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茶文化范例6篇

新中式茶文化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1

1茶叶品牌缺乏创新 1.1固步自封,安于已取得的品牌成果,业务裹足不前 譬如普洱茶品牌,几年前在普洱茶热中大家能念出名字的品牌有不少,但几年过去了,除了大益品牌由于搞专营店连锁经营战略迅速发展之外,其他品牌大多表现平平,乏善可陈,甚至已开始没落。其中固然有这几年普洱茶市场相对低迷的原因,但与各大品牌创新乏力也不无关系,大益品牌由于积极开展战略创新和品牌创新显得一枝独秀。其实除了普洱茶领域,其他品种的茶叶品牌也都不同程度出现品牌老化,与时代脱节,不够时尚,为年轻人所抛弃等问题。这些茶叶企业或固步自封,安于已取得的品牌成果,漠视消费趋势变化与经济环境,不能与时俱进;或产品与品牌平庸,严重同质化,淹没在众多茶叶品牌的大海中。 1.2过度迷信传统茶文化却忽视了本身的品牌文化 “寒夜客来茶当酒”,古代的齐世祖、陆羽等人提倡以茶代酒,唐朝的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饮茶可健身外,还有“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之用。众多文人雅士不但酷爱饮茶,而且留下大量饮茶佳作。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一样深不可测,挖掘茶文化有助于塑造品牌,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人们对茶文化的追捧过了头,甚至成了一种浮云。当前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希望从深厚的茶叶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为己所用,所以从茶叶品牌标识、名称到包装设计、宣传推广都搞得古色古香,这种过度的文化粘贴反倒使企业的品牌诉求显得平庸苍白、同质化的文化渊源诉求使企业品牌流于大众脸孔。过度迷信传统茶文化掩盖了品牌本身文化光芒,有些喧宾夺主的嫌疑。甚至以茶文化替代了本身的品牌文化,实质是缺乏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创新品牌,必须先有定位,后有顾客,再有文化(离开人不会有文化),你不能倒过来,去空谈文化,依靠文化去创造顾客。要分析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最初是怎么成功的,而不是去模仿它成功后的做法。谁是因谁是果?开创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这个是因;吸引众多顾客,然后形成了依附于这个品牌的文化,这个是果。 1.3“公共品牌”强势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相对弱势 “公共品牌”又叫“区域性茶叶品种品牌”,如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徽黄山毛峰等,中国茶叶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具有季节性生产、消费区域化等产业特点,再当前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区域公共品牌由于政府的推广及公共资源的投入显得强势,而仅靠市场的力量,在正常的状态下,难以滋生出比较强势的产品品牌,更不要说品牌创新了,很多企业实际是以公共品牌替代了产品品牌。 2茶叶品牌创新策略 品牌的生命在于创新,品牌的内涵也在于创新,缺乏创新精神的品牌注定日渐式微,走向衰败并为后起之秀所取代,长江后浪推前浪,茶叶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只有勇于创新,打败昨日之自己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茶叶市场中立足并长远发展。针对当前茶叶品牌创新,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2.1创新商业模式,使品牌创新成为有源之水 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如何赚钱。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适合本身的商业模式,它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他对企业成败影响已经远超技术、人才、资金等其他商业要素。纵观当前茶叶界,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的茶企为数不多,值得借鉴的有普洱茶中的“大益”专营店模式、天仁茗茶的体验模式等,多数茶叶企业不顾自身条件和资源情况互相模仿,跟风炒作。这是一种战略短视,势必引起竞争的无序甚至影响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使品牌创新成为有源之水,为品牌创新提供内容和动力。关于茶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品牌创新注入活力,本文提出几个途径,以供业界参考: (1)创新产品品牌。立顿、麒麟午后红茶由于创新了自身产品品牌而对品类品牌——红茶成功的形成了区隔,我国当前茶叶企业要清晰定位好自己品牌的目标消费者,确立自身品牌价值,从而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诉求,希望俘获所有消费者。只有从战略上认识到对消费者区隔的重要性,也才能实现对于产品品牌的创新、实现自身品牌价值。 (2)创新渠道模式。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最当心的莫过于买到假货或被人以次好当“水鱼”宰了,由于自身对茶叶辨别知识的缺乏靠人购买或听朋友介绍购买,此时可靠的渠道模式或终端品牌无疑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此时渠道品牌就成了评判茶叶质量的标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普洱茶中“大益”品牌,在2008年普洱茶泡沫破灭之后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谷“,大益”品牌及时推出了专营店扩张模式,广泛建立自己的专营店网络,既扩大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大量销售,又让消费者能放心的在专营店里买到放心茶。根据调查,2010年,在其他品牌还在生存线苦苦挣扎的时候,“大益”品牌已经恢复了再2006年、2007年的辉煌了,并成了当年的广州亚运会的赞助商。 (3)创新体验品牌。中国人有喝茶的悠久历史,茶叶早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饮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品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天仁茗茶正是通过“体验经济”的模式为企业营造现代、多元、中国风的茶文化,通过天仁“吃茶趣”茶餐厅、茶蜜饯食品、高速公路观光茶园、茶博物院、茶学院等经营模式创新,让消费者在饮茶中品味到乐趣、在体验中享受生活、在文化中陶冶情操。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得很“平”,各种文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逐步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消费。现代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天仁茗茶将古老的茶文化融入了年轻、休闲、生活化等新的内涵,不断推展茶文化和茶艺生活化、研发新风格茶具、建设现代、多元、中国风的新复合式茶馆,逐步对产品、渠道及组织进行创新。其主要特点总结如下:第一,运用体验经济理论,将普通的饮茶通过“体验化”的过程,为每位顾客制定不同的体验计划,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感受到饮茶的乐趣,在休闲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放松疲惫的身心,为繁忙的现代人带来了休闲娱乐的新场所。第二,建立自有品牌,开创了茶叶企业化的先例。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实现茶叶生产技术的自动化、环保化、生产品质科学化,不仅可增加产能、提高品质,还能增强品质的稳定性。第三,致力于研发以茶为核心的商品线发展策略,除了现有的茶叶、茶器、茶食等商品组合外,还推出茶叶保健商品,通过茶叶多元化经营策略满足市场需求,着力实现精致化与高质化的统一。#p#分页标题#e# 2.2淡化传统茶文化,清晰凸显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个性,凸显自己的品牌形象 我国有渊源深远的茶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宣传茶文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过度传播信息过剩而顾客注意力相对稀缺的今天,诉求于老祖宗茶文化就不见得是一件明智的事,试问:消费者喝茶为了什么?为了弘扬茶文化吗?喝了茶就很有文化吗?就算为了文化喝茶也未必需要喝你企业这个牌子的茶,选择众多。企业花了大钱搞宣传最后可能是为其他品牌做了嫁衣裳而已,而且你说文化我也说文化大家陷入了同质化竞争。 茶叶品牌文化当然不能脱离母体茶文化的渊源关系,但企业更应花多点心思思考: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跟本企业的品牌文化有何交叉点,本企业的品牌文化给顾客带来了哪些附加值。文化不是“之乎者也”,更不是虚无缥缈的装模作样,而是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迁不断融合的消费意境、内容、方式,所以本文认为:企业要清晰凸显自身的品牌文化和个性不是去对传统文化的追随,而是要对现代文化、当代精神的挖掘,通过对自身品牌文化的打造过程为茶文化注入新的精神、新的内涵,从而也为我国的茶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崭新的时代文化可以为创业文化、廉洁谨慎精神、深思熟虑拒绝浮躁的精神、超凡脱俗淡薄清雅的精神。可以打造茶叶企业品牌文化和个性、凸显品牌形象的切入点还很多,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及战略规划找到切入点,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浪费了宝贵的品牌宣传经费。 首先要给面对激烈竞争的茶叶品牌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消费者的心中为品牌找到一席之地,创新茶叶品牌,要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有什么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有什么特殊的品味和什么要求,有什么喜好和忌讳。其次以合适的广告语言和品牌代言人或形象物说出目标消费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时代在变,消费者的心也在变,品牌创新必须力排传统茶文化中迂腐之元素,表现出崭新的品牌个性和品牌自身所代表的文化。最后,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基于定位的产品综合形象,包括产品物理层面的功效、精神层面的个性,独特魅力的包装设计,浓郁氛围的终端环境,导购员的言谈举止,商家只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凸显自身的品牌文化,彰显自身的品牌魅力。当前茶叶消费的主力军为六、七十年代生人,这代人比较务实,消费上注重茶叶品质、对这代人不能以什么文化去忽悠,要实实在在的提供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再谈文化、形成口碑才能形成品牌资产。 2.3淡化“公共品牌”,创新自身品牌价值 中国茶叶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具有季节性生产、消费区域化等产业特点,在当前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区域公共品牌由于政府的推广及公共资源的投入显得强势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共品牌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而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其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使用,以致最后资源枯竭,如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立顿进入中国时早就洞察到中国茶叶市场特征:中国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但都是品类品牌,却没有一家影响力强的企业品牌,这为立顿轻松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茶叶企业品牌创新一定要明白自己要重点宣传的是自身品牌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强调公共品牌的特色,企业要围绕自身使命和市场定位构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实的,如拥有某种功效、或是有机的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或是方便消费者的携带、冲泡;也可以是虚的,如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带给顾客某种精神共鸣,形成一种人生境界,或优雅、或时尚、或淡薄、或超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成功创新品牌,形成品牌区隔。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 茶艺创新人才 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8-02

中国茶文化包含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与健康成为这个世纪的生活主题。科学家推测,茶将以其独有的无可替代的健康理念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饮料。因此,茶逐渐成为这个世纪最受欢迎的集养生美容健康为一体的饮料,在未来,不应该只停留在茶的表面上,而是要把他融入到生活中去,品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茶文化专业建设、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是市场极其需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茶艺表演,创新人才评价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

1 校企合作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茶艺师的发展前景

茶艺师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职业,它既优雅又充满了文学色彩,茶艺表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容易理解,茶与茶修、禅修、禅茶文化,融为一体,茶是现代生活一个合适的载体。茶艺表演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茶文化与茶艺是该院的一门课程,茶艺表演,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有人说茶的艺术是最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或现在,茶艺像一把钥匙,打开窗棂,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优雅的芬芳。茶艺师现在就业前景很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要培养能走出校门,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特茶艺创新理念,能传承中国茶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茶艺创新人才,任重道远。

1.2 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培训的技能实践,学校很难真实模拟,茶馆、会所、茶园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顶岗实习,走进茶园,了解茶树生长环境,茶叶的保存环境,学生到茶企业去体验生活,学会泡茶,在相应的位置上体会茶农的辛苦,教师在传授茶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相关茶的专业知识,在做茶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做茶就如同做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茶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季节性,茶叶行业的特点,结合长度,灵活实现教学管理,每学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夏季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茶企业参观、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茶叶企业工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每年3~4月,采茶季节安排学生到茶园现场工作,超过1个月,通常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完全进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培养茶艺创新人才的目的。

1.3 构建茶艺创新人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茶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来教学,并且应该定期请由茶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的专家来讲课,根据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结合茶企业的专业标准,通过专家详细讲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在校企三方合作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茶艺和茶文化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构建茶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2.1 目前茶艺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现有茶艺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考核评价过程,需要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模式,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校企合作下的茶艺职业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式相结合,“1+3”茶艺多元化评价模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会作为一个课题跟踪研究。 “1”指的是在一个新的茶艺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核心,“3”指的是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下的三个评价模式,茶艺培训实践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教师结合三个评价的子项目,给出W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这个项目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构建茶艺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

2.2 茶艺创新评价模式的核心

茶艺“1+3”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主要用于休闲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在学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茶艺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茶艺技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茶艺创新人才。“1+3”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即1个校企合作评价平台,三个个性化平台(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

第一,校企合作评价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基础平台,所有评价项目设计应该基于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下,三个个性化平台有自己的评价考核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个性化特征。第二,三个个性化平台关注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的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强调学生核心技能,专注于茶艺综合技能考核项目。茶艺技能竞赛平台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茶文化,茶艺创新艺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主要是依靠市场、企业、客户维护、关注茶企业、茶加工、茶产业等。第三,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因素。茶艺技巧创新评价平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看模块项目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包括情绪状态、关注和参与状态、接触状态、心境、产生六个方面。不仅在小群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评估,还要根据团队合作程度,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的进行科学评价打分。

2.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1+3”评价平台为核心,构建特色茶艺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模块化评价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休闲、酒店专业茶艺全面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三方主体的联动,扩大新的就业创业的渠道。“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三方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锻炼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形成一个专业的茶艺实践园地,在这个实践园里,学生是主动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最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茶文化艺术展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实践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院“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校企合作促进该院茶文化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在该院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茶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茶艺创造性人才,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茶叶行业在教学环境中,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茶艺创新人才能力的评价考核,首先要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的建设场景训练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的配套,都是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基石。

3.1 建立校内茶艺创新实训室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六大茶类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外部领域工作等这几个实用的类型,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模拟茶馆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茗约茶馆,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体验创业的艰难,提供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建立了茶的艺术创新能力培训基地、日本茶道培训基地、仿宋斗茶基地,红茶培训基地,绿茶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培训,建立的培训室,完全根据茶馆标准,使培训室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奖,得到社会上的肯定。

3.2 茶艺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茶文化企业实践是茶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茶叶研究所实践、茶文化农庄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茶叶营销管理概念,直观了解茶产业和茶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著名的茶馆和休闲俱乐部深入合作,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聘请茶加工方面的专家,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容领域工作和检验标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计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实践的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回学校定期反馈;实习后,茶艺教师要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启动三方评价体系,进行专业的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有序完成实践任务。

4 Y语

与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茶艺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加大了,而且更注重人才的内涵,高素质,全方位的茶艺创新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必须采取企业、院校和校内实践基地三方结合的专业道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评价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面对面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茶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创业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最大化体现自我价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5-26.

[2] 王玲.中国茶文华[M].北京:中国书店,1992.

[3] 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12-113.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3

1采荼戏舞蹈的相关分析和介绍

1.1采茶戏舞蹈的基本特点

采茶戏,顾名思义与采茶有关。采茶戏舞蹈就来源于采茶生活,舞蹈动作也是来源于采茶动作。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采茶戏舞蹈动作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至今己经有五百多种的基本动作,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中。不同的动作传达的文化信息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生活动作、装饰动作、情态动作、造型动作以及特技动作等,生活动作源于生活,其精髓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装饰动作起装饰作用,在舞蹈时主张连贯得体、富于美感和良好的视觉享受;情态动作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情绪的流露,舞蹈时主张动作细腻温婉且富有情韵;造型动作则提倡舞蹈者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发挥;特技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舞蹈者的功底和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特技动作表演时,表演者一定要灵活多样,丰富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1]。

1.2采茶舞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人们对采茶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采茶戏发展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采茶戏毕竟作为一种地方民间剧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奇有趣的事物,采茶舞蹈逐渐被人们忽视。而采茶舞蹈源于茶农采茶生活,赣南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对采茶业的发展越来越不重视,采茶舞蹈发展的源头被切断,舞蹈形式的多样化面临一定的危机和挑战。另外,采茶舞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目前还是局限在江西赣南局部地区内,社会大众对我国采茶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的认识度仍然比较低。针对人们对采茶戏舞蹈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人民大众了解到采茶舞蹈这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扩大采茶舞蹈的艺术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国家加大对采茶舞蹈的保护力度,引导采茶舞蹈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总之,就是不能让采茶戏这种民间艺术悄无声息地消失。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由于舞蹈能够带给人们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使得现如今采茶舞的发展创新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反而忽视了舞蹈内在文化的传达。因为舞蹈的编制也要立足于日常生活,脱离了日常生活舞蹈的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会忽略了内容的表现以及情感的传递,形式的编制与舞蹈编导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舞蹈编导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茶舞蹈的发展既离不开生活实践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又对舞蹈编导以及舞蹈演员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形式的创新,更加要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和实质的创新,才能使得采茶舞蹈永葆青春。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采茶舞蹈人才的培养,拓宽培养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阔编导以及舞蹈演员的眼界,实现采茶舞蹈的创新,同时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1.3采茶舞蹈鲜明的时代特色

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采茶舞蹈在传承中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时代特色,其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一直鼓励“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采茶舞蹈的传承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而在现代采茶舞蹈艺术中体现出了极具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民间艺术的精髓,离开了传统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发展将毫无特色。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之中,作为民间艺术的采茶舞蹈在现展中更加离不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

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采茶舞蹈的基本动作有五百多种,且动作还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视野自然会发生变化。现如今采茶舞蹈鲜明的时代特色还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江西的矮子步在采茶舞蹈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代又一代舞蹈编导和舞蹈艺术家表演家的努力之下,矮子步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动作越来越规范,意象传达越来越入神。内容的创新表现在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单一的舞蹈形式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融入音乐元素的舞蹈表演使得舞蹈艺术更加多彩,舞蹈音乐与舞者动作的完美结合,使得舞者在舞蹈时掌握节奏,配合着肢体动作的完成,具有时代性的音乐与形式创新的舞蹈动作的结合给予社会大众以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采荼戏音乐的相关分析和介绍

2.1秧歌对采茶戏音乐的影响

采茶戏音乐的来源十分广泛,其中秧歌作为传统音乐戏剧形式对于采茶戏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换句话来说就是采茶戏音乐中融入了秧歌这种戏剧元素,使得采茶戏的民间艺术性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采茶戏与秧歌的结合适应了采茶音乐的发展,因为采茶戏源于赣南人民的采茶生活,而秧歌也是在人们劳作的过程中发展并逐步得到传承的,且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戏剧,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秧歌给人一种轻快愉悦之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以及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锣鼓的伴奏赋予了采茶戏鲜明的民间特色。虽然秧歌对于采茶戏音乐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赣南地区采茶戏音乐的发展仍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借鉴外来优秀的音乐文化,给自己的文化“添砖加瓦”

2.2采茶戏音乐与采茶歌

赣南的采茶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为采茶戏源于茶农的采茶生活,而在采茶过程中茶农会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增加采茶过程的乐趣,采茶歌就因此应运而生了。采茶歌是茶农在采茶时唱的歌,曲调抑扬顿挫、歌声婉转轻快,因为歌词和曲调简单,便于记忆,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采茶歌的出现也促进了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同时丰富了采茶戏音乐的形式。采茶戏音乐与民间小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上采茶戏音乐中都有民间小曲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反而增加了采茶戏音乐的辨识度,给人以良好的文化艺术享受。民间小曲的民间特色更加突出,与方言的结合,使得采茶戏音乐的地方性特色更加鲜明[3]。

2.3采茶戏音乐今后的发展

与采茶戏舞蹈一样,采茶戏音乐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注重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又要与时倶进,赋予其以新的时代特色。在今天我们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要想建设这样一种文化就必须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采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必须得到足够多的重视,作为一种文化既要得到发展,又要受到保护。有的音乐编剧在创新采茶戏音乐的形式时,可能会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如今音乐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并不是所有种类的音乐都适合于采茶戏相结合,因而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选择,不能因为满足时展需求,而忽视了对内在本质的要求。此外,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音乐的口味也是多种多样,采茶戏要注重与新元素和新时尚相结合,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让采茶戏音乐走出赣南、走出江西,甚至是走向世界。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采茶戏音乐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丰富采茶戏的内容,实现舞蹈与音乐的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视觉和听觉审美享受。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让采茶戏音乐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形式的创新能够使得采茶戏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同时手法的丰富能够给采茶戏音乐发展带来更多的实质内容,将丰富的表现手法与采茶戏中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采茶戏现代创作的飞跃和发展。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4

关键词:旧厂房改造;港式茶馆;室内设计;价值理念;设计思路

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不仅是一种大胆尝试,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把握住了两个市场趋势和方向。其一旧厂房改造是目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二港式茶馆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不仅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改造效果,就需要立足具体实际,通过有效融入各种元素,从而提升设计品质。

1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的具体背景分析

随着当前社会大众饮茶习惯不断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茶馆中去品味茶文化内涵,当然,茶馆作为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选择茶馆,参与茶馆,不仅能够感受到最全面、最真实的茶文化理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人们组织活动,参与聚会提供了重要场所,因此,当前茶馆的功能价值进一步丰富,其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价值功能,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诠释多种功能的场所。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建设茶馆,就极为必要。当然,之所以选择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其实际上也与当前整个时展特点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当前,在传统茶馆经营过程中,其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而这也大大加剧了茶馆行业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竞争现象,因此,茶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转型和调整,而体验类茶馆就是在这大的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通过融入和参与茶馆建设中,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的感受本地区所具有的生活文化,同时通过人们的具体参与,也能实现理想的传统茶文化认知。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实际上就是对旧的发展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重要表现。当然,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更重要的也是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内涵的客观需要。结合当前人们生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在参与茶馆生活过程中的具体认知也实现了实质性变化。而港式茶馆不仅仅是一种茶馆,更是以其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备受人们关注和认可。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实际上也是对多种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表现,结合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难看出综合资源的应用,不仅是一种价值形式,还是一种内涵利用,通过有效改造,其能够有效融入当前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港式茶馆是现代生活体系中重要的元素内容,无论是茶馆中所具有的产品形态,还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实际上都是当前人们重要的消费认知。而旧厂房作为一种过剩资源,为其寻找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能够实现资源价值应用的最大化。

2港式茶馆的设计元素要求认知

港式茶馆不仅仅是一种饮茶场所,同时也是融入了相应文化内涵和价值气息的重要场所,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成熟,如今港式文化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可和推崇。因此,如何结合客观实际,修建港式茶馆,就极为必要。当然,客观而言,港式茶馆是相对于内地茶馆形态,而出现一种全新茶馆类型,我国有茶馆经营历史上千年,而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馆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茶馆行业逐渐复苏,人们对茶馆的具体认知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使用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不仅仅能够丰富港式茶馆的经营要素,同时也能够优化整个茶馆的经营形态,进而提升人们的准确认知。实际上,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涵。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造和再利用就是该经济理念的主要内涵。因此,旧厂房改造港式茶馆具备实质上的可行性。在港式茶馆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基础是港式文化,也就是整个茶馆经营过程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相关要素,港式茶馆与内地茶馆之间差别的核心在于其植根的文化不同,其中包含了人们不同的价值理念、生活习惯等等。此外,人们的习俗也不同,尤其是人们在参与茶馆中,有着不同要求,因此在港式茶馆设计活动开展时,不能脱离人们的实际需要。再者,在整个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整体性概念,也就是说,从制定合适的定位入手,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风格,结合相关元素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港式茶馆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当然,也要适当融入相应特殊性,比如适当借鉴原汁原味的港式文化元素,从而增加其特殊性,使得人们能够有兴趣参与其中。

3旧厂房改造港式茶馆背后———创意经济的价值内涵

创意经济是一种创意元素的应用,其中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创意理念的应用,实际上是时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当前整个时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生活方式也实现创新转变。在创意经济形态中,创意与文化已经成为整个生活方式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将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实际上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意经济,通过适当改造,尤其是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整个经济发展的最佳形态。随着整个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创意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转型的全新动力。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改造效果,不仅需要应用好各种元素,同时也要将时展,文化内涵等诸多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当然,将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其也有着一系列相应优势。对于旧厂房来说,其往往面积较大,而且当前大多处于改造状态,因此,对其进行利用,其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此外,旧厂房改造,实际上也是资源应用最大化的重要表现,旧厂房在改造利用时,选择港式茶馆作为改造方向,也符合旧厂房的特点和内涵,更容易取得改造实效。客观而言,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意,创意不仅是一种创造力,同时还是将市场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实际需要融入其中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创意经济发展应用过程中,只有提升整个经济业态内涵,优化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创意经济作为一种全新姿态的经济形式,完善的创意理念,新颖的时代元素,必然能够成为当前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内涵。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创意经济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其基础和前提都是从客观视角认知整个创意活动开展的特点和内涵,整体开展的创意活动,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要从具体的价值内涵切入,同时尊重客观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诠释文化理念所形成的独特性开发思路,将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其实际上就是创意经济的有效展现和诠释。

4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的室内设计思路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内涵,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发展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多种元素的融入和保护,而港式茶馆作为地域文化与茶文化体系全面融入的实质性展现,经营好该茶馆,关键在于对原本茶馆形态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诠释和表达,而不是简单的设计风格抄袭。因此,在旧厂房改造为港式茶馆活动时,其室内设计体系化开展极为必要。客观而言,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港式茶馆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消费者服务空间的合理布局,通过整体性设计,从而确保实现和展示整个港式茶馆良好的风貌,进而将茶馆独有的营销和服务理念展示其中。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原汁原味的港式文化进行融入和趋势。因此,在港式茶馆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展现整洁、大方的设计风格。此外,在整个茶馆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合理选择设计要素。在室内照明设计上,要注重根据茶馆不同的空间功能布置,对整个灯光实现合理的搭配。从而营造不同的分类风格。再者,在港式茶馆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合理融入,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通过将复古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全面的诠释和表达,比如结合木质家具的应用,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整个港式茶馆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空间魅力。与普通茶馆相比,港式茶馆的特点在于其中融入了简餐、饮品等新的餐饮服务形式,其实际上表现的是一种融合和便捷的文化理念,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上,也要表现出港式茶馆中所具有的设计思想。最后,客观而言,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茶馆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载体,在整个茶馆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品茶,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创新。港式茶馆实际上也是茶馆中的一部分,只是在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中所形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内涵的茶馆形式。因此,在选择装饰元素、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注重对该特点进行表达。

5结语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与茶相关的元素内容。无论是以茶为主要内核的物质元素,还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实际上都是当前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关注点。在港式茶馆系统化开发过程中,通过以旧厂房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将与港式茶馆相关物质元素所融入的具体内涵相结合,特别是通过将整个港式茶馆中所具有的全部内涵进行全面展现和诠释,从而确保实现港式茶馆改造设计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祥.基于地域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以苏州茶馆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47-249.

[2]孙明洁.中国庭院元素在现代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8):179-181.

[3]孙鲁涛.借鉴传统民居实现室内空间的绿色设计———以瓦库茶馆系列设计作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32-34.

[4]王珊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6(2):109-112.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茶学思想;高校;创业教育

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茶学思想的挖掘以及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渗透。在新媒体环境下,茶学思想的传播体现出了新的特征,同时也为提升茶学思想挖掘与渗透深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茶学思想传播特点做出认知,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做出探索。

1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茶学思想在创业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礼仪素养、个人修养、诚信水平、吃苦耐劳精神、创业思维等方面,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挖掘茶学思想内涵,并将茶学思想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当中,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成功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交教育方面来看,唐宋时期,茶宴、茶话会等庄重而活泼的社交方式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大众的社交活动当中,特别是在饮茶流行于宫廷的背景下,“清茶一杯谈国事”的现象也逐渐出现,由此可见,茶学,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宫廷的社交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社会大众之所以爱茶并将茶学运用到社交活动当中,是因为茶学承载着很多传统思想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能够让交际双方产生高度的文化认同,并在拉近交际双方心理距离的基础上推动交际双方了解程度的深化,继而促使友情或者合作关系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社交能力是学生创业能力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基础上,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才能够与他人开展顺畅的沟通并构建和谐的关系,从而为创业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饮茶这种交际方式,并引导学生对茶学中蕴含的礼法文化和传统文化思想做出深入认知,从而有效丰富学生在开展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方式,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更好的产生文化认同与文化共鸣,继而促使学生更加合理的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交和谐。在礼仪教育方面,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而茶礼仪则是中国礼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茶礼仪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如在饮茶过程中具有泡茶礼仪、敬茶礼仪等,这些利益对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茶文化中的礼仪文化虽然看似复杂,但是却是茶人通过饮茶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在饮茶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礼仪不仅没有任何多余成分,并且可以彰显出茶学、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与和谐美。创业活动是劳动方式中的一种形式,创业者要创业成功,不仅需要依赖于运气、思维以及技术,而且需要面临许多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欠缺资金支撑、经验支撑等,都会制约大学生创业成效的提升,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进行接触,为了能够与他人构建起互相尊重的关系,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素养。由此可见,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将凝聚传统礼仪文化的茶礼仪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过程当中,从而推动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确保大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稳妥的方式方法与他人开展交流与沟通。在此基础上,良好的举止礼仪、谈吐礼仪,都能够让大学生为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在构建起顺畅的人际沟通关系基础上对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进行有效维护。在个人修养教育方面,茶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而且也能够成为一种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手段。在唐朝时期,饮茶已经被社会大众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此同时,许多茶人也通过自身的茶著作,对饮茶之人所应当具有的品行做出了论述,如陆羽在《茶经》中提到:“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所提出的这一观点,不仅将饮茶从物质层面升华到了精神层面,而且也是对我国茶学思想中“茶德”的精辟总结。另外,饮茶追求宁静的氛围与心境,从饮茶氛围来看,茶室需要干净、整洁且具有平静的环境,而室外环境则需要体现出亲近自然的特征,从饮茶心境来看,饮茶之人需要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所具有的个人修养、人格品质等都是影响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强调大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而将茶学思想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当中,不仅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提升个人品德修养,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心态,始终使用冷静的态度对待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水平,并让学生处于宠辱不惊的心境当中,这对于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消除大学生在开展创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诚信水平方面,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对茶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其中,儒家学者强调修身,提出了“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并将自省自律作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而这种思想在茶文化中的渗透,不仅让茶学思想具有了济世救人的情怀,而且也具有了诚信廉洁的内涵。诚信廉洁是一种修养、一种风格,更是创业者立身处世、开展创业实践的根基,诚信廉洁要求社会大众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并肩负责任,也要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一诺千金、始终不渝,只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够在创业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也才能够为自身企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将茶学思想渗透到茶学教学当中,能够让引导学生将自身自律当作自身习惯,并对自身行为做出严格规范。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茶学思想中的诚信文化做出充分挖掘,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及经典案例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出茶学思想在强化学生诚信素养方面的作用。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方面,茶人精神是茶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吃苦耐劳的品质则是茶人精神中重要的体现。在千年茶马古道上,脚夫行走于几寸宽的悬崖、身负上百斤的茶包,将茶叶送到千家万户当中。正是这些劳动人民的脚印,在“世界屋脊”上描绘了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最为雄伟的篇章。当然,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存在于茶马古道之上,而且也存在于每一个茶农身上,这种精神的代代传承,为我国茶文化、茶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或者家庭中仅有两个孩子,因此,家人对孩子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宠爱,这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了坐享其成的思想,而欠缺努力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吃苦耐劳精神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这是大学生在面临诸多困难时仍旧能够努力实现目标的重要动力。将茶学思想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当中,能够引导学生对茶人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做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这对于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推动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中能够坚持努力前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方面,茶学思想同样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茶具有质朴无华、自然醇和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彰显着茶的中和之美,而且对我国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和谐之道做出了反映。中庸和谐之道,引导着社会大众使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方式实现自我提升,以“中和”作为标准对自身价值、自身行为做出衡量。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认为中庸之道难以发挥出推动创业教育成效提升的作用,但是事实上,中庸之道不等于平均主义,而是要做到恰到好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具有中庸思维的大学生能够对创业环境和自身所面临的整体局面做出细微观察,并能够对不同利益主体所具有的需求做出考虑与平衡,从而实现创业工作的和谐发展。另外,中庸之道属于一种整合性思维,强调在了解矛盾的基础上利用折中方式对矛盾进行缓解,因此,中庸之道对于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将茶学思想渗透到高校创业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对茶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做出更好的理解,从而在掌握中庸之道的基础上,推动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

2新媒体环境下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2.1新媒体环境下的茶学思想传播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更多的优势。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形式呈现出了综合化的特点。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广播以及纸媒等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形式相对单一,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实现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元化形式的融合与交叉,同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完成多样化的传播。对于信息受众而言,多元化信息传播形式不仅优化了信息受众的信息接受体验,而且不同信息传播形式之间的互补关系也有利于更好的展现信息内容所具有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这对于降低大学生对茶学思想的接受门槛、提升茶学思想在高校中的传播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内容呈现出了全面性的特征。相对于传统媒体平台而言,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容量方面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阅读视角可以突破特定媒体的束缚,通过超链接对茶学思想以及茶学思想对自身创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出认知。与此同时,新媒体中的新闻图片和新闻视频等传播形式,也强化了茶学思想传播所具有的立体感、冲击感和张力,这对于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茶学思想以及满足大学生对茶学思想做出深入了解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2利用新媒体挖掘与传播茶学思想,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成效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设置茶学课程的方式,推动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渗透。在开展茶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茶文化思想呈现效果的立体化、直观化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茶艺文化引入创业教育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近距离的接触与体验,深化学生对茶学思想的了解。另外,在课堂之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茶文化社团以及开展茶文化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茶学思想做出认知的机会;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重视使用互联网对茶文化、茶学思想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找出茶文化、茶学思想中与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的内容,挖掘这些内容中的创业教育价值,确保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后,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运用新媒体拓展自身的茶文化视野、提升自身的茶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满足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并通过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其他教师或者茶文化学者开展交流与互动,从而丰富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深化自身对茶学思想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茶学思想传播,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围绕茶学思想以及创业教育构建QQ群、微信群组等,并在微博中发表与茶学思想和创业教育相关的话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升茶学思想传播成效、彰显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3结语

茶学思想对于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茶学思想的挖掘,并将茶学思想渗透到高校创业教学当中。在此过程中,高校与教师需要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茶学思想传播中的优势,从而有效促使大学生对茶学思想做出深入的认知与了解,继而对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教育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扬.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研究[J].福建茶叶,2017(9):167.

[2]刘莹,徐文杰.关于大学生茶文化创业项目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7(9):244-245.

[3]何祖润.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分析[J].福建茶叶,2017(8):203-204.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6

【关键词】杭州 “中国茶都” 品牌促进

研究背景

“中国茶都”品牌由来。众所周知,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在众多名茶评比中位居全国十大名茶之首,还拥有径山茶、天目青顶、雪水云绿、千岛玉叶、千岛银珍等名茶,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杭州是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拥有国字号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国字号茶文化社团组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因此杭州是较早开展茶文化活动的地方,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同时,杭州是我国茶叶科研、质检、教育和茶科技人才中心。在杭州有两个部级茶叶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有一个部级和一个部级茶叶检测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还有浙江大学茶学系,是全国茶学教育的重点学科,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是全国首家提供本科学历茶文化教育的机构,树人大学的应用茶文化专业也在业界享有相当的口碑。另外,杭州盛行饮茶,茶叶生产和旅游贸易、茶馆业、茶饮料产业欣欣向荣。杭州茶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形式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为海内外游人所喜爱。2005年4月,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的称号。

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当今世界,经营城市的理念正在从主要经营土地、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转变为主要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①杭州的特色是休闲、文化、创业三位一体,传统消费领域特别适合创业,比如女装、丝绸和茶。在明确了城市品牌之后,“茶”成为杭州重点打造的行业品牌之一。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茶都”的品牌内涵,进一步树立“中国茶都”的品牌地位,将“杭为茶都”真正打造成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在杭茶文化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社会复合主体――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的有效组织方式

打响“杭为茶都”品牌,丰富的茶资源固然重要,更需要一种新的机制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茶资源整合起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各方力量朝着共同目标进行藕合,形成整体合力。②社会复合主体,就是以事业发展、项目带动为立足点,积极鼓励和推进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等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形成多方参与、主要以协商方式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合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它克服了层级制度的弊病,具有发达国家新型社会组织方式的某些特点,并适应了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全球趋势,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示范意义。③社会复合主体创新还有利于一种社会资本、公共精神和公民文化的形成。杭州市通过社会复合主体创新,正在实践这种理念,正在培育杭州市民和居民的参与感,公民参与和协商民主正在成为杭州市民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之一。

早在2004年,杭州市就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在杭8家“国字号”茶研究单位共同成立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联盟。2010年,利用社会复合主体的创新理念,响应和推进公共治理模式创新的“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成立了。这一组织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培育茶文化有关的社会复合主体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型社会创业平台和机制,提炼形成和谐社会主体建设的“杭州模式”,对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的“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正在努力做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旅游委员会的指导下,运用各发起单位本身作为茶文化研究机构与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联合在杭的多家知名涉茶企业,并获得了杭州各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已经被杭州市政府社会复合主体工作委员会评定为“4A级社会复合主体”。

品牌活动――“中国茶都”品牌促进的有效载体

“中国茶都”的品牌促进需要借助于一系列公众关注的品牌活动,提高城市品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杭州的茶人们着手打造的第一个品牌活动就是“全民饮茶日”。

“全民饮茶日”的倡议于2005年春天。在“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期间,在杭的八家国家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提出了“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倡议书,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爱茶人以及专家学者在杭州西子湖畔就此专题举行高级论坛并发表了“杭州宣言”,建议设立“全民饮茶日”,宣传科学饮茶。2009年,作为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活动之一的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于4月20日(谷雨日)顺利举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组织上采取面上活动和重点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兼顾了活动受众的广度和活动内涵的深度。面上活动方面,在全市设立了将近100个饮茶点,范围涉及沿西湖景区、学校、机关、写字楼、社区及茶楼等,开展了向市民提供免费茶水、赠送青瓷杯、分发《茶与健康》宣传册、万人参与签名活动及其它宣传活动,达到了非常好的茶文化普及与宣传效果。重点活动方面,主要由启动仪式广场茶艺表演、广场茶文化咨询与竞答活动、“茶与健康”研讨会等构成。活动得到北京、上海、青岛等10多个大陆城市和台湾地区的响应,所有响应省市均在4月20日前后,以统一标志,统一口号、统一宣传内容和形式开展了“全民饮茶日”活动。

品牌活动的价值在于扎根与延续。2010年4月,第二届“全民饮茶日”以1+1+1+1+1为活动形式,即一天春茶大派送、一场启动仪式、一次赈灾义卖、一个主题研讨会、一场大型茶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全国30余个城市联动,展现富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与创新的茶文化与运河文化。第二届全民饮茶日较之于第一届,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大,参与面更广,涉及度更宽泛。2010年4月18日下午在杭州运河博物馆报告厅举行的“茶与运河”研讨会,是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的一场内容别开生面,既有深度又有感染力的开放性学术报告。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运河沿岸的城市把茶文化与运河文化紧密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会议将对如何把茶文化与运河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知道和喜爱,如何更好保护茶文化和京杭大运河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在场人士获益匪浅。

2010年的“全民饮茶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响应。杭州与运河流域33个城市以及上海、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联动,展现出了富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与创新的茶文化与运河文化。各地的“全民饮茶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整个茶行业都倾力打造和推升着“全民饮茶日”的知名度,以期更多的人能“知茶、爱茶、饮茶”。台湾地区更是以台中为中心,在全台湾十五大主要火车站举办了“全民饮茶日”之感恩奉茶活动。

“茶人精神”的核心是“奉献”。这一点也在参与两届“全民饮茶日”活动的众多茶人、茶机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了龙井茶进社区活动;中国茶叶学会联络了国内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城市积极响应活动;杭州市茶楼业协会组织了50多家较大的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了茶馆、景区和写字楼赠茶活动,还组织中国茶都(杭州)茶艺表演队进行广场茶艺表演;中国茶叶博物馆组织了“茶与健康”研讨会;运河博物馆组织了“茶与运河”研讨会……另外,“全民饮茶日”活动也得到了有关茶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活动很好地整合了个人、机构“奉献”出来的资源,统一理念、统一组织、统一宣传,形成合力,取得了单一活动起不到的效果。

可以说,“全民饮茶日”是杭州各界人士合力打造的品牌活动。目前,杭州正在争取“全民饮茶日”永久落户,以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中国茶都在国际视野中的地位。计划通过有关国字号茶机构认证,明确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为“全民饮茶日”,并将杭州作为该活动的永久举办地,使其成为标志性的茶都活动。通过若干年努力,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有关国际机构发出“世界饮茶日”倡仪,打造“世界茶都”。

除了“全民饮茶日”,杭州各界茶人还在精心策划更多的品牌活动,包括联合有关研究机构,每年开展茶叶培育、生产工艺、消费习惯、贸易流通以及茶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研究和活动;为杭州茶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的杭州茶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研究;面向世界各地游客、茶文化及文学爱好者等推出的“南方有嘉木”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为进一步推动东西方生活文化的融合,提高杭州城市国际化程度而实施的“茶与咖啡”对话活动等。通过对这些品牌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将进一步提升“杭为茶都”的行业品牌。(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

注释

①叶泳生,姜海,覃凡:“城市‘特有资产’与城市品牌建设”,《城市问题》,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