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分析法范例

统计学分析法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1

关键词: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综合因素分析法

医疗设备是各级医院开展诊疗活动的基础和重要资源。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卓越发展成就,检验医学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和完善,大量先进仪器设备引入,在诊疗水平迅猛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难度[1]。另外,随着临床诊疗行为的增多,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频次也呈上升趋势,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维护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加强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对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行,患者疾病可得到及时、有效诊疗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引入综合因素分析法概念,探讨其在提升医学检验设备维护质量方面的成效,现回顾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医学检验设备常规维护管理的资料,共200份,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6月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行维护管理的资料,共200份,设为观察组,两组诊疗涉及的科室及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一致(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检验设备常规维护管理。观察组在维护管理中,应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2.1设立资料数据库

由设备科、使用设备科全面对纳入到动态监管的各项反映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指标进行梳理,科学分析,检出各项危险因素,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建立完整、动态的电子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录入设备检修、维护、环境、日常考核等动态信息,确保操作者、使用科设、设备科三方对每台设备的质控信息均可有效掌握;建立各科操作人员质控落实考核方面的相关电子档案,在岗位调整中作为参考,也为针对性督导、培训、检查提供依据。

1.2.2构建评估机制

首先,对仪器设备行定人管理,即根据设备在诊疗活动中应用时的复杂程度,结合科室人员个人综合素养、技能考核成绩、学历等信息,对适宜的人选进行确定。其次,行定岗、定责制,即人员一旦确定,即对设备划定包干,对其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科室可依据职责履行情况,做出奖惩、调岗、晋升决定。并设立评估机制,内容包括:(1)对设备年限、误差范围、使用及故障频次等技术性指标展开分析评估;(2)对操作人员应用娴熟度、工作量、正常保养情况、环境温湿度是否达标等进行分析评估;(3)对设备故障原因进行评估,确定是操作不规范、操作失误,还是由不可抗外力因素导致。依据上述评估结果,构建设备维护计划和淘汰建议,对部分人员可行调岗处理或积极安排培训。

1.2.3开展双向评价

在设备科、使有设备科就双向评价、监督机制进行构建,并督促落实,全面保障质量控制成效。一方面,医疗检验设备科需动态检查、监督使用设备科的工作状况,如是否按规定程序完成相关操作、维护,有无按要求对设备运行、上报数据资料记录等,行量化打分,同时,给出意义和建议;另一方面,使用设备科可对设备科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如设备检验的时效性、培训频次等,并给出意见和建议。将双向评价结果存档,促进认真履职,全面提升设备维护成效。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如仪器故障率、临床满意度等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后,仪器故障率明显低于行常规维护管理的对照组,相关操作人员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中,引入综合因素分析法,除对设备的误差、故障率、年限等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外,还将人员规划及培训、日常维护计划落实、设备环境温湿度管理、设备故障原因分析等在管理中纳入,全方面、立体式的科学评估影响设备维护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维护、淘汰建议及方案,并个体化的行技能培训、岗位调整,保障各项制度可有效落实[2,3]。同时,应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可使各方工作人员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设备维护管理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保障了设备运行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了管理成效[4,5]。综合因素分析法可对影响检验设备运行的因素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在促进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提升、设备存放及运行环境改善、设备参数变化规范性监测等多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降低了故障发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也对上述论点予以了证实[6]。综上,在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中引入综合因素分析法模式,可显著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操作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增强临床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群,吴向阳,杭建金,等.临床科室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3):220,274.

[2]于敏.医疗设备维修现状及如何抓好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821-1822.

[3]王科兵,刘雅克,刘小冬,等.医疗设备故障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11-112.

[4]李玉花.人员轮转对检验科仪器的影响及应对[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2):1174-1175.

[5]章祖华,钟文.纽邦E360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与处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105-106.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2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发光免疫分析的40例检测者,年龄分布为25~55岁。调查的40例患者均为发光免疫检测,全身均无系统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现将40例检测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人,男9人、女11人,对照组人数20人,男13人、女7人。分组完全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分组,不考虑年龄、性别及疾病。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纳入和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25~55岁的发光免疫检测者;没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状况一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压等。

3.方法:

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生物发光法进行检测,即常规的生化检测。两组的用药方法用量相同,均对照组:生物发光法;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根据就检测者检测出抗原抗体的速度进行评价。

4.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检测抗原抗体的数量和灵敏度作为评估标准。

5.统计学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数据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原抗体的速度快于生物发光法。

三、讨论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3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原因在于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偏小,自我防护能力较弱,患儿表达能力欠佳、护理依从性和配合度不高,再加上儿科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自身专业不足和工作疏忽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引发患儿发生坠床、误吸、跌倒、输液渗漏、院内感染等护理不良事件[1]。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仅会加重患儿机体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和影响其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临床需积极探有效措施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根因分析法是一套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总结引发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原因出来探寻有效防治和解决对策,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本文现将根因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上,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职的5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为儿科在编护理人员;②研究对象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和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不知情和配合者。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27名,对照组中1名男性、26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分布:22-43岁,平均年龄(35.18±2.27)岁,工作年限:4个月-8年,平均年限(3.26±0.41)年;研究组中2名男性、25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分布:23~42岁,平均年龄(35.20±2.24)岁,工作年限:5个月~7年,平均年限(3.19±0.43)年,两组护理人员年龄、工作年限等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主要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法引导护理人员做好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采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①成立根因分析法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小组组长,引导全体组员对根因分析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学习,并要求组员通过收集儿科科室近年来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和按照根因分析法思路对儿科当前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引发儿科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根源,并共同探讨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②护理安全管理实施,通过总结分析,儿科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有坠床、误吸、输液渗漏、院内感染等,其中,引发患儿坠床的主要原因有患儿认知能力差且多动,家属看护不力以及病房内未安装防护栏等,为避免这一事件发生,就需给患儿病床安装防护栏,并引导家属加大患儿看护力度;引发患儿误吸的根本原因在于患儿口腔分泌物未得到及时清理,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儿检查口腔卫生,做好其口腔分泌物的清除护理,同时还需给患儿提供扣背、吸痰等护理,以促进痰液顺利排出,亦能减少误吸几率;输液渗漏多因护理人员穿刺输液操作不当、患儿好动等因素所致,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穿刺输液技能,保证输液药物密封性良好,并做好患儿输液治疗期间的巡视护理,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等;引发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在护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或未做好患儿病房的消毒灭菌护理,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无菌操作意识和技能,并且,还需定期做好患儿病房空气的消毒灭菌,从根本上控制院内感染源,将能有效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几率[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采用自制考核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含护理安全隐患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处理等,总分100,得分越高代表掌握程度越高)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含坠床、误吸、输液渗漏、院内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对比

管理前,研究组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41.52±2.64)分与对照组(41.68±2.62)分对比无显著差异(t=0.251,P>0.05),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90.41±4.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74±3.19)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8.113,P<0.05)。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是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科室,其不仅会加重患儿机体痛苦和影响其治疗效果,同时还易引发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因此,为防范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就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4-5]。根本原因分析是一种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提出的结构化问题处理方法,最早于1990年被提出,主要是用来分析航空领域典型事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系统化处理问题的过程和对确定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而不是只对问题表征进行关注,后来,该方法逐渐成为国内外人们分析复杂事故的主要方式,并为建立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帮助护理人员对可能引发儿科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根据确定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寻相应的预防及解决对策,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助于保障儿科护理的安全,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6]。虽然,根因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实际护理管理过程中其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风险管理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全体根因分析法护理管理小组组员认真分析儿科护理操作标准、护理查房细则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改进,才能实现儿护理安全管理目标。本研究中,对两组儿科护理人员分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及采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显示,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度评分(90.41±4.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74±3.19)分,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25.93%),说明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护理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切实降低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上所述,根因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松萍,蒋新苗.根因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5):174-175.

[2]叶剑琳.根因分析法在康复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171-172.

[3]高利红.根因分析法在预防儿科患者体重登记错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3):171-172.

[4]陈菊英,石新勇,王悦岚,朱冬梅.基于瑞士奶酪模型根因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科,2017,12(03):420-422.

[5]陈杏秀.RCA(根因分析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96-99.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病毒;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计算机

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受到各类网络病毒的侵扰,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广大用户对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中的应用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从而通过合理应用该技术实现提高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整体水平的目标。

1数据挖掘方式

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收集对应的数据信息,然后,针对数据需要做好预处理上的操作,这样就能够满足挖掘数据、构建模型等对应的操作活动,并确保相关活动有序的开展下去;同时,针对数据信息,可以实施整体性的评价处理。对于数据挖掘这一个过程来说,数据本身的预处理是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一个准备过程,该过程可以有效的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数据的编码处理,进而为后续数据挖掘工作奠定基础数据挖掘过程是通过机器学习法、统计学法、数据库法等不同的种类的算法,从而获取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并且通过构建最终的模型以及对于模型合理有效的评价,从而有效的剔除其中存在的冗余信息内容。因此,在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之后,可以合理优化处理数据信息,并发现以及解释数据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然后做出对应的反馈处理,这样就可以满足对病毒的有效预防处理[1]。

2数据挖掘技术在防范网络病毒中的构成

2.1数据源模块

数据源模块在整个数据挖掘技术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它源自抓包程序,数据源模块在运行环节本就是网络朝着主机系统发送数据环节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包,属于针对性分析数据包。原始的网络数据包主要是存在于数据源模块,这就代表其某一个数据库信息的数据结构组成本身就在数据源模块之中。在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之后,程序就会直接进入下一道程序之中,一般属于预处理模块[2]。

2.2规则库模块

应用规则库模块可将规矩聚集到一处,然后对于计算机网络病毒出现的特征进行分析,识别这一部分特征,做好对应的聚类分析处理,这样就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对应,并且将其同病毒的信息记录和数据挖掘的环节相互结合起来,可全面的分析网络系统之中潜在的病毒数据,在日后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节一旦出现类似的数据信息,就意味着网络病毒的出现,此时需要将规则库模块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并且及时的予以提醒,满足病毒的防御要求。同时,应用规则库模块,还可以有效的鉴别不同的网络病毒,能够通过聚类分析功能,从而针对不同的数据集做好对应的标记处理。首先,分析不同种类的数据集,等待分组完毕之后做好多组数据的归类,每一组数据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规则库模块就可以利用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实现对于病毒的鉴定,确保其鉴定的最终效果。

2.3预处理模块

预处理模块,也就是预处理所抓取的数据包,其本身属于基础阶段,要求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能够分析与转化所抓取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对应的变化与识别处理,就可以高效的处理数据信息,确保数据处理的实际效率。在配合上预处理,就可以将数据处理的时间进一步的缩短,并且还可以确保其数据分析对应的效果。

2.4数据挖掘模块

应用数据库挖掘模块,实际上就是汇总挖掘的数据信息,通过合理有效的算法收集,整合挖掘的数据信息,然后将其形成完整的事件库。事件库理念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病毒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模块就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递到决策模块,使其进行自行处理。简而言之,数据挖掘模块本身就发挥了数据传送、整合以及汇总的作用[3]。

3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中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3.1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

针对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方法而言,其主要包含了关联挖掘和统计学分析两个方面,通过具体的分析,可对其有清楚的认识。3.1.1关联挖掘在实施关联挖掘之中,还需要合理的挖掘数据库之中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联规则。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某一出现对象,从而对另一个对象进行推断,亦或是分析与推断同时发生的规则。在关联挖掘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关联分析,从而挖掘出数据信息之间隐藏的关联,并且基于已知的情况,就可以推测未知的问题。针对关联规则,如X→Y的蕴涵式,其中,X代表的是关联规则中的先导(LHS),而Y代表关联规则的后继(RHS)。对于挖掘关联规则的过程,其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要从资料几何里把高频项目组找出来;另一个是基于高频项目组形成针对性关联规则[4]。3.1.2统计学分析法在数据库当中,字段项和字段项之间有两种关系的存在,其包含了函数关系和关联关系。在进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统计学分析法包含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成分分析。在统计学分析法之中,其研究与分析的是研究数据信息的规模、速度、范围以及程度等对应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实现事物与数据之间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相互关系的揭露,并且做好对应数据信息的准确解读以及未来的预测。基于本质情况来分析,统计学分析法也就是利用数学的方式来建立出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多种数据信息以及对应的资料,最终实现对数理的统计和分析处理,然后形成定量的结论,这就是现阶段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并且其精确度更佳、客观性更强,同时科学度也更高。

3.2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过程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5

关键词:统计分析;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统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其统计数据、搜集信息以及分析结果、综合统筹的功能成为处理财务工作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经验,企业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方式,简化繁琐程序,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全面掌握信息数据的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一、对统计分析的理解

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各行各业以及政府民间机构都会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统计能够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综合分析汇总,将得到的准确结果提供给管理层或决策者进行发展的规划设计,由此可见,统计分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统计分析并不是盲目搜集各种数据资料,而是带有明显的目标性来进行的,其研究的目的是由各种实际的需求决定,比如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报告,财务经营指标以及企业具体的运营情况,以这些为目标来搜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进行各种工作和活动而产生的数据信息,运用各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整理好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企业发展运营规律及相关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漏洞,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提供信息依据。统计分析的工作要求以统计的数据为主要依据,一切要靠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为凭,统计分析包括两层含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者相互结合,是为了保证统计分析的目的明确,分析过程精准,研究结果达到统计分析目的,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定量分析要求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以及存在的数量关系,比如增长率、存在比例问题等,其依据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密切的关注事物发生的各种数量变化,找出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如何通过量变实现转变的,是企业发展积累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掌握一般发展经营的规律,对于企业的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把握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划,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就要依据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成果,深入开展对客观事物的逻辑推理,利用精确丰富的数据信息分析工作计划的实施条件以及相应结果,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规律性的探索,尽最大的努力寻求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如果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好统计分析方法,就可以完善工作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持久稳健运行,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正确方法的选择,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抉择,财务工作需要企业日常运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将其分门别类的保存起来,形成会计档案妥善管理,并将企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分析范围,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的运营要分清条理,逐一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规范财务工作的流程和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常见的比率有: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效率比率等。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在计算中将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后,通过计算得到企业单位经济指标的财务比率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在单位经济指标财务比率计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单位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各个经济活动的联系。相关比率的使用是通过将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并得出相应的财务比率。通过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业务可以得知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实现适时的调整。而构成比率是通过对企业中单项经济指标和总体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在构成比率的使用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单项经济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效率比率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利益得失的一种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将数据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和比较,即横向分析比较和纵向分析比较。而比较分析法只能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指标之间进行使用,对不同性质的数据和指标无法进行分析比对。横向比对是将同一期间的相关财务数据与其他企业单位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在相同期间下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企业信息决策者可以在对数据进行比对后得知企业的缺陷和优势,从而制订出适合企业运行方式的运营方案。纵向对比是指在本企业单位自身的不同期间,对历年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期间的数据分析从而得知企业在这一段经营期间资产的增减情况,盈利情况以及盈利的速度等。企业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得知企业盈利的能力和企业盈利的速度和周期,从而为企业制订较为合理和高效的运营方案,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三)因素分析法

统计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众多因素进行考量评测,对于这些因素要分开逐一进行考量,分析每个因素对于事物发展变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同哪些因素存在主要或者次要的关系,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加以重点考察或者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还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产生的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共同影响以及相互作用下引起的事物发展的特殊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就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各种影响,有效的管控不利因素,高效的发挥有效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统计分析的具体作用

经过对统计分析及其分析方法的了解,相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帮助一定是十分巨大的,根据科学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往往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发现一些平常不曾关注过,但是确实存在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的问题,企业财务的运营状况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形成清晰的认识,下面具体阐释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一)有助于认识企业总体的运营状况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利用企业各项数据对相关业绩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将统计整理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验证,以此来确保企业运营状况的平稳,现阶段的发展策略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财务管理的工作就是企业中管理资金流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工作,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搜集信息、调查和整理,能够明确真实的运行情况,通过对真实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慢慢形成并得出企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这是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最宝贵的财富,相当于为企业打开一扇发展的大门,为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可信的信息来源,拥有了科学文件的运行模式和生产经营规律的重要依据,企业会更加自信,会激发全员的奋斗欲望。

(二)有助于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问题

财务工作的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的水平,因此一旦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财务管理在例行的统计分析时就会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起步创业的阶段,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很完善,人员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容易发生各种遗漏和失误,为了避免损失,减少人力与企业费用的支出,就要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实行统计分析,找出明面上的问题和已经埋下的隐患,只有战胜挫折,弥补漏洞,企业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够逐步的得到完善,企业才会甩开包袱,不受牵绊,迅速发展壮大。

(三)有助于探寻企业运营规律

企业的运营规律是通过持续长久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历程磨砺出来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运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分析数据信息的不断积累和经验的增长,企业才能够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稳健、可靠的运行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营才会发现企业运营的规律。统计分析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数据分析过程,一切以数据的变化为依据,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数量关系的变化以及最终的发生的质变,因此,统计分析才可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引导全局的重要作用,能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决策以及规划提供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本文也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统计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希望各项事业都能够得到并掌握安全稳健的运行方式,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于丽伟.统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6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分析;策略分析;数据应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现阶段的金融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构成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引用经济数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对于结果分析和数据调查都可以起到较好的帮助和影响。而当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之后,也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应当引起重视。为此,本文对经济数学和金融经济进行分析,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经济数学解决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

一、经济数学对现代金融经济分析的影响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在大环境的驱使下我国现代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善,自此经济领域开始诞生一大新兴运算法则——经济数学。经济数学涵盖了函数、导数、微积分以及极限等多种思维理论知识。且这些思想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我国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与此同时,经济数学逐渐成为了解决金融经济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经济数学与其他经济金融活动的融合已逐渐发展成为时代的趋势。针对经济数学来讲,微积分和统计学知识早已成为各个经济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基础应用体现。如果将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融合到经济数学相关知识中去,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轻松理解经济数学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经济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除此之外,充分掌握经济数学知识还能够借助经济数学知识轻松解决各类经济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尽快脱离经济困境,稳定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要知道,金融经济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正确认知数学模型,强化统计学、微积分以及导数等相关数学思维在金融经济行业中的应用,这对于信息化时代来讲也非常重要。只有全面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才能尽可能地将世界经济数学稳定把握住,同时还能够保障所有数据都是科学完整的。此外,如果能够在经济活动中熟练运用经济数学,不仅能够转变复杂的市场经济现象,还能够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及时掌控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得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这对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创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现代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金融经济行业常常会在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而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难题,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将经济数学应用到现代经济发展中十分必要。在当下的经济活动中,经济数学的重要价值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可以通过经济数学了解当下的科学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还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掌握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局势。借助对经济数学内容的运用,能够有效掌握市场规律,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科学发展。在现代经济分析过程中,数学分析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分析方式,且数学分析法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借助数学分析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将经济行为及时分析到位,降低分析中存在的误差,同时在经济分析中还可以了解不同的经济现象,针对不同现象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对金融经济问题的处理效率。数学分析法在经济行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分析基础经济活动,还能够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动向,以科学全方位的角度去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稳定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局势下,想要及时解决传统经济分析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就需要结合数学分析法分析自身的优势,解决问题。此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分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能够缓解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应用

在金融经济领域,数学的有效应用能够将数据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有效地评估风险和环境,对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障。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应用主要集中于两点,一种是数学分析法,一种是假性数学。

(一)数学分析法

数学分析法可以有效地评估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减少经济行为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而降低风险和压力,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种数学应用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分析法向人们证实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与经济分析模式有效整合,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假性数学

假性数学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现阶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和降低运营压力,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规律总结,分析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走向,进而做出正确科学的选择行为。该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让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在决策者的掌控之内。应用假性数学对于实际问题和规律进行了有效地整合,通过层次分析、规律分析来把握发展的方向,结合经济活动的需求和经济活动的外在环境来有效评判经济活动是否需要展开,能否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的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捷。

四、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是在经济领域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从积分和微分学知识着手,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是较为契合现阶段金融体系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在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元的,而在套用微分方程的过程中自变量可能有多个。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层分析并适当转化变量,然后结合偏导数理论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金融经济分析更加倾向于一种走向性的分析,它对于具体数值准确性的要求相对较小,数据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利用微分方程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

(二)函数模型

函数关系的有效应用对于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可以起到很大帮助,是市场主体在决定经济行为和选择经济发展方向以及项目拓展时重要的基础依据。从某个角度来分析,函数模型属于经济数学的底层逻辑和重要依据,通过函数模型的构建来有效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理清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函数规律和函数模型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体现规定时间阶段内买卖双方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对于潜在的供需变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通过函数模型的应用可以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地拓宽自身的利润空间,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针对市场的供需变化和供需发展,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推动企业的发展。函数模型在金融经济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效益最大的应用方向集中于两点:供需问题上的分析、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析成本与销量之间关系,主要应用的是成本函数,将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技术的质量确定为函数中的定量,以此来分析产品产量和产品生产所需的成本输出之间的关系:引入成本、销售额和净利润三个重要影响元素,当产品生产能够有效地投入到销售之后,就意味着生产者可以获取一定额度的利润,企业则可以根据定量关系分配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而有效地规划产品生产。在保证有效利润获取的同时合理地控制成本,让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共赢。

(三)极限理论

在当下的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极限理论也是非常常见的经济数学知识,该种分析模式是经济分析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极限理论的分析方式非常常见,借助极限理论能够有效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反应。比如,极限理论可以将资源开发人口数量的增减状况以及生物种群的增减情况直接反映出来。由此可见,该种分析方法在不同社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在计算年金和经济分析复利中,常常会出现极限理论思维,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极限理论在经济数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极限理论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分析。极限理论应用于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年金和福利的形式出现。通过计算和统计得出结果,来评判企业自身的定量和企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变化趋势,有效地调整经济分析管理方法和金融管理方法[3]。

(四)导数模型

相较于其他经济数学应用方法,导数模型在规律地分析和研究上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以来其一直都被应用于经济活动规律探寻中。导数模型可以将经济变量向常量转化,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效率相对较高,实时性相对较强,可以有效地推动金融经济的发展。通过在产品需求、成本、利润之间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结合多种计算形式得出最终结果,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做出最优决策,进而保障金融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想要拉近经济学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加强经济数学的应用,也就是导数知识。导数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导数自身的优势来创建模型,同时还可以将导数引进到数学模型中。在该过程中将变量转为常量,能够让整个金融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是导数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应用途径,不仅能够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还对金融经济分析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导数的声音,通过导数来创建适宜的模型,进而分析经济行为作出预算。例如,产品利润函数、需求函数以及成本函数等,一般来讲这些函数都需要借助导数来展开计算与分析的,通过导数自身的优势,能够将金融经济中的变量转化为常量,常量转化为变量,进而将经济活动中的最低数计算出来,该数值也是最低的经济成本,这种计算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总之,在金融经济分析过程中,导数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导数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充分了解金融经济不同环节的变化状况,进而展开计算,还能够借助这种方式充分了解供需关系和产品价格变动状况,为金融经济整体发展制定预先策略。在导数模型应用于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两个重点:一是导数模型中的函数相对变化率,函数相对变化率可以通过经济分析中的弹性来做出相应的计算和预支分析。二是导数模型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边际概念的应用,包括边际利润、需求、成本、收益。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五、经济数学和经济分析之间的融合

数学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借鉴,数学应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数学的有效分析让人们更好地把握经济现象内在规律和底层逻辑,利用规律和变量分析来有效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针对性解决问题。经济学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采用定量的方式展开,效果必然不理想。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及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到影响因素相对较多,造成某一经济现象的原因也较多[4]。如果不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那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将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开展教育,通过数学方法和数学公式的有效推理和应用来有效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是一个外延和内涵较为丰富的学科,它与很多学科甚至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方法和数学公式应用的实践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数学这一基础的概念、理论和方式以外,还需要着重考虑问题分析的背景和动因。因此,在分析数学和经济两者整合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着重引入数学方法、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还要引入更多管理和经济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更加全面缜密的考虑。现阶段的经济分析所需要考虑的成因相对较多,当某一个成因出现大幅度变化时,对于整个经济现象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遗漏了某一个环节,那么经济数学和经济分析整合所起到的实际效益往往无法有效地凸显出来,甚至会因为某个元素的遗漏,导致经济数学在实践应用及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为此就需要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通过经济数学和经济分析之间的有效整合,促进金融经济分析的优化和发展[5],进而推动金融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六、结语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7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5例,年龄在21岁到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5)岁。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无其他的影响性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方法。

经过患者的统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对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给患者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一般来说只要涂抹约1mm厚即可,同时还需要在该处敷一层薄膜,这样就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的时间后,医务人员需要对该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且消毒,这样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从综合结果来判定无痛护理技术是否能够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病情康复产生积极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x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65%)。研究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占(75%),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占(5%),而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占(50%),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占(35%),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3讨论

统计学分析法范文8

【关键词】学科建设;德尔菲法;指标体系;

医疗指标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强调“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临床学科建设[1]。临床学科建设既是高校附属医院“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也是医院声誉与发展的命脉[2]。医院学科建设主要涉及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学科分类覆盖面广,学科体量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献有限。同时,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建设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社会服务方面尤为重要[3],但相关评价指标因种种现实因素,目前文献鲜有涉及或仅用个别指标代表,无法实现同质化比较,难以实施应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学科考核指标体系自2019年完成构建并已完成第一轮实践(2019—2020年),在两年的实践周期内,实现对医院学科建设有效引导,部分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甚至4倍增长,医院综合排名实现跨越式提升。目前医院学科分层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第二版)已初步成型,包涵学科声誉、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贡献、国际交流与声誉及党建文化等7个维度,涉及198个四级指标,全方位分层对医院各个学科进行考核。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有其特殊的使命,目前的指标仍侧重于科研、人才建设和成果转化[4],对于临床医疗水平的评估体现不明显,社会服务维度下的指标亟需进一步强化[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疗数据数量庞大,数据不理想,如何选择合适的指标作为针对衡量学科发展的指标有难度,另一方面各家医院缺少整体的评估标准,即医院各学科(二级学科或内外科下属的三级学科)评估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统一。因此,我院在关注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建立相应评估体系时拟将医疗服务水平、临床技术特色、疾病的诊治需求纳入考虑,这不仅符合“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构想,也能为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撑。本研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构建用于高校附属公立医院学科评价的临床医疗相关指标,强化社会服务方面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医院学科建设评估体系。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确定课题组成员3名,包括卫生统计中级职称2名,卫生管理中级职称1名。该工作组负责编制问卷,确定专家,发放和回收问卷,统计分析并整理专家意见。

1.2研究方法

1.2.1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调研法本研究。采用“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临床医疗指标”“医疗水平”等关键字进行文献检索,并查阅和研究相关文献,着重了解“双一流”建设下,大型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的特征和发展情况,以及学科评估体系包含指标。再邀请病案信息科、学科建设办、医务部等科室负责人参与头脑风暴,提出自己对学科分层建设中评估临床技术较为紧密的指标,课题组成员对建议进行筛选后,初步构建用于高校附属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的临床医疗数据评价指标。

1.2.2初步成形阶段:德尔菲法(DelphiMethod)。[6]德尔菲法是指组建咨询专家小组,小组成员之间未做任何沟通,在完全双盲的情况下给出自己的预测意见,经过多次咨询,达到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基本一致后作出最后的预测结论。本研究第一轮将选取本院各个学科建设负责人及市内大型医院专家32名,均来自临床一线、医院管理等相关学科代表,通过发放咨询问卷的方式获取不同专家对初步筛选的用于学科分层建设的临床医疗指标的意见或建议,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调查表总共分为四部分:①研究目的介绍。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③专家对各指标的的重要性及是否纳入指标体系等进行打分。重要性评分采用Likert5级法,将指标的重要程度按照“不重要”到“极其重要”分为6个等级,分别给与0,1,2,3,4,5分。另外设置开放性条目,方便专家提出修改意见。④对专家权威程度评价。从专家的判断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同行了解和直觉判断4个维度进行评估。

1.2.3权重赋值阶段:层次分析法(AHP)[7]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提出。本研究在第二轮咨询问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前期筛选的各个指标进行判断,被邀请的专家将填写各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表,在经过统计分析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及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用于学科评估的医疗数据指标的权重系数。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Kendall协调系数的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R语言进行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

2结果

2.1咨询专家基本信息

本研究共邀请专家32名,75%的专家工作年限超过十年,90.63%的专家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除3名受邀专家为全职从事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外,其余专家均来自临床一线,且其中8名为“双肩挑”专家。

2.2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的积极系数代表了专家对本研究的重视程度。第一轮调查共邀请专家32名,回收问卷32份,有效问卷3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第二轮为同一批32名专家,问卷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为100%。两轮咨询专家积极性系数较高。

2.3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采用专家意见权威系数检验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专家意见权威程度分为由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断依据(Ca)。专家的权威系数(Cr)是熟悉系数(Cs)和判断依据(Ca)的算数平均值即Cr=(Cs+Ca)/2。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程度≥0.7即可以接受。本次专家权威系数为0.816,说明权威性较高,研究结果较为可靠。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专家判断依据

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Kendall协调系数W是衡量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检验指标。W值为0~1之间,W值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本次第一轮专家评分的协调系数W=0.398,χ2=579.445,P<0.05。第二轮专家评分的协调系数W=0.0.412,χ2=382.8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第一轮指标专家咨询意见

经过第一轮专家咨询,对于一级指标,32位专家意见基本统一。二级指标中费用负担指标主要与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相关,且受财政和医保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与医院学科评估关系不大,考虑剔除。三级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由47个指标减少至30项,剔除重复度高、与学科建设评估相关度不大的指标。经第一轮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后,剔除非本市籍住院/手术比例、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均标化手术例数、急诊就诊人数、门诊预约人数、药占比、次均药费、费用消耗指数、三日确诊率、七日确诊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观察室死亡率、医嘱离院率、医嘱转院率、急诊入院率、开放床位数等17个指标。

2.6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和反馈的,最终确定附属医院学科建设评估体系的临床指标,包括4个维度,8个方面,30个具体指标。在计算权重过程中,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本次研究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

3讨论

3.1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邀请的32名专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或学科发展研究,对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实际情况有深入了解,专家代表性突出。本研究指标体系的筛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816>0.7,专家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8],保证了本研究最终指标体系的可信度。本研究最终选出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表明指标间权重分布的比例科学合理。

3.2指标体系特点

本指标体系有如下特点:①从一级指标中可以看出,用于学科评估的临床医疗指标更强调质量安全(63.66%)和医疗品牌(24.09%),体现了医疗服务是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另一方面医疗品牌是医院的无形资产[9],坚持打造特色学科,在保持现有技术的同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才能使医院和学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品牌代表医院巨大的合法产权,能够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给医院的未来带来持续性效益[10]。②二级指标中权重占比最大的是治疗质量(31.22%)[11],这也直观地反映出医院的职能属性。大型公立医院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医疗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12],因此,学科评估里体现出的治疗质量高权重也是引导医院发展的风向标。③三级指标中,正向指标开展临床新技术,学科代表性操作,多学科协作会诊(MDT)模式、三四级手术率,疑难病患的救治权重值较高,可见优质的医疗服务,特色诊疗技术是评估学科的重要内容。同时,医疗技术创新形成的优势可以成为医院学科发展的黑马,绕过资源瓶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13]。反向指标中低风险死亡率和医疗事故的权重较高,体现了患者安全是医院平稳运行的立命之本,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之源[14]。④在CMI呼声日益突显的今天,三级指标中CMI值权重值为2.94%,在所有三级指标中并不突出。CMI值是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中重要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疾病的诊断、伴随和并发症、手术及治疗操作等临床情况和患者的个体特征[15]。CMI值可以有效反应评价单位收治病例的整体技术难度,即CMI值越高,表示该单位收治病例的难度越大。通过对专家的回访,不同学科专家对该指标认可度不一,打分时比较保守。

3.3指标体系局限与不足

本研究用于学科评估的临床指标主要选取临床医疗学科进行验证,而对于临床医技学科采用与临床医疗学科捆绑评估的方式进行,考虑到临床医疗学科与医技学科的差异性[16],本体系部分指标无法对医技学科进行评估,后续需进一步建立专门的评估指标,方便更加全面地评估医技学科。医院内部不同学科间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人均进一步淡化数量规模,强调其学科内涵和学科质量情况。高校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指标评估工作为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导向。由于临床医疗数据庞大,很多医院学科建设指标体系侧重于科研、人才建设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弱化了临床医疗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尚需完善[17]。本研究筛选出专门针对用于评估学科发展的临床指标,通过不断调整和反复总结,构建出一套适合评估附属医院学科发展的,具备科学性和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以战略发展视角对学科建设的各项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医、教、研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敏,欧阳斌,赵凯,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学科体系协调发展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4):45-48.

[2]董秋红,谢玉波,陈俊强.高校附属医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21,38(6):14-16.

[3]荆丽,余鸣人,龚易晓,等.中部某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发展趋势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2,35(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