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例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1

低年级小学生既爱说又爱动,课堂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学生上上课,经常会做出各种小动作,可能会想到中午要吃的水果,不吃他也想拿出来看看;不自觉地把铅笔插在橡皮上转一转,敲一敲;用尺子割橡皮;后座同学的书碰到他头了,他也会回头质问,总之,有一点点小意外,都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很多任教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课的老师都有同感:上一节课就像和他们战斗,按下葫芦瓢起来。

这个时期孩子还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依赖心理特别强,无条件地信任老师,所以这个阶段教师的有目的的指导非常重要。这个班刚入学不久,我就要求他们记课堂笔记,当然不是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记,我是要求他们在书上记。

让一、二年级小学生记笔记,到现在,我认为有它的优势:

1、要求学生记笔记,就会把学生的手管起来,让他没有机会去做小动作。当然老师会提出具体要求,并严格地监督、训练。比如每一次写完必须把笔和尺子放到书的右侧,两手扶在书上。这样提高了听课效果,我班学生课堂学习状态非常好,积极参与,没有不学习的。

2、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听课时还要做课堂笔记,必须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这样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来。

3、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这样也就能促进同学们对课堂上老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如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像新的一样,这样的学生积累的知识特别少,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有一定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的部分转瞬即逝,当时可能记得很牢,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如果做注释了,会加深印象,就是忘了,翻开书,课堂精彩的镜头会马上重现,知识点会很快回到记忆之中。

4、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同学们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和新观点。如此不断积累,便可使自己获得许多新知识、新内容、新理念和新方法。

孩子刚入学不久,语文课上我边讲课,边硬性要求,如画出动作的词、颜色的词,某个人物的语言,找出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画出特殊结构的词语,并积累,偏旁带出的形近字并积累等等,我是要求有固定的符号,提出要求后,他们动笔,我视察,再同座检查是否都做了,我不怕耽误时间,要的是他们都做。学生习惯形成后,我就要求他们往书上写笔记,就是注释,开始时是我要求他们才往上写,一段时间以后,班级就有几个,我刚讲一个知识点,刚把重点的写板书,他们就开始往书上写,我就大肆表扬他们注意听课,会学习,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带动其他大部分孩子主动记了,剩下几个,我再刻意去要求,就都去做了。在二年级下学期,有一多半学生不用我说,主动写,剩下那几个发现老师瞅着他,一环顾四周,都低头写,也马上写起来。写的内容也不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他认为重要的。现在三年级了,已经不用我提任何要求,学生自己会选择不同的符号,认为该记的内容自己往上写。比如,在初步理解字词时,我会结合不同的词,进行不同的处理,有的适合做动作,有的适合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有的适合造句子,我班几个尖子同学,会全记下来。理解课文时,我会结合段落内容引导他们分析理解,如有的适合训练找中心句,认识总分的段落结构,有的训练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等等,细到逐句逐词具体分析,学生就会逐句、逐词地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80-01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从低年级步入高年级的时期,正处于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此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影响。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它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对于一名四年的学生来说,培养适合本年龄阶段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适合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1、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尤其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的书写用法,但还不能够自如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查字典,学会通过字典来学习字词的用法。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字典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问题;教学设计增加查字典的内容,大胆进行家庭作业改革试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倡并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查找读音、组词的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出不懂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同时老师在检查预习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哪些字词学生不易掌握,在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就能够有所导向,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兴教学,学生自然就能够记得更扎实,学的更透彻。

3、养成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的习惯。(1)对于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的习惯,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此时教师不但要耐心的讲解,同时还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消化掉疑难问题。

(2)对于重难点问题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可以提高语调,稍作停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3)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是课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需要重点记忆或是难以辨析的字词,更应该随时动手记录,反复复习,才能够加深理解。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4)排除课堂干扰因素,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的物品要提前拿出来,整理好,避免在上课过程中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也对其他同学造成干扰。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当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时,需要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养成独立认真书写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课堂与家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那么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作业的优质、高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自觉性。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评价机制的渗透与辅助,通过评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学习。监督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学生反馈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及时订正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回顾、整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5、养成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源于生活,同时也实践于生活。这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多读多背中积累语文材料。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笔,以便阅读一边动笔,可以在将精美的词句进行勾画,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批注,以便在下次看到的时候有大致的印象。对于描写的特别优美的词句,可以将其摘抄下来,为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

6、养成爱读、多读课外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多读书,加强课外阅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外阅读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多做读书笔记,能够将书中的优秀内容变成自己的文学积累,为语文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2、明确目标。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要求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 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3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在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及高中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中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高中英语写作作为学生英语习得的重要输出部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是学生探索用书面语言完成思想表达的一门艺术。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立足点。笔者根据新课标中对于高中阶段六级(高中一年级)英语写作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借助课堂观察这一方式进行了教研尝试,并不断总结,对提高高中低年级的英语写作水平和改进学生学习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索。

课堂观察,即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究方法,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扫描、定格,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还是一种工作流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有效课堂观察在提升教师课堂有效性方面的积极意义,并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意义的教研活动形式,对老旧的听课、评课方式以及课后反思方向作了改进。并在课堂观察的背景下开设了一堂高一写作课,以下便为整堂课的课堂观察前后的准备以及课程的开展情况:

一、课堂观察前,全体英语组老师学习如下课堂观察操作程序:

1.课堂观察的定义。

2.课堂观察的意义。

3.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4.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课中、课后)。

5.课堂观察的类型。

6.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确定观点;选择观察记录的具体方式;明确现场观察应注意的事项;记录及其分析处理观察数据。

二、确定任务目标:

笔者仔细研读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一年级(六级)在写作上的具体要求,即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问候卡;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能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基于以上要求,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及观察目标设计:

三、明确观察任务:

通过上述全组参与的教研活动,参与者都对课堂观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由教研组长安排组内开课时间,并对参与公开课观察的老师分配具体的观察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高一年级英语集体备课组———教师评价手段观察;

(二)高二年级英语集体备课组———师生互动方式观察;

(三)高三年级英语集体备课组———教师顾及学生面观察;

(四)全体英语组成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

四、具体实施:

(一)课中观察:

2013 年12 月27 日下午第二节课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全体老师在高一(9)班教室进行课堂观察。以下即为观察者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课堂观察记录表一:教师评价手段

说明:在“次数”栏,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在“具体表达”栏填写如“不错”、“很好”等具体内容,不够可增加。

总评:

建议:

(二)课中观察集中总结与交流: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最后一课时Writing。开课班级为高一(9)班,班级特点是活泼、喜欢提问质疑,师生互动较好,配合较积极。但也存在合作默契程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本课根据学生学情和教材课时特点,采用师生、生生合作的方法,对如何提升写作水平和能力进行较为粗浅的呈现,符合高一新生对于作文理解和掌握的认知规律。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型。

(2)能力目标: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提高写作水平能力的技巧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

(5)教学过程

Step1:导入

Step2:抓要点

Step3:写作文章呈现

Step4: 如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润色

Step5:美句欣赏

Step6:连接词在作文润色中的作用

Step7:现学现卖,润色作文

Step8:呈现书写较糟糕的范文,说明书写的重要性

Step9:总结

(6)反思:整节课对文章理解的处理比较到位,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重难点得到突破,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五、课堂观察教研活动小结

(一)高一年段英语集备组———教师评价手段观察

1.鼓励学生的语言丰富,不断用眼神、笑容、手势等肢体语言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突出了该课堂根据具体的学情课前所进行的精心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课后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达到了这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3.能够及时评价,肯定和鼓励学生。和蔼的教态,流畅的课堂。教学能由浅入深,不用面面俱到,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二)高三年段英语集备组———教师顾及学生面观察

1.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鼓励。提问面可以更广些。

2.教师教课时亲切自然,仪态大方得体。

3.学生的配合很好,整个课堂讨论气氛活跃。

4.最后一个环节如果留出更多的时间会更加完美。

5.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突出。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6.不用面面俱到,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有一个转折点。在语文学科中,四年级以前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字词的识记等,都是奠定语言基础,而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学习由字词识记转向阅读理解,逐渐培养阅读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及思路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小学四年级阅读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对阅读教学的展开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做出

启示。

一、带领学生适应多种样式的阅读文章

四年级语文学习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编排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在小学三年级已经初见端倪,到了四年级则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了。新特点包括,实用性文章、描写性文章在增多,学生的眼界逐渐得到了开拓。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大篇幅的描写以及强烈情感的抒发等都体现阅读的新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文体特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逐渐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之余,也要分享给学生一些类似的文章,既能引导学生跳出教材,体味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也要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对不同文体产生独特的体味。

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进入四年级的学习,识字、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跳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首先是要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积累与笔记,例如,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将遇到的生词、字或者好的段落摘抄下来。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哪怕只有一句话都可以。当前市面上,青少年版名著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可以为学生把关。在教师的坚持下,逐渐形成可上可下联动的阅读教学体系。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n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语文学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纯地依赖课堂的学习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在遇到一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等,教师可以同时推荐一些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让他们在对比中寻找乐趣。带领学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学习中反观自己的生活,将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使学生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四、与家长形成互动

与家长形成互动,就是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出努力。在教学过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的环境也限于家庭与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在生活中自觉阅读,能够对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并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的生活环境。家长还要为学生进行书籍的选购与筛选,而教师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毕竟作为语文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并且具备专业教育素养的人,术业有专攻,教师要知道什么样的图书适合学生,并且推荐给家长。

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表现欲望强烈,开始掌握主动性并去发现世界的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展示的平台。在班级开辟阅读角,由教师选择一些书摆放供学生传阅;评选每周阅读之星,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举办演说家、故事家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出来。要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有益、开卷有益以及奇闻共享的意识。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真谛,但参与其中,定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逐渐喜欢上阅读,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所在。

整体而言,进入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局限于课堂,教师要从方方面面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网络。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构建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国成.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寻“阅读梦”:提高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效率及方法[J].赤子,2014,21(9):110-113.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5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改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16-02

作者简介:邹莉(1975―),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读书时一字一顿、拖腔拖调;发言时不会倾听,人云亦云;写话时语言苍白,缺乏生机……细细观察,我们又会发现:一些学生正在使用的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鲜明的印象。他们仅仅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也仅仅是一些被他们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对于这类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一些教师说这是“愚笨”,学习不努力。静心观瞻,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惯用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智能的局限,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和表达,只能死记硬背,人云亦云。

如何改造我们的教学?如何面对这些形象思维占优势,对复杂抽象的道理还难以理解的低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殿堂中成功地迈出蹒跚的第一步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对新知识的学习也依赖于自身具体经验的心理特征,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用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语言及与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藕断丝连”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朗读声:“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学生在朗读时或一字一顿地读,或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但不会把词与词连起来读。

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刚开始朗读时,注意的范围较狭小,随着他们朗读技能的不断提高,渐渐地眼动较快,看先于读,就能逐步把一个词组作为一个认读单位,进而达到连贯、流利地朗读的程度,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实验观察表明:如果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机械地练读,而不在意创新方式方法,启发、帮助他们如何理解什么是词语连读,该怎样才能读得好听?那就不但会抹煞他们的朗读热情,还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尽出妙招,带领学生体会文字的韵律之美,促进语感的形成。

在对比研究的教学中,笔者把“藕断丝连”这一现象迁移至句子的朗读中,形象地引导学生:“小朋友,看见过‘藕断丝连’吗?藕切成一片一片后当中有丝连着(出示实物,当场演示),这些词儿就像这一片片‘藕’,读的时候我们要把他们连在一起才好听。一个词一个词读就等于把这些藕片间的丝儿扯断了(实物演示)。”这样,学生结合看到的藕断丝连画面,把心中的感受加至朗读中,很快就获得读好句子、读好课文的法宝了。久而久之,他们感悟到了朗读的节奏、韵味,语感显著增强。

二、“蜻蜓点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除了不会连读,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会朗读“的、了、着”等轻声字,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重读、拖调现象,这也是令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尽管大家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轻声的朗读,不断强调读时要“轻轻地”,但因为学生的语感还不强,一拿起书本,他们很快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只顾顺着自己的感觉朗读起来。

为了改造原有的教学,笔者在对比研究教学中,引入了成语“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是学生都见过的,依据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已有认识,笔者先让他们来说说蜻蜓是怎样点水的,并用手轻轻地做做动作,“对,蜻蜓点水就是这样轻轻地在水面上碰一下(做动作),这个‘的’是轻声,读的时候也应该轻轻地,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用手做动作。几次练下来,学生就基本能掌握轻声的朗读了。

另外,为加强教师“指导执行力”的落实,进而提升训练效益,教师还要对轻声的读法从严要求。遇到学生重读轻声,应立即予以纠正,千万不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否则,一旦坏习惯养成,即为痼疾,到那时再想“治疗”也就十分困难了。

三、“鹦鹉学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受父母、长辈宠爱,是家庭“一言堂”的“小堂主”。而到了学校,进入了新班级,有了新环境,这些孩子又往往不能实现角色转换,不能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于是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课或同伴发言时,他“自我中心”,不认真听讲;教师要他回答问题时,他“鹦鹉学舌”,喜欢重复别人的话。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只只“小鹦鹉”。

赶跑“小鹦鹉”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善于倾听是学习态度积极的外在表现。怎样才能不做“小鹦鹉”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比发言更重要”;要让学生记住:“你听别人的,大家才会听你的”;要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自己的想法,不要重复人家说过的话。”在课堂这个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上,学生只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开启智慧的大门,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否则再到位的讲解、再精彩的讨论,如果学生没能认真地听,效果就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不是引导几节课就能奏效的,这需要老师加强引导,时刻提醒。

四、“添油加酱”

小学低年级是写话教学的起步阶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童趣,但语言不生动,读来让人感觉很苍白。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笔记范文6

关键词“儿童大讲堂”;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引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语文课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着重培养的也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积极倡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1~2年级的学生,观察大自然,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3~4年级的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能提出问题,并学会合作,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想法;5~6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了解利用多种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策划简单的活动,并对策划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等。以上不难看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多年来也在不断的摸索,并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载体是在班级中开设“儿童大讲堂”———让学生自己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正式的讲义后走上讲台给同学上课。2012年,笔者从一年级开始带课,每周开设一次“儿童大讲堂”,一直坚持至今。现在学生已进入五年级,儿童大讲堂开设近120场,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站上讲台,当至少一次“小讲师”。2015年,学校支持和肯定了笔者的工作,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儿童大讲堂”。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愿抛砖引玉,得到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二、“儿童大讲堂”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实践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最初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或者是重要节日、家庭与学校生活、当前社会关注热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这可能也是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法。通常先由教师指定一个大致的选题范围,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资料,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想法,高年级的学生可能还需要制作或撰写简单的PPT或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有时,教师还会让个别学生上台做一些简短的讲解。这种方法确实能起到一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但是,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能真正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尤其当需要学生主动发言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怯场等因素,一学期也不开口,变成一个“透明人”;另一方面,受限于这种交流形式的宽泛性特质,学生们讨论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一般都很不够,有些内容只是点到即止,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现象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局限性显而易见。经多方摸索并参考一些成功经验,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开设“儿童大讲堂”。

(一)“儿童大讲堂”能弥补传统实践方法的不足

每一名学生不仅能得到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且还能拥有可持续性互相学习和提高的平台。1.一学期18周,每周笔者都会腾出一节课,交由学生开设“儿童大讲堂”,学生可以自主开讲,也可以合作开讲。每一名学生都有站上讲台当“小讲师”的机会,本学期没排到,就顺延到下学期。2.“小讲师”的上课过程与笔者这些“大讲师”一样,不仅要使用PPT来展示教学内容,以方便听课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要设计问题,与听课学生进行互动。3.听课的学生能随时向“小讲师”提问,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一点很考验“小讲师”的课前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每一名学生每周都有借鉴当堂“小讲师”成功经验或汲取他们失败教训的机会,然后扬长避短,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二)“儿童大讲堂”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课前:“小讲师”要根据选题查阅、收集和整理资料,按照40分钟的上课时间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制作PPT(可请家长协助)、反复演练(讲给家长或同学听),必要时还得根据演练效果调整相关内容。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讲师”们为了上好一堂课,往往提前十多天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准备,那股子投入劲,经常连家长们都吃惊。有的学生甚至会跑来向笔者请教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互动才能让学生们爱听、想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都能得到强有力的锻炼。课上:“小讲师”要姿态大方、声音洪亮、注意语速的轻重缓急、突出和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讲解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听众状态,及时互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回答,暂时无法回答的,可以告知课后再讨论和交流。该阶段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建立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当过“小讲师”后变得开朗,不再惧怕当众讲话。用他们的话说,“我们都当上老师了,还怕开口吗!”课后: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拥抱,在综合能力得到大幅锻炼的同时,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大讲堂”在全校推广后,有同事请笔者所带班的学生去给他们班讲一次课。课后,同事激动的对“小讲师”说:“你讲的太棒了!我们班上有个不爱听课的学生,今天他听的眼都不眨,还积极举手回答了问题!”可想而知,“小讲师”当时的自豪感会有多强!

三、开设“儿童大讲堂”的几个小经验

(一)“儿童大讲堂”适用于每个年级

笔者所带班的第一次“儿童大讲堂”开设于一年级的第1周,不过,那其实只是一次“灵机一动”的活动。开学第一周,平均年龄6岁的小学生们以为上学跟上幼儿园一样,天天书包里都带着玩具。开学第三天的课间,笔者看到一名小男孩在桌上摆了大大小小好几杆枪模,就随口问了一句“这些都是什么枪啊?”结果小男孩立刻如数家珍般的讲解了起来。眼看快上课了,可小男孩还没有停嘴的意思,而且笔者也被小男孩的介绍所吸引,就灵机一动“老师周五有一节课,给你40分钟,你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枪械知识吗?”结果,周五小男孩带来了他的全部珍藏,没有讲稿,没有PPT,整整40分钟,“小讲师”讲的是激情四射,笔者和学生们听的是欲罢不能。下课后,学生们拥上来,有的说“我能讲飞机”,有的说“我能讲星星”,有的说“我能讲小兔子”……笔者干脆答应“好!以后我们每个周五都请一位‘小讲师’来讲课。”就是这么一次“灵机一动”的活动,拉开了“儿童大讲堂”的序幕,至今仍在“连载”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即使是一年级的“小豆包”,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所以,请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给提供讲台,他们就能当好“老师”。如果可能,笔者建议“儿童大讲堂”开设的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和班级荣誉感强,推崇有力量的英雄,渴望得到关注和表扬。而且,教师们往往会对年龄小的学生更加宽容,只要学生能勇敢的站上讲台,哪怕有些磕巴,哪怕照着PPT念,也会为他们的勇气可嘉点赞。下课了,等学生回过味来,感叹“噢,讲课原来是这个样子啊,没什么好紧张的,下次我会表现得更好”时,自信心自然就慢慢建立起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由选题

教育学家朱永新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概念,他认为,理想课堂要具有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相信很多一线教师,包括笔者在内,都在为建设这样一个理想课堂而努力着、探索着。没想到,由学生开设的“儿童大讲堂”竟已是接近完美的理想课堂了。这种感受初觉不可置信,但细思后却是“的确如此”。理想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当然,是学生心目中的样。学生希望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希望教师亲和,希望能自由发言,希望能亲自动手实践,希望能用旧知识学好新知识,希望所学知识能用于社会生活。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当他去讲课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朝这方面努力,会寻找更好的素材,会设计更有意思的交互,而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付出也会转化成自身能力的提高。笔者开设“儿童大讲堂”近4年半,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出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考虑,由学生自由选题。三年级开始,每学期伊始就会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例如三年级的主题是“民族”,四年级的主题是“古代人物”,五年级的主题是“科学”),学生从中选题,并向笔者报备,一是避免内容重复,二是初步审核学生的选题。至今,近120场的“儿童大讲堂”上,教与学的气氛始终都是热烈的,而且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磨练,“小讲师”们已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驾轻就熟,甚至于笔者都会经常“偷师”,把看到的一些好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

(三)家校一体,共办“儿童大讲堂”

语文课要锻炼的是学生在识字认字、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至于如何制作精美的PPT,是《信息技术》课老师负责的工作。在讲课时使用PPT是必要的,一是可以在课前帮助“小讲师”对讲课内容进行安排、归纳和总结,二是可以在课上提示“小讲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三是便于听课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有时候,光用耳朵听“小讲师”讲,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不够的,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是不深刻的。因此,在学生们接触计算机相关课程之前,PPT的制作还得由家长代劳。为此,笔者曾专门给家长开会,讲解“儿童大讲堂”上PPT的作用和做法。对于自信的、理解力或记忆力较好的“小讲师”,建议家长以绘本的形式制作PPT,每页PPT以图片为主,附有少量文字。“小讲师”在讲课时,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绘本仿讲,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会很快。对于害羞的、理解力或记忆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一些文字,但要告诉孩子,PPT上的内容只是给你作提示用的,不能在讲课时照着念,要把这些内容理解后换一种方式讲出来。这种换个方式表述的过程,也会“小讲师”在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有所进步。低年级的时候,开设“儿童大讲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在一群人面前(人群中可能还有老师和家长)流畅清晰的进行口语表达。所以,哪怕家长代办了资料收集、整理与PPT制作等工作,也是可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逐步放手,先让孩子使用网络、图书馆查阅和收集资料,再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重整和取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作用将慢慢减少,甚至全部消失。

(四)“儿童大讲堂”,让学生自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笔者在开设“儿童大讲堂”的最初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前和家长、学生沟通教学内容,上课时帮助维护秩序,准备“小讲师”临场发挥失常的应对方案,以及进行课后点评等。当学生们养成了“每周一讲”的习惯,“儿童大讲堂”也渐入学生自主管理的佳境。因为4年多的坚持,现在学生们已经把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当作“儿童大讲堂”的时间,雷打不动。每到这一天的中午,“小讲师”就会提前拷贝PPT,并准时站在讲台上,只等铃声一响就开始上课。其他学生会主动打扫、布置教室,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因为将心比心,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也希望下面的同学们热情响应。如此,笔者的工作直接被简化成课后点评。至于需要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是海绵,挤一挤总是有的。

四、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儿童大讲堂”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不仅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们能像叶圣陶先生所希望的,“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课程探索,2015,(16):98.

[2]张志伟,陈天伟.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上海教育科研,2010,(03):83-84

[3]兰庆波.以学定教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探究.教学周刊,2015,(06):177.

[4]邸静.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探究的乐土.中国校外教育,2015,(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