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统计学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统计学理论

统计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大数据是从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源中使用一定的方法、工具快速地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大数据在数据的采集、清洗、分离、分析、展示等过程中需要使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大数据的发展为统计学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并运用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做出科学决策。

1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统计学实践教学意识不强。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讲解大量的公式、定理和推理过程,让数据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让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统计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其价值主要体现为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统计学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意识。

1.2统计学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统计学教学总课时一般分为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两部分。如果统计学一个学期有48课时,那么实践教学课时只有8课时左右。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这使得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理论教学环节,不能系统地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发挥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效果。由于课时不够,统计学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做统计学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没有足够时间来进行综合性实践练习,也无法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构建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1.3统计学专业软件训练不够。目前,一些学校因为财力的原因,没有购买统计学专业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统计学专业软件训练不够。由于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往往会选择EXCEL软件来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无法接触到SAS、SPSS等专业统计软件,从而实践能力较弱。另外,统计学实践教材也比较单一,能够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软件运用的教材很少,这也使教师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无法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特点进行统计学软件的讲授,只是给学生讲解如何运用EXCEL软件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学专业软件的训练,当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时,就会出现不知道如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型和方法来分析数据、对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不能从经济管理角度进行合理解释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着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和复杂数据,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

2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思路

2.1深化实践教学意识,强化大数据思想在统计学教学中,应该深化统计学实践意识,让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统计学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首要任务。另外,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不仅只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传统的统计学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还需要强化大数据思想。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统计学理论,选取合适的统计方法,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最后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融入大数据思想的统计学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统计学运用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2.2适当增加统计学实践教学课时。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一般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分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两部分。统计学为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其价值就在于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课时分配时应该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只有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才能设计出实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实践练习,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统计学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统计学实践能力,但这类综合性实践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需要适当增加统计学实践教学课时。

2.3加强统计学专业软件训练。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处理技术,要加强统计学软件R、SAS、SPSS的训练,并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来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发挥这些统计学专业软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中的作用,为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当然,如果学有余力也可以让学生了解HADOOP、HIVE等计算工具和脚本语言PY-THON,可以对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重构统计学实践体系,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能力,不过在大数据背景下,注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即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需要事先准备,譬如事先准备好全球或全国肺炎疫情半年数据,一个地区五年天气数据等;第二,预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第三,保证结果可视化;第四,对统计分析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

3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方案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建立新的实践平台,完善课内实践平台,充实课外实践平台;其次,学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大数据时代连接,多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项目,培养基本操作熟练、具备统计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数据背景下,重新设计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践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如图1所示。

3.1统计学课程实践平台。统计学课程实践平台包括课堂实践、实验室实践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堂实践,是指统计学理论教学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多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背景,主要讲解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问题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升学生的对统计数据的敏感度。例如,目前正在进行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可以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普查的调查,掌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方法。第二部分实验室实践,主要由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两个部分构成。基础实验主要通过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例如,让学生搜集前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变化情况。专业实验主要根据经济管理类的不同专业背景,设计出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多知识点相融合的综合型实验,旨在通过专业针对性的一系列实验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例如,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某种经济现象近十年数据,分析这种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情况,并对未来作出相应的预测,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毕业论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完成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要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一定离不开实证分析。在学生论文选题完成之后,让学生学会制定调查方案,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相关与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统计指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论文选题得出结论。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准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基础。

3.2统计学课外实践平台。统计学课外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创新活动与竞赛三个部分,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第一部分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将校内外统计调查和专业社会调查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全过程训练,进一步将统计学理论知识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进行对接,促进统计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例如,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让学生报名社区志愿者,参加人口普查前的入户排查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口普查工作有更直接和深入的印象,掌握统计工作具体流程,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的经历。第二部分专业实习,主要通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本专业实习时,有意识地将统计分析方法和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时,可以运用统计方法对某种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然后进行市场调查收集数据,接着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预测该产品的市场潜力。第三部分创新活动与竞赛,主要通过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并让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这些创新性实践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统计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课程;目标教学理论;护理实习生;带教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群患病人群明显增多,已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从事老年护理所需的护理人员明显提升,这会加大对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关注度,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直接影响着老年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着老年人群受到的护理质量,应给予重点关注[1-2]。该文为探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该校学习的120名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校学习的120名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每组60名,其中,对照组中2名男性学生,58名女性学生,19~23岁的年龄范围,平均年龄(21.24±0.45)岁;观察组中1名男性学生,59名女性学生,20~23岁的年龄范围,平均年龄(21.23±0.4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该研究所有的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学生均为同一老师进行教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依据理论课时22,实践课时10,对护理学生进行你教学,所讲内容严格依据《老年护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上完课后,为护理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理论,内容为[3-4]:①依据《老年护理学》进行教学,在课程第一节课,为护理学生展示课程的目标并做好课程标题的解析,在每一个单元的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先为护理学生讲解教学的目的,让护理学生清楚知晓该单元所需掌握的内容,然后为护理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②在《老年护理学》中的第一、三、六单元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组织护理学生到老年院进行实习,通过老年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护理学生分组与老年人交流,掌握老人的现状、愿望、需求等,课后每位护理学生需要交流感想。③在实施第三单元进行健康评估学习及相关量表的应用,掌握健康评估的使用;在对第六单元进行学习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进行实习,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完成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活动。④完成教学后,带教老师组织护理学生组建小组进行探讨,学生自评,最后老师进行指导纠正。

1.3指标观察

观察该研究中两组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情况、教学效果评分情况。理论成绩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0~100分,护理学生所得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实践成绩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0~100分,护理学生所得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5]。教学效果评分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为: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每项0~5分,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6]。

1.4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情况

教学前,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教学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教学效果评分情况

观察组的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人群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降低,极易产生各类病症,因此,老年人受到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应给予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我国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对于老年人方面的护理人员需求量明显升高,关于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了新的问题所在[7]。针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老年护理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教学效果一般,目标教学理论指的是在依据《老年护理学》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在实施教学前,为护理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实施综合性教学,能让护理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该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教学后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教学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选用[8]。综上所述,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目标教学理论值得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文洁,刘娜,杨云衣,等.老年护理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6):2021-2024.

[2]罗丹,金瑞华,韩燕.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9):4-7.

[3]祁俊菊,杜秋华,朱丽.延续护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设计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39-141.

[4]徐文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小组调研法在老年护理课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48-1851.

[5]邢秋燕,孙晓晖,张洪.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在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75-77.

[6]杨静,侯朝铭,彭正禄,等.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2):4013-4016.

[7]焦娜娜,曾芬莲,陈凌云,等.TBL+LBL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107-110.

统计学理论范文3

一、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统计学素养的意义

(一)满足作者群体提升统计学水平的要求

在医学科研事业与医学人员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统计学方法的误用上,作者群体在低水平计量与计数资料的误用上升到违反实验设计原则与多因素多水平资料的误用上。虽然很多误用从表面上看貌似合理,但要是按照统计学的严谨性去解析与衡量,就会突显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医学期刊编辑拥有非常高的统计学素养来辨识这些错误问题。所以,不断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能够对医学论文中不易辨析或较为隐蔽的统计学误用更为准确地发现出来。

(二)发挥医学期刊服务科研的作用,提高医学科研水平

医学期刊编辑通过对论文作者在科研中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与创新性进行评析,将科研中一些不足的地方标注出来反馈给作者,以便作者更好地完善科研方法,最终获得准确、严密的科研成果,这对作者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医学编辑的统计学素养不高,在审查论文时就很难发现统计中错误的地方,一旦发表就会造成学术的不严谨性,还会对期刊的声誉与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这就发挥不出服务科研的功能,作者群体的统计学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的难点

(一)没有形成正确的统计学思维

为了充分理解统计学中的方法,医学期刊编辑在学习中应培养正确的统计学思维。概率论是培养统计学思维的基础,充分了解概率论,才是掌握统计学意义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实验的严密性与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然而当前很多学者不能深刻领悟概率论的真正意义,不能很好地设计科研实验与处理数据,不能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另外,医学专业的编辑在学校时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树立正确的统计学思维,这对稿件的审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缺乏统计学的实践经历与教育

统计学自身的实践操作性对实践与理论的要求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目前的医学编辑职位要求不高,一般都是本科毕业,不但没有经过专业的统计学方法的培训,也没有具体的科研实践经历,所以也就缺乏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医学编辑将实践忽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仅靠死记硬背不能深入理解统计学原理。因此,缺乏统计学实践经历与教育是医学编辑学习统计学过程中非常难的课题。

(三)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与自学方法

目前医学期刊编辑主要是通过自学或编辑部邀请统计学专家进行授课。但是由于专家授课的时间有限且间隔较长,再加上授课内容比较浅显,缺乏专业与系统的统计学教育机制。另外论文编辑自学也有很大的问题,坚持不下来、难度太大等,自学的效果太差,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并且学习后缺少实际的应用。

三、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的策略

(一)参加学历教育与科研活动

医学期刊编辑要想提升统计学素养,就要积极参加学历教育与科研活动,增强对科研的感性认识,通过科研实习提高对科研活动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统计学方法与概念的理解。

(二)多种途径自学

目前的医学期刊编辑主要是自学统计学知识,所选择的教材除了统计学基础理论书本以外,还选读与论文案例评析相关的书本,这类教材浅显易懂,主要讲述的是论文统计学方面较容易的纠正。再就是通过图书馆查阅统计学相关资料,或以浏览统计学网站与下载文献的方式丰富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辨错能力,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论坛上体现出来,再由相关专业的网友进行解答,还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等功能进入统计学公众号。

(三)加强统计学思维与辨析能力

医学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强大的统计学思维能力,才能很好地运用统计学方法与理论解决论文中的难点,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统计学的思维方式,习惯从概率的角度分析科研实验结果。另外,医学期刊编辑的审查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做出统计学的计算,而是要能够及时发现论文中的错误,需要加强对实验设计、资料类型以及统计学方法使用原则的理解,从而提升辨析论文中统计学错误的能力。

(四)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在审稿期间,医学编辑要能够认真仔细地审查论文中统计学方面的各种错误与疑点,再将这些问题系统总结起来,融入到之后的统计学理论学习当中,并进行集中汇总、仔细分析,也可以整理成论文投稿,从而让自我总结的能力得到提高。

统计学理论范文4

【关键词】加涅教学理论;神经外科;护理教学

护理教学为临床护理学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临床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推动临床护理学持续发展。神经外科作为临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病理类别较多,专业知识理念较为高深及抽象,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及理解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为临床护理教学难点之一。随着临床医学改革,临床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大,完善护理教学模式,加强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护理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与西方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于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加涅教学理念,旨在优化临床教学流程,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本研究笔者现针对加涅教学理念于神经外科教学中应用价值,特于笔者单位抽取护生开展平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收的神经外科护生,共计55名,依据护生入院时间分组,早期入院27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女男比24:3,中位年龄(20.58±1.42)岁,晚期入院28名护生分为研究组,女男25:3,中位年龄(20.19±1.44)岁,统计校验2组护生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原则:(1)55名护生均为4年制本科护生,完成在校的理论教学内容;(2)护生均对本研究项目知情;(3)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开展。(1)中断研究的护生。

1.2方法

对照组护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护生引入加涅教学理念,通过将神经外科理论知识经由临床实验不断证实的过程,认为学生学习进程与其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为了深化学习的时效性,加强个体智慧的培养,将护生意识、态度及转机等方面相联合,组建一个系统化的认知结构。于学习模式探究中,将学习过程同比成信息加工过程,提出内部加工相关的9大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刺激学生的回忆,加深印象,将吸收的知识进行自我转换,并于临床操作中表达出来,形成一个环形、完整的教学过程。加涅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及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同样对学习程度进行分类,依据学生于教学中获得的成果进行分类匹配,依据不同学习结果对教学分类质量进行优化,不断优化临床教学流程。加强加涅教学小组的组建,加强岗内培训,制定统一、规范的带教计划;针对脑血管疾病急救及专业护理技能进培训,提高临床带教队伍综合能力;由带教老师进行分解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回忆,为护生思考预留时间,引出作业,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利于培养护生独立思维能力[1-2]。

1.3评价标准

由神经外科制定统一的教学考核内容,对2组护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知识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组护生教学情况评估,研究组护生于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等方面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统计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护理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对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建构主义(Conusrtctvisi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将之成功应用于医学教育后,即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老师在教学中以“意义构建”“情境”“协作”“对话”为手段,发挥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的在于使护生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4]。该研究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入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级某大学护理本科实习护生128名,已经轮转2个临床科室,对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操作已有了解,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64名),两组护理课程理论与专科实践技能学习计划相同,带教老师年资、职称、学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组应用建构教学模式带教,在专科理论和护理操作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以消化内科6个主要疾病的护理和10项专科护理操作为教学内容,设立8个教学任务,10个情景。①确立知识框架,由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内容、诊疗方法、用药,并演示专科护理操作程序,强调注意事项。②设立情景:设立真实诊疗情境或创设情境阶段,真实诊疗情境指带领护生到病房参观、见习真实病例,创设情境是指带教老师患者代替患者与护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护生进入具体情境,由老师抛“锚”,即提出与情境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最紧急的护理操作是什么”“肝病患者扑翼样震颤怎么办”“下三腔二囊管的患者面色发紫怎么办”等。③自主学习:让护生结合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发护生的求知欲,推动护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问题的引领下,先由老师启发引导并适时提示,鼓励护生独立探索,将新知识融入已有框架。④协作学习阶段:由高年资护士组织护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相关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语言的表述能力,达到逐步补充、修正、完善护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的目的,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带教,即由高年资护士为护生讲解消化科疾病的特点、用药、护理等学习内容。

1.3评价方法

在两组护生出科时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操作考试,考核内容及方式相同。考试均为百分制,分别统计两组护生单科成绩≥90者;科室实习满意度为护生实习手册的科室实习满意度下属条目,勾选做答,分别对两组护生做答人数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的比较,基础、专科理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操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满意度的比较中,“激发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提升自学能力”“教学气氛活跃”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沟通能力有提升”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建构主义(Conusrtctvisim)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对知识的建构,以提升其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消化内科使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够具有以下优势。

3.1促进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临床护理工作的传帮带教学模式重“理论”“操作”“义务”“责任”,往往把实习护生看成是空着头脑进医院的知识容器,强调在短时间内由临床带教老师将专科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填鸭式灌输,而忽视了实习护生在以往日常生活及学习形成的即得经验、心理及社会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灌输者”转变为“引路者”,尊重护生的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累积,强调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避免以往凭借死记硬背导致的所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脱节的状况,力求护生不仅学会知识应对考试,并且能够在实际中做到应用自如,以提升护生自身的自我评价和成就感,激励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更新与拓展,对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有所助益,符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3.2易于创建积极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基于现实问题情景下的一种主观探索活动,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地创建贴近临床实际工作的人文与自然情景,护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以缩短掌握课本知识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间的差距。同时,充分利用医院环境的特殊感染力使护生亲身感知生命的宝贵与脆弱,激发护生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尽快实现其“旁观者”向“积极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期间教师通过适当引导护生对不同护理的问题的看法交流与讨论,在强化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能促进学习成员间的合作、互动和交流,培养了护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并对护生的沟通能力有所提升。

3.3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护理带教偏重于将既定的护理理论及操作程序灌输给护生,忽略了对护生的具体应用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带教老师示教操作技能后,通过情境设立、引入个案、确立问题,护生可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操作各个环节进行独立的思考、讨论,在此过程中,将新习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运用,并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主动搜集、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推理、交流,进而对假设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护生创新及演绎的能力,使护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僵化的识记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中国的护理教育学者应该考虑如何将其与中国本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其固有优势,为现代护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媒介。

[参考文献]

[1]王兆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12):85.

[2]苏滢,李晓玲.建构主义理论对护理教学的启发[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1):3320-3322.

[3]甘思远,孙艳芹,赵颖海,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7):686-689.

统计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全科医学;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效率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性学科,包含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内容,作为医疗保健体系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目前,全科医学主要采用常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3]。实践性教学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具体工作中,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4]。为此,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中抽取160名,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对照组男44名,女36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24±0.85)岁。观察组男42名,女38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31±0.83)岁。所有学生对本研究结果均已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呈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在全科医学课堂讲述相关内容,对于疑难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以保证其知识掌握;在实验课上通过示范和练习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教学。观察组:在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教师领学生深入社区,首先熟悉社区医疗服务的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然后在教师或社区医师的指导下,与患者交流沟通,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然后进行社区培训,对学生进行讲课、示教以及病例分析和讨论等,给每个学生布置全科医学社区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从而保证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度。

1.3观察指标

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统计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有关数据,并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加以比较分析。理论知识评估:采用我院自制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考核试卷进行评估,该试卷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成正比。操作技能评估: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40分)和实践技能考核情况(60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度成正比。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的全科医学教学满意度问卷开展调查,该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主要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等于或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等于或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80×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60名学生的数据输入SPSS23.0软件处理,定性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成绩

课程开始前两组患者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成绩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堂结束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增长,与课程开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教学满意率

根据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7.50%;对照组非常满意40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16)。

3讨论

统计学理论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经管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后,可以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在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培养更多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

一、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

(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部分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理论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结合教材,重点讲解传授管理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在管理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案例的分析,但是这些案例存在简单、陈旧等问题,由于数据的来源非常单一,学生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数据,在统计建模过程中存在思路固定的问题,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能将管理统计学中最新的应用思想及发展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也不能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景之中,无法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基于此,学生难以对统计学课程产生兴趣,学生无法真正利用统计学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推导,而对工具的应用比较少

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数学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推导,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工具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操作能力培养。从经管类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来看,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公式及理论推导基础,更要具有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工具来处理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源呈现出海量、多源、复杂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只通过数学推导和手动计算,是很难实现的。在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顺应时展而产生,同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从事这一职业,不仅要掌握统计学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工具来有有效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重视知识的考核,而对项目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传统考核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统计学课程的考核还是以闭卷为主,考试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学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来进行,同时考查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简单案例的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对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

数据采集的传统方式主要是对某一个领域展开调查分析、实验教学,在时代科技水平发展的限制下,数字和描述性语言共同组成了数据资源。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统计数据的来源来看,更加多元化,比如说:购物记录查询、网上问卷调查等,都是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渠道。在统计学中,样本统计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样本在数量上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大,样本估计的误差也在不断加大,这对于样本统计来说,是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信息发展呈现出总体就是样本的态势,这一属性有效地解决了样本统计中的不足。所以说,在现代统计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数据产生方式以及数据收集方式。

(二)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理念发生改变

高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统计学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同时掌握经济管理基础与实验技能,在统计相关的领域中,能够胜任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成为应用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要想实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用时,开展充足的实践训练,这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安排是非常紧密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上课,难以开展真实的数据调查研究,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真实的统计数据分析,来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统计现象,学生在对数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与了解,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统计学相关知识来对生活现象进行归纳,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在可课堂上对所有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新媒体课堂的出现,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进而形成正确地统计概念,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在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少涉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统计学多媒体课堂中,可以简单、便捷、快速的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筛选。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得到了快速的更新与传播,为最新数据的收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高校中,积极开展新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教师在新媒体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直观、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还能利用网络资源更新、传播快的特点,来及时了解掌握管理统计学相关的知识与数据,实现与时俱进的学习。

2.对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管理统计学作为具有较强科学性的一门课程。在大数据时代中,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自主开展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慕课等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被采用,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将管理统计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展开详细的讲解,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这样有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会结合学生对课程的观看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讲解,同时不断加入一些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上资源的更新,提高了资源的网络互助性,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对大数据统计的思想进行传递

教师在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传递了统计处理的思想,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传统的统计学理念,来对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特点发生了改变,具有海量、多样等特点,与传统的统计学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一般管理统计学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掌握,还要对大数据时代中的数据特点进行全面认识与掌握,学生不仅要具备处理传统统计学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2.重视应用型教学

数据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采集过程、整理过程、分析过程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必须要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多种软件工具的灵活应用。所以,针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围绕两大方面来开展。首先要对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为学生传授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分析数据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熟练操作统计软件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特别重视应用型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借助统计学软件来对常规的数据或者海量的大数据展开处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来分析数据,这也是时展的要求。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各种信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在全新的教学方式中,实现了教学主体地位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自行预习、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际案例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将枯燥的管理统计学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教学时间在得到有效节约之后,管理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时间得到增加。基于此,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站在学生主体地位上来开展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教师在开展管理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将每一个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成慕课或微课,学生借助网络来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与学习,有效解决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讲解数据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还要增加与大数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海量数据的收集方式、海量数据的筛选处理方式等。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非结构化数据。教师在制作与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的微课时,在讲解传统的数据搜集整理方法的同时,还要讲解大数据环境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式。教师在制作与数据分析知识相关的微课时,不仅要包含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还要包含索引、散列等大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经管类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大数据的思维。学生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来灵活应用统计学方法,有效处理统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管理统计学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意识及数据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改革统计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培养更多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书丽,王宝花.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

[2]章政.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

[3]俞婷婷.大数据背景下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

[4]韩佳丽.高等学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

统计学理论范文8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新入职护士

新入职护士培训是医院教育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医院管理难点。新入职护士普遍没有工作经验,在职业院校中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对自身角色职责、岗位工作可能存在诸多疑惑,无法快速融入到临床工作中,由此可见对新入职护士开展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意义[1]。目前国内多数医疗结构,在对新入职护士展开培训教育时,沿用传统培训模式,实际效果不佳,存在培训理念落后、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提高新入职护士专科水平及个人素质,是当前护理学界关注的重点[2]。本研究抽选近两年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培训和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规范化培训,并比较两组培训成果,目的即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20年7月间医院消化内科新入职护士共1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名。对照组年龄23~25岁。观察组年龄23~25岁。参与本次培训带教护士共7名,年龄35~38岁;职称:中级7名;工作年限8~14年。研究期间无明显人员变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新入职护士接受传统教学培训,即由带教老师为主导展开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模式,由带教老师演示讲解各项临床专科护理操作,后续采用一对一当面教学模式,传授每位学员专科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员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观察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规范化培训,具体内容。(1)培训课程设计。带教团队根据消化内科教学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科室常见疾病和专科护理常规设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每次培训教学开始前,将本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初步传导给学员,方便学员做相关预习和准备工作。科室业务学习时,带教老师采用PBL、LBL、CBL混合教学法,事先制作教学PPT和视频课件,向新入职护士传授理论知识,课堂中留下充足的时间供学员积极讨论,将讨论得出结果汇报给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并指出不足。课后评估学员学习情况和本次教学质量,在学习交流群众分享成果,反馈信息,教学小组根据反馈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2)培训前管理。培训前带教老师首先要熟悉本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认真备课,设计适合学员的教学流程,将关键知识点分解教学,提前罗列教学大纲,主要问题重点讲解,确保学员能从本次授课中学习到消化内科疾病的基础知识。课前带教老师为学员设置几个问题,要求学员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解答;课前为学员提供教学PPT,让学员了解业务学习教授的主要知识点,明确学习目的,提前做好预习工作。(3)培训中管理。经过培训前预习后,培训时可直接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如采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病因、诊疗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结合CBL教学法,以病理为基础,为学生讲解典型的临床案例,让新入职护士提前复习相关知识,然后针对典型的疾病患者,通过询问患者主诉和查体来巩固相关知识和发现问题。在业务学习时,让新入职护士提出病例中的疑点和难点,针对问题,由带教老师逐一引导和分析。(4)课后管理。课后带教老师通过带教的形式,帮助复习本节课知识点,不断巩固强化课堂知识。学员在课下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拓展知识面,鼓励与其他学员或老师讨论交流。

1.3观察指标。(1)培训结束后,考核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用以评估培训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考核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培训效果越好,学员学习成果越佳。(2)培训结束后,评估两组学员的个人能力,调查项目包括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表述能力、思维能力等几项,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员个人能力越强,培训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χ±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成绩考核得分比较。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