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统计学知识点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角度评估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自研调查问卷,对预防医学专业11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翻转课堂、文献学习教学以及自我创新、批判能力的评价情况并比较其考试成绩。结果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81人、占69.8%,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6人、占65.5%;认为文献学习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79人、占68.1%,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8人、占67.2%;2018级1班期末平均成绩为73.98分,及格率为85.5%,优秀率为25.8%,与2018级2班相比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体验良好,可适当开展该模式,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文献学习;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应用工具[1]。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然而,该课程的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一直以来被学生反映难学[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等原则,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尤为关键[4]。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评价模式的效果,为优化现阶段卫生统计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21—2022年第一学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卫生统计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18级共2个班,其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教材及考核方式等均无差异。
1.2教学模式
大数据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在高等教育阶段,经管类专业中包含有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那就是统计学课程。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全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经管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后,可以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在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培养更多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
一、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
(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部分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理论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结合教材,重点讲解传授管理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在管理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案例的分析,但是这些案例存在简单、陈旧等问题,由于数据的来源非常单一,学生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数据,在统计建模过程中存在思路固定的问题,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能将管理统计学中最新的应用思想及发展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也不能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景之中,无法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基于此,学生难以对统计学课程产生兴趣,学生无法真正利用统计学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推导,而对工具的应用比较少
统计学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统计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要求用统计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计思维,就是能够从统计学角度思考,并能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注重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只强调统计方法运用的误区,往往只侧重于统计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统计学的很多概念、原理没有完全理解,遇到实际问题只能机械地照搬统计方法,或者思维混乱,不知该用何种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统计理论结合,讲授完统计方法后介绍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去解决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通过学生讲解、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典型的统计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易于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克服传统统计教学的弊端。另外,案例教学的应用也是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社会的发展,更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要通过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统计分析软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能够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统计分析结果的含义,而不仅仅局限于知道概念,会用公式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在回归分析中,计算出回归方程后要能够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学意义;在假设检验中,计算出的结果表示要拒绝原假设,那么拒绝之后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等等。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师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彼此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学会团结协作。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择要适当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案例要能够体现出知识点,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方差分析知识点后,安排这样一个案例:消费者协会在零售业、旅游业、航空公司、家电制造业四个行业抽取部分企业,这些企业被投诉的次数用统计表给出,分析四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这个案例,先让学生指出方差分析中的有关术语,如因子、水平、观测值等在这个案例中各是什么;再逐步讲解方差分析中的知识点是怎样在这个案例中体现的,如方差分析的原理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并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另外,案例需经常更新,能够跟上时代变更的步伐,富于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如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大学生电脑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2.案例的安排要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2级高护1班学生60名,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级高护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入学时即随机分班,在年龄结构、基础学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教育方法
两组均使用相同教材,同一教师,相同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
1.2.1观察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1)课前病例导入,针对本节课要讲授的疾病,选择一个典型病例,围绕病例设计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导入病例后系统介绍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护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启发思考,深化理解;(2)课中病例插入,在讲完疾病表现和治疗方法后再插入病例,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在病例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后病例分析练习,讲解完疾病内容后,教师精选病例,巧妙设疑,要求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交由教师批改。
问题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教学中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的徐州医科大学实习学生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对于肿瘤放射治疗的知识了解程度、技能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以此来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常规组学生的肿瘤放射治疗的知识了解测试评分、技能掌握测试评分、教学模式接受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能够明显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其熟练掌握技能,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应用。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知识、技能掌握;接受度
肿瘤放射治疗涉及的方面较多,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技巧较多,而由于单纯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技能掌握不佳,知识点死板记忆,无法灵活运用,加上肿瘤放射治疗的相关内容的掌握难度较高,多数学生均反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掌握,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肿瘤放射治疗相关内容,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1]。本文开展对比实验,旨在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徐州医科大学实习学生4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学生25例,女性学生20例,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54±0.29)岁,同时抽取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4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学生26例,女性学生19例,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46±0.33)岁,两组学生均为徐州医科大学实习学生。在年龄、性别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对照组45例学生接受常规的教学措施,课程均由带教导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内容为放射治疗实际操作、肿瘤治疗相关知识点等,并按照常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一讲解和定期检测,将学生反应掌握不佳的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重难点进行剖析和讲解。观察组实习生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步骤如下:1)在教学前通过微信、学校教学平台等对学生布置教学预习任务,并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以文件的形成进行上传以供学生参考,同时导师还需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2)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后,由导师进行知识点、实践措施常规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导师需要将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抽检和解答,并在讲课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解决的问题自行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在进行适当的指导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并总结放射治疗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3)学生在自行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对导师进行讲述,介绍其处理问题的方案思路、优势、出处和创新等,导师根据其处理方案的优势进行分析,判断其方案是否合理,出处是否正确、可信,并将其中缺点进行剖析,最终完成方案并进行模拟实践和循证。
1.3教学标准。在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其均进行知识了解程度、技能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以此来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微课在中职校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卫生中职校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相同层次的教学班,根据重要知识点教师将三次微课合理的设计,一个班对微课教学法进行使用,一个班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进行使用,在结束三次课程以后对两个班级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掌握知识点的水平更高。
【关键词】微课;中职校;护理教学
护理学中的主要课程就是外科护理学,对与其相关的护理理论和专业护理技术进行研究的一项内容,这既需要外科护理人员将相应的操作能力熟练的掌握,同时其临床自主思维能力要非常强。当前卫生中职校外科学生由于具有较差的基础和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缺乏等原因,导致其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1]。而且当前中职院校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无法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微课的载体是以微型视频教学为主,其主要是多种学习方式根据学科的知识点合理的设计,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大大加强,从而可以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时间
2017年8月-10月为本次主要的调查时间。
1.2研究对象
实践性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全科医学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接收的医学生160名,根据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同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分数、操作技能评分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应用于全科医学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加强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全科医学;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效率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性学科,包含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内容,作为医疗保健体系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目前,全科医学主要采用常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3]。实践性教学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具体工作中,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4]。为此,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中抽取160名,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对照组男44名,女36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24±0.85)岁。观察组男42名,女38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31±0.83)岁。所有学生对本研究结果均已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呈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生带教方式改良的效果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关键性过渡期[1]。如何提高护理实习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采用改良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某学院护理专科学生120名,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009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0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式为改良后的教学法,即在不断回顾、温习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践,具体模式为:回顾理论—讲解提问—操作示教—当场练习—下班后再次回顾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再回顾练习。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老师提前制订带教计划,并要求护生提前一天根据第二天的带教计划回顾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第二天带教老师边讲解边提问并作操作示教,再让护生当场练习并纠正错误;练习结束要求护生下班后回顾当日所学理论及操作,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带教老师再次提问并练习。 1.2.2对照组:教学模式是传统主讲式教学法,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具体模式为:老师讲解—操作示教—学生练习。 1.2.3教学效果评价标准:①考试:护生实习结束参加出科考试,考试总分200分,理论与操作各占100分,考试内容为实习计划内的知识点。②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对教学的满意度、对学习的兴趣度。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学生反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两组护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还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两组兴趣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是护生反复回顾理论知识及反复练习操作,作用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阶段、第一级记忆阶段、第二级记忆阶段和第三级记忆阶段,前两个阶段为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在大脑中仅存20s左右,长时记忆信息则长期存储于大脑中[2]。短时记忆信息需多次重复才可以进入长期记忆阶段,正是根据记忆的这些特点要求护生反复回顾学过的知识,达到长期记忆,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2改良后教学法的优点 3.2.1促使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护生经过2-3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有时大脑中一片茫然,在校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无地放矢,不知如何从大脑中整理出来联系实践。带教老师根据提前制订的带教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并在讲解示教中不断提问,督促护生认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练习中寻求理论依据。这样,护生的临床实习就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最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3]。 3.2.2促使护生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一种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复杂的操作系统,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任务的能力。心理学家费茨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动作技能必须经过大量过渡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且不易遗忘,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2.3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起到激励带教老师的作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强化的是护生的被动角色和依赖性,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护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护生为中心;同时,带教老师要不断鼓励和表扬护生,千方百计帮助她们成功,让成功的喜悦成为动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带教老师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带教老师有效的指导与示教非常重要。传统的主讲教学模式,使老师形成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习惯;而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及专业知识,使师生双方都发挥导向作用,这对带教老师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