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审查论文范例

预算审查论文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1

关键词:动态竞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审计

一、引言

财政资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级各部门对高等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在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高校2020年度部门预算中,清华大学以310.72亿元领先,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后“4%”时代的到来,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逐步下放,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要求关注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做有益探索,作为政府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补充。绩效审计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3E”理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以财政专项资金模式投入高等教育建设为基础,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某一方面发展而所做的精准投入,如高水平建设专项资金、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体现财政的引领及政策导向效应。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这些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管理、结项、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该项专项资金的效率、效益、经济性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审计署到各个省市局所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逐渐成为近几年审计部门的关注重点,绩效审计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但在探索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审计内容相对单薄。从目前各省市反馈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关注重点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财政资金下款不及时、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不佳等问题,受审计人员专业背景限制,关于项目管理、后续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性建议不多,绩效审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审计范围相对较窄。目前自上而下的绩效审计工作主要在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防疫专项资金等单个的专项,特别是要求设立绩效评价目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对于其他资金的关注不够全面,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亦是如此,对于某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反映了某一项资金的绩效,未能全面反映所有的高校财政资金,整体绩效不明朗。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全面。现阶段,审计结果的运用仍在小范围,审计报告会送到专项资金委托部门、管理部门,但并没有将这一报告跟该校的其他财政资金纳入统一考核,对于其他资金还不足以形成影响。部门地区还存在绩效审计跟拨款不挂钩,导致绩效不高下期资金照样安排或者绩效不同的情况,拨款仍根据生均、在校生数或者根据高校所在等级进行拨款。

三、重点关注内容

(一)关注预算编制情况,提升专项资金绩效运转。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当下,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情况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核实某项专项资金的所有收支情况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其次要关注专项资金预算收入及预算支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能否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否与上一期绩效评价情况有效挂钩;最后要关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关注各项支出标准是否合理,有无重复支出,有无简单套用以前年度预算,导致当期或者当年预算编制过大、实际执行过小等编制不科学情况的发生。

(二)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促进专项资金高效使用。在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和预算指标下达的及时性,审查各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后,特别是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转移支付后,是否及时、科学地分解下达。在这方面,江苏省已在2019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做了有益探索,在以前各种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任务清单,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纳入省属高校年初部门预算,根据学生人数、办学条件、办学成本差异和承担全省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任务等因素分配,随预算一块下达,加快了年度专项资金的下达速度。关注存量资金盘活及使用情况,是否还有存在结项两年以上的资金;关注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是否合理合法合规;关注项目的预算执行率,提高资金使用率;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关注项目资产管理情况,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否进行了可行性论证,项目资金所购材料、设备是否按规定登记入账并严格管理,专项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组织采购等;健全政府采购及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预算,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职能,加大国有资产,特别是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的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产。关注项目取得的绩效,比对项目立项申请,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评估,特别是能量化的指标进行一一比对。

(三)关注预算调整情况,推动预算调整合法合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项目的预算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整是否经过了合规的调整程序,是否存在以调剂程序代替调整程序的情况,调整后的专项资金是否发挥了新的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施绩效审计路径探析

随着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拓展,资金量不断增长,审计工作的工作量不容小觑,在审计过程中,要突出审计重点,找准切入点,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施全方位绩效审计,拓展审计内容。推动和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应提高政治站位,有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关注专项资金给学校学院带来的整体绩效,关注专项资金引领作用,特别是对非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效应。以资金使用为导向,以项目预算为主体,查看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手法是否符合实际,能否高效助推学科发展、项目建设,分配是否有侧重点,是否科学高效。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资金的管理、使用绩效以及专项资金服务地方及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专项资金在满足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后提升社会效益。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并反映在绩效报告中,既体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尊重,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开透明性。

(二)实施全覆盖绩效审计,拓展审计范围。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赋予审计全覆盖新的时代内涵。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专项资金,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全覆盖要求,在实施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关注到高校的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拓展审计范围,更全面地看待专项资金,关注高校各项财政资金在科学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各项绩效内容的体现。

(三)实施全过程绩效审计,拓展审计结果运用。高校专项资金一般以周期投入为主,审计过程中不应以会计年度来看待专项资金,因此,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关口前移能更好地达到绩效审计目的,以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绩效审计的起点,对绩效评估机制做实质性审查,从绩效目标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对项目进行评估。在建设期内关注绩效目标管理情况,从绩效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关注绩效目标的合理性,从目标的可实现性、绩效指标是否明朗看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期审计,及时发现不合理不合规情况,压缩调整不合理不合规支出,建设期末,做好结项审计及绩效审计工作。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在项目结项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审查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关注是否存在未达到好的绩效评价结果而随意调整项目任务书所设定的项目绩效,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后续项目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与后续资助的关联性,关注结余资金结转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情况等。审计意见及建议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审计报告的灵魂,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的内容上要丰富且公允,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

五、结语

在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深化,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的当下,开展适合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特点和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通过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工作来推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使高等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站高位,高质量发展,注重绩效,落实项目绩效责任制,推动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从而形成高校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拓展绩效审计范围,丰富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有助于规范高校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和完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体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奇杰.基于BSC的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以A高校“211工程”专项经费为例[N].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洋.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N].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9.

[3]钟金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免疫”效应研究——基于风险导向模式[J].会计之友,2015(04).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石油企业;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1项目立题要准备充分,审查要严格

从目前的科技投入来看,公司启动的科技项目动辄几千万,上亿元投入的科研项目也每年有几项,即使是普通的科研项目也有几百万元的研发预算,对于这些金额巨大的科研项目,我们作为项目管理部门,必须把好项目立项关口。

1.1项目要有完备的技术调研、市场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调研清楚国内外技术水平、是否能自主解决,若需联合社会资源,哪些单位、科研院所能够提供技术支持,预期成果的应用市场是否明确,预计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考量,优选短、平、快的科研项目作为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同时做好技术储备,着力攻克高精尖的项目。

1.2项目策划要周全。项目初步确定以后,以下内容要准备充分:一是立项背景、依据及目要清晰明了;二是立项必要性、紧迫性是否非常要强烈;三是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四是研究内容要清晰,难点和创新点要找准;五是技术路线要可行;六是项目负责人要选择合适,项目经理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将影响到项目成果的水平,甚至是关系研发活动的成败。项目预算编制要依据充分,合情合理。项目组参照经费预算框架,需要进行各种可支配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发生时间预测材料费、实验费、外协费、差旅费等项目研究过程中直接发生的费用;各种固定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时间预测人力资源费用、管理费用等固定(间接)费用。为规范和指导项目组对各费用科目的理解,准确把握和分配预算,各费用科目的解释入下:(1)新技术引进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专用软件购置、软件升级、技术转让费用。(2)一万元以上的设备购置费:除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外,不支持购置设备。不得编列办公类设备费用或者主要用于生产技术活动的设备购置。(3)设备试制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自主设计研发的装置。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安全性生产加工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不得多于3套件。为防止核心技术外泄,试制设备尽量分解多单元,不同厂家加工生产,公司自主完成设备组装与试验。(4)材料费:实验过程中采办原材料的费用,还有各种耗料和辅助材料的费用。(5)实验\试验费: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公司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需要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实验和测试的费用。(6)燃料及动力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运行设备时需要的水、电、气的采办费用,以及实验用的可燃性有机燃料的费用。(7)资料及文献费:采购的参考书籍,专利和相关会议文献的费用。(9)专家咨询\评审费:支付给参与项目评审专家及学者的费用。(10)差旅费:开展调研、实验和外出会议的城市间交通费用和城市内通勤的费用。(11)出版费\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专业著作和软件著作权等的相关费用。(12)外委\外协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以研究与技术开发合同形式委托境内大学、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境外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含技术支持服务费用;外委应选用科研条件好的、有优势资源的协作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集团内部资源,预算额度可参照市场价标准或者“在科研活动成本价基础上上溢20%”的标准进行测算。(13)外送化验\技术鉴定: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化验、测试、技术鉴定等费用。(14)外送资料处理: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资料处理与解释等费用。(15)国内学术交流费:国内技术交流活动的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6)项目组成员出国考察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发生的各项费用。(17)外国专家费用: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产生的费用,包括聘请费用和通勤费用,补贴等。(18)国际学术交流费:出国交流学术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9)人员费:是指本单位参与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按投入工时测算。(20)房屋\设备租赁\折旧费等分摊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使用公司已有的房屋、设备、仪器分摊的折旧费用,基本按使用工时进行核算分摊。或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租赁房屋、设备、仪器发生的费用。(21)依托工程配套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主要是指在重大专项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房屋建筑费用,项目相关专用设备的采购,对已有设备的大型修理或检查,信息化时代下,部分网络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费,还有其余的相关基本设施建设投入的支出费用等。a.房屋建筑物购建;b.专用设备购置;c.基础设施建设;d.大型修缮;e.信息网络建设。(22)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以上预算科目没有包括的其他费用类型。

1.3项目审查要严格。条件允许要分层级审查,充分发挥不同管理层面的职能作用。项目申请单位要把好第一道关,重点把控项目准备的充分和完整性。专业委员会审查,重点把控技术的先进性、产业结构的复合性。外聘专家组审查,站在行业角度评审技术先进性、站在客户角度评审成果的安全性及应用的可行性。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重点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保障,只有把控好产业发展方向,才能让科研内容更有意义,主要把控好资金头投入保障,才能提高科研费用的利用率。

2项目实施管理精细化

2.1编制科研项目实施方案。科研项目获得批准后,项目组要针对项目落地进行详细策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关键技术、技术路线、资源落实和工作分配等内容,要明确各项工作细化时间节点、里程碑成果、采办策略建议、如需社会资源协助,需推荐外协单位或承包商、采办交货时间、保障计划管理措施等。

2.2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项目组在上一年年尾或新一年年初,需认真思考在新的一年中具体要做些什么、由那些人去做、在何时做和怎么去做的问题。年度计划书主要包括项目年度计划目标、分解目标、进度安排、预期成果、里程碑成果、预算配置和人员分工。必要时制订月度工作计划,项目经理将项目阶段计划和阶段任务进一步分解,下达到项目组成员。

2.3及时归纳和整理阶段成果。项目研发过程中原始资料和信息要是归纳和总结。阶段成果要及时评审判定,定期召开项目总结会议,及时解决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出现的错误,保障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推进。所有研发过程材料做好存档。

2.4加强项目监控管理。公司科研项目管理部应定期对在运行的科技项目组织阶段检查。检查依照为项目合同书、年度计划书等,对工作进度和阶段成果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责令其及时整改,并收集项目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协助项目组及时解决。

2.5项目变更要慎重。科技项目实施中如涉及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完成时间、费用预算、项目经理等的变更,项目组应及时向科技管理部门反馈,并提出项目变更申请,详细介绍变更原因,变更后的具体内容。如涉及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的调整,必须组织专家组评审,集体讨论决策,对变更原因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同时确定新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和技术路线,确保项目最初目标得以实现。项目发生变更以后,项目组需重新编写实施方案和制定工作计划。

2.6关于公司科研人员管理的思考。在当今社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企业和发展的关键。对我们科研项目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项目组的构成是否强大合理,决定了项目质量的高低。项目组的设置与管理应引起重视,就我们海油发展的科研项目人员配置做出如下思考2.6.1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一般由项目经理、专业骨干和一般参与人员组成,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个别项目可以设置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项目成员的工作分工与考核,负责项目全过程运行、质量、进度、经费的管控工作。负责报告项目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变更调整。项目专业骨干负责项目的策划、立项、研究、试验、现场应用、总结和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外委单位地筛选推荐、外委单位地预算审核及外委课题的全过程跟踪。项目一般参与人员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时间投入较少。2.6.2项目组人员任职资格项目经理是科技项目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必要时,可通过一定形式的演讲、答辩,并经所属单位组织相关专家或本单位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产生。(1)一级项目经理任职资格。a.应具有5年以上承担技术项目研究的经历,并且是主要的研究者;b.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并仍保持着与现场的不断交往和联系;c.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业务沟通能力;d.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e.在部级的专业技术杂志上发表过相关的技术论文或专著。(2)二级项目经理任职资格。a.应具有3年以上承担技术项目研究的经历,并且是主要的研究者之一;b.具有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并仍保持着与现场的不断交往和联系;c.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业务沟通能力;d.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e.在省部级以上的专业技术杂志上发表过技术论文或专著(或在省部级、石油学会等正式技术交流会议上进行过专业技术汇报)。(3)三级项目经理任职资格,由所属单位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a.应具有2年以上承担技术项目研究的经历,并且是主要的研究者之一;b.具有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并仍保持着与现场的不断交往和联系;c.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业务沟通能力;d.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2.6.3研发人员工时投入管理2019年度集团公司和海油发展级技术专家绩效考核表2.6.4项目人员的考核一旦项目实施结束,应对项目经理进行包括技术、经费、采办、外委/外协、管理等全方位的考核,考核结果应有备案,考核不及格,将在一定年限内实行禁用制。(1)项目管理不得力,导致项目预算严重超支,且无法完成研究任务,2年内禁止担任同级别及以上级别的项目经理职务;(2)对外合作(含外协、外委)出现严重失误,导致研究工作受影响而停止,预期成果难于实现,2年内禁止担任同级别及以上级别的项目经理职务;(3)项目运行过程管理不力,未按科技管理的有关规定召集会议、提交各类报表等,1年内禁止担任项目经理职务;(4)无客观原因,项目虽完成研究,但未能通过验收,1年内禁止担任项目经理职务;(5)科技项目管理考核不合格,1年内禁止担任项目经理职务。

3总结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疾控中心;科研;管理

近年来,国家在医学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疾控机构科研经费也迅速增加,科研实力水平已成为衡量疾控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包括纵向课题如部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单位内部自立课题,以及横向课题,而疾控中心科研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给科研管理带来挑战。本研究采用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50年代,美国颁布了《会计与审计法》[2],明确了政府部门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研究,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3],明确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12年,国家财政部统一了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了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方法。2014-01-01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6年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4]。上述规定也适用于我国的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水平,有助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发展,标志着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始。

2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分析

2.1内控建设重视不足。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管理思想意识不强[5],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视不足,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学习不到位,意识不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以及实施内控的必要性。而且从单位领导到科研管理部门均不熟悉内部控制,缺乏对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不能真正使用内部控制原则来指导科研管理。

2.2管理机制不畅。单位在科研管理上“重申报、轻管理”,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申报上,而疏于对现有项目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管理缺乏管理流程的细化,过度依赖国家或者省市现有科研管理制度,不能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流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到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部门,以及科研、财务、审计、人事、后勤等职能部门。在经费管理上存在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部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不足、经费执行不合理、甚至超支或剩余过多等管理机制问题。

2.3预算编制不规范。从事科研的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对科研预算编制的要求缺乏了解,项目申报期间预算编制不规范,有的甚至随意编写;单位在管理上缺乏相关制度,科研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清晰,导致项目经费执行困难;而预算调整过程,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约束管理,存在科研资金管理的风险。

2.4经费支出核算粗放。在科研支出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在审批流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经费核算粗放,支出不按预算执行,超出预算编制范围,审批不严等问题,导致支出流程和报销单据不规范,甚至是虚构支出等。在结余项目经费使用上,未明确指定经费的结余比例、使用范围和使用流程等。财务部门在报账单的审核、报销程序等方面存在疏漏。审计部门只进行定期检查一些项目资金的支出,对项目经费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3科研管理内控体系的建立

3.1成立内控领导小组。针对内控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监督,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内控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科研、人事、后勤、审计等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发挥各部门的主动性,共同构建内控体系。对于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疾控中心内设科研培训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结题和报奖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外部管理要求和内部管理环境,不断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设有专人负责科研管理,实现对科研的全过程管理。

3.2强化内控知识学习。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及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知识和理论学习,邀请外部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协助建立科研内控体系和制度,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国家最新的科研管理文件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深对内部控制原则的理解并加以运用。确保单位科研管理内控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建立内控体系,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疾控中心的科研管理水平。

3.3风险防控。按照内部控制方法,梳理工作流程,抓住关键环节,确定控制目标和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从方法流程到组织流程,成立一把手为核心的领导组织机构与具体工作部门,执行以“风险”为核心,“流程”为内容的建设工作[6]。在风险防控方面,单位通过自查、互查和针对风险程度进行等评级估等方式,查找出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点共248个,其中将科研课题、科研奖励、临床试验项目经费、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换届等科研管理相关工作均作为二级风险点。同时,一级、二级风险点制定了风险防控流程图,明确决策、执行、监督各方的职责权限,厘清环节和工作流程,可操作性较强。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出台单位落实科研经费的审批流程,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细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操作流程以及风险防控措施,确保科研管理有章可循。

3.4制度化与流程化。根据疾控机构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多部门协作,落实不同部门在科研管理中的职责,明确科研、财务、采购、资产、审计等职能部门职责,科研部门负责科研内容合理性审批,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采购部门负责科研设备、耗材的采购,后勤部门负责设备的验收、维修、校准,审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奖励办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心学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中心伦理委员会管理办法、论文(著)管理办法等相关内控制度,对本单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7]。按照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中心“协同办公系统”,对“科研课题备案登记表”、“科研课题年度进展表”、“科研课题结题表”、“论文备案登记表”、“伦理审查申请表”、“合同审查备案表”等多项实施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基本达到科研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全覆盖。

3.5预算和支出内部控制。科研经费是实施科研项目的重要基础[8],因此必须重视科研预算、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科研部门加强对政策文件和项目指南解读,确保科研人员正确认识科研预算,协助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研预算,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财务、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科研预算顺利执行;制定科研预算的调整制度,在科研预算执行困难时,保证科研预算调整的合理合规。同时,科研部门与财务、采购、审计等部门多方协作,制定科研经费支出的流程、核算、采购等制度,为科研支出提供保障;财务部门加强对科研预算的核算,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在确保可以支出真实性的同时,确保科研支出按预算执行;采购、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设备、耗材、药品等采购管理,控制科研支出风险。

4小结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4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质检机构科研业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科研管理人员主要通过office日常办公软件来处理项目信息、数据,很难准确快速的反映出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为统计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研究基础数据分布在各个项目组成员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库,很难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把握,因此面对新形势,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和观念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如何运用工作流控制技术来改造科研管理工作现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已成为质检机构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大任务。

1.2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

通常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签订任务书、项目验收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拨付、核算、报销等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经费的使用。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支配,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少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指导,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等现象。科研管理人员侧重项目实施进度、科技成果等方向,忽视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财务人员侧重经费下拨、经费核算,因没有参与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不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由于各部门掌握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容易出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和整体进程。

2做好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2.1搭建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搭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功能上实现了质检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的在线申报、项目实施进度管理,论文、标准等科技成果管理等,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录入和统计,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可以了解到在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的执行情况实现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国家最新的课题以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本单位科研情况、论文数量、标准制修订情况、课题奖励情况等方面内容。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另外,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还方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成果浏览,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单位内部实现小范围的试用,使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为日后转化与推广奠定基础。

2.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保障体系

据文献介绍,美国建立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由国会、审计署以及部门内设审计机构组成,国会参众两院设有预算委员会以及拨款委员会,专门从事审查和批准科研预算;审计署参照国会和议员要求,或者依照法律从宏观角度对美国项目经费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部门内设审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内设监察办公室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自查自究。通过外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以科研经费预算为出发点,展开全过程管理监督范围,进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因此,只有不断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制度以及相应配套的经费预算、评估、监督审计等系列规范以及处罚制度,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深化成果转化,利用科研成果推广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检测技术、检测装置、检测方法等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质检机构不断提升检测手段,在应对突发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形成检验方法,与此同时推进科技成果向检验技术能力方向的转化,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与推广,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实现行业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新产品的鉴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标准化,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以科技发展带动行业技术发展,捍卫质量安全,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3结论

质检机构的科研项目虽然在数量上相比高校或大型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改变现有传统管理模式,需要将创新思维融入科研管理中,结合质检机构自身产业特点,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课题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质检机构的优势,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参考文献

[1]康卫国.高校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39-41.

[2]卢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58-59.

[3]王晶.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81-183.

[4]周文泳,李娜.机遇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与防范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3-28.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5

关键词:科研;信息化平台;新型科研;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工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工作强度大、重复工作多、时效性弱、工作效率偏低、信息难于共享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日常科研工作的发展[1,2]。因此,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作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是旨在规范医院科研工作的同时,减轻临床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3,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7年开始实施智慧医管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管理医院科研信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具备科研管理的全部业务内容和功能,包括课题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管理、介绍信审批管理、管理等,在功能使用方面具备相关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数据的审核以及统计查询等功能,系统中分权限设置为医务人员端口、科室主任端口以及科研管理者端口,使用方法上分电脑端和手机APP端,两者数据保持一致,为临床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随时查询科研信息方便使用。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医院的科研管理现状,从临床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者以及医院实际需求出发,在项目申报、立项、经费使用、结题、等方面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1.1课题项目管理

临床科研人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之外进行科研活动,为满足医务人员的科研需求,需建立简便快捷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课题项目管理包括局课题项目申报、年度执行情况、课题人员及研究内容变更、结题验收、项目信息查询等功能。临床科研人员从新建项目申请书开始填写,并提交项目报告,获批后可查询获批科研项目内容、获批经费、课题编号、课题状态及获批的科研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书扫描件,方便项目负责人随时在线查询使用,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结项报告。在查询功能中设置分权限的科研信息查询功能,项目负责人可查询本课题的全部信息,参与人员可查询本课题的项目简介、课题编号等,科主任可查询本科室内获批课题的年份、名称、编号及参与人员等等。科研管理工作者可以智慧医管系统,对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形式审查、专家初审等,并将审查结果反馈给项目申请人。同时,对获批项目负责人的课题年度报告、课题状态等内容进行审核,通过项目的立项任务书判断是否完成课题计划内容,是否符合项目结题要求等。另外,对即将开始招标的各类科研项目(包括部级基金、省市级基金、局级基金等)做到院内广泛通知通告;对即将结题的科研项目自动通知提醒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结题工作。

1.2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系统上按照合同书及获批经费额度填写经费预算,并按照预算类别填写经费支出情况。查询统计各年度拨款数额、支出类别、经费结余等功能。如在实际执行项目过程中,涉及经费预算调整,可按支出类别申请上调或下调本类别经费。科研管理人员通过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对课题项目经费进行统计查询及审核,包括项目负责人是否将科研经费按预算进行分类、划拨经费是否需要调整、经费调整是否合理、经费支出是否按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结算情况等的处理,实现实时掌握科研经费动态变化情况。

1.3成果管理

课题项目结题后,按照市科技局的要求,科研人员办理科研成果登记手续,取得科研成果登记证书号,该项成果完成。科研管理人员及时为科研人员办理成果登记,并将成果登记证书号及成果登记表扫描到系统中,方便科研人员使用。

1.4介绍信审批管理

为防止出现学术不端情况,要求科研人员在前,需要登录科研管理系统新建介绍信,按页面要求填写文章相关内容,包括文章标题、摘要、所有文章作者、杂志名称等,填写完成后保存提交信息。所有文章作者均需在智慧医管手机APP端完成作者授权。作者授权完成后,等待科主任审批。科主任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将介绍信传送至科教处,当系统中显示“待管理员审批”之后携带杂志社要求的纸质版介绍信前往科教处审批。科研管理人员审核待发表文章,并审批介绍信。如果文章被杂志社接收发表,科研人员在介绍信中选择发表结果“成功”,之后在文章管理中完善发表文章信息。若文章未被杂志社接受,选择“失败”,可修改该条介绍信的相关信息继续改投。

1.5管理

文章被杂志社接收后,科研人员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完善已发表文章的相关信息,包括发表文章的封面目录和正文PDF、论文版面费等。科研管理人员按照已发表文章的PDF,审核填写的文章信息是否正确,确定版面费的报销额度及发表文章的奖励金额。科研管理系统可选择按姓名、科室、刊物类别、发表年份等条件进行论文的查询、统计、汇总和分析。科室主任可在线查询本科室已情况。

1.6个人信息管理

查看科研人才信息库,了解各科室科研骨干人员的年龄、职称、受教育水平、承担课题、、晋升年限等信息,方便课题申报时的人员筛选及年终考核信息汇总,见图1。

2数据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分析不同年份与发表SCI文章数量、中华期刊文章数量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2016-2018年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获批课题54项,获批经费2123.5万元,认定科研成果124项,发表科研论文1344篇,其中SCI收录共300篇,中华期刊277篇。经过卡方分析得出,不同年份之间发表SCI文章数量、中华期刊文章数量不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2017年后应用科研管理系统后,登记发表文章数量增加。

4讨论

科技是第一发展力,科研管理工作日趋得到更多的重视,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人才的成长,都与科研管理工作密切相关[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17年开始引入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发表文章后只需在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上传入文章相关信息及PDF,方便科研人员随时在线提交,节省科研人员上交纸质复印件的程序,避免出现漏报的情况,节约时间提高统计效率。科研管理与科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科研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对推动医院事业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者随时了解和掌握科研动态,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在过去手工记录科研管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创建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精细化,保证科研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方便医院领导者实时掌握全院的科研情况,为医院制定科研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5,6]。

5结束语

总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建立的智慧医管科研管理系统对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摸索科研奖惩机制、科研考核机制、科研资源共享等,从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7]。

参考文献:

[1]吴锦艺,黄雪儿,程小燕,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及初步构想[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26-30

[2]郝彦琴,孙跃忠,牛雅蓉,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与管理变革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2):286-288.

[3]胡晓林,刘勘,葛宏,等.信息化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1):17-20.

[4]杨莉,杨智,闫华.我院加强科研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949-952.

[5]范瑶华,韩艳清.谈科研管理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134-136.

[6]郭小春,邵景,张彦平,等.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医疗,2017,36(174):1672-5654.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难度却日渐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也越来越重视。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的职能服务型单位,它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是该单位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的总结性工作[1,2]。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2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预算制定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上级主管单位、事业单位内部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制定政策和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是单位编制下一周期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财政预算,对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具有极大的总结性和指导性。由于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市场化,造成了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未立足于“零基预算”,而是大多依靠以往经验向上级上报预算经费。部分事业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不进行详细的跟踪审计,且大多流于表面,缺少深入分析总结。因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且在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也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规划和过程控制,更甚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造成财务预算资金在实际的使用中,随着单位领导主观意识变化的可能性加大,容易偏离最初预算资金的使用目的,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财务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审批制度不严格,资金记录多集中于支出总额及支出明细,缺乏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效率进行科学化跟踪分析、总结等,这也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下降[3-5]。

2.2会计人员岗位制度建设不健全。事业单位由于编制等诸多因素限制,会计岗位制度并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出现一部分人员闲置而一部分人员兼任多职的问题,这会造成财务人员身兼数职而导致任务过重以及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失衡,业务交叉繁杂,专职人员兼职过多,权责模糊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办事环节和办事手续烦琐,办公效率低下,出现会计人员“有心无力”的局面。

2.3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严谨。因为上级审查监督部门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大部分审查监督部门只能对原始凭证的健全程度和审批程序的合理程度进行核查。也由于单位内部制度及会计人员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会计核算人员对于原始凭证的管理、原始凭证信息填写以及审核原始凭证的程序并不仔细。这不仅严重影响到财务预算资金核算的真实性,也使得审查监督部门无法准确把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从而导致大部分财政资金在下拨后,其用途可能会偏离原来的使用目的,致使国家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财政资金浪费。

2.4管理者对预算资金管理的认识不足。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预算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无法具体衡量。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式陈旧,仍采用传统的基数和因素调整的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6,7]。

3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对策

3.1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系统。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算编制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事业单位在一定周期内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罗列,根据一定原则,对本年度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排序,随后对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所能达到的效果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给予各项工作分配所需的预算资金。且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渗透,可以依靠大数据对事业单位下一个工作周期里所安排的各项工作进行预先模拟,结合事业单位在上一周期的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其所需要的资金情况和预计完成的效果,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为以后周期内的工作提供指导。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上级主管单位、事业单位内部之间还可以充分联动各类有用信息,提升单位的预算管理方式,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开展。

3.2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大数据技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预判。例如,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财务云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财务共享管理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财务工作人员可以依据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精密处理数据,形成有效信息,使资金核算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保证数据在较长时间内的完整性和详实性,使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在资金使用方面进行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约束制度。

3.3加强人才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了各单位的重要议题。首先,事业单位应主动加强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财务人员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精通业务。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原则,不图私利。其次,要培养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树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终身学习的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大数据知识和信息化的系统学习和应用,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最后,事业单位要注重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以帮助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3.4设立评价反馈机制。事业单位应以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设立评价反馈机制,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参照单位内大数据平台中的有用信息,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同时,不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结论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7

关键词: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问题研究

1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工金属结构设备也在不断的创新。目前越来越多的水工金属结构设备制造企业在产品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的靠近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的要求。在这样的一个大方向上使得机电发展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很多的企业在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方面也是在不断的取得进步[1]。我们在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技术为文献参考、实际调查、专业技术的研究,很多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运用都是在机械、电子两个方面的传统技术上面进行完善的,所以在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进行研究的时候还是要对机械、电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之后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发展趋势研究中我们更加要注意到的是实际情况,准确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的销售状况,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逐渐成为了现代技术的一个新兴产品,对于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的逐渐发展的状态也是我们研究发展趋势的一个重点。

2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问题

2.1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供应管理的问题

在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发展的时候要注意到的是现在人们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的供应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费用管理方面。此次论文研究在实际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在设备供应商中没有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在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发展的状态下以为的追求快速、壮大,导致了现代很多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出现了设备供应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还有就是在全面触及的现象,全面触及表现的地方就是在于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所管理的范围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预算决策以及管理控制放慢,全面预算就是将企业战略规划、综合计划、财务预测与绩效评估相互进行融合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再采用实时处理和系统集成这两种方法,最终达到使得管理规范化并且持续改进的效果。经过不断加强全面预算的思想的基础上,合理完美地集成量本利、指标、费用、物资、燃料、工程、人力资源、财务等企业各要素,来完成控制与预估企业各个要素的预算价。绩效不只是局限于给员工发福利还是一种目前被广大企业所接受的员工考核制度。全面的绩效考核既能做到对员工工作效率进行反馈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现在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一些企业当中,但是在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供应商当中由于其工作的地点以及工作的时间有比较大的差别,导致现在很多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在对员工绩效考核方面出现了难点。由于绩效的考核是对产品的经济行、可靠性,产品是否安全,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生产产品的环境是否达标等多种指标进行分解的一种形式,采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所以对于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供应商来讲绩效考核是相当重要的。

2.2全面资产管理的问题

全面资产管理是在资产和设备知识库的前提之下将设备的管理和设备日常维护修理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并把提交工单,审查检验与执行作为主要管理手段对这杯进行缺陷处理、定期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修以及提前进行预防性维修的管理。所以本论文研究在对设备管理方案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的提高设备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在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供应商管理进行PDCA循环管理。并对PDCA管理那种讲作业步骤标准化,程序化的思路充分理解并表现出来,达到强化操作经验积累与控制闭环反馈机制的目的。检修中将各项工艺的流程,作业的规程以及检修维护的操作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标准制度用于指导设备的维护和作业检修。

2.3全面质量管理的问题

质量管理是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要求之一,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设备电力系统的运作,在全面管理质量体系这一方面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通过增强全员的质量管理的意识,让员工们具备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理念,达到对工作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2]。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将客户的满意度作为导向,把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视为主要工作聚集点,采用记录等方法做到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从而达到让企业管理越来越完美,持续改进的效果。

2.4全面环境管理的问题

环境是一个系统全面提升强化的一个组织要的因素,在环境检测方面此次论文研究在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中要进行实际的分析与监控,达到国家的安全标准。安全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电力设备的管理方面。本研究在对现在的设备安全的检测方面需要加强监测的手段以及标准。在这一方面不仅仅要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目标和指标,还要制订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程序并有效实施,以达到不断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效果。

3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机电工程行业的发展,在建设建立制度的对比下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建设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都设计到了风险管理,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主要是从材料、成本、施工工艺方面进行的控制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也是在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模式的研究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是项目的质量成本的开支出现的范围包括了以下的方面:开展较为全面的质量的管理的活动耗用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劳动的保护费。用于对外购件、半成品、材料、产成品去进行了质量的检测的仪器和仪表、工量具购置的费用。产品、检验以及评审的费用、半成品和外购件的试验。质量的管理的人员的工资、附加的费用和奖金。“机电工程的产品是因为质量的缺陷而造成材的料损失以及人工的损失。维修的费用和各种的赔偿的费用。质量的管理是先进的单位以及个人奖励的支出,QC的小组活动经费”。它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还是取决于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因为其他施工的周期比较长,规模大,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一般是按月计算,在全部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完工前的每个月份,有必要将已完成了预算定额规定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的部分作为完工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将同产的成品进行成本计算,对于已投料的施工,但未达到预算定额规定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的部分作为未完的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将同在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在不同的阶段对施工步骤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阶段性的控制就是在建设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的时候出现的混凝土、钢筋、以及其他的防护材料进行的一系列的保护以及进购。结合了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的任务进行实际的情况,以施工的队伍和班组是最基本核算的单元,在施工的定额是标准,推行了在内部的定额的工日以及对工序的单价的承包制,对于施工的过程每一道的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调动了挖潜的降耗积极性,让每一个职工的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完成的工作量有关。在施工的过程里,注重的是质量以及对工期进行管理,正确的处理了对质量的控制、工的期控制和成本的控制的关系。这三个是相互进行制约的、相互会影响的一体,其中有目标发生了变化,必将会造成另外两个目标发生变化。工期较短、质量有好但是造价较低这个情况很少。强调了造价以及质量,工期不应会要求的过严,强调了项目造价以及工期,质量不会要求的过高,强调了质量以及工期,造价不会要求的过紧。不盲目的抢近工期的赶进度,均衡安排对实施期水工金属结构设备管理的进度,尽量的减少了人为的停工成本的损失,使项目工期的成本综合就达到了最低值,对于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的效益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制定了项目的建设的目标的时候,就应对于建设的项目的各种存在的因素以及执行的人员就可采取行动和这些面临的后果来进行一个综合的研究,经过了对事项具体的情况的分析,制定了项目在建设时具体的目标。

4结论

水工金属结构设备是水电站工程中用于发电、防洪以及引水灌溉设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本文从设备供应、资产、质量、环境、安全五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华.水工金属结构设备安全检测技术进展[J].智能城市,2016,2(11):87.

预算审查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

1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缺乏前期科学决策与专业的技术人员、建设周期较长、工程建设经费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合理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避免由于工程造价控制松懈导致的资金浪费,在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2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

2.1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存问题

首先,小型水利工程缺乏科学的项目管理初期决策。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初始阶段,需要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互相配合,由设计人员提供可行性的施工设计方案,结合地质勘察数据,分析水利工程的总体造价,并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地勘认识与决策思想,缺乏全面的地勘数据,没有从总体的角度出发,导致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1]。其次,在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缺乏先进的技术,不能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地勘、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没有在施工前开展技术培训与安全培训,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且在工程预算管理方面缺乏合理性与时效性;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仅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展开工作,无法明确划分各项工作的权责,无法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再次,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较短,且投资较少,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与预期不符,设计变更较多,投资浪费严重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无法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会侵害地区人民的基本利益,无法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平衡。另外,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常位于较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部,缺乏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剧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为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

2.2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策略

管理人员要明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权利与责任,严格对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多个建设环节进行监管。此外,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认识到设计、地勘环节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决策意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制订预防措施,为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保障[3]。要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与监理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工程管理,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在监理招标阶段,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制订合理的招标流程,明确提出符合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监理招标条件,选择能够满足小型水利工程监理需求的监理单位。此外,建设单位工作人员要结合内部管理情况,明确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框架,形成监理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设计变更,减少返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无法避免时,要认真审查设计变更的细节与造价变更细节,并进行多方比较,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工作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重点提升施工人员、监理人员、材料管理人员等人员的质量意识,并进行质量控制要点培训,让各部门工作人员获取先进的质量控制知识与技术,从而强化项目管理工作,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3小型水利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3.1优化造价控制方案,提高控制水平

管理人员要从整体的角度入手,面协调小型水利工程的造价控制方案,结合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成本控制、监督把控、施工误差、材料损耗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可控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干预与控制,保证工程建设依照预期计划进行,避免由于某个环节的失误造成工程延期、返工、技术更换等情况,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还要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招投标费用、施工管理费用、材料费用、设备维修与养护费用、人工费用等。

3.2合理规划工程总造价,严格审查投资预算

管理人员要合理规划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项目估算通过审批后,项目估算额度成为工程建设的最高限额,且受限于工程中每一环节的材料与建设条件。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的估算工作,提高估算的精确度,在保证可行性研究符合质量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造价估算方法,最大程度地控制总投资估算的精准性与真实性。此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审查投资估算计划,分别对估算的真实性、内容、上下浮动区域、各环节的估算细节等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上报,从而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总投资估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

3.3严格控制工程材料价格

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材料控制与管理工作,在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施工材料的价格,提高工程建设的资金利用率,制订相应的材料损耗计划,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情况,控制材料浪费。

3.4控制施工过程的工程预算,提高资金利用率

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可以从施工阶段入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造价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要加强合同管理,并严格依照合同内容对现场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工艺流程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况,通过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造价管理水平。此外,管理人员还应从施工过程入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费用,包括对材料的申请数量、时间、类型等进行记录并且定期审查,以避免出现材料浪费情况,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5重点审查竣工文件,及时解决问题

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重点审查竣工阶段的相关文件,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工作。竣工验收是小型水利工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工作人员要保证施工过程的材料单价报表、项目结算书等文件的准确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与实际工程量不符的情况,避免出现漏项与错项,提高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效率,进一步强化小型水利工程的工程造价工作。

4结语

工作人员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优化造价方案,分别从工程总造价预算、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及施工后阶段造价控制入手,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坤.基于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128-130.

【2】任晓峰.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以及造价控制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