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例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小学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介绍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Digital Storytelling”的译文。20世纪80年代,美国Dana Atchley最先提出“数字化故事叙述”,他运用计算机来讲述故事产生了“数字故事”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随后,越来越多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它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流行工具,美国甚至有不少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学习数字化故事的制作。

1.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

国外研究学者Berna Jean Porter认为“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门艺术,它利用技术工具来对传统口头讲故事的艺术进行润色,整合图片、图形、音乐和创作者讲故事的声音来编制自己的故事。”[1]国内研究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2]其实,数字化故事叙述就是一种将讲故事的艺术以及内容与多媒体新技术(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相结合来讲述故事的新方法。

1.2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

(1)真实性。数字化故事一般将教材内容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与真实生活联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叙述。

(2)多感官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整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需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动手搜集制作,动脑编制分析,让聆听者可以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的内容。

(3)设计性。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独具设计性,一般来说包括选择主题、故事设计、搜集资料、编辑合成、展示与共享、评价与。

(4)合作分享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将故事与多媒体相结合产生的,依托数字媒体合作与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而且传播范围广泛。

2 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小学英语课程的契合

2.1 英语课程标准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英语课程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二级目标中,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3]由此可见,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小学英语教材编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上,自四年级起,每册教材Assessment中设置“Let’s read more”故事部分。这些世界故事结构简单,内容主题意味深长,一般以文字、图片和活动设计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Nian”介绍了春节的来历;六年级上册中“The helping Hand”,通过在地铁站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题等在故事中传递人文知识。一般为单元所学内容做背景延伸,将语言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 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探讨

3.1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故事叙述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由学生根据主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学习语言的文化、词汇、语法等,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评价是一种动态性的综合评价。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无形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从而提升学习绩效。这种方式寓教于乐,不仅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学习要素。

3.2 引导学生数字化故事叙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字化故事叙述通过搜集资料、安排设计、编辑制作、录制与展示等将学生情感态度等以多种媒体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内容“鲜活”起来,学习到的知识不是文字上的“搬运”,而是真正理解掌握。这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3 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促进教师的发展

数字化故事叙述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数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师运用电脑软件、信息搜集处理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了教师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其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来合理安排数字化故事叙述,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来选择故事主题,按照异质性原则来划分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关学习计划。最后,进行作品成果的课堂展示并进行教学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的整体安排与规划,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锻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4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共享教学资源

数字化故事的成果虽以课堂展示为主,但可以将数字故事借助网络平台分享给所有人。如今微课、慕课、网课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数字化故事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间的交流,网络课程的辅助等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被网站收录并共享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动力的推助。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主动阅读思考,促使他们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Berna jean Porter Consulting[EB/OL] . http://.

[2] 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5).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2

关键词:数字故事叙述;少河⒂锝萄В幻教逅匮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集图片、声音、知识、情感于一体的故事讲述方式,它将传统的故事讲述艺术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留原始故事特色的基础上,在传统的故事讲述中添加了现代媒体元素,使故事情节的衔接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数字故事叙述兼具传统故事共享性和现代媒体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

二、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当中,以下是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展现了数字故事叙述如何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以及调查研究学习者和教师对数字故事叙述方法的评价。

(一)数字故事学习对象

本次数字故事叙述研究的学习对象为黑河市第六小学6年级全体英语教师,以及6年级l班的40名同学,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前调查

在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制作之前,对6年级1班的40名学生做了数字故事学习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卷40份,有效问卷39份。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于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小组协作学习、制作数字故事时的困难和个人爱好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数字故事的学习兴趣方面,绝大多数同学(87.5%)对讲故事的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去制作数字故事,并且想将自己所学知识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成故事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但在问卷调查中也同时发现,有少数学生(22.5%)不喜欢数字故事学习的方式,他们虽然对数字故事不是很了解,但是可以尝试接触;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同学认为在数字故事叙述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施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以及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等;在选择数字故事制作的方式方面,有9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数字故事,并愿意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此次问卷也发现,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有不同的优势,作为教师要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数字故事小组分工,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三)数字故事准备与学习

在进行数字故事叙述学习前,首先用案例介绍数字故事的概念及制作方法与过程,该班级的师生之前从未使用过数字故事进行教学,然而,学生却对数字故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数字故事制作之前,笔者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用电脑打字,对Power Point软件有基本的了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基本没有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很难理解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抽象理论,因而在将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学习之前,教师要作出数字故事叙述范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数字故事叙述的相关内容,以及让学生掌握使用PPT制作数字故事叙述的流程。

(四)数字故事制作过程

1.师生协作,选择故事主题

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英语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主题时,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和现有的英语水平等,确保选择的故事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此外,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故事主题,这样数字故事叙述教学方法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字故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2.分组协作,搜集数字故事材料

教师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学习任务,在作品的制作过程当中,要保证班级全员参与。分工小组在选择故事主题之后,学生要通过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文本、图片和声音等相关资料,为更好地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数字故事制作

在确定分组和选择故事主题范围之后,每个数字故事叙述小组的成员要根据选定的数字故事叙述主题搜集相关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然后将搜集的文本资料编制成详细的故事脚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绘制简单的故事情节版画,并对故事情节进行串联,然后故事小组根据故事情节表演、配音,使用PPT或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并加入适当的视频、图片和背景音乐等。

4.作品展示及评价

本次研究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共制成作品20份,在数字故事作品完成之后,每组要将数字故事叙述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班内同学和老师,学生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不必局限于班级内部的展示,还可以将制成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或者是娱乐论坛当中,将数字故事叙述扩展到班级以外的区域,增强数字故事叙述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多媒体互动平台,共同讨论、欣赏数字故事叙述作品。

(五)数字故事叙述实施后调查

1.学生问卷调查

在评价小组数字故事叙述作品之后,对于数字故事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应用后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发现有绝大多数学生80%对数字故事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数字故事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叙述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将近75%的学生认为数字故事可以有助于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数字故事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82.5%)和信息搜索能力(84%);本次数字故事制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95%的同学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他们提出的建议和观点能被小组采纳到数字故事制作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数字故事的实施过程中,有83%的学生能够对遇到的许多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也说明数字故事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作品时有75%的同学会认真观看他人的故事作品,并对数字故事对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表示认同;数字故事作品的创作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90%的同学可以从中发现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把自己的优势应用于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

2.教师访谈分析

在数字故事叙述的作品完成之后,对黑河市第六小学的英语教师做了简要的采访,他们对于数字故事应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本次数字故事叙述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遇到了许多多媒体制作技术方面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心,他们通过主动寻求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或者是上网采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次对教师访谈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力等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高。

(3)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次访谈也发现,数字故事叙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字故事制作要求学生亲自撰写故事脚本,并选出自己喜爱的角色,设置故事情境,增添故事内容,串联故事板,绘制情节版画,演绎故事情节,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手实践,为了创作出既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数字故事,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性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和团结协作学习,因而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3

【关键词】连贯性;写作;目标

【作者简介】郭家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写作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中语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写作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课题批准号:0076)、江苏省教科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SOLO理论的写作评价量表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B-b/2013/02/235)研究成果。

近十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语文也不例外。但是,在语文的写作教学领域,似乎没有什么改观。小学自由习作,初中写记叙文,高中写议论文,积习几十年,绵延至今。严格地说,初中的记叙文、高中的议论文也不是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而是通篇充斥着“文采”的“小文人”语篇。更大的问题是,学生读书从小学到初中,由初中而高中,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连贯的过程,但是,教育设置了3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各自为政,几乎不考虑前后学段的教学,而是人为地割裂了学生的学习。这种割裂具体表现为不同学段内的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混乱,教学策略简单,教学评价欠缺,不同学段之间更是缺少连贯。

关于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吴红耘教授非常明确地指出,“连贯性写作教学是指教学目标连贯的写作教学。教学目标涉及两个要素:教学内容和掌握水平。”可见,教学目标的确立绝不是简单随意的事情。事实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个适宜的教学目标的确立,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学段层次、掌握水平的学段层次之外,还要从具体学情出发。

一、课程标准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国家为了规范基础教育课程,制定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指导。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中小学写作教学部分在《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是一个薄弱部分。尽管“课标”制定者作出了努力,但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内部的写作部分、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标”的写作部分之间,都基本看不出内容的层次性和能力水平的层次性。下面是我国课程标准12年语文教学写作部分的28条目标与内容:

(一)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

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

力。

4.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普通高中必修“表达与交流”・写作

1.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以上28条写作教学目标与内容,能体现层次性的不足五分之一。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标准,必须对这28条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我们可以借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分析理论,从能力的角度,对课标的写作教学目标进行重构。我们以义务教育4个学段“外在表达要素”为例。

(一)义务教育语文写作部分“外在表达要素”梳理

1. [表达]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总体目标与内容)

2. [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总体目标与内容)

3. [表达]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第四学段・写作)

4. [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一学段・写话)

5. [记叙]观察大自然,用文字表达观察所得。(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

6. [记叙,议论]用文字表达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的见闻和想法。(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

7. [记叙,抒情,描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二学段・习作)

8. [记叙]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

9. [记叙]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第三学段・习作)

10. [记叙]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第四学段・写作)

11. [记叙]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建议・第一、二、三、四学段)

12. [描写,抒情,议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第四学段・写作)

13. [描写,抒情,议论]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第四学段・写作)

14. [议论]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第四学段・写作)

15.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评价建议・第三、四学段)

16. [阐释]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二学段・习作)

17. [阐释] 学写读书笔记。(第三学段・习作)

18. [阐释] 学写常见应用文。(第三学段・习作)

19. [阐释]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

20. [阐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

21. [阐释]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第四学段・写作)

22. [阐释] 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写作)

23. [阐释]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24. [阐释]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25. [阐释]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二)义务教育语文写作部分“外在表达要素”重构(每条后面数字对应于梳理的条目)

1.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总体目标与内容) [1]

2.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总体目标与内容/写・四)[2,3]

3. 积极记叙、描写想象中的事物,写想象作文。(写/教・一、二、三、四)[4,9,11]

4.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加校园、社区以及社会各项活动,不拘形式地记下自己的见闻,写记事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评・一、二、三、四)[5,6,7,8,

9,10,15]

5.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抒发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写/评・二、三、四)[7,12,13,15]

6. 积极参加校园、社区以及社会各项活动,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第四学段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评・一、二、三、四)[6,12,13,15]

7.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写・二)[16]

8. 学写读书笔记、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简单的研究报告和常见应用文。(写・三)[17,18,19,20]

9. 学写简单的研究计划、简单的研究报告、多种形式的调查报告和常见应用文。(写・四)[21,22,23,24,25]

以上25条是从义务教育4个学段22条目标中提取出来的,9条则是对25条的重构。重构后的课标目标变得清晰。一线教师要落实课标,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级,否则一团乱麻,根本无法落实。

二、模块设计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少要分出三步:课标的重构;模块的选择;专题的分解。上面分析了课标的重构,现在来谈模块的选择。是按照思维形态还是按照生活运用?是根据主题组块还是根据考试需要?这都是几十年写作教学一直纷争的问题。基于科学心理学的视角,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入手确立模块最合乎实际。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就是“文类”,即文体大类。潘苇杭与潘新和新近指出“文体感,是写作行为的目标预期”观就很合乎科学心理学研究规律。潘苇杭与潘新和认为,从写作的角度说,语文主要不是学习单篇文章的个性,因为文章的个性是学不到的;可以学而用之的是一类文体的共性,即体式规范。文体感的作用不只在于动手写这个阶段,也不只是给内容找一个承载形式,而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运思与表达过程。当然,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入手不等于只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一个方面关注写作教学的内容,而是以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为主线,综合其他技能,构建一个立体的写作教学模块序列。

根据写作的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可将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记叙类模块;描写抒情类模块;议论类模块;阐释应用类模块。笔者以小学为例,对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二次重构。

(一)四个模块的整体目标

记叙类模块

1. 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写简单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写出人物的形象,事情的过程。(二、三)

2. 根据观察、阅读,写看图写话、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三)

描写抒情类模块

1. 观察大自然、社会,写简单的写景状物性写实文章,写出景、物的状态。(二、三)

2. 根据阅读、想象,尝试写简单的儿童诗,抒发自己的感情。(三)

议论类模块

1. 写简单的读(观)后感,谈自己对书本、影视中的故事、形象的看法。(三)

2. 写简短的演讲稿、评论,发表自己对一种现象或身边一些事件的看法。(三)

阐释应用类模块

1. 写简单的日记、书信、读书笔记、计划、总结、消息、倡议(建议)书。(二、三)

2. 尝试写简单的科普文、说明书(设计、流程)。(二、三)

(二)四个模块的外在表达要素目标

记叙类模块

1. 材料与中心。根据自己的经历,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中心。

2. 结构与思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写人叙事。

3. 语言与情感。运用自己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的有特点的语言,写出对人、事的真实的感情。

4. 人物与事件。写出人物的特点,把一件事叙述清楚。

5. 想象。根据自己的感受,想象图画中人、物的生活,动物、植物、各种静物的生活,想象人类未来的生活。

描写抒情类模块

1. 材料与中心。根据自己所见景物,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中心。

2. 结构与思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顺序地分段描写景物。

3. 语言与情感。运用平时阅读、生活中学到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描写景物,写出对景物的真实感情。

4. 描写。运用多种描法描写景物。

5. 抒情。用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写儿童诗。

议论类模块

1. 看法与观点。明确表达自己对所读文章、书本、观看的影视节目以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的看法。

2. 材料与论据。用相关的材料证明自己的看法。

3. 思路与结构。条理清楚地分段表达。

阐释应用类模块

1. 内容与结构。根据学习、生活需要选取身边的素材,分段阐释文章内容。

2. 格式与规范。熟悉不同阐释应用文的基本格式,按照规范写作。

(三)四个模块的其他要素目标

内在构思要素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对象。

2.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学会写作。

4.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5. 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6. 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积极合理利用多种媒介,增加交流机会;根据实际需要,用书面的或口头的,等级式或评语式,展示或交流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7.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8.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情感态度要素

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鼓励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2. 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积极合理利用多种媒介,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 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写作习惯。

素材信息要素

1.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见闻,搜集丰富的、真实的材料。

3. 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书写质量要素

1.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2. 关注学生书写的质量和卷面的整洁。

3. 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以上四个模块各自都有整体目标和外在表达目标,但是,“内在构思”“情感态度”“素材信息”与“书写质量”四个要素目标是共同的。这样的并列层次保证了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这个基础上,不同学段之间才能体现清晰的递进性。以记叙类模块整体目标为例,重构后的中学目标如下:

(一)初中记叙类模块写作教学整体目标

1. 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写一般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简单的人物小传,写出人物的具体形象和事情的主要过程。

2. 根据观察、阅读,写有内涵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高中记叙类模块写作教学整体目标

1. 根据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写有意义或情趣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人物小传,写出人物的独特形象,事件的重点细节。

2. 根据观察、阅读,尝试进行小小说、简短剧本创作,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专题实施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三步是专题的分解。其中又分三步,第一步是“课程目标的教学化”;第二步是“学段目标的模块化”;第三步是“模块目标的课堂化”。没有教学性的笼统庞杂,目标没有办法进课堂,有了学段模块目标仍不能在具体教学中落实。只有将学段模块目标专题化,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转化。我们以中小学记叙类文本写作为例,分析专题实施层面的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记叙类模块文本写作“材料与中心”三个学段递进专题目标:

小学

1. 能通过对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的观摩、分享与欣赏,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与兴趣。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想象。

3.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和想写的故事。

4. 习作意图明确,内容具体。

初中

1. 养成乐于从自己喜欢的写人记事散文和寓言故事中学习写作方法的习惯,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 自主选题,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5. 写作时考虑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中

1. 养成从优秀写人记事散文、小说中体验情感、学习写作方法的习惯和勤于动笔的习惯。

2. 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自主选题,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能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

5.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关注文章的效果反馈。

为了进一步实施教学,体现教学内容和掌握水平的层次,我们还可以对这连贯的三个学段专题写作目标作更加具体的分解:

1级:①能从周围事物或童话故事中选择材料;②含糊表达写作中心;③懂得选用材料体现中心。

2级:①能从周围事物与童话故事中提取材料;②清楚表达写作中心;③选用感兴趣的材料体现中心。

3级:①能从周围事物与童话故事中提炼材料;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③选用恰当的材料体现中心。

4级:①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写作材料;

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5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中选择写作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体现真情实感;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④考虑读者的阅读兴趣。

6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自己喜欢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寓言故事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有个人独特的感受;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④依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确定中心和材料。

7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初步的感受和思考;③根据特定的类目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8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小说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个性的感受和思考,思考具有现实意义;③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最精当的材料。

9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小说中提取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深入的感受和思考,思考具有时代现实针对性;③根据特定的类目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最精当的材料负责任地表达真情实感。

1~3级适用于小学水平,4~6级适用于初中水平,7~9级适用于高中水平。借助这份层级目标,可以从专题的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即使是小学6年级学生,如果其水平达到8级,我们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你的记叙文写作在材料与中心这个方面的能力已经达到高中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4

教学中来,结合所学内容,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区分,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的说话情境进行创设,试图利用鲜活的情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语境

在口语训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文本相符的语境,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以教学《程门立雪》这篇课文为例,它描述的是北宋时期的年轻学者杨时与学弟一起去拜访老师,当时大雪纷飞,老师在睡房中的椅子上睡熟了。为了不惊醒老师,二人一直在门外的大雪中徘徊。学习本文时,学生“说话”的重点就是对这一语境进行叙述。

于是,笔者就利用Flas制作了四个场景:一是在大学纷飞的天气里,两名身穿着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顶盖青瓦的房子前,缩着脖子,不时地把手放在嘴边呵气,来回走动着。二是房中有一名老者在躺椅上睡觉,呼噜声非常响。三是两名青年男子轻声说话,要等一会再进,让老师再多睡一会儿。四是狂风吹响了窗户,老者惊醒,拉青年男子进屋。播放完毕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个小故事l生在什么季节?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思索了片刻,便纷纷举手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的叙述非常流利,很快就融入了多媒体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本,还能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语言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将学生的说话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与文本中的人和事融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与学习兴趣。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在进行《掌声》的教学时,对为什么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会响起掌声,学生很难理解,对此他们的感情也较为淡漠,更谈不上对课文内容的主动叙述了。有鉴于此,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笔者就先借了一台摄像机,将甘肃省永靖县第九中学一名有腿伤老师的教学过程记录了下来。在上课时,当看到这名老师拄着拐杖走上讲台,在他写字的时候,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学生纯洁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播放完毕后,笔者问学生:“大家觉得这名老师辛苦吗?我们应该给他送上一阵掌声吗?谁能叙述一下这个场景以及你的感受呢?”这种叙述方式使学生摆脱了文本的限制,叙述的过程也对他们的情感与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生“说话”的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带学生亲历生活环境,使学生的“说话”更为巧妙、频繁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说话”时,学生需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这一过程需要用到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两者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新课标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说话”要求是:能够在“公众场合”述说完整的语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语言来源于生活实际与个人感悟,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所学内容的需求,为学生采集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一种则是报刊或互联网。

如教学《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在两名其他教师的帮助下赶往刘家峡水电站,并对水电站进行现场拍摄,并用摄像机对电站周围的场景进行全景拍摄。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叙述一下刘家峡水电站是如何壮观的。学生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笔者就把短片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出来。在音乐的衬托下,一幅幅精美的图像显现在了屏幕上,学生的目光很快就被吸引了过来,尤其是当他们在屏幕上看到老师在讲解,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了起来。当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描述的任务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刘家峡水电站的大坝是怎样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由现场采集得到的材料,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

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 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范文6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