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例6篇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1

关键词:企业 绩效评价 措施

一、企业绩效评价

1. 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企业绩效就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它的经营效益和经验业绩。它主要通过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和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所取得成果和贡献。企业绩效评价它是以企业法人为评价的对象,它是通过评价企业的各种与经营有关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价,最终得出一个科学的结果,企业在绩效评价时主要用综合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有关的数据。

2. 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绩效的目的就是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的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为出资者形式经营权提供重要的依据。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考察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使得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避免投资者的投资主观性随意。第二科学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者形成监督力,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形成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的监督,避免他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出现随意性,保证他们的企业管理科学化。

第三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以改变经营者的经营观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经营管理者强化他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

3.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基本指标。它主要包括八项基本的指标。它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层。

(2)修正指标。十二项修正指标是以对基本指标进行校正的辅助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

(3)评议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中实施定性评价的指标,是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第三层。

二、我国企业绩效分析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忽视了横向比较

我国的企业在绩效评价的参考上都是以过去企业的经营情况作为基数的,这样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因为一些企业经营情况不好的,他们的往年经营情况不景气,数据比较低,而在绩效评级接近的时候只需要进行轻微的经营改善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绩效出现进步,而企业经营一直很好的企业他们的盈利水平一直很好,他们的经营情况一直稳定,而这样的绩效评价肯定与往年的的数据基本相同,甚至与往年的绩效评价还落后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经营。因此这样的绩效评价方式最终会不利于企业的评价科学,就会导致企业对于自己的经营情况不能如实的反应,造成国家对于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

2.评价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失真,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绩效评价所依据的主要就是企业的材料数据,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获取较好的绩效评价,他们会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弄虚作假,随意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修改,造成绩效评价结果不真实。同时有的会计核算过程也为企业绩效评价弄虚作假提供空子,在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的过程中他们由于会计制度遵守不规范或者核算的过程不严格就会为绩效评价不真实提供空子,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3.缺乏对管理者和员工系统培训

绩效评价需要企业的多层次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他们之间需要广泛的进行沟通,需要各层次人员站在企业的高度进行绩效评价信息供给,但是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汇总中,企业忽视它的作用,没有给予管理者或者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他们不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他们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绩效评价的工作中来。

4.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现在许多的企业对于绩效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他们不重视绩效工作,忽视它的实质内容,在一些企业中在完成绩效评价之后,往往会计人员会把结果送到企业的管理者手中,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评定企业人员工资等的时候他们还是依据管理者的态度,不把绩效评价结果考虑其中。

三、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政策措施

1.企业绩效评价应以横向对比为主、纵向对比为辅

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考评,采用横向比较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后的管理需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的横向评价体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的可比性,二是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应以相对指标为主,如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为了使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根据评价目的的需要,以全国企业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统一测算和颁布不同行业、规模、区域等条件下的评价标准值,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确定不同企业在各自行业、规模、区域中的水平和地位。这种将相同条件下的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排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使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2.企业绩效评价应将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企业的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结合性,因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都有缺点与优点,如果我们采取任何一种都不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的绩效评价,对此我们要加强对于他们的结合,根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应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通过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得出基本评价结果,再利用定性评价指标对基本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校正,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使最终的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其真实水平。

3.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在评价机制方面,针对在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所组成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网络的稳定性特征、互动关系以及网络关系的紧密性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网络特征对评价的影响,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并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利益相关者在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中的信息分布情况及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信息分布的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以及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通过信息的交流,围绕绩效评价所形成系统的信息熵的变化情况,分析信息交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4.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培训机制

绩效评价使企业所有人参与的一项企业制度,它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对它有所了解与认知,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绩效评价能力。首先,通过企业工会等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于绩效评价方法的了解。其次培训企业的管理者,让他们明白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最后积极增强员工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境泽 浅谈企业业绩评价 《管理观察》 2011年第30期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2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AHP、TOPSIS、模糊综合评判法具体评价过程的分析,来说明该五种方法实证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评价方法的选择给出了建议。关键词:评价方法 实证分析 过程分析 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绩效评价以来,绩效评价已从单指标评价发展成多指标综合评价。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对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对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及TOPSIS五种方法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进行实证比较,并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具体评价过程的差异分析,试图对实证比较结果的差异作出解释,以期为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一、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本文重点是探讨评价方法的比较,故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作深入探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是在考虑上市公司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细则来构建的,如图1所示。 二、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沪市八家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作分析样本,分别运用上述五种评价方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原始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http://gsgg.cninfo.com.cn),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原则为:(1)对于极小型指标,取其倒数使用转化为极大型指标;(2)对适度型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按公式xij=1/转换,其中k为原始数据xij’的均值,xij为处理后的数据;(3)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是均值化方法。1.运用AHP进行经营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结构的构建按图1的模式构建,通过咨询专家,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所有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并运酶扑愕贸龈髦副甑娜ㄖ兀荽巳ㄖ囟愿髦副杲屑尤ㄗ酆希醋酆辖峁园思腋咚俟吩擞镜木ㄐЫ信判颍峁绫?所示:表2评价对象 皖通高速 东北高速 中原高速 福建高速 楚天高速 赣粤高速 宁沪高速 深高速绩效得分 1.3214 0.0671 1.4672 1.4733 1.3131 1.5139 1.0635 1.1020排名 4 8 3 2 5 1 7 62.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经营绩效评价 取八家公司各指标的最大值所构成的序列作为最优指标集,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时取ξ=0.5,计算加权关联度时,权重取上述AHP法所得到的权重。按计算出的灰色加权关联度,上述八家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表3评价对象 皖通高速 东北高速 中原高速 福建高速 楚天高速 赣粤高速 宁沪高速 深高速绩效得分 0.9244 0.8516 0.9413 0.9394 0.9279 0.9439 0.9010 0.9066排名 5 8 2 3 4 1 7 6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经营绩效评价在这里,评判因素集为图1所示14个指标,即:U={X1 ,X2,X3 ,X4,X5, X6, X7, X8,X9, X10,X11, X12,X13, X14} 评价集为V={经营绩效高V1,经营绩效中V2,经营绩效低V3}; 评价因素集中的所有指标均为定量指标,故采用梯形隶属度函数建立指标值与评价等级间的隶属关系(如图2所示)。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带入隶属度函数,可得到三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向量R1,R2,R3,对三个等级取权重(本文取(0.5,0.3,0.2))计算评判矩阵R,故评判矩阵R=0.5R1+0.3R2+0.2R3。本例在建立模糊评价模型时,各评判因素权重A的确定采用上述AHP法所确定的权重,评判模型为:B=A*R,其中合成运算采用普通矩阵乘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述八家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评价对象 皖通高速 东北高速 中原高速 福建高速 楚天高速 赣粤高速 宁沪高速 深高速绩效得分 0.4635 0.2421 0.5964 0.5000 0.5982 0.5179 0.3566 0.3911 排名 5 8 2 4 1 3 7 64. 运用TOPSIS法进行经营绩效评价 运用TOPSIS法时,取八家公司各指标的最大值所构成的序列作为最优向量,最小值所构成的序列作为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3

(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的研究较为成熟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

(1)现金周期。

Gitman等(1974)将现金周期作为管理的重要因素引入营运资金管理研究。Hager和Hampton•C(1976)认为,现金管理过程始于采购终于销售收入的实际收回,通过原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产成品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等重要财务指标构建了现金周期指标。该研究仅讨论了现金周期的计算公式,以及其作为一项综合指标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意义,并未具体深入地分析现金周期指标的内涵,因而没有明确给出现金周期的明确定义。VerlynD•Richard和EugeneJ•Laughlin(1980)明确界定了现金周期指标的含义。他们认为现金周期是现金在实际支出后经过了一系列活动、投资形态转换后,以销售现金形态收回的净时间间隔,即“经营周期”用“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期”弥补后的“剩余时间间隔”,可以反映公司除供售自发融资外,额外的、非自发的筹资状况。该定义较好地揭示了现金周期的本质,分析了该指标的作用及优势。可见,采用现金周期指标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简单、直观、明了,但该指标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加权现金周期。

Gentry,Vaidyanathan和Lee(1990)认为,在原材料采购到销售账款收回的整个经营周期中,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是不同的,而Richard和Laughlin等人的研究并未考虑这一因素。由此,他们提出了加权现金周期概念。在加权现金周期指标模型中,以各项目资金占用量与销售额之比作为权重,考虑了各项目的每日消耗量,将存货项目划分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分别计算加权周期,并单独考虑了应付账款的影响。显然,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资金营运绩效。但加权现金周期的计算需要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资金占用额数据,从而较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而不便于企业外部投资者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

(3)净营业周期。

Hyun-HanShin和LucSoenen(1998)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采用了净营业周期指标。与通过分别计算存货、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现金周期指标不同,净营业周期指标以这三个项目所占资金的合计数额作为分子,以销售额为分母,因而更为实用;与加权现金周期指标相比,所需数据则更易为外部投资者获得。另外,实证研究表明,合理减小净营业周期可以提高股东价值。

(4)营运资金周转期。

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在1997年开始的1000家美国最大企业营运资金调查中,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和变现效率指标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期与净营业周期的计算公式相似,变现效率为经营现金流量与销售额之比。自2003年开始则不再采用变现效率指标。该调查还对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以及应付账款周转期进行了研究,指标中的分母均为净销售额。综上,像评价资产利用效率一样,上述各项指标的主要目的都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但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显然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亦如此,即营运资金管理的收益性也应该是其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收益性评价的研究尚不系统

波士顿咨询公司自1991年开始对营运资本生产率进行研究,以单位营运资本所产生的净销售额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收益性。显然,较之于绝对值指标,营运资本生产率指标更有利于不同公司、不同期间的比较。同时,考虑到营运资金周转期中的营运资金范畴,波士顿咨询公司建议考察未减去应付账款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以避免利用应付账款操纵营运资本生产率。GeorgeStalkJr与HaroldLSirkin(2005)对营运资本生产率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该指标是用以度量企业运营业绩本身的指标,反映了提高绩效的努力成果。区分了营运资本管理成果指标与以往的效率性指标,表明这两类指标的作用完全不同。综上所述,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方面,评价指标则由各单独项目指标发展到综合指标。其中,现金周期指标是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综合性效率指标建立和改进的基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收益性评价的主要研究则是提出了营运资本生产率指标,从而完善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系统。

二、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关于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较为系统

由国外研究可见,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固有缺陷使其难以基于全局视角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基于此,郁国建(1999)介绍了一种新财务比率———购销周转率,将应收账款、存货及应付账款作为整体进行考察。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购销周转天数越短越有利。显然,这一比率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解决了单一指标难以考核营运资金管理整体是否最优的问题,但其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应收账款周转期等指标,从而不能准确反映这些项目的真实状况。杨雄胜等(2000)建议将“应收账款周转期”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各项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实际状况;将“存货周转期”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以某种存货占存货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计算整体存货占用期,避免高估存货周转效率。显然,这些改进较好地反映了营运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准确考评。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已经发展成一个新研究领域

王竹泉等(2005)在分析跨区分销企业后,认为企业应该把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的管理上,应把保持分销渠道畅通、提高分销效率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由此提出了建立新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思想,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由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构成。显然,从其使用的各具体评价指标看,重点改进的是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评价,而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其他方面则涉及较少。刘树海等(2008)研究了基于流程管理模式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提出了营运资金管理整体性、分权性、及时性以及和谐性等基本原则,建议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包括流程稳定性、收益性、流动性及和谐性。廉菲等(2011)借鉴了刘树海等人的研究,构建了包括流动性评价、和谐性评价及收益性评价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中,流动性评价主要借鉴了王竹泉(2007)提出的流动性指标,和谐性评价采用了平均付款期、平均生产期、平均账龄等增加权重因素改进后的指标,收益性评价采用的是各渠道收益增加额指标,但该指标的准确性有待考察。显然,此类研究增加了对营运资金管理收益性的评价,拓展了基于渠道的绩效评价体系,但并未改进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指标。王竹泉等(2012)在研究了已有体系中各渠道指标与总体指标关联性不强的问题后,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中的“全年销售成本”改为“全年销售收入”;改进了传统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的计算方法,将其重新定义为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之和;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为各渠道增值额的确定提出了建议。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进而结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践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这一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仍然是直接从营运资金管理本身出发,而非直接从企业基本理财目标出发考虑营运资金管理问题。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使其评价更具综合性

上述研究表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涉及多方面因素,因而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了9项关键指标,借助沃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此外,郁国建(2000)指出,包含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才是有效的,在构建中应注意顾客信用、管理水平等指标,并且应该考虑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综上所述,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从早期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逐渐发展为评价内容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其中,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也趋于多样化。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研究方法的改进促进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综述

(一)规范性研究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具体研究中,大多使用资料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等。一般通过观察法、调查法提出问题,结合资料法对现有的经验知识进行梳理,为研究奠定基础;运用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等进一步分析现有指标的缺陷,通过逻辑推理,改进指标。如,GeorgeStalkJr等(2005)运用比较法,区别了营运资本生产率与以往的效率性指标,阐释了营运资本生产率这一指标的性质;郁国建(1999)归纳总结了传统指标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杨雄胜等(2000)通过分析指标的内涵,指出了传统周转率指标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重新对营运资金进行了分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见,规范性研究方法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且由其基本功能和作用可以预见,在新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视角下,规范性研究方法仍然可以作为主要方法发挥作用。

(二)案例研究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一般用于新旧指标的比较以及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等。从现有研究看,大多使用解释性、评价性、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既有单案例研究也有多案例研究。Gentry、Vaidyanathan和Lee(1990)应用模拟数据案例,对比了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指标的信息处理结果,凸显了加权现金周期指标构建的意义。通过模拟数据处理,使评价指标的应用方法得以简单、直观反映。李争光等(2011)选用3家2009年上市的家电企业,应用其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分析评价了其数据处理的结果。田原(2012)选用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应用营运资金按要素、渠道划分的两类周转期评价指标,与行业平均、竞争对手绩效状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可见,案例研究能够更直观地表明改进后的绩效评价指标较之传统指标的优势,可以更具体地阐述评价方法的应用方法和步骤,验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应用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更好地反映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三)实证研究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以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其他因素为解释变量,一般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判定各变量对绩效的影响状况。宫丽静(2008)选取了215个沪深两市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2006年度报告数据作为样本,基于供应链视角,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进行样本分析,以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供应商数量等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经营、采购、生产、销售过程资金周转期以及整个经营过程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因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逐步检验假设。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中,一般多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以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该方面的研究可以有力地说明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可以体现指标使用的实际价值。如,Hyun-HanShin等(1998)采用净营业周期指标,选用58985家企业研究了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净营业周期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崔雯静(2012)选择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系列实证分析,检验了企业绩效与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间的关系。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绩效评价指标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广泛采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较好地界定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指标,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有关影响因素等;另一方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研究领域不同研究阶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严谨性问题。

四、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思路

一方面,现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多是直接从营运资金管理本身出发,即在既有营运资金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展开研究,而没有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根本目的———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出发;另一方面,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讲,也限制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研究,从而有可能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际要求相脱离。因此,基于企业基本理财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从价值链角度重新审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及其绩效评价,从而从企业基本理财目标出发来探索营运资金及其管理的本质,进而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思路。

(二)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国资监管; 绩效评价; 应用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完善,但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拓展绩效评价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探讨。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国资委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对财务决算进行绩效评价除前述的作用外,还可以综合评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可为业绩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业绩考核是出资人对经营者所下达的最低完成指标,但在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根据业绩考核目标倒挤财务预算的现象,使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业绩考核目标进行报表粉饰,使财务决算失真。利用绩效评价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绩效评价工具凭借其特点,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不仅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发展规划、人事任免、投资评审等领域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实施子公司监管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目前政府部门要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要结合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开展对子公司的评价工作,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兰石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由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母子公司管理架构。经营业绩考评管理模式与方法随着企业管理构架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不断调整,使企业的考核评价办法在不断适应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同时,起到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

一、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机结合

把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企业按照长远规划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兰石集团从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走过了“资源重组、分块搞活”,“持续稳定发展”,“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三个经营战略阶段,对所属单位经营绩效评价也大致经历了从经济责任考核到经营绩效考评的变化,考评指标从少数几个到成体系,从考核形式单一到内容丰富的发展过程。

1.经济责任制考核的考核

2001-2004年企业经营处于保生存的爬坡阶段,这个阶段的考核主要是为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增强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严格执行“义务必进、贡献必奖、考评必兑”,以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确保整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目的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集团(总厂)所属单位经济运行还是大一统的情况下,考核办法的主要内容是注重二级单位的上缴指标,如工资性费用、管理费、地方税、各种保险等税费。弱化经营指标,除基本指标外,考核办法对下属单位有关节约能源、文明生产、生产调度、安全、质量、固定资产管理、工艺管理等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考核规定。

2.持续稳定发展战略阶段的考评

为适应新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定期了解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引导子公司协调发展,建立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集团整体资本运营效益的提高,建立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适应这个发展阶段的绩效指标考评体系的设置主要体现集团激励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的考评意志。考评指标由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管理项目指标及参考指标等构成。基本指标包括主要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利能力和资本保全能力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资本保值增值率;分类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不良资产比率、资本性投入等,主要为了保证基本指标的实现,评价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评价经营风险降低程度,评价企业发展后劲等。

3.“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战略阶段的考评

随着改革改制工作的完成,集团各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外商、民营资本、职工入股等多种投资主体的进入,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集团效绩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提出并实施“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前阶段的考评体系,一是突出了集团以资本经营责任为核心,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的本质特征。具体办法继续借鉴国家、省上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依据近几年集团在考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目前集团管理实际,力求引导各公司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二是重点对指标进行了重新设置。对评价指标体系作了较大修订,将追求扩张为主要内容的绝对量指标变为既追求量的扩大,又引导企业关注资产经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兼顾与同类型企业横向比较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的指标体系。

二、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财务指标是考核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但仅以财务指标来评价还不够,还必须设立有关的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成果,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过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考评一个企业的综合绩效。绩效评价应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选取多元指标而非单一指标,应反映成长性和变化趋势。

财务绩效:财务绩效主要以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产量等财务指标来体现。

非财务绩效:在指标体系中管理项目指标占一定比例,将集团年度推广的重点管理项目纳入考评体系,促进企业在注重当前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注重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财务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未来财务绩效的变化趋势,因而在衡量绩效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绩效评价应短期与长远结合

企业绩效表现为其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取得的财务效益以及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企业内部能力,前者主要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后者反映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的发展性原则是要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综合绩效评价应进行年度之间绩效变化的比较分析,任期绩效评价运用任期最后年度评价结果与上一任期最后年度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年度绩效评价运用当年评价结果与上年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为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有损企业长期发展潜能,绩效评价指标宜长短期并重,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加入任期评价内容,根据前三年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子公司进行任期效绩评价。

多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集团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在省国资委考核的国有企业范围内,集团名列前茅。可以肯定的是,为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集团绩效考核体系,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集团各企业进一步落实责任,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创新发展,努力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强,周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2]张娇.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02).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文6

一、评价主体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主体,是指谁有权利和动力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在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中,随着股权的分散、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的增加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企业效绩评价的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l)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买卖或者策划企业资产重组的投资者所进行的企业价值分析与评价;(2)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所进行的企业收益能力及社会贡献评价;(3)资源提供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4)经营者所进行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

二、评价客体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客体,是指主体对什么进行评价。评价客体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确定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有着不同的评价客体;与此相应,设计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主要是评价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及经营成果,既包括对企业效绩的评价,也包括对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价。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盈利能力评价、偿债能力评价、营运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和社会贡献能力评价。

三、评价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目标是根据评价主体的需求来确定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评价目标。但从主体需求的共性看,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主体提供关于企业资产重组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用于监督管理企业,考核经营者业绩,规范资产重组行为,指导企业正确进行资产重组决策等。

四、评价原则

原则是指导行为的准绳。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原则是对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价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主要应遵循五项原则:科学性、完整性、公正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企业效绩评价工作要求的提高,评价原则也将不断充实和完善。

五、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客体状况的具体反映,合理设计评价指标是保证系统功能的关键。评价指标要根据客体的特性和系统目标来设计。一套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l)适用范围广。在评价主体多元化格局下,评价指标必须满足各评价主体的信息需求。(2)兼顾长短期利益。企业效绩评价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其在追求当前利润最大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仅仅采用利润指标来评价企业效绩,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和竞争能力下降。我国现有环境下的企业效绩评价必须以长短期目标并重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基础,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联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来增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3)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既要保持各指标的独立性,又要体现各指标的联系、协调和统一。(4)评价成本低。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要便于收集,计算、分析要简单明了,整个评价过程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层次。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主要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辅助指标是对基本指标的进一步说明,是对基本指标的必要补充。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可如下表所示:

六、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客体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分析评判的标尺。只有将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才能揭示差异,得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常用的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评价标准有:(l)预期目标;(2)重组前实际水平;(3)企业所在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企业实际水平;(4)竞争对手实际水平。为了充分发挥企业资产重组效绩财务评价系统的功能,在实际工作应综合应用各种不同的标准。

七、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标,完成评价工作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财务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个层次。前者是从财务评价的基本要求出发确立的具有指导意义和普遍适用性的评价方法;后者是为了得出具体的评价结论而采用的技术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的最一般的方法,因而也是财务评价的一般方法。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为了具体了解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及经营成果,财务评价还必须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采用一些具体方法。资产重组财务评价的具体方法大多是根据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建立的,采用何种具体方法,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以及所掌握的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绘制雷达图法、杜邦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等。

八、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系统的结论性文件。评价报告应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企业情况,准确描述企业资产重组后的财务状况、财务效益、经营成果和后续发展能力等,并作出发展趋势预测。财务报告一般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结论、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比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附录包括有关评价工作的基础文件、数据资料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等。

企业资产重组效绩的财务评价报告可用于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