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范例6篇

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范文1

一、预算会计的概述

在我国,会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里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产过程中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里国家财政资金运动。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中的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国家预算,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节、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向国家上缴的税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国家预算支出是国家将集中的预算资金通过拨款和支出的形式,有计划地分配给企业、事业、行政、基本建设部门和单位。由它们按照核定的预算的规定的用途,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援农业、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救济、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政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资金来源的多渠道、资金运用的多样化。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也相应拓宽,既包括预算资金收支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的核算,也包括专用基金和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等的核算。国家预算为了满足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巩固国防需要,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具体地表现为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国家预算收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积累水平,国家预算的支出,体现着社会再生产的速度和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见,国家预算的一收一支,集中反映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决策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原预算会计制度及运行机制,已不适应宏观情况发展的要求,预算会计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划分预算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原来预算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将单位预算会计分解为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将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覆盖范围延伸到乡级预算。

(二)会计要素由三类改为五类原预算会计会计要素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改革后的预算会计表现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要素。

(三)改变了记帐方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国内通用和国际交流,将原来资金收付记帐法统一为借贷记帐法

(四)改进会计科目设置新制度对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取消事业、行政单位原按金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形式分设的三套单位会计科目,改为按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各设一套会计科目。

(五)规范记帐基础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记帐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一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

(六)改革预算支出列报基础为了真实反映财政结余和简化会计手续,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各项包干经费支出的列报基础,由原来制度规定的以银行支出数改为以财政拨款数列支。

(七)规范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规范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是整顿是加强周转金管理的重要一环。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设置了财政周转金全套科目(7个),能全面反映财政周转金等运行情况。

(八)调整、改进、规范会计报表体系新制度本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为前提,对原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调整、改进和规范,规定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及必要的附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说明书等组成。各表的指标及口径,必须首先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各行业和单位管理的工作需要。

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在新预算会计制度实施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几个问题,特提出本人的看法及帐务处理方法。在成人高校学费收缴中少部分学生由于身体不好、家庭困难,或由于出现其他高校二次录取应征入伍等

预算会计范文2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的。它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是为了系统、全面、完整地反映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营结果,为社会公众及相关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评价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及进行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社会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体系。因此,预算会计组成体系是和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一致的。

2国外会计体系的借鉴

美国的及会计体系是以与政府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包括(1)行政机构开展的;(2)相关部门举办各种国有企业的活动;(3)相关部门举办的国有学校、医院等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可见,美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比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适用范围宽,还包括国有企业。不仅如此,在美国某个州面临破产,指的是其净资产呈负数,如果没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其净资产项目就难以得到反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财政预算报告,造成很多人大代表难以了解我国的财务全貌。另外,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对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没有核算和反映,这就会使国有资产的失控为腐败提供滋生土壤。在负债的反映上由于现行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来确认当期的收入和支出,而欠发的工资、社会保险基金的缺口、发行的中长期国债等信息在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表现不出来。而且许多相关部门通过行政命令或以其他名义举借的资金,实际上已经成为债务,但是这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下是反映不出来的,因此不利于反映相关部门潜在的风险,不利于对可支配资源的管理,从而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相关部门的财务状况,也不能为相关部门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新西兰1988年改变了原制度下集中控制的做法即《国有部门法案》,采用五年合约的形式,把权力下放给各部门的执行者,给予其更大的发挥空间,并明确任期间的产出责任,进一步将权力与责任相结合,调动了部门积极性。这种绩效考核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新西兰相关部门在代表政府组织和实施权责发生制改革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加拿大的相关部门也对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也作出了支持和承诺,而且,有关财经、会计主管在推动一连串改革时,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使用者和供应者密切的配合,成为新西兰改革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3完善现行预算会计的途径

3.1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制度

目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已经实行了较为彻底的权责发生制,而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在政府会计领域实行了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各个国家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都通过法律予以保障。我国要进行权责发生制的转换,应遵从立法先行原则,适时修订有关法规和颁布新的法规,确保转换的顺利进行。所以我国要完善现有预算管理,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实行权责发生制对数据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我们正在走新西兰权责发生制走过的路。当务之急是结合项目预算时的上报工作,对各类资源进行登记入账,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3.2要重视绩效预算管理

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是加强预算会计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方面是一个较好的工具。我们应以权责发生制改革为方向,重视绩效预算,明确投入和产出的框架。只有绩效明确了,成果和产出才有衡量的标准,才能促进真正的权责发生制的实施。

3.3完善预算会计的内容及格式

根据不同的预算会计,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也同样分为政府、部门和单位三个层面报表。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运营业绩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对财务报表作补充说明的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在这个表里,需要列示出预算会计本期所拥有的资产状况、承担的负债状况以及所有的净资产。对于或有负债不在报表中反映,可以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这样便于使用者了解相关部门承担的债务状况,有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政府的财务风险,能为相关部门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2)运营业绩表。运营业绩表类似于企业的利润表,由于政府部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可以编制运营业绩表来反映相关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编制财务报告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这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这种看似不大的变化却将大大增加相关部门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程度,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这一会计基础。

(3)现金流量表。顾名思义,是指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进行预算会计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在相关部门中是否增加现金流量表意见不一。其实在使用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中,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政府现金的流入流出状况未尝不是一个可举的措施。

(4)财务报表附注。主要是对会计报表作补充说明,包括会计政策的说明及政府的声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情况及各类反映相关部门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资料以及或有事项的说明等。

预算会计范文3

关键词:财政;国家预算;预算会计;联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3002

1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属性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我国的财政最初萌芽于上古部落尧舜时期,由于部落联盟的出现和剩余产品的产生,一种氏族首领的公权力逐渐产生,财政分配制度开始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我国的财政制度大致经历了三种模式:私人经济占主体的君主财政、公共经济占主体的官僚财政和私人经济、公共经济互相分工合作的公共财政。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便是君主财政时期,其特点是国家财政和王室财政并不完全分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财政更多是满足国家机器的运转和统治者的私欲,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支配国家财产,国家并没有真正的预算编排。

2财政制度和国家预算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预算产生于君主财政末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复杂化,编制预算以使收支得到有效反映便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加强逐渐产生了限制王权的思想,当资产阶级的力量终于超过君主时,君主的权力便得到约束,体现民意的国家预算逐渐产生。而在我国,晚清政府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再加之清政府的腐败和挥霍无度,财力窘迫、收不抵支,不得不大量借入外债,外国政府以清政府公开财政为要求迫使清政府编制预算。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的“明定国是”中提到“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并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编制了我国的第一部国家预算。其程序是由各省自下而上地汇报收支,汇总至度支部(相当于今财政部)进行审核,并由资政院进行修正后奏请实施。国家预算的程序和步骤已初见雏形。但由于当时仍然是封建国家,统治者具有分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国家预算并未真正意义上地实施。国家预算仍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我国预算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新中国首次编制了1950年的国家预算。此部国家预算与以往的国家预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不再是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统治地位,也不是在内外压力下被动产生。其目的是加强财政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实现公共的利益,这是预算制度甚至是财政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体现了民意的重要性。此时的财政是一种“大财政”的体制,财政无所不包。国家预算也体现着计划经济的特性:收支由中央统一核定并分配指标,收大于支则上解,收小于支则补助,中央政府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预算也高度集中。在此期间,我国的预算制度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统收统支、分灶吃饭、分级包干等阶段。

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阶段,我国开始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是一种集民主、法治、公益与透明为一体的财政。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保障了政府财政资金运行的科学和合理。1998年的部门预算改革也是以公共财政为立脚点,以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和效率为目标,建立的一个以将内容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单位项目、囊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能够反应一切部门收支为目标的科学预算体制。

总之,国家预算作为反应财政收支情况、监督财政资金运营的方式,是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身也要随着财政制度的发展而发展。

3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

如果说国家预算是反应国家财政运行的方式,那么预算会计就是反应、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的手段。预算会计是国家预算发展的产物,目的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地收支和净收益的计量,保障预算资金链条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防止腐败和财政资金的流失,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在预算资金的流动过程中,预算会计在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金收集、收入再分配环节。国家预算收入来源于税、利、债、费等收入,要将收入收缴财政,需要各个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配合以及税务机关、海关等征收机关征解会计的核算。各个部门的会计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反应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以使收支明朗化,其上缴要通过征解会计完成核算并划拨,这对保障预算资金的层层上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2)国库集中收付环节。政府财政收入款项的收纳和支出并不是由各级政府完成的,而是委托国库完成现金的划拨、上解和管理。在此环节对预算资金起核算作用的便是国库会计。国库会计通过编制国库会计报表,综合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健康运行。

(3)分配使用环节。由国库会计划拨财政总预算会计,保障政府职能实现的需要和再分配的进行。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会发生各项资金运动,形成各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总预算会计便可以反映各部门预算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情况,同时还可以综合反映财政资金运行情况。

4财政与预算会计

(1)预算会计核算财政收支。政府有资金拨付和使用资金的权力,在资金安排下,政府兼有公利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通过资金的划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预算会计的手段计量其划拨的收支以保证其职能的有效行使.预算会计可以使政府直观地明白需要多少钱、要办多少事以及如何有效地办事。

预算会计范文4

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收支执行的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报告等问题。本文将对预算会计的重要性与以上一系列预算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会计工作者对预算会计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

预算会计;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会计体系跟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日渐完善的企业会计体系对预算会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深化预算会计的改革,涉及到会计理论体系的诸多问题,对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将为预算会计改革探明道路,保证改革的方向正确。

一、预算会计的重要性

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会计按照反应与监督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侧重点不同,对企业会计来说,业务重点是对于在生产与流通环节之中的各种会计业务;而预算会计则侧重对于分配以及社会消费环节。严格来说,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会计。预算会计,是有属于其自身特殊的特征和性质的,公共性、财政性是其显著特点,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其自带的非营利性质。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中心。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预算会计的目的,所以,预算会计主要适用于政府以及事业行政单位;与之相反的企业会计的中心则是资本与资金的循环,其目的是营利,所以企业会计是主要被使用与各类企业。从经济学角度讲,利润的最大化毫无疑问是企业活动的最根本目的,但是,政府与事业行政单位与企业不同,它们的活动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具有很浓重的公益色彩。因此,作为国家在财务方面管理的基础和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的预算会计在当今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预算会计的基本问题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的活动的服务对象。一个会计主体的必须条件是拥有一定资产、承担相应义务、能够独立地进行财务活动,并且能够实行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的功能是可以划定会计活动的边限。会计活动必须在会计主体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对于预算会计来说,主体就是为之服务的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宏观性,由于预算会计的对象都基本都具有非营利性,所以,预算会计又被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会计基础

所谓会计基础,就是用来确认与记录收支的标准。资金运动是会计的操作对象。任何收支都有已经被固定的运动过程,在会计制度中用来确定收支的标准都应该有十分明确规定,我国确认的标准规定从会计学的角度被称为“会计基础”。预算会计的对象的经济活动都是具有特殊性的,一是营利不是预算会计的对象基本目的,但是,业务中有偿服务是存在的,其中有的甚至还可以盈利。二是预算会计的对象的经济业务可以被分为一般的收入与支出业务与经营的收入与支出支业务,对经营收入与支出业务来说,成本核算是必须的。预算会计的限定将经济活动分为事业活动、经营活动两类,并且进行明确规定,对事业单位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但是,收支核算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是允许使用的。而主要考量因素是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地位。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手段。会计要素有利于会计方面的科目设置,还对设计会计报表这一难题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预算会计的对象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收支以及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中国在1998年1月1日推行的新预算会计制度中,融合了对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与国外的主流方式,将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分为五个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被确定的这五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复式帐建立的基础,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在设计会计报表结构时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四)会计报告

在我国,比较通用的预算会计报表是由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总预算会计报表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三表构成的。三种报表包括两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除两张主表外还有会计报表附注和附表等。为帮助使用者理解报表内容对报表有关项目进行解释是会计报表附注使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主要使用的会计方式、预算执行说明。附表是用来对重要内容作出补充的报表。预算会计中基本数字表是最为特殊的又重要的附表。其主要用来反映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设备情况和工作成果的报表。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主表,因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业绩评价时非经济指标也是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正在逐步前进,事业单位对预算会计的统筹更加依赖,因此,预算会计体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建丽.预算会计体系基本理论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08:21-22.

[2]赵建勇.预算会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06:59-63.

[3]王秀莲.预算会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山西经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53.

[4]马国贤,丛树海,蒋洪.现代政府预算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1,10:8-13.

预算会计范文5

(一)建立政府会计,重塑预算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具体包括:(1)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是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改革之需要。近几年来,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在全国逐渐实施,从而使得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各级财政部门将行政和事业单位所需的资金直接拨到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账户,再由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使用的做法,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行的做法是首先由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对行政和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然后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给行政事业单位。当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职工工资发放、购置固定资产、购买各种劳务或服务等支出时,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拨入行政和事业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一账户或财政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转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劳务服务的供应商,行政和事业单位收到的预算资金也因此不再以货币资金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一方面表现为预算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工资等行政事业费用支出的增加或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这样就使得财政部门由原来的财政资金分配部门转变为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而行政事业单位则成为财政资金使用的延伸部门,也成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这之间的关系而言,不管是财政部门使用的资金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延伸到具体用途的资金,都是财政预算资金,都是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实现收付,其资金运动己经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予以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延伸和细化而已。这就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关系,成为总括与明细的关系。因此,应该把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立政府会计,制定完整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2)建立政府会计,是部门预算改革之需要。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资金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部门预算是由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编制,综合反映政府各部门以及事业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然后由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并批复的预算。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之后,各个行政和事业单位必须将所有的收入与支出纳入统一的部门预算之中,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与支出均应在政府财政总预算的统筹之下。因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就是财政总预算的具体和延伸,政府预算中包含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就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财政总预算在各部门及事业单位的分布,因此,作为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的预算会计应与新形势下的预算资金运动的特点相适应,将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合二为一,统一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因此,建立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合并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建立政府会计,是部门预算改革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路 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首先需要按着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类、款、项设置政府会计的总账科目、二级及三级科目;其次,行政和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再在政府会计的总账科目、二级以及三级科目的基础之上,根据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样的做法,可以体现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下行政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延伸的特点,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决算报表构成同级政府的财政决算,从而全面反映同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同财政总预算会计在科目设置、核算口径上紧密衔接,二者的会计数据也形成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在改革中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美国设立了专门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制定州和地方政府会计规范的权威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整个政府会计进行统一规范,其作法可供借鉴。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另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应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将在体制改革中划分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视同行政单位对待;而将其余的事业单位,划归为非营利组织。由于这些非营利组织的资金除了财政的预算资金外还有很多其他性质的资金来源,财政预算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收付不需要通过国库集中单一账户实现收付,其会计核算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此可以将这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划归为作为非营利组织会计,专门设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样一来,我国现行的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的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制度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组成的会计体系所代替。当然,政府会计还应包括:国库会计、税收征解会计、基本建设会计以及各类基金会计等。

二、改进会计核算基础,实行权责发生制

(一)有效防范负债风险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各级财政和行正事业单位发生的应付账款、拖欠的职工工资、政府债务应承担的利息,都不进行账务处理。而这些实实在在的负债,属于会计主体必须承担的义务,在会计信息中不作揭示,很容易导致债务到期,却没做好资金准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会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防范负债风险的需要。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对负债的核算,不仅包括政府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直接显性负债(主要指政府债券和政府借款等),也核算政府当期已经发生而尚未用现金偿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主要包括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的缺口等)以及可能引起财政支出增加的或有负债(主要包括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等),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承担的偿债责任。这样可以有计划的做好资金准备,合理有序的偿还其长期和短期负债,从而避免出现财务危机。

(二)全面、有效地反映政府资金运用情况及效果 政府对国有资产权益的管理是政府理财的重要内容,也是考核政府部门绩效的要求。作为预算会计核算主体,应对国有资产的权益变动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然而,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不能对财政预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反应与监督。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本不核算各级政府的固定资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核算固定资产的调入与调出(即增加与减少),但固定资产并不计提折旧,所以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支出以后,就以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一直到该项固定资产的调出。也就是说,用于购置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完成支出后就将退出财政资金范畴,脱离公众的视野,更不用谈财政自己的监督了。因而使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资产产生的业绩与利用效率不能在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全面的反映与披露。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比照企业会计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进行折旧的核算,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充分地反映政府所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规模、实际价值乃至利用效率。

(三)避免管理当局人为操纵收入与支出 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收人、支出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并记账的。管理当局可根据其主观需要,人为地将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在当期和以后各期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其增加(减少)预算收人或减少(增加)支出的效果。这样会使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不仅使国家在宏观决策中所依据的预算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导致各届政府任期内受托责任履行效果的评价有失偏颇。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避免管理当局人为操纵收入与支出,更加完整地反映各届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真实绩效,防止本届政府为夸大绩效而大量举债,由下届政府偿还债务等短期行为的发生。

三、将基建资金纳入政府会计内容统一核算

(一)现行基建资金单独核算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一直独立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由基建会计单独核算,只有基建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才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上。这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基本建设会计与行政事业会计彼此独立、分别核算的会计模式存在许多问题。(1)一个单位同时存在两个会计主体。一个行政或事业单位,同时存在两个会计主体,一个主体核算行政事业经费,另一个主体核算基本建设投资。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会计主体都只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其中一方面,不能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全部经济业务。这就违背了会计主体――核算一个独立实体的全部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2)一个单位执行两种会计制度。同一行政或事业单位执行两种制度,行政事业经费部分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业务由基建会计核算,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分开建账,编制两种报表。使得一个行政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却人为的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由基本建设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核算,这两个部分的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都不完整,信息使用者无法从中了解到一个会计主体全面的财务信息。可见,这种核算模式一直使得基建资金游离于单位预算会计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使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基建项目完工后,不能及时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单位财务部门也无法对基建项目完工与否、上账与否进行及时检查,这可能造成单位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导致账实不符。另外,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相关的债权和债务,有时即使在资产交付使用后也无法及时结清相关债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结算完毕。将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中统一核算,将基建资金纳入预算资金统一管理,对于加强国有资金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二)基本建设资金纳入政府会计统一核算的可行性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财政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这就使得基建资金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一进行核算,将基建会计并入单位预算会计成为可能。同时我国近年来实行了政府收支分类项目的改革,在改革后的政府支出分类中,将原来的“基本建设支出”类级科目取消,而是将基本建设支出在“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等这些功能性科目中列支。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预算也由之前的政府预算支出中的第一大科目,转变为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之中。这一做法,为将基本建设业务并入政府会计统一核算的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上预算管理与核算先进的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同时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的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企业会计理论的研究。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做法,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构建成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更加完善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范文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改进预算会计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一)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作及结果。

财政总预算会计局限于当期的支出,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核算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从单一的财政无偿拨款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了无偿拨款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而现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并没有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深入,国库资金将逐步实行资本化运营,发生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政府的一部分资产将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对此,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的状况。

(二)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总预算会计是对本期已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的记录。在收付实现制下,总预算会计对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支出,或在以后年度应偿还的债务本金或利息,会计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另一个重要弊端则是造成了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会计期间上的非配比性,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真实情况。收支平衡是财政的重要目标,然而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和收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预算结余情况,从而影响预算信息的真实性。

(三)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和企业会计不一样,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格式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政府预算报告只是一种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的单一模式,没有对政府债务、债权及资产的情况的反映,不利于公众对政府财务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不利于政务的公开化。对于财政内部管理来说,由于缺少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使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对于财政外部管理来说,预算会计信息传布形式过于简单,造成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不强,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政府建立威信,也不利于立法机关和公众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路

改革我国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向国际惯例靠近,又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条件等相适应。

(一)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对象。

财政总预算是为国家政府部门服务的,管理国家日常事务及会计核算,其受托责任不仅仅是对各级政府部门实体投资的反映及当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展示,更是对整个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对象不能局限于当期的预算收支,应从更广的范围来研究会计对象,使其更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具体应包括国有资产(包括产权和收益权)管理的责任、对内、对外债权债务管理的责任;预算外资金收支并账核算等。

(二)逐步开展财政总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没有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实际情况,可允许财政补助收入的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最后全部实行。当然,权责发生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行政事业的核算,所以应该对预算事项有选择、有目的地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和计量,即适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例如对财政税收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收入等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而对那些需要根据其他相关资料才能进行核算的收入和支出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地方财政购入的有价证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等。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上一篇劳动节祝福语

下一篇汽车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