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统计学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学专业项目教学法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桂林医学院2010级护理学(国际交流方向)本科班和护理学(助产护理方向)本科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观察和统计两组学生临床营养学实践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平均考核成绩为80.10±8.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0.13±7.98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79,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临床营养学;护理专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疾病在预防、治疗及康复中对临床营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护理人员对营养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康复进度,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的表现不容乐观[1],由此反映出当前医学教育对营养与膳食方面的教学仍没有足够重视[2]。因此,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迫在眉睫。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在工作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对象
选取桂林医学院2010级护理学(国际交流方向)本科班49人作为试验组;选取该学院2010级护理学(助产护理方向)本科班39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高职卫生统计医学检验论文
1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情和岗位需求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从业者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有较高要求,不仅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常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的理解,还包括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部分多因素分析等。因此《,卫生统计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1改革教学内容
2.1.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精选授课内容: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对专业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认真研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整体需求和知识结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常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很少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医学科研设计等统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筛选。
2.1.2强调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统计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五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等情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很容易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张冠李戴。作为教师,应在讲清《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清、讲透几种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上,让学生对统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建立统计知识的整体观。课后让学生及时复习,以满足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2.1.3结合统计软件,淡化公式的数理推导和记忆《:卫生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但它不是数学,不像数学那样着重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运算来强化公式《。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实践应用性强,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再拘泥于繁杂的计算过程,而是更加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根据资料的类型,利用软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内分泌科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在内分泌科住陪医生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内分泌科接收的住陪医生80例,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参照组应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医生的综合能力评分及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医生的综合能力评分与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住陪医生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但能提升医生的成绩,还能提升医生综合能力,对科室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分泌科;住陪医生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内分泌科涉及肾上腺、性腺、垂体、甲状腺、骨质疏松症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部分疾病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住陪医生在培训时间段内由于缺乏对相应疾病的了解,不能经常接触到一些少见疾病,因此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1]。而住陪医生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对各疾病种类缺乏感性认知,可能会影响到医生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为此需要寻找一个更有效的带教方法提升医生培训效果[2]。传统临床带教主要是以带教教师为主,医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出医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应该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与医生个人学习情况、专业水平等合理选择带教方法[3]。本文主要分析在内分泌科住陪医生带教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内分泌科接收的住陪医生80例,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男32例,女8例;年龄21~27岁,平均(24.46±1.04)岁;学历水平: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27例。参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1~27岁,平均(24.02±1.42)岁;学历水平:大专14例,本科及以上26例。两组医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参照组医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施带教:带教教师可根据传统带教大纲对医生进行带教,采用课堂授课方法说明疾病的发生原因、内分泌疾病类型、疾病的各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检查方法等,医生需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课后自行复习。⑵试验组医生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①教学计划:带教教师可通过随堂测验等方式了解医生的基础水平,结合医生实际情况与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保证可通过教学让医生掌握更多有关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
②病例选择:对于内分泌科医生培训期间,首先要了解科室最常见疾病类型,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由于这类疾病在带教期间学习比较多,因此医生可以适当用空余时间学习一些偏少见疾病类型,以免出现理论知识短板;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挑选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学习,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等,对后续学习有一定作用。
PBL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选取来本院儿科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88名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44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44名,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对比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合格率以及临床实践合格率分别为97.73%和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为今后正式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儿科;传统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护理带教;满意度评分;效果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有效性[2]。相对于其它科室,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量比较大,家长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要求儿科护理学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专业技能,从而要求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专业技能[3]。为了探究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来本院儿科进行护理实习的8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小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详细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来本院儿科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共88名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纳入标准:所有护理实习生均经过系统的护理教育,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态度不认真、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对照组44名,年龄18~23岁,平均(21.52±1.32)岁,其中本科21名,专科23名;观察组44名,年龄17~22岁,平均(21.32±1.13)岁,其中本科22名,专科22名。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同伴教学法在大班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助教平台的同伴教学法在大班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12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A组);2015级124名采用同伴教学法(B组),2016级121名采用微助教辅助同伴教学法(C组),通过定量评估和问卷调查比较3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3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课后测试题成绩、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得分显着高于A组(P<0.05),其中C组又高于B组(P<0.05)。结论在大班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微助教辅助同伴教学法比单独使用传统教学法或同伴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微助教;大班教学;同伴教学法;儿科护理学
同伴教学法[1](peerinstruction,PI)是一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它设计一些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探究的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系统或选项卡片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够建立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目前,同伴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但该方法必须解决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有效互动的问题,才能在大班课堂中深入推广。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在线课堂互动工具—微助教,能够促进大班教学时学生良好的互动[3]。笔者运用微助教平台结合同伴教学法,对课堂互动模式进行重构,在大班儿科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该校护理系专科生为研究对象。2014级120名为传统教学组(A组),男生11名,女生109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3±0.5)岁;2015级124名为同伴教学组(B组),男生12名,女生112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0.9±0.6)岁;2016级121名为微助教辅助同伴教学组(C组),男生10名,女生111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1.1±0.6)岁。3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和高考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探究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研究组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学法,对照组的教学方法为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得分、专业相关知识考核得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临床药学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获得优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临床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医学;探究式教学法;临床能力;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为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长期医学教学实践发现,临床医学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1-2]。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在多个领域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且多数实践证实该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习者对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3-4]。为明确该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现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我院在培的60名临床医学相关科室的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60名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18名,年龄24~30岁,平均(27.0±3.0)岁,从业时间1~3年,平均(2.0±1.0)年。研究组中,男10名,女20名,年龄25~30岁,平均(27.5±2.5)岁,从业时间1~3年,平均(2.5±0.5)年。将两组医师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均衡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本研究在获取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方法
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外科实习的6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32名,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分析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口试成绩、笔试成绩、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神经外科;护理带教;应用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逐渐凸显,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临床路径教学法是医学教学方法之一,有研究认为,它对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是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对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6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均为女性。观察组:年龄18~21岁,平均(19.52±0.23)岁;本科生12名,大专生20名。对照组:年龄18~22岁,平均(19.86±0.26)岁;本科生10名,大专生22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护生带教方式改良的效果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关键性过渡期[1]。如何提高护理实习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采用改良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某学院护理专科学生120名,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009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0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式为改良后的教学法,即在不断回顾、温习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践,具体模式为:回顾理论—讲解提问—操作示教—当场练习—下班后再次回顾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再回顾练习。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老师提前制订带教计划,并要求护生提前一天根据第二天的带教计划回顾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第二天带教老师边讲解边提问并作操作示教,再让护生当场练习并纠正错误;练习结束要求护生下班后回顾当日所学理论及操作,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带教老师再次提问并练习。 1.2.2对照组:教学模式是传统主讲式教学法,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具体模式为:老师讲解—操作示教—学生练习。 1.2.3教学效果评价标准:①考试:护生实习结束参加出科考试,考试总分200分,理论与操作各占100分,考试内容为实习计划内的知识点。②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对教学的满意度、对学习的兴趣度。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学生反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两组护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还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两组兴趣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是护生反复回顾理论知识及反复练习操作,作用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阶段、第一级记忆阶段、第二级记忆阶段和第三级记忆阶段,前两个阶段为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在大脑中仅存20s左右,长时记忆信息则长期存储于大脑中[2]。短时记忆信息需多次重复才可以进入长期记忆阶段,正是根据记忆的这些特点要求护生反复回顾学过的知识,达到长期记忆,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2改良后教学法的优点 3.2.1促使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护生经过2-3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有时大脑中一片茫然,在校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无地放矢,不知如何从大脑中整理出来联系实践。带教老师根据提前制订的带教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并在讲解示教中不断提问,督促护生认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练习中寻求理论依据。这样,护生的临床实习就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最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3]。 3.2.2促使护生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一种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复杂的操作系统,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任务的能力。心理学家费茨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动作技能必须经过大量过渡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且不易遗忘,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2.3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起到激励带教老师的作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强化的是护生的被动角色和依赖性,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护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护生为中心;同时,带教老师要不断鼓励和表扬护生,千方百计帮助她们成功,让成功的喜悦成为动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带教老师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带教老师有效的指导与示教非常重要。传统的主讲教学模式,使老师形成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习惯;而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及专业知识,使师生双方都发挥导向作用,这对带教老师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4]。