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绿色信贷及经营绩效研究

银行绿色信贷及经营绩效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及均提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绿色信贷政策逐步出台并逐渐落实。通过对我国绿色发展背景下上市银行绿色信贷结构及经营绩效现状和原因分析,提出将绿色发展指数作为工具及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再贷款、差别信贷等建议,合理分配绿色信贷资产来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信贷结构;经营绩效

一、引言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发展战略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积极响应,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总结了绿色发展等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具体提出了绿色发展指数。2019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在第二次一带一路银行家圆桌会上预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2007年我国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随后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绿色产业。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基础上,探讨绿色信贷结构(区域、行业、规模、期限)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绿色信贷与银行经营绩效

绿色信贷是在传统信贷基础上,要求银行评估贷款企业或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发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的调控作用,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或项目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甚至不提供贷款,而对节能环保企业或项目实施优惠性低利率,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申晓辉(2012)实证得出绿色信贷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陶茜(2016)认为短期来看绿色信贷政策的成本效应对于我国银行绩效有正面影响,但是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行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信贷余额会不断增加,而两高一剩贷款余额会进一步压缩,在某一时点会导致成本效应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此时需要潜在收益与潜在损失效应、声誉效应、激励相容效应及时发挥作用,才会使银行有动力继续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王晓宁和朱广印(2017)证实短期内商业银行对两高一剩企业进行贷款清退会降低其盈利能力,但从长远来看,开展绿色信贷会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刘立民等(2017)得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能够显著地提升其盈利能力的结论。张琳等(2019)实证得出绿色信贷占总贷款比重上升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对规模较小的银行而言,绿色信贷更能改善银行的财务绩效。傅丽菡等(2019)实证得出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绿色声誉对银行长期绩效有正向影响,绿色声誉能为银行提供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绿色信贷不仅是银行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银行防范自身信贷及声誉风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超过9万亿元。全球可持续债务的近80%以银行贷款的形式发行,而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太可能容纳相应规模的新增信贷资产,需要合理配置绿色信贷资产的结构。

(二)绿色发展、银行绿色信贷结构与经营绩效

信贷结构是指银行将信贷在不同区域、行业、规模、期限上的资金投放及运用的配置。信贷结构的优劣在于银行信贷多少进入实体经济,多少流入产能过剩行业,多少进入绿色发展行业,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宋典典(2014)认为信贷结构调整承担社会责任,应对新兴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信贷结构调整为商业银行带来持久利益,合理的业务和客户结构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的安全、效益性。韩光聚(2015)的观点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商业银行各类风险加大,商业银行应从发展战略、业务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逐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杨佳伟等(2017)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把握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综上所述,信贷结构的合理化对上市银行自身经营发展影响较大,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亦须提高自身的经营发展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改善绿色信贷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信贷资产资源,从而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三、上市银行绿色信贷结构及经营绩效现状及原因

(一)从区域结构角度看

2016年,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超7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到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达到5.57万亿元。通过相关数据可见我国上市银行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支持力度稳步上升且划分依据主要为是否绿色项目。然而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太可能容纳相应规模的新增信贷资产,短期来看,由于成本效应,可能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将绿色发展指数作为选择重点开发地区领域的参考标准,更有利于从另一角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从行业结构角度看

两高行业指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性行业;一剩行业即产能过剩行业。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便是传统两高一剩行业,其贷款规模占比较重。如果上市商业银行大力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将大规模缩减对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金额,短期内大大削减了银行的收入,不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可能会严重影响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从规模结构角度看

从客户规模角度看将企业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商业银行偏好风险低且收益高的客户,即大型企业,以便提高银行经营绩效。银行对客户规模的偏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发展往往受制于其资本实力及融资能力。在不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前提下,绿色信贷同样需要考虑中小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否可以支持其发展。

(四)从期限结构角度看

一方面,从银行角度看,绿色信贷的中长期化使得银行放出的贷款不能在短期内收回,这就造成了银行不能足额支付客户大量提现的潜在危险,一旦有足以影响社会经济稳定的因素产生,可能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看,罗韵轩(2016)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债务期限结构偏短,期限结构错配严重,上市公司短期债务占主导。绿色项目实施期限较长,需要的资金期限也较长,绿色信贷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期限结构错配情况。

四、对策及建议

(一)从区域结构角度看

利用区域绿色发展指数,对绿色信贷的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将绿色发展指数作为选择重点开发地区领域的参考标准,更有利于降低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以及提高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通过绿色发展指数来改善绿色信贷结构,进行区域重点发展,从而通过绿色信贷这一路径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二)从行业结构角度看

通过对绿色发展指数中细分的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对绿色发展指数中公众满意程度这一因素,具有预见性,在绿色环保行业中选择更加有利于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行业,从长期看影响绿色声誉从而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三)从规模结构角度看

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绿色再贷款。借鉴中国人民银行的实践经验,以前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一些薄弱环节的业务,比如说小微、三农贷款,现在绿色支持也可以纳入到再贷款的范围中去。

(四)从期限结构角度看

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资产在提供贷款时除了要考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相关政策的指引,同时应当考虑贷款收回的期限配置,实施差别信贷,防止期限错配现象的产生,有效控制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申晓辉.绿色信贷、绿色声誉与银行绩效[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

[2]陶茜.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J].财经调研,2016(5).

[3]王晓宁,朱广印.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对盈利能力有影响吗?———基于12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2017(6).

[4]刘立民,牛玉凤,王永强.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1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J].西部金融,2017(3).

[5]张琳,廉永辉.绿色信贷、银行异质性和银行财务绩效[J].金融监管研究,2019(2).

[6]傅丽菡.绿色声誉、公众关注度与银行绩效———基于百度指数的经验证据[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2018(8).

[7]宋典典,隋建利,马宁.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分析[J].学术交流,2014(7).

[8]韩光聚.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亲周期行为风险、动因及缓释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1).

[9]杨佳伟.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D].杭州:浙江大学,2017.

[10]罗韵轩.金融生态环境、异质性债务治理效应与债务重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6(3).

作者:王夏倩 罗韵轩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