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机电一体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机电专业

0前言

目前,我国的高职现代学徒制类型的课程授课方式主要有4种: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教学,岗位培养。其中集中讲授主要是在各高职院校内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理论教学;企业培训则是高职院校邀请企业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在企业生产岗位、实训场地等场所进行教学的实操演示;任务教学主要是在授课过程中,由授课教师在课程中设计若干个训练任务,学徒在工作或者学习中独立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岗位培养则是学生(学徒)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师父带徒弟”式的教学。在这4种方法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校企双导师为辅助的实践教学占了三种。因此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影响深远。本文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善为基础,进行“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讨。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原实施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包含了课时约占50%实习实训课程,但是,除了大三上学期开始的校外顶岗实习,其他的实训环节基本都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然而本专业校内实训室拥有的实训设备台套数不够充足,使得实际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实践课时比较少,导致最终没有办法保证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的校内实训跟学生最终就业的企业生产实际之间,没有很好地相通,使得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善和重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改革原岗位培养实践课程构成

改革原仅有“顶岗实习”的岗位培养实践课程为由“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共同构成的新型岗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即可由校内专业老师带领到合作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又可以到合作企业内,由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带领其完成2到3个月的跟岗实习;最后,在大三上学期,再到合作企业开展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最终在合作企业实现就业。

1.2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所有带实训环节的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将现有的校内校外所有实习场所变成学校教师和兼职教师的重要教学阵地,通过双师队伍共同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使得最终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岗位实践一脉相通紧紧相连,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学生(学徒)的全方位发展[1]。

1.3创新教学内容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在所有带实训环节的课程中,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由学校教学团队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制定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要求的实纲。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各项具体考核要求,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使实习考核更加全面科学。

1.4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在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指定优秀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各项专业理论学习;企业选择技能高手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师傅),给学生传授生产实践专业技能。同时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高手在每年互相学习、互相渗透,完成双向挂职锻炼,使学校的专业教师能和企业技能高手一起完成企业的技术研发,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双导师”制度的更好实施,本专业探索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考核制度,每年通过全方位的评选,选出若干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师傅)进行奖励。使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双导师”队伍,能更好地为学生培养出力[2]。

1.5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全面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习管理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学生(学徒)实习的完整管理制度。学院通过社会调研和主动联系,选择有一定实力有较强合作意愿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学生(学徒)的实习岗位,建立学生(学徒)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各项必备技能和安全教育。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学徒)实习过程监控的其他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最终使得学生(学徒)的校内和校外各项实习都能良好和安全地开展,达到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1.6改革评价模式

过去,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都是单一地由学校单方进行,不够科学全面。改革后,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五个方面共同组成,同时参考第三方机构的评价结果,对学生(学徒)各项必须岗位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徒)必须的各项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徒)的全面培养[3]。

2改革效果调查与分析

经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大力改革之后,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601班、1701班两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为调研对象,从理论与实训比例、专业核心课程对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对校内外实训满意度、对实习顺序安排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参与调查的毕业生认为改革之后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体系极大程度地接近了企业生产所需,能够让学生毕业和上岗无缝对接。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岗位相关课程,掌握了很多对就业很有帮助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了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改革后的理论和实训比例、专业核心课对职业发展有效性、校内外实训满意度、实习顺序安排等方面不够满意。究其原因,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职层次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对理论课有畏学情绪

在今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进一步考虑本专业学生的真实学情,在教学和考核中进一步弱化对学生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进一步增加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实习实训课程比例与考核要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并乐在其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考核中,积极探索采用更加灵活的考核方法,让不同层次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比较科学的考核[4]。

2.2学生对“顶岗实习”等校外实习环节安排不够满意

在“顶岗实习”等校外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与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紧密度不够,也不够及时,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向远在学校的校内指导老师反映,使部分学生不满意的实习岗位和工作不能适时调整。今后,学校应该主动加强对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主要校外实习环节的过程监控和反思,及时对学生有意见的地方进行相应地调整,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对实践教学要求比较高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来说更是这样。因此校企协同共建学徒岗位标准;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加重实习实训课时比例;有效地提高相关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采用更加科学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势,使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丽,梁海兰,马建林,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跟岗实习教学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4):187-188.

[2]顾卉,王剑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63-66+79.

[3]姚伟卿.现代学徒制视阙下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1):60-63.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2

(一)提高了安全保障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再重申不要带血的煤炭,强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达到发生故障时预知预报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保证了员工的安全。

(二)增加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益

机电一体化设备虽然初期投资大,但是它的应用使设备故障大大降低,处理故障时间大大缩短,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大大简化,制定应急措施的能力大大加强。这样煤炭产量较之过去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同样使员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了员工的生活质量。

二、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煤矿设备管理

(一)煤矿的机电一体化模式

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思想,可以将煤矿生产、安全建设以及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于生产、安全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全面建设数字化煤矿和信息化煤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机电一体化的影响下,煤矿企业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加大机械化建设的力度,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推动煤矿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机电一体化煤矿生产目标。

(二)管理措施

1.做好设备选型

在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从质量、规格、性能、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对其性价比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生产厂商信誉良好,同时成本相对低廉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可以从技术性能进行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设备进行合理搭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不断更新煤矿行业陈旧的作业方式,提升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更可以带动国内煤矿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煤矿机械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通过对煤矿设备的合理选型,可以充分满足实际作业环境的需求,在保证煤矿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降低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促进机械设备质量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改进设备性能

煤矿设备的安全性能对于设备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纵观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机械设备缺乏安全性。因此,在保证设备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设备的安全生产性能,尤其对于容易出现设备伤人的部位,更要重点关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加快对于新型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而对于煤矿设备的生产厂商而言,同样应该加大设备革新力度,使得设备的性能在煤矿生产中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强化安全管理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管理水平,需要从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其一,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针对煤矿全体人员而言的,在管理中,要实施从上而下,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全员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利用绩效工资等方式,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生产责任相互连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要加强对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其二,设备管理。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煤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把设备质量关,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在设备维护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问题,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要提前制定相应的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其三,系统管理。要结合煤矿生产的特点,构建合理完善的设备管理运行系统,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3

(1)设计题目、内容不规范,要求不统一。

由于每届或每班的指导教师不同,设计题目、内容、要求、难易程度偏离太大。如有数控机床改造设计、伺服系统控制设计、交通灯控制设计等,要求、工作量也不相同。有的设计任务偏难,有的设计任务又太简单。

(2)设计资料缺乏。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和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在相关的杂志刊物登载,书籍相对少一些。要进行课程设计,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较困难。没有现成的资料汇编及设计手册,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找资料,往往是教师帮助寻找资料。而且没有像机械零件设计那样的系统完整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设计中盲目性较大。

(3)师资不足。

最早几年机电专业方向只有一个班或两个班,指导教师有2~4人即可。一般由主讲或熟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师指导。近几年随着学生的扩招,机电专业扩展到4~5个班,指导教师需要8~10人,明显不够,因此有必要进行培养。

2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1)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配齐设计资料。

到目前为止未见过公开出版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所以有必要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收集较全的资料进行汇编,与指导书汇编成册。

(2)规范设计题目,统一要求。

规范设计题目不是整个设计都用同一个题目,而是在一个范围内选择题目,教师根据所选的题目按统一的要求下达任务书。设计题目一般以简易数控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改造设计、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较为合适。在市场上可见的机电产品多得很,不是所有的机电产品都适合做题目,因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机床设计、机器人设计控制为典型产品的,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要反映课程设置的内容。机电专业方向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导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在电的方面主要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机械方面介绍了机械运动、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及相关的标准部件,如滚动导轨、滚珠丝杠等。在选题及设计中要反映上述的内容。因此规范化的题目主要为数控车床(或铣床、钻床等)设计、车床(或铣床、钻床等)数控化改造设计、或是工业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机械部分内容,如数控机床进给轴传动部件,机器人的腰身、手臂运动部件及滚珠丝杠、导轨的应用等。电的方面包含数控系统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对机械部分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机电结合。对规范化的题目、要求及上述设计内容都已编入指导书中。

(3)指导教师的培养。

首先被培训的教师可以跟班听课,熟悉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然后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中跟班辅导,以培养出合格的指导教师。

(4)加强督察。

当指导教师接到指导课程设计任务后,首先拿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要求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由教研室主任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才可向学生下达任务。指导中,教师要填写指导日志,随时记录指导中的难点、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结,以便下一次指导时提高设计水平。

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

3.1设计题目确定及要求

3.2总体方案确定

(1)总体方案设计;

(2)绘制总体方案图。

3.3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1)切削力计算;

(2)滚动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伺服系统传动设计;

(4)步进电机当量扭矩计算及选型;

(5)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绘制一个轴的机械装配图)。

3.4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方案及绘制系统框图;

(2)单片机的选用;

(3)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

(4)译码电路设计;

(5)接口电路设计;

(6)绘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3.5基本的参考图表汇编。

4近一届学生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情况

4.1教师配备

近一届机电专业学生,每届有四个班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共配备6名教师;其中有四名为独立指导教师,两名为辅导教师,为培养新的指导教师储备力量。

4.2指导书的使用及设计过程

设计学生和指导教师每人一份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师按照要求写出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经研究所长审查后发给学生。设计题目主要有CA6140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在同一个题目的学生中,要求设计进给轴部件时,一部分学生设计X轴进给部件,另一部分学生设计Z轴进给部件。整个过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题目、要求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出的设计步骤、方法,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再进行机械传动部件设计,最后进行CNC硬件电路设计。整个过程经过了机械、电子两方面的训练,实现了机电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4.3填写指导日志

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填写指导日志,记录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进行小结。

5本文总结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地把机械工程与新型科技进行了紧密结合,同时也促进了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2机电一体化的阐述

2.1机电一体化所需技术

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3种技术:(1)机械本体技术,是整个机械工程的核心部分,由于机械技术自身具有提高精度、改善性能等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机械本体的使用性能;(2)信息处理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工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3)软件技术,同样也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软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的控制与操作,有助于提高机械工作效率[1]。

2.2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范围比较广,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很多相关技术紧密融合,因此,机电一体化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与传统的技术设备相比,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传统技术的单一化,使其功能实现了多元化,能满足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2)安全性能好,通过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还能在机械工程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与预警作用,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3)科技含量高,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融入了不同的新型技术,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了非常高的科技含量。

3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3.1.1节能降耗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之一就是降低耗能。对于传统的陈旧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对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还不能对能源起到节约与保护的作用。例如,在使用挖掘机时,为了在操作过程中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操作效率,采用了新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并应用新型的液压型挖掘机替代传统的挖掘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与新型的节能控制器相结合,二者之间的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OLLS系统,从而使新型挖掘机在操作过程中能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3.1.2实时监督控制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另一个应用就是能对机械工程中的系统装置起到实时的监控作用。由于传统的机械工程相对比较落后,因而无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现对机械工程的实时监控。一方面无法保证机械设备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会对操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机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机械工程中的制动、传动以及执行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如果在机械工程中出现了问题或异常现象,都能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及时、准确地预警,并对其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2]。

3.1.3提高作业的精度

机电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机械生产的精度,同时对保障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机械工程中,往往都是依靠人力进行操作,无论是数据的计算还是工程测量等工作都比较容易出现误差与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械工程中数据测量的精确性,还能使机械工程中的测量环节实现自动化操作。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测量与分析,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对提高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4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的一致性,也实现了机械工程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对提高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3.2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3.2.1自律分配化系统

只有当机电一体化达到某一程度时才能使用自律分配系统,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的要求非常高。自律分配化系统是保持独立运行的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各自互不影响,而且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因而当所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自律分配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机械工程中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柔性。

3.2.2信息系统化

通过信息系统化的实现,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指令达到准确的执行,这也是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所在。机电一体化通过智能技术所接受到了精准的信息,能有效地掌握整个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工作状态。

3.2.3光电一体化方向

所谓的光电一体化指的是机械电子工程,属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光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了光学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等灵敏性与精确度的改良,也促进了电子信息的处理技术。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械工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4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工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需要不断地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匡民.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结构[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24):178-180.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维修;特点;可靠性

1引言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特点,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维修特点和可靠性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故障特点处理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不断优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性能,扩大其使用范围。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维修特点

2.1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特点

维修人员在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故障节能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诊断,并综合考虑诊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此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其也具有独特的属性,故而,维修人员在实际的故障诊断过程中,必须站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不能从单一的一个点进行故障诊断。且不同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也不统一,故障原因也大相庭径,这就要求维修人员能够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2.2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子设备出现了故障。因此,维修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电子设备的故障特点的分析,从电子设备故障问题的隐蔽性较强、突发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入手,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另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子设备的故障问题通常也不会是因为单一的一种原因造成的,故而还需要维修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2.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特点

一般情况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维修人员可以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直接观察。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子设备的故障问题也较为容易发现,在机械设备进行工作时,如果其不能进行正常运行或者是不能按照预定动作运行,则基本上可以证明是电子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通常时候,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原因是电子线路出现了问题,使得指令不能有效地传达给机械设备,进而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另外,也可以是因为电子线路的部件对机械设备进行了相关的检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工作目标,从而导致机械设备停运[1]。例如,某种型号的打印机,在其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装纸以后,打印机仍然提示缺纸,这种故障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觉得是输纸的部件出现了问题,使得纸张不能进行安装,但是,维修人员在检查了打印机的输纸部件以后,发展输纸设备并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就可能是输纸传感器出现了问题,经检测以后发现确实是输纸传感器上存在较多的灰尘,在清理之后发现打印机的故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3机电一体化设备可靠性研究

3.1元器件失效对于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设计,从而弥补我国传统的生产模式上的缺陷,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最终节约生产成本。而在实际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影响机电设备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当前,我国在机电设备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影响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元器件的失效。元器件是构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结构的基础性部件,因此,元器件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也影响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另外,从数学专业概率的角度来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设备的失效概率和单位元失效概率是相等的,这也体现着元器件失效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之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如图1所示,并加强对元器件的选择,保证所选用的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可以满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实际运行要求,并且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3.2元器件连接与组装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元器件连接与组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机电设备一体化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元器件连接与组装工作的重视,在实际的连接和组装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系统与不同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另外,通常情况下,元器件和系统两者之间的连接也较为复杂,故而,其组装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影响也存在差异。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各个控制系统和元器件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工作人员在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的时候,还需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分析,明确机械部分的执行原理以及电子部分相应的控制原理,从而进行科学的元器件连接和组装,避免出现由于元器件连接和组装的不科学而导致的机电一体设备的故障问题,影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相对较高,使得设备在运行时经常会受到油污或者是粉尘的影响,最终导致元器件污染,引发设备故障,故而,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元器件的定期清洗,尽量避免元器件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可靠性的影响[2]。

3.3电磁干扰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电能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因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过程往往会伴随着电磁能量的转换,且电磁能量转换也会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也容易受到所处工作环境的影响,进而对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重要产物,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交流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邻近大功率用电设备启动的影响,例如,电焊机的使用等,会导致交流供电系统的电源和电压出现波动,最终影响设备的可靠性;第二,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的时候,其直流电源的负载能力本身较弱,受到周围电磁的干扰,使得电源电压出现波动。对于以上电磁干扰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电路连接的分析,提高电路连接的准确度,进而优化设备的运行环境。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问题存在很多特点,工作人员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不同故障点的分析,结合设备的故障特点,进行故障维修,进而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于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维修特点以及可靠性[J].江西建材,2015(4):298.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6

1.1把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级形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人类对机器的看法,机电一体化使得机器不在是冷冰冰的钢铁,是机器拥有了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机器的模式。

1.2把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大,机械设计制造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乃至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以密集的人力劳动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工厂面临市场的洗礼,实时转型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增加企业抵抗市场洗牌的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1.3在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

同计算机一样,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械的制造、组装、推广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机械成品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正在品尝环境污染的恶果,特别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的侵袭。从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来看,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身机械工业是一个污染比较强的工业类型,发展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好、投资不多、见效快,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走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总之,经济不应该以环境作为代价。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要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创新能力结合,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本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去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应用;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得到很大的发展。机械自动化设计技术指的是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引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连续自动化生产,无需人为操作的自动化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缩短生产周期,改善生产环境等等。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带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改进,是未来机械制造的重要技术发展手段。

1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现状

1.1信息自动化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信息自动化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产品的数据库管理和工艺辅助设计。通过辅助工艺设计设计实现多项设计就是信息自动化的一个目的产品中包含不同的数据库,数据信息是基础产品设计的附属物,通过数据库归纳和总结不同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信息分析各项指标来指导未来生产,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可用信息。

1.2生产自动化

机械生产自动化技术是将整个自动化系统设计引入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步一步制造机械工件,完成各项重复性的机械组件制造工艺。生产自动化在制造过程提升生产精密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劳动生产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1.3集成化

集成制造在系统工程学理论指导下,组合和精简化所有制造环节,让全部企业参与生产链条,优化各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机械制造最优化生产。计算机运算功能的不断强大,集成运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通过整合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系统联合控制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集成化的组合模式,制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节约制造成本,提升科技含量。

1.4智能化

人机一体化的机械制造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已经在企业生产制造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智能化系统制造行业中,人机交互合作,减少人工控制,节省人力资源的投入。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实现了高效高质量的生产需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下图是一个智能工厂实例,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管理思维与智能工厂柔性制造管理标准,组合智能设备APP平台(手机端)、智能工厂管理平台(PC端)、智能监管平台,实现生产现场管理作业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精准分析生产进度,智能化管理生产决策,实现生产过程的集成化与智能化,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这种智能化的人机生产组合提升了生产自动化,大大发挥企业的实用性价值。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优点及发展趋势

2.1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分析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由以下优点:(1)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信息处理效率,使其自动化调整,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人工成本。(2)完善安全性能,企业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全面实时诊断和分析设备运行性能故障,确保维修人员及时对出故障的设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护,保障设备稳定持续运作,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3)减少成本,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使用,不仅优化设备内部结构,减少设备能耗,保障设备简易操作,操控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科学管理,减少了能耗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推到企业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2.2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趋势,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精进,机械设计制造一定会与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相结合,让自动化更好服务于机械设计制造,实现机电一体化。不断完善机械制造的生产结构,使得机械制造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高效高质量完成,提高机械制造的经济效益。(2)虚拟化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虚拟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走向之一。未来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将虚拟化技术融入其中,通过构造虚拟化机械产品模型,明确机械的构件和参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如目前的智能化机械工厂,未来的机械设计制造工厂会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实现虚拟与现实有机对接实现虚拟现实。(3)生态化趋势,节能环保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宗旨,工业制造过程中要避免甚至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再次发生,推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要不断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设计符合环境需求、绿色无污染的机械产品,最大可能的降低机械设计制造的成本,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向生态绿色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本论文探究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现状,总结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优点,建设性地预估了未来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将会是机电一体化、虚拟化、生态化,促进机械设计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守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01(10):38,67.

[2]李昊.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11):276-277.

[3]李春刚.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07):270.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8

当今的时代仍然是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时代,政治上冷战转到经济上热战,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市场的竞争,是科技水平、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发达,成为强者。现在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他们经济优势争夺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增强其竞争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才缺乏,优秀人才更是宝贝。经不起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折腾,因此我们在讨论人才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要研究跨世纪人才如何培养,不仅是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创造发明的工作条件,他们中大多数会扎根国内。许多出国深造的学子,也会身在他国胸怀祖国,学成之后回归祖国,报效祖国。

二、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德育是人的灵魂塑造,是人的意志、意识、意念……培养,一句话是造就什么人的问题。德育是一切素质教育之首。一个专家、学者固然要知识渊博,技术精湛,但首先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爱国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风雨见世面,像寒冬里松柏挺立在祖国热土上,像黄牛一样善于奉献,不善于索取,像李四光、邓稼先、蒋筑英……给祖国和人民留下光辉业绩和永久的记念。德育是系统工作,国家、教育部门要管,学校、老师、家长要管,全社会都要管,共建一个育人育德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之际,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之时,环境也受到了污染,拜金主义,娇、奢、淫、逸等形形色色丑陋行为、恶习又在一些地方泛滥。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之中。党和国家明察秋毫,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抓了“五个一工程”,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抓了反腐倡廉,扫黄禁毒,扫除了一些害人虫、丑恶行为与恶习,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保持精神文明建设象经济建设一样年年有进步,岁岁有发展,现在张家港式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已掀起波浪,学习张家港精神将使神州大地普开文明之花,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少精神污染、少精神公害的风水宝地,使中华民族文明史在世界再度辉煌。就学校而言,更应当下大力气建好育人的小环境:在抓好两课教育的同时,建好校风、学风、班风、文风;建好师德、学德与品德;建好一支又红又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育人园丁队伍,在辛勤园丁的默默耕耘下,勤修剪多滋润,苗禾才能茁壮,桃李才会满天下。造就一代新人,青出于兰胜于兰。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过程中受家庭影响是很深的,家长不能把子女看作私有财产,要把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情转化为育子成才的动力,与培养接班人联系起来,与国家建设发展联系起来,把父母慈爱之心放在精心培育上,要爱之有方,爱在内心,让子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子女得到的不仅是父母的爱心,而更多的是师长式教诲之恩。如果国家一社会一学校一家庭组成一个育人系统工程,大家同心同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呕心沥血,我们国家将后继有人,形成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局面。我们国家拥有一大批又红又专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国家必将兴旺发达。

三、加强智能素质教育和投入

智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是人们最关心的事。一般来说智育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理论和实践,来源于学校教学过程,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工作实践。学校教学是主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是知识的源头,是能力培养基地。学校如何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工程教育界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机械产品结构和内涵发生根本变革,从单一的机械结构转化为机、电、光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综合体,国家有关部门已把机电一体化列为机械产品的科研方向,并规定新产品必须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借此来推动机械产品的技术革命。传统的机械学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已不再适应时展。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经提出一种机电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机械为主体,光电为系统,通过光电构成精密机械的测控系统,实现系统的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具有宽广的机械学、光学、电子学与测控方面的专业基础;具有现代化必需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光紧密结合的精密机械系统和精密测控仪器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为实现上述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五年教学计划〔3〕课程总学分为200学分,另加毕业论文2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数、理、化、外、德、政、文管、体)为110学分,占55%;机、电、光综合技术基础课为80学分,占40%,其中机与电课程接近1比1;专业课只有10学分,占5%,除毕业论文外,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及大作业(小设计)约占40学分。从总体看,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机、电、光综合知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学生的适应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改善,能适应科技进步发展,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是从深层次看,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相互结合与渗透,多数课程内容还比较陈旧,落后于科技水平,需要从现代机电光系统出发,推陈出新,加强相互渗透和联系经典理论和知识要少而精,现论和知识要博而新,反映新老科学技术成就的有机结合。由于各方面投入不足、能力培养环节缺口很大,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厂矿实习基地没有保障,学校特别缺乏典型机电光一体化系统(设备),供学生实验、演练、分析,使学生获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能力培养已成为纸上谈兵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内已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分析(CAE),使设计研究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现在多数学校在专业课教学阶段由于无力购置计算机和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尚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辅助分析处于筹划阶段,在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方面与世界差距在扩大之中。所以投入不足是困扰我国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影响教育影响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