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知识点范例

统计学知识点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1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要求用统计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计思维,就是能够从统计学角度思考,并能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注重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只强调统计方法运用的误区,往往只侧重于统计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统计学的很多概念、原理没有完全理解,遇到实际问题只能机械地照搬统计方法,或者思维混乱,不知该用何种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统计理论结合,讲授完统计方法后介绍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去解决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通过学生讲解、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典型的统计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易于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克服传统统计教学的弊端。另外,案例教学的应用也是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社会的发展,更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要通过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统计分析软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能够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统计分析结果的含义,而不仅仅局限于知道概念,会用公式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在回归分析中,计算出回归方程后要能够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学意义;在假设检验中,计算出的结果表示要拒绝原假设,那么拒绝之后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等等。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师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彼此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学会团结协作。为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择要适当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案例要能够体现出知识点,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方差分析知识点后,安排这样一个案例:消费者协会在零售业、旅游业、航空公司、家电制造业四个行业抽取部分企业,这些企业被投诉的次数用统计表给出,分析四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这个案例,先让学生指出方差分析中的有关术语,如因子、水平、观测值等在这个案例中各是什么;再逐步讲解方差分析中的知识点是怎样在这个案例中体现的,如方差分析的原理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并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另外,案例需经常更新,能够跟上时代变更的步伐,富于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如对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大学生电脑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2.案例的安排要循序渐进

根据相应知识点安排的案例分析与解决的问题通常较简易,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当学生掌握的统计知识逐渐增多时,可以编排融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案例,有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完时间序列分析这一章后,可以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获得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进行预测分析。学生可以尝试平均增长量法、平均发展速度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曲线拟合法、ARIMA模型预测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实证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存在一个比较优良的解决方案,学生应该根据限制条件在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中找出比较优良的方案。通过该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预测方法,而且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统计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来,最好是让学生自己编写案例,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解决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都是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在听取他人的发言后,对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进行修正和完善,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编写当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针对大学生的月消费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就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来解决,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教师已经讲授过的,运用这些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后,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热情。

4.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大量数据必然要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求解,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S-plusR等专业软件和简单易学的Excel。利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对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还可以进行数据模拟和试验,演示概率统计的原理。在统计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统计软件,首先使学生从烦琐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的解释分析等方面。其次许多统计结果可以在统计软件中以图形的形式输出,这样更加直观形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

三、结语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经管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后,可以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在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培养更多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

一、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模式

(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部分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理论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结合教材,重点讲解传授管理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在管理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案例的分析,但是这些案例存在简单、陈旧等问题,由于数据的来源非常单一,学生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数据,在统计建模过程中存在思路固定的问题,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能将管理统计学中最新的应用思想及发展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也不能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景之中,无法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基于此,学生难以对统计学课程产生兴趣,学生无法真正利用统计学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推导,而对工具的应用比较少

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数学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推导,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工具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操作能力培养。从经管类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来看,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公式及理论推导基础,更要具有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工具来处理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源呈现出海量、多源、复杂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只通过数学推导和手动计算,是很难实现的。在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顺应时展而产生,同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从事这一职业,不仅要掌握统计学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工具来有有效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重视知识的考核,而对项目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以及传统考核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统计学课程的考核还是以闭卷为主,考试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学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来进行,同时考查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简单案例的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对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

数据采集的传统方式主要是对某一个领域展开调查分析、实验教学,在时代科技水平发展的限制下,数字和描述性语言共同组成了数据资源。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统计数据的来源来看,更加多元化,比如说:购物记录查询、网上问卷调查等,都是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渠道。在统计学中,样本统计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样本在数量上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大,样本估计的误差也在不断加大,这对于样本统计来说,是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信息发展呈现出总体就是样本的态势,这一属性有效地解决了样本统计中的不足。所以说,在现代统计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数据产生方式以及数据收集方式。

(二)管理统计学的教学理念发生改变

高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统计学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同时掌握经济管理基础与实验技能,在统计相关的领域中,能够胜任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成为应用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要想实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用时,开展充足的实践训练,这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安排是非常紧密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上课,难以开展真实的数据调查研究,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真实的统计数据分析,来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统计现象,学生在对数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与了解,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统计学相关知识来对生活现象进行归纳,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在可课堂上对所有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新媒体课堂的出现,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进而形成正确地统计概念,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在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少涉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统计学多媒体课堂中,可以简单、便捷、快速的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筛选。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得到了快速的更新与传播,为最新数据的收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高校中,积极开展新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教师在新媒体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直观、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还能利用网络资源更新、传播快的特点,来及时了解掌握管理统计学相关的知识与数据,实现与时俱进的学习。

2.对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管理统计学作为具有较强科学性的一门课程。在大数据时代中,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自主开展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慕课等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被采用,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将管理统计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展开详细的讲解,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这样有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会结合学生对课程的观看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讲解,同时不断加入一些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上资源的更新,提高了资源的网络互助性,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对大数据统计的思想进行传递

教师在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传递了统计处理的思想,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传统的统计学理念,来对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特点发生了改变,具有海量、多样等特点,与传统的统计学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一般管理统计学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掌握,还要对大数据时代中的数据特点进行全面认识与掌握,学生不仅要具备处理传统统计学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2.重视应用型教学

数据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采集过程、整理过程、分析过程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必须要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多种软件工具的灵活应用。所以,针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围绕两大方面来开展。首先要对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为学生传授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分析数据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熟练操作统计软件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特别重视应用型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借助统计学软件来对常规的数据或者海量的大数据展开处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来分析数据,这也是时展的要求。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各种信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在全新的教学方式中,实现了教学主体地位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自行预习、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际案例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将枯燥的管理统计学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教学时间在得到有效节约之后,管理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时间得到增加。基于此,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站在学生主体地位上来开展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教师在开展管理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将每一个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成慕课或微课,学生借助网络来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与学习,有效解决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讲解数据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还要增加与大数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海量数据的收集方式、海量数据的筛选处理方式等。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非结构化数据。教师在制作与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的微课时,在讲解传统的数据搜集整理方法的同时,还要讲解大数据环境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式。教师在制作与数据分析知识相关的微课时,不仅要包含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还要包含索引、散列等大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经管类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大数据的思维。学生能够结合具体问题来灵活应用统计学方法,有效处理统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管理统计学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意识及数据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改革统计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紧跟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培养更多具有超强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书丽,王宝花.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

[2]章政.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

[3]俞婷婷.大数据背景下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

[4]韩佳丽.高等学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文献学习;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应用工具[1]。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然而,该课程的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一直以来被学生反映难学[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等原则,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尤为关键[4]。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评价模式的效果,为优化现阶段卫生统计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21—2022年第一学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卫生统计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18级共2个班,其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教材及考核方式等均无差异。

1.2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彰显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5]。其推进并实践了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对教学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课堂中,通过互动实现解答疑惑、合作讨论等教学。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进而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文献学习是指结合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自讲、自评的新型教学模式[6],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献,评价文献并采取PPT形式进行课堂汇报,在知识点的学习上亦是一个有效补充。

1.3教学效果及评价

1.3.1考试成绩

2018级2个班考试均在授课结束后,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每名学生的试题内容、题目顺序,考试时间均相同。

1.3.2评价问卷

学生对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基本信息,②翻转课堂的实施评价,③文献学习(文献评判与PPT汇报)的实施评价,④创新、批判能力的自我评价,每个部分包括10个问题。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由教学老师向学生们解释调查的目的,获得学生的理解,以提高学员填写信息的准确性。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以保证调查对象的信息隐私、问卷填写的依从性和获取信息的真实性;问卷经检查以保证资料填写完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收集、双录入核对和整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满足正态分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构成比差异,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116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答卷者均为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其中男性42人、占36.2%,女性74人、占63.8%;第一志愿为预防医学专业36人、占31.0%。认为卫生统计学重要112人、占96.5%,学习该课程的动机是能力追求66人、占56.9%。见表1。

2.2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能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1人、占52.6%,认为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69人、占59.5%,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72人、占62.1%,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6人、占65.5%,认为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81人、占69.8%,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提高64人、占55.2%。见表2。

2.3学生对文献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

能接受文献学习教学模式占61.2%,希望继续开展文献学习教学模式占52.6%,认为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占68.1%,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占54.3%,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占67.2%,认为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占62.9%,文献学习教学实施后认为统计应用能力有提高占53.4%,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提高占47.4%,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有提高占61.2%,认为团结合作能力有提高占57.8%。见表3。

2.4创新、批判能力的自我评价

针对“我认为我是一个很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人”、“我总是关注,究其根源,提出新见解”、“我有勇气和信心主动承担多数人认为很难的任务”、“我善于提出问题”、“我常常主动发现问题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和“认为坚信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方法可寻得”等问题,自我评价为“基本符合“的学生占比较高;其中“我认为坚信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方法可寻得”的学生最多为63人、占54.3%;针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往往没有勇气去战胜”、“当解答与别人不一致时,我总是怀疑自己”、“我总怕出错,不敢尝试新事物、落实新想法“等问题,自我评价为“基本不符”的学生较多;其中“我总怕出错,不敢尝试新事物、落实新想法”的学生最多人55人、占47.4%。

2.5考试成绩

2018级1班期末平均成绩为73.98分,及格率为85.5%,优秀率为25.8%,与2018级2班相比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在卫生统计学上的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大部分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运用该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较高,能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占52.6%、能接受文献学习教学模式的学生占61.2%,从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课前做好预习,课中解决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课后巩固知识要点[7]。基于文献阅读的教学是对教科书的课本学习的一个补充。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做非常详细地介绍。而学生在翻转课堂与文献学习的联合模式下,会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实现了课堂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6]。

3.2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相对于文献学习模式,62.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卫生统计学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将知识和内容归纳总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问题。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先教后学,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并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8]。

3.3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微课;中职校;护理教学

护理学中的主要课程就是外科护理学,对与其相关的护理理论和专业护理技术进行研究的一项内容,这既需要外科护理人员将相应的操作能力熟练的掌握,同时其临床自主思维能力要非常强。当前卫生中职校外科学生由于具有较差的基础和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缺乏等原因,导致其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1]。而且当前中职院校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无法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微课的载体是以微型视频教学为主,其主要是多种学习方式根据学科的知识点合理的设计,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大大加强,从而可以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时间

2017年8月-10月为本次主要的调查时间。

1.2研究对象

将我校在校五年制2个女生护理班100例高级学生作为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其中实验班为1班,对照班为2班,18-22岁为学生的平均年龄,这两个班级一般资料的统计学意义并不具备,P>0.05。

1.3研究方法

对同期对照研究法进行使用,其中实验组为1班,主要对微课教学法进行使用,其在本学期内要将微课主题教学模式使用三次;对照组为2班,其主要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进行使用,在授课一周、两周和三周后通过卷面的方式测试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主要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PSS17.0,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其统计学的意义是具备的。

2结果

与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相比,使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高,两组统计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1第一次测试结果

在第一次测试结果中发现,实验组学生掌握抗休克裤的使用方法的水平要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组统计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第二次测试结果

在第二次测试结果中发现,实验组学生掌握麻醉、手术后患者体位和优点教学水平要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组统计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第三次测试结果

在第三次测试结果中,实验组学生掌握胸膜腔闭式引流方法和意义的水平要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组统计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就是微课,其主要是将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差的理解能力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缺点,如果使用传统理论的授课模式,其无法将相应的知识及时的理解和掌握,而微课的授课时间比较简短,一般在5-8分钟之内,其中方便、精简教学内容等都是微课所具有的优势,其与中职学校的学习规律相符合[2]。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PPT讲解相应的知识点,但是由于部分知识点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只是依靠讲授不仅无法使学生很好的记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趣味性。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随时学习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其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教学的知识点,将学生的趣味性大大提升。通过相关研究可知,在卫生中职校外科护理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会带来相应的好处,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其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升,微课将教学的内容浓缩成较短时间的小视频,这与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的规律相符合,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吸引,而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其次其对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在实际的教活动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可以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3-4]。最后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为了视频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将外科护理操作方法根据内容去练习和实践,在学习中做,从而将其动手能力不断提升。从教师方面来说,微课模式的应用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科学的应用微课可以让教师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及时的调整,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的转变,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微课可以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在实际应用微课的过程中,由于较短的时间为㞏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充分的展示,这需要将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时的掌握,将相应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这样才能将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从而可以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的提升。综上所述,在中职校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使其可以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国正.微课在外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84-85

[2]吴丽艳.微课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探索,2017(a01):82-83

[3]王浩.浅析微课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21(06):99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2级高护1班学生60名,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级高护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入学时即随机分班,在年龄结构、基础学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教育方法

两组均使用相同教材,同一教师,相同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

1.2.1观察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1)课前病例导入,针对本节课要讲授的疾病,选择一个典型病例,围绕病例设计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导入病例后系统介绍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护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启发思考,深化理解;(2)课中病例插入,在讲完疾病表现和治疗方法后再插入病例,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在病例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后病例分析练习,讲解完疾病内容后,教师精选病例,巧妙设疑,要求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交由教师批改。

1.2.2对照组

采取常规教学模式。

1.3教学效果评价

向两组考生发放相同的测试考卷和调查问卷,由同一教师阅卷。测试考卷为百分制,类型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病例分析题。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分析,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测试成绩

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7±7.4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4±13.2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

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综合能力,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护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医学科目,知识面较为广泛,知识量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难度。在讲解疾病时,教师常需介绍许多内科知识、生理学知识,使得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同时,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常出现老师讲得很多,但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知识点却是少之又少的现象。案例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现实案例形式讲述教学知识点的现代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补充。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分析案例中有关于外科护理的知识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避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有点。

3.1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医院在不断加强医疗设施引入和建设的同时,对于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面临这样的形势,高校必须要加强优秀知识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学生难以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巩固,并且成为普遍现象。案例教学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典型案例的引入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基础教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需求。

3.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区别,案例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角。在课堂之上,老师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案例背景的讲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老师负责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开展相关的讨论工作,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案例中相关疾病所涉及到的外科护理学知识。针对困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负责对其讲解。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负责对案例开展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有利于提升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

对于外科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目前在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针对医疗疾病进行解决,而不是局限于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因此,对于现代医疗教学工作来说,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当前教学现状来说,虽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去了解疾病,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是仍旧无法很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案例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模式并不只是单纯的活跃课堂,更多的是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同样能够结合到实际医学活动当中,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临床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做好案例的策划工作,寻找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案例。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主动地开展讨论和研究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结语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思政;OBE;对分课堂

0引言

《统计学》课程是高校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顺应“课程思政”的潮流,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发挥好课程的育人功能,这就需要对《统计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统计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发挥《统计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现有文献关于统计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是从统计学课程的专业素养方面来贯穿课程思政理念,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理论框架。例如,潘鸿、张立芳等(2020)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德育元素等方面入手,重点以“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为例,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德育元素进行设计;余晓美、孔令十(2020)提出了“数据量化、背景解析”的理念,遵循目标导向教育,确立“双育人”的理念,并以“时间序列指标分析”内容的教学为例,从《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说明了该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先进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有效教学模式。但当前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功能发挥不充分。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探索一条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OBE+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和应用路径,并在该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1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能力基础课程,结合了数理统计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讲授,结合案例讲解基础知识和方法,布置课后作业,等到期末一张试卷考核即完成课程任务。在互联网教育资源发达的今天,这种缺乏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据调查有很多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在一些慕课平台,学习网站寻找相关课程资源,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了课程的“摆设”,课堂功能的缺失必然也会导致学生统计素养和品德教育的忽视,这种教学极有可能失去育人的意义。因此授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有效发挥课程思政功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OBE+对分课堂,顾名思义是一种将OBE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OBE是outcomes-basededuca-tion的简称,称为目标导向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性。自目标导向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就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对分课堂的理念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进行对分,一半分配给教师,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形式,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作为课堂教学形式;在讲授和讨论之间的课下环节给学生足够的内化时间,让学生自发地对讲授内容进行再学习,内化吸收并参与下一节课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优势,又融入了讨论式课堂的长处,还可以整合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对课堂管理、教学环节、学习环节的新变革。

2.1统计学课程引入“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统计学》课程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同时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深入发展。应用“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OBE+对分课堂”教学的根本特征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同育人、因材施教、最终成果、自我参照和包容发展。从教学理念上来说,“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责权对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显然,“OBE+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适合于中国国情及以应用特点见长的统计学课程。

2.2《统计学》课程实施“OBE+对分课堂”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

第一,遵循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教育,创新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透过量化数据和背景解析,由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融合思政元素,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案例和项目。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知识综合性等特点。学生也可以基于各种学习空间和平台,结合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自己观点和创意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本文结合人大版《统计学》教材设计各章节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第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具体案例项目为驱动,通过量化数据和背景解析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思政元素”,在遵循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教育基础上,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讲授主要包括5个环节:

(1)导读式授课:高效系统的构建知识框架并制定个性化项目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在学习通线上项目学习任务后再进行课堂知识点讲授。

(2)学生独学:课堂留一半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内化和吸收的一个过程。

(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不仅可以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如若设计项目比较大可以安排在课后。

(4)教师答疑:可以通过学生自由提问的方式解决个性、小组遗留问题;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7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全科医学;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效率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性学科,包含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内容,作为医疗保健体系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目前,全科医学主要采用常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3]。实践性教学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具体工作中,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4]。为此,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中抽取160名,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对照组男44名,女36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24±0.85)岁。观察组男42名,女38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31±0.83)岁。所有学生对本研究结果均已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呈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在全科医学课堂讲述相关内容,对于疑难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以保证其知识掌握;在实验课上通过示范和练习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教学。观察组:在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教师领学生深入社区,首先熟悉社区医疗服务的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然后在教师或社区医师的指导下,与患者交流沟通,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然后进行社区培训,对学生进行讲课、示教以及病例分析和讨论等,给每个学生布置全科医学社区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从而保证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度。

1.3观察指标

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统计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有关数据,并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加以比较分析。理论知识评估:采用我院自制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考核试卷进行评估,该试卷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成正比。操作技能评估: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40分)和实践技能考核情况(60分)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度成正比。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的全科医学教学满意度问卷开展调查,该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主要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等于或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等于或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80×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60名学生的数据输入SPSS23.0软件处理,定性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成绩

课程开始前两组患者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成绩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堂结束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增长,与课程开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教学满意率

根据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7.50%;对照组非常满意40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16)。

3讨论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8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知识、技能掌握;接受度

肿瘤放射治疗涉及的方面较多,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技巧较多,而由于单纯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技能掌握不佳,知识点死板记忆,无法灵活运用,加上肿瘤放射治疗的相关内容的掌握难度较高,多数学生均反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掌握,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肿瘤放射治疗相关内容,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1]。本文开展对比实验,旨在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徐州医科大学实习学生4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学生25例,女性学生20例,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54±0.29)岁,同时抽取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4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学生26例,女性学生19例,年龄22~23岁,平均年龄(22.46±0.33)岁,两组学生均为徐州医科大学实习学生。在年龄、性别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对照组45例学生接受常规的教学措施,课程均由带教导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内容为放射治疗实际操作、肿瘤治疗相关知识点等,并按照常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一讲解和定期检测,将学生反应掌握不佳的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重难点进行剖析和讲解。观察组实习生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步骤如下:1)在教学前通过微信、学校教学平台等对学生布置教学预习任务,并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以文件的形成进行上传以供学生参考,同时导师还需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2)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后,由导师进行知识点、实践措施常规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导师需要将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抽检和解答,并在讲课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解决的问题自行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在进行适当的指导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并总结放射治疗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3)学生在自行查阅资料后在课堂上对导师进行讲述,介绍其处理问题的方案思路、优势、出处和创新等,导师根据其处理方案的优势进行分析,判断其方案是否合理,出处是否正确、可信,并将其中缺点进行剖析,最终完成方案并进行模拟实践和循证。

1.3教学标准。在两组学生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其均进行知识了解程度、技能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以此来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教学实验后的知识了解程度、技能掌握程度比较。评分显示,观察组学生知识了解评分为(94.14±3.02)分,对照组学生知识了解评分为(84.36±4.02)分,比较结果为(t=13.048,P=0.001);观察组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评分为(92.02±2.42)分,对照组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评分为(83.16±3.37)分,比较结果为(t=14.29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在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后,其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掌握程度更好。

2.2两组学生教学实验后的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评分为比较。评分显示,观察组学生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评分为(95.59±2.58)分,对照组学生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评分为(86.97±3.21)分,比较结果为(t=14.04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在接受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后,其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优于对照组学生。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