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知识管理范例6篇

企业的知识管理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1

关键词: 知识企业 财务管理 比较分析 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了经济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已经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是且将代替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企业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独领风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领头羊。

1 知识企业及其特点

知识企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广义的知识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品化为利润源泉,具有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对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等特点。

2 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首先财务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知识企业应转变传统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而代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故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其二是指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收益与高风险相配比的观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为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规避风险的观念,而应树立在高收益与高风险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担风险的观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其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覆灭。因此在等待死亡与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有选择不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内容。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筹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基本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资本的筹集。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占有。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筹知”与筹资相结合将是一种必然。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只有筹集到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研发无形资产;而人力资本的筹集反过来会有助于货币资本的筹集。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并非决定于实物资产、多少设备,而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杰出的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是否具有专利、技术诀窍、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一个或若干个能够随时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虚拟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不过是组织的“躯体”。所以,组织的筹资能力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任何实物资本,资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货币资本给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所以,企业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为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开通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着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把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并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决策模型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要作较大调整。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如何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变化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对于一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一是时间宜短不宜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宜小不宜大、贴现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为时间间隔单位。而且,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

[1] [2] 

配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企业中,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必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的大小如何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统帅资本股东、职工以及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都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知识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而应按“资知”的模式进行分配,即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其贡献大小,并结合各利益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效率也兼顾了公平。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识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权制度等,总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除上述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以外,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如下创新之处:

(1)风险管理成为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知识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及其员工如果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可预见性、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改进无形资产价值补偿方式。在知识企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主体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居支配性地位。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大些,其计算方法也无法确定,无规律可循。可考虑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财务管理的对象由“资金”延伸到“信息”,知识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已延伸到“信息资源”。

(3)财务柔性管理更加普遍。知识企业柔性管理包括生产、人员、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是从财务的核算、计划、控制、分析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2

一、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及分析

1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在分析了目前通行的6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建设专用小系统、利用传统系统引进知识管理、知识门户建设、信息系统知识化建设、知识社区建设、个性化知识管理应用建设)后,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地物所以“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为原则,实施了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以此推进地物所的知识管理。在构建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首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人、技术和组织,以及涉及的4个方面: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对地物所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梳理,在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上规范固化了事务性管理工作流程,将企业管理制度内化到事务性工作流程中。这种方式使地物所的知识管理与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利用流程归档企业管理信息资料,提供查询回溯,进行企业知识资产管理,在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的科研工作中,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内嵌在事务性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使知识管理根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知识管理得以与企业共同演变,保障了知识管理的长效性。历经4年建设,目前地物所共建立14类75个流程,每年归档流程9000多个。同时,业务流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在利用编码化方法促进个人知识共享时,地物所各业务部门对所辖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建立了以业务导向为主的部门文档目录,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归档。通过灵活多变的权限管理满足不同角色员工对信息资料的使用需求,促进了信息资料在地物所的流动,提高了知识共享效率。同时,通过对地物所各级业务部门运行一年后的文档目录进行梳理评估,完善优化地物所文档目录结构,努力使文档目录更为自然地与地物所业务运转紧密结合。目前,在线文档目录546个,累计文档38328篇,每年累计文档1万多篇。第三,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主要关注企业核心的战略重点性知识,是促进核心知识标准化传播的有力手段。知识地图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使其更好地传播。目前,地物所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的知识地图制作。第四,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交流互动平台,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个人化方法的有效手段。专业交流社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聚集了相关专业内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目前,地物所活跃的交流社区有“物探处理系统运维群”和“综合解释系统运维群”。2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尽管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为地物所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地物所也遇到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纳入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可持续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在地物所推进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的原则下,从底层技术平台入手,通过优化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地推行知识管理。这种从底层向上,从周边向核心的推进方式避免了对现有业务的冲击,着眼于业务粒度的细化控制实现,回避了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核心业务逻辑优化设计的困难。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由于缺乏知识管理体系的支撑,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暴露出持续深入推进困难的弊端。由于在建设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知识管理只是在推进流程管理过程中的附带功能,没有明确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理念和知识管理目标,仅着眼于利用综合管理协同平台进行触手可及的知识管理,使得地物所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知识———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游离于知识管理之外,无法对地物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支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缺乏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物探、地质、钻井、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利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协作的知识和数据生产活动。要对这一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活动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依据地物所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建设,明确核心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作支撑环境;其次,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要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对业务运行进行分析,消除现有业务逻辑中的不合理之处,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依据科研活动的本质规律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结语

知识管理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而产生,是管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开展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董玉敏张晋楠杨敏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3

关键词: 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59-02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知识如一般的商品,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等到系统实施时,再修改,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知识缺口,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能解决特定问题,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规划,试点,推广与支持,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试点管理系统,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是一家跨国公司,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要么花费太多时间,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不愿意分享知识,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注重知识需求分析,并及时更新,改进知识管理系统,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选择知识管理工具,实施知识管理,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2]袁静,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3(10)98-101.

[3]贾璐,樊治平,沈凯,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97-301.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4

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而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利器。以下情形在很多企业存在: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技巧、经验、总结)变得越来越分散和难于管理; 掌握关键知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惊人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培育和形成新知识不断产出的环境、机制和人; 二是将已有的知识加以组织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落地的关键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类。技术学派将知识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管理; 行为学派将知识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 综合学派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渗透到战略管理中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利用组织智力创造价值,强调对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有序配置,培养积累分享的环境和人,最终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知识管理有些类似ITIL,它并不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而是针对IT部门内的流程结构、角色、职责提供一个指导框架。

知识管理过程中包括的关键知识活动主要有: 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围绕这些活动进行构建,知识管理的成功导入和实施就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管理流程,灵活应用各种办法和工具有效地开展关键知识活动,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那么,如何让知识管理更好地贯穿企业的整个流程并落实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呢?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将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贯穿始终的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保证。

2. 要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成功必须建立系统、完善、可行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规划、知识管理实施保障等。

3. 知识管理项目的总负责人一定要处于公司的高层地位,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方资源,动员公司全员参与进来,推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

4. 从易于建设、见效快、投入少的环节入手,获得公司各层支持。

5. 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在于领会和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非追求系统和形式完备。

6. 知识管理应主动而自然地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而非增添负担和压力。

战略的制定

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分析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背景; 其次,了解企业的定位、发展战略,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战略。

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IT应用服务运营业务。为了保证在公司研发中心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建立起一支高效、规范的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使知识管理平台成为管理层决策的得力助手、员工成长的亲密伙伴、公司知识资产的仓库。

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实它,这就需要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具体策略和短期规划。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由下而上,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由上而下,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

由于笔者所在的公司研发中心扩张很快,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公司各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因此我们选取了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基于此确定了详细的短期规划,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

体系的规划

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策略落到实处的保证。我们将知识管理体系分为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

1. 识别知识

知识识别的主要工作是在了解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定义知识并进行知识分类。知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类型,所以定义知识并对知识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知识需求,借助知识地图工具并结合产品研发流程梳理知识体系定义知识,并分类。

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了解到公司的知识需求包括: 共用技术、模板、规范制度、经验教训、方法论、项目总结等。接下来,我们按照知识需求和知识识别一致的原则,将Case(案例)、开发工具、电子书、开发和管理文档、组件、代码素材作为公司积累的知识物件,同时制定各类知识物件的标准。

另外,在公司专家的配合下,通过创建知识开发地图,梳理产品规划、立项、设计、开发、运营等各流程工作中所要求的重要知识,并归纳提取,将公司知识分为基础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知识三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不断优化。

2. 创造知识

在识别知识后,我们必须能够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动态转化和循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从内外部积极开展知识采集和挖掘。

我们借助知识地图工具来盘点公司内现存知识及来源,确认散落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 同时,编制《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管理办法》,确定生产这些知识的归口负责人; 并制定知识贡献奖励办法,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

3. 存储知识

存储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固化、积累起来,建设企业的知识库。用于存储知识的工具主要是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不仅能将知识存储,并且能够给所有的知识信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要能够提供知识采集、知识、知识搜索、知识维护、知识评估等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采集和,不断充实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并会定期分析存储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汇总,并对以后知识的分布进行预测。

存储的知识都是公司的财富,只有将存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分享和利用知识。

4. 分享知识

存储积累的知识只有经过大量传播分享后才能产生价值。分享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共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对于显性知识成果的推广,通过培训、知识推广会、学习机制等比较容易完成,而隐形知识的分享则要困难得多。由于一些隐形知识无法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的接触来共享,我们就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络社区组织个人知识管理的交流会很受员工欢迎。另外,由于很多人将隐形知识视为“私产”不愿分享,可以制定有利于公司共享知识的制度而且强制执行,比如新员工导师制度、知识积分奖励等,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愿意共享知识的文化,使分享知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我行为。

5. 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积累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应用于实践,快速解决当前问题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完成知识价值链的循环。我们主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上的E-Learning学习系统以及制定促进利用知识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

必要的后勤保障

1. 建立知识管理团队

知识管理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从组织上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有效执行和推进。

笔者所在的公司组建了由公司副总领导的知识管理虚拟团队,实现了知识管理工作组和各部门兼职知识管理员的二级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工作组承担职能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责任,兼职知识管理员由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基层知识管理工作的宣传督促和具体实施。同时,建立了知识管理员月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形成分享、学习、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由于有些员工将个人知识视为私产,吝于与他人分享,这样会使知识管理的实施变得困难。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不排斥知识的分享、让知识管理与企业现存的文化相契合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主要通过培训和宣传来逐步培养,同时制定有利于共享知识的制度以及完善的学习机制来形成分享学习的文化。

3. 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

知识管理平台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根据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不同,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侧重交流共享,由全体员工互动共建,相对独立。以知识的积累、贡献、管理为主; 采用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由业务流程驱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一起组成企业知识门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不同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个人办公与实时协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管理,并将知识推送至相应的用户,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不管哪种实现方式,知识管理平台都应具备知识、知识采集、知识搜索、知识发现、知识互动、知识挖掘、专家网络、在线学习等功能。

4.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固化成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知识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特别是激励制度,对于促进知识管理体系的循环进行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影响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

从实践来看,我们制定的知识管理制度对实现知识价值链动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注意:

(1) 公司的知识管理制度应当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2) 奖励方式应多样化,既奖励奖金,又有知识贡献积分换礼品,还有精神激励,对于知识管理活跃分子要通过平台或内部邮件进行宣传。

(3) 将知识管理绩效与部门、公司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链接

建立恰当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曾制定了CASE(案例)奖励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做架构设计的员工反映,架构设计的很多CASE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数量上总也比不过那些容易出CASE的部门,如测试部,因而获得奖金的机会自然较少,积极性受挫。这些反馈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原以为很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管理初期阶段,员工的意识层次不齐,有些会非常乐意知识共享,他们觉得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成就感; 也有人觉得是负担,既耽误时间又没啥好处。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但在奖励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没能根据共享模式的不同而将激励多样化。

激励机制主要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隐性知识容易用文字固化下来,而有一些却难以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口传心授。相应地,组织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员工个体之间在实际操作中的直接沟通。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位员工向另一位员工就如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建议。例如指导解决某些错误发生频率不规律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借助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如可通过工作现场指导、会议、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模式给那些很难用文字表述的隐性知识或者非成文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性,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另一种知识共享的模式是通过书面文件实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可成文的知识类型,包括流程规范、项目总结等。特别能在项目执行中为组织节省宝贵的时间。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5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在企业管理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企业的活动离不开知识,以知识的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为主线,形成了一个连续和相互衔接的过程,对知识的管理成了管理工作的核心,并把其他的管理工作联结为一体,企业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线。

    1.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成

    (1)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对象是知识,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和企业的各种知识活动。知识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总结。现代人的活动无一不是在特定的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支配下进行的,知识已成为个人和组织生存和发展最内在的力量。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加快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提高员工和组织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知识活动以产出新知识为结果,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依赖每一个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员工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知识,同时把所有员工的智慧汇集在一起,实现企业知识创新。

    (3)知识活动成为管理的核心。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管理,它抛开了物质的过程,把知识活动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把物流和价值流看作是从属于知识活动过程的东西,研究知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构建管理的原理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的各种管理职能。

(4)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获取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多少,企业合理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特定的知识体系就是企业的价值。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手段和智慧的发挥实现企业的价值。

    2.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1)培养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在以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为此必须经常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目标。

    (2)提高企业效率。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努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效率取决于对个人和群体创造的知识进行收集、综合并提供给其他人再利用的程度。知识管理必须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并把它们应用于新流程,解决新问题。

    (3)提高企业的洞察力。因为洞察力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首要变量,所以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在信息不完全和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准确地洞见未来,既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又要有敏锐的预见力,而判断力和预见力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和经验中的无形智力资产。

    (4)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知识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必须切实运用知识资产管理的体系与方法来管理知识资源,盘活企业知识资产存量,并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大大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

    3.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

    (1)积累原则。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人,知识积累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正是这些信息和知识一点一滴的汇聚,才构成了企业的财富,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条件。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共享可以使每一个新项目的运行都能建立在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

    (3)交流原则。如果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没有交流,仍然不能算做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使知识交流得到启发和提高。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的企业虽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是效率不高以及竞争能力不强,在经济活动中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低下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传统的管理思想束缚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传统静态的管理模式是固化的,框架性质的程序缺乏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是以物为本观念突出,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生产资料等管理,对人力资源以及他们的智慧能力只是当作一种静态的生产要素随意安排;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总是某一单独事物,或是生产、或是营销、或是资金的管理,大多是就事论事,整体化、系统化的考虑不够;三是简单决策,即决策是直观、经验和线性思维的,不经过企业信息部门的整理分析,就进行主观臆断;四是过分依赖技术,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五是创新严重不足,即管理行为的实施、选择基本上是依据经验判断,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某一单位内获得成效,很快就变成一种公认的“经典”作法,容易形成管理定式,在同行业中盲目效仿的情况十分严重,缺乏创新和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能源)己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创新的首要战略因素。中国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对策

    (1)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平台。它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公司的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的集合。企业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建设,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和知识库建设,用于知识的存储和共享,为计算机服务层提供服务;第二层是计算机服务层,属于系统软件建设,它相当于一个管理平台,用于支持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第三层次是应用软件层次的建设,是基于第二层管理平台的二次软件开发,属于应用平台,用于面向用户具体知识的分类、传播、共享和应用。

    (2)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够创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的进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所以说,创建学习型组织结构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3)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建立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需要。要想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必须精缩企业的组织结构,把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变为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这样有利于形成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有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企业的知识管理范文6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在企业管理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激励制度。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工作中,企业的活动离不开知识,以知识的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为主线,形成了一个连续和相互衔接的过程,对知识的管理成了管理工作的核心,并把其他的管理工作联结为一体,企业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线。

1.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成

(1)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对象是知识,是企业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知识和企业的各种知识活动。知识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总结。现代人的活动无一不是在特定的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支配下进行的,知识已成为个人和组织生存和发展最内在的力量。知识成为企业管理的对象,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加快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提高员工和组织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知识活动以产出新知识为结果,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依赖每一个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员工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知识,同时把所有员工的智慧汇集在一起,实现企业知识创新。

(3)知识活动成为管理的核心。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知识活动为核心的管理,它抛开了物质的过程,把知识活动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把物流和价值流看作是从属于知识活动过程的东西,研究知识活动的规律并以此构建管理的原理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实现企业的各种管理职能。

(4)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获取、储存、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获取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多少,企业合理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特定的知识体系就是企业的价值。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手段和智慧的发挥实现企业的价值。

2.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1)培养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在以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为此必须经常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目标。

(2)提高企业效率。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努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效率取决于对个人和群体创造的知识进行收集、综合并提供给其他人再利用的程度。知识管理必须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并把它们应用于新流程,解决新问题。

(3)提高企业的洞察力。因为洞察力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首要变量,所以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在信息不完全和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准确地洞见未来,既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又要有敏锐的预见力,而判断力和预见力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和经验中的无形智力资产。

(4)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知识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必须切实运用知识资产管理的体系与方法来管理知识资源,盘活企业知识资产存量,并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大大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

3.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

(1)积累原则。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人,知识积累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正是这些信息和知识一点一滴的汇聚,才构成了企业的财富,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条件。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共享可以使每一个新项目的运行都能建立在企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

(3)交流原则。如果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没有交流,仍然不能算做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使知识交流得到启发和提高。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的企业虽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是效率不高以及竞争能力不强,在经济活动中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低下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传统的管理思想束缚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传统静态的管理模式是固化的,框架性质的程序缺乏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是以物为本观念突出,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生产资料等管理,对人力资源以及他们的智慧能力只是当作一种静态的生产要素随意安排;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总是某一单独事物,或是生产、或是营销、或是资金的管理,大多是就事论事,整体化、系统化的考虑不够;三是简单决策,即决策是直观、经验和线性思维的,不经过企业信息部门的整理分析,就进行主观臆断;四是过分依赖技术,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五是创新严重不足,即管理行为的实施、选择基本上是依据经验判断,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某一单位内获得成效,很快就变成一种公认的“经典”作法,容易形成管理定式,在同行业中盲目效仿的情况十分严重,缺乏创新和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能源)己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创新的首要战略因素。中国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对策

(1)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平台。它是一个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公司的内部员工之间传播的知识管理技术的集合。企业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建设,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和知识库建设,用于知识的存储和共享,为计算机服务层提供服务;第二层是计算机服务层,属于系统软件建设,它相当于一个管理平台,用于支持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第三层次是应用软件层次的建设,是基于第二层管理平台的二次软件开发,属于应用平台,用于面向用户具体知识的分类、传播、共享和应用。

(2)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够创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的进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所以说,创建学习型组织结构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3)加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建立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需要。要想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必须精缩企业的组织结构,把金字塔式的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变为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这样有利于形成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有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