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要求范例6篇

机电一体化要求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1

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详尽统计过,但在机械工业7.3万家企业中,共有从业人员1200~j,按我们对技能、技术人才的调查(~J7000多家有代表性企业的调查),机电一体化员工约占20.85%,即在机械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员工约有270万人左右。按此比例推算,全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的职工人数应该超过1000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主要两个方面:

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前者主要需要完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后者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同企业对技能要求的类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规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人才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是指操纵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生产线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运输、包装和仓储等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人员有两种:生产线操作工和设备操作员。生产线操作工是指在生产线上完成产品某工序的制造工作,对知识、技能要求比较单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处于了解层面就能胜任工作,这一类岗位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如产品包装、服装加工、产品组装等。设备操作员是指直接利用设备完成生产任务,这类岗位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工作岗位,要求操作者能按照操作规程熟练操作设备,对生产工艺必须清楚,对所操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也应该熟悉,能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有判断和排除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整个工业企业中占的比例很高。所谓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指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投入要素(主要区别干资本与技术要素)的企业类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产值约为工业总产值的40%,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收了我国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3/4。在这3/4人员中,操作岗位人员占其中的65%。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属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现在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农民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包括高职毕业生,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本科生也进入该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职工的知识技能,根据生产产品的不同要求也不同。除了生产产品的专项技术以外,懂一些电子、电工、机械装配等通用知识,对这类工作有帮助。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般要求操作员能对设备的整体结构全面了解,对装置的主要器件如传感器、气缸、各类电机、PLC等能够识别,对器件的工作状态能区别,能根据报警信息处理报警,能对装置的故障类别进行判断。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人才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是指在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的企业中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故障处理维修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是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之一,是保障生产设备能安全、有效生产的关键。该岗位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谓,如设备维修工、保全工、设备工程师等。

该岗位从业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例不太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设备维护人员比例在3~8%左右;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由于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所需的员工数量很少,人员主要集中在上、下料环节,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超过一线员工数量的30%。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对知识、技能、工作经验都有要求。首先这些员工必须对生产很熟悉,对工艺流程清楚,因此,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操作员开始培养。对学历也相对有较高要求,通常要经过职业院校培养。随着社会整体学历的提升,很多企业开始使用本科毕业生从事这类岗位工作。机电一体化维护、维修岗位属于综合技能型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要求较高,应该是传统维修电工和机修钳工两个职业的复合和提升。

从业人员能熟知维修装置的信息流程,熟知整个装置中器件的作用;应能分析机械机构的原理,会安装和调试机构,能完成定期检查和任务;能分析检测装置原理,会根据状况调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灵敏度等,会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能更换故障传感器;能看懂装置的控制程序,并能根据控制器显示的输入输出状态判别检测、执行器件的故障:熟知电动执行和气液动执行装置的原理,会调整运行速度等。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人才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是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中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在不同企业中分工有所不同。在大型企业中分为机械装配、电气装配、整机联调和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在一些中小自动化装置生产企业,只有生产和销售两个分工,要求员工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汽车、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行业。但在这些企业中,从事机电一体化技能类工作的员工比例很高,企业需要的一线生产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O%左右,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希望这些员工都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一般对学历有一定要求,分工明细企业的技能型员工学历包括中职生、高职生和技校生。这些岗位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各40%左右,高职毕业生占20%左右。但随着职业教育的格局变化,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将会逐步加大,与中职毕业生逐步持平。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企业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有所偏重。有偏重于机械装配,能够依照图纸按照安装工艺的要求,达到装配精度完成装配;有偏重于电气安装,能熟练使用机械装配和电工工具,实现电气设备安装,会用专业仪器检查安装效果;高技能的机电一体化装配工,应能完成整机的联调和项目管理,并能完成用户使用培训。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类型。对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但机械行业的数据表明,其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和使用的企业几乎占到企业总数的45%以上,但应用的比例差距较大,多数还是在关键工序使用。制造型企业30%左右的产值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1.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我国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内,其中主要包括机床、重型机器、通用机械、仪器仪表、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机械、电子插片机、贴片机、波峰焊等电子设备。据抽样调查,规模以上企业共16万多家,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来源各异,应用领域也很广泛,目前能制造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还较少,据2005年抽样统计不到10%,其中机床类较多,可达到13.2%,轻工纺织等也高于平均水平。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自动生产线的企业数量更少,能够形成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包括: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床类企业,北人集团(印刷机械)、陕西鼓风机厂、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公司等。

2.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企业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正在逐年增加,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主要是在汽车、电工、纺织、轻工、家电及制造业本领域。如机床行业既做数控机床,也使用数控机床。应用机电一体制造设备最多的是汽车行业,汽车主机厂的四大工艺基本都用到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变速箱、车桥、模具等十四个主要部件和关键工艺中大都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从电子器件的插装,到线路板焊接,再到整机的安装都离不了机电一体化生产线。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分类,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等大约有规模以上企业12.7万家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另外军工企业是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最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能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制造业必然有更大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将突飞猛进。

企业对从业员工的学历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2000年以前,机电一体化人员技能人才以技校、中专为主,这几年逐步过渡到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不少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资格要求也逐渐加强,行业和职业培训也对人才结构的优化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不断扩展和开拓,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有较大提高,主要是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需要综合性人才和应用创新性人才。

1、典型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的掌握企业情况,在北京对几家典型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对企业现有员工情况和未来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企业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企业,企业性质包括国有、外资、民营企业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更详细的交流。北京现代汽车现有职工6196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除管理岗位以外,多为技能型人才岗位,占总人数的82.3%,和前面的调查的企业平均基本一致。具有职称人员约551人,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为2970人。企业对职工培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式、企业集中培训和委托院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的要求更多是在基本素质方面,如要求职工具有学习能力、业务技能强、有责任心、有团队意识、职业精神、基本行为规范的人。

2、区域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地区。浙江省地处江南,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自1995年开始,浙江人均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广东,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富裕省份。l991年全省GDP总量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2万亿元。

根据资料显示,浙江省近年对人才需求呈现以下趋势:现代农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稳步上升;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剧增。与机电一体化技能相关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部分高新产业。

(1)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

信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软件技术人才,系统集成类人才,信息安全人才;二是通信产品制造产业、光电子产业、数字家电与网络终端产品制造业、新型元器件等方面人才;三是电子商务、ICP、ISP、网络技术等技术人才:四是制造类人才,新产品研发人才,市场开发与技术服务支撑等微电子人才。

到20l0年需要人才20.1万,其中软件业需要10.2万人,信息产业制造业需要5.9万人,信息服务业需要1.4万人,微电子产业需要2.6万人。根据典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在信息产业制造和微电子产业的人力需求中,机电一体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的比例至少达到60%左右,即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约5.1万人。

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复合式技术管理人员(总工);二是新产品研发人;三是专业药师队伍;四是高级技工。到2010年,各类专业人才需增加到6.5万人左右,增长率达到10.95%,高于平均增长率。该产业主要需要对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比例占需求总量的10%左右,即需要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6万人。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新材复合各重点领域中的产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复合型经营人才。到201O年,需要学科带头人约500人,各类中高级辅助人才3000人以上。估计约需要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2万人。

(2)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网络视频技术、光学特种工艺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如仪表装配、光学仪表制造、设备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万人,其中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2.1万人。

特色轻加工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皮革产品开发、工艺管理、皮革制品设计等人才:二是五金制品行业的产品设计,金属表面处理、热处理及模具加工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废纸制浆技术、纸产品加工开发、机电一体化造纸设备控制和管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四是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制版技术、机电一体化印刷设备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到201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48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78万人,管理人员1.2yy人,高级技工3.5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7万人。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铸造锻造专业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装配、嵌入式控制设备等安装维修技工等。预计到2010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维护、装配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7万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电气工程、感应电机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钳工仪表装配、计算机操作、嵌入式控制等设备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将达到14.3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2.9万人。

专用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铸造锻造专业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装配、计算机操作、嵌入式控制设备等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增加到5.1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2万人。

纺织、服装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差别化纤维开发、化纤聚合工艺技术、机电一体化织机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真丝产品设计、开发,丝绸染整工艺,真丝数码织造工艺方面的人才;三是高速经编机控制及管理、织物染整工艺等方面的人才;四是产品设计、织物表面涂层工艺、织物染整工艺方面的家用和产业纺织品行业人才;五是急需服装设计、服饰产业设计和开发方面的人才。到2010年,需要各类人才8.875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7万人。

钢铁工业人才需求重点:钢铁冶金、金属加工压力、冶金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财务会计、管理等人才,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型及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到20l0年各类人才需求量达到1.7万人左右,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4万人。

据此可以得出,201O年浙江省在高新产业和制造业中,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7.3万人。再考虑到其他行业(如服务业中的楼宇控制、娱乐设备的维护等)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会少于制造业的20%,因此,全省2O10年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约为20万人。

3、典型行业状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不到百分之~,上升到接近百分之二。

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4.5万辆和938.1万辆,增幅低于2007年。而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回暖,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高位增长,连续4个月超百万辆,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趋好。

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而在这一产业迅速拉升的时期,人才的需水也激增。《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澡题报告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6.87万人,2015年将突破5O0万人人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工作经验;研究资料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协调及控制,从而完成运动、能量流和机械力等各项动力学相关的任务,同时其各个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组成完整的系统结构。基于该系统结构的程序性和任务性,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上应该站在“系统”的相关角度,以便进行有效科学的安排设计。

1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求

1.1保证较高的精确性

机电相关产品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着系统整体的质量和效益,机电一体化机械的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及功能都要求选择优质产品,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首要标准和要求便是高精确度。

1.2反应性能要强

机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即在系统接受某一指令后,能够较短时间内对该指令进行任务的执行,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完成任务。另外根据系统的运行状况,做好准确、及时获得相应指令的控制,能够增加任务完成和执行的准确性。

1.3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在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中,为了保证更好的系统精确度和反应性能,往往会在无间隙、低摩擦、高刚度和高谐振频率等方面对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有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2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构成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通常是由传动机构、导向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构成。

2.1传动机构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的传动机构,不仅仅是转速和转矩的转换器,耗时伺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要求中,传动机构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必须满足重量轻、噪音低、体积小、运转速度高和可靠性高等方面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对伺服控制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传动机构的设计研究,以便更好地提升系统机械结构中的伺服性能。

2.2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主要起到的是导向作用和支撑作用,一般包括导轨和轴承等。导向机构的正常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保证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和各个装置能够安全、准确完成指定的任务运动。

2.3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指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直接完成任务指令的操作装置和部分,一般情况下,执行机构所具备的高灵敏度和精确度以及高重复性能和可靠性,可以保证其根据不同的任务指令和相关要求,在动力源的推动下完成预先设定的各种操作任务。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能通过其强大有效的功能,使传统机电的动力发动机转换成为可变速、动力和执行的多功能发动机,从而使得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得到进一步的简化。

3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思想

3.1动态设计思想

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中,通过静态设计的有效协助,为了更好的研究整个机械系统结构的频率特点和性质,完成各个系统环节数字模型的建立,推动促进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必须充分有效地通过自控方法进行频率特性的计算,这便是动态设计。机械系统的频率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反映出整个系统在不同信号频率下的相应反应,还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最大频率、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3.2静态设计思想

静态设计是指按照机电一体化各个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通过相关的研究和经验初步、大体上制定出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案。方案中主要涉及整个系统部件之间的控制、连接以及部件的种类和对能源的需求等。基本方案设计完成后,应以技术手段为基础,设计出系统中各部件的运动关系、参数及结构,确定部件及相应零件的材料、精确度和结构方式,并对执行元件发电功率、参数和过载能力进行验算,对其他相关的元件和部件进行配置系统的选择等等。

4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性能分析

想要使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良好的伺服性能得到保证,不但需要从机械系统的静态特征方面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还要充分的运用理论研究和自动化的控制方法对整个系统体系进行动态设计和分析。另外,机械系统的动态设计应该以系统静态的数字模型为基础,根据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和方法研究分析系统的整个频率特性,并通过调整相应的频率,改善系统整体的伺服性能。

4.1数字模型的建立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数字模型的建立和电气系统的数字模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基本相似,即都是通过折算将比较负责的结构装置简单化,转为等效的数学函数关系,并用数学中的线性微分方程表达式将其表达出来。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数字模型分析通常情况下都是输入与输出的联系。比如,把比较复杂的系统机械参数,弹性模量、阻尼和系统惯量等统一进行处理,并对各个机械参数进行数学方式的分析,从而得出它们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在数字模型的建立之前,需要先对机械系统中的不同物理量进行折算,使它们直接转化到某个元件上,从而把多变、复杂的多轴传动变为单轴传动,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总机械系统性能不变的原则。这样,以单轴为基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关系,就能够建立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从中反应出机械的相应性能,从而应用并指导实际中的设计。

4.2性能参数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要求必须要工作可靠、精确度高、运行平稳等,既是静态设计中的研究问题,也是动态设计对伺服机构的要求,这就应该通过对有关参数的调整,优化整体系统的性能。

5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从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性质、概念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分别从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求、基本构成、设计思想和性能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者:朱翔宇 王玉乐 单位: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农明武.技校生参加"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指导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

[2]韩向可,吴耀春.应用型本科机电一化系统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6(01).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3

(一)内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教学;探讨

1 机电一体化专业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伴随经济全球化,我国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而机电一体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发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所以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教学应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⑴制定好实习教学计划。实习计划应根据实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两个方向:一是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二是机床数控技术应用。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对主要基础实习作相应的调整。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钳工的操作水平;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的操作水平。

⑵丰富实习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实习指导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习包括掌握实习操作规程、基础知识实习教学、强化实习教学等阶段。目前,机电类实习教材尚不能与当前的实习教学需要相配套。因此,为加强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实习指导书。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⑶规范实习教学的过程。实习教学具有生产实践性强的特点,完全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场,只说明一下实习课题、操作规程及要求就可以了,而是要按照教师讲解原理,教师演示过程,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教学过程。特别是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师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⑷严格实习考核要求。实习考核是检验实习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技能水平的最好办法。在考核过程中,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极少数在规定实习课时内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实习教师要适当安排其他时间给予个别辅导,使其达到实习教学目标的要求。实习考核要求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接轨,达到中级工职业技能水平。

2.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能否通过技能等级考试并顺利毕业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习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的现象。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双师型”建设早已实现,并且学校一直在鼓励教师向工程系列发展,更多接触当今社会中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技术人才。

2.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我校每年都投入上百万元来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求,逐步完善实习教学的硬件条件。并且学校还始终保持与现代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主编.机电设备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5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高职;实训教学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在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开展实训教学是必要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在其理论教学内容延伸而来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缺点。这样一种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1]。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教师在设置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时,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主要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的常用仪器、仪表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师应该删除了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用处不广的、且难度较大的理论性实验,相应的增加一些用途较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如将电工部分的“一阶电路瞬变响应”、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等实验内容删除,增加“数字万用表电路的设计与组装”、“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单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检测”等实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优化实训课程的整体结构,增强实训教学前的“预习内容”、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训教学后的“积极评价反馈”等。通过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机电技术专业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求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高职“2+1”教学模式影响,单纯的实训教学时间较为急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要渗透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性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又如在“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组装和焊接元器件,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白炽灯为控制对象,使得电路中的灯在有光的情况下不亮,在无关和有声音的时候就亮,且1分钟后就会自动熄灭,再次有声音或震动时就再亮”、“安装后的电路如果不能按照设计好的要求正常工作,就要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等为要求,制作一个声光控延时开关,用于自己小区楼道照明。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训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了完善理论知识和高程度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师[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良好的学识学历体系,要实现青年教师的硕士化,骨干教师的博士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机电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下厂锻炼、顶岗培训、跟班研讨等,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的投入,以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必须给实训教学提供包括机电液综合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铣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PLC仪器设备、单片机实训设备、智能机器人装置以及一体化多媒体机房等设备。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实训基地和设置健全的实训设备,能够有效保障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的机电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要求范文6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简单来说,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指的就是机械电子学,它可以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技术均有所涉猎,是一种实践性以及系统性极强的技术。该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人们所知晓,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的产生使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大范围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生产质量、产品的性能以及工程机械的施工效率,还能很大程度上改变现阶段的机械面貌。

1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工程机械现状分析。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我们想要有效的提高工程机械的应用效率,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其中,就必须要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工程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进行系统的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中的人力作用已经在逐渐的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施工,机械化在工程中的施工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中的人力成本,还可大大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要想使施工进程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就要逐步对机械性能进行更新,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探索在不断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的工程机械所面临的要求就是要把机电一体化应用到工程机械当中。

(2)机电一体化的概述。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工程机械依然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所以将机电一体化应用到工程机械当中成为现阶段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促进工程机械的发展,并且使得机械工程逐步地向综合且系统的趋势发展,这样会大大提高工程机械的运行效率,而且也会对工程机械的投入使用效果进行改善,提升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在现阶段的工程机械的制造过程中对机电一体化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微电子处理器方面,以此来实现综合的处理以及优化、总结项目中的系统设备。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工程机械的发展在不断为机电一体化引导发展方向。在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发展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应用依旧是运行的主体,并且相关的技术也在工程机械的运行过程中被大范围的引用,比如工程中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自主故障消除与检测以及实时动态检测等,而且电子控制设备也在安全、高效以及经济的应用至大型的工程机械当中。根据可靠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进口数量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当前机械工程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1)降低机电设备消耗。就针对于传统的柴油动力的机电设备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已经难以完全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全面提升技术含量,减少柴油消耗,提升节能技术含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在追求工作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将消耗能源减到最小,平衡消耗和污染两个重要问题。在提升节能技术过程中,在机电设备系统中加入电子控制系统,削减柴油输出,减少耗油损失,来提高能源利用率。

(2)提升自动化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指的就是机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传统的机电一体化已经具备自动化功能,但自动化水平较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渐提升自动化水哦的过程,自动化的发展将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出和效率。自动化是从技术主体为出发点,机电自动完成工作任务,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自动解决或停止工作,在自动分配过程中保证工程规律性进展。机电自动化发展将提升机电设备的工作能力,减少部分因素的影响,保障整体工程顺利进展。机电一体的智能化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来,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对技术要求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智能化发展使现代技术提倡的发展战略,也是国家鼓励的机电技术创新政策。提升机电设备整体信息储备能力,协调机电设备各项功能,保障系统化的系统力度。系统化发展是将整体化只能技术进入信息处理阶段,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习惯成全系系统化发展模式。同时,利用光学技术,改善传感器敏感度,精确设备,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3)制定系统化发展战略。事实上,要想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基于机电技术和机电设备,坚持发展理念。机电一体化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应制定系统化的发展策略。系统化发展包括几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系统性,在落实工程建设过程中独立运营机电系统,在多个机电设备同时工作的情况下,有效协调工作内容,形成系统化分配方案。在应对外界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方式。以上的机电一体化都要求机电设备附有完善的自律分配系统。更好地完成机械工程工作。在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今天,对机电工程全方位系统化发展目标越来越明确,全方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将从不同方面规划机电工程,对自动化操作制定更晚辈的一体化指令。在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方向越来越体现出系统化科学化。机电一体化体现出机电工程中的电子工程尤为重要。随着机械工程难度的提升,机械工程要求复杂性和精确性相结合。对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继承,光机电一体化加入了光学原理,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融入科技内涵,提升了科技含量,尤其对光学利用中传感器的使用,体现在各个系统结构中。所以,制定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规划,是提升机电技术水平,提高机电设备科技含量,提升机电工程效率的有效保障。

3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价值逐渐提升,机电自动化发展也逐渐完善,精确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方向。文章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特征入手,分析几点一体化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情况。在科技领域,机电技术是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以机械设备为基础,融合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结合发展,推动技术水平的提升。机电技术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来源,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互相渗透在技术领域中。

参考文献:

[1]冯挺.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