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研究对象范例6篇

统计学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1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关系;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16.215

当前的统计理论学界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看法是分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依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向前纵向发展,但也不是完全地分离,两者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两者之间是合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把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合为一体,使其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识,也可以成为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的工具。所以,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有利于统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念分析

1.1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概念

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被划分为社会科学类,经济、工业、商业以及农业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所包含的分科,这一说法在我国统计学界是得到一致认同的。然而被用于概括与运用社会经济领域,并被划分在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原则以及基本概念和方法,从逻辑上来说也从属于社会科学类。通常说来,一门科学其性质都具有分层次的特性,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就属于第一层次的特性,也是最根本和核心的特性。无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高层次的实质性科学还是低层次的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原理分科的科学,首先都应当对其社会属性进行承袭,如果社会经济统计学对其自身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进行否认,那么从其原理方面和逻辑方面都是说不通的。简单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相关规律与办法进行研究,是一种调查活动和研究活动。

1.2 数理统计学的概念

数理统计学就是运用模型和新技术对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在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问题以及国民经济问题中,都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学对这些复杂的重大问题进行预先推断和判断,以此为决策与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除此之外,对于社会与政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应用数理统计学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因而,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其分支学科主要有:第一类,主要有抽样调查学与实验设计学,这一阶段主要学习数据收集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类,该类分支学科较多,其学习任务均以学习统计数据推断的原理与方法为主,其中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统计数据观点以及理论模型或是样本结构的构建都是特定和固有的。而对参数的估计与检验假设是特有的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贝叶斯统计观点和统计决策理论观点是特有的统计数据观点;非参数统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则是特有的理论模型。数理统计学在具体解决某一问题时,其步骤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建构数学模型;二是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三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推断;四是进行最后的统计预测与决策。

2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2.1 二者渊源分析

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主要是对人口数量与土地的丈量进行统计,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封建社会就已经初具规模,在资本主义时期,其发展更是到了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成熟。直到在统计学中引入了概率论以后,才使统计学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即数理统计学。

2.2 二者共通之处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都是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具有共通性,两者都是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教材中,在对数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进行阐述时都明确表示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规律性进行研究与揭示。而关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在统计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独立的社会科学类,主要是对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表现进行研究和统计,并揭示其数量规律,认为其数量表现和规律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需要研究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统计方法论科学类,重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认为其统计方法论就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经过长期的实践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上其实具有同一性,这两门学科都是在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揭示。首先,从“研究对象”的本身含义来看,把某一人或是某一事物当作自身行动和思考的目标,才叫研究对象,这就表示研究对象由两个不同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研究目标;另一部分是研究客体。所以,把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对象”的本义。当然,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对于统计学来说,其研究方法都是来源于哲学科学中的归纳推理法,核算方法则是从哲学和数学共同的方法论中衍生而来。因此,说对事物的统计规律性进行研究是统计学的研究目标,自然和社会现象是统计学的研究客体是非常正确的。归纳推理法是对具体的事实进行原理概括,命题具有个别性特点,结论则适用于普遍性和一般性,且结论的内容远远大于前提。利用归纳推理法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推断,能够从局部预先对总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均采用归纳推理法进行相关工作。

2.3 两者差异之处

第一,研究范围不同。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除了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以外,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只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但是社会经济现象包含的领域非常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现象除了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活动,还有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互相影响和制约,紧密结合又不可分离,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还需要对这四类再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研究层次和研究内容来看,社会统计经济学涉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数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均属于自然现象,也就是随机现象。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除了具有随机现象以外,还有确定性现象。

第二,理论基础不同。概率论是数理统计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抽样推断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为基础和核心,在大多数的随机现象中,大数法具有稳定性,大量且独立的随机因素组成了研究总体,这些因素对研究总体的影响非常小,使其抽样平均数接近总体平均数。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把概率论当作理论基础,而在客体研究上则是把经济学理论当作理论基础,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现代货币理论等哲学理论作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3 结 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都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都具有共通性,但是在研究范围方面和理论基础方面又具有一些差异。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可以将这两者分离开来。

参考文献: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2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渐的增大,并且统计学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同时也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很大的联系,并且对其他的学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今统计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发展的空间不断的拓展,由原始的单一的发展思路,逐渐的走向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学知识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统计学知识在现今的社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统计学的研究,并且都将其作为了一种主要的大学学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统计学的研究发展。但是在现今我国,对于统计学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地位,我国仅仅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国家必须要能够加强对统计学的研究,从而确立出统计学的重要地位。

一、统计学的提出与发展

配第主要是利用统计学的方式,利用数量比较方法来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研究,这充分的表示统计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之后相关的学者也利用统计学知识进行相应的问题研究,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渐的,统计学在生活中逐渐的得到了应用,人们开始利用数据来对问题进行研究。随后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相关学者开辟了统计学的新路径,学者们将概率论引入到了统计学之中,并且将统计学划分为边缘学科,将统计学中实质性的学科过渡到了通用的方法论学科。并且在统计学中,其中概率论是基础,对统计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在现今的统计学之中,概率论也是占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并且随着相关学者的不断研究,统计学在物价指数编制、国民经济测定以及经济前景预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之后社会步入了二十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统计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并且统计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其发展的空间也在不断的拓展,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各个学派林立,不断的进行讨论研究,使统计学科不断的发展并且完善,在统计学中,其中社会经济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不断的进行讨论完善,并且多年来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系以及理论,但是随着不断的研究发展,这两种统计学理论终会汇聚到一起,从而来形成新型的统计学发展理论,那么将会更加促进统计学的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统计学最终将会彻底的摆脱数学学科的约束,最终而形成自身独立的学科。经过不断的研究,统计学来最终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完善,在现今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的相关学者,为了能够确立社会经济统计学体系,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问题作为了相应的研究对象,最终建立了统计观察法、指标法等,从而来确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应用体系。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计算机激技术迅速发展,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路径。

二、统计学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现有的学科中,没有一种学科的存在落实充满充分与争论的,但是唯有统计学除外,统计学是充满的冲突的一个学科,是一种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种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对于统计学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同时也属于自然科学,并且统计学既属于社会经济统计范畴,同时也属于数理统计范畴,因此对于统计学的了解十分的重要,一定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从而来加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在统计学中,其中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统计学的归类,由于统计学中设计到的方面十分的复杂,并且很多,因此在统计学中,无法很好的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的范围,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同时也属于其他一些范围,因此必须要对统计学进行相应的研究,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明确的回答,要能够对统计学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这是极其重要的。在统计学中,会设计到很多的数据的收集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同时统计学也涉及到了很多自然现象中的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这充分的展现出了在统计学中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属性。另外统计学的这一点特性也充分的展现出了其复合性以及综合性,因此,相关的学者基于统计学的复杂性,将划分为一个全新的科目。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于统计学的科学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以及进步。根据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发现,对于统计学的研究,主要是一种思想上的认识,统计思想主要是以一些零散的思想进行完善确立,主要是认为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则是属于社会经济学,而数学统计则是属于数学领域,将其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这样的划分,其本质就是属于社会经济以及数理统计的分立。对于统计学的研究,主要是对统计学的共性以及特性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以及方向,对于统计学的研究也各不相同,在统计学中,对于统计思想的研究还是不够完善,各个研究学者都是利用相应的方法,将统计学的各个学科的分支相互融通并且由开辟出独立的发展空间,从而来促进统计学的研究发展。

对于我国的统计学研究来说,主要是以科学差异取代了学科性质的惯性差异,另外,我国主要是将统计学分为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将统计学列入了一个独立的社会科学,其中包括了社会经济科学,并且在其中主要是对经济资料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而另一种则是实质性的社会科学,其中主要的含义是要将各个方面的学科都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来将各个方面的思维路径得到肯定。其次我国的统计学是关于数学分支的统计,主要是数学分支学科为主要的理论,以概率学为主要基础。

三、我国统计学发展面临的任务

(一)注重对象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通过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现象应运的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来揭示其规律性。由于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统计工作的对象也应是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同时,统计学中对象的统一是很有必要的。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实质论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而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实质论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是完全应该统一的,这两者相结合才有完整的统计学。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反映出了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统计指标,而研究对象的统一是“大统计学”思想的需要,也是推动统计学发展的必要措施。

(二)实现学科体系的综合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中贯穿着方法论,因此,要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就必须要统计方法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只有做到结合科学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统计学的价值。基于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将现代统计方法归类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现代统计方法是经过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或者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创新与改进过的,这些改进和创新是经过他们应用和实践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基于学科体系的方面,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是相交的关系,而统计学中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则是在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情况下才产生的,比如经济统计产生于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而统计学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统计学的这些分支学科的属性都是双重的,它们既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因此经济统计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是属于经济学的,教育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同时也是教育学的分支,而这些分支的存在则解决了很多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的问题。因此,统计学与科学体系的紧密结合,已然成为了统计学发展的路线方向和必然模式。统计学与科学体系的结合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领域,也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三)促进研究方法的完善

随着研究层次的加深和领域的扩展,统计学在统计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过,统计学领域依然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统计实践中各工作环节上突出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去进行研究,以促进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要坚持“大统计”思想,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鼓励统计学各分支学科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各分支学科的相互融合,因此,在统计学的领域,学科发展的结果是各学科的相对独立,而学科发展的前提是各学科的相互融通。在做到各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还需要联系实质科学研究,用与统计方法应用领域相关的学科推进分支统计学科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把概率论当作指导,并且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性认识,同时提高统计科学水平,和政府统计实际相联系,在新的层次领域中找出统计工作各个环节上的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并且研究和发展新的统计技术。

结语: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它在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的同时也在研究统计方法。在基础的统计的理论的基础上,统计学继承和发展统计的理论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坚持着统计学的社会与科学性质,以便使统计理论研究与统计工作实际更加的接近,在国家和社会中得到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善林,张浙.统计发展史[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010.

[2]陈希孺.高等数理统计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希孺.机会的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5一79.

[4]程开明.统计数据预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4(6):56一59.

[6]崔智超,王青建.数理统计学源流及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5(6):53一55.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3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思想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统计学指的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这些手段,这样就可以实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更甚者是预测对象的一门综合的科学。在这之中使用到了大量的数学以及其它学科上的专业知识,其使用范围可以覆盖到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这些领域之中。

当前我国主要通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主要有有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以及质量互变规律。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主要是研究统计活动过程的规律以及方法客观现象的统计规律的科学。统计学主要包括有研究社会现象,同时也是研究自然现象,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特点的复合型科学。统计学这是研究统计活动过程的方法问题,又研究统计对象的规律问题,它是具备着方法论科学以及实质性科学双重特点的偏于综合性的学科。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统计工作的规律以及统计对象的运动规律。统计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则是统计工作的规律以及统计对象的运动的规律。统计活动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它主要包括有系统运行条件、过程以及结果这三个方面。统计活动运行条件则是统计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主要的表现是统计活动的组织以及管理。统计学则是研究建立怎么样的统计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使用怎样的组织管理程序、原则以及指导思想,这样才可以使得统计活动有序的展开。在统计运行过程指统计对于客观现象应该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描述特征以及揭示规律的全部过程。统计学主要研究统计对象的形态、特征以及存在的条件,研究怎样对统计对象进行感性认识,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怎样通过对于事物数量信息的搜集、处理来去反映现状,揭示规律、预测未来。统计运行结果值得是统计认识活动的成果。统计学应该研究统计的成果,统计信息的表现、传递、储存以及开发利用这些问题。

2、必然性以及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是为了找到随机现象统计的规律性,应该找到正确处理必然性以及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之中多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是偶然,但是多个标志值平均则应该是一定的。重复测量一个同一客体多个数值则是偶然的,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通常是必然。

必然性则就会通过大量的偶然性的数量差异则给自己而开辟出路径。统计研究之中经过综合的平均,把诸多的偶然性而形成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彼此之间互相而抵消,表现出平均则是必然的。必然性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则是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之上则就比较明显。

3、具体以及抽象的统一

依照统计认识应该使用的材料来看的话,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着一定的具体性,它则是依照一定的数据以及事实,可以使得人们得到一定的启发,使用当前的经验知识,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性作出快速的识别以及直接的理解,同时对于对象的总体状况来判断。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以及所做结论应该做到具体化。同时,对于统计理论方法在研究之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来进行的数理研究,这样的话就有了抽象思维的特点。而这这是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抛弃了具体而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逐渐逼近。所以,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4、共性以及个性的统一

通过实践以及科学这些都证明了矛盾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使用哲学的观点来将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而矛盾着的事物则都是普遍存在的,同一事物或者是过程的矛盾之间是有一定的共性。对于每一个事物或者是过程的矛盾也具备有一定的个性。因此上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则就是一般和特殊或者是普遍同个别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能的辨证统一性。统计研究则是使用大量观察法以及个别观察法之间有序合使用的统计方法。统计研究之中使用了大量的观察法,这样就可以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以及共性的认识过程。并且,依据共性存在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在统计研究在诸多观察的基础之上,使用个别观察这样就可以搜集的资料这样就就可以显示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如此的话就会使得认识显得更加的深刻以及具体。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之中,分析以及综合这是对于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性揭露的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分析方法,则是把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同时对其分别而研究,这样就可可以认识事物的基或者本质。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通过若干组成部分而构成的,把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之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对其分别研究它的结构以及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在种种外界条件作用之下而凸显出来的事物的属性以及特点,这样就可以可以实现对于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的目的。

综合方法则是,将研究对象的种种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对其研究,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是相反。将事物的种种部分将其联结变成整体,可以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个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其加以概括和上升。在统计之中,比如人口统计把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全部人口状况作出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之时分解成价格以及销售量上变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从总体之上来分析它的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上的变化,分解变成各个部门行业上的影响,这样就可以综合研究的全貌等等。

6、整体以及局部上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的重点是着眼于总体以及样本,站在个体,以及从总体来出发,可以分解剖析,同时认识局域或者是个体,也可以对它来进行调查以及研究,应该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者使用归纳来演绎,使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以及“计而统之”的总和,这样就会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则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并且要求一切认识的对象不仅仅是它的本身,而是当做一个整体来认识,同时它还要求也作为一个较大系统的要素对其加以认识才,此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这是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所以,统计认识应该充分表现出整体以及局部的统一,而这也是统计学应该研究的优点,同时也使得统计认识更加接近客观、真实的最为的原因之一。

7、归纳以及演绎的统一

归纳推理指的是从特殊到一般,同时提供出全新的认识,但是新认识并不完全是正确的,同时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特殊材料之间的组合不同,那么提供您的认识也不同也会发生矛盾,基于不完善或者是劣质信息来提供一定的决策。

而演绎推理指的则是从前提而得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之中和小前提将会提供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将观察作为基础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来进行度量主要是归纳推理上的问题,但是已经知道的种种的事件发生的结果以及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之下的决策将会变成演绎推理的问题。归纳方法论强调的是方法以及外来信息上的重要性,但是演绎方法论通常则是强调问题以及先存知识的特殊性。在实际之上,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说是在统计思维之中的回归分析归纳,又是演绎。

8、结语

统计学这是一个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这是研究探索以及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和规律性性的方法。而哲学的的概念是关于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学说,是研究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同统计学之间存在着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董立锋.论统计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305-307.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4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个以随机实验评估肺结核链霉素治疗法效果的研究开启了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1]。随着循证医学兴起,医学统计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如何客观真实准确地采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将结论应用于医学实践是每一个医学领域工作者需要掌握并考虑的问题[2]。然而,医学统计学理论复杂,难度较高,医学生普遍数理基础比较薄弱[3],因而教学工作也颇具挑战。近几年,医学院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在更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然而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以及态度对于教学设计十分重要[5-6],本调查旨在了解各专业医学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看法与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升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7],提高医学生们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接触过医学统计学及相关课程的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专业包含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共发放纸质问卷601份,回收601份,经筛查保留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97%。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纸质问卷形式发放给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调查,涉及性别和专业等。根据专业特点,此次研究按专业及相关课程差异将研究对象分为3类:临床医学(含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医学检验、护理学和营养学);第2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以及学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认知调查,涉及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满意度、重视程度等;第3部分涵盖研究对象对于自身医学统计学知识学习的认识及自身未来规划,涉及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及相关统计软件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未来职业规划等。

1.2.2质量控制:为确保本次调研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本次研究从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及问卷筛查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问卷设计环节设计了逻辑检测题;问卷发放环节没有进行大范围的随意发放,而是由校内学生、老师等小范围发放给身边的同学,确保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接触过医学统计学及相关课程的学生,填写完毕当场回收问卷;在问卷筛查环节将前后回答明显矛盾的问卷视为废卷,将答题率太低,低于90%的问卷视为废卷。

1.3统计学分析

由纸质问卷转录为电子问卷后由EXCEL导出,进行统一筛查与编码,导入R3.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或修正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1份。其中男性共196人,女性385人,分别占34%与66%。调查对象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主,共461人,占79%。其余为预防医学(24人,4%),口腔医学(18人,3%),医学检验(59人,10%),护理学(16人,3%),营养学(3人,1%)。

2.2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专业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477人,82%)对学校设置的医学统计学相关课程感到满意,少部分(共104人,18%)不满意。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

医学统计学认知调查显示,共68人(12%)表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必修的课,修满学分即可;455人(78%)表示医学统计学未来应用很广;只有10人(2%)表示是一门无聊的课,不用太在意;38人(7%)表示感觉统计学很有趣;10人(2%)选择了其他。在课程难度及课程重要性方面,受调查者的具体分布如下(表2)。

在调查对象中有100人(17%)表示在科研中遇到统计学知识困难中会选择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262人(45%)选择咨询相关同行;149人(26%)选择外包给专业人士;70人选择其他。

2.3各专业医学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及自身未来规划

对各专业医学生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及自身未来规划的调查当中,许多问题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4)。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5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 企业形象 产品识别 感性工学 意象尺度法

1.导论

没有产品和服务支持的品牌仅仅是一个苍白的商标。在制造型企业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集中体现了企业各方面形象,要建立起对消费者具有丰富含义的品牌形象,要以直接提供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为基础。产品识别是企业争取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稳定形象并形成品牌忠诚的重要手段,要求在企业的各类产品生命周期中,将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鲜明而统一整体感受①。然而,在品牌林立,并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今天,如何让产品识别,从企业的核心文化,品牌诉求等抽象的文字显现为具体有形的产品形象,如何将抽象的消费者形象感知与具体有形的产品识别设计联系起来,是摆在企业和设计相关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引入感性工学运用在产品识别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识别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产品识别

产品识别(Product Identity)是指企业在系统层面,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并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对所生产的各类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进行统一设计,从而建立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设计风格。早在上世纪初,皮德贝伦斯全面负责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如宝马汽车、布劳恩电器、索尼、松下等都强调企业的产品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加以系统设计,形成鲜明而统一的整体形象。世界著名品牌在产品识别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处于领先优势,与之匹配的优良的消费者使用体验共同铸就了消费者的对其品牌的忠诚。国内诸如海尔、TCL、华为等知名企业,也都积极地实施自身产品识别设计战略。因此,有关产品识别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现有的很多研究文献多数属于对已形成产品识别设计的案例分析,却较少有对设计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1 产品识别系统的组成要素

品牌形象,品牌忠诚是建立在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印象基础之上的,因此,产品识别系统就有产品的产品核心形象,产品形式形象,以及产品延伸形象等三大部分组成②。产品核心形象在于消费者对于该品牌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否满意,注重产品品质、性能和使用体验等;产品的形式形象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外在视觉形象,品牌体验,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心理情感联想;产品的延伸形象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安装、服务,保证等。每一类产品依据其所在的产品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所注重的产品形象也各有侧重。

技术和生产条件的同质化已使其制造商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单纯凭借技术力量已经很难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在产品核心形象,延伸形象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产品形式形象能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可极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因而在工业设计领域,对产品识别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产品形式识别上。

2.2 产品识别设计过程

产品识别过程,从实际运作和众多文献来看,一般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先是在对用户调研以及自身品牌和竞争品牌的调研基础上,对品牌风格作一个明确定位,然后在风格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风格的描述,建立设计要素参考,进而再进行产品识别概念设计指导单个或者系列产品的实际设计,最后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评估,最终投入流通运营。(如图1)

在产品识别设计过程中,在初期阶段,存在着品牌风格定位,以及设计风格描述语言对造型设计语言的翻译阶段,在后期也存在着对设计方案检验,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本文运用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来完成产品形象的风格定位以及设计方案的检验评估,使设计定位更加理性,更加具有科学性。如图1深色阶段所示意。

3.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过程中的运用

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一词由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健一于1986 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发表题为“汽车文化论”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在亚洲,感性工学的研究非常热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设有“感性工学学会”等研究组织,欧洲和美国也普遍都接受这样的提法。

图1 产品识别设计过程

3.1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目前,感性工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顾客的感觉和需求;二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根据目前学者的研究,一般分为三类:定性推论式感性工学,正逆结合型感性工学和数学模式型感性工学③。

3.2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领域,感性工学将人们对“物”的感性意象定量、半定量地表达出来,并与产品设计特性相关联,以实现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人”(这里包括消费者、设计者等)的主观感受,设计出符合“人”的感觉期望的产品。感性工学也是一种消费者导向的基于人因工程的产品开发支持技术,利用此技术,可将人们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要素。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消费者决策辅助系统,即由消费者输入其偏好的意象语汇,系统透过推理而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输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另一个则是设计人员决策辅助系统,用于协助设计人员掌握产品的特性,了解产品元素和消费者感觉意象的关系。④但是对于感性工学的运用大多数停留在色彩研究和单个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置于品牌整个系列产品的形象定位以及设计研究当中。

4.意象尺度法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

意象尺度法是感性工学一个常用的研究方法。意象尺度法主要是借助实验、统计、计算等科学方法,通过对人们评价某一事物的层次心理量的测量、计算、分析,降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维度,并得到意象尺度图,比较其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在设计中,在色彩的心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十分流行,以意象调查和语义分析法(又称SD法)为手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指导设计。⑤此后,在很多产品设计过程中也引入了意象尺度的方法,辅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定位。

4.1 意象尺度法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意象尺度法以语义差异法(SD法)为基础,它一方面通过寻找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意象语汇来描述研究对象(具体事务或抽象概念)的意象风格,使用类似“直的――曲的”等多对相对、反义的形容词对从不同的角度或维度来度量“意象”这个模糊的心理概念,并建立五点或七点心理学量表,以很、较、有点、中常来表示不同维度的连续心理变化量(如很直、较直、有点直、中常、有点曲、较曲、很曲等),并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或多向度法进行研究。将由多种因素(意象语汇)组成的多维意象空间,通过统计意义上的降维,找到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总体意象倾向的尽可能少的意象维度描述,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最终构建研究对象的整体布局看板。

4.2 意象尺度法在产品识别设计定位中的应用

在进行产品识别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赋予该识别一个特定形象风格,以区别其他品牌的产品识别。因此,就应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对品牌的设计风格进行定位。对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的品牌来说,消费者对该领域都有特定的一些行业品牌的风格描述词汇。这些语义词汇,可以收集自众多消费者中对于该行业品牌的一些普遍形容词汇,也可以从行业专家的评价词汇中甄选。

要对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品牌进行设计风格的定位,可以选定该行业各个品牌的产品,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各个品牌整体产品形象进行语义词汇评价,最后运用统计数理方法分析整理,找到各个品牌在整个行业中意象尺度图位置。也可以通过与行业领导品牌的差异比较,寻找差距,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如图2)。明确自己是进行追随型识别设计战略,还是差异化识别设计战略。

明确了设计风格的定位后,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视觉图像来翻译这种风格,辅助语义描述。从这些视觉图像中抽象出设计的特征要素如材质,色彩,造型线条等,作为设计活动的参考。这些视觉图像的选取,一般由设计专家团甄选抽取,为保证视觉图像选取的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再对这些视觉图像进行SD法的检验,看是否符合原先的风格定位。有了这样的视觉特征要素库,就能指导产品识别概念的设计。

4.3 意象尺度法在产品识别设计评审中的应用

图2 产品识别定位比较图

为保证产品造型风格与品牌的一致性,可由品牌专家和设计师根据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风格预期曲线,共同拟定设计风格的各类指标指数。各项指标分类排列,最后在图中将各项指数连接,绘制产品设计风格预期曲线(如图2中虚线表示),也可以设置产品各设计要素的意象尺度的风格预期。

在我们进行完产品识别概念的设计以后,运用意象尺度法,我们同样可以建立产品识别概念设计的意象尺度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其设计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多要素的综合心理体现。将之与前期设置的产品识别预期风格曲线进行重合比较,能够很直观地检验出概念设计产品与预期风格意象之间的误差。这对于指导设计师及企业确保产品识别设计风格的一致性,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5.总结

产品识别系统是以文字和图形的方式对产品的外观形象进行规范,如何科学地转化为设计师具体的设计,在设计要素和心理意象语汇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是本文要解决的。本文提出运用以前在单个产品设计中经常运用的感性工学来解决。本文前后阐述了产品识别的概念及过程,感性工学及其常用方法意象尺度法的相关概念及思路;并提出在产品识别的设计风格定位及最后的设计检验两个阶段,运用意象尺度的方法,来解决前述问题。对产品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进行指导性的分析和研究。是国内热门的产品识别系统设计研究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也是感性工学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新发展。

注释:

①穆荣兵.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第20卷第2 期 2000.6.

② 王兴元.产品形象要素构成、评价及其塑造研究[J].商业研究,总第220期 2000.8.

③ 陈国祥,管悻生,邓怡莘.感性工学――将感性予以理性化的手法[J] .工业设计(中国台湾),2001,29(1):109-123.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6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