方。

2.关于资产类也有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各项基金综合的改为长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分别反映长期资产形态的净资产、有特定用途的净资产、无特定用途的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需要用权益法。

4.费用类的科目需要分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支出用途,科目记做某某费用。为了方便反映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总账下要相应的设置二级科目。

四、总结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财务会计预算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b)--02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原有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政府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更为接近。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政府原有会计制度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门予以高度重视。

1相关理论的概述

1.1财务会计的概念

所谓的财务会计是指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业务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财务信息需求,这里所说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指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财务会计对于企业而言十分关键,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内容,通过财务会计的运行,可以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提供信息上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企业达成盈利的目标。

1.2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是指将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控制、分析和报告社会上各个经济组织经济活动,并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是预算会计的主要职能,预算会计有助于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减少支出成本,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与财务会计相比,预算会计的针对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并且在核算主体、核算过程、核算目的、核算内容以及核算基础方面皆存在明显的不同。

2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上的异同点

2.1核算主体上的差异

企业通常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主体,企业内部产生的经济活动是主要核算内容,即使一些核算与企业经济活动存在联系的核算内容,如果不属于本企业,则本企业不能对其进行核算。而预算会计组织核算的中心是整个国家的预算,不仅需要对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核算,还要核算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2.2核算过程上的差异

与预算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涉及诸多的流程和环节,并且每一个流程环节都会产生收付,从而使核算复杂性大大提高。预算会计则较为简单,其核算过程涉及的内容仅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无需涉及其他环节,故核算过程复杂性低。

2.3核算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企业希望通过会计核算,减少支出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体现,是预算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二者存在显著的区别。

3分析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上的处理差异

3.1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处理差异

(1)不需要进行安装的固定资产采购。以上述高校为例,该高校为提升教师和员工的生活质量,通过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购买了200台无需安装的电风扇,每台电风扇的单价为100元。

我们用财务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以下處理结果:

借:固定资产20000贷:零余额账户款额度20000

而采用预算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则可以得到以下处理结果:

借:事业支出2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20000

(2)在分析不需要安装到固定资产后,我们接下来对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为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通过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购买了200台需要安装电风扇,每台电风扇的单价为100元。

我们用财务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以下的处理结果:

借:在建工程2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

而采用预算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则可以得到以下处理结果:

借:事业支出2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20000

由于涉及安装环节,因此,需要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此时得到以下的处理结果:

借:固定资产20000贷:在建工程20000

由于电风扇安装过程中,并不会涉及现金,故无需使用会计预算对其进行处理。

(3)如果是企业或单位自行建设的固定资产,由于不涉及现金变动,故只能对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处理结果如下所述:

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4)融资租入或分期付款采购的固定资产。以某学校为例,该学校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通过财政授权的方式,融资租入了一个需要安装的大型演出舞台,其租金为每年2万元,租赁的时间为20年。

我们用财务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借:在建工程4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

而采用预算会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所述:

借:在建工程40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

如果租金为每年一付时,应用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处理结果:

借:长期应付款2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

应用预算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以下的结果:

借:事业支出2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00

(5)接收捐赠的固定资产。某学校接受了来自社会企业捐赠的10万本图书,以补充图书馆藏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图书总价值为100万元。由于这项业务,没有涉及现金变动,仅需对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即可,处理结果如下所述:

借:固定资产1000000贷:捐赠收入1000000

3.2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处理分析

(1)与政府会计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相符的后续支出,比如:对工程进行维护,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的合理支出,在对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其记录为在建工程,然后将其中涉及的费用,计入到相关费用之中。某学校的教室由于年久失修,容易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该学校对教室进行了修缮和翻新,教室的旧有价值为15万元,已折旧5万元,修缮翻新的费用为1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费用。

我们用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

借:在建工程100000固定资产累计折旧50000贷:固定资产1500000

与此同时,由于涉及银行存款,还要另做出如下记录:

借:业务活动费用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

由于该业务涉及现金业务的环节仅有银行存款支出,因此,只需处理银行存款支出即可,处理结果如下所述:

借:事业支出10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00000

(2)与政府会计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符的后续支出,在对此类支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其直接计入到相关费用之中。比如:某高校网络无法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扩建,原值5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扩建费用3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通过财务会计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处理结果:

借:业务活动费用3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

通过预算会计处理方法:

借:事业支出30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300000

(3)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比如:某学校为帮助其他学校发展,向周边学校捐赠了价值为20万的书籍,总共2万本,每本书籍原值10元,每本已提折旧为4元,同时,还产生了500元的运输费用,学校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通过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以下的处理结果:

借:资产处理费用120500固定资产累计折旧8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银行存款500

由于上述业务涉及现金变动的环节只有运输费用,因此,仅需对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用进行处理即可。

借:事业支出5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00

(4)盘亏固定资产。比如:某学校在进行年末盘点清查过程中,发现盘亏教学设备20000元,已提折旧1000元。

通过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以下的处理结果: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9000固定资产折旧1000贷:固定资产20000

由于上述业务并未涉及现金变动,无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

(5)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比如:某学校当月计提的交通工具折旧费用为5000元。通过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以下的处理结果:

借:业务活动费用5000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3000

由于上述业务并未涉及现金变动,无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

3.3固定资产在政府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上的差异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1)采购无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预算会计都需要做账核算。(2)采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预算会计都需要做账核算。(3)自行建设的固定资产,在工程交付使用时,财务会计需要做账核算,而预算会计无需做账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业务中没有涉及现金变动。(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涉及现金变动,因此,在财务会计做账处理的同时,还要通过预算会计进行做账处理。(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财务会计需要做账核算,而预算会计无需做账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业务中没有涉及现金变动。(6)与政府会计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相符的后续支出,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预算会计都需要做账核算。(7)与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符的后续支出,需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同对其进行做账核算。(8)对外捐赠固定资产,财务会计需要做账核算,而预算会计无需做账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业务中没有涉及现金变动。(9)盘亏固定资产,财务会计需要做账核算,而预算会计无需做账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业务中没有涉及现金变动。(10)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财务会计需要做账核算,而预算会计无需做账核算,究其原因,主要是业务中没有涉及现金变动。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5

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要做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首先需要理清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及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界定,以达到改革的目的。

(一)两者的关系

按照目前的现状来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非常简单的关系,即拨款关系。从表面来看,预算会计是政府中的主要会计,但其实不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同,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预算会计的职能是对政府财政支出的预算批准及执行,它虽然能够在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付款”以及“拨款”的流程,但却缺少后续的过程跟踪和记录。而财务会计则是把执行过程的后续任务进行接收、记录等等。因此,理清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之后,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政府部门中,多数进行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综合体,虽然政府将两者进行了简单的结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1、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记录不完整。一方面政府现有的预算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存在不完整状态,导致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有很多是缺失的记录;另一方面预算会计只对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最初阶段进行完整的记录,但流动中的资金运动没有进行很好的跟踪记录。因此,预算会计在这方面仅仅做到了对财政的预算与执行,在职能上并没有向资金流动的交易层面进行延伸,从而导致了政府一类的公共部门在财政资金记录上含糊不清,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状况。

2、财务会计反映的资产负债不全面。政府部门中的财务会计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即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不够全面。目前,政府部门的财务会计并没有把一些非货币性的、公益性的活动项目纳入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对于政府部门的财务业绩以及相关的责任没有做更全面的核算及负责。只是在拨款时对相关的表面的资金流动进行记录,却不能对公益性的活动支出做出详细的确认和计量。这样也就使社会公众以及国家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情况缺乏掌握和了解,同时对政府的财政管理秩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加大了政府财政风险发生的几率。

3、政府部门中的会计目标不够明确。我国的政府会计目标,不只需要满足财政预算的需求,更需要的是能够满足国家对会计的要求,即国家的财政预算管理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同时还要将政府的公共管理需求纳入职能范围,从而为其提供准确的资金流动信息、财务的盈亏状况以便相关部门使用。当前的政府预算会计还存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确认、核算、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存在缺陷,例如会计科目不健全、核算方法不全面、报表体系不科学等。因此,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需明确会计目标,实现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更好结合。

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结合

现阶段,在执行政府的财务任务时,其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经进行了简单的结合,初步呈现出互补的状态,这就使政府中的会计体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主要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以及协同来达到结合的效果,同时对会计的基础、科目、报告、功能等进行协调以达到完善政府部门的会计体系的目的。

(一)确立方法

目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有简单的结合及互补,但方法还需要完善与改进。第一,由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度规定不明确,两方的职能范围相对较小,导致单方面的跟踪记录或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在这方面应该对原有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以修订后的会计制度来规范其职能范围,同时约束其行为,达到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监管的目的。也能够实现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记录,并且反映这一预算目标。第二,要做好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的完美结合,就要完善其体系。预算会计的任务就是预算相关部门所要预算的目标,或者是预算其执行的目标需要付多少款以及执行之后的结果预算,其目的就是实现该部门要实现的政策或公益性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对活动进行结果预算。而财务会计则是对其活动中相关部门所接受的资源以及耗费情况加以记录,以及对在活动中怎样分配资源进行记录和评估。因此,两方各自的职能就是在活动中进行衔接。因此,也可以重新建立两种会计制度,明确两方各自的职能范围,适当扩大职能范围,使其在进行资金预算和评估时互相有交叉点,并且在衔接环节的监督和审查上做的更好。两种方法并不发生冲突,在某些规定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实行相同的制度,例如行为标准,工作方法等;另一些具体方面,可以为其分开制定规则,例如在会计报告的制作上。重要的是两方所要衔接的点,一是在于预算会计预算的资金情况就是财务会计要记录的接收资金,另一个点就是两方都要实现其预算的目标以及能够很好地实行政策。目前的制度只能很好的实现第一个衔接点,第二个衔接点在执行过程中体现的还不够明显。所以,政府在制定会计制度时,无论是一个整体制度还是两个不同的制度,都应该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当做一个整体,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别管理与结合。

(二)实施策略

1、分类处理。确立了方法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怎样实施。要能够有效的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就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状况以及负债信息进行全面的反映。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一些重大活动项目及政策的实施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要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活动进行分摊处理,对财政的支出状况及政策实施类型进行很好的分类,以便在发生错误时对相应的部门和负责人追究责任并且及时挽救。

2、互相学习。在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以财政的流动为主要的关注对象,预算会计的存在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流动,财务会计的存在则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接收,这些信息数据都是会计信息,都是应该确认及准确核算的。然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对双方的工作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不了解双方的工作流程就会导致工作中的某一环节衔接不上。因此,要做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应适当使双方在对方的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适当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财政流通过程中的衔接环节。

结语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范文6

一、以支出周期为逻辑起点构建预算会计基本框架

(一)按“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是按照“组织类别”来构建的,并按其分为三个核心分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总预算会计记录拨款交易,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记录其付款交易。按“组织类别”构建的预算会计框架必然带来分散化的会计控制框架,总预算会计只覆盖拨款交易,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其他交易几乎无法控制。由于公共支出经过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支出周期,并且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和集中性的政府采购改革的推进,总预算会计也要求记录除拨款阶段之外的其他交易,特别是承诺阶段的交易,承诺阶段是已经签署了在未来交付商品或服务的合同或其他形式的协议,代表着“发生未来支付义务”的阶段。因此,我们应按“支出周期”而不是“组织类别”构建预算会计的基础框架。按支出周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可将财政交易分为拨款阶段交易、承诺阶段交易、核实阶段交易和付款阶段交易。拨款阶段交易会引起拨款总量和拨款分配的增加;承诺阶段交易会引起支出义务的增加和预算资源的减少;核实阶段交易会导致负债或应计支出的增加,同时导致承诺阶段所形成的支出义务减少;付款阶段交易会导致现金资源的减少,同时核实阶段的负债或应计支出也会减少。这样,无论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还是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人们可依据其交易属性来界定会计要素。

(二)按支出周期具体设计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核心科目应与预算分类相一致。国务院自2007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国际通行做法将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等。我国政府支出采用按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目前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等25类。修订后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类级科目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因此,预算账户体系中的科目设置也应做出相应地调整,使之与记录实际数据的科目设置完全一致。表1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例说明依托支出周期概念设置核心的政府预算会计科目。

表1列示了以支出周期概念构建全面的预算会计,覆盖到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但这个目标需要逐步实现,因为同时记录支出周期所有阶段交易涉及很多的技术和非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现阶段预算会计改革的重点应是首先将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展到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要求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相同的会计科目;二是全部付款交易通过电子化网络传输进行。

二、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的会计要素

(一)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研究现状 理论界已有学者提出在我国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他们借鉴国外对预算的会计管理方式,提出按照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要素分为预算要素和财务要素,其中的预算要素按照支出周期确认为拨款、支出义务、应计支出和现金支出(王雍君,2007),但并未对其具体运用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在2011年提出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建议,主要内容为:一是建立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按照支出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概念框架;三是完善会计基础,建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双基础核算;四是将支出要素改为成本费用要素。在政府会计“二元一体”会计模式上,王彦等在2009年提出的在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即同时构建收付实现制为主要基础的预算收支表要素和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要素,其中的预算收支表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而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在2011年按照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的方案,按照财政总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别各自设置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账户,但其预算会计支出项目并非按照支出周期构建的,不能提供拨款信息和承诺信息,预算交易和实际交易也无法比较,起不到对预算的实质性控制作用。目前我国关于在政府会计中采用“二元一体”会计要素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会计要素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科目的几乎完全不一致,预算交易和实际交易无法比较;二是没有以支出周期作为构建政府预算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无法提供预算执行各阶段的完整信息。

(二)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一体”会计要素设计 按照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研讨提纲提出的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补充修正:以支出周期作为构建政府预算会计支出要素的逻辑起点,记录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交易;在会计基础上,政府预算会计采用承诺+修正的现金制,政府财务会计则采用修正的应计制;在会计科目和明细账户的设置上,尽量与《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一致;将会计科目分为三类,即纯财务会计科目、纯预算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科目。属当期财务资源的流入流出,列入纯预算会计科目;属长期财务资源的,不涉及当期财务资源的变化时,列入纯财务会计科目;其他列入共同科目。由于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前关注的信息重点一是预算执行情况,二是政府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且我国近期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是改进预算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所以本文暂不考虑运营表的编制,因此,政府财务会计中不设置收支科目。具体设计如下:(1)政府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资产——政府会计主体通过过去的政府活动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占有或使用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为会计主体提供未来服务能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负债——政府会计主体通过过去的政府活动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包含服务能力或经济利益的减少。净资产——政府会计主体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差额。2011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建议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应计制,预算会计采用承诺制+修正的现金制。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第2号研究公报《国家政府财务报表的要素》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对应的是全部财务资源,其资产包括投资、可供销售的存货、未清贷款、应收收入及其他应收款项。在第2号研究公报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对应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转移支付款、借款和应计负债(如职工养老保险责任和应计利息等)。(2)政府预算会计的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的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分为收入和支出两类。收入——政府会计主体依法已经实际获得的各种税款和规费等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支出——政府会计主体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在第2号研究公报中,修正的应计制基础中的收入在相应的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确认;支出是指会计期间为取得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财务资源消耗,而不管款项是否支付,在购买固定资产等资本性资产时,当期作为支出注销。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体化科目分类见表2。

三、政府会计改革建议

(一)建立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元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 在我国政府会计构建“二元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使用一套科目体系,一套凭证和账簿,分别生成预算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政府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的应计制,政府预算会计采用修正的现金制。

(二)构建“预算账户” 政府预算会计的构建中, “预计收入”可根据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中的收入分类进行明细设置,“预计支出”则按照预算功能分类作为一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二级明细。

(三)扩展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到承诺阶段与付款阶段 总预算会计核算付款阶段交易,按功能分类作为一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二级明细。假设在付款阶段国库部门需对“一般公共服务”中的“专用材料费”进行登记,则可记录为“一般预算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同样,总预算会计还需设置“保留支出”核算承诺阶段交易,按功能分类作为二级明细,而将经济分类作为三级明细。假设在承诺阶段国库部门需对“一般公共服务”中的“专用材料费”进行登记,则可记录为“保留支出——一般预算支出——般公共服务——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材料费”。

[本文系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结合方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